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11:13: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探究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后作业的有效完成既有助于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和巩固,也有助于学生在梳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应用知识,提高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而前提应是高中地理教师能保证所设计的作业符合学情需要,且在后期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尤其需要考虑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节奏快、学业压力大、时间精力耗费严重等现状,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保证课后作业能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为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及相关学者对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就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就本地区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不足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落实完成作业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性分析。
一、重视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重要价值
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而课后作业则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与否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认知、理解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地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以体现其重要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帮助高中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而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重视高中地理作业的优化设计,为高中生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作业,将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并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准备相对充裕的时间。其次,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工作及生活质量。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分享交流及实践教学证明,在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层面,主张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整体设计和优化,以求在同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师的群策群力下,设计出更具价值和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当然事实上课后作业也是备课任务之一,只是在本课题中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鉴于这一分析,笔者不建议高中地理教师单枪匹马地进行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这既考虑到单个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可能存在诸多纰漏之处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考虑到在备课组框架下的课后作业设计,因教师在与同学科同年级组的教师研讨合作,能提升课后作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在交流沟通和经验分享中更快地实现自我的提升与成长。不仅如此,这种方式的作业设计能节约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也能使教师较为显著地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二、认识当前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不足
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日常观察交流及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本地区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存在如下不足,需要予以针对性的改善。首先,在作业设计方面难以保证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不足,地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地理作业的设计过于单一,且往往只重视知识层面的记忆与考查,而统一性的课后作业必定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考虑到本地区的现实情况,一对一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但尽管如此,地理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层次性的问题,为学习效率的提升准备好前提。比如,作业类型较为单一,往往以书面纸质的各种试题为主,缺乏创新性,另外还表现为作业的内容偏重教材理论,缺少与生活的联系。而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和逻辑分析难免让学生在作业完成和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枯燥无聊的感觉,即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难以在地理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高中地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需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诉求。其次,地理作业的落实和完成情况有待加强。尽管高中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是其作业完成的重要保证,但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但就笔者及课题组成员所面对的高中生而言,自律能力和自主性明显较为缺乏。特别是高一阶段,这种状况更为明显。若缺失教师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业正常完成都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事实是由于作业更多时候需要依赖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教师的监督在这一时间段几近空白,而对住校学生而言,这一时间段也缺失家长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学生的自主性或者自我监督能力就显得较差。最后,作业的评价质量情况整体不理想。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基本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都会按时地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且就错误部分进行指正。但由于师生比例影响,教师在作业批阅时往往缺少更具针对性和翔实的评价。大多数教师在批阅过程中一般只会备注作业等级、批阅时间和批阅次数,相对缺乏诸如评价性的语言或更为具体和个性化的评语,未能充分地借助作业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以至于有部分学生会选择抄袭等方式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
三、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质量提升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课题组认为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作业的设计上,需要充分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使地理作业的设计更具有效性、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在作业的落实完成上,则需要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课题组建议本地区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质量提升方面可做如下努力。
(一)更新作业观念、提升对作业的管理意识
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其一,正确处理好作业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般而言,作业的设计肯定要关注应试的需要和学生能否通过作业练习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业的设计必须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兼顾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即作业的设计过程还需要一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处理好作业数量与质量间的关系。在课题组看来,高中地理作业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但必须保证作业的质量。考虑到不同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在作业的数量上可尝试采用“必做题+选做题”等分层设计的方式进行组织。其中,必做题课题组建议主要以基础题和典型题为主,选做题则可以由不同难度的题目构成,由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另外,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笔者建议最好在备课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高中地理作业库,如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等,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所带班级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和搭配,并在后期学生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对作业库进一步予以补充和完善,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学情的特色作业库。其二,作业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充分地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丰富学生的地理作业选择空间。