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10:35: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面预算属于一种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开展财务预算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等财务资产进行宏观规划,根据企业的经营所需资金、项目成本等内容编制预算计划。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基础出发点,按照全面预算方法措施执行财务管理工作,借助预算管理对企业内所有部门及单位的财务资金分配控制、评价,来有效协调和组织经营活动,最终达到既定目标,属于企业内部具有战略性的综合管理性活动。[1]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预算管理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管理内容,企业应当且有必要明确预算管理的作用,便于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革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一般是以市场作为导向,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一旦脱离市场的导向,企业将难以把握发展方向。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样的,如物资、物流成本的变化,不同市场因素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应地,随着企业面临风险的变化,企业应当合理做好财务管理,加强经营与规划的财务预算,科学实现资源配置。在制定企业预算工作目标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所在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市场动态,并将市场发展作为导向,融合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编制和监督等手段完成财务监管,结合市场特点和变动调整预算管理计划、目标,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便于企业将资金应用在发展规划中,推动企业在稳定的基础上快速成长,扩大经济效益,防范财务风险。[2]
1.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整体质量水平及财务管理的完善性。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一项量化性的指标,通过货币等形式,来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资产等内容,在特定的时间可以利用文件报告等形式,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资金的需求及阶段性财务状况。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合理控制后续经营活动,确保所有活动目标符合既定目标要求,有效实现财务内部控制。通过预算管理还可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经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顺利梳理各项财务内容,既能满足预算管理工作需求,还可提升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情况的控制效果。[3]
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所有活动,并囊括了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提供财务工作需求,便于企业所有活动在掌控范围内,财务管理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调整预算管理计划,让企业明确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指标,合理实现财务管理效果。同时,预算管理可以从企业的宏观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生产经营规划参考,结合业财融合发展情况,预测企业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支出情况,编制内部各部门预算,帮助企业实现精确化管理与规划,在推动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同时,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经济效益,短期内实现迅速成长。
三、企业预算管理常态问题
(一)预算管理工作方法落后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背景下,各规模企业都已经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无论是应用信息化系统,还是云计算技术手段,都已经成为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的趋势。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特定工作,如利用智能化测算,开展预算管理编制工作,不仅结果准确度高,还可以保证效率。但是,从目前大部分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来看,仍存在工作方式过于落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大都采取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导致工作失误率较高、效率低,难以保证质量。部分企业正处于过渡阶段,通过利用人工与电脑系统结合的方法,来改革预算管理模式。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是缺乏设备、技术水平低,还有一些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缺少对信息化手段的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工作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4]
(二)预算管理思想过于固化
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而实现企业的与时俱进发展,就要不断实现内部各工作环节、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以及管理思想观念的革新。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存在管理思想过于固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开展工作中,秉持传统的工作模式,缺乏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沟通,导致各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出现脱节的问题,出现“信息孤岛”的工作状态。预算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要求较高,如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就会导致财务数据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失真等问题,不仅影响财务数据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预算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就许多财务人员观念而言,很多财务管理者缺少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开展预算管理中,未结合企业所在市场的发展情况思考,开展工作时缺乏监管环节,最终导致预算结果脱离企业实际经营需求,失去预算编制的作用,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三)预算管理机制缺乏健全
企业经营的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等。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便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完成相应工作。想要保证预算管理机制完善,就需要企业内部员工具备较高的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的主体在于企业员工,而创造机制的目的在于为员工开展工作、进行管理提供参考,提供约束条件,帮助员工了解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但是,无论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如何,都存在缺乏预算管理机制的问题,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如管理缺乏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就会失去管理工作开展的准则,缺少自身职责意识,继而降低企业管理效果;缺乏评价机制,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或领导者,不明确企业经营情况,难以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缺乏激励机制,就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质量或效率,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四、解决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改革预算管理工作方法
