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3篇

时间:2022-12-21 10:45: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3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3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篇1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在做好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成效,让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而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倡将现实生活素材以及学生的实际经历作为课堂教学辅助,从而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和思维活跃性等目的,并借助更加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式以及适当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多是以生活教学情境为载体,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基础知识转换成更加浅显的形式,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加新奇的课堂学习体验,这对学生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去巩固和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效果,但数学知识大多存在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致使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也就是说很多学生能对数学概念进行记忆,却不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较浅,更是难以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是对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将生活元素合理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借助生活情境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

(三)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借助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尝试性解决,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悟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以数学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如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而生活化教学的合理应用,既可以为课堂教学方案的创新与完善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方向,还可以利用网络中庞大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优化,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视野以及知识面的扩展,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原则

(一)广泛性原则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广泛性原则是指教师选用的生活元素以及构建的生活情境,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范围、生活习惯以及实际经历,确保生活化教学活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且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以便能借助生活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并利用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避免因教学情境超出学生的认知或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对生活化教学活动实际效果造成影响。

(二)实践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方案时,除了应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以外,还应利用教学情境以及教材知识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较为模糊

生活化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是影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以学生应试成绩和应试能力的提升为主,对生活化教学活动内涵缺乏深入、清晰的理解,也没有对生活化教学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开展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也只是为了应对相应的教学改革任务,没有制定明确、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更没有对生活化教学活动及其引导方案进行优化,不仅容易导致生活化教学出现边缘化、形式化的严重问题,也难以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较为滞后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理解较为片面,导致他们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大多存在教学方法较为滞后等现象,一方面体现在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元素的运用较为呆板,难以把握好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导致课堂教学活动较为突兀,反而容易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带来干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不合理,比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有效联系,不仅难以帮助学生利用各自的生活经历对数学知识进行印证和运用,也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但对学生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较为有限。

(三)教学评价活动开展不到位

教学评价活动是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工作,评价工作开展方式也大多是以考试为主,虽然能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过程,导致很多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改进,这会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及其发展进程带来一定的影响与阻碍。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及合理运用教材内的生活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不仅包含学科基础知识,也包含很多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内容,甚至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还添加了很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内容。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对这些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进行合理利用,既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高效利用并加深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还可以促进学生生活阅历的提升以及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方向与位置”一课时,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方向以及辨认方向等知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也就是将教材内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借助实际存在的事物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早晨的太阳辨明东方,并根据东方分辨出南、西、北其他三个方向,然后教师可以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学校各个建筑的分布平面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准确地将地图上的方位与现实相联系,如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最后,数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思考和阐述各自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位。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教材中讲解指南针的阅读内容,为学生简单讲解我国古人发明的司南及其具体功能,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可以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引入生活元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生活元素供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既可以将抽象的教材知识以更加生动、熟悉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考方向,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活跃性,对学生数学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也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方面的知识,也是为后续图形以及几何图形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合理引入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生活元素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伸缩门动态图片或视频,并借此开展师生互动交流,鼓励他们深入思考伸缩门运用了四边形的哪些特性,不仅可以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等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感悟四边形的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末尾环节开展一项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利用手边的细绳、铅笔等物品分别制作一个简单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然后让他们通过对框架进行轻微拉扯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部分特点,并鼓励学生借助各自制作的作品思考、总结和阐述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差异,这种实践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新奇的课堂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图形思维以及自主探究兴趣的培养。

(三)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课堂练习活动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活动,不仅可以借助学生更加熟悉的事物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和印证,还可以借助练习活动促进学生教材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并能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使用方式。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活动,比如,让学生利用手边的草纸通过折叠的方式去实践和观察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先让学生将纸对折,然后观察纸上的折痕将纸分成几份,将整张纸视作一个整体,其中每份可以称为几分之几。之后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提升课堂练习的难度,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将纸张折出四等份、八等份。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思考实践题目,如何将一张纸折叠出六等份、九等份。这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练习活动一方面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喜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练习专注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以及实践运用分数等数学概念。

(四)巧设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学习过程以及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保持课后作业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以及作业负担。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巧设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一课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回家后找寻色彩艳丽的包装袋、包装盒等废弃物,按照各自的意愿将其裁剪成轴对称图案对自己的房间进行装饰,然后携带几个样品在第二天数学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并向教师和同学们讲述各自制作轴对称图形时的灵感。这种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教材内容。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数学手抄报形式的作业,手抄报的内容以及形式可以由学生自主确定,但其内容必须与课堂所学内容有关,比如,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这种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既可以提高课后作业的自由性和趣味性,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制作数学小报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响应新课改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的教学改革任务,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也都有着极好的效果,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实践应用。一方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通过网络渠道搜集和借鉴相关方面的优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自身教学手段中,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适合融入生活元素,生活化教学模式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需要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慢慢把握好生活化教学与常规教学活动之间的平衡与联系。

作者:刘华德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北滩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篇2

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各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小学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当下教学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那么,生活化教学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哪些启发,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作用与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体来说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无论是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还是现代的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撑。数学学科与生活有很强的联系,很多知识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与体现,因此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可行的,还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首先,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符合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要求,能推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满足当前小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1]其次,生活化教学还能有效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打开教学局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通过生活化教学还能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形成,实现对生本理念的有效落实。

二、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发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但数学知识存在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成为小学教育的难点。由于小学生在思维能力、洞察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所以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思维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

