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11:1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探究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为治理开发喀拉喀什河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对于库区以及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功能作用的发挥,其管理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促进库区和谐发展、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和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等方面。由于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相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利益关系复杂、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涉及面广且责权划分不清等因素,在实际管理中具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工程效益的发挥和正常运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为实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有必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1工程概况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属于一座集生态保护、防洪发电、农业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2)型水利建设项目,位于喀拉喀什河上游,主要包括开关楼、水电站厂房、发电引水洞、泄洪排沙洞、冲沙洞、大坝、溢洪道等建筑结构。总库容和调节库容3.47、2.25亿m3,装机容量60MW,年发电量1.97亿kW·h。建成后,显著提升了下游河段的防洪能力和周边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了库区电力系统和能源结构,缓解了喀拉喀什河的能源紧张问题,对保障喀拉喀什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
乌鲁瓦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涉及自治区政府、流域管理机构、工程业主、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在运行管理实践中存在事项繁杂、行为主体众多等现象,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统一的管理机制比较缺乏,当前表现出事权不清、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由于存在权力交叉使得管理过程中职责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各涉水部门通常只注重局部利益,难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理利用和统一管理。
2.2运行机制
1)不健全的协调机制。对于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管理,实行了分段管理的模式,库区内孤岛、洲滩、库岸的开发利用以及网箱养鱼、种植、采砂、旅游等活动频繁,监督管理协调难度大且情况复杂。针对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和田河流域建立了包含水库管理单位、交通运行、能源及水利等单位的跨部门协调调度机制,指导和协调流域内水库大坝的统一调度。然而,目前尚未健全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机制中需要纳入更多的部门和涉水单位,增强协调效果和相关事权,综合考虑各方需求发挥工程效益[7]。
2)补偿机制不完善。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与效益补偿机制相关的制度。随着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效应的发挥,养殖与发电、供水与水源保护等矛盾逐渐显露。水利发电为工程业主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发电量,同时水量调度又会对灌溉效益和生态保护产生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当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完善的补偿机制[8]。
3)突发事件协调处理机制不明确。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建立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工程突发公共事件和总体事件专项预案,为明确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置与管理主体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4)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建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道和防洪安全受到非法养殖、违法采砂、违章建筑等涉水行为严重威胁。由于管理职责交叉、管理部门较多,且存在轻监管、重许可等现象的存在,对于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的控制仍存在较大的困难。另外,在涉水管理交叉事项上各部门具有其执法队伍,行政执法力度不强且有效的协调组织缺乏。当前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多为集中执法,由于未实施常态化联合执法使得违法者通常采取游击战术,整治效果不理想。
5)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维吾尔地区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制定了和田河流域水环境监测通报和信息交流制度,随后有关部门组织搭建了和田河各支流水库的信息共享平台,在信息共享系统中纳入了各支流水库调度信息。实现了流域内各水利枢纽运行信息、基本参数信息的边界沟通,但难以全面实现水情遥测站网信息和预报调度信息的共享,现状水利信息共享还无法满足联合调度目标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共享管理办法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共享时效性和效率。
6)运行管理参与方式单一、公众参与渠道少。当前,维吾尔地区各级政府、和田河流域管理结构、业主单位和涉水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各自的网站,设置了反馈信箱和公众信息发布平台,但还有待完善公众参与制,具体包括:①缺乏公众参与水库监督、管理活动的程序规则和保障制度;②无法体现公众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水利枢纽管理信息不对称;③参与运行管理方式单一、渠道较少。
3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3.1构建原则
根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合理分工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以建设和谐、生态、安全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为目标,尽可能的发挥水利灌溉、防洪、生态等效益为原则,遵循协调发展、公平协商、事权清晰、统筹兼顾、依法公正和分工明确等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机制。
3.2体制机制
考虑水利工程运行实际情况和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水库管理模式,水库管理模式分析,见表1。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体制,当前“机构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较低且不具备改变管理体制的条件,而设立水库管理机构为“部门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综上分析,建立乌鲁瓦提水利枢纽构建“综合管理”的模式,主要特点为:
1)强化分级负责、分类统计管理。针对已规范、确定的体制层面事项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落实复杂,如河道、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和枢纽管理[11]。
2)优化协商协作、跨类统筹协调。对于乌鲁瓦提水利枢纽这种跨行政区域的多部门管理对象,在不涉及到常设机构的情况下建立具有决策性的协调机制,统筹管理水域利用、岸线利用和水质保护等事权。