如围绕“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这一主题,课题组主要制定了如下作业:一类是基础性和知识性的填空题及选择题,如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灾害类型的判断及各自的基本特征等;另一类是稍具难度的材料分析题,如结合本地区容易出现的寒潮、滑坡等现象,让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第三类是侧重于实践性的拓展题,如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以及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探索在野外识别滑坡和崩塌的方法,探究面对地质灾害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并尝试以调查小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此外,为了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笔者尝试设计手工类作业,如让学生演示泥石流的发生情况并探究背后的原因;还可以涉及跨学科的作业,如在面对上述各种自然灾害时,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思考,应如何更有效地预防某些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在这样的设计基础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类作业题,可再从其他类型的题目中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能力选择性地完成其中一至两项即可,以差异性、针对性的地理作业保护高中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其三,注重作业的批阅和评价。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作业的批阅和评价需要坚持多元化,除了一般由教师在作业本上进行点评,考虑到师生比例问题,课题组也倡导学生互阅、小组汇报等形式实现作业的批阅或评价。但需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批阅或评价方式,都应坚持以鼓励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目的。
(二)积极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和团结合作的工作关系
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积极性,尽管工作大环境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努力,但可首先努力形成一个有归属感的高中地理备课组,在备课组内形成老中青互帮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有助于教师切实地提升包括作业设计与评价在内的各项备课活动。诸如备课组内的老教师应侧重于教学经验和学情的把握分析,年轻教师则可以积极利用新技术实现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在互帮互助、分享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努力实现作业布置规范性
高中地理作业的高质量设计及评价固然重要,但在设计与评价之间,教师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作业的布置。根据课题组的日常教学观察及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安排作业布置环节,但往往是比较笼统简单地告知学生,很少针对课后作业做具体详细的要求。事实上教师布置作业这种轻描淡写的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也容易让课前的作业优化设计失去其价值。为此,课题组建议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让学生清楚明晰自己所要完成的作业内容,以免学生因不清楚具体的作业内容而影响后期的作业完成。为此,教师可采用口述或书面或者科代表协助等方式完成这一任务。其二,让学生明确地理作业完成的具体要求,如完成的方式、完成的时间等,这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作业该如何展开。其三,应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完成作业,如基础性书面内的作业时间要求可短一些,而需要通过实践或者小组探究等方式完成的拓展类地理作业,则需要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尽可能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
(四)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地理作业的落实完成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分析,作业的落实完成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及家长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监督程度。除了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如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增强教师授课魅力等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内容时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需要考虑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而对难度的定位不是简单地以教材或者教师的理解为准,而应是学生在心理和认知层面的难度,对综合练习的答案要点不应“被要点化、套路化”,因为这会严重禁锢学生的思维[2]。另外,为了更好地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除了部分需要进行户外实践的作业外,应尽可能将课后作业的完成场所设定在学校范围内,如下午的自习或者在课堂中预留一定的时间以便学生完成地理作业,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课后负担。总之,地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作为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3],也影响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地理教师在认真反思当前不足的同时,积极地提升自身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作业的设计和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提升高中生地理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张学才 单位: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2
作业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并不注重作业设计,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作业的设计,不仅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到多元作业设计的探究中,设计更多高质量的作业有效辅助课堂教学。那么,究竟如何设计多元化的高中地理作业呢?
一、材料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材料搜集型作业,顾名思义是指以搜集相关材料的形式而设计的一种作业。通过搜集相关材料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地理知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教学主题设计一些材料搜集型作业。例如,教学“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材料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完成:搜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有关“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案例,并对其进一步进行整理归纳,探索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具体危害。作业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互联网、报纸等途径搜集了大量案例。第二天上课时,要求学生自告奋勇向全班同学阐述自己搜集到的案例,并引导大家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相关案例的搜集、讨论、分析,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比教师一味地讲述教材内容效果要好很多。材料搜集型作业并无固定答案,其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并无任何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适时设计材料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辩论型作业的设计
为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地理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辩论型作业。辩论型作业与传统的书面作业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不仅灵动,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节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辩论型作业:城市化对人类的发展究竟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作业布置下去后,要求学生自主分为观点对立的两大阵营。接下来,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辩论。一方表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城市化后人类的交通、生活也更为方便。所以说,城市化对人类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另一方表示:“目前,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原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受到城市化进程的严重破坏,致使人类失去了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双方一度各持观点,相持不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样的辩论型作业的设计,不仅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积极调动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他们为说服对方不遗余力地积极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不断得以深化。
