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3篇

时间:2022-12-22 17:36: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3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篇1

艺术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意义上,它包括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关于艺术的所有领域的教育和机构以外的艺术教育。狭义上的艺术教育只是在学校开设的相关领域的课程。艺术教育旨在通过对艺术的体验,触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将孩子直接置于艺术的形式中,并希望孩子积极参与其中。观察、研究、发现、实践、尝试、监督、定格,这些都是艺术基础教育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了解艺术是很有必要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认识自我,让他们更适应童年的环境,更具创造力,人格更健全、视野更开阔。通过艺术教育,孩子既获得个人的满足,又更具创造性,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研究证明,学前时期的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特别强调这一时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潜力。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特性、个体差异,使儿童有机会以健康的方式促进身体、情感、语言、社交和心理方面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孩子的潜力,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是开展艺术教学活动的最佳场所。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找到身体、心理、情感和语言健康发展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学前教育不仅确保孩子更有创造力,更善于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确保孩子在社交中学会如何分享他们的玩具和兴趣,使孩子们学会相互交谈。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寻找方法,解决与同龄人产生的冲突,并学会尊重其他孩子的权利。在情感上,孩子们自己完成任务,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自己做决定,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意识到他们可能会远离父母,也会学着在父母离开时照顾自己,这不仅会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和独立感,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自我安慰和自我分散注意力的技能。在学前教育期间,孩子们还学习社会生活的限制和规则。身体上,由于经常参加艺术活动,儿童的精细运动技能也得以发展。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会使用和发展他们的粗大的运动技能,比如跑步、跳跃、投掷和攀登。心理上,儿童也会获得数学和科学技能,比如匹配物体、分类、测量、观察和产生新想法。动画、模仿和想象游戏有助于培养想象力,与朋友和老师交谈有助于培养语言技能。阅读绘本、绘画等艺术活动有助于早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发展。除此之外,学前时期的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有助于大脑功能的发展。学前教育涵盖孩子的前36-72个月,直到孩子开始上小学。学前教育在儿童未来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心理、社交情感、语言发展基本完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学前儿童成长最快的时期是0-6岁,即幼儿期。大脑结构的形成和运作有三分之二是在0-4年之间完成的。从4岁开始,儿童的发展和进化使他们开始熟悉环境和自己,并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刺激和冲动,会好奇、质疑、发现和尝试他/她周围的事情。Bloom和他的朋友们对17岁孩子的智商水平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50%的智力是在怀孕至4岁之间发展起来的,30%是在4至8岁之间发展起来的,只有20%的智力是在8至17岁之间发展起来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幼儿期。这时儿童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他们生命的前6年,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变得更有能力。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如果等到成人时期再进行艺术教育,就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得不偿失。从学前教育开始的艺术教育在确保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能够通过艺术使他们的生活幸福和成功,例如控制极端的情绪反应、感知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找到自信和尊重的感觉、与他人建立积极的沟通。因此,在学前时期进行艺术教育,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能使儿童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诚然,艺术教育在提高幼儿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提高艺术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单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的艺术教育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方面

从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师过于注重儿童技能、技巧的训练,认为儿童的年纪太小,不需要懂得如何审美。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认为孩子们只要学会歌唱或弹奏一首曲子,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艺术审美活动上,让孩子们感受演奏乐器或绘画的快乐,并能分享这种快乐,而不是仅限于获得技能。艺术课程应该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够解决问题,并有所作为,使他们有机会成为有创造力、革新精神、进取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人。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会采取理性教学的方式,在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中过分强调作者的意图,刻板地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灌输式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对艺术的自我感知与体验。例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总是给孩子们展示图像或图形,让他们机械地模仿,儿童并不能真正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最终会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画同样的人物、卡片和艺术作品。Malaguzzi曾说过:“当成年人试图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认知过程,而不是他们在各领域中所取得的结果时,创造力会变得更加明显。”

(三)教学内容方面

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多数教师没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儿童为中心规划好教学内容。在适当的艺术教育环境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教授儿童如何使用艺术材料的人。教师向孩子们讲述正在做的事情,安排艺术教育活动时,应该让孩子们在其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原创思想。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们如何进行他们的艺术活动,他们在做的感觉。孩子们有时能够完成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具体任务。在创作这样的艺术作品之前,孩子们应该有一些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经验的想法。在准备艺术课程计划时,教师应该确定怎样的艺术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进行管理并使孩子们集中精力,一直处于艺术创造的过程中。

