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08:30: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初三化学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充分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首先,要尽可能地通过情景模式的创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热情,情景模式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学课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有就是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比如,“什么是化学?”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课学生们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大胆地通过实例来强化课堂效果,可以通过实验,通过动态的课堂问答来解决这个问题。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二、利用化学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第一节试验课是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化学知识生活化
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景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试验中要注重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动力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等;“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针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层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素养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不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记忆,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四步走”:一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二配,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及符号;四查,最后检查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不正确。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更能够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的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巩固化学学习知识,最终达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兴趣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摘 要: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一门课程的灵魂,指导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价值观。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R一些相对复杂、陌生的环境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展现出能力和品质。主要通过分析初三化学教学现状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师生关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作为学科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科目,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设置较晚,一般在初三开课,教学时间短,并且面临中考压力,各科目的课程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如此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及现状
从教学安排的短期目标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长期目标来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服务于国家,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于以上两点,纵观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支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期的纯理论记忆背诵使他们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逐渐感受到掌握吃力并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学生通过长时间学习掌握的大多为基础理论知识,他们不会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迷茫、手足无措的情况。长此以往,这些情况越来越严重,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厌学心理逐渐增强,在缺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状态下,教师同样感受到授课过程困难,课堂氛围低沉,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⒈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好感
任何一门课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课堂学习状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桥梁,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认可老师,认可这门科目,并对这门科目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自己和学生的言行举止,创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了解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同时知道自己下一步的任务,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2.强调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正确有效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相关概念和结论,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课本上出现的很多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研究讨论,探究实验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工厂、村庄等地参观学习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直作为主流,学生的自学能力退化,学习效率低下。近年来,受新课改的影响,各地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学习,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小组整体的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学习任务,强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学生出现问题困惑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逐个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积极钻研进取。
4.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水平。
实验部分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化学科目的学习研究,一个好的实验环境和一套完整的实验器材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实验并且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学校要积极落实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提供环境基础。此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也必不可少,通过这些设备,老师可以为学生多角度展示化学课堂中的知识,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效率。学校还应定期对任课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初三化学的学习是每一位学生开展未来化学研究的基础,在初三面临中考压力的前提下,学校要及时响应新课改号召,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和增加实验次数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 要: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一时期应重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敢于发问的质疑能力。文章从培养学生的设疑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几方面,探析初三化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的深化改变了以往化学课堂上“教”与“学”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从本质上讲,创新其实就是打破固有的、已知的,去探究新的、未知的,而要做到敢于打破、敢于发问,就必须要有质疑精神,善于批判、勤于探索,在题意识的牵引下发现并解决化学问题,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给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设疑习惯
(1)恰当的设疑时机可将对象的各种需求唤醒。合适的设疑时机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设疑的时间,最好是在学生的思维被困于某一个无法突破的范围时,或者在学生辩论不休、意见无法统一时,或者是在学生感到困惑、思考进入死角时,或者是受到现有知识的禁锢无法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时。
(2)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处设疑。教师是否能够把握重点与难点处的教学,决定了是否能够把知识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设计合适的疑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内容设疑,教师最好能够通过启发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答疑。比如,教师可以增加一种类型的疑问,通过对比来启发学生,或者从旧知识着手、或者鼓励学生自学,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以把握教材里的逻辑关系,一层层地进行提问。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多启发和引导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教学的关键点设疑。初中化学一堂课45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关键之处设疑,既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又能让学生保持良好、认真的学习状态。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都是教学的关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自然地过渡,考验的是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在学生处于疲劳的时候,对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感到乏味、失去兴趣时,也是设疑的关键之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在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设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在质疑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不是心中没有疑问,而是不敢提问。究其原因,只有“害怕”二字――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合逻辑,让同学耻笑;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老师不给解答。所以,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应先表现出充分的肯定与尊重,然后再一步步地启发学生释疑。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值得集体探讨,教师就应在赞赏的基础上让班上其他学生都向这位敢于质疑的同学学习,从而让他们通过质疑和发问获得学习上的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设疑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发出疑问。除了要肯定学生的质疑并耐心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质疑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指导学生正确质疑的方法,并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进而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质疑。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之所以不会发问、不敢质疑,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找不出问题的关键点,其二是不知道问什么。要想提出问题,而且提出能够表现自己见解的独立的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对每个不懂的问题都提问的基础上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懂就问”。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技巧,并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质疑思路。比如,在教学“水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几种质疑的例子,让学生参考,之后再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另外,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质疑”这件事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一直保持思考,处于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还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实验中,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同时,化学实验的设计应该巧妙,要有益于学生深入探究和质疑。
