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19:01: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竞技训练的尝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0前言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发展学生体育素质与提升学生项目技术做到二者兼顾,既要做到全面开花、普遍结果,又要做到精准指导、有序培养。把提升兴趣作为基本点,把精准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作为着力点,努力开动教学智慧,充分发挥教学软硬件优势功能,有效化解学生在技术水平提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心理困惑,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拼搏意识、进取精神,调动学生“学”与“习”的积极性,注重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地向“训”与“练”要质量、提效益。
1训练过程要充满趣味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锻炼”而非“训练”,尤其是让小学生在竞技项目上做到持久的凝神聚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训练设计、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如果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教与学的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就会流于平淡。反之,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充分顾及这一点,在热身、示范、纠错、指导、评价等关键环节的推进中,把知识和道理寄寓在充满趣味的载体中、过程中,课堂效果会更符合心理预期。例如:在热身活动环节,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训练内容,编几句儿歌或顺口溜,再配上三维动画,让学生快速理解热身重点、要求、理由、目的;在主要动作的示范环节,教师可以一方面搜集一些类似蛙跳的真实图片(由于体育运动很多时候是和动物的习性、行为相通的,学生会更感兴趣),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另一方面搜集或制作一些展示关键动作与运动原理的专业运动图片或影视片段,以课激发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竞技训练的尝试件的形式在课上展示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练习的兴趣;课堂评价环节,应改变传统的只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单一方式,代之以过程与结果兼顾、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全程性开放性评价方式,能够收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的效果,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喜爱、充满智慧和趣味、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是体育课堂不懈的追求目标。如果教学过程始终能够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的优势,赋教学内容以更多的趣味,就可以形象生动地把训练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达到“学会”“会学”。
2训练方式应易学易练
如何合理选择训练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针对具体的训练内容,合理选择与之较为匹配的技术手段,抓住练习方式、练习过程、练习节点、练习目标等要素,设计导学案和课件;其次,示范和指导重点应放在直观性、针对性、可模仿性上,要让学生觉得门槛很低,这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借助影视图文等数字化手段变通训练手法,是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手法上的创新,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虚拟体验和领悟感,让学生快速内化;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单纯地奉迎学生的喜好,切不可误入本末倒置的歧途。
(2)变通训练手法只是个手段,制作或选用教具是为了通过便捷、得体的演示,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增强课堂学与练的效果;若把重点放在课件制作的诱人程度、技术含量、制作水平上,就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偏。
(3)思想和手法变通的原则是适合性、实用性、高效性,是为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不是用什么花样粉饰难度,舍本逐末。
(4)手法变通是针对突破学练关卡而设计的,若背离了这个前提,就容易误入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误区。
(5)课件资料中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的目的是为教与学服务,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个原则,如果过分偏向趣味性、欣赏性、娱乐性,就会在导向性上给学生传达错误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看故事片,那样就喧宾夺主了。手法变通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增强接受效果和提高实战成绩,教师要把手法变通用在当用的时候,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矫正纠错应对人对点
