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0:59: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能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应该从主动动脑、主动发现和主动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优秀的学习习惯不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能对一个人的成长方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小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甚至重于传授知识,这也是新的教育理论所提倡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建立系统而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其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绩和学习的强度都是大大优于以往的,因而,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的习惯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大多还是基于模仿的学习,很少有学生是通过主动的思考来开展学习的。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将教师和课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培养学生建立主动动脑学习的习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阶段就能养成主动动脑学习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是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第一要做的是想办法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建立主动思考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注意把握次序和条理。有些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充足,造成学生思考的过程忙乱而无序,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主动思考产生厌倦感,这是值得教师注意的。
如,在教学生“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时,我没有急于用案例来向学生灌输乘法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作用。而是准备了几种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有四只,我问同学们:“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U笔,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会比较快?”这时,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谁想出来了谁回答。学生有用加法计算的,我就问,“如果我这里有50种不同的铅笔,大家也用加法来计算吗?想想,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运算方法?”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来找到“乘法”这个运算方法了。
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中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习惯的养成,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让他们认清学习数学价值意义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了乘法之后,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妈妈到超市去给我买文具,一盒橡皮有4块,每盒要6元钱,妈妈一下给我买了3盒,你能帮助妈妈快速算出一共有多少块橡皮,要给收银员阿姨多少钱吗?通过类似这样的生活化训练,一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二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去“帮助”家长或教师“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习惯
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对新知识的把握是比较好的,而在小测验时,就会发现他们又把前面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了,学生也就忘了大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教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的用功程度不够,而是教师没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复习巩固的学习习惯,没有懂得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如,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加减法的学习,在乘法教学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加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并通过这个“温故”的过程,引出“知新”的教学。在教学乘法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几道数学加法题,在这些题中插入一些连续的加法运算,在这个基础上,再将连续的加法题改成相同数的连续相加。如:先是9+4=?12+5=?然后是8+12+7=?最后是4+4+4=?,一步步将学生从加法知识的复习带入到对乘法知识的学习上来。
在课后的作业中,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这个习惯的培养,给学生的作业每次都包含过去学过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很多,除了上面的三种外还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听讲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等等,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朝夕之间的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教师必须放弃急于求成的思想,踏踏实实耐心地开展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文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小学生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课前准备、正确书写、爱护珍惜以及n前预习习惯进行了剖析,旨在交流.
【关键词】农村;新生;学习习惯;习惯培养;持之以恒
笔者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中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对于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几乎处于放养状态,常常表现出随心所欲,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至于上课前的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在没有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提醒下根本不会做课前准备,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到教室还在继续写上一堂课的作业.教学中时常发现班上总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教师提醒后没一会又去玩手边的东西.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时常思考到底要对培养什么内容的学习习惯呢,最终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而课前准备是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实践中,笔者弄了个“我是小学生”的活动,比比课前准备谁最棒.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准备三支削好的铅笔(防止铅笔断裂,上课削铅笔)、一块橡皮、一把尺子,还规定书本、文具的摆放位置及学生的坐姿(手放平,脚并拢,背挺直,头摆正).第一星期我都会提醒并一个一个仔细地看过去,并做好记录.到第二星期,我不再每时每刻都提醒,重点表扬准备好的学生从而发挥榜样作用,让没准备好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哪个地方不够好.到第三个星期,我就不再提醒,重点观察记录中做得不够好的那几名学生,他们有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这样我持续了一个学期,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到了第二学期,学生都养成了课前准备的习惯,以后每当上一节课教师说下课,他们就会马上看下一节什么课,并相互提醒做好课前准备.
二、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造成的.由书写造成的错误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随笔带而分不清.比如,把“0”写得像个“6”,把“4”写得像个“9”.二是不讲究书写格式.比如,算术本列竖式,把两个数字挤在一行中,数位不对齐等.三是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比如,列竖式横式数字或运算符号抄下来抄错,或是两步计算第一步的答案抄下来抄错等.实践中,笔者发现加强学生书写习惯、自信心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往往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一次善意的劝告、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我班的史某某同学,只要打开他的作业本,不是字迹潦草,就是到处是黑色痕迹.但有一次他交上来的作业比以往有些工整,字迹也稍微端正.笔者及时地在全班表扬了他,鼓励继续努力,尝试着改变自己.没想到,以后的作业他都有一点点进步,他对写字的信心越来越浓了.现在再看他的本子,虽然字不是那么的完美,但从字里行间中可见他的认真的态度.
三、爱护珍惜习惯的养成
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本又破又脏,有的课还没上几节,口算本有的都一页一页掉下来了.部分学生喜欢在本子上乱画,作业本的角都是卷曲的,打开作业本发现数字写的很难看.这说明学生的书写和爱护书本的习惯还未形成.为此,笔者对学生在书本爱护上提出整洁、美观的要求,从而使其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在学生拿到一个新本子时,笔者会提出几点基本要求:明确本子的封面要写什么,比如,是这学期第一个本子,就要写上“1号本”,如果是订正错题的本子就要写上“错题本”,在复习阶段用于复习的本子就写上“复习本”.做到“专本专用”,不光使本子整洁干净,还有利于教师批改作业,更便于学生的复习和查漏补缺.让孩子随时整理自己的本子,看看有没有褶皱.有了这些基本要求,以前皱皱巴巴的本子变得干净整洁多了,也不再需要笔者随时提醒他们爱护书本了.
四、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学困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我让学生先将教材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习惯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良好的习惯.
