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0:58: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人类思维智慧和陶冶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交流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服务个体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教育行业需要全面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目前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升学率、考试高分率决定教育标准,而忽略以人文精神的熏陶来培养人格的问题。农村学校普遍轻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成为所谓的“副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为此,笔者团队对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样本
本着样本应具有代表性的原则,笔者团队选择了千阳县南寨镇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朝阳小学)与南寨中心小学各50名五年级学生作为对比样本,共计100人。初中生,笔者团队选择了南寨中学八年级和县城重点初中红山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学校各发问卷60份,共计120份。
二、调查方法
笔者团队选择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千阳县农村中小学和千阳县城区中小学各两所学校,并分别进行了音乐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并且对部分学生针对音乐现状教学进行个别谈话,鼓励其讲出个人要求和感受,再以观察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现有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音乐课有着积极的学习愿望及认知
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愿望及认识度很高,特别是农村中学阶段。但学生的素质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普通学校(朝阳南中)的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度及乐理基础要比城区学校的学生高。
(二)学生的音乐感受、欣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方面基础差
无论是普通农村(朝阳南中)学校还是城区重点学校(南小、红山)的学生对音乐感受力、欣赏力及音乐欣赏习惯方面还都偏向于简单易学的流行音乐,谈不上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高雅音乐的鉴赏与理解。听赏音乐时,基本可以理解并感受音乐意境中的美及情感内涵的人数占到样本的90%左右。
(三)学生不能自信地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
学校组织音乐活动和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情况。这一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在这方面举办活动的可能性很小;二是在课堂上,因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演唱或参与演奏。相比而言,重点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率要比普通学校的低50%。这可能与重点学校的教师过于强调文化课,轻视音乐课教学的理念有关,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会主动参与演奏或音乐表演
(四)学生喜欢音乐,但音乐素养不高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2]。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约80%的学生虽然喜欢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加上学生家长不重视音乐教育,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查的220名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乐谱,只有约10%的学生会视唱,但不准确。
(五)学校和社会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少
音乐设备是音乐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笔者团队所调查的普通农村学校,虽都有多媒体教室,但其设施使用率不高,钢琴、电子琴、脚踏风琴、手风琴等教学设备落后,会使用的教师不多。而重点学校的教学设备在数量和使用率等方面均要高于普通学校。且普通学校这些设施的使用也仅仅限于课堂,并没有注重学生平常的练习。这种现象与农村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重视不足直接相关,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中长期处于“副课”地位,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足够重视,所以音乐教育设备配置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其原因:一是经济物质条件制约当地农民的观念和认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流动性大,有文化和能力人多外出务工,一般家中剩下的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一部分有能力、条件的学生会选择进城就读,考取大学仍是农村人走出山区的唯一途径。升学压力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重智轻音”的现象也便一直存在。音乐经费的投入占学校总经费投入的比重低,音乐教师待遇也比其他学科教师低,“升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不重视音乐的学习,每周仅有的一、两节音乐课也不愿上。二是教师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农村,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理解也受到社会的影响,产生极大的错误认知,传统的“重智轻音,以文取人”的升学率教育考核指挥棒主导着教师的思想,“音乐无用论”与“以劳代音”等方面问题突出。农村学校普遍以文化成绩为教学根本,导致音乐出现受冷的情况。
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机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全面提升人的素质越来越重要。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热爱这门课程,这样教授知识的时候才会更加容易。二是注重配置专业的音乐教师。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多样,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能做到富有表情的范唱,不仅能为教材中的歌曲、合唱进行伴奏,还能为简易歌曲即兴配弹伴奏。坚持每学期组织3~4次课外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备组织各项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并能发挥自己某个方面的专长。三是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人力、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将音乐专业教师能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确保人尽其才。先进的音乐设施是促进音乐课程教学进步的保证。学校要积极争取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与管理,增加音像器材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进行日常练习。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六一”文艺演出、金秋合唱节等活动,并保证音乐课时,不能随意被侵占,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一方面。四是准确把握音乐学科课标特点。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教学音乐基础知识,练习乐器技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创新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其生活文化品位。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现行音乐教材特点,以丰富的形式开展音乐教育。
五、结语
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是社会、学校、音乐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继承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丰富民族特色及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实施德、智、体、音、美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智慧型、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赵星月 单位: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篇2
