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定岗定编的逻辑

时间:2023-04-10 17:1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定岗定编的逻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定岗定编的逻辑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实验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实验室技术队伍是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要素[1],他们在仪器设备操作与日常维护、保障学校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实验室建设、确保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学校实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2]。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我国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加强“新工科”建设,全力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3]。在此背景下,高校进入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飞速增长,对应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屡创新高,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力度不断增强,学科的复杂性、实践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实践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4]。这一系列变化对实验技术队伍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实践经验以及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技术队伍的自身发展,也影响了服务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5]。

1实验室及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截至2021年底,全校实验室用房总面积超过2万m2,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共374间,实验教学中心共30个,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8个,年均承担本科实验课程1021万学时。10万元以上的教学科研设备共计1285台件,总值7.276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设施及仪器1131台套,总值4.212亿元。纳入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平台,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50万元及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154台套,总价值约1.965亿元,在学校教学、科研类资产中占比约为27%(表1)。目前,我校共有实验技术人员122人,其中博士24人,占19.67%;硕士73人,占59.84%;大学本科23人,占18.85%;专科2人,占1.64%。实验技术队伍学历总体能够满足高校教育要求。我校实验技术人员按年龄划分,90后10人、80后56人、70后43人、60后13人。年龄结构总体上较为合理,70后和80后是实验技术队伍的主力军,占总人数的80%以上,但青年教师相对缺乏,后备力量不足,亟须补充新鲜血液。我校实验技术人员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33人,占28.2%;拥有中级职称的共计63人,占53.8%,中级及以下占比相对偏高(图1),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学校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实验室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

2实验技术人员定岗定编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随着定岗定编制度在各高校的实施,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积累问题较多,定岗定编制度难以完全落地实施[6]。一方面,定岗定编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该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国家层面有关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和相应实施机制,要真正实现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目标仍面临不少的现实困境[7];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工作纷繁芜杂,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学科实验室的工作性质、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对应的工作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很难用固定的量化指标来核定相应的工作量[8],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编制核定也缺乏有效依据,因此难以精准确定实验技术队伍的人员数量。

2.1岗位职责不明晰

根据学校人事编制设置,实验技术岗位由实验教师岗、仪器设备管理岗、实验室建设岗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岗构成。根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要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9]。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10]。为贯彻落实各上级部门相关工作要求,各学院设置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员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强度不断加大,身兼数职的现象屡见不鲜。

2.2考核评价难定量

由于长时间忽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各个高校没有建立起设岗、聘用、考核、激励与退出机制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评价体系[11]。例如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绩效考评包括部门领导和职能部门测评、学生测评(不少于30人)、部门教职工测评(不少于15人)3部分,按照部门领导和职能部门测评权重40%、学生评测权重30%、部门教职工测评权重30%进行分值统计。该考评办法存在着诸多问题:考核测评权重不够灵活,如没有开展实验教学课程或没有科研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从事校影视技术服务的实验技术人员等无法进行学生测评;考核指标“履职情况”中量化要求较少,个人述职内容未能体现实际履职情况;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测评采用线下述职、集中打分、人工统计的方式进行,工作效率较低。

2.3职业发展受约束

由于学校对实验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技术人员的总体待遇偏低,职务职级晋升标准不明确[12]。另外管理和考核脱节,导致现有实验队伍培养、提高、考核、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实验技术队伍人数定岗定编缺乏科学依据,队伍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13]。

3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及定岗定编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编制核算办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岗位的设置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1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及定岗定编的原则

实验技术队伍定岗定编要根据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需要,结合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际情况和实验技术队伍现状,以及学校高质量发展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要求,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群体来制定,编制测算的精确方法和岗位设置的精细化方案,探索实验技术队伍定岗定编的逻辑与路径,系统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实验室管理能力和建设水平。一方面,实验技术队伍岗位与编制的设置要围绕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强化他们在实验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14]。另一方面,实验技术队伍岗位与编制的设置要围绕保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制得以长效化运转来开展,要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合理诉求充分了解、切实尊重,在此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实验室管理架构的革新与优化[15],合理配置实验技术岗位,保证岗位设置和编制核定的科学化、精细化,使队伍更加合理化,更加规范化。

3.2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及定岗定编的路径

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主要负责全校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管理,统筹推进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作为全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与人事处协调联动,围绕编制核算、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业务培训、绩效奖励等方面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在全面梳理现有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编制数量,按照“控制总量、分类设岗、动态管理、编制与岗位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实际,设置实验技术队伍岗位[16]。

3.2.1岗位设置范围

实验技术岗位是指在实验教学中心(室)承担实验教学及辅助工作的岗位、在科研实验室从事科研辅助工作的岗位以及在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从事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岗位。

