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项目资金管理范文研究

时间:2022-10-31 17:27: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项目资金管理范文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目资金管理范文研究

项目资金管理研究1

一、引言

近年来,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资金管理作为日常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影响了资金安全性和高效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为此,财政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行政事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资金管理的强大合力,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财政资源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部门拨款。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资金统筹和推进各项工作,促进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合理的资金配置,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步调一致,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合理的财政资源配置,能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2.有利于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在严格的资金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下一年度的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对资金进行有效分配。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还能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避免资金截留或挪用,保障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3.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财政资金具有公共属性,关乎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和居民的切身利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不断改善民生,提升政府公信力。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情况,资金使用效益将大打折扣,政府公信力也将受到影响。

(1)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不分析往年支出的具体情况和结构,以及资金结余情况,不对下一年度各项业务支出进行合理预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追加预算或调整预算,影响了项目顺利开展。

(2)预算单位对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够充分,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充分沟通,造成工程停工和资金浪费。

(3)预算单位对项目资金需求的估算不够精准,经常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而其他业务领域却缺少资金,导致资金错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也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层对资金管理不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较少,往往只关注资金到位情况和支付情况,对具体操作过程不太关心。由于管理层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资金管理工作缺乏有力支持,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甚至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2.财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1)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财政资金存放在多个户头的问题,强化了资金集中管理。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资金监督管理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审计部门负责,自己只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就可以。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会下降。

(2)由于财务工作比较烦琐,愿意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数减少。部分单位不具备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而具有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却不愿意从事财务工作。近年来,涉及财务改革的工作任务较多,很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申请调岗,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导致资金管理工作质量下降。

(3)部分单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财务培训计划,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导致部分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降低了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

3.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岗位和职责进行了详细划分,但是过于强调内部科室的职责,导致各科室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比如,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参与项目资金需求预估,随意支出资金,也不配合检查监督,对资金使用情况不清楚,有时出现超范围支付资金的现象。财务人员认为资金使用应该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启动前不参与预算合理性评估工作,不检查资金支付进度,无法准确说明资金使用情况。再比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缺乏深刻认识,认为本单位的资金业务不复杂,随便弄一下就好。

4.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1)时代在不断发展,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资金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最新情况、最新变化,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甚至少数单位根本没有制定资金管理制度,完全依靠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处理,导致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不足,缺乏制度依据。由此可见,部分单位的资金管理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2)从审计检查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很多制度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同级巡察等专项检查,照抄照搬其他单位的制度文件。这些制度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实现全方位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5.预算编制不合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决算方面,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太重视,预算编制简单粗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根据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调整,采用增量预算法来编制预算。对于预算项目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缺乏可行性论证,一味追求高大上,造成资金浪费和错配。此外,资金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分配资金时没有严格核实资金的实际需求,导致项目经费追加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由此可见,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筹规划,短期工作目标和中长期规划脱节,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财政资金滞留和追加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浪费。

6.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完善

(1)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有了一定了解,但是仍然存在重视预算申请、忽视监督管理的情况。一些单位缺乏成本效益意识,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无法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

(2)相关配套措施还在探索阶段。目前,财政部门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文件,但还缺乏实施细则。各地也在探索,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更是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只能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模板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3)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另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这项工作。

(4)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全面。一方面,各单位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造成绩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不强。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信息平台,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完善建议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1)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资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人员需要带头学习,带动其他员工积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典型案例学习和宣传,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每年召开一次资金管理分析研判会,主要对单位负责实施或牵头负责的项目建设情况、付款情况、存量资金情况等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各单位需要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定期举行财务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确保财务人员及时更新财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紧跟时代发展形势。

(2)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进入门槛,要求新进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加强财务人员梯队建设,避免影响单位财务工作。

(3)在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4)管理人员需要关注财务人员的思想动态,主动了解财务工作,确保财务人员引进来、稳得住、干得好。

3.加强各科室的交流沟通

(1)定期组织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建设部门,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让资金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严格把控资金支付进度和比例;让项目管理部门了解资金到位情况和支付情况,并提出合理的用款计划,从而避免资金提前支付或资金沉淀。

(2)建立轮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同时,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要加强交流,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从而加强资金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

财政部门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主管单位,应该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风险问题的行政事业单位,停拨业务经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内部监管。

