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3 10:15: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对策:对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道德规范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心理咨询事业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心理咨询也已初露端倪。目前,对网络心理咨询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美国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定义是:网络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异地的当事人运用电脑进行心理咨询和信息提供等沟通服务工作。国内学者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以网络为媒介,采用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其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与当事人展开心理咨询的工作。网络心理咨询是对传统心理咨询的一种补充,由于其不受时空的限制、更为方便经济等特点而得到较快发展。但是,随着网络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的展开,其相关的职业伦理道德规范问题也开始凸现。

一、保密与保密例外

与传统心理咨询相似,保密与保密例外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心理咨询。从保密原则来看,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入侵、计算机的公用与多用途性或使用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资料的泄漏、破坏或丢失,而需要保密的资料遭到无关人士的阅读、复制、修改、删除等也可能威胁到网络信息和资料的保密与安全。因此,对资料进行加密成为一个有力的网络安全工具,同时也可让当事人知道如何保护其资料的安全,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隐私。而由于电脑往往都是共享的,所以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都有一定的保密责任,咨询师应当考虑与当事人讨论互相保密的问题。除非当事人同意,咨询师不会把当事人的身份、个人资料及咨询内容向外泄露,以保障当事人的安全感,信任咨询师,放心倾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则同样涉及到保密例外问题。遇到当事人出现紧急心理问题或行为时,则需要咨询师突破保密原则,尽量采取一些保护当事人或第三方身心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二、当事人的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是指咨询师在咨询前应该将网络心理咨询的相关特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当事人并获得其认可。网络心理咨询师应该公开一个有关知情同意政策和信息的网页,方便当事人了解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性质、保密的程序、相关的限制、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收费方式等信息。当网络来访者为未成年人时,咨询师还应获得其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求助者需要提供身份和住址证明;提出提高安全性的建议等。总之,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应足够让他们权衡网络心理咨询的利与弊并做出相应的选择。

三、咨访双方身份确认

许多咨询师提供匿名服务,这种做法是不正规的。咨询师必须提供全名和地址给当事人。咨询师必须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是网络心理咨询,而不是普通的网络心理互助或者一般性的聊天。咨询师的真实身份一般可以以一定的途径确认,如咨询师是否系统持续地具有专业特征的信息,是否上传自己的专业执照并经过专业人才数据库确认。网络心理咨询是一种虚拟的沟通,这就涉及到当事人以匿名身份还是以真实身份交流的争议问题。一方面网络沟通匿名性的特点使得心理咨询更直接、更放松,也更适合不善于表露个人隐私或敏感问题的当事人;当事人应该尽可能地隐藏真实身份,最好不填写真实的个人资料,以便有效保护隐私。但是,另一方面在实际治疗中又需要确认当事人的身份。一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心理咨询师有责任保护当事人不受到伤害时,有必要联系当事人的家属、监护人或医院等机构,因此必须知道当事人真实准确的联系方式。二是因为确认当事人的身份有助于避免双重咨访关系。三是因为当事人的匿名身份可能会降低当事人求助问题的真实性,可能会造成个性化的沟通情境,而引发攻击、伤害行为。而网络的匿名,会降低咨访双方的社会临场感特别是情绪感受度,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因此,对于当事人的身份确认面临一个两难境地,需要进一步应对并加以解决。

四、咨询师的咨询资格与能力

咨询师的资格与能力问题是网络咨询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在网络上对咨询师的身份与资格的认证十分困难,在资格能力上,如何建立执照制度还有待商榷,跨文化情况下咨询师的专业资格能力能否被网络当事人或其居住地的当地政府所认可,咨询师要有真实合法的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和学位证书。网络心理咨询机构应以严格的认证方式限制其电脑使用者的身份与资格,使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无法进入网络心理咨询的系统。网络心理咨询师在独立从业前必须完成一定的培训和获得认证,例如要完成一定的基础知识培训、要在督导和独立情形下进行若干小时的临床实践以及通过认证考试等程序。咨询师除了应具备咨询专业资格与能力外,还应具备使用网络的能力。网络咨询服务人员要对电脑键盘操作比较熟练,善于网上表达和应对当事人的各种反应。咨询师要熟练掌握电脑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如机器故障、网络突然中断等的心理准备,增强抗挫折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如何诊断评估具有一定困难

心理诊断本身是心理咨询的前提和必须信息,由于当前的网络心理咨询主要通过在线的书面语言交流和利用E-mail进行沟通,缺乏对来访者口语和肢体的观察,因而要做出临床上的判断相对传统咨询而言要困难得多,所以可能会在诊断上产生较大误差,导致咨询师在咨询、辅导或治疗上的失误,使得无法满足当事人的需要,甚至对其造成伤害。如果通过视频设备采用在线视频,可能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但是在线视频又受到诸如咨访双方的时间限制、网络是否畅通等条件的限制。因此,通过网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何诊断评定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成为极大的挑战。