三、学前儿童开展艺术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启发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儿童进行艺术活动的重要前提。皮亚杰认为,智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物理知识和来自外部事物的信息。小孩子通过品尝、闻、感觉、看和听物体的动作来学习。通过改进这些物理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物体的比较、分类、排序和动作等的关系。举例来说,在“用橡皮泥做模型”这项艺术活动中,儿童可通过接触橡皮泥,在身心两方面学习“软”和“硬”的概念。在触摸面团,揉面,感受面团的柔软之后,他们会感受到面团干燥之后的硬度,这将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持久的学习机会。因此,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是培养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能力的必要条件。声音、图像、文本、图片等各类信息可以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和可能性。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率,丰富其生活体验。

(二)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想象

艺术创造是艺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动力。学前儿童的想象能力是惊人的,他们能把观察到、触摸到、感受到的事物拟人化。在每一次的艺术创作中,学前儿童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突破和发展。艺术活动也会促进儿童模仿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会在艺术活动中根据教师给出的指示进行理解,并在以后记住它们,从而发展知觉和记忆,注意力和想象力。

(三)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

学前时期,是儿童情感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充满情感、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儿童情感认知、审美提升、审美观的形成有很积极的作用。在绘画教学中使用的颜色对孩子的情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颜色偏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而其他人则认为颜色是儿童天生的、自然的、情感的反应。孩子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他们对颜色的偏好。儿童也通过使用铅笔和画笔,展示他/她的手和手指技巧。丰富的艺术活动是情感表达的重要中介,艺术作品可以反映出儿童内心深处很多易忽略的情感。一方面艺术作品可以让儿童感受不同的心灵体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有助于儿童情感的表达和控制,会激发未被发现的情感,有时还有助于释放负面情感。但是情感是无形的,它不能被看到或触摸。与之类似的乐器演奏、合唱表演、角色扮演等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可以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并且将艺术作品整体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得学前儿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丰富的情感交互体验,进而深层次地理解这些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

(四)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和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学前儿童通过自身体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时,就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丰富的审美愉悦感,他们会主动采取行动,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恐惧,发展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学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将进一步获得自信,更好地融入课堂、学校和社会。学前儿童通过艺术活动,可以学习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走路、跑步、跳跃、迈步、爬行、攀爬等,并配合音乐或节奏。对于参加艺术活动的孩子来说,仅仅看、听、尝、闻是不够的。看的时候要听,摸的时候要感觉,还要有自我意识。儿童的审美能力就是这样发展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会对学龄前儿童未来身体、心理的发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启蒙教育。通过不同的艺术活动,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得到发展,它不仅会提高儿童创造力、想象力、决策力,更能提升儿童的专注力,锻炼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对儿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认真对待学前儿童和他们的艺术作品,以儿童的视角评价儿童艺术作品,多鼓励、激励和赞美他们,从而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提升儿童的艺术能力。

作者:任思锦 赵璇 石茜睿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篇2

近年来,随着社会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在上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建立了独特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怎样才可以高效地教儿童学习音乐,促进儿童在音乐教育上有巨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始终是全世界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含义以及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带来的诸多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为众多幼儿教育者、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只有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可以顺利地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1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述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和其它学科教育具有共同的特点,然而,也会有其特殊性存在,但是,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指的是儿童音乐;第二,指的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由此看来,我们不可以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与技能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和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我们必须要将上述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充分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中,学科是帮助儿童达到既定目标的媒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必须要严格按照学前教育的整体目标,遵循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更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发展规律。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要严格遵循音乐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讲解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借助音乐手段,促进儿童身体、情感等的综合、协调发展。

2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价值的分析

教育指的是有计划的对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影响,同时,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情感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从社会方面,还是从儿童方面来分析,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1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发展

当代脑学专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人脑两半球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分工也大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大脑的左半球用于对语言、概念、分析性思维活动等;而对于右半脑来说,则是掌控音乐、空间视觉、距离分析等较为综合性的思维互动。尽管人脑两个半球功能有区别,然而,它们却并不能分割,大脑必须在两半球机能在协同的状况下才可以发挥功用。然而,传统教育过于重视语言学习、抽象思维能力等的训练,从而忽略了对音乐感知、思维能力发展等的活动,这样一来,学前儿童右半脑潜能将不能得到开发,并且还会影响到人的大脑的工作能力。由此看来,重视大脑功能开发的音乐教育,才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大脑发展。

