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作用3篇

时间:2022-12-23 15:06: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作用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作用3篇

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篇1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全民性基本教育,关乎国家安全。而红色文化资源有其特有的价值功能,为国防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素材。常州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正全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区、红色文化弘扬示范区、红色文旅发展先行区。“常州三杰”、新四军江南斗争的历史,更是常州红色文化的代表,可以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爱国思想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一、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

学术界对于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直接相关性研究还不充分。通过运用文献计量与分析的方法,以“国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为主题,借助中国知网学术搜索等大数据平台,对相关主题词进行检索归纳,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研究重点集中在思想政治和红色文化的关联研究,关于师德建设重要性和师德建设途径的文献较多。与“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主题直接有关的研究较少,而间接相关的研究散落于其他文献资料的部分章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实施。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而言,先进的地方红色文化对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地方鲜明的红色文化可以帮助普通高校树立鲜明的国防教育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红色文化实践体验性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产生心灵共鸣,提高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境界。因此,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研究,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精神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作为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国家走向成功的精神指引,是当代大学生需要铭记于心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对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文化支撑[3]。不论我国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红色文化精神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就逐渐被遗忘,其传承一定是时代发展第一关注点。党和国家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刻,但红色文化精神仍然值得进一步传承发展,并在新的时代为其赋予新的内涵、新的使命和新的目标。国防教育是新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新时代红色文化精神,也是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有机载体。

(二)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

现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快节奏生活理念的影响,对红色文化精神理解并不深刻。特别是国家长时期处于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情况,大学生对国防教育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国防教育课程的开设,也就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强国强军策略的体现,需要高校及学生共同努力。红色文化对国防教育的意义在于指明方向,国防教育对于红色文化的意义在全面保障[4]。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用来教育人们要珍惜幸福的生活。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内容,而国防教育的稳固发展又能对红色文化起到保护作用。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国防教育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一个未来发展的高度,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从根本上确保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于较高位置,才能促进我国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才能为我国的国防教育事业提供有利保障。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国主义意识,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关系国家利益的事件时,更是能够体现比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意识与情感可促使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但少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理解存在偏差,将爱国主义情感看做是自身单纯的主观情感。红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群众路线、民主观念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国防忧患意识,可以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常州红色文化的现状

(一)常州红色文化概述

常州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这座城市。常州现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0余处,其中包括瞿秋白故居、张太雷纪念馆、常州“红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等。近年来常州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打响“常州三杰”红色精神品牌[5],将红色文化渗透入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在缅怀与告慰、激励与奋进中凝聚起常州这座城市所独有的精神品格。近年来,常州努力打造“千古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城市新特色,在常州红色文化建设中,“三杰文化+”的红色文化是苏南模式中区别于苏州、无锡的错位发展,最能避免文化产业同质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常州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之旅。

(二)常州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融合

常州红色文化带来的不仅是精神财富还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这将对常州红色文化引入高校特色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积极性,对当代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了条件。但调查发现,在常大学生约为15万人,打卡实际覆盖约8万人左右,6个月累计打卡人数不足1万人次,仅占11.6%左右。可见,大学生对于常州红色文化的认识还是较为缺乏的。常州地处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由于学生接受地方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教育不够,常州红色文化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由于课程缺乏趣味性,很难引导学生进入对国防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通过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融入常州红色文化,将常州红色文化带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爱国情绪、增加课堂活跃度,更能增强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兴趣。

四、常州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策略

(一)将红色资源引入军事理论课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国防教育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国防常识,了解国家形势,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在《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上,将原教学模块修订为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和信息化装备五个部分的内容,以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发展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高校文化底蕴的积累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文化自信中,红色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常州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让大学生突出红色文化自信,更要使其成为“红色文化自信”的虔诚拥护者。长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育人活动,不断积淀高校红色文化底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将红色资源与退伍士兵学生相结合,打造国防预备役队伍

