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3篇

时间:2023-01-19 11:41: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3篇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篇1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基础目标,而应用题教学有助于该目标的全面实现。首先,数学应用题能帮助小学生复习与巩固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围绕具体题目展开分析时,会将各已知条件和所学数学知识逐一罗列,而这一过程中,为加深理解,其会依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为数学公式及概念重新赋予一种易于记忆和理解的含义,从而使自己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其次,教师通过数学应用题可对小学生的群体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在小学低、中年级,数式是最为常见的题目类型,针对该类题型,学生只要能够灵活掌握运算规律,便可正确解答;而应用题不同,应用题文字较多,小学生需要对题目加以阅读、分析,找出每句话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未知条件,最终才能完成题目计算。这样一来,基于题目阅读要求,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以确保能充分理解题目意思,提高答题准确率。最后,应用题通常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当学生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可有效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生活中经常有家长以要求孩子帮忙的形式锻炼其综合能力,帮助其增加生活经验,如要求孩子帮忙购买生活用品,一同测量家具大小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与之相似,重复性训练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存问题

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提前划分好了应用题类型,如浓度问题、行船问题以及正反比例问题等,这会导致教师的授课思维固化。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只会根据不同题目类型选择相对应的数学公式代入并设计具体题目,使得应用题教学逐渐成为公式背诵的另一种方式。在解答这种应用题时,学生仅需套用基本公式即可解决,并不需要围绕题目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部分教师在教授应用题时,未能做到结合生活实际构建数学应用题。也有少数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做题速度,忽视答题质量及效率,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遗留下的教学弊端,因为这些教师认为大量刷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良好方法,但实际上该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容易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2]。再次,解答一般的应用题时,因为高年级小学生本身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学习经验,只要他们能够结合题目中的信息与数字进行思考,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解答,但有部分学生因为恐惧或嫌麻烦,在看到较长的应用题题目后不愿主动阅读和思考,导致其对题目含义理解得较为浅显,解答过程也是错漏百出。最后,数学课程中应用题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知识模块靠后,而且因其综合性较强,所以学生需要在掌握基本运算法则以及图形变换等知识后方能学习。而数学教材中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偏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常会为该部分知识预留充足的教学时间,导致应用题教学时长不足;同时教师为了确保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妥善完成,在课堂上会更加重视应用题的讲解与分析,即由教师单向传输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应用题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难度会随着年级上升而逐渐提高。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讲,尽管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但其综合能力发展尚未成熟,尤其是文本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仍有诸多不足之处。该问题体现在阅读应用题题目时,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完成阅读,但却无法精准找出题目中的各种已知和未知因素,甚至无法确定应用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也有部分学生需要经过多次反复阅读才能彻底理解题目意思。题目阅读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个环节,在该环节,小学生首先要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精准提炼并归纳出来,明确该题的全部已知条件和最终问题,随后再观察分析两者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完成解答。然而,不少小学生因为阅读水平有限,所以在阅读题目内容时常会出现丢失条件等现象,从而导致解题出现错误。鉴于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阅读训练等方式让小学生明确题目阅读的重要性,并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审题习惯,以节省解题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和解题效率[3]。比如这一题:以往超市每日可卖出矿泉水50瓶,现在随着天气变热,每日的销售量要比以前多出40%,求现在一天的销售量。面对此题目,很多学生会选择将两个数字相乘得出最终答案,但这一答案是错误的。而教师刚好可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分析题目中每句话的含义。分析本题时,教师要着重强调“多”这一关键字,使学生明白两数相乘仅是额外多出的瓶数,想要得到具体的每日销售量仍需加上原本卖出的瓶数,这样才能求出正确答案。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应用题题目带领小学生分析具体条件,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答题效率。

(二)结合实际构建数学应用题情境

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该类题型难度较高,且题目设计较为抽象。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相应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使之能够主动完成应用题训练。以“圆”的教学为例,最为常见的应用题题型是给出半径或直径,让学生计算周长或面积。这一类应用题属于基础题目,趣味性较差,难以激发小学生的解题兴趣。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应用题情境,调动学生的阅题和解题兴趣。如教师可将实际生活与圆的知识结合起来,营造这样的应用题教学情境:班级中小明与小芳两人各买了一辆自行车,小明的自行车车轮比小芳的大,他们自行车的车轮半径分别是30厘米和25厘米。一天两人决定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距离为1000米,如果他们两人骑车时车轮的转速完全相同,那么谁能先到达终点?该类题目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应用题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最为关键。学生只有完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基本定理、公式,才能在解答应用题时灵活地进行应用。但是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一旦遇到偏难的应用题就无法准确选择需要使用的公式。学生在分析应用题题目时如果无法发现该题目所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和隐藏条件,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出解题突破口,长此以往,便会对应用题解答产生畏惧心理,这对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极为不利。鉴于此,在授课环节,教师绝不可以教学层次提升为目的,盲目增加习题数量,而是要以基础知识掌握为目标,帮助小学生熟练记忆各种基础概念和公式,以确保其灵活掌握答题技巧。以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应用题为例,教师可设计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难度的题目,但无论哪种题目,教师都应特别强调面积公式的运用,要让小学生能够深刻记忆该公式,这样一来,在今后的解题中,无论题目考查图形面积计算还是考查半径、直径的计算,学生皆能正确解答。

