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育类 APP 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时间:2022-11-07 15:49: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教育类 APP 隐私保护问题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类 APP 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全面覆盖的社会。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个人隐私泄露的危机。特别是学生用户群体,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学习机遇,走向了更高的平台。教育类app隐私泄露问题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社会难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当今社会教育类APP隐私泄露的原因、形式以及危害。采用调查问卷法调查了200多名学生对教育类APP的相关认知。从国家、行业、个人三个层次提出隐私保护的方针及措施。

1隐私泄露问题分析

1.1隐私泄露问题原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我们似乎被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的手机号码,真实姓名,甚至身份证号码会被有心人加以利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较严重。一是因为部分经营者未经允许擅自收集用户信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外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但是一些APP在运行期间,强行获取用户权限,越界掌握用户隐私信息,并且APP所需的功能和它所要请求的权限不匹配。二是因为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三是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骗取、盗取个人信息。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登记相应的个人信息。然而互联网也存在着漏洞和暂时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需要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更新,修补漏洞,甚至与黑客等想要传播病毒或者窃取信息的不法分子作斗争,保障互联网的稳定与安全。

1.2隐私泄露方式

根据隐私泄露的形式,分为被动泄露和主动泄露两大类。1.2.1被动泄露隐私的被动泄露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私数据遭到泄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旧手机号码处理意识淡薄。根据我国电信服务规范,手机号一旦超过三个月不被使用或缴费后,便自动注销,注销后3到6个月将被重新投入使用。为了维护网络安全,APP如今都要求进行实名制注册,在用户注册时绑定手机号。但许多人在更换手机号后却并没有及时将账号解绑注销,从而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个人信息遭到泄露。(2)企业贩卖信息。根据消费者平台黑猫投诉信息,猿辅导APP泄露用户电话号码,使得众多用户被推销机构电话骚扰,猿辅导APP也因此被央视点名批评。猿辅导作为教育软件领先企业,却并没有重视用户隐私安全问题。(3)黑客行为。黑客利用在线系统漏洞拖库、弱口令等撞库或是利用终端旧设备数据删除不完全、攻击终端企业数据等窃取企业内部数据,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1.2.2主动泄露隐私的主动泄露是指个人主动地泄露信息,例如在平台分享出行的车票信息以及所在地址定位,在不良网站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主动泄露相较于被动泄露传播范围和扩散程度较小,但教育软件的用户大多为学生群体,其中包含了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的学生,因此更要引起重视。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取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学生群体对教育类APP的隐私保护意识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285份数据,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8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主要为学生群体。问卷主要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者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学历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者在安装教育类APP时阅读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的习惯;第三部分为调查对象使用APP时对其权限应用的态度;第四部分为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受到隐私泄露和隐私泄露带来的影响;第五部分为调查对象认为隐私泄露的原因及隐私泄露时所采取的措施。

2.2数据描述性统计及样本特征

在285个样本中,男生占比21%,女生占比79%;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占比最高的是本科及以上为81%。本次调查的结果重点偏向学历为本科的女生的意愿。

2.3信度、效度检验

教育类APP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阅读程度上总体的标准化信度系数为0.663。删除项后的信度系数均小于总体的0.663。因此,教育类APP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阅读程度维度的题目不需要进行调整。经检验,样本的KMO检验值为0.636,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为129.868(sig=0.000),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效度。

2.4多重响应分析

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教育类APP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的用户认为不授权无法使用,只能被迫接受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和习惯性忽略。在对运营商的信任方面,偶尔阅读与从不阅读的用户相比,对运营商的信任程度更高。在学历与权限态度的多重相应分析中,高中学历的用户更在意相册、联系人、摄像头麦克风、地理位置等权限被获取;本科及以上的用户更在意相册、通话记录、短信记录摄像头麦克风、地理位置等权限被获取。男性认为权限的过度获取带来了电话和短信骚扰,女性在此基础上还具有信息被贩卖的风险。有被诈骗和电话短信骚扰困扰的用户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时,一般选择不采取措施或咨询法律机构、行政控诉的方式;有名誉受损困扰人群则通常选择咨询法律机构和行政诉讼的方式;有被贩卖信息困扰的人群通常选择不采取措施或咨询法律机构、行政控诉、媒体曝光等方式。选择注册使用虚假信息、拒绝软件权限来保护信息安全的人群,认为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处罚力度小、监管不到位;而选择只填部分信息、安装防护软件和关闭个性化的人群认为问题的原因是意识薄弱、监管不到位。

3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从国家政策、行业规定、个人意识三个方面分析隐私保护的方针及措施。

3.1国家层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就国家层面而言,一系列政策出台,从法律上明确了个人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工信部需要加强对APP的专项整治,对于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期更好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

3.2行业层面

提高用户使用安全性,积极研发隐私保护技术。作为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处于合理的安全水平,不能将收集到的用户信息用于与平台无关的其他业务。同时,应积极研发和完善隐私保护技术体系。优化现有隐私保护技术,根据大数据产生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分类,可分为数据发布、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使用,例如k-匿名、个性化匿名等方法可以实现对发布数据时的匿名保护,同态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则是数据存储时使用的技术。

3.3个体层面

养成良好习惯,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在线教育软件的用户多集中在学生群体,该群体隐私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站的分辨能力较差,建议多去了解隐私泄露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应对隐私泄露问题。同时,在使用教育网站的时候应仔细阅读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和隐私保护的相关文件。另外,在手机设置中关闭不必要的授权,防止软件后台随意获取数据信息。最后,我们应该多加了解有关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若已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可采取以下办法:(1)如遭遇信息泄露,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删除相关信息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制止;(2)个人还可以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行业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投诉举报;(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也接受和处理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教育类APP隐私泄露的原因、形式以及隐私泄露的危害,从国家政策、行业技术、个人意识加强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隐私的办法。教育类APP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获取相应权限。同时,教育类APP也需要注重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以此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用户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时,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只有平台和用户共同促进优化,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APP生态氛围。

作者:龙莹莹 周颖 夏向北 万兴枝 易玉红 单位:长江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