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6:29: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院校会计基础教学探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实践证明,“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会计教学方面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改革
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付强,2013)。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麦可思公司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调查报告,在就业半年后近100%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会计基础这门课程非常重要,排名课程重要性、相关性两个排名榜首位。同时,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实训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一致的认可。在这股潮流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课程也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教学,初步形成了“理论+实训”的新教学模式,即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在集中完成理论知识传授后,加上一个会计基础实训环节,让学生完成一个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账户处理流程。这一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理论”与“实训”是截然分开,导致理论教学过于枯燥,实训技能不够扎实。对于“理论+实训”的模式,大部分的院校的操作方式是首先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使用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审核并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实训。其实,理论教学部分也会频繁地涉及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但由于学生没有感官上的认识,原本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了,学习变得抽象、枯燥,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被牢固掌握的,可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基础实训是“一次性”的,这样的实训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由于传统的“理论+实训”教学模式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分离,所以教师在理论部分的教学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后来,随着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直观教学法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比如将会计的部分关键技能排成短片向学生展示。即使如此,学生也主要是“看”,难以实现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很低,学习效果也不好。
三是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学习与工作脱节。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职业院校的最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大大地限制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的教师一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一部分是教龄较长的有经验的教师,前者本来就缺乏实践经历,后者可能也离开会计工作一线较长时间。众所周知,实践中的会计知识、资料等变化很快。这种矛盾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以及在学校接触的有限的会计资料,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实训的美好愿望远没有实现。
总结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院会计专业对该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
《会计基础》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而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则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流程等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更加丰富的经济业务内容。 所以,这门课程是其他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实现以下目标。首先,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会计的专业兴趣和认知;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流程与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一个业务简单、小规模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课程的专职教师与实践专家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同时还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新生的优势是学习兴趣浓厚,对会计充满了好奇;劣势是对于会计基本是零基础。因此,我们最终将本课程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由基本理论与单项实训组成,阶段二则为《会计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重复、递进的实训模式来突破学生会计零基础的不足。其中,阶段一是由基本理论与单项实训构成。本阶段我们打破了原有章节的简单堆积,将该部分内容划分为九个学习情境。九个情景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会计实务工作的流程。首先是会计认知,带领学生对企业、会计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其次是向学生介绍入门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和学生一起开始进入会计实务流程的学习,学生直接接触会计工作的一手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学习如何填制审核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报表。这些单项实训着力于突破会计的单个关键技能。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整个阶段一的教学主要由专职教师完成,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材与教辅资料。阶段二则是《会计基础》课程集中实训,我们以一个小企业一个月最简单的经济业务为载体,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会计做账全过程。阶段二的教学由外聘专家完成,所采用的实训资料由课程专职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开发而成。本课程的重点是会计工作基本流程,我们通过从单项实训到课程集中实训这种反复的练习来加以突破;难点是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为此,我们引入了“网中网”教学软件。该软件模拟了会计工作常用单据的识别、填制与审核的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由于本次改革使得课程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所以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生具备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我们第一时间为学生准备了整套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等。学生能真真实实地接触到这些资料,能看,能操作。这一改变不仅让抽象的教学内容更为具体、生动,还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六步教学法为主,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实施六步教学法的过程中,针对本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还包括直观教学法,我们搜集常见的会计资料向学生展示,让会计初学者有直观的感受;或者我们把关键技能拍成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学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标。接下来,以错账更正为例,分享我们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我们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教学。首先明确任务,就是要对某会计人员发现的账务处理错误进行更正。明确任务的工作在上次课程结束时进行。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错账更正所需资料和PPT课件;学生则做好预习工作,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接下来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检查环节,首先教师将准备好的错账资料发给学生,紧接着,利用已准备好的PPT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错账的更正方法,具体到每一种方法的含义,适用情况以及如何操作,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所发错账资料,去归纳错误的类型,选择正确的错账更正方法,最后实施更正操作。