(2)联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

5.完善预算编制

(1)规范预算编制程序。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要求编制单位预算和部门预算,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精选预算项目,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给财政增加负担,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二上二下˜之的编制程序,确定合理的预算数。重点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2)实行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每个业务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经过精确测算,编制部门预算。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重视,主持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议,按规定上报本单位的预算数据。上报的预算数据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清轻重缓急。

6.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设置专门的机构或工作小组,配备专业人员,高效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出台预算绩效管理细则,完善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绩效评价方法等内容,指导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工作实践,按照具体领域、具体行业、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分类设置模块,建立高效统一、各有侧重的信息系统,方便不同行业领域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4)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行政事业单位,给予更多的预算资金支持;对于较差的,适当压缩预算资金规模。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作者:折慧 单位:伊金霍洛旗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资金管理研究2

一、引言

林场在建设中要对目前项目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将各项技术要素以及资源条件进行集中整合,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做好林场引资、筹资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扩大投资效益,推动国有林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加强林业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加速社会绿色发展新环境中,国有林场面对较大的发展机遇,在资金管理转型中要认识到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价值。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下拨专项资金及单位自筹的配套资金,在现有的林业项目资金投入中,主要是涉及林木培育、森林采伐、林木加工以及多种经营生产活动。由于各项目组成差异性、应用路径不同以及周转不同将会导致林业资金运用存有特殊性。国有林场在林业专项资金中要注重设定预算编制,对预算合理评价与反馈,对反馈结果合理运用,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控,提升内部财务管理绩效。在国有林场经营发展中,资金流量直接影响到林场生存发展。

三、目前国有林场资金财务管理方法运用

1.管理理性化管理理性化发展是基于林场财务管控目标,对各阶段项目活动展开规范化设计。通过有效设计、管控,能保障国有林场长期发展中多项财务活动有效实施,保障多项工作效率最大化发展。林场在经营发展中要设定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基于林场自身发展现状制定财务制度统一化规定,设定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在林场各类项目管理中,要对各部门过程管理行为集中优化,防止不合理问题发生。在林场财务活动实施中进一步强化程序化管理,制定具体且规范的财务规章制度,保障各部门能遵循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展开操作。

2.计划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就是林场年初财务部会结合这一年的实际发展情况,基于历年的各项指标分析去积极强化各项资源与资金管控,保障经营发展目标最大化。在财务规划管理中,要实现多个要点划分。整合各类财务管控目标,做好财务预算管控。各部门要对实施计划有效整合,确保各项财务计划能协调性实施。对林场各个管理人员设定相应的审核计划,依照各部门发展现状做好职务划分,发挥各部门职能效力。最后,财务管理部门要对每年计划实践完成情况集中总结,为后续林场计划实施提供具体参照标准。

3.定量分析财务活动法

在定量分析财务活动法实践中,财务管理部门要对财务计划规范化制定,对各项管控情况规范化判定,做好财务过程集中整合。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整合出偏离财务计划的管控部门。对偏离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财务精细化计算,分析各类影响要素对应的影响程度。

四、国有林场项目资金管理常见的问题

1.经费有限致使难以深入开展工作

从当前部分国有林场建设现状中能得出,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实际下发的管理资金受限,致使林场建设中诸多资金运用受限,对各类资金开支应用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2.制度执行不到位

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资源配置中,积极遵循公平性原则,保障多项资源最大化利用。但是在各项管控活动展开中,各项制度设定规范性亟须提升,监管不合理,也会导致多项腐败问题产生。要注重对其严格监管、制止、惩处,防止林场资源遭到不同程度损坏、浪费。

3.管理缺失致使经济效益降低

有部分林场林木采伐中,实际采伐时间与采伐数量未能充分结合林木生长规律严格执行。这样将会导致诸多未达到采伐标准的幼木被采伐,不仅不会提升项目生产经济效益,还会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较大破坏。

五、国有林场项目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1.完善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1)设立完善的自动失效以及审查公布机制

目前我国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确立,林业方面的立法活动覆盖范围在逐步扩大,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与经营人员自身合法权益。在构建规范性体系过程中,开始逐步公开法律目录以及提升各项法律监管审查合法性,设定相对完善的自动失效以及审查公布机制,对林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优化,强化制度规定约束性。

(2)完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制度

在整合目前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各项问题基础上,要持续完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办法、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等。这样能有效实现依法行政,对加速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能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发展。此外,目前林业部门还对林地与林木权属登记办法、疫病监测方法、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办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等实施了集中修订与审查,对各类规章实施了有效清理,做好了规章目录的公布实施,能有效对林业部门多项文件展开深入清查。

