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5 08:52: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炭疽病的诊断、检测与防控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所引发各种牲畜、野生动物和人的各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感染。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发病的动物炭疽主要是以急性为主,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现,血液中呈现煤焦油样且凝结较差,脾质肿大,在皮下组织和浆膜下均有缺血性胶冻样浸润,尸僵不全、腹部膨胀、易腐败为特征;损伤的皮肤外伤所传染可以产生炭疽痈;但人传染的方式以皮炭疽最为普遍,而肺炭疽和肠炭疽则发生的很少,但病死率高。
1炭疽病原学
炭疽芽孢球菌对养分的需求很大,在一般培养基中可正常繁殖,在10%~20%的CO2条件培养下可产生荚膜。菌落为毛玻璃状至卷发状,但边缘并不完整。在空气中产生芽胞,芽孢对恶劣条件的抗性很强,土地上能生存几十载乃至上百载。炭疽细菌抗性很强,常规消毒剂或巴氏消毒都能杀死,但芽孢只能使用醛类、含氯类和过氧乙酸等长时间处理才能杀死。其保护性抗体、水肿因素、致病原因三种毒素都必须共同存在,通过协调作用才能起到毒性效果,从而控制了宿主细菌的基因生长,它们与细菌荚膜共同组成炭疽的致病因子。
2流行特点
2.1易感动物
不同家畜的易感性不同,人也易感,一般与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像养殖牛羊的农牧民、饲养员、兽医、牲畜交易经纪人、肉品检验人员、实验室人员易感性较高。
2.2主要传染源
致病动物是最重要的感染源,被病毒感染动物的内分泌物、粪便和尸体中的病菌在接触到空气后产生了芽孢,对空气污染的环境、动物圈舍、河道、草场、土壤、饮用水源等形成了长期的疫源地,一旦产生疫源地就很难消除,随时有传染给易感动物的危险性。
2.3传播途径
此病大多通过消化道传染,经口传播主要是通过摄入污染食物而传染,与饮食习惯和食物处理密切相关;其次是接触传染,如果表皮破溃且接触了污染物,芽孢透过表皮上的细小创口流入动物体内而传染,或者通过蚊虫叮咬直接接触传播;再者是吸入感染,比如吸入带炭疽芽孢的灰尘或气溶胶,一般情况下直接吸入较为常见。
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0d。不同家畜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发病过程也有所不同。牛、羊:急性经过的病畜常常突然昏迷、全身痉挛、倒地死亡,死后血凝不良,口、鼻等天然孔出血,尸体僵硬,胃肠膨胀;牛有时呈慢性经过,在颈、腹下、乳房等处出现水肿;开始硬固热痛,后期变冷后无痛,当中央坏死后,有的情况形成炭疽痈。马:体温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见水肿。在摄入炭疽芽孢后出现肠炎或肠绞痛,腹痛明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肠炭疽。猪:一般是局部病变,多是慢性经过,并没有明确的诊断体征,但一般在宰后有明显病变。狗与其他肉食动物无明显临床特征。
4病理变化
急性炭疽呈现败血症病变,已死亡的发病家畜天然孔内有大量深褐色液体渗出,皮肤黏膜发绀、出血。凝固不良,颜色黏稠如煤焦油样。脾肿大约2~5倍,脾软如糊状、切面为樱桃红色的,皮下、肌内、浆膜膜下胶东性水肿;大肠炭疽则为出血性病变,个别局部水肿;肺炭疽局部出现出血性肝变,周边水肿。
5鉴别诊断
产气荚膜梭菌,旧称魏氏梭菌,是环境和动物肠道内的常在菌,但在饲草和环境突变等应激条件下肠道内大量增殖并产生毒素,可导致动物肠毒素症和猝死,最常见于牛、羊等反刍动物,也可感染禽类、猪、犬和马等。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判断依据:肠道内有明显的胀气、肠壁变薄,或者有充血、出血等症状(图A),肠黏膜触片、镜检,有大量的革兰氏阳性梭菌(图B),部分情况下多脏器充血、出血、肿大、变脆,呈深褐色。
