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经方面论文

时间:2022-05-25 04:52: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财经方面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经方面论文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单薄。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

(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就大学课程而言,虽然各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但相比之下,文学作品中浓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材料。语文课特殊的篇章作品教学,又使它具有不同于伦理道德和哲学教学的形象可感性和审美情感性;《大学语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赏鉴能力为主要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大为减弱,这使得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更为突出。“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1]。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2006 年9月,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这使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定位:发挥语文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近缘性”功能,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古今中外的一篇篇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归纳、整理课文所涵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适时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做精到、得法的引导和点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博学思想和厚德品质,帮助引导大学生完成他们从成人到成熟再到成功这种递进进程的铺垫。

(二)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

仅靠一门《大学语文》来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和许多高校都在推动“素质教育”,主要就是想改革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是想改革中国大学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区分的状况,许多大学都在开始探索本科教育体制逐渐转向通识教育的方向。通识教育的意义何在?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通识教育不仅是为了扩大人才概念的外延,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些良好的文化趣味。其根本意义乃是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思想感悟力的提高。”[2]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按费孝通先生的阐释:“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 一所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根本上就是可疑的。事实上,专业学习、研究的推进与学习者、研究者文化思想底蕴相辅相成。1937年,玻尔访问中国,中国的道家思想使他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以至他以太极图作为自己族徽上的图案,还在上面刻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这些事例证明了中国的专业院校在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活动中,不应当忽视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的深厚基础。通识教育的任务在于“在课程中寻找一种思想传承的途径,以便对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形成一种范式渗透作用。”[2]很多高校口口声声强调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功能的发挥也必以传承功能为基础,通识教育主要就是承担传承功能,因此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的课时偏少,应该增加课时。”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抱有极大兴趣的。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如《中国经济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书法》、《旅游与中国文化》等等,这些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课程数量看,可谓不少,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总让人觉着少了点儿什么:一是没有一门直指学生精神层面的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识教育的主干。二是课程杂多而缺少系统性。三是课时太少,绝大部分课程只开半个学期,学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和学习,难有深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拓宽。

有鉴于此,广西财经学院目前通识课程的开设应着眼于吸引学生阅读经典,以文化的经典导读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根据个人气质、爱好有选择地去阅读一本本、一篇篇涵盖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理念与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经史子集,诸如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前后《汉书》、老庄、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诗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在阅读时将个人阅历、精神气质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出生命与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狭、目光短浅、精神偏枯、处事功利种种弊病的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二、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并非培养素质全面人才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学校育人的方式应是多方面的。因为学生不仅仅从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教育,而且还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即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4]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中。诸如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比如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开设的“文化大讲堂”,先后开讲了如《民族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市场分工》、《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透视之一:中国龙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读〈红楼梦〉》、《经济人与艺术人之间》、《文苑奇葩、文化瑰宝——谈谈中国名联》、《文学的作用》等等专题,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除此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电视、录像,并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比如文化与传播系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民族乐器欣赏兴趣小组等等。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这是比较明智和有成效的举措。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应把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有机融为一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心旷神怡的靓丽的视觉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又通过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广西财经学院自从2005年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校园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先后在教学楼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学生在学习途中感受一丝清新绿意;并建成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学校大门;树立了寓意“和谐、创新、发展”的大型铜制雕塑;确定“诚以修身、信义立业”作为校训广为宣传并镌刻在大门侧面的影壁上。这一系列举措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宣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仅有的这些举措是无法全面体现和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认为学校文化内涵不够,仍需要添加。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同学们提出的添加建议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各系部办公楼、宣传栏增加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贤画像、开辟文化长廊等。

总之,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是指含有一定文化历史意义古代的遗址。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曲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村落等。世界文化古迹更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等等。

文化古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它往往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以一个无声的教育者的形象对人们起着作用。因此,学校的人文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而应把它延伸到社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靖江王陵、友谊关、归龙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区内的文化古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迹旅游。

四、重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活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节俗、节日中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及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的最好教材。费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着力强调和呼吁“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非自觉状态深表忧虑。费老的这种自觉,并不是现在一般人所单纯理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对本土文化进行合理的传承与重构,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即在顺利进行“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达成“生活方式”、“人际整合”和“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节日预期,以维护和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05年6月,、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可以在校园内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游艺、上巳雅集、清明追念、端午竞渡、中秋走月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提升民族节日认同感与文化自觉;在传统节日里,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义工,来唤醒社会的爱心。

