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08:2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实验室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移动实验室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及特点,分析了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并对移动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前景展望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开展食品对外贸易,获得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制约因素,也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的问题。要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离不开产品检测,现行通用的检验方法和仪器均存在着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多、低通量的缺点,难于实现保障食品安全所需快速、简捷、高通量的要求。所以研制开发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检验目的,现已研制出一系列方法与仪器,从依于不同原理的试纸条、卡、测试盒,到基于色/质联用仪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与仪器相继出现。这些技术与仪器更能适应现场检测的要求,能为快速检测的普及提供保障。
一、移动实验室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撑。快速检测技术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高效、快速、简单、准确地检测出所测样品的结果的技术。移动试验室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如下:
1、化学比色分析法
该法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方法,原理是利用待测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得到检测结果。此法由于操作简单,结果直观而被广泛使用。如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的速测仪,食用油酸价及过氧化值速测盒等。
2、近红外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试样中含氢基团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存在选择性吸收,通过检测器分析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光密度就能确定该组分的含量。常用于生产在线分析。
3、纸片快速检验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这些纸片快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纸片法与常规法在菌检出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且菌落典型,易判定。同时纸片可高压灭菌处理,容易保存,简化了实验准备、易于操作和判断。
4、免疫学分析方法
免疫学技术原理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进行检测。 具有高特异性、准确性、快速的特点,能检测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检测仪器主要是酶联免疫仪,我国已有多家生产。免疫方法的优点是样品在进行选择性增菌后,不需分离,即可采用免疫技术进行筛选,还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等优点,对于现场初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不足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专一性,针对每种待测物都要建立专门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5、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功能多样化、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低成本、高灵敏性、高识别性和实用性特点。
6、生物芯片及微缩芯片检测法
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目标分子,检测速度快,检测周期短等特性,国际上对其应用于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方面予以极大关注。我国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单位已开发并生产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食源性病毒检测和兽药残留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仪器和试剂盒),将进一步面向现场、速测、并向微缩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
7、atp生物发光法
该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设备结晶度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 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状况或食品器具的现场卫生学检测,都能够达到快速适时的目标。
二、移动实验室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除来源于生产环境和保管条件等客观因素外,大多源于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违规使用。为满足食品质量安全所需快速准确检验要求,以快速检测车为主的移动实验室近年来发展很快。快速检测车上配置的快速检测仪器可以对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进行快速筛查,用于农药、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的检验,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生物毒素检测。我国的移动实验室在质监、工商、卫生防疫、海关、环境监测等领域和部门已有较多应用。
1、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在“松花江”水污染、“汶川”地震等事件中快速检测车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环境应急监测车沿着松花江对水质进行现场取样、现场检测、现场得出结果,从而防止了样品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不准确的检验结果出现。“汶川”地震后,技术监督系统派出了多辆快速检测车与卫生防疫等部门共同深入灾区,对灾区水质及食物进行现场监测,有效保证了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2、在大型活动中、节日中作用: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倾力打造的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曾开入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进行巡查,承担了部分食品安全监控任务。在我国的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也活跃在城乡之间,为老百姓免费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了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3、在日常市场监管中作用:为提高质量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技术手段,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质监、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配置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快速检测设备。在监管中实现了现场快速检测,当场出具检测结果, 对存在问题的食品当场查封,极大地节省了产品检验时间,既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又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前景展望
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多数配备的是快速检测仪器,由于受使用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检测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项目少,所出具检测报告不具有法定效力等等原因,极大影响了检测监控效果,制约了移动实验室(快速检测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公共安全的需要,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方向及前景为:
1、对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的速度、灵敏度、稳定性、特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检测不但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有时还需要在现场或生产线上检测。随着人们对食品中毒害物质的认识日益加深,对这些物质的限制值要求也越来越低,所以要求快速检测不仅方法灵敏度要高,还要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及使用方便性。
2、建立快速检测技术的标准及较完善的检测方法
我国现在还缺乏快速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目前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普遍使用的酶联免疫法还有假阳性的问题存在。所以个别检验方法仅适用于基层初检,起着警示作用,发现超标现象时,还要用标准方法复测、确证,阴性反应也应按比例抽样,用可靠的方法复测和确证。所以迫切需要成熟完善的快速检测技术及标准的出台,来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3、增加快速检测仪器的品种,实现快速检测仪器的国产化
目前虽已有很多快速检测仪器应用于食品、农产品、饲料等行业,但总体来讲品种还很欠缺,非常成熟和突出的更不多,且目前采用的大多数是国外的产品,检测成本还非常高,国内只有很少的企业及单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丰富快速检测仪器的品种,实现快速检测仪器的国产化。
4、检测技术集成化,检测仪器微型化、智能化
