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住宅电气设计方法3篇

时间:2023-01-04 16:25: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住宅电气设计方法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住宅电气设计方法3篇

住宅电气设计篇1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多次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多个省市也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国新建建筑装配率需达到50%。电气专业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后续施工效果,但由于预制混凝土(PC)构件内预埋管及预埋接线盒的数量、定位尺寸经常出现错误,而生产阶段是一步成型的,施工阶段易出现问题,因此预制构件的电气设计方法仍需不断完善。本文以陕西某小区装配式住宅楼为例,介绍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一般流程,以及预制构件中电气设备拆分设计方法,为相关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以免因设计阶段考虑不周而影响后续生产和施工。

1装配式建筑概况

装配式建筑是由结构系统、外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构件集成的建筑[5]。装配式建筑分为三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本文主要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其中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梯、预制复合墙板、预制叠合楼板等。涉及电气部分的预制构件主要有墙板和楼板。预制构件目前一般采用半预制半现场浇筑方式,具体方法为设计完成后进入生产车间,按拆分图纸生产预制构件,预留线槽、线盒和洞口,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线管连接,完成后现场浇筑[7]。施工过程中禁止对构件进行再加工,开槽、凿洞和改变形状都会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绘制施工图、深化图、拆分图,以免后续破坏构件,保证生产和施工正常进行。

2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2.1项目简介

某装配式住宅小区位于陕西省南部,为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该小区包括200户,每户住宅占地232.45m2。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墙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新型复合剪力墙结构,地下采用桩筏基础。建筑整体装配率达到85%,配套实施水暖电专业设计、生产和施工任务。

2.2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基本流程

电气设计人员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完整性原则[8]。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传统住宅,需要进行深化设计和电气拆分设计。深化设计是指在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设计问题综合考虑,对各个强/弱配电箱、灯、开关、插座和洞口精准定位的同时进行尺寸标注。电气拆分设计是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难点。这一步需要设计、生产与施工三者之间密切配合。设计过程中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对楼板和墙板进行结构拆分,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在结构拆分图上进行电气拆分设计,主要设计任务是对每一块预制构件进行电气编号、预留线盒的精准定位、暗敷导管的具体定位、强/弱电箱的孔洞预留定位,确定线路大致走向,防雷接地线的型号及位置等。

2.3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深化设计方法

图1给出了本文工程案例中的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深化设计示例。由图1可以看出,在布置和定位卫生间灯具时,需要考虑卫生间内给排水专业设备及水管是否与电气设备碰撞,根据专业知识与设计经验给出定位尺寸。在起居室的空调预留洞口布置和定位时,需要考虑该洞口是否与室外雨水管碰撞。

2.4预制构件电气设备拆分设计方法

a.叠合楼板。预制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是装配式住宅建筑楼板采用的主要方式[9]。预制部分在生产车间生产,加工生产时根据电气拆分图来预留线盒、线管、洞口,加工完成的预制底板如图2所示;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固定,将线管穿钢筋铺设在预制底板上方,线管连接见图3;线管连接完成后进行现场浇筑,最后将叠合层抹平。叠合楼板的三维示意图如图4所示。b.复合墙板。涉及到电气的复合墙板,强电开关、插座接线盒、弱电接线盒、预留管线和洞口设计需要精确定位,因此在墙板电气拆分设计时,需要同时对比施工平面图、深化平面图、设备表、系统图来确定各个强/弱配电箱、开关、线盒、管线、洞口在墙板上的具体位置。根据施工图与深化图来确定其距墙边或门边的水平距离,设备表用来确定其距墙板底边的垂直距离,在涉及到配电箱的墙板时,需要利用施工图中的系统图以及平面布置图来确定管线走向,同时还需确定好配电箱每根进出线管之间的间距。在绘制电气拆分图时,要重点考虑各个开关、线盒、管线在墙板上的正反。结构专业提供的结构拆分图中注明了每面墙板的箭头方向,根据箭头方向,正面、背面及穿墙布置的线盒和管线在电气拆分图中的表达方式要进行区分。绘制完成后,检查各个开关、线盒、管线是否与预制复合墙板的肋梁和肋柱位置碰撞,应尽量将其放置在复合墙板中粉煤灰加气硅酸盐砌块区域位置,必要时可对原有电气设计平面图中各开关、线盒、管线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装配式复合墙板电气拆分设计。