四、结束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各种问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解答某些化学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的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另外,恰到好处的追问同样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好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变得更加灵活,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三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亲自验证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三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阐述了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化学;科学;实验;初三;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和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国家化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的功能发挥不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初中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上,为节约教学时间,采用口述的方式讲解实验,让学生记忆实验过程和要点以及实验现象和结果,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切实提高。
2.化学教师并未做好本职工作
部分化学教师错误地认为:化学实验在教室内完成十分危险,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多将化学实验视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形式,并不会花太多精力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上,而多以书本上现成的实验为事例。还有部分教师以视频等形式代替课堂实验,虽然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但导致实验教学失去其应有的价值。除此之外,学生常常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同样也导致实验教学失去教学意义。
3.教师缺少研发意识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目前多所初中院校纷纷加入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但多数转变均集中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会采用设置课堂问题的方式。但就实验教学设置来看,除全校级别的课程公开课,多数教师并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学生并未感受到实验教学开动脑筋、活学活用的基本作用。对于那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材料复杂的实验,教师并未花很多时间进行钻研和创新,多将精力放在理论习题的讲解上,以习题“量”的积累,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与化学教学最终价值的实现背道而驰。
4.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
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把实验安排在化学知识讲解之后,实验过程中,经常是指导学生操作,即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和安排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多为验证某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探究性实验较少。此外,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记忆。这种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将化学实验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也不适合现代初三学生的特点,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符,难以满足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
另外,随着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逐步走入初中课堂,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一些教师为减轻自己的板书压力,缩减了板书时间,或为了体现自己教学的先进性,过多地依赖现代教学设备。一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实验过程,让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取消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育的进步,但是使用过度,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违背了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初衷。
5.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
考核与评价,是反馈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对化学实验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化学教师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而且还影响初三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态度。受长期考核方式的束缚,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仍以学生的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化学教师和初三学生更加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记忆,只要学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记下来即可。实验教学的评价,也取决于初三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纳入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化学实验热情不足,实验态度不够端正,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师的化学素养
对于化学教师自身而言,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对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要求,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实验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呢?首先要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提升,初三化学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丰富自己的化学实验教学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验的魅力,牢固掌握化学知识。有趣的化学实验,还可以缓解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学生提供石灰石、稀盐酸等化学用品,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明确实验教学的功能
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明晰验教学的功能。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能让学生验证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到实验室中亲自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自主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找到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小组的讨论进行实验,若成功制取到二氧化碳,则教师鼓励学生找到更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体现化学实验的时代性,处理好课程板块间的关系
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点进行的实验操作,因此,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要具有创造性。第一,教材内容中要提升实验所占比例,同时,实验内容的确定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初三化学实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化学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将化学学科的知识融合使用;第三,实验操作要具有科学性、创造性,这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时,做好设计和准备工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三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只是验证实验结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要重点进行探究性实验,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探究性实验以问题为先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实验时,由于学校实验室缺少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因此,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鉴别方法和鉴别过程。
5.实施多样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对化学教学进行考核时,不可忽视对实验教学的考核。目前,卷面考试是对实验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但应该科学确定考核重点,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以及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同时还要通过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进行考核。除此以外,对学生实验学习的考核还可以在实验操作中进行,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现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进行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实验,还应该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纳入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激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6.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被各所学校普遍采纳和引进。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轻松地将日常化学实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凸显出来。但这不意味着要将过去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推翻,而应将多媒体工具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笔者看来,在课堂授课中可以完成的普通实验不可以为节约课堂时间,通过动画代替演示。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其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