结合《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联系退伍士兵实际,尝试常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再学习、再提升。根据国家要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纳入国家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促进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相衔接。拥有国家级高职教育示范园区的常州,每年均接收大量的退伍复学士兵。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此类学生可免修高校国防必修内容中的军事理论课程和军训实践课程,其具备学生与国家预备役人员的双重身份,国防教育不可松懈。新时代的国防一定是高科技的比拼,中国军人也应具备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在常高校可以开设以王诤革命历程为主线的军工选修课,提高退伍复学士兵的科技意识、军工水平。同时,退伍复学士兵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军旅历程和学识,为普通大学生开展例如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军事思想等选修课,帮助大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确立正确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三)将红色资源融入学团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常州文化源远流长,突出常州特色、常州气派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党的领导下结合常州发展的实际创造出来的“土生土长”的优秀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形成办学特色,传承好“三杰”精神,是新时代高校育人主客体坚定政治信仰、提高道德修养、扩充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利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办学特色,可以从内容、方式、管理、服务等若干个层面开展。如可以积极挖掘校史中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育人内容。结合常州存在的“红色青果”系列的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等。针对常州红色文化中的特色军事文化,高校也应积极组织协会、社团开展相关活动。“常州三杰”领导下的各种军事斗争,新四军在江南的战争过程等军事活动,都是极具常州特色又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的红色文化,均可成为在常高校不可多得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总之,建立将常州红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机制,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分析常州地区校园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共通、共融性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美育功能,让地校双方打造出特色的国防文化。

(四)将国防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校参与地方红色基地建设,保障红色基地日常运作,提高服务水平,夯实地方性的国防教育基础,对常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各种价值功能。促进地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为国防教育事业的宣传和开展提供有利帮助。结合红色文化整合丰富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国防精神建设。大学生均有实习或社会实践要求,结合国防教育实际,可要求学生有红色基地的实践经历。例如让属地大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担任“一日讲解员”,也在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汲取中国历史、红色年代革命先烈先辈们奋斗史,提高国防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的困境之一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吸引度不高,趣味性不强,学生对国防思想的认同感缺乏。因此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还需从实践教育入手,结合相关理论教育内容,积极组织各种地方上建设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真实现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进而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当地举办省运会、花博会等大型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红色场馆设计等。同时从维护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发展等角度出发,强调担任志愿者的重要意义,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陈曦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篇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它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凝结了党的建设经验、蕴含了党的优良作风,其特殊的育人价值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素材和资源。国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与强国梦、强军梦息息相关。高校国防教育质量和成效的提高,应充分利用好党在革命年代生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说,红色文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不仅可以以其资源禀赋和育人功能实现对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引领,还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红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感召力,还能焕发并赋予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繁荣发展。因此,如何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就成为高校努力提升青年骄子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命题与担当。

一、红色文化融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建立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育人体系

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是丰富的,如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锻造甘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等。在高校军事课中适时适量地融入红色文化,既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可以将众多优秀的思想道德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继而作用于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因此,对高校而言,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

(二)有利于丰富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过程的哲学化研究,有利于丰富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红色文化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叠加的综合体,犹如鸟之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充实国防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素材更具生活性和生动性,还可以拓展国防教育场所,为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奠定实践基础。总之,红色文化内容广博,是高校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先辈的爱国精神、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矢志全心全意报国的文化密码。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致力于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有利于提升高校国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将中国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将无数鲜活生动的先烈志士的故事以新的形式、新的途径讲给新时代大学生听,使大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因何能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成就、为何萌生“工农武装割据”的军事思想,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有方向地引导大学生在思考中领会到国防建设对人民生活、国家安康、民族振兴的巨大保障作用,进而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更好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之中,提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匹夫有责的民族情怀。

(四)有利于构建多学科交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思路

红色文化的功能转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构建多学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思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以多学科思维为视角对新时代我国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自觉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自内心地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结合多学科的普遍原则对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方式、教育内容进行具有时代特点的更新,亦能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号召力和感染力,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国防教育育人载体的缺失导致红色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偏离

红色文化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非常容易触发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带动他们体悟和自省,但一些高校存在对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定位不清、思想自觉性不高、主题滞后、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有些人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只是对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政治宣传,脱离时代发展的主题,教育意义不大;有些人则认为思政教育的课程已经包括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不必单独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利用;甚至有人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科技信息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已经过时了,没有必要重视。

(二)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信仰危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时有出现,不仅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而且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以诽谤、贬低等招数诋毁中国红色文化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以夸张、美化等手法抬高西方所谓的民主、平等口号,旨在使正处于人生理想信念关键塑造期的中国大学生陷入信仰的迷雾之中,摧毁大学生心中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营养基盘,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这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红色文化教育浅薄导致大学生爱国热情未被充分激活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00后”,生活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幸福年代,没有现实条件去体验革命先烈所处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战斗。而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是主要的、实践是次要的甚至没有,这种缺乏实践的认识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知其所以然、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对真实的历史缺乏同感和真情,难以在互联网时代浩渺的思潮中始终坚定自己的正确历史观,难以坚守正确三观。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地将红色知识加到课堂教学中,以刻板的、灌输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有些高校利用红色文化的形式和路径较为陈旧和单薄。