在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方面,通过视频设备所进行的咨询会谈是一种虚拟的“直接接触”,进行咨询的双方可以看到对方的容貌、衣着、表情、动作,也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音调等,能够进行相应的即刻互动,这种纯粹言语交流式的即时互动仅适合于靠口语方式就能够完成的心理咨询。这种虚拟的面谈可能不利于建立恰当的咨询关系,也可能无法满足需要及时感知当事人情况的咨询技术的使用条件。另外,由于视频镜头本身角度的局限,相应地减少了咨询师获得当事人全方位肢体语言信息的机会,很难清晰、全面地感知当事人情绪行为的细微变化。这些局限往往会导致对当事人评价和判断的失误,不但不利于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造成咨询效果偏差,还可能会伤害到当事人。

总之,网络心理咨询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正如一把双刃剑那样,在避免和克服其不足的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在专业的伦理道德约束下,网络心理咨询能够朝着规范化方向健康发展。

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建构研究

摘要:在高校校园里,以使用局域网的方式,建立高校网络心理咨询,使大学生有了安全的保障。网络心理咨询在高校开展有着它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是传统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但正当网络心理咨询被大力研究的同时,其中有一些小问题值得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开放性对策,同时对网络咨询如何更好地构建和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 网络心理咨询 问题 对策 构建

1 网络心理咨询的简介

有关网络心理咨询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一般来说网络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以网络为载体,利用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知识、技能来帮助来访者解决来访者心理的困扰,使其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的技术和方法。它一般采用即时性和非即时性的模式来帮助来访者走出困惑,提升自己。网络心理咨询具有传统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方便快捷、及时、互动、安全、保密、不受时空限制等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信息传递方式受限、资讯不完整等不足。

心理学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里,网络心理咨询将成为全社会快速增长的服务领域之一。网络咨询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构建网络心理咨询时,要充分关注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 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构成网络心理咨询三要素的咨询师、来访者和网络平台的构建即可表明。

首先,高校有着稳定的和高学历的咨询教师队伍。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进入门槛很高。本硕心理学系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咨询师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学科底蕴深厚;即使兼职的学校咨询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完成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并通过国家或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心理咨询证书,持证上岗。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所具备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能,为其帮助来访者达成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成长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保障。相较于社会上开办的网络心理咨询,其选聘咨询师的专业训练大都比较缺乏,而且欠缺资金的支撑难以使之一如既往地维持下去。而高校咨询师所做是本职工作,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

其次,高校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主要为学生,还包括家长和教职工。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单纯,咨询所涉及的问题相对社会上的来访者不是那么复杂。且咨询师的咨询坚持以人为本,并注重技巧和方法,能使来访者感到自己是被人关心和理解的,这样更有利于咨询的进行。而学生家长的咨询主要也是围绕其孩子的各种困扰协助进行调整和适应,家长爱子心切,通常能够予以很好的配合。当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会同学校其他教职工一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课题时,也主要聚焦在学生当阶段的发展课题上。因此,学校咨询相对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所接触的人员及咨询的问题都不那么复杂。

还有,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很受重视,它由强大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进行校园网的维护和更新,也拥有充足的建设维护资金来源。尽管网络仅仅是咨询的载体,网络咨询的开设仅仅是校园网络的一部分,但是如此的硬件条件对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还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支持。另外大学生普遍使用电脑,这为网络心理咨询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2.2 必要性分析

学生的内在要求所需。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中,高校学生占了63.3%,而高校办的在线心理咨询站点却很少,与我国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人数极不相称。因此学生的广泛需求使建立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势在必行。因此,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促使和推进网络心理咨询开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心理咨询及时性内在优势的体现。此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是积累发展而成的,当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刚开始出现的心理困惑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很可能在某个“撞针”因素之下导致心理问题的最终爆发。网络心理咨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积小成大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心理问题被最终“引爆”的概率。因此,网络心理咨询的及时性促使它的开展成为必然。

学生的惰性的摆脱。网络心理咨询的便捷性,使学生不用跑到咨询室即可随时预约进行咨询,且不受地点的约束和限制。如此一来,大学生也不至于有“为一点小问题而进行面谈的劳师动众”的顾虑了。因此,网络的方便和快捷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

3 高校构建网络心理咨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1 网络心理咨询方式分析

网络心理咨询的开展的主要形式有:即时性咨询包括网络文本咨询及在线咨询;非即时性咨询包括电子邮件咨询、BBS及网上留言咨询。笔者以为,各家各派大力宣传某种方式最好、最有效,而没有关注如何去整合。

例如在线文本咨询,即当事人和咨询师约好时间,以文本为载体在网上所进行的交流。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好处:在咨询过程中,它给来访者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整理文字,理清思绪,组织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是转变的开始。来访者变为更主动的寻找问题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被动的等待咨询师的询问。这一过程本身对来访者就有治疗心理问题的效果。同时在线文本咨询也给新手咨询师带来了方便,降低了他们刚刚开始咨询的焦虑和不安。但咨询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咨询师无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共感,无法让来访者更好的体会到咨询师对她的关心,以及文字本身会产生一种生硬的感觉。这些都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及咨询效果的达成。

