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09:55: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方农林院校受到办学条件制约,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环节存在与行业发展脱轨的问题。实践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举措,面对“智能物流”、“智慧供应链”等一系列新领域、新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实践育人环节急需改革。当前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育人人才培育模式方面。例如:产学研协同实践育人[1-3],学徒制实践育人[4],学科竞赛实践育人[5]等,从物流业高质量角度切入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问题进行研究的很少,而实践育人是连接课本理论教学与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环,从行业发展角度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培育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现状
本文所调研的地方农林院校是一所新晋本科院校,在2013年学校升本时,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有十余年的专科招生历史,并在2015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近年来顺应国家对应用型本科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有2015版、2019版和2021版三个版本的人才培育方案,其中2015版总课时最多,根据2015年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编写2019版人才培育大纲时更加注重对理论课时的缩减和对实践课时的增加,而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的编写更加注重课程性质与实践需要之间的关联,设置的实践课时及课程更加合理。对比分析2019年和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实践育人环节,具体如下。
1.1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育人现状。2019版人才培育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共7门,主要是围绕物流设施设备认知、物流运作过程涉及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以及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的相关知识内容,一共400学时,其中实践课时占24%;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与2019版差别不大,主要是去掉了物流设施设备认知,增加了《物流系统仿真》及《物流运筹学》这两门课程,一共368学时,其中实践课时占15%。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虽然新版大纲的核心课程门数增加,但是整体课时有所缩减,而课内实验课时缩减幅度更大。可见,由旧版大纲在教学使用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反馈后,新版大纲在设置课内实验学时不再一味地追求“量”,更是追求“质”,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达到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巩固这样的教学目的。
1.2物流管理专业集中实践育人现状。2019版人才培育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开设了《电子商务平台综合实训》、《信息检索与应用》、《供应链模拟综合实训》、《仓储与配送综合实训》及《物流仿真实训》一共25学分,占总学分的15%。2021版人才培育方案中集中实践环节开设了《供应链模拟实训》、《信息检索与应用》、《专业课程设计》等一共20学分,占总学分的12.2%。对比集中实践环节发现,新版大纲对集中实践的安排主要强调对物流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实践,增设专业课程设计这一“X”实践环节。相比较旧版大纲,新版大纲对于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向智能物流、大数据方向引导,把握物流行业最新的实践资讯,培育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学生。
1.3物流管理专业其他方式实践育人现状。近两年来,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完成“5+X”假期社会实践。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摸清所带学生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制定“一对一”式的假期社会实践,例如:针对家住农村的同学要求其利用假期进行农产品物流、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现状调研;针对家住在城市的同学让其对城市里区域菜鸟驿站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等。这样来拓展课外学习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勤思考的学习习惯。
2物流高质量发展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面临的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物流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作为服务行业,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着生产流通的效率,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行业的发展变革中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弱,与物流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实践能力强不匹配。信息化经济时代,物流行业逐渐步入智能化,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对物流专业人才实际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依然保留着打包、分拣、出入库等基础操作环节物流实践教学,这部分岗位在未来将会被机器取代,而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些类似交叉学科的实践教育在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较少涉及,造成了实践育人环节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社会、行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2.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物流行业是我国基础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利润源泉之一。物流行业朝着智慧化、信息化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提前制定,因此在制定的时候不能完全正确预见行业未来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造成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行业实际发展。
2.3地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高,实际人才培养效果一般。高校在申请专业时,要阐明自身的特色,经过严格的人才方案论证,才能得到开设专业批准。地方农林院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虽然经过了严格的人才论证,像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农产品物流方向虽然独具特色,但难以寻求同类型专业的过往经验,只能在专业发展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目标设定稍高,急需加强涉农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举措。
2.4地方农林院校专业师资队伍专业背景不强,继续教育有待加强。地方农林院校所处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导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根据调查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受教育背景大多是管理类一级学科,与物流管理相近专业,虽然在传授理论知识时没有压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本硕专业是物流相近专业,以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专业性,无法有效完成实践教学目标。
3物流转型背景下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主要措施
国家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是培育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该如何展开,国家也给出了相关标准,主要是培育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标。调研发现当前地方农林院校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时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主要是依托现有的实验环境,编辑实验项目展开实验教学,所以实践项目的操作较为单一,形式比较流程化,数字化程度不高,与当前物流智慧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不符。同时,由于疫情和地域等因素限制,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如下举措:
3.1教师主动学习智慧物流技术,更新实践教学理念。高校教师承担着重要的传输知识和文化的重任,其自身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也应该认知到物流行业的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影响,过去在学生阶段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更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平台展开“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但对虚拟仿真软件和平台的接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开展实验式教学较频繁,但开展情境式教学较少,教师应该向着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改进,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运用到管理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致使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具备多元化知识特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这种多专业融合的特质,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系统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学习智慧物流的实践教学理念,围绕专业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性地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调整教学要求,研究和构建与智慧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相衔接的合理框架。
3.2结合具体课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地方农林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任选课和专业限选课,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应该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讲述法、验证法等,这些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结合当前的OBE教学理念,实践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例如:可以运用翻转课堂进行物流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入智慧物流实验室,进行仓储中出入库、打包分拣等基本操作比赛,设置比赛奖励,进行情境式教学,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与实践,体会到行业从业人员的不容易,领会到作为物流人肩上的责任,激发学生对物流行业的从业兴趣。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慕课、微课视频来弥补实际中无法去实践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对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3考虑专业发展前景,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过程划为课程实验教学、集中实验环节、企业实习三个方面。课程实验教学主要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如何展开课程实验,可以在校内智慧物流实验室展开,也可以自行联系进行校外实验,合理规划好实验方案,提前报备学院审批。集中实验环节主要是依托实训室,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集中一段时间展开专业集中实训,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企业实习是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与企业达成一致开展实习工作。
3.4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校外实践教学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是紧跟经济最新发展潮流的行业。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参观物流企业云平台建设,提升师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大力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进行校企合作时,要充分进行产教融合,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实践教学设计中,加强对智慧物流的认知。同时,展开跨学科专业实践共同探索,加强与涉农企业的合作,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在智慧农业实现方面的功能及作业,高质量完成校外实践教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对口人才。
3.5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双师型”教师。优秀的师资是实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地方农林院校在进行新教师招聘时应该优先考虑具有物流企业工作经历或在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这样保证新进教师的实践水平。原本的师资队伍应利用假期去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多参加各类物流实践培训,以及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物流行业的仿真比赛,提升自身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阅读智慧物流相关文献资料及政策咨询,先学习再教学,先实践再传授,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4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课堂理论授课结束之后,为了巩固及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打造实践教学课堂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物流行业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并让学生验证所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对物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环节虽然所占的课时比例不高,但却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地方农林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流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以此达到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高校在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能力主要是通过校内、网络平台及校外三种方式进行,学校内部一般都是建立物流管理智慧物流实训室,承担专业课程实验及课程实训,打造沙盘模拟物流企业操作场景,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训技能。受到经费限制,部分无法引入实训室的场景,就联系网络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实训,例如百蝶集团打造的仓储及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在线实训平台就能很好地弥补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校内实训的不足。除此之外,校外实训也是很好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合作,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物流企业运作,增加其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间,是一个持续不断提升的过程。地方农林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改革之后,应该不断总结及思考如何整合资源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及实践成果推广,最终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能供同类型专业借鉴的提升实践育人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政.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21(22):139-140,196.
[2]王建,李晓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物流技术,2021,40(6):148-151.
[3]张波.基于协同育人独立院校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09-210.
[4]李政.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116-118.
[5]邱建伟,王兴中,赵昱.物流学科竞赛与实验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12):47-50.
作者:张妍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