学校音乐是学校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培养途径,是农村中小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音乐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影响着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其意义深远而重大。自21世纪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政府加大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本文基于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个案的调查研究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音乐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促进中西部农村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本文选择中部地区的江西省、河南省和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个案进行调查研究,①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存在音乐课程开设率不高、专职音乐教师较欠缺、音乐教育设备不齐全等问题。
(一)音乐课程开设率不够高
2011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明确了音乐课程性质。①2015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提出“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率,艺术教育(音乐或美术)课程比例为9%~11%。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②明确规定了音乐课程的数量要求。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艺术课程实际开课数量占总课时量的比率分别为:9.12%、6.9%、8.63%,中部地区存在“中部塌陷”现象。而农村义务教育开课量占总课时量的比例仅为5.62%,达不到国家规定的“9%课程比例”这个下限。[2]为了具体了解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乐课程开设情况,我们在对农村学校校长进行问卷调查时,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农村学校能够正常开设音乐课吗?调查结果显示,54.2%的农村学校校长认为“不能正常开设”,20.8%的农村学校校长认为“基本能够正常开设”,而认为“能够正常开设”的农村学校校长的比例仅为25%。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学校校长认为农村学校不能正常开设音乐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率不够高”的现实状况。
(二)专职音乐教师较欠缺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程教学根本无法开展;没有优秀音乐师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从总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比较欠缺,平均每两所学校大约有1名专职音乐教师。进一步研究显示,农村学校之间专职音乐教师数量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学生数量较多的农村学校有2名甚至多名音乐教师,有些学生数量少的农村学校则一个专职音乐教师也没有。从调查情况来看,音乐老师由历史课老师、政治课老师等其他课任老师兼任的比例占有较大比重。这个结果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专职音乐师资不足的现实情况,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改变。
(三)音乐教育设备较简陋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应具备音乐读物、音乐杂志和音像资料”等,并对学生学习乐器的种类和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需要学习竖笛、口琴、口风琴等简单的乐器,能够演奏一至两首乐曲。③这些规定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脚踏风琴这个乐器,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中必备的乐器,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中西部中小学音乐教育设备情况,我们对学校拥有乐器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脚踏风琴是中西部农村学校拥有量最多的乐器,但也只有47.8%的农村学校拥有脚踏风琴。进一步研究发现,既有脚踏风琴,也有手风琴、小号、大号、鼓、钹等乐器的学校数量很少。换言之,许多农村学校只有一种乐器,即脚踏风琴。有些农村学校除了有脚踏风琴以外,还有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购买了音乐读物、音乐杂志和音像资料;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学校没有购买钢琴。由上不难看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设备比较简陋,难以满足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主管领导观念偏差的原因,也有教师待遇不高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文化原因。综合起来看,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导对农村中小学音乐不重视、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和音乐师资供给机制不畅。
(一)领导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不太理想,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导主观上未能够“把音乐课上升到美育的高度”。[3]此次关于领导对中西部农村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学校校长认为“领导不重视”的比例高达45.7%,认为“领导重视或较重视”的仅占22.7%,认为“一般重视的”占31.8%。主管部门领导对于农村学校音乐课程的不重视,带来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于音乐课程的偏见,进而导致他们对音乐课程教育的不重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农村教育管理者以短视的眼光看待学校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没有把开展音乐课程教学上升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上升到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4]此外,关于农村学校校长对于“音乐课程地位”这个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78.3%的农村校长认为“音乐课程地位低”,17.4%的校长认为“地位一般”,4.3%的校长认为“可有可无”。校长们的这种看法或多或少决定了农村音乐课程的“命运”。可见,许多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仍然把“升学率”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语文、数学是“主课”,音乐是“副课”的办学理念已经根植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在一些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思想观念中,音乐教育并非“非办不可”,而是“视情况而定”。因此,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忽视音乐教育、不开设音乐课的现象也就显得“顺理成章”,难以避免了。显然,这是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二)政府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投入不多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并相应地为之投入较大的经费。以美国为例,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中小学校提供较充足的音乐教育设备,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器乐教学为例,美国学习乐器(包括各类简易乐器)的小学生几乎为100%,中学生为50%左右,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花费较大的资金投入。正是有充足的音乐教育投入,美国中小学生拥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许多中小学生能够参加交响乐的演奏。