(四)国防实践活动的不足致使大学生的国防热情无法持久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实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出现“两张皮”的问题,进而导致国防教育效果式微[2]。另外,基础设施欠缺和人才队伍匮乏。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人的保障工作是否良性开展。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经费和物质投入明显不足,也没有建立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对策和实践

(一)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新环境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建设相融合。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现有活动类型。高校要积极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品牌,利用品牌思维和榜样力量,贴近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向革命先烈和优秀榜样看齐。红色文化只有具象化才能发挥其浸润和感染的作用,高校结合院校历史、专业特点、地方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一批红色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历史故事、红色精神,以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校园文化竞赛等形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推荐,使大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从内心上产生兴趣。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立红色文化“沉浸机制”,将已有的校园活动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如红色书籍阅读交流会、红色校园文化墙、红色寝室文化节、红色趣味运动会等[3],从校园到寝室、从教室到操场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发收集、了解、整理红色文化知识。二是拓展红色国防教育的实践载体。高校的国防教育主体教学仍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认知,而弱化了红色文化传承更多需要感同身受的践行,红色研学旅行就是对国防教育理论认知的践行,是更深入、更长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体验式和探究式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爱国情怀、沐浴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强化军事课教师队伍和内涵建设。高校应找到目标点,不断创新军事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拉伸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涯当中的延长线。牢牢抓住“军事理论课”这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牛鼻子”,实现教学与教研并重,用精准的理念锻造精品的课堂,实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守正创新。

(二)讲好红色故事,重温校史红色记忆

一是厚植育人沃土,深入挖掘并利用学校的红色校史资源。2019年1月18日,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4],“传承红色基因”首次被列入军事课课程目标中,成为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新任务。高校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史和属地中具有红色军事历史的素材,纳入课程内容体系当中,让沉寂在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在国防教育中焕发新生。高校应秉承光荣传统,探索国防教育与校史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加强校史学生解说团队伍建设,把校史校训、时事政策和重大纪念活动纳入军事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在革命年代诞生的高校红色校史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军事理论课堂“搬到”校史馆、博物馆,构建学、讲、研、行一体化的红色校史育人体系。在学校的校史馆、文化展览馆开辟红色教育专栏,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多媒体等育人载体,从多角度、全方位还原高校建校史上的优秀人物,助力大学生深入感知校友事迹、学习校友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比如与当地的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场馆建立合作机制,定期邀请场馆讲解员、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等进高校开展讲座等活动,并参加学生的团日、党日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二是以文化人,大力营造红色校史浓厚的舆论氛围。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相依托,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具体而言,高校应该主动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化感性认识,拓宽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渠道。首先,创新方式与载体,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环境的培育建设。高校应与时俱进,转变传播观念让红色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的教师队伍在传播红色文化的战线上应以身作则、首当其冲,要展现讲述红色文化的自信和底气,使红色文化浸入大学生心扉、流进大学生血液、深入大学生内心,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拓展线上阵地,构建红色网络矩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传播内容和路径。

(三)红色文化赋能高校国防教育大课堂

一是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赋能,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辐射面。红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播种机。红色历史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讲好红色历史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结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依托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特点与教育目的[3],将红色故事作为经典案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切实增强学习实效,突出学用结合。各高校所在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文化育人功能,那些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遗迹、革命精神是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二是开设红色课堂,重建并体验“红色现场”。提高思想认识,把握课程主旨,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嵌入红色文化,体现国防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影响变大,着重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改革中解决问题,教学教改相互促进的思路中切入,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谋划“高招”。三是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许多高校在栉风沐雨中与党共同成长。近期,诸如《觉醒时代》《1921》《长津湖》《金刚川》等红色影视剧成为青年大学生中追捧的热播剧,红色研学活动也成为许多高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选,这充分说明红色文化更加能感染青年。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之间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也积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开展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使得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率和认知率不断提高,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红色文化传播度不断扩展,掀起了红色文化与高校国防教育的巧妙融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高校普遍缺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深刻等因素已成为红色文化与国防教育之间融合的障碍。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关键在如何转化与衔接。最有效的路径是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特征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国防教学实践中的推广运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拓宽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等。将信念之心变成爱国之行,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高校国防育人的最终价值所在。

