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14:26: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领思政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各项战略举措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原则与方向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应用于思政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三观”认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坚定党的全面领导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由马绍孟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一书,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阐述其战略意义、指导价值;明确加强主旋律建设、发扬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围绕党的建设要求,借助思政教育力量,传播党的意识形态,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领导权威;贯彻落实党委负责的教育领导机制,为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保障。该书既包含理论分析,也涉及实践探索,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思政教育的引领具有指导作用。参阅全书可知,中国近现代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导。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等,为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帮助党作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辉煌发展成就,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政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效能,党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育人的逻辑性、科学性,不仅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引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还增进更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等的理解,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引导人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落实于实践层面,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始终坚持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教育事业应始终围绕党的方针、坚持党的科学领导,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思政教育作为党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要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思想、政治理念,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党的各项决策,自觉服从党的领导,高度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凝聚思想合力、提供思想保障。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只有结合中国实际与发展特点,才能准确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青年学生尚不具备自主学习和理解晦涩思想理论的能力,需要思政教育支持。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采取灌输式讲解,简单阐述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将难以真正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基于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学生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出发,选择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机制,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实现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展开分析,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把握国家发展趋向,指引学生生活实践。
第三,完善教育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乎贯穿我国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一致的逻辑脉络。思政课教师可以遵循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论认知。可以结合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中国革命发展特点,分析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内在机制,准确把握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内涵。可以联系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特点,阐述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现实意义,明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价值,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的紧密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第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领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引领不仅体现在思政学科教学上,还延伸至其他专业学科领域,借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课程思政建设要有计划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增强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价值。
作者:潘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