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现状3篇

时间:2023-02-10 15:58: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现状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现状3篇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1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及驾驶员数量的迅速增加‚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加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农村机动车车种构成极其复杂‚安全性能较差的摩托车、拖拉机及农用车占的比例大;道路建设的等级和通行能力普遍较低‚且通车里程多为混合交通。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交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现结合巍山县农村城乡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作一浅谈。

1当前巍山县农村交通管理状况

巍山县位于云南西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的上段‚全县总人口30多万人‚国土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52km2‚占93.3%。全县辖6乡4镇‚83个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1344个村民小组。至2005年未全县有机动车3461辆‚其中货车238辆‚客车55辆‚农用车365辆‚拖拉机223辆‚摩托车2449辆‚全县交通警察13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县乡公路建设稳步发展‚汽车、摩托车、农用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村县乡公路交通事故大量增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2005年‚巍山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南诏镇、大仓镇、庙街镇、巍宝山乡等四个乡镇农村县乡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0起占全县交通事故总数的80%以上。新开通、新拓宽的公路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例如巍南公路经拓宽改造后‚驾驶人员行车速度大幅提高‚事故明显增多。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是农村最主要的运输和代步工具。从全县来看‚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事故90%以上发生在农村地区。据统计‚巍山县近几年县乡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有近70%发生在路面状况不好、安全设施不全、行车危险的路口、路段。2005年巍山县发生在公路交叉路口的事故占26起交通事故中的40.5%‚在险桥、窄路、弯路、陡坡等发生的事故占62.6%‚在农村集镇、村庄、学校沿线道路‚因为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导致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

2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情况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人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落后的交通行为习惯与日益复杂的现代交通环境不适应。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乃至机动车的性能、车速等的认知都还处在低级阶段‚交通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违章现象普遍。一些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多拉快跑‚超载超速、争道抢行、疲劳驾驶等违章屡禁不止。二是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但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较低‚与交通安全管理的本质要求不适应。农村机动车驾驶员队伍庞大‚多数人员文化程度低‚驾驶资历短‚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又不懂交通法规和处理紧急情况。三是未经任何正规的安全教育和驾驶训练的无证车手大量增加‚与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不适应‚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一些农民收入增加后‚购买了摩托车、农用车等作为代步和运输工具‚一些农民家庭买农用车、摩托车作为子女的结婚嫁妆。但许多车主嫌进城学习培训、申领驾驶证麻烦‚还要交各种费用‚认为驾驶这类车辆简单易学‚又只在本乡、本村行驶‚办不办证无所谓‚因而农村道路特别是偏僻落后地区无证驾驶的问题突出。

2.2车的方面

农村经济和交通运输市场的发展‚逐步改变了原有运输主体和运输方式的构成‚农民交通运输工具出现了三个增多:一是农村机动车数量大量增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其消费观念的变化‚机动车在农村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增长。二是农村公交线网尚未建立‚各种价格低、安全性能差的车辆增多。对不通班车或者发车频次较低的路段‚中巴车、小客货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等生产技术水平低、安全性能差的车辆混行其间。三是农村车辆失管漏管严重‚改装车、老旧破车、无牌车、报废车上路行驶违章增多。农民购买车辆‚大部分从事县乡、乡村之间客货运输‚这些地方交巡警管理力量很少‚车辆办牌办证率低‚车辆年检率低‚事故隐患很多。

2.3路的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不足。一是农村公路总量不足‚跟不上农村经济和现代交通发展需求。乡村公路逐步由少到多‚并实现了县乡路的弹石化‚但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大量的简易公路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在现有1390km公路中晴雨通车的仅占627km。二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安全行车环境和条件差。首先‚在县乡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因经费紧张导致安全因素考虑不够。县乡公路交通环境复杂‚路面急弯、易滑、岔口多‚行车视线不良等问题路段较多。一些道路修建时设计不合理‚路桥不配套‚弯道转弯半径小‚容易出事故。三是在城镇规划中‚对道路建设和交通发展估计不足。县乡道路穿过中心城镇地段‚往往交通比较复杂、流量较大‚且街道化发展很快。因规划缺乏前瞻性‚造成车多路窄‚镇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街道周围又无临时停车点‚机动车随意占道停放‚一些沿街店面违章摆摊设点‚严重影响了机动车的正常行驶。四是县乡公路养护不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难度大。