3)事权划分细化、管理主体为属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事项和主体众多,应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实行以属地管理为主的模式,协调管理联合执法、监督管理等事权。这种体现了“条块结合”特点的“综合管理”模式不设立机构,成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其核心内容,通过多方关系的协调较好的调动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与运行管理的积极性,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可以很好的处理管理、保护和水利开发过程中的冲突及矛盾,有效避免部门保护主义、追求部门利益和部门职权滥用的现象,确保各涉水方的利益。
3.3运行机制
3.3.1协同管理机制
工程管理实践表明,设置的任何机构和管理模式,各利益主体间均存在一个有效的协调平台。所以,为解决跨行业、跨部门公共植物和问题,需要在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建立一个席联会议制度。机构成员由水利枢纽业主单位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维吾尔地区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相关部门组成,工程管理及水资源开发等方面专家可作为临时参会人员。
3.3.2利益补偿机制
针对库区生态保护、经济补偿、防洪发电等问题,结合工程区实际情况建立谈判仲裁和补偿制度。工程运行管理涉及个人、单位和各方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补偿要求,协商界定补偿额度、方式、标准、对象和主体等内容。对于经济利益受损方可以考虑从受益方提出部分资金补偿,为了不给国家财政支出增添负担遵守“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受损方和受益方通过重大事项专题会议或例会协商议价,最终给出可行的补偿方案。在无法协商利益补偿的情况下,通过联席会议由联席各成员协商、仲裁解决。
3.3.3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
对于运行期水利枢纽工程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根据各自事权管理各方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
1)预警预防制度的搭建。为提升监测能力各监测部门应制定周密而科学的危机应变计划,通过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和应急预案,形成一套更加全面、规范的管理预警系统。
2)应急报告制度的构建。确定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单位,制定紧急、重大事件的规范化报告体系。3)设立演练和培训教育制度。通过研讨、培训、资料发放等措施,对专业救援人员、运行管理及与预案实施相关的人员培训[14]。
3.3.4联合执法机制
为实现库区管理部门的常态化涉水事项联合执法,应搭建系统、完善的联合执法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1)设立巡查制度,对水利工程涉水事项由行政执法机构不定期或定期的联合巡查。
2)完善通报制度,对于行政执法情况有关执法机构和流域管理部门应定期通报。
3)成立会商制度,通过专题会议、例会或联席会议解决纠纷问题,可减少纠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渠道,有利于总结执法经验和交流分享。
4)加强联合执法,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解雇,通过专项联合行动和日常联合执法行动处理、排查库区违法活动。
3.3.5信息共享与发布机制
根据互惠、评定和自愿的要求和相关制度文件,水库管理各方采取各种方法、技术和途径,共享、发布、整理、收集水库管理和水资源利用信息,通过设置接口和各自网站发布信息,供其他水利管理单位共享,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公众和水利管理各方的信息资源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完善信息安全保密、资源共享、信息采集责任公开制。
3.3.6公众参与机制
为保障公众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对于水利工程相关信息、重要的管理决策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了解,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和监督举报制。主要内容有:
1)对于违法违规涉水活动支持新闻媒体曝光,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并及时回复或解决监督举报内容及相关意见。
2)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项决策和水库管理,对其可行性、合法性和必要性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运行管理科学、合理的实施。
4结论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涉及范围广、利益关系复杂,应结合乌鲁瓦提水利工程实际情况,构建属地为主、协同管理、分级复杂、统筹协商的“综合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联合执法、突发事件应急和预警、利益补偿、协同管理等机制,确保水利枢纽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效益,推动规范化、科学化水利枢纽运行管理。
作者:黄涛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局
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篇2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支撑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水管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因自然禀赋和发展条件不同,致使很多水管单位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陆水水利枢纽历经几十年运行,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步入了科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并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肩负新使命,要实现运行管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再创新。
1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常规戒律。创新实践是当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支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当代化的逻辑支点。可以说,创新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实践活动。经济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创新实践活动,使经济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资源利用方式取得进步。陆管局的发展创新应该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新陆水”为目标要求,深化改革,夯实基础,使“现代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战略目标与陆水水库管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陆管局跨越式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干部职工建设富裕小康生活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事业发展、单位进步、职工受益的新局面。
2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陈雷部长在2013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必须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要加快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不断为水利发展激发新的活力,注入新的动力。创新既是民族精神,是时代要求,更是水利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本源涵义,因此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继往开来,以创新推动发展。
2.2创新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和理念,转变传统的工程管理思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方法,更新管理设施设备,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以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提高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管理就是生产力,要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必须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服务,注重开发,突出效益,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目标,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技术方面创新,通过改革、改制、改造和增强内部管理,努力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2.3创新是陆水水利枢纽的灵魂