在整个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学生的操作、提供指导、纠正错误。检查学生的错账更正结果,了解本次课的目标是否达到。最后,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连同课堂上学生提交的成果一起作为本次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某特定情境中,任务非常明确,学生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相比以往的教师的单方面讲授,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师资队伍方面,为了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除了专职教师以外,我们还建立了一支稳定、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或业务骨干,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实践专家的优点是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经验少等。如何对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如何扬长避短,这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经过多次的尝试,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首先是确定实训内容,这项工作一般在上一次实训结束时进行。专、兼职教师一起座谈对实训资料的使用感受,并商议按照实务工作中最新变化与学生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修订,以确定下一次实训内容。其次,针对兼职教师对教学规律把握不足等情况,我们需要统一教学进度与明确操作规范,以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致性,这两项工作在实训前一个月左右开展,同样采取专、兼职教师座谈的方式。在做好前期准备活动后,由兼职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专职教师全程协作。最好,我们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难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兼职教师在实训指导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我院《会计基础》课程本轮改革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入实践校企合作,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辅资料和实训资料是由课程的专职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开发而成;集中实训的教学由实践专家负责指导,专职教师全程协助,互相取长补短等等,无一不说明了会计基础课程的建设都充分实践校企合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二是构建反复、递进式的课程实训体系,学生动手能力显著。从单项实训到课程集中实训,学生夯实了会计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实训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摘 要: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阐述了会计基础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环境、条件及具体运用程序,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会计基础教学;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顺应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了技能训练中,利用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企业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
因为实训室是讲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课堂,也是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必须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还要求每位学生配备好红笔、黑笔、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报表等记账用具,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1个、模拟银行1个、模拟工商窗口和模拟税务窗口各1个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训室。
2.校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会计课程中有些业务知识仅仅依靠模拟实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开拓思路。例如,与会计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会计事务所的专家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运用;参观证券交易所,了解证券交易的实战情况;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1)首先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践专家,为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历等,并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2)ERP实训室模拟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结构、资金的来源、原材料的购置、生产线的设置、销售的形式等,例如,ERP中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引发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
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并引申出会计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工作环境,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2.课程实施
(1)会计基础专业教学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基础课程设置,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从账务处理程序上来看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
(2)在手工账实训室中下面通过一实例详解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账务处理程序。
例:A公司从B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对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该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款项尚未支付。
通过第一章会计概述的学习了解到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在此实例中,
①确认:原始凭证是由B公司提供商品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和代垫运杂费专用票据,而A公司并未付出货币资金,形成负债的增加;
②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金额确定,包括货款成本101 000(货款100 000+运杂费1 000)、增值税税费(17 000)及负债总额(118 000)的确定;
③记录和报告:在会计中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 1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18 000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使学
生了解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是在第三章复式记账中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还有在实际编制记账凭证中提示学生注意第四章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
B.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第五章会计账簿中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封面、扉页、账页。启用会计账簿时,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并平行记入账内。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C.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第八章会计报表中了解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程总结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摘 要:高职院校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担负着为国家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形势下,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都大幅增加,新校区基本建设支出、各专业的建设支出,师资培训等支出也大幅增加,各高职院校每年的资金规模普遍上亿。随着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会计工作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等都逐步提升,学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抵制财务造假、经济违法乱纪等非法行为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完善