6炭疽病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6.1预防
6.1.1流行形势
中国炭疽疫源区范围广阔,老流行区大多集中于西北和东北地区。当前,动物炭疽传染源中还以感染的牛羊等牲畜居多。
6.1.2免疫情况
发生过炭疽疫情的老疫点所在乡镇,使用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或II号炭疽芽孢疫苗,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对易感畜预防性免疫一次。
6.1.3疫苗选择
选择用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或II号炭疽芽孢疫苗,疫苗生产相关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中国兽药基础信息查阅”信息平台“兽药生产批准文号数据”中查阅。
6.1.4推荐免疫程序
对近三年内出现过严重炭疽疫情的区域,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地合理设定了免疫区域,并实施预防性免疫,定期进行补免。
6.1.5免疫注意事项
6.1.5.1疫区、受威胁区连续3年免疫接种和病原菌监测,构建免疫隔离带。
6.1.5.2怀孕动物或者2~3周内要屠宰的动物禁用本疫苗。奶牛接种后2~3周内产奶应做无害化处理。
6.1.5.3疫苗使用时充分摇匀,在注射前进行局部灭菌处理。免疫前后几天也不宜对动物使用抗生素。
6.1.5.4配备好的医疗防护口罩、医疗乳胶手套、工作帽、医疗服装、防护鞋等防护用品,在必要时配备保护眼膜、面具。由于意外原因将疫苗注入人体,应尽量将接种物从注射部位挤出,然后以肥皂和水彻底洗净该部位,如感染则须进行治疗。
6.1.5.5环境保护。剩余疫苗、空瓶、免疫设备等因污染了活芽孢,应通过高压、消毒或焚烧进行处理。
6.2炭疽防控的综合措施
对病死的家畜不宰杀、不剥食、不销售,对家畜动物进行炭疽疫苗接种,同时做好对老疫区、重点场所的消毒、排查、日常监测等工作。彻底有效的进行炭疽疫区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动物疫情监管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的密切配合,防范炭疽生物的恐怖事件及重大生物安全事故。
7炭疽病的实验检测
7.1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血清学检验与病原学检查两类,在实践工作中,因为该细菌暴漏的空气中较易形成芽孢,而如果环境被严重污染,则很难消除,所以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有相当的选择性,通常分为以下五种情形;一是大规模的活菌作业,多指现场作业包括了“大规模”致病菌的研究,甚至是易形成气溶胶的试验作业(如离心、冻干、研磨病原菌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在BSL-3实验室中进行;二是动物感染性试验,特指由大规模活菌所感染的动物实验,需要在ABSL-3中进行;三是样品检验,包含样品的病原菌PCR核酸提取、药物敏感性实验、免疫力学实验、涂片、显微镜观察等初步的检验活动,可在BSL-2实验室中开展。根据调查,一般经过省级认可的县级实验室都能满足条件,能够开展这样的日常工作,也是目前县实验室开展炭疽病流行病学研究最有用的技术手段;四是非传染性物质的实验,一般指不含致病菌的活菌样品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力学等实验,非传染性物质实验可在BSL-1开展。
7.2样本的采集
样本的收集采取标本时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疗法之前进行,所需要的血液和组织标本,均应以穿刺方法获取。在日常工作中,该病检测常见样品有血液样品、皮肤溃疡样品、尸体样品、肉类样品、毛皮或其他可疑污染物样品、水样、土壤样品,不同样品采集处理方法不同。
7.2.1血液样品
对疑似病例和病畜,都应采取血液标本,血液标本可进行涂片显微镜检查、分离血清检查抗体、常规的血液检查、荧光定量PCR检测等。
7.2.2皮肤溃疡的标本
可用棉签在患处涂抹,或蘸取分泌物。
7.2.3三尸体标本的收集
