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5:05: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践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泗水县现有小型水库87座,其中:小(1)型水库10座,小(2)型水库77座。小型水库自建成以来,在防洪抗旱、养殖灌溉、农村人畜饮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型水库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泗水县合理布局区域化水利工程服务中心,科学设置流域化管护模式,以大带小、以强补弱、大小融合、管养分离,使小型水库的管护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库产权不明晰,管护体制不规范
泗水县小型水库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投资主体不明确、人员更迭等历史遗留原因,小型水库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在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过程中,水库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多数属于各镇(街道)、村集体,由各镇(街道)、村集体进行管理。近年来,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水库大坝的安全问题。但是,由于水库的产权不明晰、水库管护体制不规范等原因,造成部分水库管理范围内存在违章建筑,溢洪道内存在树木、庄稼、拦网等阻水物,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1.2管护经费不到位,工程监管有缺位
在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加上泗水县小型水库的数量众多、管护经费需求量大、县级财政困难等原因,水库管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另外,小型水库公益性比较明显,水库自身盈利能力有限,管护人员因无经费不能落实到位,致使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坝后坡杂草丛生、排水沟淤积、坝区被农民垦殖等现象,给水库的安全运行带了的不少隐患。
1.3预案可操性不强,人员培训不到位
小型水库防洪预案及汛期调度方案编制大多由各镇(街)负责组织编制。由于各镇(街)缺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加上对预案编制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未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导致小型水库防洪预案内容简单雷同,实用性、针对性不强,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小型水库管护人员年纪偏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各镇(街)未及时组织预案演练培训,造成管护人员对预案执行不熟悉。
2体制改革措施
2.1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泗水县成立了由县政府负责人任组长的小型水库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解决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均组建了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辖区内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同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改革任务目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考核奖惩等提出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改革进度,大力加强改革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电视广播、网站等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知晓率、参与率,引导群众认识小型水库工程特点和肩负的公益性安全责任,营造了全民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2.2健全管理体制,明晰管护主体责任
在小型水库确权划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库工程管理现状,结合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将87座小型水库产权全部确权为所在镇政府(街道办),同时明确镇政府(街道办)为小型水库管护责任主体。按照省水利厅的相关要求,结合泗水县小型水库管理现状,逐一落实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管理单位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人。按照要求选聘小型水库专职管理人员97名,并对水库专职管理人员全部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合同制管理,明确了管理人员日常巡查、记录、信息报送等职责。同时,结合河(湖)长制选聘了“民间湖长”139名,并发动269名小型水库周边群众参与护水志愿活动,有效地补充了小型水库的社会化管护,营造了共治共享的氛围,进一步夯实一线工作力量。
2.3创新管护模式,提升管护运行水平
1)创新管理模式,推行以大带小、以强补弱,区域化、流域化管理。在坚持镇村对小型水库相应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泗水县大中型水库、水闸、橡胶坝为中心,通过合理布局设置了7个库区(闸区、坝区)服务中心,创新流域化管护模式,将泗水县87座小型水库统筹纳入各服务中心管理,明晰了各服务中心相应的巡查、记录、反馈、督导职责,从制度层面赋予了各服务中心对小型水库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职能。同时,在横向完善小型水库镇村三个责任人管理线的基础上,又构建起县河长制工作协调中心、各库(闸、坝)服务中心、包保工作人员纵向服务线,织密织实小型水库的行政化管理网格,解决了过去没有日常管理机构的弊端,消解了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2)创新养护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等实现管养分离。一是选取具有水利施工资质的公司对水库进行巩固提升和高标准维修养护。二是选取具有一定专业人员的物业公司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维护、保姆式服务。三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库管理,依托小型水库生态环境经营的6家企业,探索了“谁受益最大、谁保洁养护”的做法,促进小型水库管理范围内日常整洁有序。随着水库工程面貌、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将投入到水库建设管理中。
2.4落实经费保障,确保工程良性运转
一是对上争取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近两年,通过积极对上争取,泗水县争取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991万元,主要用于小型水库视频监控、大坝照明、水雨情监测、电子水尺、坝体测压等工程。二是足额落实小型水库管理养护资金。根据省水利厅要求,每年落实小型水库管理养护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小型水库管护人员工资、保险、培训,配备自动化监测设备、办公用具及防汛物料等。三是多方面筹措管护资金。县财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每年筹措到位资金135万元,主要用于小型水库的日常保洁、养护等。