陆水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性全过程的水工建筑试验枢纽,是为解决、验证三峡工程科研、设计与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而开工建设的。在陆水水利枢纽建设中,水利工作者克服了施工试验条件艰苦和技术设备落后等重重困难,开展水工技术革新,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先后取得了200多项科学试验成果,使陆水水利枢纽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科研试验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陆水人自强不息,成为运行管理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3创新的思路
3.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属于上层建筑,如果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会产生强大驱动力;反之就会成为障碍。陆水水利枢纽要不断发展,必须主动扬弃旧的体制机制,变障碍为动力,为创新发展增强活力。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解决长期以来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而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管单位难以为继的问题。陆管局抓住机遇,及时反映情况、争取政策,通过艰苦努力,得到中编办批准和水利部批复,2003年陆管局被明确为事业单位,核定了其事业职能和公益性身份。2008年4月顺利完成水管单位机构改革,实行企事分开、管养分离。2010年4月,完成了咸宁市陆水水库管理局并入陆管局的工作,圆满解决了“一库两管”历史遗留问题。2013年,陆管局被水利部进一步明确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围绕国家关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为根本目的,深化内部改革,纯化枢纽工程公益属性,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2创新管理理念
陆水水利枢纽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达不到基层水管单位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陆水水利枢纽作为三峡试验坝,做了几十年水电工程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形势下,怎样在行业内发挥优势?要继续种好水利创新“试验田”,力争“有为有位”,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以项目建设带动观念转变,在枢纽工程科学规范运行管理、技术水平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向现代水利枢纽迈进。
(1)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推行精细化管理。针对枢纽工程运行管理比较松散、制度不够健全、职责分解不够明晰、考核标准粗放、管理不够到位等情况,要围绕“规范管理,增强素质,提高效率”的工作目标,加强枢纽工程管理制度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①结合枢纽工程管理工作实际,将《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逐条充实、细化,为通过水利部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打好基础,实现“傻瓜”式和精细化管理。②按照现代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明确了职工的责、权、利关系,增强工作规范性。③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机制,以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淘汰“闲人”和“懒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水资源是基本条件,水利是基础支撑。改造传统水利,迫切需要推动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目前,水库大坝管理大多依靠传统技术手段,尚未有高度集成的水库大坝管理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持和运行管理系统,管理效率低下。陆水水利枢纽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根据水利部提出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思路和长江委提出的“数字长江”信息化建设目标,陆管局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2012年与长江设计院和美国鹰图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建设了“陆水大坝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在信息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使枢纽工程管理“如虎添翼”。该系统将工程日常运行管理中的检查观测、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视频监控、泄洪闸门监控、泄洪预警、自动化办公、信息存储与检索、工作计划与绩效考核等功能进行整合,实时获取、分析、展示和共享陆水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多源海量信息,并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各种信息集中存储、处理、展示,统一在信息化平台上管理与运用,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者高效决策和开展枢纽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了手段。下一步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使该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陆水水利枢纽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更大跨越。该系统在陆水水利枢纽试运行并完善后,将在全国推广。
3.3夯实管理基础
(1)积极发挥大坝安全诊断与评价技术示范工程的作用。定期开展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及时掌握大坝安全状况,并对出现病险的水库及时采取控制运用和除险加固,对于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定性准则法未考虑各类影响大坝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评价结论层次不明显,参考价值有限,评价项目单一。陆水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进行过两次安全鉴定,因其坝型种类多,采用的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评价手段与方法多、技术难度大,在我国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评价工作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陆管局积极与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以陆水水利枢纽第二次安全鉴定为基础,研发大坝安全诊断评价软件,建成了陆水水利枢纽大坝安全诊断与评价技术示范工程,以促进水库大坝安全诊断与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展示的主要关键技术有:洪水标准复核、安全诊断与评价技术、大坝安全监测技术、金属结构检测与评价技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这些技术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水平。要以该示范工程为平台,为我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安全评价、安全监测、应急响应、运行管理等提供借鉴。
