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9 10:34: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策略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投资范围不断拓展、投资力度不断增加,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保障事业单位基建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建资源、资金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资金浪费,从而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提高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概述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经济形势持续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度改革。事业单位在市政项目上的投资范围逐渐拓展,承接了更多的基建项目,从而对其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实现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改善,使其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高要求和高标准[1]。现阶段,基建项目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投资力度较大,而且施工周期长,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事业单位需要在基建项目实施中,开展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与项目各个工序环节进行充分渗透融合,充分发挥会计核算、财务预测、财务运算、财务控制等工作的作用,对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性监管,保障其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财务数据造假、遗漏、错算等问题。同时,要对所有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性收集、统计、整理、汇总和分析,在基建项目活动中开展全面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对基建项目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提高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代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繁杂,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资金账目记录、结算和结账等内容,而是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财会专业技能,可以开展精准的会计核算工作,且需要提高其管理会计能力,能够参与基建项目活动的全过程,精准性统计和分析建设项目中的财务数据,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经济效益的全面性管理。
3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优化资源配置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通常需要依靠财政拨款的支持。基于此,为提高基建资源管理效率,实现对基建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需要加强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各项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和合规性,逐渐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实现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对投资成本的控制力度,减少支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基础建设资金的高效化使用。
3.2强化资金管理
实现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控制,可以督促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基建财务管理方式实施优化和改进,对建设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等进行动态性跟踪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保障建设资金得到有效使用[2]。事业单位的资金属于国有资产,通过加大基建财务管理力度,可以实现资金流通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保障各项资金的科学合理性使用,加大国家、社会、群众的监督力度,降低国有资产流失概率。
4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
4.1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事业单位的投资范围拓展,承建的基础建设项目日渐增加,而且其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工期较长,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转变理念,创新管理模式,采取适宜性的财务管理方式,推动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落后,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的相关规范不了解,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基建项目工程建设时,往往会把基建财务管理与内部会计核算工作混淆,导致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容易出现很多漏洞和问题,有损基建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3]。此外,在进行基建项目年度投资规划时,往往存在资金预估不准,与实际的施工资金使用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加之对部分建设项目的支出没有进行申报,预算超额现象较为严重,财政资金压力加大。
4.2预算审核不严格
在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三超”问题,即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出现这种问题往往是因为事业单位在对基建项目进行设计时,违背可行性报告的要求规范,致使项目前期预算与实际费用不相符,虽然这样一来可以加快审批速度,但是这种现象违背了预算编制规范要求,难以对预算内容开展细化管理,不利于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事业单位基建财务预算管理中,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如对前期拆迁赔偿和征地等估算不合理、政策性变更等问题,不能结合实际的动态变化情况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引起项目总投资预算严重超额,实际的施工支出严重超过预算资金金额,导致事业单位基建财务预算管理中出现“三无”现象,即无预算、无审核、无标准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3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事业单位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特点,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但是当前阶段,事业单位在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落后,与现阶段基建投资发展环境和需求不相符,同时,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实施中,缺乏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导致实际的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的依据,导致财务核算出现数据失真、数据遗漏等问题[4]。
4.4工程价款结算滞后
通常,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需要在工程竣工后的3个月内完成竣工结算报表编制工作并进行上报。但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承建基建项目时,对竣工决算工作不重视,更加侧重基建项目施工方面的工作,导致在工程完工之后迟迟不开展竣工决算工作,甚至有些竣工项目交付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未完成竣工决算工作,对相关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入账和办理移交手续,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浪费问题,而且导致基建项目持续处于“建设”状态,严重影响财务资料的最终审核,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5内控执行不到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在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内控标准不明确、缺乏完善的内控执行监管机制等问题。这种情况导致财务人员在开展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内控执行力度欠缺,导致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其次,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往往主观行事,尤其是在资金审批中不能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养不足,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较低,对最新的法规政策不了解,难以满足新时期越来越复杂化和系统化的基建财务管理需求。最后,很多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忽视实地调研,对基建项目工程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对项目知识、财务标准等不熟悉,极易导致项目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遗漏、差错等问题。