一、高职院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现就高职院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四个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人员结构不合理。各高职院校均按《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立财务部门并配备了会计工作人员,但是存在学院领导层不够重视会计工作,财务部门的工作得到的认可度不高,会计岗位的分工不科学,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引进新的会计人员难度较大,会计岗位的轮岗制度很难执行,会计人员的会计技术职称偏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会计人员激励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2.会计核算不到位。高职院校日常会计核算具体业务包括学校资金的预算安排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业务核算、账务清理、资金收付、票据使用和管理 、学生交费信息录入以及会计档案的整理及保管、决算报表编制等一系列日常性工作。目前存在着重预算,轻执行;账务处理缺乏严谨性,主要体现在记账凭证的摘要表述不准,会计科目运用不当,附件张数没填或计数不准;记账凭证更改随意性大;对原始票据审核不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中国各省完成了新发票及新发票章的启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接受已作废的发票作为报销凭据的情况。另外依据相关政策财务人员对于报销人员使用的虚假发票不承担责任,因此还存在会计人员不注重对原始发票的真伪的识别;学校资金清查不及时,主要体现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对账工作不及时,各类代管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收费票据使用不合理,填写的要素不完整,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税法知识,对收费的性质不清楚,对所收到的款项,特别是非常规性的收款不知道该使用哪类票据。账务查询系统、学生交费系统、职工收入查询系统等校园网络建设应加强,存在账务查询系统没有或者是数据更新不及时,部门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本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学生交费系统仅在财务部门使用,不能与教务处、成教处、各系、室实现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职工收入查询系统不健全,特别是对监考费、阅卷费等一系列零星发放的款项查询不到,会计凭证或附件传送不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
3.监督不全面。高职院校的会计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的外部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高校的会计工作缺乏全面的检查、监督和有效的指导。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因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高校的审计避重就轻,浮于表面,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监督。由于外部监督的缺失从而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还可能导致各类经济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会计监督的内部主要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而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的编制在单位内部,很难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对经济业务的监督只是体现在审查票据要素完整、大小写金额一致、领导审批手续及原始附件齐全,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的审计无从谈起。
4.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高职院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学院的财务制度、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各类报销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部牵制制度、创收的内部分配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制定不齐全,有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很多年以前制定的,已不能适应现有的经济业务和管理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二、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的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会计业务需求合理配制财务工作人员,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2013年1月1日施实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各院校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处于学院决策层,让学院领导能了解财务、熟悉财务、重视财务工作,切实负担起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按照会计业务需求合理配制财务工作人员。很多高职院校临近退休年龄的财务人员较多,急需新进财务人员,为财务工作储备后续力量。但是在引进财务人员时存在下面的问题,对财务人员学历要求高,至少要求本科学历,相当一部份学院要求硕士学历,很大一部份高学历财务专业毕业学生并不愿意从事高校财务工作,选择高校工作的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事实上高校的财务工作并不很复杂,并不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职业道德良好,热爱会计工作,踏实努力、尽心尽责的会计工作人员。学院还应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会计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责任与报酬明显不成比例,从一定程度上挫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多给会计工作人员一些关心和理解。学校任何一个部门的创收收入都离不开财务人员的辛勤工作,所以学校的创收除了分配给组织部门、承办部门外,财务部门也应得到按一定比例的创收分成款,用于部门人员的培训支出、改善办公条件及工作业绩好的会计人员的奖励等。
2.健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责任制。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要应对新的业务,一个健全的财务组织结构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保障。各院校可以依据业务性质和业务量的大小设置二级科室,确定各科室的职能及科内各岗位的分工,具体明确细化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在确定岗位分工时要特别注意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现拟定一份科室职责与岗位结合的分工表供参考。
3.按照《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各高职院校要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单位法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制定学院的财务制度,应具体包括预决算管理、会计事项授权批准、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会计工作岗位轮换、会计电算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依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制定部门经费及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部门创收的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差旅费报销的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保障,各部门需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4.加强学校财务网络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学院其他相关部门协作一致。 一套完善的财务网络体系应满足以下的需求:学校部门负责人能及时查询到与财务账务同步的部门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教职工绩效工资收入及个人扣款的明细查询,相关职能部门能及时查询财务缴费系统中学生学费及代管费、重修费、等级考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缴费信息,财务部门能在学生资助系统中收集到学生的银行卡号以便及时准确地发放学生助学金、奖学金,价格补助等方面的学生资助款。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需要加强学院网络一体化建设,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并加强与学校人事、教务、学生、招生等行政部门及各教学系的协作。