3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新时代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趋势[10]。BIM技术是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的产物,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即包括设计、生产、建造、运营维护的全生命过程。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信息完备性、一体化和参数化等特点,将对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建造和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11-13]。

3.1设计方案优化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并行协同设计,系统信息实时更新交互,同时可以自动检查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情况,代替人工绘制图纸过程中的碰撞考虑,使装配式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的预留开关、线盒、管线、洞口设计更加准确合理。生成的碰撞检测报告,按照“检测→优化→再检测”的原则,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以保证装配式生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且三维视图更有利于设计模型可视化,从而提高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

3.2生产精度优化

生产工厂在生产PC构件时可以通过BIM模型了解到各个构件的全部属性信息,通过标准化构件生产与3D打印等核心技术的集成作业,快速进行PC构件的规模化打印生产,提高构件精准度。

3.3施工进度优化

通过BIM三维模拟施工,预留开关、线盒、管线、洞口与结构钢筋或其他专业设备等是否冲突都一目了然。完成现浇预制模型以及现浇节点深化后,利用BIM可视化技术提前模拟现场装配,避免预制构件与现浇连接节点位置碰撞问题发生。同时还可以综合各种碰撞结果,自动选取最优安装及施工方案。3.4运营维护控制优化基于BIM模型,整合项目各参与方和项目各阶段数据的信息至BIM数据库中,后期运营维护人员拥有访问该数据库的权限,利用BIM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掌握建筑各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基于此进行运行状态的调整与各专业设备的维护,实现运营维护工作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构建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控制体系。

4结语

目前,装配式住宅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与装配式建筑配套的电气设计方法仍需不断完善。将原有的建筑电气设计方法与装配式住宅建筑相融合,结合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技术,利用“施工图、深化图、拆分图”三步走的设计方法,精准完成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节省生产阶段时间成本,提高施工阶段装配建造效率。同时,未来的装配式建筑将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化水平,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建造。

作者:周昕玮 于军琪 黄炜 张万虎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住宅电气设计篇2

近年来国家、地方分别出台政策鼓励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指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将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经吊装、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采用工厂化、模块化的生产,现场装配建筑。建筑部分或全部构件被分割成若干单元,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搭建。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施工的绿色环保技术具有工业化生产、标注化制作、无污染、保护环境等有点。装配式建筑由预制建筑构件拼接而成,因此需要对电气管线、设备进行准确的预留。本文简要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方法。

1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流程

传统建筑的电气设计流程为:确定总体方案、施工设计、装修深化设计,后续精装深化设计适当修改原方案。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为:首先进行方案论证、确定项目设备配置标准、确定室内精装定位、根据精装要求进行电气设计、各方确认设计成果、装配式专业深化设计、确认深化图纸、构件厂依据深化图纸生产加工。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应该在确定方案阶段确定电气管线与预制构件的的关系,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根据精装要求完成电气设计的定位,并能够满足安装净高要求。[2]深化阶段要将预留孔洞、预埋管盒、预留线槽等要求交给装配式专业,达到深化设计要求。最终室内、电气、PC设计及生产厂家几方确认后,由厂家生产加工。

2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部位

2.1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的方式,预制底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成叠合楼板。首先在加工厂生产完成预制底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吊装固定好后,在现场浇筑固定。这样能保证建筑物有一定的承压和抗震能力还可以缩短施工时间,电气专业的设备需要提前预留,在施工现场预留管道,暗敷管线敷设在叠合板的现浇楼层内。

2.2预制墙板

预制墙板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两种,根据材料不同,又可以分为土墙板、轻质墙板等。预制墙板需要将所有构件提前生产,施工现场只负责安装拼接,在预制墙体内的电气专业的设备及管线敷设,需要提前设计,在墙板的生产过程中预留管线及位置,施工现场安装。