5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5.1加强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全员树立正确的基建财务管理理念,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基建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事业单位领导层需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促进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保障。同时,需要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配备,并且保障基建财务核算的独立性,单独建账核算,确保其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年度申报工作的重视,结合既定的项目概预算、进度等要素,对年度投资规划进行可行性设计,一旦出现项目调整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审,以便做好投资变更工作,实现建设资金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安排,减少资金浪费现象。
5.2精细化开展基建预算工作
加强对基建项目预算工作的重视,保障基建项目概预算工作得到细化管理,这是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与前提[5]。在进行具体的项目概预算编制工作时,一是需要借鉴历史年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同时,结合该基建项目工期、投资计划等要素,对财务预算进行合理编制,防止出现超预算的问题,加大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力度,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统筹规划与合理安排;二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项目投资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加强各部门对财务预算的重视;三是对财务预算进行分解细化管理,对每一笔资金支出、流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符合预算标准要求;四是结合相关标准对投资金额、预算、项目计划量等实施有效控制;五是结合基建项目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报送审核,并对建设资金量预算进行合理调整,确保预算编制与项目规划的一致性,实现对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减少成本投入。
5.3做好财务审计和监督工作
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为确保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制定适用性较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务审核和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开展[6]。一是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监管机制,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度;二是加强对项目拨款的使用状况进行动态性监督控制,保障其符合复批的概预算文件要求,实现专款专用,对会计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加强日常监督,并建立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职能,保障其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要对基建工程实施过程开展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资金管理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减少资金浪费,保障资金利用率,进而促进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四是需要完善财务人员职责管理、现金管理、竣工财务决算管理、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五是基建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与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树立全员财务观念,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了解,保障各项工作都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5.4及时开展竣工决算工作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项目“竣工一个、决算一个、批复一个、调账一个”的原则,确保基建项目竣工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竣工决算意识,在建设过程中结合施工进度开展动态化的竣工财务决算,对决算表进行合理编制,为竣工决算工作的完成做好准备工作[7]。一般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要求,需要在竣工后的3个月之内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并上报相关部门。其中,财务人员需要加强与项目负责人的沟通,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了解项目的竣工情况等,并对项目资料进行全面性收集与整理,保障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包含前期资料、技术资料、征地拆迁资料、决算验收资料等,为竣工决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对合同执行状况进行精准性核对,并对合同数量和履行情况进行明确等。在合同要求下,结合建设进度对工程款进行严格审核并合理拨付,并预留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在建设工程完成之后,需要对项目质量进行及时验收,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入账和移交。
5.5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财务人员是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综合素养与基建财务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对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熟练使用和操作,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财务管理,并对项目预算落实状态开展动态跟踪监督,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开展;二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构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团队,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执行和落实[8]。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提高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成本投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实现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助力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作者:邹长智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篇2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础性建设项目,是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涉及资金数目较大,财务工作内容包含种类和项目较多。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一、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概念
(一)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2]。
(二)基建项目
基建项目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社会中的交通、公共设施及各个交通运输节点、通讯、水、气等设施,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教育、科研成果等部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3]。
(三)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4]。
(四)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中的会计管理主要包含的会计科目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交付使用资产、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等科目[5]。为了更好地落实政府部门所安排的基建项目,事业单位应合理分配政府部门给予的资金。另外,基建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有明显的非营利性特征。