单个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时间长,浪费人力物力,迫切要求一些能够通过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技术。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仪器能同时检测多类成分,真正体现检测技术快速、准确、高效的优势。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公共安全的需要,以快速检测技术为支撑的移动实验室在食品、农产品等检验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亟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从安全意识、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岳陈军 姚利 王梓蔚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构建设想。分析了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阐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并强调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优点是落实长效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内容设置
2.1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在实验室通道或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交流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微信使用率高,方便快捷。微信平台下载注册简单,使用没有限制,信息传送及时。其次,微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管理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利用通信功能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意识[12]。
2.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可设置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等知识模块。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截止2017年,我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有24台,将近15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科生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易造成仪器损坏,部分仪器设备学生仅是进行有限的简单操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未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拟建的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中设置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模块,兼顾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要[14]。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为视频操作、模拟操作和在线分析等。在视频操作中详细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会弹出相关问题。操作人员作答后才能进入虚拟仿真环节,仿真环节如果操作失误会出现模拟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才能恢复操作,直到进入在线分析阶段,最后是实验讨论环节。整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过关,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际的设备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学习者对设备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实验室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实验室化学品火灾爆炸、触电事故和突发性停水停电事故等。传统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手段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字介绍,广大师生对安全事故无法仿真体验,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虚拟培训不受时空限制,避免潜在危险,调动训练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利用基于实验室安全事故虚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虚拟操作如交互功能,并配以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受训者身临其境。在场景和体验设置中通过多场景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辅助以心理引导,一直到受训者逃离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并向虚拟老师报道,完成整个体验,得到全面事故应急技能训练[15-17]。
3结论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其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使用便利、互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特点,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作者:魏启华 林珊 唐兴平 罗小林 饶久平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摘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它的安全管理必然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学科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迅速的特点,结合工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教育、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来保证实验室安全,建立适合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教育
1引言
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1-2]。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机房数量众多,学生使用频繁,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学科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使用频率高、维护工作繁重、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等。我们只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更好地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服务。
2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和故障问题
一般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周期都比较长,计算机主机及服务器等设备普遍都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状况。这些设备在经过多年的高负荷运转后,不同批次的设备之间在合作上经常表面上是一片“和谐”,可在实际使用中,哪怕只是偶尔地发一次小脾气就会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设备故障也是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最急迫的工作之一。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课程往往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问题特别突出,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故障中有一部分是设备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的非正常操作而导致的异常损坏,比如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使用偏好,遇到问题私自打开机箱,随意拔插设备部件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恶意破坏和删除程序,设置BIOS系统密码等,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2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学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装各种相关应用软件,所以基本上每台计算机主机都安装多个系统[2]。这种多操作系统的模式大大方便了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使用,可是也容易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受损、感染病毒甚至于系统崩溃。这其中最难预防的是病毒,因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固定,而且经常用移动存储设备,这样如果设备携带病毒或者木马,病毒会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篡改,造成系统瘫痪,信息丢失,而木马则会非法入侵我们的计算机,影响系统的运行安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和木马大规模发作和传播,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3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而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3]。由于各个实验室都需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个实验室都是满负荷、超年限工作,设备使用时间长、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空气得不到流通、电路超负荷、电路老化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时有发生,电子设备引起的电磁干扰与高温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几乎都是电子设备,一旦出现实验室漏水,必将会导致对实验室设备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2.4管理人员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兼顾防火防盗和网络安全保障[4]。另外,由于课程需要和学院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午和周末还需要上实验课,值班压力也大。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忽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名词更是层出不穷,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也日新月异,这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5]。