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校组建了学校艺术团、学校管弦乐队等,学生音乐素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与农村经济水平差异巨大,教育投入水平差异显著。相比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慢,在中小学校实行“以县为主”财政管理体制背景下,农村学校经费投入随着县级政府财政富裕程度而呈现较大差距,中西部中小学生均拨款经费相比东部发达地区明显更少。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因为教育经费投入有限,音乐教育经费仍然不足,学校办学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日常教学运行,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可见,音乐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机制单一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的主要来源,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师范院校音乐学院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然而,从音乐教师供给的角度看,受招生名额的限制,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从音乐教师需求的角度看,由于农村中小学校数量多,对于音乐教育教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存在音乐师资供给与农村学校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我国国情呈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和由农民组成的农村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带来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异。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专业发展方面处于较大的劣势。因此,大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倾向于到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就业,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工作,更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工作。换言之,一方面,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满足不了农村中小学校的要求;另一方面,数量有限的音乐教育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学校任教,这就使得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没有很好地得到补充,导致长期以来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的现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实现区域内学校音乐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差距。从政策角度看,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对学校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①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②从实践的角度看,上文已述,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指导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导向的错误政绩观,农村音乐课程陷入“可有可无”的窘境。为此,中西部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摒弃不合时宜的教育评价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转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偏见,指导和监督农村中小学切实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切实改变音乐课开课率不达标的状况。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但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开设音乐课程,而且还要保障音乐课程实施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音乐教育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大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投入加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提高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需要加大音乐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一是要实行中央财政专项支付制度。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投入责任在县级政府。在现行“财政分权”的财政体制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仍然不太富裕,许多县级政府还是“吃饭财政”,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因此,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扶持。建议中央政府以“音乐教育财政专项支付”方式,或以“音乐设备专项支出”的形式,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实行音乐教育财政专项支付制度,并以此带动省级政府的配套财政专项支持,增加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投入,促使中西部农村学校配齐音乐教师、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等,满足音乐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
二是要加大音乐教师培训投入。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推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国培计划”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项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③2010年当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在“国培计划”支持下,各地政府认真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不错成效。然而,中西部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却比较薄弱,在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经费方面,相比其他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视程度较弱。因此,中西部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此外,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资本的投入。各地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要鼓励社会、企业以捐资或捐赠音乐设施与设备的方式,为农村中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提供物力和财力支持。
(三)加快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供给在现阶段中西部中小学音乐师资欠缺的情况下,需要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加快音乐师资供给。
一是要加大农村音乐教师培养力度。上文已述,师范院校音乐学院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我国基本上每一个地级市都设立了一所师范院校,这些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其中本市的农村生源占很大份额,加快培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这些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发挥骨干作用。为此,可以参照我国“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创新农村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在地方师范院校中实行“免费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和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音乐教师。[5]