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如同水与鱼、树根与枝叶的关系,如果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如同鱼儿没有水的濡润,枝叶没有树根的扶持。无水之鱼如何得以活下去,更别说遨游江河湖海了,而无根之树如何得以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产生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学生自我情志调适能力低下,生活弄不好,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导致学生思想无根,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现代高校教育,包括理工、财经等专业院校教育只有承担起文化传承功能,保证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基业不断裂且亘古常新,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里,我们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问题探析

【论文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

【论文摘要】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存在的问题体现在认识不到位、评估结果反馈不及时、不重视评估结果、评估指标不尽合理等方面。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问题的途径主要是强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重要性、及时反馈与运用评估结果、评估主体多元化、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等。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财经院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已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他们大多充满活力且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课堂教学经验稍显不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工作,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有力措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保障。本文以某财经院校为例,对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方略进行分析。

一、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认识不到位

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使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反思、总结、改进;进而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但由于学生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该项工作失去原有的意义。第一,学生评教意识不强。该财经院校采取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虽然学校采取先评教后选课的措施确保了参评率,但部分学生却持有应付、不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评教。第二,参评中的部分学生带有某种偏见进行评教,并非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教。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学生评教结果不具有可靠性,使得教师难以根据评估结果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结果的反馈不及时

该财经院校不仅实行了学生网上评教,而且还实施了教学督导制。但在实际的教学能力评估过程中,该院校并没有及时的将教学能力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知道学生给自己的评教分数,但并不知道自己在教研室、系部、甚至全院的排名,不利于教)fi开展反思与总结工作。而且督导组的评教大多流于形式,多数督导组成员未能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这样的教学能力评估未能达到评估目的,其评价结果未能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结果利用的无效性

该财经院校除规定在教学大奖赛中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有一定的优先权外,并没有规定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结果不好的教师有何惩罚措施。这样,青年教师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教学工作无所谓,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即可,科研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职称的评定等工作仅拿科研成果来衡量。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开始重科研轻教学,不再潜心于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不认真备课,缺乏创新意识,等靠要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如此恶性循环,哪里还谈得上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的设计不尽合理

该财经院校督导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项目主要有: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讲课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的阐述深人浅出,有启发性;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给予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学生采取网上评教,其内容主要有:师德高尚、教学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教学内容熟练、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得力;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素质能力培养。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指标本身过于抽象,其赋分层次不清,缺乏档次,容易使评估结果产生偏差。

二、完善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方略

(一)提高师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目的的认识性

青年教师是财经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的教学能力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财经院校未来发展的大计。通过教学能力评估,可以使他们清楚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认识到差距与不足,以便更好地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参与评教是他们的义务与责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先决条件。学生参与评教,有利于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二)及时反馈与运用青年教师教学评佑结果

一方面,学生评教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及学生。教师作为被评价者不仅应有知情权,同时还应有申诉权。如果教师认为学生评教结果与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差距过大,可以就某些特殊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另外,教师也应了解同行的分数及排名,有利于教师进行同行间的比较,认识到差距,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学生作为评价者,也有权知晓评价结果,以利于提高他们的评判能力,同时也会调动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科学的处理评估结果。应将评估结果按分数的高低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在相应的岗位津贴、外派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应有不同的待遇。这样才会使青年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能力评估工作,教学评估的目的。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主体应多元化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为主观判断,其定性分析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评估主体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主体应由以下人员构成:学生、督导组成员、教研室成员、院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其中应将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及教学能力有着清楚的认识与判断,大多数学生能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督导组成员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会不定期走人青年教师课堂,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都有所了解,经验较丰富,相比较而言,能更正确地评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教研组成员之间都很熟悉,且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态度及职业素养。因此,互相评教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准确性的有力保障。另外,主管院领导及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也应参与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工作当中。

(四)完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个完整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能力。(1)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要全面、要适度、要具体。(2)能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能突出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恰当处理课内外教学内容的关系;能正确选用教学参考资料。(3)能恰当地安排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能规范地编写教案。教案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能正确表述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

2.教学组织能力。(1)能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2)能保持紧张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能始终如一地贯彻课堂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教学应变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1)能运用规范的教学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音量、声调、语速应与环境、内容协调;语言准确简明,合理运用态势语。(2)能规范、恰当地板书。板书要配合教学内容,做到精练恰当;板书要有计划性,要配合教学活动进行。

4.恰当运用教法能力。(1)能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教法要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教法要有利于学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2)能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3)能适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5.激励学生学习能力。n)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感情感染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能给学生以必要的鼓励。