(3)完善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体制

建立健全现有的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体制,相关林业项目建设中要严格依照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程序实施,做好项目申请、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检验、项目验收,做好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建设资金等多环节的高效化应用。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中,均要依照规定资金管理程序实施,对每个细节实施管控。管理部门严格依照管理程序对项目资金实施高效化监管,确保资金能依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等足额投入到建设部门。任何单位不能随意截取、借用项目建设资金,并设定完善的资金违规应用追究责任制度。

(4)建立筹措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

优化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示制度,将财务监管中从粗放化管理转为集约化管理。当前要规范化设立资金筹措计划,对计划合理编制、审批。对各项资金筹措业务有效执行、记录,做好各项资金利息、对应股息计算,做好会计记录与支付。对岗位人员各项职责合理分化,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逐步完善外筹资金业务的风险管控、风险规避、授权审批、资金预算编制、资金审批管控。基于现有的各项法律、林场建设经营发展、经营目标、财务预算等对资金筹措规模进行判定。对募集长期资金前应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配足专业人员展开资金筹措、资金管控,对各类筹措资金项目(营林、生产、科研、种苗、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跟踪管理。规范林场应依法签订相应协议、合同、承销协议、债券契约等法律性文件。如果需要对外进行融资,需要提供相应担保、抵押等,及时补充担保人、抵押物、质押权属证明等。财务部门在资金筹措建议项目中要进行高效化分析论证,在季度、年度与林管部核对林木资产的林权证号、林权面积及相关的变更信息,确保对林木资产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由专人管理林场的借款合同或协议等相关法律性文件,并按合同或协议偿还本金、支付利息。财务部门对筹措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专项资金绩效审查

(1)实施“三专两单”会计核算制度

现阶段要注重高效化落实“三专两单”会计核算管控制度,保障多项资金应用能实现针对性管理,设立独立管控账户,对各项资金独立展开核算。林场财务管控部门在会计核算实施中,要从根源上对现阶段资金管控漏洞进行管控,防止出现假账问题。结合项目资金的管理基本原则,确保及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及时反馈各项目实施现状,结合项目制定方案以及各项资金业务进行资金高效化核算。

(2)加强专项资金的过程监管

国有林场管理人员要注重紧跟社会发展形势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现状,逐步强化自身法律意识。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要求,优化资金管理方式,强化财务管理各项职能。在多项管理活动执行中,要注重对资金应用以及运转过程合理控制,确保财务管理能全面参与到资金管理全过程中。基于管理掌握多项资金动态化发展现状,保障各项资金合理应用,提升资金应用效率。多项管理制度设定的重要作用是对个人行为集中约束与规范,管理部门要优化多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要求。结合不同单位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化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助于强化资金应用效率。管理人员要注重参照我国现有的各项财政法律法规、会计法规以及多项规定等,设定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升过程监管成效。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做好资金监督以及绩效管控

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账管理、专项使用、统一核算、绩效考评”管理模式,必须按规定用于允许和规定的项目,不得改变用途。在林业专项资金管理中,需要明晰政策要求、整合分配方法、注重绩效结果导出等,以此为基准进行资金管理、分配以及应用。由财政与林业部门共同管理林业专项资金,其中财政部门主要是控制及编制中期与年度的财政资金预算,以及下拨专项资金,以此来做好资金监督以及绩效管控。林业厅主要是做好各项专项年度计划制定、指导、实践、监督,对财政厅各项资金应用情况有效监管。

3.控制多项风险要素,加大资金监督检查力度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现阶段国有林场管理部门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制,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企业相关部门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趋势,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对风险类型进行识别与判断。对风险需要做出及时预防,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风险形成原因以及实际危害进行估算,预算风险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值。然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或是转移。在对广大员工进行管理时,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人员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2)多维度加强资金监管

当前要注重多层次、多方位对项目工程资金实施监督监管,扩大上级监管覆盖范围。林场管理部门要注重与审计、纪检、财务等部门强化协作,建立联合性资金审查小组,对各项资金营业现状实施全面检查监管。做好日常资金应用统计,保障各个方面资金都能得到有效跟进管理。此外,要注重做好自身监管和财务部门以及多业务部门强化配合,组建资金应用检查小组。基于各项检查制定更多改进办法,落实项目资金应用以及质量检查相关工作。积极接受社会舆论与媒体监督,结合林业部门、当地群众监督,能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六、结语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国有林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林业资金信息反馈制度以及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筹措资金管理制度,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的过程监管,实现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控及提升财务管理效益,为推动国有林场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兰晓春 单位: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项目资金管理研究3