想要达到企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当前企业预算管理所采用的方法过于落后,应当寻求现代化的方法替代人工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各部门已经与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积极融合,如大数据、5G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但是因为领导者、管理者缺乏对信息化手段的认识,导致信息化设备不足,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难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5]对此,要求企业领导者关注财务预算工作,明确传统方法的弊端,如人为失误难以克服、工作效率慢等,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在具体措施中,可以通过加强财务部门资金资源的投入,增设信息化设备、系统,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模式革新,以此保证预算工作科学严谨、有效落实。积极为人员提供教育培训工作,帮助人员掌握信息化技术,熟练应用财务系统,以此保证预算编制等工作的质量。还应当明确当前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定时组织人员交流学习预算编制经验,要求人员做好企业所在市场的调研分析工作,保证市场动态与风向预测的准确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内容。另外,应当积极引进信息化财务预算管理平台,创造集预算编制、审批、控制、分析、调整等多内容于一体的预算管理平台,优化管理流程。通过应用平台,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组建财务管理信息功能架构,架构中包含多个子系统,如财务管理分析、会计业务核算、预算管理控制、企业资产监管等。借助系统中的子系统,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仅可以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创造整体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革新预算管理思想观念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积极革新预算管理工作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并利用丰富的手段,打破当前财务部门“信息孤岛”的工作局面,通过搭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性,创造一体化内部管理网络。在构建企业内部管理网络中,“全员参与”意识非常重要,要求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让预算管理融合在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等多个经济活动环节中。财务人员要有意识地主动加强与各部门人员的沟通,并协调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明确各部门、各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工作职责,保证所有工作有序落实,积极做好部门间的衔接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6]同时,预算管理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财务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职责,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合在预算管理中,为企业提供合理的预算管理内容,有效分析、管控企业潜在风险,避免企业面临经济或经营风险。财务人员应当认识到,企业所处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面临的风险内容、种类、来源不同,所以开展预算编制的业务量,与最终企业达成的业务量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定时或不定时地核对预算编制目标与企业现实发展目标的差异性,并结合企业不同经营时期的特点进行调整,利用弹性的工作模式,提升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有效掌控风险,将风险因素降到最低。财务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控制、风险评估及活动控制的措施,来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在环境控制中,应当协同或倡议领导者、管理者完善企业结构治理,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工作意识,积极配合并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风险评估方面,财务人员应具备风险意识,定期根据内外因素引发的风险进行分析挖掘,就风险编制针对性措施,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在开展控制活动中,目标主要在于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纠正活动中存在的和潜在的误差,减少企业出现错误决断,并在出现错误行为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合理控制面临的风险。为了保证预算管理效果,应当增加沟通与交流,定时对预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系统进行反馈,从而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结合反馈信息开展相应的决断工作,合理控制经济活动的情况,了解预算编制目标与企业经营情况存在的差距,帮助管理者调整工作策略,推动工作顺利完善。
(三)健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性,企业应当从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分别就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机制建设措施。第一,管理机制。企业可通过建设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来创造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者或领导者应当围绕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特点制定财务工作准则,帮助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了解自身工作职责,提升责任意识,以此提高预算管理效果。第二,评价机制。企业在建设评价机制过程中,应当详细了解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围绕实际工作情况制定预算评价标准,并通过考核工作来了解不同阶段中,财务人员预算工作开展的效果。在评价中,可以利用“平衡记分卡”制度进行评价,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来评定财务部门工作业绩,并根据工作业绩的评价结果,来调整企业经营策略,既能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增收,还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领导者与管理者应当全面明确企业当前经营情况,并结合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制定评价考核标准,创造动态、灵活的考核模式。同时,为了保证员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当评价考核结果出来后,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薄弱之处,给予教育培训等措施,如信息化水平较低、工作观念薄弱、“信息孤岛”工作模式严重,都可以通过采取先进的工作技术、观念培训来改变,帮助员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员工发展提供条件。[7]第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保证员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增加企业效益。可以通过完善薪酬待遇,将预算管理和薪酬管理整合起来,制定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参照员工的薪资标准、晋升办法等企业内部规定,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做到奖罚可分、有章可循。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机制的认同性,而且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保证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开展激励机制时,可以与考核评价内容相结合,根据员工日常工作评价成果、接受学习与教育的结果等,实施不同层次的奖惩手段,对于优秀员工,既可以带去人文关怀,又可以给予物质奖励,针对表现较差的员工,可视情况实行惩罚机制,目的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工作中。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互联网+”、科技创新等国家倡议下,企业发展前景逐渐扩大,但是想要抓住机遇,就要为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管理内容,应当全面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结合企业现状明确当前问题,并从改革预算管理工作方法、革新预算管理思想观念等角度出发,找到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方法,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彪.新时期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76-78.
[2]付桂芳.分析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2(6):70-72.
[3]叶小瑜.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5):60-62.
[4]曹立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融合[J].今日财富,2022(9):85-87.
[5]刘江华.对企业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调整相关问题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2(7):58-60.
[6]何熠昕.农业企业预算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5):13-14.
[7]王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1(24):147-149.
作者:牛金良 单位:滨州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