二、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项目耗时较长
很多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从项目开始阶段到项目竣工阶段的整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有的项目甚至超过5年,这可能导致公众对于事业单位的信任感降低,一旦出现企业有赊账的传闻,就会出现不良的社会影响。一方面,事业单位对基建项目会计有关的合同管理不够完善,在管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时间执行操作,导致支付等情况延期,在项目结算后,没有及时与相关的企业办理尾款结算。另一方面,基建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其他单位实施,也就是通过挂靠、分包等形式将项目分给多个单位实施,这就造成项目众多,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的工期和节点,使得基建项目的尾款结算难度增大,影响项目的竣工结算。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仅在开展基建档案日常保管工作时缺乏经验,还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使得基建档案日常保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容易出现资料不完善的情况。
(二)基建项目对预算关注不足
预算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投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预算工作是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是在每年的年中开始着手编制第二年的预算。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时间跨度较长,并且留给预算的时间较短,所以开展预算工作比较仓促,资金预算报表的准确性偏低,难以满足基建项目在未来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需求。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预算资金支付不足的情况使得施工方没有办法及时给予设备、材料、支付采购款等。此外,从工程现场管理来看,基建项目预算管理关注度、预算绩效监控、自评都属于一种形式,并未由财务人员填报,也未结合项目实际施工展开管控。还有一些基建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施工进展缓慢。
(三)基建项目的账面资产移交滞后
基建项目在竣工环节进行验收后,承建方会通过无偿的形式将资产转移到基建项目产权方或者管理单位。产权方或者管理单位一般会对基建项目中的实物资产进行分配,但是其针对基建项目中账面资产的接受意愿不高。一般只有在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完成预决算和产权登记以后,才愿意接收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账面上的资产。这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单位和产权单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及时报送相关财务报表,也不能够及时地获得基建项目的资产交付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没有对产权的范围和后期的维护单位进行明确约定,使得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在竣工验收后,以及在项目移交环节中出现问题,账面上资产移交会出现困难,并且在在建工程项目中的挂账时间较长。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记账的过程中会将应计入资产的设计费等项目,以及勘测费等前期费用直接登记到单位当期费用中,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的入账价值仅能够体现出基建项目工程结算价格,并无法正确反映出基建资产的真实价值。
(四)管理层对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管理层负责,这看似非常重视,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管理层普遍较为注重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但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加之随着国家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国库支付代理记账模式的展开,事业单位普遍只安排一两个报账员办理基建财务支付手续,并没有单独设置财务部门,基建财务人员短缺影响着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事业单位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而资金支付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收支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时间节点执行,所以应合理分配基建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与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基建项目中资金的收支工作,对合同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各个节点中资金的收支工作稳定运行。事业单位应当将基建项目中的财务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工作明确到人,责任到人,并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岗位,由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中的特殊条款、特殊的时间点及金额等方面进行标注和动态监管,以避免出现款项收支延时、金额差错等问题。同时,由于完善的监督管理能够保障工作的效率,所以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抽检工作,以保障合同管理工作能够严格落实。
(二)提高对基建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对整体基建项目进行预判,从而更好地落实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同时也能够整体规划项目的后期落实情况。因此,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重视基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外,还需要给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预算环节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并且所需资金数额较大,更加需要严格准确的资金预算。例如,事业单位在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一个细小的项目进行合同支付管理,并且利用专业的预算知识统计计算所需资金,以保障整体上资金预算数额的准确性。另外,事业单位可采取全周期预算和滚动预算两种预算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预算工作。
(三)项目结尾环节需要保证实物和账务同时移交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在竣工环节进行移交时,大多是进行实物移交,很多接收方不愿意接收项目的账目,导致项目不能够全面地进行移交,从而引发较多财务问题,最终形成坏账等情况。因此,在移交基建项目资产的过程中,基建项目的接收方需要同时接收基建项目的实物和账目,根据账面资产进行估值,并将固定的项目资产进行入账,等待相关待建项目完工后再进行全部项目的接收。在资产交接环节,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承建方竣工后应以无偿交付的形式进行交接,并建立交接细则,以最大限度减少交接过程中的相关环节。同时加大对交接过程中双方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基建项目能够实现财务转移,及时准确地将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进行交付。此外,当期的财务记账必须针对当期产生的费用进行记录,不能将前期的费用计入当期费用,从而切实保障费用等级的准确性。
(四)以基建项目为生命周期,加强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
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涵盖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交付使用阶段、运营维护报废等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沟通协调,其中包括财政、审计等部门。因此,事业单位各部门需要改变管理观念与管理形式,针对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展开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加快形成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一般由前期综合部、工程部、决算部分段管理,应促进财务管理和工程管理二者相互关联,并将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事业单位需要在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财务管理,增强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健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各个环节的经办人职责,并加强人员变动交接管理,保证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以此提高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水平。