教材编排的田径技能训练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辅助性动作练习、针对性分解动作练习、完整性动作练习和提高性技能练习。教师在进行技术训练和指导时,一要吃透技术侧重点;二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三要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特别是在进行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动作训练时,需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整齐划一的训练方法或单纯增加练习频次的做法并不是最佳选择。教师必须在训练方法、个体技术指导上开一些“小灶”,普适性训练和“一人一案”相结合,才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或动作较复杂的项目,学生掌握、应用技术的过程相对较长,如果训练频次太高,会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比如在训练跨越式跳高腾空过杆的时候,这套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跨腿—摆腿—过杆组成,动作连贯、协调、一气呵成的要点分布较多,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不可能成功。训练—矫正—纠错环节,教师可先借助动画对技术节点进行分解,辅以播放明星经典动作影视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跨腿—摆腿—过杆的关键环节,再去尝试逐步掌握踏点、跳踩、摆腿、跨腿要领,训练就会省时高效。多个田径技术分解动作组合起来后,学生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偏差或失误或忙中出错的情况,这是正常的,但对部分急脾气、胆小的学生来说,极易产生焦躁情绪、畏难心理。破解这个问题,教师正面讲解、直接劝慰通常很难奏效。比如110米跨栏训练,让学生达到顺利跨过单个或少数几个栏杆不是什么难事,但当要求学生连续成功连续跨过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学生要么会在跑、跳协调一致上出问题,要么会出现碰倒栏架、多次碰触栏杆出现轻微受伤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会一旦碰(倒)一个栏架,就会出现后续动作步伐错乱或后续跨越拘谨的现象;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出错,就生怕自己出错……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学生没达到熟练程度前,先用废旧汽车内胎做成皮筋,代替栏架上的挡板,让学生反复进行尝试、自我矫正;等学生动作基本熟悉、连贯后,再让他们进行实战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没了顾忌,有了兴致,练起来会更加轻松和自信,熟悉的过程就会大大缩短。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
4突破难点需精准简要
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技能训练时,教师要在课前对难度系数进行必要的预测和评估,对可能遇到的环节和问题,要在灵活借鉴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导学练案,充分体现可行性、科学性,适度结合激励性,多管齐下才能突破难点,快速达成目标。对于动作复杂、技术难度较高的训练内容,变通训练手法会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有些运动项目的技术节点多,熟练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比如掷铁饼训练,看似动作简短,实则技术节点比较多,其中预摆、旋转、最后发力、维持身体平衡是四个主要技术环节,后面三个环节学生普遍觉得比较难。旋转环节:预摆结束后,需右腿弯曲并发力蹬地,上体向左快速转动,左膝同时外展,身体重心快速由右脚移向边屈边转的左腿,难在以左脚前脚掌为轴,身体朝着投掷方向转动、倾斜,右臂侧后放松牵引,右膝自然弯曲,右腿右髋持续转扣。发力和维持身体平衡环节:难在左脚着地,右脚保持蹬转态势,右髋转动前送,身体重心移向左腿,腿蹬伸用力,爆发式疾速发力,挺胸掷饼。维持身体平衡环节:铁饼出手后,迅速交换两腿,降低身体重心,身体随惯性左转并保持身体平衡。教师在训练前,可借助动画对动作节点一步步做分解演示,之后结合明星经典动作进行逐帧播放;最后,当学生在动作衔接上出现不协调、不连贯、顾此失彼现象时,可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全程录制,让他们和课件中的情形相互逐一对照、分析、纠错。鉴于展开环节练习时,学生不可能边看动画页面和视频边做动作,也不可能时时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教师可利用电子百拼元件、衍纸等,制作一定数量的动作辅助塑形,给学生做提示和参照,既经济又实用。再如行进间肩上投篮技术训练,对小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在系列动作训练中,快速提高学生的控球技术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把握准降低重心、保持身体平衡、迅速移动的要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平板电脑)把需要注意的动作要领给学生进行视频慢放或动画单页或多页分解演示,再搜集一些突出训练重点的跨接步—上步—伸扣“一大·二小·三高跳”“膝部、抬腿、胯下8字三环绕”(顺口溜)“口诀”并编配到视频或动画页面中,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深刻印象。而在足球技术规则教学中,鉴于足球运动对场地的特殊要求、技术规则演示受场地制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借助沙盘进行变通演示:先用教具球摆出边线球、角球、点球、任意球、越位球等情形,再用橡皮泥人演示场上站位、布阵、攻防设计和应对手段……这样一来,练前指导就会化难为易,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5结语
对学生而言,技术动作练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没有速成的办法。技术训练不存在跨越式提升的捷径,任何人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在体育技术训练过程中,目标指向、措施运用都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启迪性和可操作性,要起到引发学生灵感、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的作用,才能提高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陆建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艺术[J].希望月报,2007(4):117.
作者: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