3加强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才能够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平稳的运行。
3.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所在的实验大楼里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场地火警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智能安全设备,并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全天候巡逻,以确保实验大楼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在楼道内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和感应式走廊灯。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也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包括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的三层漏电保护装置,封闭实验室内部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以及使用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6]。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还将建成机房内部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监控系统,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指数。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工作。网站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和安全审计由安全责任人执行,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网络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针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指导方针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实验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3增加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病毒库的及时更新。所有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木马查杀,检查系统运行日志,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站的安全。后期考虑采用云桌面的模式,云桌面普遍使用沙箱系统,在虚拟机内的木马病毒仅存在于差分盘中,随着虚拟机的重启,差分盘会自动清除[7]。更重要的是定期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涉及到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规范使用艾默生精密空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地保证机房内部的恒温恒湿,从而保证机房内部所有服务器安全平稳地运行,提高服务器的安全使用寿命;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保证所有服务器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数据保存和恢复,从而保证实验室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机房地板隔层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还配备烟感温感联合报警器,既能保证防火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3.4重视师生安全教育
实验室定期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全体教师和值班员接受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新生一入学就分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求全院师生必须认真阅读和严格遵守。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和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次课就是关于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室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各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的学习,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的主动性[8]。
3.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后,实验室都会组织所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对各个实验室内配备的实验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实验室都会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和检修,确保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牵头,开展期末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实验教学中心各个机房重视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落实实验环境安全管理和实验室整洁状况的检查。此外,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推行的安全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各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安全落实到细节。
4结语
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有利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又将迎来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多走出去,多交流研讨,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校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傅明建 叶福玲 单位:福州大学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缺乏烹饪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对安全事件防范意识不强的现状,提出以互联网+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并对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建设进行详细地论述,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并以器具的使用操作问题为例,制作微课,展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形式。
关键词: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化;微课;安全防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发展及学科细分的情况下,大学一些应用型的专业不断发展,如烹饪专业。改革开放至今,餐饮业一直作为中国增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引领着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已经有24所院校在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专科)的基础上成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旨在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学历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烹饪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很大的重视。实验室对烹饪专业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化学类学科;其使用明火、利器的特点,使得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建设具有立体防护性的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烹饪实验室的特殊性及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烹饪实验室是烹饪专业壮大及发展的保障,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烹饪实验室与一般的化学生物等等的实验室有大不同,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大的关注。在现展与创新十分迅速的时代,实验室中的设备也在不停地更新,加上现在实验室渐渐对学生开放使用,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学习的过程存在许多的的安全问题。
(一)接触明火