2.4管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五个缺乏。一是农村公路管理力量不足‚警力严重缺乏。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公路里程和交通流量快速增长‚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管理手段单一‚对农村人、车、路的管理缺乏系统性、长效化。管理交通秩序只靠突击整顿‚紧一阵、松一阵‚未抓巩固和落实长效管理。三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对落实乡镇交通安全责任制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四是对农民缺乏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的乡镇对农民的交通安全宣传内容空泛‚方式老套‚缺乏创新。五是对农村车辆驾驶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年检审验率低的问题‚管理部门没有一套有效的应对措施。农村个体客运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等弊端逐渐显现‚各种散兵游勇式的经营方式‚造成了安全监管难以到位。

2.5法律方面

现有的交通法规对农村县乡道路交通管理针对性不强‚法规建设明显滞后‚对诸如农用三轮、四轮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等车类‚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行驶规则、违章处罚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管理部门缺少必要的执法依据‚交通法规处罚幅度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不相协调‚原有的一些法规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对有的交通违章行为处罚太轻‚起不到教育和警戒作用。立法的严重滞后‚客观上导致了管理部门对农村道路交通的放松管理、降低要求。

3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对策

目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行综合治理。

3.1加强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农村交通管理新机制交通管理工作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靠交警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凑效‚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公安、安监、交通、城建、教育、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等部门积极参与‚协调一致‚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地方公安的乡镇派出所民警、森林公安民警要承担起交通管理工作‚以弥补交警警力不足。真正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专业监管、社会参与”的综合管理格局。

3.2依靠社会‚逐步建立社会化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体系为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农村、深入人心‚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调宣传对象的针对性‚宣传内容的实用性‚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具有生机与活力。二是在主要干道沿线和事故多发乡镇村建立交通安全村‚由民警挂村包片‚并且设立交通安全宣传联络员‚每月按时下乡、到户‚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三是公安交警部门要依托教育系统‚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要建立交警定期到学校上课和学校每周一节交通安全课制度。只有逐步建立社会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作为事故预防的治本措施‚才能实现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3.3加大对农村县乡公路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交通安全隐患的治理‚改善县乡公路安全行车条件农村道路“三分建、七分养”‚县(市)和乡镇政府及交通部门应将县乡道路养护放到重要位置‚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县乡道路交通设施的投入‚积极修复损毁道路‚对于连续下陡坡、急弯和易滑等路段‚要设立标志标牌‚提醒驾驶员小心驾车。要改革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养护公司和养护队伍‚加强道路日常养护。土地、规划等部门对公路沿线两侧地块的使用、建筑审批等要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的需要‚做到合理规划布局。

3.4适当扩充公路执勤警力‚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大胆探索农村公路交通管理的新模式一是适当增加管理警力。应当根据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由省、州人民政府逐年增加交巡警编制‚充实管理力量‚改善执勤装备‚落实县乡公路有人管理的根本问题。二是让派出所、森林公安“既管治安、林政案件‚又管交通”。发挥乡镇派出所和森林公安的优势‚负责乡镇政府所地的交通秩序管理‚处理乡镇道路一般以下交通事故‚设置专(兼)职交巡警‚负责对“五小”车辆及驾驶员办理年检年审‚协助办理牌证‚对辖区车辆、驾驶员开展日常安全管理教育。三是有条件的地方‚由乡镇政府出资‚聘用一部分交通协管员‚协助乡镇派出所加强源头管理。

3.5加强对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及其驾驶员的管理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是农村最主要的运输和代步工具‚针对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在农村地区事故多发的情况‚农机部门应该发挥其管理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农业部第41号令、第42号令、第43号令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其驾驶员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无牌无证现象明显减少‚驾驶员的交通安全观念不断加强。公安交警要从城市到农村全面加强对摩托车及其驾驶员的管理‚要让无牌无证的摩托车没有生存的土壤。

3.6实行农村交通管理上门服务制度。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造成农村大量无牌无证、未检未审车辆违章行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远离城区‚上牌办证、检验审验很不方便‚且手续繁杂‚以及收费较高‚群众难以承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交警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农村‚掌握农村公路沿线车辆、驾车员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需‚适时派出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上门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开收费标准和项目‚把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方便‚打消农村驾驶员的顾虑‚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提高机动车纳管率‚解决农村公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车人无证的突出问题‚帮助农民依法参与交通。

