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1:53: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区域协同下人才一体化发展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内两市一省同步调、同思维、同效益是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就是进一步释放区域生产力,充分利用区域内固有资源,创新资源获得途径,激发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京津冀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就要在人才政策体系、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在区域内的统一和完善,进而推动人才一体化布局,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本红利,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一、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现实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是产业布局的协调重置,实质是生产资料在区域间的再优化再分配。这种再分配是由劳动对象的区域间再分配引起的。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其中劳动力是劳动资料的核心因素。“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力必须要适应劳动对象的变化,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区域人才一体化布局适配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结构,三地区域人力资源构成才更加合理,才能够适应和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基于对该地区协同发展的途径和目标进行研究,并结合人口流动规律,进而提出实现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对策建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减少个人主观预期的影响,避免盲目迁移,利用就业信息和人才服务政策引导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利用产业布局优化吸引人才落地。因此,建立合理健全的人才信息共享模式、人才流动服务政策系统以及产业协同政策指导是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内在动力的必要举措。
二、人力资源流动规律研究
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反映着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地区对人力资源的吸引程度,因此探讨京津冀人力资源的流动规律,对贯彻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具备现实意义。劳动力迁移、流动是指劳动力在空间的移动。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劳动力的区域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的产业布局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彼此推进。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主要受个人主观预期的影响,这种预期包括收入、生存条件、职业发展等,因此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向来都是人口的主要流入地,如果区域间的交通距离越近,人力资源在两地间的迁移就会越频繁,特别是历史上已经存在较多人员往来的毗邻区域,人力资源流动趋势更为明显。(表1)劳动力对于未来预期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这是由于经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劳动力迁移的核心因素就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但决定劳动力收入的重要因素就是劳动力对于所从事工作的适配性,人尽其才则未来可期,对于产业和劳动力来说都是积极的促进因素,如果劳动力盲目迁移造成产业与劳动力产生结构性失衡,则会阻碍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劳动力对未来预期的实现,进而形成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抽象来说,劳动力的技能必须正确作用于产业这个劳动对象,才能遵守生产规律,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人才一体化是激发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措施,对形成以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进而再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但是,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人才的空间结构和技能布局与区域协同发展要求不适应、人才管理机制与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适应、人才总体素质与打造国际化城市群战略不适应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
京津冀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区域内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其中,北京、天津两大中心城市是经济高地,而河北经济发展处于洼地,区域内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高端人才资源富集,甚至过剩,中小城市难以吸纳人才,很难留住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高端人力资源匮乏,导致产业发展愈发滞后,而滞后的经济继续影响人才的引进和开发。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比例稳步提高,特别是专业技术类高层次人才数量增加趋势明显。但是,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经济社会发达城市,特别是北京、天津高质量人才资源增加较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城市更为明显,而邢台、邯郸等地人力资源流失情况更为明显,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问题更为突出。
(二)各自为政导致难以形成高效人才合作机制
京津冀并没有把区域利益作为最终目的,三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仍然受制于各自的行政目标。以人力资源为例,虽然京津冀人才的资源储量比较丰富,但人力资源的优势尚未取得充分发挥和协调利用,且三地在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教育资源、人才数量、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基础性差距。由于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不同的行政区域,行政关系存在客观不对等,导致在人力资本流动方面形成了传统的樊篱,使得有效的协作机制始终不能真正落地,更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深度人才合作机制。
(三)京津地区存在对河北高端人力资源的“虹吸效应”
京津地区低端产业向河北疏散转移,加剧了河北人才层次比例失衡,使得河北人力资源发展处于不利地位,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纷纷流入北京、天津等城市,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河北,进一步减少了高端科技人才的支撑,以及向上发展的技术引导,使当地的产业发展遭受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将持续拉大三地的经济社会差距。同时,随着优质人才的不断进入,北京和天津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优质的经济、社会环境,这对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强,加剧了河北的高层次人力资源持续外流的趋势。
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建设对策建议
(一)以信息共享创新人力资源合作模式
围绕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三地政府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促进人才交流协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有力措施,以信息为载体有效引导人才资源流动,促进人力资源均衡布局,三地要实现人才统一规划、共同开发的人才交流、培训机制,做到以实际运行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利用区域信息一体化策略带动人才一体化流动,以解决当前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存在的人才需求不对等、人力资源流通不通畅、人才政策衔接困难等现实状况,组织和引导人力资源向区域内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产业流动,切实避免就业人员单纯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主观判断未来发展预期而造成盲目扎堆聚集。
(二)以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引导人力资源布局优化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河北的功能定位之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需要通过更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来体现,因此京津冀三地要紧紧围绕自身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形成阶梯式布局,同时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引导人力资源依据自身专业技能“逐水草而居”,在全区域内逐步形成产业适合地区,人力资源配置适合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以首都北京为核心,建立科研创新中心和资金融通中心,成为区域内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人才聚集地,主要为区域产业发展承担高新技术引进研发以及金融资本融通职能,作为区域第一阶梯。同时,天津依据传统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发展定位,把天津打造成高端制造业应用人才聚集中心,承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职能,作为区域第二阶梯。河北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主导并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已具备作为区域第三阶梯的初步条件,应依据产业发展结构加快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技术应用和资本输出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转化能力,加大相关产业技术人才储备和应用。由此形成京津冀区域三级梯度推进,人力资源协调调度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促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合理布局,需要加速管理方式的更新,在优化人力资源外部发展环境上不断向前发展,着力在推进区域内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无缝化上下功夫,实现人力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合理流动、身份平等、服务均享、资格互认。以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让各层次人力资源在区域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依托、以服务保障为后盾无障碍流通,实现人力资源因素在京津冀地区内的有效均衡配置。在已经具备三极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京津冀区域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才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以便于保障区域经济真正落实一体化协同发展。要着手建立一体互通的资格认证和评价机制,切实解决社会保险区域互通、人力资源服务跟随、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等机制,逐步完善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形成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资源投入、利益分享、政策保障以及信息对接等各环节一体化体系,为三地人才交流互动提供支持。
(四)完善政策支持措施
造成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分布结构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产业布局不均衡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京津冀协同治理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逐步实现政策一体化,加强金融、财税、工商管理等政策的协同,推进京津冀产业依据市场要素有序转移、合理布局。同时,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举,淘汰高耗能低产能企业,为优质企业发展留出资源和市场空间。通过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建立企业转移和重组收益的共享机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简化企业区域内跨地区迁移程序。在区域内推行企业和人才资质互认,最大限度方便人才与企业的适配流动。综上,人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推手和根本保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与繁荣是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现区域内各类经济要素优化布局的过程中,人才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必须重视人的能动性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以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服务于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布局,这需要三地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有机结合,按照市场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实现产业在整个区域空间内优化调整,协调整合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让人才追随产业流动,并降低流动成本。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将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且放在首要位置。相信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通过人才政策的不断协调与完善,会逐步建立起适应区域产业新格局的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京津冀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建立持久有力的内在支撑。
作者:范会婷 刘勇 丁咚 单位: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省国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沧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