学生在烹饪实验室中大多是使用明火加热烹饪菜肴,烹饪菜肴往往会使用油,明火与油的接触是十分危险的。明火与学生间无太多的隔绝保障,其产生的油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明火对电线等也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二)常使用刀具等危险工具
烹饪实验室均配有刀叉等利器,学生可以直接使用,这里便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存在一定的威胁,学会合理利用和保存刀具是学生必须会的。
(三)实验产品的可食性
烹饪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产品可直接供于食用,食材原料的新鲜程度、对原料存放及处理过程的卫生以及各种食材同时搭配的优劣程度等存在的安全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对食材安全方面有更大的要求。
(四)涉及燃气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中大城市都使用了管道煤气,包括天然气,管道煤气。烹饪实验室使用的煤气设备与所在城市一样,若燃气使用不当或者设备漏气,在室内产生一定的浓度就会爆炸,此类事故在媒体中也常有报道。烹饪高校内设备使用频繁,使用者(每届学生)不固定,稍微不慎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对于烹饪实验室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五)烹饪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对安全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限于学时及实验室安全知识体系比较零散的原因,学校主要采取讲座和实验课前强调的方式,不够系统,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和提起时刻警惕的心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有针对性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系统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引入实验室准入制度,以考试的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值得新兴的烹饪实验室管理者们深思。
二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调查
截止至2017年2月28日,以“实验室安全教育、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等关键词详细搜索,调查目前对于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育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教育大多是通过文本式、传统教育模式或ppt进行,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安全教育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学或通过试题进行学习与记忆,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源寥寥无几。微课慕课的兴起引起了线上教育的热潮,但暂时没有被充分利用到实验室安全教育上。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安全教育模式却还无法紧跟时代脚步。针对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更是十分匮乏,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资源少,需求性强,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很有研究的必要。
(二)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
分析视频或动画为载体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较少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视频与动画制作成本高;二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需要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三是视频与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互联网+微课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
微课满足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要求。烹饪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大多是情景教学,可直接通过微课展示,给予学生一个预警,让其了解在同种情景下自己该如何操作。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的贵在体系化,知识点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小模块讲解更有利于加强安全教育的效果。烹饪实验室安全涵盖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可分为更详细的小问题,以烹饪原料安全问题为例,此专题包括原料的购买、原料的保存、原料的搭配以及原料在烹调过程的安全问题等的小模块,若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课程,必须要求课程时间短,以适应课时需求。微课的特点在于形式上“微”,时间上“短”,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微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微”“精”,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说明问题,突出重点难点,产生较好的效果。微课主要以视频形式,有趣生动,以视觉上的冲击给人深刻印象,从而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从上述分析发现,微课形式恰好符合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安排的需求,时间短,内容精炼,教学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突出重点,互联网+微课能够无缝对接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两者的结合也带来了巨大的优点:学生们可以反复复习一一突破每个模块知识;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解与掌握安全知识并不难,但如何让他们能够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吸收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根据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为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超过十分钟,人的精神容易出现怠倦,微课程时间在十分钟以内,且画面感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且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际意义;另外,具体的事物更容易让人理解,把理论的知识形象化,微课是不错的选择;且在这个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身的时代,微课教程可以达到随时随地随心情观看学习的目的,由于时间短,微课能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作为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资源,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三体系化知识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型设计制作
(一)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
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以及教育学的交叉结合部分,其可分为烹饪实验室规章制度类、器具质量安全问题、器具使用操作问题、烹饪原料安全问题、烹饪过程安全问题、消防管理安全问题、用电用气安全问题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向下又可分为多个模块,详细见思维导图(图1)。图中浅蓝文字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专题,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烹饪多个学科有交叉性,例如其烹饪原料安全问题涉及到《烹饪原料学》,其中还会涉及《烹饪设备器具》等,所以此类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型微课应用性广泛,需求大。
(二)烹饪实验室安全微课示例
图2为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具体微课制作思路与内容的示例,主题的第一级引线是制作微课前必须提前考虑的方面,红色引线部分则是某个特定微课的制作思路。
四结论
随着烹饪专业的不断发展,烹饪器具及手段的不断丰富,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使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做到防范未然,是实验室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本文阐述构建了体系化的烹饪实验室安全教育微课体系,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任意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可设置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机制,逐渐使学生形成体系化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黄美铃 黄俊生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摘要: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分析其直接原因是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素质技能不够,本质原因为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够。