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5:09: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媒介素养教育下大学语文教学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更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信息查找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媒介素养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领军者,在生活中使用媒介技术频繁,且会接触到各种思想以及价值观,这些媒介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任务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具体的策略,重构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
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母语文化教学在大学教学中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任。在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中都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着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同时又被时代中的各种思想影响着,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受到一定的冲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不利于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应将媒介素养的要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方向。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从我国大学生新媒介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媒介素养与导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构性重构以及媒介素养下大学语文教学的重构进行阐释,为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基本情况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介也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新媒介是以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媒体形态,其中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1]。新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无障碍交流和实时的互动,新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娱乐性强以及互动性强等特点,新媒介的使用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普及率。在使用的人群中,大学生是最主要的使用群体之一,因新媒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也导致其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娱乐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各类的交友网站,获得相应的信息和交流,且能实现实时的互动,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信息交流需求,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实现无障碍交流,且随着各类娱乐软件以及短视频APP的出现,使用新媒介学生的人数更是呈现出上升趋势。对2016年—2018年3年期间某市大学生新媒介拥有率以及用于生活娱乐、交友、信息获取的使用率、在某市所有新媒介使用人员中的占比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数据中发现,大学生在新媒介使用的过程中,拥有率、使用率和占比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新媒介使用能实现信息的交互,便捷了大学生的生活,但同时在网络中,各种信息交融,大学生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媒介意识已经成为了大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分析
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作出了定义,美国媒体认为,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理解、评估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2]。总的来说,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能拥有对相关信息进行辨别和思考的能力。拥有媒介素养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在媒介环境中能正确甄别和反思,不受环境的影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学语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同一性
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具有目标同一性的关系,媒介素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等相关内容具有同一性。媒介素养是指学生在使用新媒介的过程中,能对接收的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能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反思和质疑,这种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能正确地理解相关信息的真实内容,能辨别信息的正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3]。这与大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相似性,大学语文是对中学语文的补充和说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为主,通过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能培养学生对信息识别和文化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二)互补性
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具有互补性,媒介素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在目前媒介环境中,媒介素养的形成不足,各类信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冲击力较大。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受这些内容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眼光局限的情况,不能正确看待不同的文化,在“评论”的世界中,容易产生对某一类事件固化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发展[4]。高校大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对学生中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能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正确评价、理性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之间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媒介素养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构性建构
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在媒介环境下,辨别信息正误,合理运用媒介的能力。在对媒介素养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媒介素养的结构性建构,其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应采用本土化方式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全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能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实现教学本土化构建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的本土化,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教育内容同我国现有的完整教育体系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融入我国教学特色,实现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提高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构建以人文本教学理念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开展媒介素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教学主题的差异性,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媒介素养教育在结构性建构的过程中只有能满足我国教学中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具体教学要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教学环境,才能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结构性建构的稳定性[5]。
(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媒介素养教育是特定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进行结构性构建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与我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以及要求进行融合,促进教学结构性的改革,应实现全面教育。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为进一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实,应针对具体地区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出现教学在资源配置不高,教学质量低等问题。
四、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重构大学语文教学
媒介素养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关系,在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语文教学的质量,应针对媒介素养的具体要求,重构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完善大学教学的批评方式,将媒介素养融入其中,对教师教学素养提出新要求。
(一)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在高校教学的课堂中被频繁使用,成为了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辅助方式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加生动地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展示,在提升学生学习情趣,培养许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高校大学语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信息化技术、新媒介等内容与高校教学课堂进行融合,实现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在一体化构建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的具体,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标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进行融合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微课等教学平台,并将其使用在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在教学前,针对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制定相应的视频供学生进行观看,方便学生理解,也能做到一个良好的预习作用。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材料,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感。课后制定相应的讨论,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比如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板块,教师提出“我国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举例十五个以上”,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询,进行回答,在查询的过程中,能帮助患者总结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眼界,将相关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知识的记忆深度。同时通过查询能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其能正确运用媒介,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互动式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互动式教学课堂的构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构建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大学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大学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满足相关的教学要求。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堂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媒介素养的构建,应确保互动式教学模式能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活动或各种讨论的方式,正确引导使用新媒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查询,并对查询的结果进行分析,方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媒介的习惯。同时正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正确、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处理对课本知识的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利用各种媒体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搜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教学知识,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指导学生明白媒介的重要性和功能的强大。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平台,学生能自主获取相关的信息。开展具体的教学课题,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并进行分享,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媒介运用的能力。
(三)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的构建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在以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在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课堂表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但在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评价,很难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的评价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评价进行融合,不利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构[7]。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能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新媒介的使用与教学评价进行融合,将新媒介与教学评价进行融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对新媒介的使用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助学生正确理解新媒介的作用,有助于正确媒介认识和素养的形成。比如,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采用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将相关的评价活动在新媒介中进行开展,教师要求学生在新媒介中提交相关的作业,在提交完成后,能相互查看并进行相互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方式具多元化。此外,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介进行考核,比如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进行答题,同时利用新媒介,将查询的资料同自己完成的作业进行对照,标明参考的来源,提高新媒介在高校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使用率,教师将评价的结果在新媒介中进行展示,方便学生及时提出疑问,并同教师进行交流。
五、总结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学中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重任,大学语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给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关于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与媒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还在起步阶段,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还需要广大大学语文工作者的长期共同努力。
作者:贾玮琼 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