在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单位需加强资金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资金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风险,并探寻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对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的社会实践看,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制定具有适配性的资金管理制度,还要在资金管理实践中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提升资金管理效果,强化工程建设单位的资金风险控制效果[1]。具体来说,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落实中,资金管理问题可能引发资金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项目破产等,可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非常有必要。

1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立足于当前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实践,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分析可知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有效控制成本。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规模大、投入资源较多、工期长等特点,涉及的环节较多,形成复杂的交织网,极易导致工程的组织管理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资金风险[2]。从相关统计结果看,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项目资金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工程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效果。因此,加强工程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强化各环节的资金规划、拨付和应用,保证资金管理科学、有效,提高工程建设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显著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2)资金管理在提升全面管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资金是项目的命脉,工程建设项目在落实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周转,还需要有预备资金,而工程建设单位是提供资金的重要主体,资金管理风险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各项工作[3]。因此,在工程项目实践中需加强资金管理,能提升资金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在项目实践中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工程建设单位平衡资金,根据项目的不同环节,合理分配资金,以有效解决资金使用问题,进而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资金管理可以助力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筹集项目资金,还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筹集资金的具体利用进行合理安排。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可知,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存在差异,需根据各环节的资金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并基于工程项目进度等对资金额使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项目实施有足够的可备用资金。这不仅可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利用风险,还能基于可利用资金组织与开展项目的其他活动等,助力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4]。

2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看,其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极易引发项目资金安全风险。相关人员需及时分析具体的问题,并明确问题发生的原因,以针对性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效。结合实践总结的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问题如下。

2.1管理制度不科学

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会对资金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面临的风险较多,如施工企业和供应商的信誉问题、不可抗力因素等均会造成资金管理风险,这与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密切关系。在实践中,部分工程建设单位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制度的落实受到制约,无法发挥其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效能,如管理制度不科学会导致资金管理出现纰漏[5]。同时,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在制定与落实时没有充分结合项目的实施进度,比如,在项目初期阶段,没有对项目整体投入的资金进行预测分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没有对项目资金的正负现金流进行预测调整;在项目完工尾期,没有建立相关的资金结算、资金审查制度,导致现有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6]。

2.2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不合理也是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程建设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参考标准不科学。工程建设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需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明确预算编制项目等,同时要确定项目资金的计算方式,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预算编制存在数据参考不准确的问题,导致资金预算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能会出现预算高估,造成资金浪费,也可能会出现预算低估,出现资金筹集不足的情况。

(2)个别管理层对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视不足,没有对整个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分析,资金筹划缺乏全局性,资金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性,对于各项目的预算与实际存在差异的情况未采取惩罚措施,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调配,最终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

2.3内控监督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中还需要重点强调内控监督,但从当前的工作实践看,部分工程建设单位不注重内部监控,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降低项目效益。具体来说,当前工程建设单位内控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监督专业性差、监督项目存在遗漏和监督工作开展不足等多个方面[7]。内控监督应该是资金管理必须强调的内容,但目前工程建设单位存在这方面的疏忽,导致资金管理漏洞出现。

3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资金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稳定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结合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实践中落实科学的资金管理策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实际效果。结合项目实践可以采取以下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优化措施。

3.1健全管理制度

由制度缺陷造成的资金管理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必须优化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管理制度有序落实。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需要将资金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要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避免制度实施流于形式[8]。还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管、制度制定等内容。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通过不定期的审计工作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此外,要强化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将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将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与责任人的绩效挂钩,确保制度落实效果。

3.2合理编制预算

在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践中,合理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管理机制能有效解决资金管理问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好资金预算编制工作。资金预算编制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对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非常有必要。从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看,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工程款的编制。编制工程款时需要根据主工程的施工进度,由工程监理单位核实工程量,由工程造价公司审核工程款,建设单位的工程部、成本部等相关部门在第三方审核的基础上进行核实。二是其他二类费用(设计费、造价费、监理费)的资金预算编制,此类资金预算编制需根据设计成果、工程造价来编制[9]。预算编制时还需要考虑突发情况,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确保预算执行效果。总的来说,预算编制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提供的预算数据具有真实性、可比性、准确性,贯彻管理理念,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的意识。