2.5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把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镇(街)年度考核目标,整合各个要素持续高位推动,确保有章理事。县政府出台了《小型水库管理养护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健全细化各项管护职责和效果评价,保障各级各相关单位和企业的责任落地落实。一是实现有人管护。合理确定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和工程养护人员。县水务局采用“三不两直”的方式不定期组织抽查和暗访,并联合县财政和各镇(街)每季度对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履职情况、维修管护成效、物业保洁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资金拨付、保洁费用发放的主要依据,奖优罚劣,充分调动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下沉执法力量。服务中心22名巡查人员都考取了执法证。在小型水库日常巡查工作中,对群众的涉河湖“四乱”行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劝导和执法,及时制止了一批河湖案件发生,有力促进了泗水县河湖特别是小型水库的管理规范化建设。对上级部门组织的督查、暗访、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按时完成整改。三是实现实时监控。将小型水库管理与河长制监测平台相融合,实施小型水库自动化监控项目,将小型水库管护纳入河长制APP管理,不断增强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控。利用河长制监测平台能够实现随时监控水库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河长制APP实时上报水库日常管理信息,达到信息实时传递、方便快捷的效果。
3结语
通过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过去水库无人管、措施不到位的局面,解决了泗水县小型水库点多面广、偏远分散的管理养护难题,实现了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结合河(湖)长制,以管带护,向护要美,通过水源涵养林修复、农村河沟塘水系重建、畜禽粪污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给水库周边群众打造出“水清、岸绿、库美、河畅”的良好生态,同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品位,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仅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助力了泗水县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
作者:崔春磊 齐娅丽 赵垒 单位:泗水县水务局
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篇2
截止2022年4月,安徽省在册水库共计5493座,其中小型水库5368座,占比约为97.7%。小型水库以其工程规模小、数量大、分布广、作用大等特点,在保障地区防洪安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建设标准低、管护不到位、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着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运行与效益的充分发挥[1],如何提高水库的运行管理水平已成为各级水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水库管理进行创新、优化,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出水库作用,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实践及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及水利部、财政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水利厅、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2020年,安徽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提出每年创建一批改革示范县的要求,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小型水库管护主体责任明晰、管理标准和规范健全、管护经费较好落实,显著提升了省内小型水库的管护水平和质量,逐步完善政府主导、权责明确、制度健全、监管有力,使得运行机制更加有效,水库安全运行有保障。目前共有约20个县区参与示范县建设,各示范县区严格落实小型水库示范县创建要求,在理顺水库管理体制、激活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1管理权责明晰
各示范县区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稳步开展区域内小型水库“两证一书”(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的确权发证及注册登记工作,逐一落实乡镇、村组、企业等水库运行管理主体并明确其管理职责,明确国有水库产权所有者即为管护主体,小(1)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小(2)型水库根据属地原则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为管理主体。截至目前,各示范县区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落实率已达到100%。
1.2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示范县区遵照水利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了适合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及时开展水库注册登记信息更新、大坝安全鉴定、组织降等或报废工作。乡镇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编制完善了辖区水库调度运用、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档案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小型水库管理的规范化,有力保证了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1.3水库责任人有名有实
各示范县区明确水库安全度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并将责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在县级政府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县区定时分乡镇、逐批次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切实提高责任人履职尽责能力,确保“三个责任人”从“有名”真正转向“有实”。
1.4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通过不断摸索改进,各示范县区已逐步制定并完善了适合本地区的考核办法,健全考评程序,建立考核科学、奖惩分明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以激励为手段,将监管落到实处,对管护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每年实行优胜劣汰的进退机制,对管护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乡镇及管护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1.5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各示范县区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中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政策、目标和要求,增强干部群众投身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的浓厚氛围。管护人员认真负责,乡镇群众自觉配合,库区整洁干净,工程设施养护及时,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2存在不足