2.2增进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不能脱离身体运动而实现。特别是在进行乐器表演时,能够更好地锻炼儿童各个部位的肌肉、骨骼等,从而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以及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各个器官的耐受能力。即使是唱歌活动,也能够对学前儿童的发音、呼吸等器官发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增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2.3音乐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首好歌曲就如同一首好的诗歌。当学前儿童在学习优秀歌曲时,既可以积累大量音乐词汇,又扩大了词汇容量,进而大大提高了对文学语言的运用的能力。

2.4音乐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指的是完全不同于他人独特、整体的特点。其中,个性化成为学前儿童人格发展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是个体在心理或者生理上获得独立的一个发展过程,重点是强调个体的特点、个人发展、独特性等。在学前阶段,其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儿童对周围事务持有的态度以及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在此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5音乐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指的是学前儿童在附近人群的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得来的。所以,在学前阶段,儿童和人之间交往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甚至交往的性质会对人一生的发展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音乐给儿童提供了大量创造性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发展社会性的机遇。当儿童还完全没有被社会化,那么其思想与行为都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将学前儿童放在周围人群中进行交往,其社会性便会逐渐形成了,这也是而且今后发展的需求。

3小结

总体来说,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看成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必须要严格按照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与规律,与此同时,还要表现出自身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两大价值,必须以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主,音乐价值为辅,使他们相互统一,完成音乐教学的目标。当前,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音乐教育的相关规律,及时调整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用实际行动做好教育工作,这样一来,才可以将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胡忻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篇3

艺术教育是儿童初步接受教育并认知世界的关键阶段。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积极开展艺术教育,能使得儿童以艺术审美的眼光认知世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受认知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本文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开展路径展开分析。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

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从教学过程来看,德育、美育教学难度较大,其实一个长期性的实践过程。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儿童的学前教育。就学前美育教育而言,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开展方式。具体而言,提升儿童艺术鉴赏能力及修养,培养儿童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艺术教育中,教师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儿童生活与艺术活动的联系,并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1]。从教学效果来看,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其一,系统全面的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开阔儿童视野。这是因为儿童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能力较弱,其会通过自身感觉器官感受外界客体,并形成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启发,确保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化。其二,在艺术教育过程中,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儿童进行艺术联想,如在音乐欣赏或绘画中,丰富的想象能实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并间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其三,学前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得儿童在审美中丰富自己,感受不同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其四,学期艺术教育还能深化儿童感受,实现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高效融合。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其能增强儿童沟通能力,塑造儿童良好的人格,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路径

新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学前艺术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要进一步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注重以下策略应用:

1.强化艺术教育目标

认知、情感、精神是人们教育的三个基本层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对于儿童而言,受自身认知能力影响,其对于精神理念的感知能力有限,故而在儿童教育中,应注重教育目标的合理设置。就学前艺术教育而言,应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艺术形象,使得儿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并且在艺术形象选择中,应注重艺术形象的积极性,使得儿童在艺术教育中感受到快乐。基于此,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应注重多数儿童对于艺术形象的感知能力,并培养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从而使得儿童向往美、追求美,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注重生活教育结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艺术教育而言,离开了生活,其所表示的美学理念就成为无根之木。尤其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所接触的知识层面较少,若采用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艺术形象对儿童进行教育,则势必造成儿童学习困扰,影响儿童教育质量。故而在实际教育中,应注重儿童艺术教育生活化,即其教育的内容是可感觉的、热情的。譬如,在学前儿童音乐艺术教育中,可通过《爱我你就抱抱我》《乖宝宝讲卫生》等简单歌曲对儿童进行教育。而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艺术情操时,需引用一些简单的风景、动物、人物事件图开展教育,实现儿童艺术情感的有效培养。

3.强化自主创造意识

自主与创造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最重要的特征。儿童学前教育中,为进一步提升儿童艺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则应注重儿童自主创造意识的培养。从教育过程来看,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艺术输出能力。一方面,学前教育老师应通过简单的艺术形象对儿童进行引导,然后指导学生按照自身的理解,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图片,实现美的有效表达。另一方面,针对儿童绘制的图片,教师应热情地对其进行评价,同时注重鼓励儿童,使得儿童具有自主创造的精神,同时能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艺术、向往艺术。需注意的是,在儿童自主创造艺术培养中,应注意尊重儿童生命个性。譬如,在儿童鼓励中,应结合儿童的生活特征,针对性、差异性地对其进行鼓励,确保儿童保持童心、童趣,然后以幼嫩、质朴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实现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结论艺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深入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柳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7(8):106-107.

[2]张梅,柳菁.儿童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28(3):82-84.

作者:翟茜茜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张应中心幼儿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