3电气管线预留

3.1室内配电箱位置

建筑内的强电箱又称为家居配电箱,根据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8.4.1条规定,配电箱宜安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者起居室等方便维修维护处,箱底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6m。室内配电箱位置既要深入负荷中心又要保证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发挥配电箱的作用和功能。[3]配电箱的电气进出管线非常多,为了保证安全及稳定,配电箱的位置应避免设置在采用预制楼板的区域内,避免在预制楼板内预埋大量管线,增加构件加工及现场施工难度。

3.2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敷设形式

上配管方式:电气管线需要提前预制在楼板的预制层内,到了外墙部分,再与预制外墙板内的预制配电管通过软管连接。在台湾等地震多发地,一般采用上配管方式,可以避免电气管线错位。下配管方式:电气管线在外墙部分走预制外墙的内保温层,在预制楼板部分走楼板的现浇层,只需要在外墙预制板上开10mm的插座、接线盒凹槽即可。地震不频繁地区用下配管方式。

4装配式住宅中预埋电气管线技术要点

①预埋在预制墙内的接线盒、线槽等要再电气图纸中做好标注和定位。②在预制构件中预埋的电气管件、线槽、线路等都要做详细说明,并详细说明他们之间连接的具体做法。③在预制板中预留的建筑设备、建筑电气的管线都要有防火、保温等措施。④在建筑电气深化设计阶段,需要用一些软件对管线做碰撞试验,尽量避免重叠和交叉。⑤暗敷在现浇层内的设备管线,管线保护层不能小于15mm。

5BIM软件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

BIM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是二维图纸的三维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建筑的三维模型并提供完整的工程资料信息库。[4]在设计阶段BIM软件可以把所有构件进行拆分和构件,还能进行建筑设备、建筑电气管路的碰撞试验,可以通过碰撞试验优化管路的走向,精确设计,缩短整个建设周期,节约成本。在建筑电气设计阶段,由于电气设备种类繁多、管线类型不同,全部自定义需要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无法将全部参数在同一三维模型中体现出来,不过还是可以采用RevitMEP软件做管线综合,可以与建筑设备、建筑消防、暖通空调等多个专业一起进行管线碰撞检查,可以直观看出管线的冲突,进行管线优化。

6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体系还不是很成熟和完善,需要在熟悉装配式建筑的构造、加工、施工等基本特性基础上,合理科学的进行电气的设计,同时借助BIM软件的帮助,配合结构专业做好预制构件的预埋,才能真正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

作者:言娟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住宅电气设计篇3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构件、构件在工地组装起来的建筑,采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装配施工的方式,以标准化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集成设计、工业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各个业务领域的特点,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它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它能够实现结构、外围护、设备和管线、内装四个系统,以及规划、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有机结合。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规范;高品质,环境友好的工厂生产;降低建筑装配性,降低湿法操作;在BIM协同与条形码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安全便捷的技术智能化。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电力设备的更新和各种技术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时,应从电气设计入手,以达到合理、科学的目的,以改善结构的安全性。

1装配式建筑概况

在传统的建筑中,总体的设计流程是确定总体方案;装饰设计、后期的精装、深化、调整原方案。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步骤主要是对工程设备进行科学的论证,以利于设备的合理配置;根据精装设计的要求,做好内部的精装布置;各方确定设计结果,并进一步深化,使方案得到最优;零件工厂按深化图进行加工。在电器总成设计中,电源线和预型件的连接应该在方案确定阶段进行;在设计阶段,根据精装设计的要求进行规范的设计,规范的安装;在进行深挖时,必须在预埋管箱内预留孔道,并按用户要求预留导线槽等。最后,经过室内设计、电气设计、PC设计及制造企业等各方的确认,由各个厂家进行生产与加工。装配式建筑由结构系统、外部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以及内部系统的主体结构和预制件组成。装配式建筑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混凝土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装配式钢结构。本文以预制柱、预制梁、楼梯、复合墙板、预制叠合楼板为研究对象。与电力有关的预制件,以墙体和地板为主。目前,预制件主要是半预型、现场浇筑,其具体做法是:在设计后进入厂房,按照拆分图制作预制件,预留线槽、线盒和孔洞,现场装配、线管连接,然后现场浇筑。在工程施工中,不得对构件进行重加工,如开槽、凿洞、变形等,均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为了避免构件的损坏,必须绘制施工图、深化图、拆分图,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基本流程