该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区别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将对提高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技能以及整体国民安全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安全是人类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大学生是国家崛起之实力储备,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故,便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作为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它虽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安全规范侧重各有不同,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如大学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实验人员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实验室使用频繁,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实验室一般都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性;部分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部分实验还会排放有毒物质[1-2]。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就极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但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会蒙受重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导致两名研究生面部和眼部深度烧伤事件、北京某高校化学楼爆炸起火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事件、多起实验室发生火灾等,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敲响了警钟。综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绝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留下的安全隐患,但本质原因都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1-3]。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安全技能的缺乏往往还容易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例如,学生宿舍违章电器导致火灾、野外实习操作不规范导致受伤以及网络、电话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等等,影响极为严重[4]。因此,在大学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2现阶段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相比较,国内大部分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都尚未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就是国内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其它专业素质教育的水平,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7]。(1)整体上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未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教育纳入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教育体系;(2)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培训、讲座等)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易受教育培训安排的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能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3)缺乏具有不同高校和专业特色性的安全教育的教材,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宽;(4)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体系。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建立以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意识为中心的安全教育理念,就必须结合21世纪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的新时代特色,提出建设创新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课程教育和考核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方式,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色作为课程基础,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模式作为课程重点,形成一套大学生实验及实践安全教育及考核体系,为推广、建立和强化高校大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实验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探索树立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8-9]。在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验室实际演练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对措施,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不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应确保内容广泛充实,涵盖“消防安全与保密”、“用电用气安全”、“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化学实验操作安全”、“化工过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野外实习及户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调研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第二,构建推广实验与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化教育试题库及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具备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网络题库,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在网上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自学和模拟考试测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安全教育的不足[10-11]。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考试系统是以网络安全教育题库为基础建立的,要同时具备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参数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以及在线学习、模拟自测、考试测验、成绩查询等前台功能,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和在线考试等任务,是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平台,也是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培训平台和考试平台,即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前提依托。第三,健全大学生及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12]。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套围绕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如建立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等,确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理念,强调安全素质的形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安全教育应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安全意识与技能因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而更显重要,安全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根本,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全面的安全常识、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责任意识以及事故应对技能是公民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而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而高校在对学生在实验室安全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将有助于逐步引领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闵鑫 李金洪 房明浩 刘艳改 吴小文 黄朝晖 张洁
摘要: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高校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验场所,实验室内有多种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假如思想出现麻痹大意或操作不当实验室内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才和经济损失。而近些年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件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北京某大学实验室博士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发生爆炸、起火,导致失去宝贵的生命,又如实验室气瓶操作不当导致缺氧窒息等。因此,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高校必须要高度予以重视。
关键词:
浅谈;高校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的管理问题
第一,责任不明确,思想重视不足。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健全,未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位,导致安全责任不明确、上传下达任务无法落实、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大意、怕担责任出现问题推诿的情况,日积月累就会酿安全事故。存在只重视科学研究,轻视安全保护的思想观点,只负责教学、科研,安全责任与我无关的思想,未能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隐患事故防患于未然,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设备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检测记录登记信息详细,实验室没有安全自查、培训记录,实验废液未标明成分,易制毒化学药品出库入库记录不准确,且易制毒化学药品未能按照双人双锁的安全规定进行管理等,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实验室内。第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不明确,防护设备不齐全。实验室操作规程未能张贴在上墙,导致学生对于设备的使用流程、最大运转时长等设备的风险点不清楚,误操作发生事故的情况不在少数,轻则割伤或烫伤,严重的设备报废,甚至丢失性命。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但由于一些实验室的硬件经费不足,实验室防护设备老化陈旧未能及时更新。第三,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的安全知识培训。由于近些年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参与实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加大,且实验室的使用时间已将近饱和状态,疏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培训不到位的问题随之日渐凸显出来。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一,重视责任,认真尽责。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真正的落到各个实验室内部中去。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对实验室内部的安全隐患进行自查,并及时消除发现的隐患问题或制定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实验室易制毒及危险废物要按照国家法规严格管理,杜绝看管不当造成丢失、误食等问题出现。第二,操作规程上墙,强化“红线”意识。高校实验室内的设备和精密仪器张贴安全操作流程,将安全风险点告知使用人员,并贴上安全警示标识,以此来提示操作人员注意危险,要让操作人员认识到危险性,特殊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实验过程中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深化安全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实验操作前的一种习惯,强化“红线”意识,是每一名实验人员真正知道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人命关天,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第三,努力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首先,实验室要保持整洁,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和实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教学和科研实验,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定期组织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使每名实验人员都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安全认识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再从“我会安全”最终转变为“我爱安全”,而且系统的培训能够使实验人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快速熟悉实验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点和自身防护方法,掌握正确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紧急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意外事故,特别是要加强新入实验人员、新科研项目运行前的安全培训。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如一颗骨牌出现问题没有倒下,将会导致骨牌整体的断裂,纵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人的因素占着主导位置,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实验室操作人员须不断的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争取在实验室内形成“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和谐稳定环境。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WilliamHeinrich)在1941年提出1:29:300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在安全事故发生前,死亡、重伤、轻伤和未造成伤害和的比例1:29:300,国际上把这个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每发生三百三十起意外事故,有三百件未产生人员伤害、二十九件导致人员轻伤、一件导致人员受到重伤或死亡。这个法则证明无数次的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就如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的“冰山理论”相似,安全隐患就像冰山上露出来的一角,造成这个冰山形成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多年来未及时消除隐患累积而成的,而想要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必须要重视将隐患及时消除,减少轻伤和无伤害事故发生,“从海下”查找隐患剖析隐患成因,彻底消除隐患事故,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破“冰”远航。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学及科研进度,以及师生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众多工作的基础,脱离安全的实验室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需高校实验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是教学、科研的第一重要环节,高校也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靠得住的安全管理专业队伍,而作为一名高校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一员应当义不容辞地为师生创建稳定和谐的安全环境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于海鹏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指出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验室安全改革的经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国家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宋东颖 单位:天津农学院
【摘要】
实验室安全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少、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实验室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拟对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生
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尤其是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研究生都要依托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为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如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但另一方面,实验室又是一个危险品集中放置的场所,经常使用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压力气瓶等特殊设备[1]。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科研人员人生安全以及实验的财产安全。它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研究生使用该类物品就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若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便给基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有发生。2009年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学生在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2015年清华大学一个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等等。当我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如果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危险便会随时可能到来。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1目前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严重的因素是实验操作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实验室也未能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2]。