(2)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为确保预算管理效果,必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工程建设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应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反映项目超预算或其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支出。管理层获取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后,需要评价预算执行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执行工作存在问题,如出现超付的情况,需要及时解决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3)在预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监控。监控工作是保证资金预算更好地执行的重要内容,需全面监控各项目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分析预算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10]。与此同时,要配合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目按照资金预算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3.3完善内控制度要想科学管理项目资源,必须以完善的内控制度为依托,资金管理内控工作的实施主要注重四个方面。

(1)加强财务管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遵循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和专款专用原则,还要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这样,建设单位可以及时、足额地拨付工程款,显著提升项目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实践中需要积极完善资金管理反馈制度[11]。建设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组建专业的资金管理小组,一方面执行资金管理,另一方面分析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基于执行情况反馈信息,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处理,提升资金管理实效。

(2)规范拨款程序。从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实际看,需要严格规范拨款程序,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资金支付程序[12]。比如资金支付要经过几个环节和具体环节的审核要求等都需要在程序中体现,保证资金拨付审核的准确性,最终科学、规范拨付资金,在资金管理中体现拨付款项的明细。

(3)加强资金监督与检查。在实际中,检查、审计等部门需要联合,实时监察工程项目资金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和重大中长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违规操作[13]。通过加强资金监督和检查保障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确保项目资金的实际利用效果。

(4)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加强资金监管。在项目管理中,通过预算评审、公开招投标、决算审查等一系列项目审查程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14]。在实践中,可以将项目资金管理的中心定位在投资预算评审上,强调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评审,充分利用投资评审的优势,将项目投资评审作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发现,项目投资评审工作在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需有落实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4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非常重要,其对项目落实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安全性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加强资金管理。文章分析讨论了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结合比较常见的问题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指导当前的实践工作。

作者:李碧红 单位:珠海大横琴口岸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资金管理研究4

一、概念界定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就是要围绕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监督全过程当中。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和单位,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项目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财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2020〕10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双高”建设项目经费:项目支出是指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按资金来源划分,项目经费分为财政资金项目经费和非财政资金项目经费。本文所指“双高”建设项目经费是指为支持“双高”建设项目所专款专用的全部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以及其他非财政性资金。基于绩效的“双高”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就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双高”建设项目经费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以及对评价结果运用的经费管理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对高校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最早可看作是通过绩效评价来实现的。美国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对高校绩效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的美国大学排行榜。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便开始对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其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越来越科学、全面和系统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完善后的绩效管理办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促进了绩效考核水平的提升。1966年发布的科尔曼报告让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政府加强教育经费管控,衡量教育产出的有力手段。对高校领域绩效评价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DavidDraper(2004)认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取决于预算绩效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因而,要想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绩效指标来实现。EricEdwin(2014)通过对参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教职工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教职工参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MichaelS.Willett(2016)认为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为实施奖惩机制。MohammadMaher(2018)通过研究指出高校注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能够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明显提高。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起步也较晚,尤其是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不过随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学者们也开始提出我国当前高校的资金预算体系必须进行一场改革,只有将预算绩效的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当中,才能更好的管理好专项资金。许江波(2011)提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通过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来共同实现。邬敏燕(2013)提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应该建立在业财融合基础之上。华秋红(2018)指出应建立指标体系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均衡发展。宫景玉(2020)在分析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相关问题之后,构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刘超;崔珑;董柳圻(2022)通过对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对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而构建了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构建了全过程的跟踪评价体系。教育部、财政部在“双高”建设相关文件中均强调要对“双高”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评价,吴灵辉2020认为“双高”项目建设要以绩效为本,对建设资金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双高”建设保驾护航。但是如何基于绩效对“双高”项目进行经费管理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对“双高”建设项目经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再到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发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高校作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是财政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高校资金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

2.是应对新时代高校审计、巡视工作的必然需要。近年来,一方面高校经费规模越来越庞大,尤其是项目经费占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高校的各种专项审计和巡视越来越频繁和严格,倒逼高校经费管理从传统的合规性管理转变到绩效管理。

3.是保障“双高”项目顺利实施及成功验收的必然需要。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将适时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周期遴选和项目经费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仅由此就能看出对“双高”项目经费实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是提高“双高”建设项目经费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需要。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资金的无偿性让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成本效益原则,铺张浪费和无效支出屡见不鲜,各专项经费管理混乱,互相串用,对“双高”项目经费实施绩效管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必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5.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必然需要。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治理水平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间接反映着高校的治理水平,而经费管理又是财务管理当中的重要一面,因而要高度重视“双高”项目经费管理,从经费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监督及预算评价都要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