(五)在各个环节中做好基建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预算管理的计划阶段。第一,要根据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将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预算管理任务下发给各个部门。第二,要明确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预算小组,反复验证各个财务指标和预算支出明细,以此减少资金的浪费,并及时改正和调整预算管理方案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其次,预算管理的实施阶段。事业单位应当将预算管理进行阶段划分,并细化和分解预算各个阶段,考虑各个部门职能,根据部门职能划分相应的任务,然后再细分到个人。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要对各个部门的任务进度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部门予以表彰。此外,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保证基建项目各阶段任务的质量,通过各个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功效,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后,预算管理的收尾阶段。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结束后开始进入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事业单位要评估基建项目的成果,常见的有损益性预算、资本收支预算和现金流预算,等等,并整理、总结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形成评估报告,找出在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改变管理观念、提升认识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单单表现在工作成效的提升上,还体现在其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与业务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事业单位一方面应转换管理观念,在财务管理中合理融入信息化管理,将内控理念贯通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并对原有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种模式宣传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定期组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都能够掌握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认识到信息化创建的重要性,鼓励其主动参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质量。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不以盈利为目标,在项目的执行中建设过程、竣工的交付过程,以及后期的项目使用过程、维护过程多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基建项目,因此,在基建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互相配合。事业单位各部门需要对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展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基建项目的顺利完成。
作者:宫卫家 单位:淮南市政府债务管理中心
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篇3
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使用的是国家财政资金,基建项目通常由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构成,因此固定资产占比较高,资体总量较大,大部分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最终形成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建设相关配置资产通常是由专门的事业单位承担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的建设任务,在项目竣工并完成验收后,再无偿移交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或管养单位。例如:在深圳是由专门机构(市、区建筑工程事务署)承担绝大部分的政府投资的城市道路和景观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学校和医院等房建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竣工验收后再无偿移交给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使用。
一、当前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基建项目合同从签订至付清尾款耗时过长
很多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从立项实施至竣工决算付清尾款耗时过长,有些甚至达到了5年以上,这极大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容易引发拖欠企业账款等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1.疏于基建项目合同管理,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项目决算后未及时通知合同乙方申请尾款。2.基建项目由于施工方挂靠、分包等原因导致拖延施工,影响项目竣工结、决算。3.工程档案管理不健全,未及时整理归档、移交工程相关重要档案,导致资料缺失影响项目结、决算工作进展,进而延迟合同尾款支付时间。
(二)不够重视基建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预算资金编报
与工程项目实际进度资金需求差异过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也一并纳入预算管理,每个基建项目单独编报预算,先有预算才有资金,一般是每年年末编制明年预算。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建项目实施期限跨度大、编报仓促,预算资金编报质量普遍较低,一般是项目实施部根据总投资大概估计进行编报。预算资金编报质量低容易导致预算金额与工程实际进度资金需求差异过大。有些基建项目预算资金不够支付,导致施工方没法及时支付设备、材料等采购款或工人工资;有些基建项目因各种原因使得施工进度受阻,导致钱付不出去,有时甚至为了达到预算支出进度而提前支付合同款项。相对于工程现场管理,基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受关注度较小,预算绩效监控、绩效自评流于形式,一般由财务人员进行填报,未结合项目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管控。
(三)基建项目账面资产移交滞后于实物资产移交,账面资产移交难导致“在建工程”科目长期挂账
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将资产无偿移交给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时,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一般只接收实物资产,对相关的账面资产接收意愿不高,通常只有在建设单位完成相关的决算和产权登记后,才同意接收相关的账面资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建设单位与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存在帐实不符的现象,未能及时报送财务报表,也不能及时获取基建项目实物资产的交付情况。大部分基建项目未明确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导致项目竣工验收后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无法移交项目,账面资产移交难导致“在建工程”科目长期挂账。
(四)不够重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目前领导层普遍非常关注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基建财务人员作为后勤保障人员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而且随着国家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国库支付中心代理记账模式的实施,事业单位普遍只设置一两个报账员办理基建财务支付手续,普遍没有单独设置财务部门,基建财务人员的短缺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基建项目合同管理,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通过资金支付促进项目顺利推进