就研究生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中往往缺乏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或培训,导致部分研究生对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清楚,缺乏扎实的安全知识,没有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实验室安全员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对特殊的仪器试剂的使用,如高压锅等设备,在没有专门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张景霞等[3]对国内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31名学生中,79.2%的学生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是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只有35.9%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规范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仅20.3%的人回答接受过教育;而“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当前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的。其次,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一些实验操作细节上主要体现包括:进入实验室不穿隔离衣,进行实验操作不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对清洁区和实验室污染区界定不清,对于易挥发和感染性试剂或样本不在指定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放松警惕。例如,进行重要实验室中途离开,或者实验过夜而未提前检查仪器设备。再次,实验室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虽然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有其关于安全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研究生存在的错误违规操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如高危化学试剂没有严格的取用登记,所有仪器的使用没有使用记录,安全员没有定期检查实验室水电暖安全、没有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对维护等。
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第一,开展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由具有多年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结合多年化学品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素材,对实验室安全基本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剖析安全案例的警示,是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对安全法规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使危险防患于未然。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数量掌握安全技能。由“知”到“行”,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防范和处置危险的技能,并能在突发事件时熟练的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方式。可以通过制定教材,对实验室安全的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供学生学习阅读。可以讲实验室安全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者研究生讲座课程,以成绩或者讲座学分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受益终身。举办讲座,通过面对面的生动讲解和答疑,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制作科普宣传的视频、微信宣传作品等,以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影像做成安全警示集锦,该方式的宣传方式和时间更为灵活。
第二,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制定实验室安全演练流程。演练方式可灵活选择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应该都要制定相应的演练制度和方案。现场演练以实验室工作区的试剂溢撒事件为例,由安全员现场解说处置过程中的关键点,包括初步评估污染物性质,扩散范围,影响因素及造成的后果等,进行暴露者的处置、标牌警示、消毒处理及废弃物转移、过程报告、评估等过程。实验室人员通过观摩和演练,对此次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桌面演练是通过虚拟演练的方式,针对演练情景中的相关问题,明确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程序,该形式灵活机动、可重复操作且节约人力物力[4]。通过不同的演练,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安全理论素质和实战技能,并在实际演习中找出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同时,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订。
第三,严格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实验室设立安全员,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对仪器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等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实验室安全准则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进行抽查,保证实验室安全不是应付公事,而是切实落实到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5]。不定期的检查作为定期检查的重要补充形式,就是为了让定期检查成为一种“彩排的游戏,应付的过程”。我们医院的研究所设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需要填写申请表,对于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进行申请备案,并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测试,内容包括实验室行为规范、实验室安全概念、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的存放和使用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通过测试,要求研究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常识。
第四,让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工作中来。增加研究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每个实验室成员的身上,让他们同时承担起日常的安全监督员的责任。通过任务的分解,调动大家参与实验室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意识到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不仅可以增加发现实验室隐患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爱护和实验试剂的节约,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五,实验室建立良好的科室氛围。先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要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并能主动的帮助后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对于仪器的使用要进行操作示范,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做法[6]。培养严谨的科研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参数调节等,其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他人在用作者的实验方法做实验时能够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另外也可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有效防止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保障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琳 王咏红 申阿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感染疾病研究室
摘要: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是保证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和安全教育知识抵达学生端效能低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手段的适用性,并提出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根据功能需求不同,该教学手段可设计为学习子系统和考试子系统两部分,分别利用公众平台订阅号图文消息和植入式考试系统实现。实践初步证明,该教学手段能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的效能,而且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小,使用起来便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微信公众平台
0引言
