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31 08:57: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

1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的现实状况

高招生低就业形成鲜明对比。1999年,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要叫停了。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截至目前,全国有2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受其影响,据教育部2016年公布的全国范围就业率低本科专业名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名列其中。

2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1媒体岗位逐年减少

播音主持岗位在媒体机构中是一个独特岗位,其本身岗位设置较少,从源头上来说与高校毕业生人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供需反差,即供过于求。从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岗位职业特点情况来看,在播音主持岗位工作的人员,其屏幕和话筒生命周期大多数要在10年至20年,这又是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随着媒体之间的融合,以及跨地域合作、交流增多,现有广播、电视媒体的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将出现在多家媒体机构屏幕上和话筒前。特别是随着电视产业化的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自办的节目越来越少,部分节目将由专业制片公司生产,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需求将呈递减趋势。这无疑加剧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2专业技能教育与现代传媒发展不适应

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迫使各台电视节目不断探索新样式,而一些院校在培养主持人时,仍把字正腔圆、外表形象作为首选素质来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主持人,普遍不适应新的节目形态,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大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始终沿袭传统高校的培养模式。在制定播音主持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跟不上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到专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或模拟训练内容陈旧、训练与实际脱节;只重视课程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特长等分门别类的培养。外聘一线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不足。

2.2.2缺乏优秀师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判断师资力量的优劣主要看高文凭教师的数量,忽视了教师的行业实践经历,忽视了一线行业人士对专业教学的能动性作用。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再到到高校任教,由于缺少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在实际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或者为了评职称,忽视教学,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方面;更有甚者让在读研究生替代自己开展教学,这样一来,极大降低了教学专业性与严肃性。

2.2.3教学设备不完善

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学习中不光需要有理论作为基础,还需要具体实践,也就是“实训”。通过实训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感、镜头感,等等。在中国的一些高校,播音教学、实训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或缺乏实践经验。

2.3自身修养

大部分学生选择本专业,其专业对文化分数要求很低,高考成绩较一般本科线平均低100分左右。这对于大部分想选择本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正是因为这条“捷径”让不少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不够大。

2.4其他行业的竞争

现在,在人才增长的大环境下,对播音主持人要求高,且播音主持人招聘方式多样。例如:对记者等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社会公开招聘、主持人大赛等渠道,涌现出大量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背景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他们走向台前并博得了观众喜爱,这使“科班”出身人就业受到很大挑战。

3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3.1解决师资和设备的不足

3.1.1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学习国外一些灵活做法,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由富有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充当专职教师,负责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聘一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充当兼职教师。同时,可以邀请媒体人士到校进行实训实践及讲解,让教师到媒体挂职,增强一线实践经验,从而保障教师队伍足够强大、优秀和专业化。

3.1.2升级设备并打造教育实践基地

开设学校自己的电视台、校园电台、网络电台,等等,让学生足不出户就有实训平台;在外媒体建立实训基地,每年寒暑假向基地输送学生开展实训,并把实训计算成学分,让学生增强参与感;在采购专业实训设备时,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相关指导,增加设备购买的科学性;根据实训教学体系和媒体发展趋势,及时升级更新教学实训设备。

3.2教学方式的转变

3.2.1思维课提前

应变能力是敏捷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多数高校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课程纳入了第三阶段。对于即将到一线实习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太晚了,应提前一学期,并贯穿到在校三年的学习中,这将使学生在一线实习阶段,具备更好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2.2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分类教学的方式。对于外观适合上镜的、声音条件较好的、文化底蕴较强的各类学生,教师要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进行差别性培养。例如:通过大一一年的基本语音训练过后,大二可以采取分类教学。对于嗓音好但不适合上镜的学生来说,可以安排定向的电台等实训;对于适合上镜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镜头感等,实行小班教学。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教学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或采取“校台合办”的方式,在媒体机构创办节目,满足学生的一线实践需求。

3.3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除语音、发声技巧等因素外,文化底蕴也非常重要,在生活当中要适当学习不同的内容来丰富自身素养,提高自身内涵。对于播音主持学生文化底蕴这方面,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也较多。一方面,在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化书籍,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优秀的国外文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学生跨院系选修的方式,学习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文化底蕴和其他行业知识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笔试、面试、适应不同的播音主持岗位乃至于学生个人专业发展,增强与非科班生的竞争等,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3.4增加社会阅历

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阅历训练,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他人多沟通多交流、知晓他人想法、吸取他人经验;同时,学会换位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阅历训练,可以大大提升自身谈吐修养。

4结语

解决当前播音主持就业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避免学校为片面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应抛弃“廉价教育”的模式,抛却那种认为教师面临众多学者上大课,泛泛讲讲理论常识,再请在职播音员、主持人上上小课,就可以兴办专业教育的错误认知。正确认识到传媒精英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加大教学设备投入,保持合理师生比例,尤其是专业教师与学者的比例。教师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须以合理的师生比为基础,同时形成专兼职教师、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的合理配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人”,即学生和教师来制定相应教学制度和教学体系。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