(四)适当增加应用题教学时长

为保证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应用题教学的内容与时长,丰富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创造更多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通过有效沟通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这样一来,师生之间便能围绕应用题解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而教师可趁此机会向学生讲解更多解题技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为拓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师可立足教材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优质且典型的应用题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让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轮番回答,对于优胜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给予相应奖励。这种竞争激励的教学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而教师则可利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期讲授更多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五)引导学生创编应用题题目

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保障应用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尝试运用应用题创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通过该方式熟练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基本条件。仍以“圆”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深刻记忆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在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两种经典应用题题型,让学生明确该类应用题中应包含哪些元素,明白通过哪两个已知元素可求出其他未知的元素。待学生基本了解后,教师便可将班级学生分为4~5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圆的面积或周长公式设计相关应用题,题目设计结束后再让其他组进行解答,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设计应用题的过程便是其回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各小组创编的应用题的质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后续教学方案和流程。

(六)加强应用题解题教学指导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效率,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十分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协助学生逐步探索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和答题能力。少数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接受以及内化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教学指导,确保其有效掌握应用题解题策略与技巧。要想实现该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特别重视题目阅读和分析能力训练,还要科学构建新旧知识连接纽带。以“百分数应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基础性应用题引入新知识,以此帮助小学生回忆百分数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以及相关数量关系,促使其完成知识迁移。课堂上教师可先利用成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考分析这些成语能代表哪些百分数,如平分秋色、十拿九稳、百发百中等,通过该趣味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随后教师便可利用这一契机导入新知识:果园内共有梨树16棵、杏树12棵,问杏树数量是梨树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师通过新旧知识连接加强教学指导,可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意思,让其对应用题题目结构了解得更加深入,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应用题较为重要,而该类知识又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应用题教学成效,数学教师应根据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构建数学情境、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加应用题教学时长和优化授课内容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应用题教学流程,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作者:高宁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实验小学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篇2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协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令其充分理解有关数学知识,做好面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思想准备。应用题本身属于综合考查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题型,教师可于此类题型的教学中结合过往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提升其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应用题教学往往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若是能于此阶段的应用题教学中融入趣味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文章就如何开展优质、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与选择题、填空题相比,应用题的文字量更大,叙述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应用题往往有着具体的场景、剧情,学生在读题时会有一定的画面感。因此,许多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会应用生活化的讲解形式,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小学数学应用题多见“两个建设队同时修建一条道路”“某同学前去买水果”“向游泳池里放水”等故事背景,此类事件在生活中也相对常见。教师可于讲解中延展,提及学校周边的水果摊、建设中的道路,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真正帮到自己和他人,从而让学生切实地感受知识的力量。多次进行此类讲解后,教师亦可要求学生自行举例,由此拓展学生思维,验证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及思维灵活程度。学生列举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构思的虚拟故事,亦可为真实生活场景的还原。

(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数学学习短板

应用题的综合考察性较强,因此,教师若能利用其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思路、做题流程,那么往往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数学学习的短板。欲完成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应优先阅读题目,了解内容;而后提炼题中信息,进行解题思路梳理;最后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为实现优质教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期间可将上述步骤明细化,带领学生逐步分析,让学生了解自身在哪一环节存在学习短板。每讲解至一处,教师都需要询问学生—是否读懂题目内容,是否存在阅读理解疑点,读完题后是否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需应用哪些数学知识,重点信息提炼是否全面,解题思路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经过此番“排查”,学生“知道自己应用题解题‘吃力’但不知是哪里存在问题”的困扰便能解决,学生会在自查中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教学侧重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早日达成利用应用题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目标[2]。