生活化教学理念最早源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在对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来说就是让小学数学教学从课堂与书本的局限中走出来,实现生活以及社会的充分结合,一方面需要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社会进行融合,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进步[2]。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教会学生学习

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摆脱过去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做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还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还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学科素养培育的需要,除了能使学生得到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学体验外,还能推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所在,然后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具体意思就是说,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的局面。但是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一直以来学生都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创造性思维以及思考探究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想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需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教师除了需要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向学生传授方法,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自行解决问题,通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彻底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实现“教学做合一”[3]。

三、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如上文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起着非常关键的教学作用。但是从具体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缺乏生活化教学应用意识,甚至有教师认为生活化策略只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尽管有些教师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素材的选择上也欠缺考虑,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难与数学教材产生很强的联系,从而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并不是因为生活化教学策略不适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而是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正确理解,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也未能做到与生活化教学相适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真正展现。因此,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下面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与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如果在教学时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有效拉近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历有限,很多时候对课本上所阐述的知识并不能有效理解,如果教师在这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能使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更易于理解。[4]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前进行调查与了解,必须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加以引导,否则就难以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以引起学生共鸣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得到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摸球游戏———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堆文具、玩具与零食,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另外,当学生明确这些物品的种类后,教师再将这些物品分别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放入盲盒中,然后让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物品被摸出的可能性。通过上述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借助文具、玩具与零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

对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对一些较为抽象与复杂的数学知识往往很难进行理解与运用。对上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强化数学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应用带给学生更真实、生动的教学体验。如今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课堂无聊与乏味,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如果仅仅只是讲授理论知识,由教师带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进度,还会因为难以理解而产生枯燥感。所以,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还能提升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欢快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并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其次,再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与教材知识有关的生活教学情境;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5]。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辅助,通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具体来说,在“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现实际生活中所常见的多边形物体,同时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其面积进行计算。此外,为了与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结合,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剪纸的方式裁剪出多边形,然后让学生利用尺子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形状进行测量,然后结合课本上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最终的结论,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更轻松的方式来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三)培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其实充斥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而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着手,以此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缓解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提升其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探究形式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并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与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其中一些学生主动向大家展示具体的解题思路与策略,并让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往往能为其他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参考,逐渐地也能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每一名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6]。并且,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些生活探究类的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年、月、日”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生活类的小组探究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小组内所有学生的生日,然后通过日历探寻年、月、日所存在的规律,如闰年与平年之间的区别、一年之中有多少月份以及不同月份的日数又有怎样的差异等。从而通过这种生活化实践探索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方向。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实际,既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拉近枯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想要通过生活化策略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就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以及通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作者:杜贝贝 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主要学科。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数学学科的教育工作,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与学生需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取“题海战术”,教师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忽视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训练,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导致数学教学脱离现实生活[1]。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创设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系统,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2]。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既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性,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支撑[3]。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师不仅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还要使组织的活动与数学内容贴近,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后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即学生会在生活中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的含义,这样才会使教学活动的实施更具价值。落实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与尝试中摸索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把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和现实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升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取教学案例,并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引入数学教学。如教师可将游戏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撷取生活片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学习,忽略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数学学习生活化,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使其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其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是为了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化内容融入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小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了一定的主动探索求知意识后,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学习水平都将显著提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化内容进行动态融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策略。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贴近学生生活,营造生活化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可通过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以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合理创设一些小组活动,如拨珠游戏,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计算,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再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圆”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圆的概念,深入理解圆具有哪些形状特点。由此,教师可以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教学情境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形?排球和足球为什么是圆的?游泳圈、救生圈可以做成其他的形状吗?”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具有哪些特征。在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关联思考,如“救生圈做成其他形状还能正常使用吗?这是否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有关?”从多个角度出发,加深学生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相关知识的理解。

2.2学以致用,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后到超市了解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记录的信息分享自己的收获:某薯条外包装上显示的总质量是80克,将薯条全部取出来称量是75克,由此可计算出包装袋和干燥剂的质量是5克;某牛奶包装盒上显示的质量是180克,而箱装的奶盒上显示的质量是2.2千克。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物品到课堂上,如一包零食、一瓶水、一卷纸等,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受大概的重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既可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又可以使其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主动观察、深入分析、合情推理、实践验证、实例操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和进度,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现有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以此保证每名学生都能紧跟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

2.3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生活化探究价值

当前社会面临技术的飞速迭代,教学改革也在持续推进[5]。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材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通过重组教材内容,增添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引进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征的内容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辅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相关知识的思考、分析、总结,是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知识点,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和感悟。如教学百分比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喝饮料,同时展示几种不同的饮料包装,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饮料中的各类营养成分的具体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观察饮料包装上呈现的营养成分表,了解百分号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顺势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再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于今年夏天持续高温,果汁厂家将日产量80吨增至100吨,那么要使得新增的果汁不被浪费,尽可能全部送达消费者手中,应该怎么办呢?如此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生活中营业场所的营销手段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打折、返券、买赠等,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体会销售工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讨论及思考的积极性,如此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以提升,进而高效地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案例,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春霞.借助生活化情境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1).

[2]朱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3).

[3]王玉萍.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7).

[4]陈华忠.小学数学教学中“读、思、议、用”的策略——以“解决问题”教学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10).

[5]张笛,谢楠,苗晶,等.句末语气词在幼儿选择性认知信任中的作用——一项基于语料库和实验调查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1).

作者:呼晓丹 单位:济南市市中区经纬学校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