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的实践

时间:2023-03-14 11:01: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的实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的实践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其核心是“全人”教育,是对人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态度、学术思维和求证步骤的教育[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国际社交语言,而且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承载者[2]。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开设葡萄酒文化类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培养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以华中农业大学“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为例,在分析教学愿景、剖析教学痛点的基础上,提出MOOC+讲台课、品酒课、讨论课“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组织思路,并结合课程内容具体阐释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改革心得。

1教学目标与教学难题

1.1教学目标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是华中农业大学首批示范建设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以葡萄和葡萄酒为载体,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品酒技能训练相结合,旨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核心素养。课程从知识、能力、文化和社会4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在知识层面,使学生了解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葡萄酒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葡萄酒服务礼仪等知识,探究葡萄酒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葡萄酒品鉴方法及餐酒搭配技巧,熟悉现代酒文化社交礼仪,做到学以致用;在文化层面,对比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尊重各国饮食习惯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审美情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传承与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兴趣;在社会层面,通过开展葡萄酒鉴赏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酒事活动,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酒观以及理性的消费观,提高葡萄酒鉴赏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2教学难题

1.2.1选课人数多,课堂规模大,学生学习个体化

课程因教学内容丰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契合大学生的需求与爱好,自2012年首次开设以来,线下累计选课人数超过2185人,分布在全校63个专业。120人的线下课堂规模偏大,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很大,给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品鉴活动及教学互动环节的开展带来挑战,学生学习呈现个体化特征。

1.2.2互联网时代要求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爆炸式发展,大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对葡萄酒文化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只是把葡萄酒相关专业课的简化版拿到通识课堂上来讲授,有的学生会觉得“吃不饱”,有的学生会觉得“不接地气”,要求通识课堂有更多的参与度、品酒实践活动及讨论互动。问题的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堂,如何在传授葡萄酒相关知识的同时,突出“鉴赏文化、品味文化”其背后的“思想”和“艺术哲学”,在提升课程高阶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核心素养。

2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坚持“以学为中心”,秉承“学以致用,通专融合”的教学理念[5],持续改进,先后主持课件美化、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及MOOC建设等教改项目,形成“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1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专业差别大、知识结构不同且班级容量大的特点,课程团队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6]。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设计以葡萄和葡萄酒为载体,以社会与文化方面核心素养的塑造为抓手,聚焦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及人文思想等价值理念,开展全人教育。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交际能力,传承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来组织和开展,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学生探究、讨论和交流的形式[7]。充分考虑“三结合”,即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与科研成果相结合、与已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即学生“学”的怎么样。注重过程性考核,密切关注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考试、线下考查、酒标设计和课程汇报相结合,考查学习效果。

2.2教学改革

2.2.1学时和实践改革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共计32个学时(线上12学时+线下20学时),其中线下课堂中见面讨论12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校内参观2学时(见表1)。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如品酒交流、酒文化讨论、家乡美酒谈等主题活动,云上参观酒庄、酒展等体验活动,切身感受和学习酿酒工序,体验葡萄酒市场与动态,形成讨论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葡萄酒文化与鉴赏”混合式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2.2.2立体化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构建以“科学·人文”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等方面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部分案例已在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这里以葡萄酒酿造历史的挖掘及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的树立为例,剖析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葡萄酒酿造历史的挖掘。围绕“葡萄酒真的是舶来品吗?”这一问题,展开世界及中国葡萄酒起源溯源大讨论。公元前7000年(新石器时代),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是葡萄用于酿酒的中国最早、目前也是世界最早的考古证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脍炙人口、流传不朽,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史。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酒。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自己带来了美国的世酿伯格起泡酒,当时世界上流行的干型葡萄酒在中国还是空白。2012年,中国国产葡萄酒产量138万t,居世界第6位。今天,富饶的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云南产区干旱河谷、峡谷的风土,还是通化产区以山葡萄为代表的寒带风土,抑或是烟台产区温带湿润季风的风土,或者是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干燥戈壁沙土,无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风土文化,奠定了中国葡萄酒的生态基础。在世界葡萄酒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从来没有缺席。然而,中国葡萄酒文化在近代却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象,给人们以不洋不土、不雅不俗、不华不实、不创不传的感觉,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西方葡萄酒文化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和葡萄酒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至于盲目模仿、崇洋媚外,出现众多啼笑皆非的现代葡萄酒文化现象。树立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

2.2.3MOOC+讲台课、品酒课、讨论课

“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团队自2016年开设建设在线课程并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学生利用12个学时的时间在线学习各章节课程,然后分组分次参加线下的“讲台课、品酒课和讨论课”,完成“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在讲台课上授课教师紧跟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最新的科技进展、市场动态及文化现象带入课堂,与线上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在品酒课堂上,引进中粮集团长城葡萄酒学院的“中国葡萄酒文化”课程和天塞酒庄的“品酒师”课程,由企业提供教学品鉴用酒,带领学生实践品酒环节。在讨论课堂上,通过雨课堂提前发布讨论话题,围绕葡萄酒专题鉴赏、葡萄酒礼仪、葡萄酒文学作品诵读、葡萄酒影视作品观赏、葡萄酒消费、家乡美酒等话题展开,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动画、视频等手段,结合小测试,以及线上线下和课外活动,使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还实践葡萄酒品尝技巧,与其他的学习者讨论、分享观点、互评作业等,既检验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还能从中获取其他知识,提高学习动力。授课内容知识点化,充分利用微视频、多媒体、在线互动、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利用:按知识点对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和结构化处理,每段教学视频长度控制在15min以内,以利于学习者有效接收;围绕课程知识点,把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汇集起来,变成一个丰富的在线教育多媒体;适时开展线下讨论课堂及葡萄酒感官分析实践课堂,通过食品科技协会、葡萄酒文化爱好者协会、众创空间等大学生社团,举办课外葡萄酒感官分析培训;注重学习行为的管理和学习中人们相互交流与探讨,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用以支撑和发展课程生态环境。

2.2.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力培养为基础、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特点,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和需要,因此该课程在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参照多元化考核方案丰富考核评价形式[8],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以过程和能力为基础,将课程评价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将课程考核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除依托MOOC平台期末考试外,增加过程性作业,开展课外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结语

(1)在正式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教学前,应该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进行有效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授课内容准备教学相关资源,包括线上线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内容,对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构建科学合理、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李二虎,等:混合式教学在“葡萄酒文化与鉴赏”通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2)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选课学生专业将课程内容归类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使教学课件和资源具有个性化特征。线下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探究活动和交流讨论为主,着重注意师生间深入、平等的互动关系,线上和线下教学设计中都应该有答疑互动环节。(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审核体系,完善线上线下综合评价制度。大数据具有学习状况的记录和分析功能,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测验进而互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最新学习动态,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李二虎 张卓 袁方 陈前江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