二是要创新农村音乐教师补充制度。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①在这方面,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要根据当地乡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双学位”“定向培养”等方式,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教师资格证考试,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为农村学校供给合格音乐教师。同时,要提高中西部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待遇,适时提高工资性补助标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职音乐教师。
三是要构建农村音乐教师共享机制。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②因此,要建立完善中西部地区教师流动机制,构建中西部地区城乡音乐教师均衡配置机制,建立城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以及新聘用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中西部地区可以探索建立音乐老师“县管校聘”制度,通过建立县级艺术人才资源库,把全县音乐教育优质资源,例如退休音乐老师、民间艺术家等全部纳入其中。这样,有利于整合县域内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保障农村学校音乐师资供给,提高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质量。
作者:田莉莉 邱恬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篇3
一、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六千多万,居全国其他省份农村人口首位,全省现有中小学校2.92万所,其中农村学校2.66万所(含县城),占91.13%;农村学生多达1053.79万,占78.53%,且大都为留守儿童,年龄大都在4至16岁之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回到家中得不到应有的亲情温暖,而在学校农村校园音乐教育又几乎为零,校园文化沉闷、无聊,这直接导致他们情感无所寄托,心灵空虚寂寞。调查留守儿童中所谓“会唱歌”者也只是会唱几句流行歌如《小苹果》之类。笔者曾走访了河南省多个县城所管辖的乡镇,如上蔡县农村学校多达四百多所,其中中学46所,其余都是小学(1-6年级)和教学点(1-3年级)。如城郊大路李乡有19个行政村和38个自然村,全乡唯一的一所大路李初中,15所小学和3个教学点,一般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在200人左右,教师在10人左右;有的几个自然村有一所教学点,学生人数60-100人左右,教师3-5人。全乡15所小学情况基本都是“承包制”,两个教师包一个班,每位教师包教四门课,一位教师教语文、品德、英语、音乐,另一教师教数学、科学、美术、体育,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音乐教学磁带,没有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在对音乐代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教音乐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也没参加过任何音乐培训,只是会唱几首歌就教起了音乐,课表上音乐课基本是不上的,大都是老师看着写作业。而教学点的情况更糟,如上蔡县的一个自然村的教学点1-3年级,教师是夫妻二人和父亲共三位老师,学生人数是不到60人,三个老师包教三个班的所有课程;淮阳县豆门乡豆东小学和夏刘营小学,全校四个班,学生人数不到100人,教师有5人,这样的教学点根本没有音乐课。据学生说,平时偶尔上节音乐课也是随意给学生教支歌,或者是放流行歌给学生听,虽说有多媒体教室,但音乐课没用过,音乐教师上课也不讲乐理知识,学生也没人认识五线谱。走访的其他几所农村中小学,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几乎为零,走进校园只听到读书声,没有歌声。沉闷的校园生活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思想空虚、学习生活枯燥无味、厌学等问题。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匮乏的对策
(一)调查发现90%农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且代教音乐课的教师音乐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农村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从民办教师“转正”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乡村小学如前面提到的火神小学、陈集小学都有转正的民师在代音乐课,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都很不合格。在调查中笔者也有惊喜的发现,这些中小学虽说教育落后,人才奇缺,但都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配备了多媒体,基本都有电脑一台,电视2台,DVD1台,投影仪一台等设备,只不过没用在音乐教学上。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虽说音乐教育匮乏但特殊的环境使农村的孩子对本土戏曲情有独钟,因此农村中小学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些音乐教材中不适合农村学生认识水平的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利用他们仅有的教学设备电脑、电视欣赏些他们所熟悉的本土戏曲,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接触民族音乐之精华,在时下流行文化泛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情感寂寞、音乐教育匮乏的关头,让这些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欣赏些他们所熟悉的本土戏曲,在增长他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语言更加流畅,情感更加亲切,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责任感等,并在影视欣赏中获得满足感。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的文学修养、优美的民间传说、生动的历史故事、人文道德等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形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如此匮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领导人对音乐的认识问题,由于音乐不是高考科目,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专业,音乐被认为会唱歌就可以教的课程,更有甚者哪位教师的课讲得不好,管不住学生就被派去教音乐,音乐教师低人一等。其实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个别地方有音乐专业教师,只是因为课讲得好被改行教语文、数学了,这使本来就少的音乐教师更加缺乏。另一方面,在调查中也有意外发现,也有不是唯重升学率的领导,2009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出台特岗计划,由国家出资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师范类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非师范类要求本科学历,招聘到的教师要在农村服务三年,期满去留随本人意愿,这给予音乐教育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带来了一线生机。上蔡县时任教育局王局长面对农村校园气氛沉闷,农村学生思想空虚、学习生活枯燥无味、素质教育低下的状况,独辟蹊径,借助教育部东风,根据农村学校规模小、音乐老师工作量不满的特点提出了“走教制”。也就是充分利用新招聘来大学生热情高,且与农村中小学相比素质也要高的多的本科生或者专科艺术专业的特岗教师,居住在条件稍好点的中小学,以此校为根据地兼顾周边学校的音乐教学、音乐活动,单位给予一定生活的补贴,此方案的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河南为农业大省,现在农村大都为留守儿童,他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代老人又几乎都是文盲,与孩子缺乏交流,管教要么棍棒相加要么溺爱放任自流,孩子们情感寂寞、加上学校音乐教育匮乏,使这些孩子们精神空虚,甚至有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关头,音乐进课堂,歌声进校园,先不说他们是否看懂了“哆来咪”,至少是给乏味沉闷的校园生活增加了快乐。学习音乐的过程净化了孩子的心灵、振奋了他们的精神斗志,同时心情愉悦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超脱旷达的胸怀,而这些品质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帮助。这一方案的实施曾受到收益学校老师学生的好评,也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此方案如果能在全省艺术教育匮乏农村小学推广,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闫骥爽 单位:北德克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