(2)积极推动水源地管理达标。陈雷部长强调,要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和河流水生态修复,下大力气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环境;要加快城镇水源工程建设;要强化水功能区监管和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妥善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陆水是流域内4县(市)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之本,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2000年,陆水水库被湖北省划定为一级饮用水源地;2013年,陆管局争取水利部在已经明确的全国175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中新增陆水水库,形成“175+1”格局;咸宁市被水利部纳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陆水水库也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大力推进‘三江、五湖、六库’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范围。为此,长江委提出与地方政府建立陆水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开展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要抓住这些难得机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推动地方政府积极争取政策,将陆水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与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对接,并申报城市水源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力争成为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示范区。②长江委、陆管局与咸宁市、赤壁市政府已经启动了建立陆水水库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工作,要推动后续工作深入开展。③实施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国家948项目),引进美国YSI水质垂直剖面自动监测系统,在陆水水库搭建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立陆水水库水质监测数据库。④实施水利部科技推广转化项目(入库排污口生态治理技术),在陆水水库应用生态净化技术专利,为库区入库排污口达标处理、规范化管理以及库滨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持。⑤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示范项目,通过实施取水口隔离防护工程、库坝区防护围栏工程、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和警示牌工程,库滨带生态恢复和修复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陆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⑥实施陆水水库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陆水水库水量、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及陆水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积极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标准化。水利行业的管理体系认证,在许多单位特别是公益性较强、无市场竞争压力的事业单位应用不够广泛。若仍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内部管理,实际上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水利行业形势和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效、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影响了自身可持续发展。为了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自我评价准则,提高整体绩效和能力,从2012年开始,陆管局配合中国水利水电质量管理协会水利分会,率先开展了“水利行业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成为水利部首批贯彻《水利行业管理体系要求》的示范单位。要通过建立、完善和试运行管理体系,为在全国水利单位推行“水利行业管理体系”积累经验。
(4)认真做好长江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三峡工程运行后,为了加强对三峡濒危鱼类的保护,国家开始建设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及其活体应急备用库。陆水水利枢纽作为长江三峡试验坝,有着与长江三峡库区类似的地貌与水文资源。要抓住机遇,以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技术优势为依托,开展三峡珍稀特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活体库陆水水利枢纽应急备用库项目建设。该项目近期构建三峡珍稀水生动物的活体种质资源保存和应用研究平台,履行备用库职能,与活体库主库及其他类别的种质资源库一起,构建多层次、立体的水生动物保护与研究体系。远期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珍稀特有鱼类的救护、种质保护、驯养繁殖和增殖放流以及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促进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自我维持,保持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为库区综合管理和国家实施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开发规模化、高附加值的高档商品鱼养殖项目,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建设增殖放流试验养殖基地,为长江流域增殖放流提供支撑,促进长江流域的水生态修复。
(5)持续开展元素化安全管理。为解决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彻底、隐患排查不全面、长效机制难建立、问责风险扩大化”问题,陆管局引进安全生产元素化管理理念和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枢纽工程安全管理对象细化为240余个安全元素,明确每个元素的责任人;将元素的安全状态、处理流程及结果等信息及时在网络上公布。系统自动储存安全管理数据,为准确、客观评价安全责任人各时期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促使全体员工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在系统运行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并从安全生产扩展到枢纽工程管理的全部,在水利行业及其他行业进行推广,以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不断探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为了整治枢纽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对坝区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保障枢纽工程安全,改善坝区环境,探索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新途径,2011年9月,在长江委的支持下,陆管局投入近200万元实施陆水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012年8月项目竣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km2(3390亩),植树10万余株,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8%,项目区林草覆盖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0%以上,减少泥沙流失70%以上。该项目积累了水库枢纽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可为大中型水库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鉴。要总结经验,做好库区水土保持规划,争取项目投资,为二期建设做好准备。
(7)加强水库运行管理能力建设。2009年,为提高我国水库运行管理水平,水利部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开展政府间专项技术合作,实施中日合作水库运行管理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加强中国水库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库大坝安全保障水平,确保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陆管局抓住机遇,主动申报并被水利部定为试点水库。通过参加赴日研修考察和国内培训,学习借鉴国外水库管理先进经验,吸收其先进管理理念,有力地提高了水库运行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参与《水库管理指南》编写及试运行,主动、扎实做好防洪调度、大坝安全监测、维修养护、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等试点工作,切实提高了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后期将继续参加水利部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按照《水库管理指南》的要求,结合开展部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达标活动,争创运行管理能力建设示范水库。
