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0:11: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任务,而教育强调德育为先,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更是教育目标与过程一致性的体现。师范生既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等教师教育类课程,又要学习《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理论,有充分条件接受师德教育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综合育人功能的不断强化和师范生评价考核体系的持续革新,都有助于师范生在专业课学习、教育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见习中获得扎实的教学技能,并自觉形成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理念。王海贤认为,师德的素养要素由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与仁爱之心构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也要求教师应该遵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等基本行为规范。《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三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三级)》等文件中的“践行师德”,也都包含了“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的内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标准都要求在师范生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培养高尚师德符合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社会参与方面,主要包含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部分。其中,责任担当包含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等素养点。师德培养可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等有积极的认识和判断,对教师职业有持续的认同和追求,能在教学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创新则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等素养点,要求师范生具备师德践行能力,能够在教育事业中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担当教育重任,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有振兴民族的家国情怀和迎难而上的工作精神。综合来看,师德培养与核心素养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综上所述,师范生师德培养具备“以德立身”和“以德育德”的教育特征。师德教育一方面依靠系统、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教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觉做到立德修身,两者要有机统一。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师德培养,可实现两大培养目标。一是“以德立身”。师范生能够把提高自身品德与学习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把所学教师职业道德课程落实到自身言行中,在教学工作中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真正做到热爱职业、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以工作实践锤炼自身品德能力,努力做永葆家国情怀、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变革的“大先生”。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对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活动的常态化与教育过程的长效化。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持续性不足等,师德教育仍存在着内涵不清及层次模糊的认识困境、目标难以企及或驱动不力的制度困境、粗放管理或无序管理的组织困境等。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近年师范教育的授课教师专业水平和师德素质有所提高,但在授课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题组调查样本中,73.33%的师范生反映高校的师德教育以理论学习为主,26.67%的师范生表示高校的师德教育以理论学习和其他实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50%的师范生表示通过师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只学习到理论而未体验到师德情感;30%的师范生反映学校的德育未能紧跟时代步伐,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及时更新。近年,虽然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培养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创新实践,但大部分高校仍只是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师范生的师德。在实践中,学校要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等相关文件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培养目标考核,在师范生实习、教师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失德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完善师德师风考评办法和机制,并形成长效考评机制。一方面,通过系统、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教师;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自觉用“德”来反思和内化师德教育,充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改革,探索虚拟技术条件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高阶思维训练的德育实践模型,以适应信息化建设与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三、基于虚拟技术的小学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培养探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万昆等人认为,以人工智能、全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掀起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全息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设计与技术手段,将课程以全息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立体空间中进行全方位观察与学习,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化、情境化、个性化,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以“能实不虚”为原则的仿真技术能够在真实情景不具备或难以完成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多媒体仿真系统的仿真结果具有可视性、可听性、生动性等特点,可实现具有投入感、沉浸感和多维人机交互等特性的功能,能够使参与者产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师德教育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习效果。例如,通过选取道德模范、制定访谈提纲、实地访谈、3D相机实拍实录等手段获得原始资料,系统地分析道德模范事迹对师范生培养的借鉴作用;通过提炼师德知识点,完成教育过程设计,收集背景介绍、情景重现等相关资料,以真实证据为师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整理资料,制作高度仿真的师德教育场景资源,构建现代化学习环境。
(二)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通过学习者能动地学习,培育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教养、知识、体验在内的通用能力。其常见的方式有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在深度学习中,学习者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这一过程强调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学习。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它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理解,注重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整合,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深度学习在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协同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师范生德育培养有极高的运用价值。教师可以融合多学科知识,构建以问题为驱动、高阶思维训练为手段、强交互环节为过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道德楷模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以理解、对比、评价等方式完成知识建构,培养自主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以“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5E教学法组织教育过程,选取典型实践教学场景,设计教育互动过程,使学生经历“问题提出—思维探究—知识建构—实践强化”的学习过程。
(三)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将德育课程成绩和实习、见习成绩计入考核总成绩,作为师范生职业能力考评依据,是较为科学、全面的考核方式。以课题组所在的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为例,学校实训基地以省级师德师风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展师德师风实训教学任务,可为1600余名学生提供实训。在教学中,坚持开展理想信念、立德树人、职业认同、关爱学生等主题实训课程,通过沉浸式虚拟场景下互动式教学,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范生政治素养。在考评时,通过智能算法制定数字化测评方案,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客观评价、分析教育教学过程,构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发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科学合理地判断学生师德践行能力达成度,构建面向师范生的师德教学评价标准。瞄准当前师德教育存在的课程理论枯燥、实践环节缺少针对性等问题,利用虚拟技术开展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工作,采用情境教学法、数据分析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通过情境创设、思维引导、自主学习、实践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完成体验式、交互式、建构式探索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师德践行能力。
作者:刘世战 侯宏业 潘立军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