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7:53: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新财经下企业纳税筹划课程案例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会计专业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企业纳税筹划课程与企业税收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中,紧贴社会实际,采用鲜活的教学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经济问题,还能培养学生辩证、系统的分析思维。以新时代、新发展、新财经为背景,采用时效性强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互动、讨论与思考的兴趣,并将教学内容延展到课堂之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在实践中证实理论,不断加深学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纳税筹划;案例教学;个人所得税;职业素养
企业纳税筹划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不仅与国家宏观政策、税收制度密切相关,还包含有职业道德与规范、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在新经济、新技术、新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凸显课程的专业性、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引领性,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建立知行合一、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耦合的育人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税收体制、税种设置、征收规定等,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税收公平性。此外,税收还发挥着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个人所得税是保证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经历过多次调整。2019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模式向综合征收模式转变,提高了费用扣除金额,加大了附加扣除力度,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税负,是税收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企业纳税筹划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和技能,能够从纳税主体(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的角度来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获取认识,将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与合理合法的筹划方法有效区别开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主动纳税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紧贴社会经济问题,通过植入个人所得税教学案例,深化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了解,特别要利用典型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1]。案例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实务性课程教学的一种好方法[2]。自20世纪初被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3]。在课程中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使学生坚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合格的纳税人和纳税筹划工作者。
1个人所得税案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核心,个人所得税教学案例分析具有理论性、技能性、价值育人的特点,具体包括理论、技能、价值育人三个方面目标。
1.1理论目标
理论目标是个人所得税案例分析目标体系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个人所得税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的法规法条,才能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例如,以明星偷逃税款,违反法律法规,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错误纳税筹划方法,找到痛点,剖析其中的原因,反思后果,吸取经验教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1.2技能目标
纳税筹划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税收筹划实务紧密结合,将税收政策、征管规定与现实经济生活、企业业务有效衔接,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经验转化为实践技能,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同时,技能目标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是企业实现合理纳税筹划、减少筹划风险、诚信纳税的基本保障。
1.3价值目标
在企业纳税筹划课程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人”,更要促使其“精神成才”,实现价值育人的目标。价值育人需要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第一,纳税筹划课程的目的是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丰富纳税人才储备。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把职业道德始终放在第一位,在未来工作中坚守职业操守,在纳税筹划工作中为企业合理纳税,不偷税、漏税。第二,教学中展示的案例要充分体现纳税筹划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纳税筹划既担负着社会责任,又承担着为企业服务的使命。纳税筹划工作者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要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第三,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纷繁复杂,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展示要使学生明白不能只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要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尊重知识、了解社会、积极进取的意识。第四,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警示学生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后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个人所得税教学案例设计
在保证教学进度正常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典型个人所得税稽查案例,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和素养。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案例的及时性、社会影响力、与课程内容契合度至关重要,应选取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热点事件。案例一:主播黄某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让学生首先对此案例产生兴趣,进而深挖发现,黄某偷税漏税的手段是通过设立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虚构业务。案例二:演员郑某于2019年主演电视剧《倩女幽魂》,与制片人约定片酬为1.6亿元,实际取得1.56亿元,分为两个部分收取。其中,第一部分4800万元,将个人片酬收入改变为企业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第二部分1.08亿元,制片人与郑某实际控制的公司签订虚假合同,以“增资”的形式支付,规避行业监管,使郑某获取“天价片酬”,隐瞒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案例提出后,教师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何会产生隐匿收入?如何进行的隐匿行为?违法手段主要有哪些?违法手段的本质是什么?黄某与郑某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互动讨论,挖掘案例背后的违法事实,并与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法进行区别。学生通过积极讨论、经济事实比较、法律法规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方法是以不违背经济事实为前提,即税收利益的获取不应当建立在虚假事实之上,不能以任何人为手段更改、设计出与经济行为不一致的事实。教学案例的引入与深入剖析,使学生对诚信纳税、职业道德有了切身体会,这种体会与认识以层次性、递进性的方式传递、表达,提高了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警醒。
3课程教学案例手段
理论知识传授与教学案例的有机融合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设置视频嵌入、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分组互动、分享演讲、课堂辩论等多个环节,能够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把课堂变成知识、技能、价值育人的融合阵地。此外,将小组分享贯穿课前、课中与课后,将课堂案例教学延展到课后,让学生3~5人一组,在课后继续探索更多有价值的知识,讨论后选取代表进行分享。分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考不“断线”,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所学观点阐述和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纳税筹划问题。
4案例教学取得的成效
4.1理论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反面案例,以及税务机关对偷逃税款行为做出的处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树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认清法律底线,不做违法之事。
4.2思考与讨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经过思想碰撞、讨论和辩论后,形成统一的小组观点,然后凝练出最具代表性的想法在课堂中分享。其他组学生可以在倾听过程中思考、学习,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激发学习思考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主动思考的课堂氛围。
4.3学以致用,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职业素养
活跃的课堂氛围、精彩的思维碰撞,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问题一一对应,找到问题根源,挖掘原因所在,明确偷税漏税行为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和造成的巨大损失。案例分析有效突出了偷税漏税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给予学生警示作用,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刻提醒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提高职业素养。企业纳税筹划课程以个人和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新财经背景下,课程融合现实筹划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于如何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充满探索欲,主动去深入研究当下的社会热点、新现象、新问题,提升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君,姚美娟,马德林.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20(1):59-60.
[2]陈娟.《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
[3]崔隽.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7X):164-165.
作者:陈娟 李林林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