皮亚杰曾说过:“只有学生才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并非外界灌输教学的对象。”因此,多媒体仅能作为一种教学实施的辅助工具,不可将其替代教师的教授。同时,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学习水平,并能有效培养创造能力,为成为全面的化学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初三化学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化化学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初三学校开设了化学课程,提初三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为了使初三化学课堂教育有更高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初三化学课程的目的,精心准备每节课程,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老师可以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与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初三学生化学课堂学习的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总之在化学课堂中,既要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又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在初三的各科目中,化学课程与其他的课程具有很明显的区别,化学课程是帮助学生们理解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应用性,而且相关的知识体系发展变化很快,实践性很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初三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推动初三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一、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提高初三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其中重要途径就是在初三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化学课程。根据研究化学素养的具体表现包括化学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科学认知以及化学意识和情感。其中化学分析能力是指初三生获取现象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随着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培训当然也主要依赖于计算机,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将化学课堂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去。科学的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进行科学思考,还有初三化学老师应明确化学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实践。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三生在化学课的动手能力
在对初三生进行化学教育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进行实验学习时,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应针对教学重点采用“半成品加工法”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领略化学的知识内涵以及实验操作要领,又确保了作品的美感和统一。
三、培养他们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解答学生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必须要善于抓住、判断、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索探讨,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另外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化学课程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的储备,这样也促进自身的提高。
四、改进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4.1学校要重视化学课程教师
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中,化学课程是必考课程,但所占的分值很少,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所以也不注重对化学课程教师的培训。而化学课程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有是班主任,或有其他兼职。另外,学校也不关心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上课效率低下,没有配置上课所应该使用的实验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他们的关怀,积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还要公平地评价他们的教学成果,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4.2积极培训化学课程教师
在素质化教育的时代,化学知识更新很快,因此化学课程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目前很多化学课程教师并化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更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化学教学技巧,吸收化学相关专业的高水平的毕业生。若化学课程教师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那么必须要时刻跟随着化学素质教育发展,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4.3完善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初三传统的化学教学课程就是为中考服务,而化学课程包括实验的课程,虽然属于高考必备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新的化学教学方法。传统的照本宣科、知识讲解、技术训练等被动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化学课程,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自觉地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制定初三化学课程相应的评价系统
好的化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与思考以及创新,那么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注重对评价方法的研究,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化学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只是要注重最后的结果。若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去主动的解决问题,那么他就具有探索的精神,而这种意识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引入这种因素,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试卷考核他们。
六、总结
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学校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好的教学方式与技巧,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来提初三对化学的兴趣。教学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最终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另外,化学的教学也要围绕学生,只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工作发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呼唤。就初三化学“问题链”式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力图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以及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问题链”与“学案”相结合的初三化学复习模式。
关键词:问题链;初三化学;应用研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课程改革工作提出的这一教学要求,初三化学教学也应当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基于此,“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化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具体教学呢?
一、“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具体内涵
“问题链”指的是被系统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学案”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问题链式专题学案”。因为专题教学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因此,“问题链式专题学案”被广泛应用于复习课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教学模式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在初三化学课堂的应用
(一)划分专题
划分专题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第一步,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科学划分专题,将直接影响到“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最终成败。教师进行专题划分时,应当遵循知识技能梳理与学习能力培养相互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说,按照人教版教材编写内容,可以将初三化学划分为六大专题,分别是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常见化学物质、化学与生活、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综合应用。每一专题还需要进行细致划分,例如,常见化学实验专题可以继续划分为试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烧杯的使用这样的子专题,试管的使用可以划分为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物质的性质装置、气体的净化和检验装置等小专题。每一小专题大约用1~2课时,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复习进度适当进行调整。
除了按照教材编写内容进行专题划分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中考热点话题和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专题划分。例如,根据里约奥运会、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为题材分别划分专题。当前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眼光审视生活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加强此方面专题划分的教学研究,对于决胜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复习的方向,可以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学习。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也可以根据这三个目标,依次进行制定。
以试管的使用专题复习目标确定为例,教师可以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试管使用的注意事项;整理常见实验室装置类型,以表格形式展现,了解实验室装置的选择原则。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讨论和总结,了解实验室装置选择的一般规律;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设计系列问题
“问题链”的形成是“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的精华所在,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反映了自身执教水平。通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学生得以梳理本专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完成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案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回顾本专题重点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复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尤为适用。
在试管的使用一节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
问题:
(1)我们所学习过的化学试验中,哪些实验用到了试管?
(2)试管在实验中的用途有哪些?
(3)使用试管有哪些注意事项?
(4)使用试管进行实验,试管口有几种朝向,每一种朝向分别适用于哪些操作?作为化学反应容器使用时,试管朝向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反应物为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如何?
(5)有液体参与化学反应,但是不需要加热,此时试管要如何使用?怎样改进装置,使之适合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怎样再次改进装置,使之方便添加液体?怎样继续改进装置,使之便于控制反应速度?