(三)培养学生专注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应用题讲解中添加趣味元素,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发掘学生未能关注的内容,便可燃起学生聆听讲解、剖析习题的学习热情。在听应用题讲解时,学生往往十分关注解题的计算式子,但又深感其无趣。此时教师可另辟蹊径,告诉学生应用推断大致得出解题结果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大致得出的结果,却未必是习题计算真正的结果。”由此,学生能够逐渐理解“解题需专注,计算要严谨”的教诲。而后学生会慢慢改变学习态度,逐步养成专注学习、认真解题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侧重点

(一)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过往的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课堂的推进节奏亦由教师掌控,学生仅需在提问时及时回答即可[4]。这样“单薄”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削弱了应用题讲解的教学效果,亦会使学生逐渐产生麻木感,令学生的学习思维逐渐僵化。因此,欲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师应转换教学思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参考学生的建议。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需要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能力来培养,例如读题能力和解题思路这两种能力就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教授,要让学生真正地获得能力的提高,而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解答一道题,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道题学会解答一类题。教师应在讲解应用题期间多询问学生他们对习题的理解,优先按照学生的理解方向展开讲解。

(二)实现多种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的综合性强,解答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应用多种能力,教师在应用题讲解期间可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学生多种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针对全班学生开展整体教学时,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局部教学。班里若有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令其在解题期间于小组讨论及举手问答中展现自身理解优势,而在计算部分对其多加提问,关注其计算练习成果;若有虽善于计算,但往往难以在阅读习题时理解题意、难以发现并提取题目中关键信息的学生,可令其多聆听其他同学的总结讲解,扎扎实实做好读题和解题[5]。

(三)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至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气氛或多或少会因学生心智成长而变得相对沉闷。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青少年身份,尝试在应用题讲解中融入更多学生会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快乐,分享快乐。教师可在讲解与学生感兴趣元素相关的内容后,设置分享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围绕应用题解题知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感悟对原有应用题进行改编,并让全班学生选出最受大家喜爱的改编习题,从而对热衷分享、学习思维活跃的学生予以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亦可在题目讲解后,邀请学生上台模仿教师进行复述。

(四)改变学生学科印象

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到了高年级,依旧对数学课堂兴致缺缺,很少在数学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对学科的难点知识多理解不佳。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在应用题讲解课程中从“改变学科印象”角度入手,带领他们发现数学学科魅力,尝试给予他们新鲜感。如教师可主动学习跨学科教学的相关知识,在应用题讲解期间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令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有丰富的可能性,数学应用题中可以包含很多内容。教师亦可将与“应用数学知识推进社会发展”“熟练掌握数学计算后救人于水火”“学习数学改变命运”等内容有关的事例设置在应用题教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和结尾陈述当中,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此类事例的耳濡目染下,逐渐改变自身对数学学科的印象,获得学习知识及分析习题的学习动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高效化的相关策略

(一)组织“仿制应用题”,拓宽学生思路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不仅应具备优秀的解题思维,更要“吃透”习题,真正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可在讲解习题后,组织“仿制应用题”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考查。此处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应用题讲解为例。原本的习题为:“小张和小李去搬货物,两组货物数量相等,小张搬完用了2小时,小李搬完用了1小时。此时又来了5组货物,两人一起般,请问最后这批货物,两人1小时能搬走几分之几组?剩下几分之几组?”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得出此道题的答案。而后教师抛出一道自己仿制的例题,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一同仿制。仿制的要义有二—第一,需保证自编的应用题难度与例题相同(衡量难度的标准一则为班级学生的平均解题时间,二则为学生解题感受的统计);第二,需保证自编习题的解题思路与例题相似,否则会削弱专项习题讲解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给予学生“仿制应用题”任务时告知这两项要义,并鼓励班级学生选出优秀的仿制习题,集结成一册,供学生后期练习。

(二)设置演绎情景,增添解题乐趣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内含背景故事,应用情景演绎法可还原应用题故事,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题意,有助于学生的解题分析。此处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分数除法”相关应用题讲解为例。教材第42页便出现了典型的“两队合修一条路”的应用题,但教材中的应用题相对简单,教师可适当增添条件,改编这道题目为:“这条路一共有48千米,A队12天能修完,B队18天能修完,两队如果从两端开始共同修路,多久能修好一半的路?且当时,A队及B队分别距离建设出发点多远?”说明应用题题目后,教师可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绎A队和B队,然后让其他学生负责计算,台上两名学生负责按照同学的指示前进。期间,允许台上学生自行运用教师给予的软尺进行测量。最后,教师需公布答案,观察两名学生所处位置是否正确。