(8)开展流域水利综合站网建设试验。要按照长江委的要求,优化陆水流域水利监测站网功能,建立和完善覆盖陆水流域重点区域的水文、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水生态、水土保持、河道观测、科学试验等方面的综合监测站网体系,提升水利综合监测能力,实现各类监测站网的资料和监测成果信息共享。内容包括水文、河道站网功能评价,水质监测站网,水工程管理站网、科学观测实验站网,水生态监测站网,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等。至2020年,陆水流域站网控制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与长江委所属各类站网整合,提高水利站网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能力和时效性,实现委内各类监测信息共享。规划至2030年,进一步优化、提升站网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长江委和陆管局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为其他水管单位建设流域水利综合站网积累经验的需要。
(9)打造美丽枢纽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要围绕打造“生态陆水”、“美丽坝区”的目标,探索建设公园式坝区的新路。①按照发挥工程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对陆水水利枢纽建设与管理进行整体规划。②结合整体规划编制和实施枢纽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方案,挖掘水文化内涵,利用工程措施将枢纽工程建成水文化和园林景观带,不断构建群众亲近水、涵养水、善待水的平台,为群众提供优美的休闲、娱乐、科普、观光以及居住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补,让群众更好地享受水利发展成果。③加强三峡试验坝主题公园建设与管理,挖掘其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宣传窗口作用,大力弘扬陆水水利枢纽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创新精神,传播水利水电科技知识。2013年三峡试验坝主题公园被定为AAA级景区。近年来主题公园接待了中央、省部级领导以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外国水利专家多批次,年接待游客数万人。要通过打造“生态陆水”、“美丽坝区”,积极探索水管单位建设公园式枢纽的新模式。
(10)充分发挥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在新形势下,单位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多年来,三峡试验坝成为众多水利大专院校的首选实习基地,至2012年共接待实习学生万余人次。2013年,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在陆水水利枢纽挂牌。水利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已将陆水水利枢纽作为水利部人才培训基地。陆管局作为一个老牌技术管理单位要焕发青春,需要充分的智力支持,不断地利用各种平台借船出海,以保持和发挥三峡试验坝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其在行业中的地位。面对新挑战,陆管局将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依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电站规模适中,枢纽试验项目多、科研成果多的优势,与全国多所水利水电大专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高起点、高规格聘请专家指导,让在校学生和本单位新上岗员工掌握实际工作本领,直接参与工程管理工作,得到训练,较快适应技术管理工作,实现水管单位与高校互利双赢。
4结语
2011年,陆管局在职代会上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局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职工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小区建设花园式,坝区建设公园式,工程管理进入部级先进行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共创和谐新局面。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坚持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其创新热情;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最终实现水管单位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正如“长江王”林一山主任所说:“陆水这支队伍从快速筑坝试验开始,在科学试验中发展壮大,未来的希望仍在于此。只有试验,才能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为未来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张翾 饶松柏 黄本忠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 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
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篇3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国家实力的衡量标准不断发生变化,而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是否成功也成为了重要标准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利工程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使现有水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支柱行业。水利枢纽运行作为水利工程的重点,保证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即时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是水利工程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而当前,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受到各种影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实施效果,所以目前迫切的需要分析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1.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日常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升级改造都是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一部分,而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作用就是,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总之运行管理体系的存在避免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和加重,对水利工程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举例说明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发展也在逐步向数据化、信息化方向展开,其管理系统大概涉及有数据采集、数据储存、系统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使得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更加方便简洁,为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便利。
2.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在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良好运行,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此时的水利枢纽运行管理还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2.1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现阶段,在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法律条文界定模糊、缺乏合理性,管理体系也因此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大部分运行管理体系出现程度不同的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概率会与当前情况相冲突,不仅没有实现相应的目的,反而使得水利枢纽运行受到阻碍,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对整个水利工程行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2水资源污染
