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8:18: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设计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被称为“虚拟现实之父”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在其著作《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中对虚拟现实给出了多达52种定义。综合而言,虚拟现实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的技术,其典型特征是具有人机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或者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正是这种优势,使其在全球得到快速推广。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当下创新课堂、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新趋势。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职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真实性,能将抽象理论知识可视化呈现。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交互环境、再现能力和一对一的实践,能够可视化呈现学生学习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虚拟现实教学实训平台的开发者可以利用三维模型制作软件,具象化表现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同时借助虚拟现实硬件设备的辅助,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充分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第二,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沉浸性,能帮助学生提前掌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能够以数据为核心,打造职业场景,提供多元化知识,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课程实训中往往容易发生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教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则能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打造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景,向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1]。第三,虚拟现实技术以其交互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突显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和形象性,营造生动多变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探索知识,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依托技术优势,打造相应的课程实验室,避免多余的设备成本投入,实现无限制的资源使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识教育是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尤其是在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通识教育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社会视野、善于自省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基于充分的反思规划自己的人生。有学者认为“通识教育在于立人,专业教育在于授业”,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都是对文化艺术类通识教育的肯定。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通识教育更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就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不断增强通识教育意识,重视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满足自我需求、提高专业水平。但是,当前的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阻碍了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调研发现,目前艺术通识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的艺术通识课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对艺术通识教育不够重视。教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今,我国艺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教学体系更加完善,课程教学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艺术通识教育的认识有限,容易在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制约了艺术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艺术通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是影响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艺术通识课的教师往往是艺术学科专业出身,部分教师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有部分教师工作经验有限。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不高,将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开展。再次,艺术通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要想顺利开展课程教学活动,需要构建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当前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通识课教学体系较为混乱,较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艺术通识课内容不够规范,设置课程时也忽视了从学生角度展开分析,以致课程教学与学生之间存在割裂感,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不足,进而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够显著[2]。最后,艺术通识课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多元。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制约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多采用撰写期末论文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不够全面,难以全面系统地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艺术通识知识、提升艺术水平。
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着眼于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针对高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艺术通识课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纯理论教学、单向传授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使其在创作中了解美学的基本要求,进而基于审美的眼光学习、工作和生活。艺术创作实践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这也是制约艺术通识课教学开展创作实践的原因之一。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是教师首先要树立的教学理念。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应当凸显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技术的支撑力量,教师应当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完善虚拟现实设备和环境,制作艺术通识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全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科学、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艺术通识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障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生动的课堂环境,为后续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艺术通识课中“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这一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构件——斗拱制作3D教学资源,使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软件平台“进入”古代建筑体验中式建筑之美,而且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的交互性,实时了解斗拱的独特构造,进而让教学资源实现从静到动的转变,增强课堂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交流性。高职应引导师生加深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后续教学中形成合力。通识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教师应在艺术通识课教学中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传授给学生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长远的眼光,客观看世界。另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职艺术通识课的教学特点和设计要求,开展并引导学生参与多元教学活动,强化师生协同互动效能。如,由于非艺术类专业教学时长的限制,艺术通识课中“色彩之美”这一教学单元一般分配2~4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色彩实验室,使学生利用相应的虚拟现实设备便能够完成课程学习——色彩属性对比训练,利用调色平台实现色彩纯度、明度等属性的对比,提高教学效果。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环境,打造接近真实环境的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够感受艺术通识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安排艺术通识课的教学内容时,应当将促进学生学习作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学习兴趣出发,实现自主学习。
2.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艺术通识课的教学效果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紧密相关。如今,部分高职教师在文化素养方面相对较为薄弱,技术应用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要求高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动力,全面推进艺术通识课教学的高质量开展。首先,开展艺术通识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引领教师学习艺术类的学科知识、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引导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成为更加优秀的复合型教师。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专业技术手段,合理制订教学设计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通识课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效能。其次,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系统考核与分析教师的表现情况,对那些推动艺术通识教育和创新课程教学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同时不断扩充艺术通识教师队伍[3]。最后,加强艺术通识课程教材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后续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方面,高职可以鼓励已开设艺术通识课的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学习虚拟现实技术。有些教师担心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难度较大,国内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经研制成功基于可视化编程的虚拟现实软件(如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IdeaVR软件),这对于高职教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课程建设非常友好,简单实用的可视化编程能让原有的艺术通识课资源转变为三维可视化、可交互的艺术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供校内教学使用,而且可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使艺术通识课虚拟现实实训平台的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师生。另一方面,高职可以与企业团队共同开发艺术通识课虚拟现实实训平台,这种开发方式具有时效快性强的特点。软件公司具备专业的开发团队,但需要与校内教学团队共同商议确定实训平台的内容和框架。如,江苏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上发布的由江苏师范大学主导开发的“汉画像浮雕设计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就形成了一门多目标的综合型艺术实验创新课程,将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落到实处,解决了线下教学中存在的空间大、时间长、有污染、媒介多样以及验证困难等问题,虚拟实验解决了实体实验与文物保护方面的复杂问题。
3.完善课程体系,拓宽知识范围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资源,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在艺术通识课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课程设置的影响,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高职艺术通识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应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设计课程结构时,高职院校需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变革既有的艺术通识课程,打造更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特点的通识课程。基于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必修与选修、线上与线下等课程形式,丰富教学方式,拓展知识广度。同时,整合高职院校既有的课程,挖掘学科之间的关联,将艺术通识课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并融入诗词、戏剧等要素,实现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协同,增强高职通识艺术课教学的实用性。此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动态展示艺术作品,实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全方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加强课程考核,提升教学效果
要想强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中,可以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完善艺术通识课考核环节,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紧密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术应用效果。在课程考核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在考核环节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不是课程考核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课程考核应更加重视整体教学活动和学生实践水平,避免单一的笔试,将学生的表现纳入形成性考核过程,通过形成性考核结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彰显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
结语
艺术通识教育不是感性教育,而是有机融入了立德树人目标的人格教育,在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塑造当代高职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艺术通识教学的重要性,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通过艺术通识课的学习提升精神境界,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艺术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学环境、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多元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完善课程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课程考核,以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带动学生成长,全面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明玉.基于VR/AR的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职教学理念、环境及实践研究——以旅游类ESP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21(4):112-114.
[2]王玮.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以S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4):154-156.
[3]陈长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职实训的路径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4):13-14,18.
作者:刘丹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