深化工程是指根据施工图纸,结合各种专业设计问题,结合强弱配电箱、灯具、开关、插座、孔洞的定位精度,同时进行比例尺校准。结构的电气拆卸是预制住宅电气设计的主要特点和难点之一。这一步骤要求设计、制造和施工之间密切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专业结构设计师分解建筑物和墙壁的结构,电气工程师分解电气分解电路的结构。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每个预制构件的电气编号,准确定位预留接线盒,具体定位暗管,预留强/弱电源孔,并确定接地的大致路径方向、型号和位置。

3我国建筑电气设计的现状

3.1设计观念老旧

有些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没有对设计思想进行科学、客观的界定,未能充分发挥其正面指导作用。员工应加强与电力设计工业发展相结合的先进设计思想,积极改善落后的思想。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影响了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节能理念是建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设计方式单一

随着我国人民总体素质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要适应国家的发展,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设计方法,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设计水平,增强电力系统的可操作性。在建筑物的电气设计中,应注重丰富多样的设计方法。

4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方法

4.1设计方案优化

BIM技术能够实现不同专业的平行设计,实时更新和交互的系统信息,并能够对不同专业的冲突进行自动检测,取代手工绘图时的冲突,使得安装式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的预留开关、线盒、管道、洞口等设计更加精确、合理。根据“检验、优化、再检验”的原则,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进,确保产品的装配和施工。同时,3D视图可以方便地进行建模,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2施工进度优化

利用BIM进行三维仿真,可以清楚地看到预留开关、线盒、管线、洞口与结构钢筋、其他专用设备之间的矛盾。在现浇混凝土和现浇节点的基础上,采用BIM可视化技术对现场进行预组装,防止了预制件和现浇接头部位的碰撞。并能根据不同的碰撞情况,自动选择最佳的安装和施工方案。

4.3做好建筑暖通空调安装工作

暖通空调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电器,在安装暖通空调时,应先加强通风管道。通常情况下,管道的最大边长尺寸为630~1000mm,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压筋加固,以保证其整体结构,防止其发生变形。当管道的大边直径大于1000mm时,必须用角钢和角钢将其紧固,以保证其稳定。其次,要保证管道的稳定,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半成品的编号,把半成品运到工地,按照编号进行顺序装配,这样就可以完成整体的通风管道结构,保证整体的密封和夹角的紧固性。在风管的法兰之间,要用TFD法兰来实现连接,在实际使用中,要用锤子进行敲打,并在必要的时候用螺栓进行加固。在安装支架时,要对长边的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若管道太长,则应将其设置为一列,首先进行两端的固定,然后采用拉丝方法确定其高度。若长面的大小不超过400mm,则应把间隔控制在400mm之内;若长边超过400mm,则应控制其距离为300mm。在竖向安装时,间隔应小于400mm。减少暖通空调噪声,应从源头上消除,在风机盘管机组加装消声装置,选择最优的机组安装方案。初步完成后,要进行调试,若噪声超过标准,则要进行调整。另外,还需要对机组的叶轮、电机转速进行适当的调节,减少叶轮的重量,保证线圈的精度,从而减少噪声。

4.4公共区域电气设计

为改善电力系统主干线安装、敷设、维护等工作的效能,必须在公用区域内的电力和电力竖井内架设主干线。因为电力和电力井之间的管道很多,所以每个家庭都要通过四条管道,分别是通讯、网络、有线电视、楼宇门可视化等。所以,在设置公用部分的电力管道必须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因为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管道数量太多,所以在安装电力系统时,必须遵循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首先,在电气设计的时候,要与施工单位合作,对电力设施进行优化,确保电力设备的安装位置尽可能地接近房子的中心;强电和弱电的竖井,都是围绕着核心管,也是最中心的。其次,电气设计除了要与施工单位合作外,还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并参照工程中的工程机电管道与结构系统的关系,对不满足设备机房、管井要求的内墙、其他形式的预制构件进行适当的裁剪。最后,在强、弱电竖井覆盖户多的情况下,以强、弱电井为宜采用引线槽型的方式为各户入线。公共部分管道的布置,要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通过专业规划和计算,最终决定。