4结束语

随着农村道路快速发展‚农村交通机动化程度提高‚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公路路面状况差‚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的弊端凸显‚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事故发生频率日益升高。全面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投入以改善县乡公路安全行车条件‚适当扩充公路执勤警力和多警种齐抓共管‚依法整治违章行为‚强化驾驶员培训和车辆管理‚农村县乡公路交通管理一定会得到有效加强。

作者:谭泽飞 刘远才 单位:西南林学院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村通”工程的大力实施,大量的乡村公路投入使用,加重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笔者所在县是一个拥有11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域辽阔,而大部分的乡村道路己建成通车,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配套设施却相对滞后,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农用运输车比例大,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驾乘人员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人车路的矛盾表现突出。因此,搞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道路路况差,安全设施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一些地方的乡村道路在拓宽改建后,道路上的驼峰桥或平板桥仍未改造,其宽度明显地窄于道路,个别路段的桥面只有道路的一半宽,少数桥梁甚至斜接于路面。最基本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匮乏,加之穿乡过镇,交通环境十分复杂,成为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二是堆物设摊乱停车,占道多。乡村道路条件改善后,沿线部分村民存在着“要致富,上公路”的心态,他们在道路两边摆摊设点,招商赶集。到了收获季节,占用道路打谷晒场,堆草积屯;某些单位和个人占用道路存放楼板、砂石、砖块等建筑材料,把道路当作各种物资的集散地、转运场和加工厂,甚至某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借搞活流通、发展经济之名,把集贸市场、停车场也办到了道路上,严重妨碍了乡村道路的畅通。三是农用车大量增加,管理“真空”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运输市场疲软,油价攀升,运费下降,而农用车核定吨位小,实际载重量大,加之较低价格,其保有量增长速度加快,但农用车的管理却因体制、警力等原因比较薄弱,个别地方形成管理“真空”,农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乡村道路的上述交通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关部门应及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县、区农机监理部门应和辖区内公路沿线的乡、镇人民政府一道,尽快建立起县、乡、村三级交通安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网络,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推行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

二、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力度,注重用典型案例教育群众。并把宣传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机动车驾驶员、客运车业主、企业法人等重点人群上,抓好源头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增加对乡道、村道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尽快加大对现有乡村道路上危险路面的加固维修、养护工作,对危险路面增设警示标志标线;二是加快对边远地区道路的建设投入,以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三是对已有的乡村道路按照地域管辖的原则落实好道路养护责任制,保证乡村道路畅通。

(三)县乡农机监理部门和人员要根据自己辖区的实际,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加强道路巡查,严查严管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深入乡镇公路集中治理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酒后驾车、农用车违法载人,超速超载行驶,报废车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

(四)农机管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督促整改。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责任制度,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及时向责任单位发放整改通知书,及时向政府安监部门汇报情况,不整改绝不放过。

总之,只有切实加强对农民的交通安全教育,从严查处严重违法行为,努力使农民做到不驾无牌、无证车、不违法行车,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乡村道路要健全安全设施,为村民出行创造安全便利的条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

作者:张常青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3

交通是现代经济生活、安全质量的关键问题。最近几年,国家在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上的扶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使得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70%左右,人口众多,加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农用机动车车种构成极其复杂,安全性能较差的摩托车、拖拉机及农用车占的比例大;道路建设的等级和通行能力普遍较低,且通车里程多为混合交通。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道路交通中的人、车、路矛盾加剧,道路交通事故发案率居高不下。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和谐社会,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道路交通问题现状

(一)车辆发展迅猛、安全技术状况落后。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量的机动车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进入了农村家庭。农用机动车主要是摩托车、农用车、中巴车和货车。其中两轮摩托车用于个人交通或者载客,三轮摩托车和中巴车用于客运,农用车和货车用于货运,少量参与客运。这些机动车种类繁多,质量性能参差不齐,使得安全技术状况相对落后,此外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法规观念十分淡薄。一些村民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辆、非客运车辆载客、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技术安全情况处于失控状态。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等级低。农村道路质量差,安全系数不高且环境气候恶劣,长期制约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导致所修的乡村公路质量较差,且大多依山傍水、坡陡路窄、弯多弯急、路险难行,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其他农村道路设施建设条件也不能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形势和现代农村交通的需求,同时,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违章现象比较普遍,对道路交通安全形成严重影响。