四、高校“双高”项目经费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高校领域对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虽然已是普遍共识,但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高校与高校之间、同一高校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经费管理者与下级执行层面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大多数业务部门由于对财务专业知识不了解,在主观上就认定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样就导致业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时缺乏积极性,认为预算绩效评价是双高项目建设的额外工作,无法体现工作价值,实施效果不佳。

2.高校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面的统筹不够。高校对“双高”项目经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为它是一项涉及所有“双高”项目资金的,从项目立项到预算编制、再到预算执行与监督、最后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闭环系统。倘若不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开展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仅仅通过设置双高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双高建设办等)来完成双高任务,并没有专门设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来监督和检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践当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最后基本落到财务部门手中,由于大多数高校的财务人员身兼预算、核算、决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数职,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即使开展了由于与业务脱节,质量也不高。

3.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存在偏离。“双高”计划的项目申报书和建设任务是在2019年制定的,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和政策的不断变化,任何一家建设单位都不可能把后面几年的问题都考虑得十分清楚和精准。这就会导致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按当初的任务书去执行,但是如果不执行的话验收又无法通过,学校因此会陷入两难境地,比如受疫情影响,当时申报时的国际化任务都会受到延期或者无法完成,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当中就是绩效目标无法完成。

4.高校目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名存实亡。目前财政部每年都会要求高校对上一年度的“双高”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绩效自评价。但是由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技术要求很强,只有熟练运用行业知识和专业方法,才可能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高校在进行“双高”项目绩效自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或者不科学。例如绩效指标未涵盖项目主要实施内容、绩效指标与绩效目标脱节、预算绩效指标量化程度偏低等问题。绩效指标体系设置的合理性是影响后续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根本性问题。二是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有待加强。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绩效评价方法,普通工作人员短期内难以准确掌握运用,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团队可能懂方法但不懂实情、行情等问题,亟需培育高校内部自身专业力量。

5.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不足。目前,高校对“双高”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的任务需要。高校在进行“双高”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时候基本思路是按照项目申报或者部门预算申报时所确定的绩效目标为指标进行简单设计,然后对照设计的指标,按是否完成进行打分统计,评价过之后没有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对未完成的目标也是没有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和问责机制,有的项目即使绩效目标执行情况不符合既定要求,收回相关预算资金也并不容易。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导致目前高校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候流于形式,没有实质进展。

五、对高校“双高”建设项目经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力度。上级部门要持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普及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比如可通过主题竞赛、专项课题、在全国推广先进典型案例等方式。高校自身要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加强校内各层级人员绩效管理培训尤其是各子项目资金负责人;培养一支懂得预算绩效相关知识的专业队伍,营造绩效管理的良好氛围。对“双高”建设项目经费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要坚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实行全过程管理。预算编制时,要结合预算绩效目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预算执行时,除了重点关注资金的合规性之外,要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最后,项目结束之后,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并做好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2.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统筹组织能力。“双高”项目将是高职校近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提高“双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双高”项目至关重要。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原有工作组织架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来负责项目资金的筹集、预算、监督、决算和审计和绩效评价等工作。另外,学校可根据“双高”项目具体建设任务和内容,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和单位管理需要制定专门的“双高”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在事业大账之外单独建立“双高”项目经费财务账套同步入账,加强对“双高”经费开支的监督力度,定期对“双高”经费执行进度进行通报,努力确保资金执行进度的前提下,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合理调整预算绩效目标,系统化实施项目。高校要以建设任务书为基础,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统筹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要求系统化实施双高项目。对于确因政策变更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完成不了的建设任务,要按规定向上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做好审批、备案手续之后,合理调整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4.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绩效主管部门要尽快构建分层次、分行业、可操作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而不是对所有部门和行业进行一刀切。教育部门尽快出台适用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对“双高”经费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绩效评价,这也是“双高”经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处。按照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对“双高”进行绩效评价就是依据立项时设定的绩效目标,对“双高”立项时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细化量化,确定各指标评分权重,按照百分制构建“双高”经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绩效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立法,硬化约束;完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对“双高”项目经费进行绩效评价(含中期评价)后,要注重对结果的应用,对绩效评价好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奖励,可与下一周期经费拨款、年终考核等挂钩;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暂缓或减少预算拨款,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实行问责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双高”项目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是国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入选“双高”项目的高校要将绩效管理理念方法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当中,加强实时动态管理,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科学合理设定绩效指标,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另外,不断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管理考核等挂钩机制。

作者:王义浩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