在国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设备质量、数量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验参与者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实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比例是由人为主观因素引发,受伤害的人员往往也是缺乏安全知识的人员[1]。因此,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是是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目前,随着实验课程学分比重的提高,实验室教学任务也随之增加,单位时间内实验教师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群体,这会导致安全教育知识的抵达率大幅下降[2-3]。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作为安全教育知识的潜在载体,已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及。因此,能否在智能手机硬件之上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现有实验安全教育的单位效能值得探讨。
1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安全知识讲解、安全政策宣传、安全案例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4-5]。
1.1教学方式适用性研究
实验安全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宣传活动、事故分析会、实验室现场培训、安全工作会议、自学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活动等[5-8]。这些安全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被有机组织运行。如:清华大学建立了校、院(系)、实验室3级教育与安全管理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进实验室前需要进行学院、专业、岗位3级安全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武汉科技大学在学生做毕业论文进实验室前会做统一的安全教育等[4,9-11]。从实验安全教育体系级别来看,较高层级的安全教育覆盖面广、通用性强,导致其内容较为宽泛和宏观,即使以课程类型开设的安全教育多数也只能呈现共性的安全知识内容。从执行时间先后顺序来看,较高级别的安全教育过程与学生在实验室参加实验过程是相分离的,教育效果的长期效能有限。因此,提高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性、针对性并发挥其时效优势是实现实验主、客体双方安全的关键。
1.2教学手段适用性研究
为支撑不同的实验安全教育方式,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手段有:黑板报、宣传栏、展板、广播、电视、多媒体等。随着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站为核心的实验安全教育手段得到了较多研究和应用,如:北京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大学、长治学院建立了以资料库与考试题库为中心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网络系统,实验教师可向资料库上传多种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电脑端上网,进入网站试题库进行考试[12-14]。这类基于网站的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考试,②可以使各级管理者掌握多种数据便于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提升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安全教育通常包括学习、考试两个环节,而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来说,其开展过程受时间(教学学时)、空间(实验室面积)的制约较大。进一步分析可知,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均难以同时满足学生学习、考试两个环节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借鉴国外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基础上,部分高校探索建立了以安全教育考试为中心的实验室准入制度[1]。如果在实验室现场也尝试这一制度,那么所需要的时间资源会大大超支。因此,为了提升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效能,需要探索一种知识抵达率高、使用便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手段。
2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功能适用性研究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专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的新一代社交软件,其基本功能与QQ社交软件类似。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对微信功能进行升级,推出了公众平台模块。该平台目前有3种公众账号类型: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其功能定位、开发权限各不相同,其中订阅号可供个人申请。利用订阅号开发者可以对用户提交的关键字进行特定图文信息的回复,可以通过识别图文页内二维码实现链接跳转,还可以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一系列图文消息展示出来,实现类似静态网站的效果。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教育考试。①将所需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放入微信图文中,并利用页面模板功能将这些图文链接起来供学生学习;②通过开发简单的考试系统并通过图文二维码链接跳转的方式植入微信公众平台中。因此,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可以满足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的需求。
3基于公众平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设计
实验安全教育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常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对策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5]。在此,将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等跟具体实验设备、操作相关的内容归为微观层面教育,而其他方面归为宏观层面教育。分析后认为,在室内实验室场合,宏观层面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意识、安全对策三部分内容和微观层面的安全知识可通过订微信图文来呈现,而其余内容通过教师在现场的语言、行为传授更为合适。实验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内容主要为以数据库形式存储的试题及其相关数据,具体包括:实验项目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安全知识题库、成绩库、评价信息库等。这些数据通过各自功能模块并借助不同形式的客户端口与使用者产生交互。根据功能需求不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系统可被设计为学习和考试两个子系统。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系统功能实现
在系统整体设计基础上,实验教学组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ID:oilworkman)中逐步实现这些功能。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将其放在订阅号中的“安全测控实验室”页面模板下(见图2)。安全教育的图文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微观部分以实验单项为单元进行组织,包括本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所有实验单项:温度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流量监测模块和液位监测模块等。学生通过“识别图中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包括3个页面:试卷提取页面、试题页面和试卷成绩与系统评价页面,依次如图5~7所示。在试卷提取页面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本实验项目的名称,下面会列出所对应的实验项目信息,然后点击取卷按钮进入试题页面。在试题页面,输入学生学号后便可答题,试题类型、数量以及题序由教师在考试系统后台预先设定好。试卷答完后点击交卷按钮进入试卷成绩页面,学生需将该页面展示给教师查看,如果达到成绩要求即可开展相关实验,否则学生可返回重新答题。最后,学生可对整个系统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安全教育所需的图文知识进行编辑,并添加到页面模板中,然后将其链接到订阅号的相应菜单上。考试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页面,教师登录后可执行实验项目信息添加、试题添加、成绩查看、系统评价查看等操作。为方便实验室教师随时调整题目,本系统后台支持手机端登录。
5系统应用
该系统完成后应用在安全测控实验室的现场安全教育,实验室在一个月时间内共完成160余人次的教学任务,学生群体包括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从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统计这些知识图文发现,每篇文章的人均浏览量在1.4次以上,且实验做完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学生返回查看,这说明这种教学手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学生成绩提交记录却发现能一次考过的比例只有20%左右(共10分,及格线为8分),经一次“刷分”后,通过率就能提高到近90%。前后两次考试的通过比例差别大,说明学生首次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时关注点停留在“好奇”上,需要一些适应时间来转移关注点;第二次考试的通过率高则说明借助微信图文这一载体,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
6结语
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环节易受时间、空间限制和安全教育知识抵达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教学手段,设计了以安全知识学习、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实践初步证明,该教学手段达到了服务实验教学过程安全的目的,安全教育知识点能较好地抵达学生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上研究希望能为实验教师高效开展实验室现场安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明达 石永军 孔得朋 韦永健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