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5:21: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区域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务院于2018年10月批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是国内第一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国家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古老的淮河流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赋予了沿淮高职院校新的使命。而沿淮高职院校如何服务这一国家战略,文章提出了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合作,并在阐述高职院校跨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后,提出多方“合力”,形成“动力”,方能“给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高职合作;区域经济合作;资源依赖;多方“合力”
国务院2018年10月批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尔后,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是国内第一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古老的淮河流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赋予了沿淮高职院校新的使命。国家发改委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园区,打造一批区域性特色职业教育集团。这就要求,沿淮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增强自身发展动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
一、豫皖苏鄂鲁五省政府合作平台为区域高职合作铺平道路——区域经济合作驱动区域高职合作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范围大、人口多,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是以淮河的干流和一级支流以及下游的沂沭泗水系流经的5个省25个市4个县。具体市县是:江苏省7个市,即淮安、盐城、宿迁、徐州、连云港、扬州、泰州;安徽省8个市,即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山东省4个市,即枣庄、济宁、临沂、菏泽;河南省6个市1个县,即信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商丘、平顶山,南阳市的桐柏县;湖北省3个县,即随州市的随县、广水市,孝感市的大悟县。其规划总面积达24.3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1.46亿[1],GDP总值6.75万亿元。
(一)政府合作如火如荼
沿淮五省及市县构建政府合作大平台。2019年4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召开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五省以及沿淮市县负责人汇聚一堂,大家一起协商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大计。与会人员共同审议、制定、签署了多项重要文件,如《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合作总体实施方案》《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协同推进合作框架协议》《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制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协议》。会议还发布了《淮安宣言》,并设立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办公室[2]。2020年10月,在安徽省蚌埠市,2021年9月在山东临沂市分别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省际联席会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成立多种联盟,加强合作交流。2019年6月19日,在淮安市召开了淮河生态经济带青年企业家交流会,来自淮河流域5省25市4县的青年企业家代表、共青团负责人100余名代表,共商合作发展。交流会上还成立了淮河生态经济带青商联盟,发布了《淮河生态经济带青商联盟宣言》。目前,陆续成立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文化旅游联盟、报业融媒体联盟、卫生健康联盟和淮河水利专委会的组建工作,调动了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二)高职院校合作较为冷清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了贡献。据初步调查,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的87所高等职业学校,设有农林牧渔、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等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740多种专业,在校学生70万人。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有古语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其意思是说淮河两岸比其他千万个地方都要好。现如今,人们往往“谈淮色变”,每当说到去外地交流和参观学习,不是北上广,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苏、皖、鲁、豫、鄂五省及沿淮市县的高职院校相互间的交流很少,相互来往较为冷清。
二、区域高职合作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助推器——高职院校跨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
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合作是一种区域高职合作。区域高职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想实现其健康发展,首先要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资源依赖理论”是区域高职合作的理论基础
1960年以后,组织体研究中的“资源依赖理论”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所说的“资源依赖理论”,实际上是“将环境视为实现组织任务和组织运作而获取稀缺资源的场所”。一般认为,资源依赖理论是组织体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是侧重研究组织体与其周围各种资源关系的理论,是注重研究组织体与各种关系相互依赖、共生发展的理论。这种组织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组织体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要与外部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交换,才能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其次,组织体和外部环境要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再次,组织体可以不断采取多种措施,适时调整自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和影响程度。资源依赖理论告诉人们,一个组织体关系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该组织体对外部相关资源的依赖程度如何。该组织体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系统的合理调整、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例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规划的改变等方式,让本组织体自己适应外部各种环境,从而建立起本组织体与其他组织体之间相互利用的良好关系。今天我们所说的这种资源依赖理论,它一开始是用于企业的,是研究企业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其核心是,认为这种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对某种相关资源的积累,形成企业自己的优势,而达到企业占据市场的目的。当下,这种资源依赖理论,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当今的高职院校,是典型的开放组织。一方面,要依赖政府和社会为学校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如政策、资金、土地、人力资源、实习场所、安全等,这是高职院校对外部环境要素的依赖。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体,要表现为办学的自主性。因而,高职院校就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想方设法,多渠道寻求自己依赖与自治的平衡,从而努力建立起与外部多种环境的和谐与共赢的良好关系。
(二)高职院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