1.强化基建项目合同经办人职责。资金支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促进手段。资金支付取决于合同条款约定和工程实施进度,因此需要加强基建项目合同管理。需强化合同经办人职责,落实谁负责签订合同则负责合同实施及结清支付款项。事业单位应以制度形式明确约定合同经办人职责,加强人员变动的交接管理,确保基建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构建合同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由合同管理员及基建财务人员定期对已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梳理检查,跟进监督合同实施进展及支付情况。通过及时支付款项,督促施工、监理、设计等合同乙方加快推进项目进展,确保基建项目按期竣工验收。再者通过及时支付款项,保障合同乙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拖欠企业账款,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2.加强合同履约保函管理。一般金额比较大、工期比较长的施工合同,在合同中会约定施工单位应办理履约保函。如果施工单位违反合同约定使建设单位遭受损失,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履约保函向银行索赔。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一般是合同工期。为避免施工方拖延施工等不良行为,建议加强合同履约保函的管理,担保期限快结束时,如果工程尚未竣工验收则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办理履约保函续保,以确保施工单位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建议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明确约定履约保函的办理格式、担保期限及相关续保要求。3.加强基建项目各实施阶段工程相关资料的归档并移交管理,加快办理项目结、决算,按合同约定及时付清尾款。大部分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从前期设计招标至竣工结、决算耗时长,因此项目各阶段的资料归档移交显得尤为重要,工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影响项目结、决算进展。事业单位应加强基建项目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各项目各阶段的资料归档移交情况,督促基建项目合同经办人及时归档移交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要资料,确保基建项目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除了少部分是包干合同,一般签订的合同金额都是暂定价,最终以决算价为准。因此只有加快办理项目结、决算,才能尽早付清各类合同款项。基建项目一旦竣工验收合格,合同经办人(即事业单位的现场工程师)应立即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提交结算资料办理结算,适时启动决算编制加快推进项目决算。项目决算后,合同经办人应尽快通知合同乙方及时申请尾款。
(二)加强基建项目预算资金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控,重视预算绩效评价及应用
1.根据基建项目实施进展合理预估资金需求,提高项目预算资金编制质量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实施期限长,资金体量大,更需要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必须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每个合同的支付情况,科学合理地预估项目未来资金需求,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可以选择全周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使预算目标更符合基建项目实际施工进度情况。此外,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室各岗位人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基建财务人员应以发改部门批复的项目概算总投资为红线,加强项目资金总体情况审核,确保基建项目投资不超概算。2.加强基建项目预算管理,重视预算绩效管控事业单位应加强基建项目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紧密衔接,加强预算资金管理,促进基建项目加快实施。结合各基建项目实际进度进行预算资金管控,对施工进度不达预期未能支付的项目,及时进行预算调减;对施工进度较快,资金需求较大项目,及时进行预算调增,通过预算资金管理促进工程现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加强预算监控分析,建议从项目实施维度、支付完成率维度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财务数据穿透到工程量数据和工程施工进度的行为,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再者,事业单位内部应健全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机制。从组织机构设置的角度考虑设置预算管理员,专门负责预算执行环节的相关工作,加强日常预算执行管控。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机制与预算评价挂钩,根据预算的执行效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
(三)基建项目实物资产移交与账面资产移交同步,发改、财政等职能部门应明确并简化基建项目账面资产无偿移交的具体程序
1.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将实物资产移交时,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在接收实物资产时应同步接收账面资产,接收单位可以根据建设单位项目的账面资产估价,只办理固定资产的入账程序,待建设单位完成相关的项目决算后,以此为依据调整原来的资产入账价值。2.资产移交使用环节是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专门事业单位承担建设的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后的无偿移交应区别于行政事业单位原有资产的处置。建议发改、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账面资产无偿移交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在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环节,简化移交手续及流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建项目实物资产移交与账面资产移交同步,确保政府资产负债表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建项目的相关财务数据,确保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3.建议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按今年国务院令738号《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明确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单位。另外,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提出部门编制项目立项申请时,应报批发改等相关职能部门明确项目产权单位或管养单位,确保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能够及时将资产移交给相关部门。
(四)以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视野,加强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管理,重视基建项目财务管理
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交付使用阶段、运营维护报废阶段。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沟通协调的部门很多,包括发改、财政、审计、住建等职能部门。因此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转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形式,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对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各担其责,加强协作,协助建设单位共同推进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的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基建项目管理主要负责建设实施阶段到竣工交付使用阶段。事业单位建设的基建项目一般由前期综合部、工程部、结决算部门分段管理,而财务管理则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财务管理与工程管理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事业单位应以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视野重视财务管理,配齐配强财务力量,项目多资金、体量大的单位建议设置财务部,提高单位基建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推进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完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实施各环节经办人职责,加强人员变动的交接管理,确保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单位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内部协作机制,使合同实施及支付情况、项目进展及结决算情况等关键重要信息共享,各部室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基建项目顺利实施、按期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使得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基建项目工程管理,助力事业单位性质的建设单位良性发展,更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性投资基建项目提速提质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浅析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等学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J].财经界,2021(15):112-114.
[2]靳伟华.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及若干建议[J].纳税,2021,15(2):143-144.
[3]于蓝.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3):48-49.
作者:吴美程 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