三、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调查型作业是以调查形式完成的一种作业形式。为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教师适当设计一些调查型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得到培养,也可以有效加深他们对相关地理问题的见解。例如,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时,设计这样一个调查型作业: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写出一份不低于200字的调查报告。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中有学生发现:学校周边的河流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污染。在对部分钓鱼者进行访谈时,有人表示:“以前河流中的鱼很多,每天可以钓到很多鱼。现在的河流污染严重,造成鱼类无法生存。即使钓到鱼也不敢吃,害怕鱼体受到污染,吃后会生病。钓鱼仅是自娱自乐而已”。还有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周边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非常严重,部分工厂的污水排放并未得到处理,而是直接排放至河道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河水污染。还有学生发现:目前,学校周边城区的垃圾污染非常严重,尤其在菜市场周边,有很多垃圾发出阵阵恶臭,引来了很多苍蝇的光顾。通过本次调查,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由此在心中逐渐建立起了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在调查中学到的知识是课本上很难学到的,通过设计调查型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活化自身的地理知识运用。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的作业设计形式是多样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上述作业形式不同于传统书面作业形式,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影响下的新型作业设计形式。在具体的作业设计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传统书面作业设计形式与新型作业设计形式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丰富作业的设计形式,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作者:王恒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3
2017年开始实行的上海新高考政策将地理学科从高三加一考调整到高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从而使地理高考备考时间从原来的高中三年缩短到现在的不足两年。以往高三地理加一学科时,考生在高一学业水平考试后还有两年的时间学习巩固地理知识,而现在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时间上的浓缩,让选考地理学科的同学们面临着更为紧迫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当前高中学生做地理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刷题型:一味做题,不看书,不总结,不反思,以致时间花费不少,却并未真正掌握知识,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应付型:在网络、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应用广泛的情况下,抄袭现象越来越普遍。此类学生平时作业看似不错,一到考试即露马脚,从而使得教师无法有效把握班级作业的真实情况,也就失去了作业对于诊断、调整教学策略的作用。困难型:不同学生对相同作业的实际感受和完成所需时间不同,此类型往往是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他们做作业时间长、效率低,使得课堂听课效果变差,从而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回家做作业困难增加、成绩难以提高的恶性循环。
二、作业设计实践案例:“自然灾害专题”单元复习
作业设计目的:该节为高二自然灾害专题复习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辨析地理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该专题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然灾害知识,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脑海中知识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所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所欠缺,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还有的表达不够规范严谨,所以在做题时仍处于得分率较低的状态,真正能思路清晰地把图中信息分析出来、并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清楚的学生并不多。
三、设计作业过程中的体会
1.有目标性地设计作业
在学习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会熟练。但一定要注意作业内容训练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设计作业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认知水平确定作业目标,再考虑自己所处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与作业目标的差异,然后才能进行作业设计,确定需解决问题、作业类型、题量难度等。每一次作业都要有细化的目标,只有针对实际学生情况设计的作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业设计还必须系统地考虑专题的连贯性与一致性,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搭建合理的台阶,帮助学生一步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头脑中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比如:诊断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学生的交流互动表现和课后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交流……
2.有差异性地设计作业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特点,“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教师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可能造成学生差异的因素有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在地理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差异设计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爱好特长、思维特点的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表达方式,如归纳整理可以用纲目式、思维导图、表格、示意图、电子文稿;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若干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进行深入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亦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薄弱的,点评同伴的交流;依据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每天依次推荐一道好题给其他同学,甚至可以试着让学生出题。这些有差异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学习效果往往出乎意料得好。
3.有变化性地设计作业
如果学生拥有了对作业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不再把做作业当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充实自己的享受。对作业的兴趣并非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培养和维护,有时看似重复地练习,会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乐于做作业,这就需要有新意、有变化性地设计地理作业。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标准答案的练习不是作业的唯一形态,整理归纳、课堂交流表达、出题批题、微信群讨论等都可以是作业的形式。整理归纳作业: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小结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一个人只有不断对自身经历的活动进行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善于主动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可以针对某些学生容易遇到的困难,或是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失误的问题,布置整理归纳型作业。
课堂交流表达:青少年往往更愿意听取和采纳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为了更清晰地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懂得不一定能表达清楚,懂得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而表达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简洁逻辑地表达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培养规范严谨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规律多创造课堂交流表达的机会。不以作业形式出现的作业:如建立用于地理学习的交流平台——微信群,充分利用群发送视频、文件、新闻、语音、图片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解答学生不在校期间做作业时遇到的困惑。教师还可利用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过新年时发“为什么今年没有年三十?”“为什么每年春晚都是晚八点开始?”寒潮或暴雨来临时发“分析这次天气系统的成因,并推断后续天气变化。”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也会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利用群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则在其中起到引导、纠正、补充和归纳总结的作用……微信平台上的非典型作业增加了课余时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情和兴趣,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同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经过反复锤炼和打磨,作业的设计也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和推敲的课题。只有不断反思、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者:高敏 单位:上海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