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1:07: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模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在线教育普及化进程持续加快,广大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也逐步习惯在线教育带来的全新体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探索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衔接、传统创新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新的研究课题。
二、“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比较
传统的线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观察、提问以及眼神交流等,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适时调整课堂进度与节奏,满足全体学生及个性化需求。但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易受限于课堂时间,多以教师为主导,且教学评价侧重于结果等。线上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与学习,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整合不同学校、不同平台、不同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碎片化时间自行调整节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然而,由于线上学习需依托网络和终端设备,因此对于网络信号、在线平台的运行、教师技术使用水平和学生自觉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加之,缺乏面对面互动机会,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影响教学效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优势,线上教学有助于延伸和拓展课外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线下教学则弥补了线上教学无法面对面互动的缺陷,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情况,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单纯的线上教学或者线下教学都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因此,积极探寻二者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议
(一)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的设定具有灵活性和层次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态度、主动性、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相对差异,因而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化,调查学生具体需求,结合课程实际,分层次设定学习目标,并在课程评价时,按照不同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对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此外,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实现的载体,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使之兼具层次性与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培养不同的技能和素质。
(二)教学形式安排具有多样性与连贯性
就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而言,线上部分的形式主要有录播、直播或基于慕课、在线测试等,线下部分主要分为教师讲授答疑、分组讨论等。无论采用哪些形式,都需基于深入的调查,切实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意愿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调整,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线上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录播形式,将知识点录制成15-20分钟左右的视频,上传教学网站,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然而,片段式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学生有时无法将已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可定期开展直播,在线将每章内容串联起来,梳理并强化重难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同时,直播的形式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回复,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
依托于在线学习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材,大量课外资源可以得以利用。然而,网络资源纷繁复杂,线上教学资源并不是盲目的堆砌,教师在筛选教学资源时要注意匹配与融合,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与学生学情、专业背景与热点实事等,整合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嵌入教学任务与设计中。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创新性,例如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新颖的论点并引导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讨论法,以提高学习激情,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要切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任课教师需精准把控思政的用量与时间,使思政教育像盐一样溶进课堂,化于无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课程评价方式具有过程性与多元性
良好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方式应由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实现评价的过程化、多元化和立体化。一方面,随着在线教育平台的推广,大数据可以生成学生学习数据,并能从中发现相互关系,诊断存在问题,及时预测发展趋势等,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模块,打破了教师一元评价模式,通过设置自我评价和互评标准,使学生可实时自省学习态度和表现,及时调整和改善,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MOOC慕课、智慧树网、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等教育平台备受各大高校青睐,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并结合一年在线教学经验,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与具体的学情相匹配,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摸底。对95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见图1):28.95%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度较高,55.26%的学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10.53%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感到较为吃力,表示需要课后反复消化知识点,还有5.26%的学生表示教学内容较难,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结合具体学生的学情,将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性、提高性和拓展性。赋予学生自主权,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自行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图1 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态的调查数据来源:经问卷调查结果整理而来。例如在贸易术语这一章节,基础性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现行的国际贸易术语和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掌握典型六种贸易术语的含义,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几种常见的贸易术语的变形。提高性学习目标在基础性目标上增加了将各贸易术语进行归纳和总结、能辨别贸易术语和合同性质之间的关系。拓展性的目标在提高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了解不同国际惯例中术语的变化,能结合具体外贸情况,合理选择和正确运用各种贸易术语,解决外贸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匹配学习目标,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个性化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了解“学什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形式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应该发挥好“导演”的角色,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将主角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为了激发学生潜力,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习惯与需求,探索出了一套既切合学生实际又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更偏爱15分钟以内的碎片式的在线学习模式,短而精的录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如图2数据显示5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大多依赖课堂学习,教学效果受限。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闭环。课前开展线上教学,将教学任务、课件、微课、章节测验上传学习通平台,通过自主预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课程知识点,带着一定的知识基础及问题走进教室。课中开展线下教学,教师以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侧重于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和总结,并通过讨论、个别答疑、情境模拟等方式构建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课后依托在线学习平台,例如借助学习通平台的投票和问卷等功能,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对教学方式的建议与反馈,并借助线上数据进行教学反思,查漏补缺,促进线下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同时,也将拓展性教学材料上传学习通平台,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图2 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调查数据来源:经问卷调查结果整理而来。
(三)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不加选择的堆砌,要体现层次性、多阶段性和发展性。国际贸易实务混合式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1.教材内容,2.整合慕课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上同类型课程,3.国家针对于外贸行业的各类政策法规,4.外贸行业资讯等。通过将课程知识点分解,并对上述资源进行整合与挑选,完美嵌入学习通平台资料、讨论、作业、章节等功能中,形成连贯的教学资源。同时,每一章节完成之后,通过问卷和习题形式,掌握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建议与反馈,及时调整,精准施教。例如图3,将具体章节细化,根据学生学习体验,适当增加相应案例、习题等,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度。图3 学生案例及习题等教学内容需求调查数据来源:经问卷调查结果整理而来。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需做到如下几点:1.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精心的挑选与设计,寻找最佳嵌入点。2.在课堂中精准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国际国内重大热点时事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线上大数据和线下学生表现,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做好价值引领工作,尽早精准纠正偏差。
(四)课程评价方式
依托于学习通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数据得以被留存与记录,学生参与度、章节学习次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互动表现等均可以通过数据形式展现,这为教师综合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过程性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有助于教师精准施教,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重构线上与线下的平时成绩比例。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中,将课程评价比例设置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比60%,具体包括:学生自评(5%)、生生互评(15%包括小组作业和讨论)和教师评价(40%,线上参与度5%、作业完成情况10%、线下课表现25%)。期末成绩占40%。此外,在课程结束后,邀请专家对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实施进行研讨,提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建议。同时,发放学生满意度问卷,了解学生整体上完课的评价与建议。最终,结合专家意见、学生反馈和教师本人教学体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细节,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混合式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闫长斌,李明宇,张景伟,等.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后疫情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86-91+103.
[2]莫李龙,余爱明,朱鹏飞.“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1):120122.
[3]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2):93-97.
[4]杨晓宏,郑新,田春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内涵、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9):104-111.
[5]崔嵬,庞晓丽.大数据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21,34(4):96-101.
[6]高琪,朱小芹,吴晓庆,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6):135-138.
作者:李玲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