5.加强财务队伍的自身建设,做好财务工作的宣传,发挥良好的会计监督与服务职能。作为财务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现目前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具有会计师职称的不多,高级会计师职称更少。因为全国会计职称考试的难度较大,很多财务人员都选择放弃,这也是财务人员报酬偏低的一个原因。应对财务人员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全国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解决实际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应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随着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网银代扣业务、纳税申报、校园一卡通等业务的开展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地了解和掌握新的业务技能。通过会计人员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参加财务的专题讲座、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内部的业务探讨与学习,专业技能比赛等方式切实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拓宽财务人员视野。严格执行内部轮岗制度,使财务工作做到良性循环。
在处理具体会计业务时,按财务规章制度严格审核原始票据,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在执行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以财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去感染他人。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法规,使会计工作不断前进和创新。财务部门还应通过部门网站、学院办公系统等宣传平台让教职员工、学生了解会计法规,学院的财务制度,报销的相关规定、报销流程、财务部门的工作动态等。加强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好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与服务的功能。
6.加强对各高职院校财务检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还应通过各高职院校定期或不定期相互抽查的方式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和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不合规、不真实的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维护财经纪律,保障学院资产的安全,有效的预防经济贪污与腐败的行为发生。高职院校审计部门是内部经济监督的核心,避免形同虚设。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属于违法违纪问题,则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直接决定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可以有效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水平、信息质量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并为加强会计基础课程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加强;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
《会计基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入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通识能力,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石,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技能。
一、当前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砍掉传统的优秀课程。很多会计教学的研究者们为了区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无端地砍掉一些优秀的会计基础课程,比如说很多院校砍掉了《会计基本技能》这门我们在10年前本科院校都要学习的课程,认为这是中职学生学的,高职学生要提高一个档次,不需要在学习。
(二)会计教育成了会计培训教育。我们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学科教育完全就变成了培训教育,我们很多院校开设的课程完全是为了迎合考证,比如说,我们高职院校开设的《财务会计》完全与考初级会计师的《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基本一样,讲解的内容也基本完全一样,完全没有实际工作内容的影子,完全成了为了考试的教育,这跟会计培训有何差异。
(三)不假思索的创新思路。我们的社会涌现了很多理论学者,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的创新教学思路,这些创新理论真正用了吗,可想而知,只是为了迎合一些领导下发的思路而已,认为领导提出的思路就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打断了以前优秀的教学思路,也让很多学生的学习思路混乱。
(四)没有真正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学团队。高职教育为什么从以前的大专院校更名为高职,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出去基本就能工作,但是我们现在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具备高学历,如研究生等,但是大多数基本是一天都没在企业工作过,进入学校后,就是象征地到企业去呆上两个月,然后就成了双师了。
二、高职专科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本位”职业能力研究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会计学生要想和本科生、研究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下,就必须具备企业青睐的独有的职业能力。那么,“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呢?
(一)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另外,会计学只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也应相当熟悉。同时,还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管理(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最基本的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熟练操作会计流程,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一定的管理财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的是导向原则,对某些问题提供的不是唯一答案,特别是某些特殊情况,没提供准确的定义或方法,而是给出许多可供参考的方法,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这使得会计活动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管理艺术。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业务时,需要一定的职业能力。
(三)工作表现。工作表现,首先会涉及到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工作岗位所在的行业性质不同,比如说汽车工业、能源工业、服务行业等,会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即使在同一行业,不同的工作岗位会有不同的要求。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一定有各自的能力要求。在一个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岗位,再具体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职责。这些都会构成一个人所谓的职业能力要求,而这些要求都会有所不同。
三、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行百分制考评,采用理实结合,兼顾过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具体方式如下:
总分=过程性考核×40%+知识性考核×60%
过程性考核: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逐项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促进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积累。具体评价方法是:
过程性考核(40%):每个任务的操作考核(20%)+课堂考勤(10%)+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回答问题(10%)
知识性考核:是从单项技能和独立知识点的考核递进到综合性考核,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会计核算通盘账务处理能力。
知识性知识考核(60%):综合测评(40%)+真账实做(20%)
四、结语
既然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理想的高度,那就说明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职教学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制定计划,分阶段、有次序地进行。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际教学工作中牢记点滴要点,全面加强会计基础教学工作,把根基扎牢,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夯实,这样才能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