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分析3篇

时间:2023-01-12 15:30: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分析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分析3篇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篇1

1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护士长手册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记录中的记录进行信息查询,总结医院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究相应的安全护理对策。在此过程中还对相应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跟进,进而做好护理对策的调整。

2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是儿科护理的重要主体,其对于儿科护理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因为很多护理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加上部分新晋护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需要提升,都造成儿科护理质量的下降。比如,护理人员再给儿童进行穿刺时候,因为儿童哭闹不止,护理人员的紧张往往会造成穿刺失败,这就让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下降,并增加儿童痛苦时间。并且,部分护理人员则认为其对儿童的护理仅仅是一项“工作”,其服务意识不强,甚至还没有形成,都造成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不畅

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通过家长的参与抚平儿童紧张情绪,而这其中离不开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通过护理人员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一方面促进家长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护理流程。但是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及时跟进儿童的护理情况,加上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偏见,极容易造成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不满和其他激进情绪的产生。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则出现更大障碍,如此恶性循环,难以促使儿童护理情况的改善。

2.3护理环境嘈杂

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医院护理环境急需改善,很多医院因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造成患者人员众多。而医院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以及其受资金的影响,其在规模扩张方面难以与就医人数的增多成正比扩大。这就让很多儿童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处于极为嘈杂的环境中,不仅对儿童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难以让护理人员对儿童进行良好护理,其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护理质量下降,家长满意度不高。

3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护理对策

3.1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予以预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在此方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其他医院沟通就护理人员进行交叉培训;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提升,在此方面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践培训,通过相应紧急环境的模拟,让护理人员能够在此环境中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为儿童提供优质护理。第三,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为儿童进行护理,一方面是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是为儿童患者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医院可以通过思想会议等方式统一护理人员思想,让服务意识渗透到护理人员心中。

3.2改善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质量

护理人员与家长的良好沟通能够为儿童情绪的调整提供坚实基础,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质量,则成为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根基。首先,护理人员要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从家长的角度认真审视护理工作的开展,从不同角度调整自身护理工作开展的方式。其次,医院要就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行优化培训,可以从实践模拟入手,让护理人员进行角色扮演或角色互换,从而让护理人员能够真正体会家长心态,想家长之所想,思家长之所思,为良好沟通渠道的建立夯实基础。

3.3改善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能够对儿童紧张的情绪予以安抚,对于护理质量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护理人员还是从医院角度,都需要在护理环境改善方面予以积极探索。首先,就儿科科室来说,其可以通过叫号、排队等方式保障护理秩序有序性,避免插队、乱喊乱叫、碰撞事故等情况的发生,此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童就医流程的有序开展提供条件。第二,要为家长提供一定的休息区,让家长在儿童护理过程中得以更好休息和调整。

4结语

安全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让儿科护理效率得以改善,能够让儿科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得以提升。相关人员还应就安全护理的措施进行积极探索,让其为儿科护理的可持续开展保驾护航。

作者:葛敏娜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篇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不仅是患儿还有家长,患儿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护理工作难度加大,使儿科成为护理安全隐患的高风险科室。为了在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对我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差错和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一、不安全因素

1.执行规章制度不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没有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是最容易发生的隐患。本资料中有12起都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引起。如写错瓶签、漏打电脑医嘱没有查对出来、血标本送检不及时、给错大小便标本盒、暖箱终末消毒不规范等都存在隐患。监护仪、保温箱未及时保养维修,使用性能不良等更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2.专业知识不扎实。儿科患儿年龄跨度大(从新生儿到14周岁),各个阶段的疾病都囊括,从早产儿的护理到青春期的各种心身疾病无所不有,所以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要求高。再加上儿科低年资护理人员多,技术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不足,对患儿潜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本组有3起:2起由于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没有一针见血引起,1起由于抢救危重患儿操作不熟练引起。

3.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患方的自我保护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而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患者的权利、自身职责权限等方面的理解不够,缺乏预见医疗护理纠纷的能力。如护理文书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客观资料作为提供复印的法律文书,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它不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志,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所以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严格按照护理常规操作,如实准确书写护理记录。不完整、相互矛盾、有涂改的记录,都存在着纠纷的隐患。本组有2起。

4.宣教告知健康教育不到位。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不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家属迫切想了解的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用药、治疗、预后等宣教不够,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产生护患纠纷。对护理知识宣教不够,如正确喂奶、输液用药、看护患儿的知识,导致诸如呛奶、坠床、烫伤、输液反应等风险。对医疗费用解释不到位、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楚都存在隐患。本组资料有4起由于告知宣教不到位引起。

5.实习生带教问题。由于护生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熟练、不善于观察病情、不熟悉工作流程等,如果没在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也很容易出现差错纠纷。本组2起是护生接瓶不熟练引起,1起是放错接瓶的位置,1起是绘错体温单引起。

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社会地位较低,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本组2起由于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没有发现输液渗漏,1起出院患者没有拔掉留置针,1起蓝光灯管没有全亮未及时发现,都不同程度的引起患者家属不满,存在安全隐患。

7.其他。我科还担负着夜间急诊儿科预检分诊和新生儿急诊抢救的工作,预检分诊不及时、不仔细,抢救工作不到位,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及时回应呼叫铃等都存在隐患。护理人员轮换频繁,年轻人多,加上严重缺编,工作繁忙也存在着隐患。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无数事实说明,思想上放松要求,工作上必然降低标准,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安全隐患,重要原因在思想意识上的不足。经常对护理人员开展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角色互换活动,唤起护理人员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感情用事。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加大质控力度。经常学习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等,制订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医嘱的查对流程、接瓶流程、特殊用药流程等,对高危因素进行监控[4],根据全院护长查房反馈信息和科内质控小组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的差错隐患情况,及时总结近期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在护士信息本和晨会反馈,制订具体整改措施,检查落实情况。

3.强化思想教育、加强法律意识。将法律教育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范畴,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护理人员要将法律知识应用于临床:明确职业功能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不做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在着法律问题,为适应法制社会,护理人员应学法、懂法、守法。

4.加强专科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按护理部的培训计划制订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分层进行培训考核。特别是对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的培训、考核。

5.做好告知和健康宣教,把健康教育纳入工作常规。

6.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来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入科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等,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7.关爱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加强医护沟通。

作者:王盛枝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篇3

儿科患者是患者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因为年龄尚小,儿童的性格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临床护理中患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安全隐患,轻则会影响护理效果,重则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引起重视。本研究对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安全护理措施,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危险因素

1.1护士自身原因

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

1.2患儿及社会因素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

1.3法律知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

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和患儿及其患儿家长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儿和其家长解释护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和患儿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要主动向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另外,护士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

2.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所以护士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儿科有一些护理是具有强制性的,患儿家长对此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士必须保障操作顺利完成,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每项护理之前护士均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需保障操作技术的熟练。

2.3完善后勤保障

要不断加强后勤的管理力度,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护士进行辅助,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给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长沟通。还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患儿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患儿的心情好了,也会提升配合度。

3讨论

在儿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科患者均是小儿,小儿有很多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例如爱哭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会给护理造成困难,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会发展为危险事件,护士是护理患儿的主要执行者,护士也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当前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发生护理隐患。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护理操作,护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外医疗结构已经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做好儿科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患儿配合度低,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护理风险做出了及时的评估,总结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在儿科实施优质性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广大患儿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9]蔡利萍,宋海燕,王彬.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2):158-161.

作者:韩红梅 单位: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