限于经济条件的发展,笔者以为高校使用非即时性咨询和即时性的文本咨询较为有利,这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虽然即时视频咨询效果会更接近于面谈,了解来访者的非语言信息,然而大学生所处的寝室、电子阅览室等,这些都限制了视频的使用。虽然家里环境会好些,然而他们害怕父母随时出现,这些让他们感觉文本咨询会更加的安全和保密。咨询模式可以根据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情况和环境而定,关键是有利于咨询的效果。因此似应采取各种方式的综合使用,采集各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加以利用,将达到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3.2 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分析

网络的匿名性是大学生以匿名的身份登录,可以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网络平台上暴露自己,有利于减轻大学生来访者的顾虑,使之敞开心扉,真实详细地陈述自己的困惑。这确实对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好处。然而匿名性、虚拟性却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便利、好处的同时,同样也给大家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麻烦。如造成网络咨询的混乱。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学生随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进入;由于它的虚拟性,有的学生把上网当成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即使他们做出一些有损道德的事情,也是无从查询是谁所为。这样不仅造成的

咨询师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网络咨询的不安全。

实行匿名制,如果来访学生的咨询态度比较认真,会有利于咨询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咨询效果的实现。但即使是其态度认真,咨询中,来访者自己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直接深入的面对问题,造成来访者仅在表面现象上来回绕圈子。若咨询师向来访者发出挑战,这很可能会造成个案的逃逸。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来访者会更换新的咨询师,如此下去,不仅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咨询师的资源,同样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行匿名制,若出现咨询师发现求助者情绪不对的情况,由于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而难以跟踪治疗。同样,对于有自杀或者他杀念头、有受虐或暴力倾向、出现幻觉等情况严重求助时,咨询师则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干预。

因此,在此情况下实行完全的匿名制最终则不利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发展,笔者以为实行半实名制会更有利于网络心理咨询的构建、秩序的稳定与规范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优化咨询师资源。所谓半实名制,即限制学生以自己的学号登陆,密码由其自设。咨询进行之时,一旦咨询师发现学生有紧迫的消极倾向,可以通过信息总库查出当事人,以给予紧急救助。当然学生以学号登陆,具体的学生,咨询师在咨询时是无法得知的,查询必须通过信息管理人员方可实施。实行分权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尽情地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咨询,除去其心理负担,又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安全。然而若是这样做,则学校的信息系统则要重新更新,重新设置。虽然起初有些麻烦,但为了改变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困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4 构建和实施好网络心理咨询的保障分析

4.1 就宏观而言,制定和完善网络规范及网络心理咨询的规章制度

网络心理咨询的构建是建立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之上。若要使之有序、高效地进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范。首先,从法律上对网络环境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立法、司法与执法机构,并建立网上监督机制,保证网络规范要求的实现,预防网络的失序。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主体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习惯和品质。同时促使咨询师和大学生把网络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成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指导其自觉行动。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能够充分享受最广泛的资源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4.2 加强网络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

网络咨询中所使用的咨询技术除了传统咨询中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发展的网络心理咨询的专门技术。因此,网络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如匿名性的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网络咨询的混乱,却无从很好地应对。因此,要加大理论的研究,在引进西方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研究,否则,单纯的引进,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4.3 循序渐进开展实践性的建设

首先,要建设一支强有力、高质量的咨询教师队伍。心理咨询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适应时代化的需要,能够与时俱进,了解相关的网络语言,以便更好的与来访者交流。同时可以吸收各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系的优秀学生竞争上岗实习,当然这需要专职教师定期进行督导,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阶段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不足,还可以为那些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为构建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奠下了好的基础。其次,构建区域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网进而进行校际联合

建立校本心理咨询网站,并构建校际联合,由本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持证上岗,同时不断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吸收彼此之间在该领域中的成功经验,实行校际联合构建,逐步构建网络心理咨询的大系统。最终达到为全体学生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网络心理咨询的问题及对策:全国盲人心理咨询师岗位技能远程网络培训班启动

2004年12月20日,由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与中国盲人协会主办,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与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承办的“全国首期盲人心理咨询师岗位技能远程网络培训班”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残联残疾人活动中心举行。劳动就业部、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中国盲人协会、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残联、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特邀心理学专家及学员代表等参加了启动仪式。除北京学员外,其他省市的盲人学员都可在自己的电脑前参加网上启动仪式。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钱鹏江、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伟洪等领导分别讲话,鼓励学员们努力学习,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

举办“盲人心理咨询师岗位技能远程网络培训班”,将进一步贯彻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关于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的指示精神,开辟盲人就业的新领域,为精神卫生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期培训班有来自20多个省市的200多名盲人学员参加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验学、咨询心理学、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还有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诊断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相关知识共300学时,40个学分。授课教师全部为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者。

本次培训采用网络远程培训的方式,各地盲人在当地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本人工作单位或在家中24小时在互联网上利用有声课程材料通过“华夏心理网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作业、答疑和测验。“盲人心理咨询师岗位技能远程培训”项目的启动,是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怀与关爱,将对精神卫生工作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