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5:00: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新医科下护理研究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新医科理念,人文素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护理教育的机遇和契机,探讨基于新医科理念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新医科理念;护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研究生
随着护理服务模式改革,护理行业在医疗服务和人民群众保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护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大[1],同时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人文素养。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也是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随着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淘汰,教育体系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模式,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加强“四新”建设,推进智能教育,传统医学模式将向新医学模式转变,并全面融合了医工理文知识及人工智能[2],由此,新医科理念产生。基于新医科理念,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1基于新医科理念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人文关怀属于哲学伦理学范畴,指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关怀指关心关爱、关怀照顾[3]。优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观点就是要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彰显人文关怀精神[4]。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未来护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人文素养至关重要。我国护理教育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重技术、轻人文,多数学校将学生是否通过考试作为评判教学优良的标准,未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合理评价[5]。另外,课程设置将医学专业课程当作最主要且最重要的科目,占比较大,且科目设置沿用医学科目的划分标准,无法体现护理教育的特色[6],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大专院校、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且绝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除此以外,我国人文社科类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7]。
2基于新医科理念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优点
2.1加强护患沟通,缓和护患关系
目前护患冲突成为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一个障碍,大多数学者和专家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从教育层面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8]。基于新医科理念,结合思政教育模式,在护理教育中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力度,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而且可彰显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及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增强以患者为中心意识,以缓解护患双方的护理服务供需矛盾,避免护患冲突,促进双方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2.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职业认同感
人文素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提升人生境界、塑造人格及实现价值的教育,是满足社会护理需求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9]。课程的建设和开展,是从护理学科精神内涵上熏陶护理专业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领悟和明白职业价值取向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而非是薪资多与少的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肯定护理职业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思考自身所承担的责任,通过所学知识和技术为社会做贡献,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使其将个人价值、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10]。
2.3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服务质量
现代护理临床工作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护理常规操作治疗,特别是在新医科理念下,人们法治意识逐渐增强,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主观感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角度出发,遵守职业原则,坚定职业操守,让患者得到贴心且优质的护理服务[11]。通过学习人文类课程,使护生在工作中懂得尊重、关爱与理解患者,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专业技能使患者身心愉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2.4充分展现护理学科的精神内涵
一门学科的发展,要有属于该学科的灵魂和精神内涵。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宣誓纯洁一生,恪尽职守,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会使用害人的药物,提高护理标准的同时,还要保守患者的秘密,并真诚协助医生,为患者谋福利,这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及护理的意义。姜小鹰[12]认为护理的基础是人文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护理技术操作;王倩等[13]也认为人文理念在护理科研、技术创新中格外重要。
3基于新医科理念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3.1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核心元素的支撑
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健全课程体系,而目前人文素养教育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且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大多是选修课程,而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了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的结果[14]。虽然部分护理院校开设了各种人文社科类课程,但因各课程间缺乏联系,根本无法达到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特别是有些选修课程,基本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并未体现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
3.2师资力量不足,忽视职业精神培育
人永远是医学体系服务的对象,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技能[15]。人文素养教育不能仅依靠专业课教师,所有护理专业教师都应掌握人文素养相关知识,所有教师都应传授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并且达成教师皆是人文素养教育者的共识[16]。然而,护理专业教师对人文素养相关知识掌握并不全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和传授护理专业知识[17],缺乏育人意识,不能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另外,护理专业教师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由于专业课涉及内容较多,认为只要讲好专业知识就行,无需浪费课堂时间去讲解人文素养相关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3.3缺乏有效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8]。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也点明了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石中英[19]指出,解决教育评价问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明确如何培养人才的教育问题。然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无法合理判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中,应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3.4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在现代护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视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然而,护理硕士研究生面对课业负担和就业压力,即使学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大多护理硕士研究生也不会重视,忽视了对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甚至部分护理硕士研究生会对人文素养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人文关怀能力就是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没有真正理解人文素养内涵,觉得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不重要,而这会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和专业技能提升产生影响。史瑞芬等[20]认为,若没有人文知识和能力为依托,专业技能的发挥会受到限制。
4建议
4.1完善课程设置,提倡教育模式多样化
学校应借鉴欧美国家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模式,借鉴先进的护理理念,增加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学时,将一些选修课程列为必修课程,降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自由选择性和随意性,并在所有年级中开设这类课程。同时,学校可开展人文素养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做义工、去福利院探望小朋友等。授课教师也应注重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以便探究学生的内心想法,让人文关怀深入人心。
4.2壮大师资队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队伍的壮大可有效提升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及培训、继续教育来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量;护理专业教师可通过沟通交流来掌握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并将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引入课堂,如讲述“大体老师”生前事迹,让学生感受大爱大义,使学生产生感激之情、敬畏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考生命价值的同时认真审视自己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21]。
4.3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多主体、多维度评价
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对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教育评价从单层面的评价转变为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并加入了过程评价和终期评价。多主体是指教师、学生、他人进行评价;多维度指教师自评及他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及他评。授课教师授课结束应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没有真正融入人文素养知识、课堂互动有没有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同时也要和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如何讲好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教师评价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及人文关怀能力,学生也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并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谈论对人文素养的看法,思考如何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4.4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紧密结合思政教育
基于新医科理念,一个创新型的护理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扎实,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应内化于心,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应从思想层面入手。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引入课堂,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人文修养,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护理教育者也可借鉴课程思政理念,从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建设走出来,大力开展课程人文,将人文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人文课程”转变为“课程人文”。
5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种主动给予他人帮助、关爱的品质,人文素养教育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完善护理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及创新护理人文素养教育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作者:魏丹莲 王相淇 覃琦 马宏文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开大学附属天津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