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10:56: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门诊护理管理效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院门诊部是医院职能部门中主要的对外交流服务窗口,门诊部提供护理服务能够综合性地展现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质量水平,提升医院社会知名度,并且为医院长远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1]。探讨加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培养门诊护理工作人员良好娴熟的护理工作实践素养,不断开展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创新管理,是门诊护士长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面对的重要问题[2]。本研究对本院门诊部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有病床300多张,日门诊量400多人次,其中专家门诊约100例次,普通门诊约300例次,门诊护理人员18名,其中2名为副高职称,4名主管护师,5名高年资护师,7名护士。分别在门诊输液室、换药室及治疗室等岗位工作;年龄19~46岁,平均(34.22±8.36)岁。本研究设立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照组),第二个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观察组),两个时间段随机调查患者各220例进行对比评价。
1.2方法
第一个时间段(对照组)仍按照传统的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第二个时间段(观察组)完善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注重门诊护士工作技能培训
门诊护士长在开展基本工作的同时,对门诊部门的护士开展业务技能以及自身整体素质水平的培训与提升工作,接受门诊护理培训课程的人员包括各门诊护士、门诊导诊人员以及门诊轮转护理人员,培训内容为护理专业知识、基本患者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紧急情形下的护理工作应变实践能力等。基于理论教材及实践工作经验两相结合的开展相关的培训内容,将讲授式培训和护士之间的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护士个人具备的护理工作能力操作实践水平。
1.2.2加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
(1)制定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标准。对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具体涉及的各个工作细节制定出相对应的管理质量服务目标,增强门诊护士的护理工作的质量观点;践行门诊工作实施制度。(2)贯彻门诊部门护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在日常工作流程中严格做好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持证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3)抓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护士长依照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手段,落实好门诊护理分工职责权属工作,敦促护理人员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分项,完成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做好门诊护理工作日常交接班,保持门诊医疗工作空间之内所有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最佳功能状态。(4)完善门诊护士例会制度,将院方制定的阶段性护理工作要求与安排进行及时传达,要求参会人员对会议内容展开详细的记录,针对过去工作状况展开适当的总结,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其他护士的护理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展开借鉴。
1.2.3改良门诊护理工作模式
(1)结合本医院实践工作中的具体境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化文件,以及优质门诊服务工作相关配套措施,将“患者满意”视作门诊部门护理工作开展的基本目标,基于患者的地位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不断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关怀以及充分的人格尊重,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基本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定时开展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专题讲座。(2)改良就诊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在门诊空间内部增设流动性护理工作岗位,增设候诊等候休息座位,安排专门护士实施挂号、分诊、导诊、收费处及预约的咨询工作,主动协助患者实施、必要的就诊手续办理过程,为患者提供门诊诊室空间区位指引,并提供到号提醒服务;为急诊、危重患者提供“绿色生命通道”服务,为相关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治提供便利性支持条件。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制度建设、技能操作评分等项目,满分100)、平均就诊时间、患者及家属对门诊护理满意度(包括技术水平、就诊环境、行为举止和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门诊服务护理投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的(93.67±4.55),高于对照组的(87.28±8.44);结果观察组平均就诊时间(19.34±6.44)min、门诊服务护理投诉0,低于对照组的(28.45±7.34)min、5.00%;门诊护理满意99.09%,高于对照组的89.09%(P<0.05)。
3讨论
门诊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种集医疗、预防、检测、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内设科室较多,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医院的门户及对外窗口,负责各种检测及医疗服务,其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患者不仅要医护人员尽快解除其痛苦,还要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关怀,但是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着门诊护理管理质量,包括:门诊空间小,患者和家属混杂,医院门诊空间变小,各种患者与其他患者家属在门诊、挂号等科室接触,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出诊医生流动性大,多数医院门诊医生由各个科室轮流派出,并根据每日患者数量决定门诊医生的数量,造成出诊医生流动性大,非常不利于患者就诊;门诊患者需求各异,就诊患者年龄、性格、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不同,会对出诊医生提出各种要求,如果护理服务未达到其期望,容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冲突;就诊流程繁杂,医院都有各种诊室和辅助治疗科室,存在很多就诊流程,并需经历复杂的就诊程序,反复排队和等待;人员管理分散,门诊护理纷繁,医生工作复杂,很可能因管理不统一导致门诊管理疏漏,容易互相推诿责任,成为门诊护理管理的不良因素;抢救设施配备不齐全[3-4]。门诊护理管理有其丰富内涵,包括医护人员、抢救设施和运作等的管理,本研究通过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护理管理,遵循护理管理的工作性质,掌握门诊的特殊性;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周期性门诊护理管理技能培训工作,有效促进医院门诊部门工作人员综合协调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使其在突发疾病事件中能够及时采取最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得到患者给予的由衷好评,促使医院门诊相关工作职能能够良好开展;完善硬件设施是基础,如改造就医环境等[5-7]。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诚恳的接待患者,真正缩小护患之间的代沟,取得彼此的信心,减少误解;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8-10]。结果显示,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的(93.67±4.55)分,高于对照组的(87.28±8.44)分;观察组的患者平均就诊时间(19.34±6.44)min、门诊服务护理投诉0,低于对照组的(28.45±7.34)min、5.00%;观察组门诊护理满意99.09%,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综上所述,完善门诊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误会及门诊服务护理投诉,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波 单位:中国人民第515医院 江阴市远望医院
门诊护理管理篇2
门诊质量工作好坏。还直接影响医院形象。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总结经验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1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1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1.2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1.3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1.4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1.5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1.6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2.1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2.2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2.3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4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3.1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3.2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3.3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规章制度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文化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3.4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作者:陆雪萍
门诊护理管理篇3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
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
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
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
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
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
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门诊是患者同医院接触的第一站[10],就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繁杂,容易发生突发事件;门诊护理人员来自不同的科室,需要护士长更大的凝聚力才能将门诊各科集中为一个团队,在兼顾专科个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尽量同质化管理。很多医院门诊被护理部认为非重点科室,而在护理部质控检查中,门诊常常成为盲区,导致院感管理、急救车管理、药品管理、操作常规,甚至岗位职责、着装方面等亟需提升与规范。门诊护理质量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重要的指标[11]。本次研究中,笔者与全体门诊护士一起对门诊管理制度及布局进行全方位规范化改进,包括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行为礼仪培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各项操作流程标准化、健康教育全程化、药品管理统一化等,使门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综上所述,9个月的改进实践,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短短9个月的实践不可能完全改善,还需要门诊全体护理人员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审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相关规范,不断改进与完善,如门诊专科护理教育还需要从内容、方式上进行拓展和完善;门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尽如人意,还需加强培训及争取更多进修学习的机会等。总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使门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
作者:张华君 张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