【摘 要】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们良好的学科素养的养成,坏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该怎样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努力地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生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策略探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在新课改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教师们一直在进行层次不等的研讨和教学试验。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一直是教师们不断进行思索的共同话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育界针对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而各地教育机构也纷纷针对这一新的教育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进行着前仆后继的努力。而教师作为与学生之间距离最近的一个群体,对于学生们在校园内读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负有直接性的责任。那么,根据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新背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小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做出怎样的努力呢?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助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学习氛围,是助力小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年龄大约都维持在8-13岁之间,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大多都是建立在个人喜好之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他们往往对于事物的判断会建立在主观的判断上,缺少理性的分析能力。作为教师,教师要稳稳地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投其所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帮助,教师首先要努力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环境。较之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往往对活跃而自由的教学环境报之以认可的态度。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环境是助力教师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教师助力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所能够采取的有效策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的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奖竞猜活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奖励和鼓励之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这样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具有很好的带动性作用。
二、改善师生关系
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沟通,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减少直接性答案的讲述,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表扬与认可,这对于学生们更好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方法。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可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影响到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便利,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要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与学生之间达成一致,让学生们对教师的为人处事方式予以认可。而且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对于师生双方来讲都是互利共赢之举。
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减少向学生们直接性传授问题答案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说,教师可以出几道难度适中的数学习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教师所出的问题。针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多给予他们肯定性的评价,将“你回答得很不错。”“比之前进步多了。”等这样的一些夸赞性的话语常常挂在嘴边。学生们在听到教师夸奖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对学习报之以积极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们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及其教师个人的教学来讲都是比较受益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也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数学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较高的层次上。
三、加强课堂讨论和课堂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驾驭多媒体的能力和水平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教师要适时地为学生们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其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将大大地促进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接轨,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容易和方便一些。
这对于教师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然,也使得教师们能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告别以往“黑板+粉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开展交流与对话活动,让师生之间有了更长时间相处的机会。
当然,为了更好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开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真正地将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上去。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便利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更多新颖而丰富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感,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一种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快乐的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严格要求,要不断地求新、求精。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搜罗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儿歌,让学生们能够在欣赏和识记儿歌的过程中汲取到相关的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
当然,能够助力教师们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方式也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甄别和筛选使用。以上,仅仅只是笔者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摘 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H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老师始终坚持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习惯;养成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第1分钟必须检查,如果还是有困难,就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课本、文具、练习本、草稿本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几天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一听铃声就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二、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们平时可以采用交换角色听他人讲话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听他人说话的好处以及讲话者的心理反应。其次,从教学的结果帮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节课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下来才能很快完成当天的作业,反之,则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说”的习惯
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学习思考,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在课堂中老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解应用题时,老师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说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不论怎样只有学生大胆地说,才能说明学生在思考,经过老师的指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的习惯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那么读什么呢?
1.培养学生自觉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就是读教材的主题图,看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再读例题,看怎样解答数学问题,是否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最后读算法,看是否学到了新的计算方法。引导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多读题的习惯。数学题一定要学生多读,才能抓住重点字词,明白题目要求,理解试题含义,弄清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根据要求正确操作。
3.认真读数的习惯。小学认数、读数、写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他们的结构特点,弄清数位顺序,正确读数。
4.多读基本的概念,常识性的要牢记终生的知识,只有在反复读中,才能记住,才能熟练,才能运用。让学生多读,多记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常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渐理解记忆的东西。
五、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
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工整、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不断表扬书写整洁,认真的学生,采用比一比的形式,评一评谁写得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认真、工整书写的好处,并能努力写好自己每一次作业。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算完全掌握了学习内容。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设疑激趣,只要有了疑虑,学生又感兴趣,他们就会思考。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都是随着阅历、知识等等而逐渐升高的,为此我们不能过高要求,拔苗助长,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完成的”快乐和成就感。
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八、培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如果学生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做到。
九、培养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自然成了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实施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良好的预习习惯;2.良好的听课习惯;3.良好的做作业习惯;、4.良好的复习习惯;5.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何为预习?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怎培养?我们首先要进行指导,可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步仅要求学生习惯先读一遍课本。良好的看书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教学课本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教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印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作业的习惯。第二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在读一遍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本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黑体字)摘下来,整理到预习笔记中。第三步开始自学书中例题的解答。第四步尝试课后练习。第五步是书写预习体会,提出疑问和探讨的问题,标注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首先,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特别是自己不太懂,有疑问的地方,要注意领会。暂时有困难可以先记下来放一放,待会在思考,如果要影响后面的学习,就赶快举手问老师。其次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再次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着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筋,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经常一抛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往往出现冷场的局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等。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5.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说到学生的复习工作,其实作业过程也可以算是复习,它能有效的巩固知识。但是,作业前的复习工作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分清解题思路,统揽全局。其次,要学会总结。把例题、习题、作业中的经典题集中起来,归纳出来,形成题库。帮助学生画出知识树,寻找各知识点的联系,指导学生遍题、变题,这必将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在于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从小学到大学,除了知识面扩宽以外,就是自学习惯要有明显提高。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自学成才者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当今,无论什么人,舍弃勤奋自学,都难以成才。因此,培养自学习惯,不仅对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的成长进步。自学习惯最主要的就是独立思考和善于利用资料的习惯,不要轻易看书本上的答案,要经过自己充分思考并于答案进行比较。“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遇到疑难要主动查阅参考资料。
二、如何对待培养过程中的反复及后进生现象
习惯是长时期里逐步养成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往往要经过几个周期的反复而逐步养成。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酸得既快有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后进生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并举办优秀作业与进步作业展评活动,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理,使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参展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W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