以上问题有基础知识部分内容,也有拓展性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初中化学复习效果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教学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的不足,“问题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必然存在一些漏洞。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提高教研意识,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推动“问}链式专题复习学案”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 要:无论是什么阶段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把教学生活化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把生活化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使枯燥的化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知识;实践探究
一、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场景来创设教学的情境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的效率。举例而言,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我来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离不了,它是生命的象征,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它,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利用这个谜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水的构成的图片同时也搜集全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既能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同时也能教育我们的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这两种教学的形式都能够帮助教师创建教学的情境,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
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学化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做几个生活中的实验,然后让学生用化学知识来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举例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的时候拿出一枚鸡蛋来放到一个盛有醋的瓶子里,放置一周之后观察鸡蛋的状况,很多学生实验之后反映鸡蛋的壳没有了,只剩下里面的一层软皮,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做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然后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又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将化学和生活进行了有机整合,保证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把生活导入课堂,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应用的化学知识,例如,超市买的速热食品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迅速加热的。因此教师可以专门组织一节“我们生活中的化学”专题讨论,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现象是可以用化学的知识来解释的,有的学生会说由于污染造成了下雨时出现酸雨的情况是与化学有关的,是因为释放了太多的污染性气体,有的学生会说浓硫酸溅到人身上就会造成人毁容,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有的学生说我们生活中常常知道一些食物是相克的,不可以多吃,这是因为它们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教师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把我们的生活导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生活化的评价形式来进行教学
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不可避免的沟通形式之一,在传统的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形式并不公平,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评价时采用生活化的评价形式,首先加入学生在课堂上的日常表现:是否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是否上课认真听讲,是否能够真正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优点以及问题,让他们互相评价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进行改进。这种生活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于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化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为什么要将化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
我们一直在讨论该以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那么为什么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呢?首先,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既然学习是为了生活,那当然要把教学生活化;其次,把教学生活化可以使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单纯地给学生灌输一堆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记忆的话学生肯定会感到厌烦,而且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也遭到了摒弃,如果把教学生活化,利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来进行化学知识教学的话,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学生的兴趣肯定也会更浓烈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生活化。
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一步步实施,无论是哪一科目的教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采取生活化的评价机制,把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就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做了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真的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在化学学习探究中,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因此,本文就初三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三化学;实践能力
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化学这门课程是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化学知识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证明,所以学生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顺利地升入更高的学府,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概述
合作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合作的一种集体性、互助性的学习方式。从初三化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来讲,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相互沟通交流,互动式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轻松地学到化学知识。二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容易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更容易完成化学实验操作,能更好地开展化学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论是化学实验、社会实践还是化学复习,都可以通过合作分工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化学竞赛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团队精神的无穷力量。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对合作学习作以正确科学的认识时,要注意到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全面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合作学习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合作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教师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进行听课,杜绝“走形式”现象的出现;二是教师要加强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的引导,采取小组竞赛、评价奖励制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到初三化学八年级上册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小节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首先回答对问题的小组能够得到奖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到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初三化学的合作学习当中。
(二)教师要科学的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以及评价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加以引导,同时还要参与到当中同学生合作学习,最后并对合作学习作以总结。化学课上实验非常重要,老师可以参与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
(三)合作学习要科学的进行分组
实践证明,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因此合作学习要科学的进行分组,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从合作的目标出发,考虑多种因素;二是分组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看课堂教学适合哪种分组方式。科学的合作学习分组,能够促进全部学生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灵活多样,务求合作实效
当然,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学习组织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初三化学合作W习中,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要避免在学生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开展讨论交流。二是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根据课型、内容等,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内容等,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而脱离实际需要。三是灵活处理。第一,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第二,灵活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问题。同时,更应该倡导课堂中问题生成,鼓励学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面对课堂生成问题,教师不能因为不在预设之中而不知所措,而应该发挥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灵活处理。
三、探究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尤其适用于探究性的课堂。探究性教学与概念性教学不同其教学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证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交流合作为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每一个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互相之间的合作。在探究性课堂中庄体就是学生,老师的角色就是讲台下的兼职导游,通过鼓励、计时、支持、分享等方式来组织课程赴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性质和内容把握好方向。以燃烧发生的条件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课题涉及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思考、资料的查阅、实验的验证等众多环节。首先海个小组都要做一定的课前准备工作,了解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学习火以及燃烧的一些历史知识然后针对燃烧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实验的验证。小组成员针对获得的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选择一些合适的问题进行实验小组共同合作舰察实验现象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在组间进行任务的分配,有的小组探究是不是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有的小组探究温度与燃烧之间的关系,有的小组探究除了氧气外还有没有助燃物。最后,每个小组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研究资料、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老师再进行整体的点评。
合作学习是初三化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作为初三化学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摸清底子,科学分组,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理,组织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狠抓合作过程控制,确保合作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