(三)设置解题竞赛,鼓励学生挑战

教师可于应用题教学讲解中将学生分为多组,设置解题竞赛。竞赛本身既能考查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及数学知识内化效果,又可令学生在高强度的竞赛练习中尝试挑战自我,实现进阶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令学生于对集体荣誉的争取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此处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的应用题教学为例。此部分教学侧重知识回顾,教师可在解题竞赛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竞赛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材中本单元应用题的计算和抢答,此部分应仅给第一个回答正确的小组计分;第二部分为当前学期应用题讲解中学生自编题的计算及回答,此部分省去抢答环节,但应给予第一个回答正确的小组额外加分,意在督促学生加强合作,加速解答。需注意,小组中回答问题的人需一轮一换,回答问题的学生必须是解题人,其余学生可在旁边给予口头帮助,但不可直接说出答案。这样可保证班级学生都能有效参与竞赛。

(四)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学习印象

为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印象,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师可在讲解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选用时事。如教室旁边的走廊要贴瓷砖,学校选择了碎砖,工人师傅需要将不同颜色的三角形碎砖进行拼接,而后放在长方形的走廊上。基于此,教师可于“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应用题的教学中,应用教材101页七巧板的内容,布置“自由设计走廊地砖”的教学任务。在设计地砖的同时,学生也要进行不同大小碎砖应用数量的计算,由此学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此外,教师完成教学并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加以解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本身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优质、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十分必要。教师应优先了解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执行侧重点,进而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拓展思路、设置情景、设置竞赛、联系生活等教学策略,逐步优化自身应用题教学效果,使学生于课堂中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实现多种能力的发展。教师亦应关注学生反馈,不断探索适用于应用题教学的新式教学方法,以完善相关教学设计,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作者:聂尚斌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北寨镇兰渭希望小学

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篇3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常以应用题教学来检验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情况.在小学数学试卷中,应用题占据了较大的分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务必要充分关注应用题教学.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时还存在着一些典型问题,应对其中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多数小学生均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较高,难以保证做题的准确性,因而削弱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甚至会打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会阻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用题教学模式较为滞后及单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滞后及单一是影响应用题教学成效的关键原因之一,并且存在着教学结构封闭等诸多状况,这些都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应用题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进而制约小学生的进步.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与小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仍沿用了以往的教育理念,且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小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造成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氛围较为沉闷,无法激起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二,语言讲述机械化.教师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时,通常均由教师详细讲述应用题解答方式,且讲述时语言较为机械化与理论化,导致了一部分小学生难以理解应用题,不知道应以何种方式去解答应用题,长久下去,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产生片面性的理解和认知,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其三,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化.不少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时,会先划分应用题的各种类型,而后逐一讲述每个数学应用题类型.但此种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化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小学生在遇到同种类型的数学应用题时,会应用同一种方式解答,而这势必会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小学生在应用题课堂学习中,仅能够获得较为低级与浅显的进步,不利于推动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其四,数学应用题和生活实际缺失较多联系.为强化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其思维能力,不少教师会将数学应用题抽象为纯数学问题,直接将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及主要方式传授给小学生,而未能凸显应用题本身所具备的意义和作用,也未能注重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这样会导致小学生将解答数学应用题的目的视为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解题任务,以及提高考试成绩,进而导致小学生难以更为灵活地掌握相关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另外,在实施数学应用题训练时,教师也为了强调培养小学生解答数学题的能力,而未能注重强化小学生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能力,导致小学生难以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至生活实际中.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

(一)运用多样化提问方式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一些应用题或是小学生可以充分感知的应用题.由于数学应用题和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故运用此种方式会提高小学生的亲切感,让小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去解答应用题,也能够由此提高小学生的解题热情.除此之外,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促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至现实生活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冲破以往纯文字教学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更具活力的方式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促使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主动地运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为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做铺垫.例如,在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某个施工队进行水管安装,在前5日共安装了187米,以此速度再安装16日可完成工程,那么这条水管有多长?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对提问方式予以细化和丰富,以促进小学生更为充分地解答此类数学应用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也能够让小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编应用题

以往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普遍是由教师给出数学应用题,小学生去解答,而这种方式虽能加快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进度,却无法让小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应用题的主要结构,以及解题的主要特征,因而会导致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充分领悟题意,进而直接影响小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情况,在当前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自编数学应用题,如此不但可以促使小学生了解数学应用题的结构及特征,还可以让小学生更为主动地去分析与探讨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更为深远的进步.例如,买4只油笔芯共需0.5元,那么再买16只油笔芯共需多少钱?教师引导让小学生对此例题加以模仿,通过变换条件,保留应用题的本质,改变其中的实质性内容,编写出新的例题.学生编写出了较多的版本,如有的小学生编写出有5台拖拉机,5日共耕地150公顷,那么7台拖拉机8日能够耕地多少公顷?有的小学生能够以汽车为背景加以编写,如4辆汽车5次共运100吨钢材,那么若用8辆汽车运送120吨钢材,需运送几次呢?小学生若想切实编好数学应用题,就务必要做到切实理解数学应用题,充分把控应用题学习的目的及本质.有效的应用题编写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还可以切实发挥小学生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解读数学应用题,还能够获得其他能力的进步.