2.1传统管护模式仍占主导
通过对示范县区的调研,多数县区的小(2)型水库依托水库养殖承包户或乡镇进行日常管理,管理及维修养护水平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县区虽尝试进行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管护小型水库的探索,但委托的管护人员专业水平差别较大,无法提升区域内小型水库整体管护水平。管护模式的改革创新一直是示范县建设的难点,较多县区的小型水库管护模式仍未脱离传统的管护模式,专业化、社会化等多种管护方式的探索不足。
2.2管护经费来源单一
部分县区小型水库管护经费主要依靠县级以上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各乡镇视其财力状况配套适量管护资金,因而水库的管护经费常具有波动性。小型水库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还有待加强。
3措施探讨
3.1结合以工代赈发展本区域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
为提升区域内小型水库管护专业化水平,整合县区内专业人员,成立专业化管理及维修养护服务机构,统一负责县域内小型水库管理养护任务。县、镇两级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该机构进行专业指导及督促检查等工作。
3.1.1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
县域内成立的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优先吸纳小型水库所在村镇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充实管护队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到本地区小型水库的管护工作中。在确保管护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工程所在地群众稳定就业、促进增收。组织村干部摸排辖区可务工人员信息,准确掌握务工人员劳务技能和就业意愿,鼓励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组建管护施工队,为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提供劳务保障。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委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宣传优势,发布招聘工种、招聘要求、招聘数量、上岗时间、工资待遇等信息,将组建管护施工队作为民生关怀工程积极宣传,使农民群众了解劳务情况,积极搭建当地群众务工就业的信息桥梁。
3.1.2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各级政府参照当地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劳务报酬指导标准,做好过程监管。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依据本年度用工需求分析、测算劳务报酬,在企业人力成本预算中将专门用于发放的劳务报酬予以单列,设立专门账户,由政府监管。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定期将务工人员的考核结果上报主管部门,由乡镇财政所依据考核结果以打卡方式将劳务报酬支付到务工人员个人账户,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报酬支付。
3.1.3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结合用工需求对有意愿参加小型水库管护工作的农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劳动力因技能不足而难以参加管护的问题,委托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帮助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2管理经费多渠道新保障
积极探索创新“以水养水”机制,加大水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水库现有条件,打造水景观,建设净水渔业,开发利用水产资源及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挥旅游度假、休闲垂钓、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效应,塑造区域靓丽水名片,展示水利新形象,“以水养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管理经费保障。强化“水商品”意识,开发水质达标的水库为饮用水水源地,为村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通过水体经营权的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开发利用并对饮用水、农业用水及生产用水收取水费,用于水库管理开支。合理利用水库土地资源,在保障水库安全供水及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多样化利用土地,建设林园、游园、休闲园及精品蔬果种植采摘园,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上林下水生态景观,拓宽管理经费来源。
4结语
安徽省水利厅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各示范县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提出的成立专业化管护服务机构,统一负责县域内小型水库管理养护任务,旨在提高水库运行管护水平,结合以工代赈吸纳群众参与,既充实管护队伍又保障工程所在地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利用水库水、土资源拓宽管理经费渠道,为落实水库管护经费提供保障,进而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库功能,促进地区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
作者:庞牧华 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篇3
近年来,济宁市在将小型水库全面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示范和样板,取得了显著效果。
1改革做法
1.1小型水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
济宁市小型水库众多,现有242座,总库容1.57亿m3,兴利库容0.78亿m3,主要集中在曲阜市、邹城市和泗水县。2020年3月济宁市发布第5号总河长令,明确将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对小型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管理房及维修养护资金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河湖长制的负面清单,实行一体化管理考核。
1.2明确小型水库管理主体
2020年1月济宁市印发《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安全负总责。县属小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水库管护主体;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小型水库,由乡镇(街道)水利站(所)作为水库管护主体,对辖区内小型水库实行统一管理;非水利行业所属的国有小型水库由其主管部门确定水库管护主体;个人、企业单位投资并拥有产权的小型水库由产权所有者作为水库管护水体。