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必然要与高职院校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环境进行交易,这样就形成了高职院校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依赖性,这就是高职院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有学者认为,资源依赖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外部限制和外部依赖。所谓外部限制,就是组织体对外部环境中掌握着自己所需重要资源的组织体的回应。所谓外部依赖,就是组织体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为确保组织体的生存与发展,尽可能地争取从外部的限制中获得更多满足。在这两个核心观点的作用之下,任何组织体的发展,都要与他所依赖的环境因素互动与共生。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政府和社会之间持续的资源交换关系,既然是交换关系,必然是相互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在办学定位上体现为地方、为社会的服务性,努力构建以他方为中心的相互作用;在办学理念上体现特色性,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在人才培养上体现适应性,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努力寻求依赖与自治的平衡。未来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区域板块、区域经济带、区域经济区之间的竞争。未来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是能够满足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这种助推器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政府和社会的回馈。这种助推器能量越大,说明高职教育回馈越多、贡献越大。高职院校要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那么区域高职合作是一种有效形式,因为它可以充分整合资源、相互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三)区域高职合作是教育资源的“双边互补”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个开放性很强的组织体,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必须同其他组织体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就必须要开放,所谓开放,就是要有输入和输出,否则就不是真正地开放。高职院校的输入与输出,首先是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输入,就是高职院校办学对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如办学场地、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等;外部输入还表现为不同区域和国家的资源输入,如外国留学生培养等。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输出。这种输出先是教育成果的输出,就是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输出,然后是职业教育模式的输出,外国留学生的培养等。高等职业院校对资源的控制,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途径实现的,这就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所谓区域高职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省、市地区的高职院校,通过跨区域合作的方式,使一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另一个地区提供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跨区域合作,本质上是高职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一种配置,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过程,是合理分工与互惠互利的过程。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资源禀赋不均,地区间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每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规划的目标等有较大的差别。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可以突破本区域原有的教育思路,按照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需要,带动各类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实现不同区域教育资源稀缺性的“双边互补”。
三、多方“合力”形成“动力”方能“给力”——沿淮河高职院校跨区域合作的对策
(一)建议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院校联盟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对于在淮安市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因此,建议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院校联盟”,其宗旨:一是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紧紧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社会建设,强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发挥服务和引领作用,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二是搭建省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大平台。协同商讨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开展教学研究、教科研合作、多种资源共享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高职院校之间领导干部挂职锻炼、骨干教师相互访问、交流、学习等。
(二)建设开放共享的高职教育园区、特色高职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集团
集群化办学是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一种模式,以高职教育园区为纽带,以优质高职资源向职教园区集聚方式、形成数校一地,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办学。已建成的淮安高教园区,应建设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开放共享的高职教育园区;同时,再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安徽蚌埠、河南信阳建设开放共享的高职教育园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高职院校可成立农产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化学工业、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职业教育集群。
(三)多方助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院校合作
跨区域高职合作需要多方助力。区域高职合作有诸多因素影响,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大环境因素外,还有政府推动、制度设计、合作基础、合作产出等影响。为此,推进区域高职合作,政府是推动合作的重要力量,还要善于寻找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发展沟通、互信的伙伴关系。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办公室是由淮河流域5省25市4县的29个成员城市的发改委主任和联络员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应把高职院校合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工作和实际发展需要,牵头、协调、鼓励各成员城市整合各方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开展合作。请教育部等、苏、皖、鲁、豫、鄂五省及沿淮市县教育部门支持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职合作。(四)首提首推城市淮安的高职院校当有更多作为淮安市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首提和首推城市,而办在淮安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作为。淮安,是一座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的交通要道城市,自古就是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现今的淮安市,有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4所冠以“江苏”的高职院校,除省会南京外,为江苏12市之首。当下,把沿淮河的8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联系在一起,协同研究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计,强化区域高职教育合作,淮安市的高职院校责无旁贷。
四、结语
国内第一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赋予了沿淮高职院校新的使命,这就是要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基于此,我们要取长补短,多方“合力”,形成“动力”,实现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合理的制度框架,完善产教融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依赖理论与区域建设良序共生的服务体系,切实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拯.关于“十四五”时期加强省际合作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0):20-22.
[2]孔涛.水韵故事舟扬帆正当时[N].菏泽日报,2019-12-14(4).
作者:徐浩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