我国水资源被污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回流和其他固体废物污染,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影响力最大,会对水利工程产生较大影响,对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来说也是相当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影响因素,国家规定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才允许排放,但即使是国家的要求,也只有部分企业单位在污水排放口设置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净化设备,大部分的企业由于资金和思想等各类因素影响,污水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净化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河流大海等自然环境中,细菌和有害物质的堆积使得环境受到较大污染,水资源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逆转,使得居民生活用水和高标准工业用水受到限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废水的直接排放,大量细菌和有害物质侵入水体,使得水体稳定性变差,影响水利枢纽运行的效果,阻碍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3水土流失严重
在对我国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某些水利枢纽周边区域相较工程建设之前环境变得恶劣,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存在较多,分析表明,水利工程不仅没有对周边环境有着积极影响,反而造成和加速了此类情况,这也是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失败表现,因为保持水利工程的良好状态本就是运行管理的作用之一。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众多影响因素,比如复杂的地质条件,周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资金成本的投入,收集信息的完备性,设计师是否考虑全面等等都将影响到一个水利工程的质量。且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不意味着水利工程的成功。在水利工程完成之后,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反馈也包含在对水利工程是否成功的考虑中。
2.4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水库是多数水利工程都会配置的设施之一,有储存、浇灌、抗旱防洪等作用,大多水利枢纽运行管理会从此处入手。若是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未发挥作用,忽视对水库周边地质和水体的管理,必然导致水利枢纽工程出现问题,其中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出现水质不达标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再影响到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其他方面,干扰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效果,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下降。如果再放任不管必然造成污染的循环,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当地各项项目工程的实施效果不佳,且水质不安全也会使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
3.关于强化水利枢纽运行管理措施
3.1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由相关人员实施推进落实,而为了保证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顺利开展,对相关人员的思想问题不可忽视。相关人员不仅要对水利枢纽运行模式有专业性的深入了解,对相关法律法规也必须有所思考,尽量从源头上排除水利枢纽运行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且对各项文件的正确解读,了解相关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能够为实际建设过程提供参考性依据。
3.2对水资源污染进行管控
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有效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周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对水利枢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护治理,避免污染的加重和循环,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能够对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落实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3.3对水利枢纽周边水土的保护
水利枢纽工程周边环境经常容易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中外在干扰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效果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此时就需要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发挥作用,对水利枢纽工程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方案进行革新和推进,以实现运行管理的实用价值。
3.4水库管理政策的坚决推进
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与水库可以是相互协调的关系,也可以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大多时候水利枢纽工程对水库造成的后果是负面的,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水利枢纽工程的实现和最终效果。所以需要通过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水文气象等因素,构建稳定的水库结构,这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利枢纽工程对水库的破坏。此时推进水库保护政策,则有较大可能实现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和水库管理的平衡,达成相互协调的状态。
4.结束语
从我国的水利工程及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的发展现状可知,我国水利枢纽运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破坏,而水利枢纽作为协调发电、灌溉、供水的重要工程,对其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利枢纽工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风波.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建设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7):173-174.
[2]郭忠明.分析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7,9(21):66,68.
[3]张煦,肖晓春,吴志明,等.水利枢纽综合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7,40(7):52-55.
[4]杭治达.简析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及相关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966.
[5]祁德刚.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001):102.
作者:杨涌 单位:塔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开都-孔雀河管理处开都河下游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