1.3夯实小型水库管理基础
一是落实小型水库管护资金来源。《济宁市小型水库管理办法》规定,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的小型水库运行管理、防汛安全、维修养护、除险加固等经费,按照隶属关系由本级政府承担,上级政府适当予以补助;农村经济组织管理的小型水库运行管理、防汛安全、维修养护、除险加固等费用,主要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上级政府适当予以补助。二是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结合大中型水库泗水县贺庄水库、龙湾套水库省级标准化管理试点建设,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建设。三是建设小型水库智慧防汛系统。对东部山区240座小型水库实施大坝照明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渗流测压系统“三个系统”建设,对水位监测、预警预报实施提升改造,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四是加强管护人员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与演练结合等方式,对小水库管理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1.4推行小型水库养护市场化改革
针对小型水库工程特点,济宁市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与维修养护工作适度分离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集中把小型水库的工程类维修项目和保洁类养护项目分别招标。经过公开招标,县(市、区)水务局与物业公司签订养护保洁合同,财政每年出资,对全市小型水库实行委托方式管理,履行小型水库的日常养护责任。
2存在问题
2.1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不彻底
由于2008—2010年除险加固的小水库受当时财政资金的限制,工程标准相对较低,个别水库存在除险不彻底问题,部分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需进一步提升。
2.2小型水库维修养护资金不足
2019年以来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市、县两级财政将省级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切块拨付给各市、县水利部门用于小型水库的维修养护。有些部分县(市)将省、市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后切块下拨,资金到位率不足,配套资金不够,影响小型水库日常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2.3一线管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小型水库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管护主体一般为地方乡镇(街道),多由水库附近的当地群众进行巡查管护。全市小型水库一线管护巡查人员中超过50岁的200余人,基本为高中以下学历,专业知识欠缺,难以满足小型水库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需求。
2.4部分小型水库管护工作不到位
一线管理人员巡查不到位,维修养护不及时,运行维护经费少。个别水库坝体杂草垃圾清理不及时,坝体、库区存在垦荒种植现象,溢洪道内有围栏(网)现象,放水洞启闭设施启闭不灵活,观测设施配备不全。2.5小型水库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小型水库管理考核制度内容不够全面,措施不够细化,执行不够严格。有的县(市、区)在实际考核中存在补助资金平均发放的现象,考核产生的实际奖惩激励效果不够好。
3措施建议
3.1加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
制定水库除险加固策略,足额配套补助资金,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小型水库进行加固处理,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任务目标。同时,要依据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化制定小型水库工程、技术和管理标准,全面推进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
3.2健全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严格按照《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办法》《济宁市小型水库管理办法》规定,明确省、市、县财政资金用于小型水库管护资金的基本额度,建立与管护成本变化等因素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纳入本机财政预算,足额落实管护经费。对小型水库管理设施所需资金,县(市、区)政府要纳入年度预算,要切实建立顺畅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健全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3.3加强一线管护队伍建设
对片区内相对集中的小型水库实行统一管护。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的要求,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加强小型水库管护队伍建设。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管护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管护人员待遇,落实劳动合同,保障合法权益,制定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3.4完善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一体化考核机制
县级政府是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管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安全和管护负总责,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把小型水库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安全鉴定、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体制机制、工程管护、经营承包监管、标准化建设、管护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具体工作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建立督查检查问题台账,加大责任追究和奖惩考核力度,完善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一体化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琳.山东省小型水库管理的实践和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0(2):58-61.
[2]张树玉,胡茂英,刘立华.莒南县大店镇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做法[J].山东水利,2020(5):72,74.
[3]孙显利,毕振令,杜贞栋.山东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现状调研[J].山东水利,2020(4):10-12,15.
作者:张琪 孙国焕 曹秋丽 单位: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