4.5楼梯间内电气设计

预制楼梯是装配式住宅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结构形式和应用部位的差异,可分为无平台和平台两种。一般情况下,楼梯间的电气设计都是从剪力墙的顶部垂直穿过,如果靠近楼梯的平台是工地的混凝土结构,则可以在结构施工的时候进行位置和埋设;若靠近建筑物的楼梯平台为预处理式的楼梯,则在安装电源线时,应考虑在管道的垂直与横向的连接部位。

4.6叠合楼板电气设计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而成的一种整体式楼面,是目前装配式房屋中常用的一种楼面。首先,在预制板厂设计出适当大小的预制板,然后将其运送至工地进行浇灌、固定,使制造的板材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装配式住宅中,采用叠层楼板,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必须在预制板上预留好的管路,并在施工现场浇筑时,将预留位置的管线埋设在已浇筑的层合板中。

4.7预制墙板电气设计

在预制厂房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工而成的墙体板材,按其作用可分为内墙和外墙,也可以按材料分为土墙、轻型墙板等。预制墙板也是一种装配式房屋的建造方式,必须在生产前将其处理后运输到工地进行组装。所以,在预制壁板上的电学设计要提前进行,在壁板的制作中留出管道的通道,这样可以在装配完成后直接利用。另外,在装配式房屋的使用中,插座、照明开关、电源盒等都要在墙上进行安装,当将电源管与外护管相连时,要在连接部位留出足够的空间,并设置接线设备。

4.8电气设计与内装部品敷设

装配式房屋的内部构件可划分为整体构件和模块构件。部品的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标准的工业化产品,在建筑行业中,就是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制造的建筑构件、构件,如挂墙板、保温墙、预制板、叠合梁、预制楼梯、叠合板等。而内部部件的概念则包含一体化与模块化,集成化的部件有隔墙、吊顶、地板等;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整体储物等。将电气设计与内部装设相结合,使电气设计与建筑物本体彻底分开,又称SI组装式内部安装系统,S是结构词的简称,I是管道的简称。在采用SI系统的装配式住宅中,房间内的水平导线和装置通常都布置在屋顶或地面上;垂直导线管通常布置在二次墙内,如果没有二次墙,它可以隐蔽在建筑物的装饰层中。

5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

在智能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已经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BIM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产物,它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和维护。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信息完整性、集成性、参数化等特性,将极大地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建造、运营和维修。

5.1设计方案优化

BIM技术能够实现不同专业的平行设计,实时更新和交互的系统信息,并能够对不同专业的冲突进行自动检测,取代手工绘图时的冲突,使得安装式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中的预留开关、线盒、管道、洞口等设计更加精确、合理。根据“检验、优化、再检验”的原则,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改进,确保产品的装配和施工。同时,3D视图可以方便地进行建模,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5.2施工进度优化

利用BIM进行三维仿真,可以清楚地看到预留开关、线盒、管线、洞口与结构钢筋、其他专用设备之间的矛盾。在现浇混凝土和现浇节点的基础上,采用BIM技术对现场进行预组装,防止预制件和现浇节点的碰撞。并能根据不同的碰撞情况,自动选择最佳的安装和施工方案。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建设发展迅速,其电气设计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将传统建筑电气设计与装配式建筑结合起来,结合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技术,采用“施工图、深化图、拆分图”三个步骤,精确地完成了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施工阶段的装配施工效率。同时,在今后的装配式建筑中,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达到智能建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纪松,李瑞,王晓龙,等.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J].建材世界,2014(6):82-85.

作者:房文豪 单位:浙江鸿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