(三)驾驶员队伍扩大,驾驶技术较差。农村机动车驾驶员队伍发展迅速,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车辆增多,车辆驾驶人也迅速增加。但是,安全素质和驾驶能力较低,与交通安全管理本质要求不适应。多数人员文化程度低,驾驶资历短,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又不懂交通法规和处理积极情况。再有,未经过任何正规的安全教育和驾驶训练的无证车手大量增加,与交通安全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不适应,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农民收入增加后,购买了摩托车、农用车等作为逮捕和运输工具,一些农民家庭买农用车、摩托车作为子女的结婚嫁妆。但是许多车主嫌进城学习培训、申领驾照麻烦,还要交各种费用。普遍认为驾驶这类车辆简单易学,又只在本乡、本村行驶,办不办证无所谓,因而农村道路尤其偏僻的地区无证驾驶尤为突出。

(四)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机动车车辆第三责任险投保率低。现有的交通法规对农村县乡道路交通管理针对性不强,法规建设明显滞后,对诸如农用三轮、四轮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动车类,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行驶规则、违章处罚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另一个客观法律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第三责任保险是将从事交通运输的业主的安全风险,不致因一次交通事故造成业主破产,也有利于事故中的受害者能够得到赔偿。由于参加车辆的第三责任保险会增加车辆的使用成本,多数农村车辆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越差,保险率会越高。因此,绝大部分农用机车都没有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农村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逃逸事故,因其远远超过了车辆所有者的赔偿能力,车辆所有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而逃离。

(五)交通管理工作出现漏空,管理手段单一。交通管理部门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的倾向,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情况缺乏对策性研究,使其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管理手段单一,对农村人、车、路的管理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一方面,由于县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加上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重视不够及警力紧张、经费不足等因素,造成大部分县乡道路管理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交通违章无人查、无人管,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车辆无牌行驶,超载超速等严重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管理交通秩序只靠突击整顿,紧一阵,松一阵,很难做到长效保持。另一方面,管理责任不明确,对落实乡镇交通安全责任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管理手段上对农民缺乏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

二、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对策

上述问题描述,不难发现农村道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一)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考评是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核考评可以督促提高各级队五管理水平和规范业务。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公安、安监、交通、城管、教育、乡镇以及村组织等部门的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如规定交通部门具体负责乡镇道路等级的确认和客运线路的审批;要求农机部门加强对变型拖拉机和农用车的管理,杜绝其在乡镇道路上载客;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这样各种部门同时加强管理力度,在各自考核制度下,共同达到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的目的。

(二)加大警力投入,适当扩充公路执勤警力,探索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加强警种之间的工作互通,加大警力投入,明确不同警种之间在农村道路管理上的职责。一是依托派出所管片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道路管理。二是科学划分管段,落实交巡警责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不光靠交巡警,也让派出所、森林公安“既管治安、林政案件,又管交通”。发挥乡镇派出所和森林公安的优势,负责各自所在地的交通秩序管理,处理乡镇道路一般一下交通事故,设置专职交巡警,对“五小”车辆及驾驶员办理年检,对卫队行为做出制止。对执法人员是当放大权利,另外日常工作不要限于形式。

(三)普及道路交通法,采用灵活方式进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龙头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调宣传对象的针对性,宣传内容的适用性,宣传方式的灵活性,使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具有生机,最终达到普及的目的。一是宣传内容。对机动车驾驶员以及其车辆所有人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确其在参与道路交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在农村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复杂交通情况时应当如何通行,把交通法律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二是可行的宣传教育方式。鉴于农村的特殊性,借助乡(镇)村广播电台、电视台、民间艺术,宣传栏、图片展、电影下乡、交警现场演示等灵活形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三、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交通机动化程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全面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适当扩充公路执勤和多种警种齐抓共管,依法整治违章行为。这样,农村县乡公路交通管理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恩棠,刘唏柏.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李占德,张康敏.农村交通秩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9,(6)

[3]银服森.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4]王晓峰.道路交通与管理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9)

作者:陈海滨 韩琼 单位:保定市交通局 河北农业大学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