死于炭疽的牛羊等食草哺乳动物,可从口、鼻、肛门中采集排出的血液,从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一般炭疽杆菌含量最高,是首选标本。当血进入泥土后,可采集掺有血的泥土作标本。
7.2.4肉类标本
如果怀疑患炭疽病的家畜已被宰杀或对商品肉进行日常检验时,可剪去小快肉样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剪取肝、脾等含有血液或含淋巴组织的动物标本。
7.2.5毛皮或其他疑似污染物标本
剪取小块皮革或其它疑似物体,并剪碎后放入无菌试管内,并加适当的无菌生理盐水。
7.2.6水标本
用广口瓶收集被污染的水样。
7.2.7泥土标本
用于家畜死去或宰杀后的场所,通常应收集表层泥土(10cm内),每份在150g以内,以供检查。
7.3常用的检测方法
7.3.1涂片镜检
将濒死期末梢血液的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法或姬姆萨法洗染后窥镜检查,一旦确认有荚膜竹节状大杆菌,就可以进行早期诊断。
7.3.2分离培养
多采集组织中及血液渗出的液体等病料样品,进行对炭疽杆菌的分泌培养。如收集骨粉、毛皮等污染材料,制成悬液,在60℃下加热30min,然后接种普通的营养琼脂,若有可疑菌落,可进行荚模、溶血性检查,根据菌落特征,在必要时也可通过青霉素串珠实验及小动物试验加以鉴别。
7.3.3荧光定量PCR试验
该方法特异性强、传播危险性小、分析速度快;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最多。
7.3.4炭疽血清学检查
方法是抗炭疽芽孢和有毒的IgG水平ELISA测定,根据试剂说明书操作,但要注意事项如下:一是标本收集时,应尽量避免溶血、尽可能不用抗凝血,尤其是用肝素抗凝剂,避免产生假阳性,影响结果判定。二是注意检测时间控制,标本在冰箱中一般不能储存时间太久,不然很容易引起新鲜血清IgG聚集,血清在4℃冰箱中一般要在五日内进行检验。否则在-20℃以内冰冻保存,融解后一定要上下颠倒完全拌匀,并且防止泡沫的形成。
8炭疽病的应急处置
一旦接到疫情报告或通过日常监测发现可疑动物时,应立即安排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到现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做初步诊断后,在还没有排除炭疽之前坚决不可以解剖病死动物,以免炭疽杆菌遇空气后产生芽孢,并及时隔离疑似死病动物和同群动物,控制其移动,同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病料采集,做好运输措施,送至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检测,并按程序逐级报告,由驻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及时确定疫点、疫区范围、受危险区域,并进行病死动物处理、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等工作。
8.1病死畜的处理
发病活畜应立即以不流血的方式宰杀,与死畜一起就地焚毁,不得解剖。
8.2可疑动物的用药
可疑的动物可使用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8.3污染物的消毒土壤
铲除表层带血的土壤,20%漂白粉液1000mL/m3处理;污染物表面:5%~10%优氯净或2%过氧乙酸;毛皮等高压灭菌或密封后用环氧乙烷(50g/m3);排出物:20%漂白粉;污水:有效氯200mg/L;病房:甲醛或过氧乙酸熏蒸。
8.4无害化处理
做好自身防护,操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和胶靴,戴防护口罩和双层乳胶手套,防止感染;炭疽动物尸体,受污染的粪肥、垫料和饲草等应彻底焚烧处理;使用的防护用具和器具均应焚烧或者高压灭菌处理;环境和房屋、厩舍可用过氧乙酸或者含氯类消毒剂等喷雾或者熏蒸;土壤和污水可用漂白粉处理;动物皮张等可用环氧乙烷熏蒸;焚烧点、掩埋点“盖棺”、“树碑”、“立传”造福后代。
作者:张红燕 单位: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