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03-09 10:41: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三农”工作人员仍然存在学历水平较低、专业基础薄弱、对农村感情淡薄、难以长时间扎根农村等现实问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大本营,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农村地区输送高素质人才,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为思政课程提供现实素材。如,贵州省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以来,全省各级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大力开展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为学生讲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2022年5月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举办的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及实践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上,来自各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和省内外专家围绕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实践案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交流研讨。

会上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未表示,要让教师把“大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要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内容入脑、入心、入行,切实做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全省各高校应当把贵州人民已经落笔和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转化为生动丰富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和素材,让思政课充分汲取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充分互动,做到同时代同频共振。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重庆工商大学各学院与重庆各地设立乡村振兴战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当今时代,研究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心理年龄逐渐成熟,思想心态也相对健康自信,但与此同时,也由于不同的求学目的造成了急功近利、学术不端、缺乏责任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发生,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浮躁、抑郁等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而“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思政教育与研究生需求间的空白,通过在“课程思政”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研究生的爱国情怀,深入推动符合国家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乡村振兴“课程思政”以立体化、多环节的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让研究生不仅在教室里、从书本上学习思政课程,而是走出学校,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度增强了青年学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服务三农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推动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如,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以强农兴农作为己任,将“立足西部,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目标,围绕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

与此同时,该校引导本校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意义,做到“一懂两爱”。除此之外,甘肃农业大学开创了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从校外聘请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资历深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前沿领域,同时搭建起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培养体系,把学农、爱农的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厚植全校师生的赤子之情,培养了一大批服务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专业人才。

据介绍,2021年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生从事于农村基层或农业科研相关工作的占到了总毕业人数的35.95%,一些当年的学子也发展成长为所在行业的翘楚。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三农”、服务“三农”。高校应当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融入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去,培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人才,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

作者:周宇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