(三)传授学生解题方式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若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还需重视传授小学生数学解题方式,这样有利于扎实小学生的解题基础,使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时能够更为游刃有余,尽量防范错误解题状况的发生.教师应让小学生学会排除题干中的干扰条件.在数学应用题中虽说条件较多,然并非全部条件均是有用的,对于某些应用题的条件来说,若小学生未能识别并摒弃干扰条件,就会干扰小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而导致错误解题,所以针对此情况,教师务必要将排除应用题中干扰条件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这样小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就能够排除那些无用的条件.这样不但能够清晰小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效率,对小学生而言具备较多的益处.例如,学校组织小学生包饺子,包1000个饺子,六年级的小学生共包了100个饺子,五年级的小学生所包的饺子数为六年级小学生的2倍,四年级小学生所包的饺子数为五年级小学生的3倍,五年级小学生,以及四年级小学生所包的饺子共有多少个?在解答此道数学应用题时,某些小学生会误将包1000个饺子当作解题的重要条件,因而产生错误.因此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为防范其中干扰条件影响小学生的正确解题,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将分析应用题题目作为重要的着手点,通过了解各项要求,探寻出其中的重要条件,这样小学生才能够更为准确地解答数学应用题.

(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长久以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均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中的重难点内容,不少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均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导致解题十分吃力,这种情况致使小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产生厌烦的情绪.对此,教师须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状态,以更好地吸引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课堂中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答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去解答数学应用题,将解答数学应用题看作一件富有趣味和乐趣的事情,这样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时也会更为顺利,从而尽快达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的目标.对此,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充分保障教学准备工作的质量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工具及物品,以便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最终实现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喜爱上数学应用题知识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答的目标,使小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或是催促时,也能够积极地去解答数学应用题.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例如,在讲述计算数量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已经备好了相关的文具及糖果,在小学生认为解决数学应用题十分枯燥时,教师可以利用文具及糖果来代替数学应用题中的条件,这样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对于课堂表现较好的小学生,教师还可以将文具及糖果送给其作为奖励,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促使小学生积极投身到数学应用题课堂的学习之中,最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确保最大限度地彰显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价值.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题解题习惯

好的解题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讲解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分析不同条件间的联系,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厘清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学生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读题能力及审题能力,可以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应的数学公式等,计算完成后进行验算,最后,将正确的解题过程书写在答题区域.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好的数学读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渐渐爱上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应用题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河里游过一群小鸭子和一群白天鹅,其中鸭子的数量比天鹅数量多27只,且是天鹅数量的4倍,那么分别有多少只鸭子、多少只天鹅?教师在讲解这一道数学应用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题干中收集已知条件,并将这些条件转化为数学知识.假设天鹅有x只,那么鸭子就有x+27只或者有4x只,在明确解题思路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计算.其次,计算完成后要进行验算,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六)恰当引用生活实例来导入问题

为让学生更顺利地解答应用题,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基于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实际应用题讲解中引入生活案例,以此强化学生的理解,降低题目难度,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例如,在“真分数与假分数”这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案例为背景,引入“分蛋糕”的例子来进行分数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问题:小明今天过生日,他的朋友都前来为他庆贺,但现在只有一个生日蛋糕,六名小朋友该如何切分蛋糕才能让每一名小朋友都能吃上蛋糕呢?这时,有的学生说,可以将蛋糕切成七份,每名小朋友吃17块蛋糕;有的学生说,每名小朋友可以吃76块蛋糕.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思考76块蛋糕的含义是什么?经过讨论后学生就会得出76块蛋糕不存在,无法吃到76块蛋糕的结论.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真假分数的概念,在学生了解“分蛋糕”的例子后,就会对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学习真假分数时就会相对简单些.生活实例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长久以来数学应用题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总体成效,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及抽象能力等,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方式来推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善于运用多样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以及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诸多策略,促进小学生更为充分地掌握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运用知识解答数学应用题,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利于保障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颜英.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探讨,2020(46).

[2]胡善玉.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3).

[3]乔祖华.浅析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

[4]张玖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王海文.探析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08).

[6]秦芳霞.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20(02).

[7]王跃文.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

作者:王建忠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白洪小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