3.2.2岗位设置计算办法

实验技术岗位总数(S)包括实验教学辅助岗位编制数量(A)、一般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岗位编制数量(B)、大型仪器设备和科研设施管理和维护岗位编制数量(C)、实验室建设和开放管理岗位编制数量(D)、调节性岗位编制数量(E)。1)实验教学辅助岗位数量(A)计算。此岗位的工作具体包括学生实验实习的准备和指导、实验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开发和更新实验实习项目,以及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岗位数量计算如下:1式中,W为学院所承担的实验总工作量,即学院每学年按培养计划完成的实验及毕业设计(按计划学时的一半计)、电装实习、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校内实习、软件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人时数;Z为工作量定额,按每学年36周,每周5个工作日,日均8小时在班在岗,每人负责辅助指导30名学生计算,即36583043200人时;1K为实验教学中心(室)类型系数,取值范围为0.5~3.0;2K为实验教学辅助人员比例系数,根据其所负责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准备时间并考量相应的难易程度,2K取值范围为0.3~0.5(表2)。2)一般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岗位数量(B)计算。此岗位工作为1500元(含)以上,50万元以下一般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修和运行保养,所需岗位数按实验室正常使用仪器设备的总值(万元)和仪器设备台件数计算。式中,J为一般仪器设备总值;T为一般仪器设备台件数;3K为一般仪器设备年有效使用调整系数,根据仪器设备的年有效使用率确定,取值如表3;仪器设备的年时数定额按每学年32周,每周4.5个工作日,日均工作8h计算,为1152h。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岗位数量(C)计算。此岗位工作是单台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以及安全管理等,所需岗位数计算如下:式中,iC为第i类贵重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岗位数,取值为0.05(同类仪器台数<5)或0.1(同类仪器台数≥5);4K为使用方向类型系数,取值为1(使用方向为“教学”)或0.8(使用方向为“科研”)。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求做到账、卡、物相符率、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年使用有效时数须达到500h以上,达不到要求,岗位数酌减。4)实验室建设和开放管理岗位数量(D)计算。此岗位工作是上述三项任务之外的实验室开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学校及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外项目性工作,如:编制实验室建设计划或规划,制定及组织论证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自制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归纳整理相关实验室档案资料,维护与建设实验室环境条件,收集处置实验室废液废渣废气、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清洁干净,配合实验室评估以及上级布置的评比检查等。所需岗位数计算如下:式中,5K为安全管理类型系数,取值见表4。5)调节性岗位数量(E)计算。此岗位是基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一定的调节性岗位,占岗位总数的5%。

3.3实验技术岗位设置的思考

(1)各单位实验技术岗位的设置、编制的核定要匹配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要结合本岗位承担的实验教学辅助工作量、所管理仪器设备的台件套数和对应的总价值,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等要素统筹考虑。(2)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应采取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各实验中心(室)教学工作量和新增重点实验数量的变化进行增减调整,落实实验技术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升队伍的管理水平,职务上要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对应薪资待遇要实行动态化绩效管理,避免平均主义,打造有奖有罚有梯度的岗位管理模式。(3)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配备0.2个专职实验技术岗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0.5个专职实验技术岗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配备1个专职实验技术岗位,专门从事本部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工作。

4结语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推动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定岗定编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对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我校实验技术人员定岗定编办法是在多次调研和结合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等问题,但仍是一个阶段性的定岗定编方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动态的,是与大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紧密相关的,随着国家人事管理机制的变革,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需要探索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先进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更有效地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艳,任佳,梁勇,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编制分析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1):228–231.

[2]陈浪城,邱伟青,于敏,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定编定岗方法与优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6):239–242.

[3]李克强.坚决破除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不合理束缚[EB/OL].(2018-12-08)[2019-10-07].

[4]贾功利,孙欢,侯其考,等.规范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编制核算办法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9,12(2):174–176.

[5]刘小花.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探索[J].科技世界,2014,35(8):15–21.

[6]杨珩.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8):142–144.

[7]杨选瑾,熊宏齐.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3):75–78.

[8]严金凤,居里锴,徐建成,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安全标准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11):78–82.

[9]张海峰,郑旭.“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新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6):8–11.

[10]陈亮,戴灵豪,关旸,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2),286–290.

[11]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8〕5号)[Z].2018.

[12]屈振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功能与结构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6):34–38.

[13]白雪梅,郑红.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信息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8):74–78.

[14]张达,张博旺.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的使用与维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1(6):38–42.

[15]杜晓超,袁显宝,张彬航,等.能源动力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15):117–120.

[16]梁悦.河南师范大学内涵发展系列(三):让“学在师大”成为最亮的名片[J].河南教育(高教),2014(7):36–37.

作者:崔国印 刘芫健 邹梦玲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