作者:杨明 杜凯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医学人文学院

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篇3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要立足本国国情,根据国家国防坚实的要求对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自1985年我国大学生军训工作试点以来,通过国家政策和国防教育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训练内容简单陈旧、组训模式不够科学等军事训练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如何在国防教育确保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继续传承,确保学生军训“不变形、不变味、不变色”;如何构建国防教育中红色文化的传承机制,给高校国防教育带来新的思考、新的追问。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精神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老一代革命同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中国革命实践而形成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在内的精神品质和内涵,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展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国防教育引导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红色文化是在长期建设和改革斗争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彰显的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基因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新时期国防教育的精神来源和精神动力。

(二)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内容的强力支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素质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大学生集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格教育;国防素质教育包括国防军事理论学习、军事训练和军事夏令营等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国防素养,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观念。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资源,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侵,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红色文化是国防教育内容的强力支撑,国防教育是红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在国防教育中不断挖掘传承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等红色文化对坚定大学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国防教育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防教育就是在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下,通过军事训练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团结互助观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随着国际局势日益复杂,意识形态的对立更为严峻,互联网为各种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自媒体终端设备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青年人成了新型潜移默化的思想攻击目标,“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已经成为当下青年人的一种怪象,一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三观”不正、政治信仰迷茫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在革命年代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折射出共产党人和革命前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国家利益大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听党指挥,忠于祖国。红色文化在国防教育中的挖掘与此传承,有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改革路径选择

(一)挖掘红色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场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价值和内涵,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校园文化气氛,有利于国防教育中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校园文化建设出发,教学育人层面上创新教学理念并优化教学内容,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加大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教育课程内容,积极开通学生红色文化选修课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硬件建设层面,设立红色文化宣传专栏,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在学校博物馆增加红色文化展台等,发挥物质条件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一二·九大合唱等活动中,积极举办红色革命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专家讲座,老兵进校园重温红色经典等活动。

(二)融入红色基因,创新军事教育课程体系内容

军事训练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科目,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工程。目前,每年参训学生达2000余万人,我国有2.2万多所高中、2000多所高校按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生国防综合素养和军事技能军事训练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合理科学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如俄罗斯的学生军训内容不仅有队列和体能等共同科目,还包括专业的军事素质训练。在时间上,美国的学生军训分为两年制和四年制两种,其中,两年制军训时间为350小时,四年制为480小时。印度每个学生每年要进行120~150个课时的军训。《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在内容上要求加强战备基础、防护、战术基础动作等课目训练和军事体育训练,推广轻武器射击等课目的模拟仿真训练。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是大一新生军训制,军训时间主要为集中军训,军训科目主要以队列和体能为主,训练内容单一。相比世界各国而言,我国军事训练内容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和调整,对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创新训练内容,汲取红色运动会中优秀的比赛项目。所有选手比赛时须根据项目要求,身着不同时期的军装、武工队或农民服装,使那段艰苦而难忘的峥嵘岁月在军训中得以情景展现。在军事理论课程方面,我们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理论教学内容。革命英雄事迹和老革命老红军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课程组成员编写本地革命英雄事迹,邀请老红军进课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革命文化,弘扬人民军队的英烈精神,增强学生的英雄情怀、社会责任感。

(三)创建红色教育实习基地,拓宽国防教育途径

以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为核心内涵的红色基因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和军事博物馆是凝聚红色文化、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这些红色资源主要有实体形态、信息形态和艺术形态,承载了革命先辈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由于学校红色文化资源有限,高校要积极将校外优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引进来,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大学生国防教育实习基地,通过短期实习,讲解等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利用假期时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红色革命圣地,亲身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体会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语

国防教育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认同取向,在现有的国防教育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挖掘优秀的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国防教育红色文化传承机制,使红色传统真正融入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培育合格的保卫者和接班人,使红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吴温暖.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6(6):111.

[2]邹娜.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3]刘华锋.依法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8-09-06(12).

[4]王献斌.世界部分国家学生军训镜窥[J].国防,2018(4):84-86.

作者:杨冠强 单位:石河子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