6.教学评价能力。(1)能正确地分析评价教学行为。能根据教学理论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及时检查自己的教学得失,写教后体会;听同行的课能做出一定的评价;能将评价结果形成文字材料。(2)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测试。能设计科学的阶段性测试试卷;能统计分析并利用测试结果改进教学。

7.教学研究能力。(1)能及时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2)能进行教学科学研究。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能科学的制定教学研究计划;能独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撰写教学论文、调查及研究报告。

财经方面论文:对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 财经类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比较特别的类型,其教育定位应该与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相适应。本文将财经类高职教育的特有内涵与高职学生的认知途径较好地结合,由此来探索适合财经类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 教育模式; 改革

1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现状

财经类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比较特别的类型。它不同于工科类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不好把握职业教育和普通专业教育的界线。工科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线是比较好把握的,操作岗位和研究、设计岗位的界线本身比较清晰。财经类职业工作岗位基本上是三大类:行政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教学岗和研究岗。这些岗位的工作性质是相同的。岗位内分类最多的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有出纳、记账、核算、总账、科长、处长、总会计师等众多岗位,但它们基本上只是职责不同而不是技能不同,岗位的转换主要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基本不受学历的限制。研究生、大学生、专科生、中专生都可以做会计,当科长、处长,当财务总监。另一方面讲,说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强,而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会记账也不行,没有强的动手能力也不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学的会计专业教育也把动手能力强作为教学的重点,正在改变动手能力弱的被动局面。而这就给财经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家都在强调动手能力强,你的立足点到底在哪里?这是关系到财经类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和生存之路的大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在教育教学的教育一方不好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严格的定位和区分,而在受教育的一方则大有文章可做。在受教育一方,本科生和高职生有较大的区别:本科生基本文化素质明显高于高职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高于高职生,自律能力高于高职生,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也必然强于高职生。由此来看,对高职生的教育定位应该是:“避开弱势,开发优势,补充不足,技能为本”。“避开弱势”即避开从中小学就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书本知识学习能力差、自律能力差的实际状况;“开发优势”即吸取应试教育的教训,离开书本搞教学,寻找此类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规律;“补充不足”即补充基本文化素质的不足,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一般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技能为本”即把技能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而本科教育可能把技能教育作为基础之一。在对待“动手能力强”这一点上,本科和高职教育的区别可能就是部分和全部的区别。

人的认知途径基本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和体验直接获得,二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间接获得。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就个人来讲,有些知识是间接获得为主,如自然科学、哲学,在相当的高度以后,才能以直接获得为主;有些知识必须以实践和体验为主获得,如生活经验、感情知识;有些知识是实践体验和书面知识学习相结合获得的,如各种工作的操作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量不是很大,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也不很强。这种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知识获得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先讲授后实践,先实践后讲授,边实践边讲授,大实践小讲授,小实践大讲授等。就实践来讲可以是认知印象式、动手操作式、研究改进式。就理论传授来讲可以是个别原理式、理论框架式、理论体系式等。这样一来实践和理论可以有很多种组合,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就会有多种模式。

选择哪种模式要作理性的判断和设计。决定因素是学生的特点和由学生状况及社会发展需求决定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特点和目标定位的最佳组合,是最理想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体现教育效果,有最好成绩的教育模式就是好模式。财经类职业教育是直接和间接获得知识并重、先后顺序并不十分重要的教育活动。教育模式的选择可以有多种组合。

另外,在职业教育中管理育人是很重要的教育职能和教育环节。把课堂教学和管理育人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基本区别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亮点。管理育人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学生自组织管理、学校整个管理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提升学校民主管理和管理实践。而这方面的文章还没有破题,基本是一片空白。

2财经类高职教育教学的改进

按照以上轮廓性职业教育模式,观察审视财经类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2.1教育模式方面

认知模式单一、僵化,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教育阶段,仍然延续中小学教育模式,沿用学科教育体制,搞“满堂灌、添鸭式”教学,搞“概念、理论、意义、作用”教学。“满堂灌”是延续这些学生中小学的失败,没能避开他们学习书本知识能力欠缺的实际,进一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效果必然好不了;高职“概念化”的理论教学又是简化了的学科教育,体系弄不透,内容支离破碎,特别是无法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知识和生活两张皮,成为典型的学而无用。在学生考核方面仍然用试卷考试来作评判标准,能力和素质教育很难贯彻落实下去。

本文分析认为,这种教育模式的确定,除了对教育模式多样化的认识不足外,主要是对高职教育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研究得不够,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所谓能力是素质的综合。就高职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用专业的头脑理解和判断专业问题,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总要求。这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专业理论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所讲的“理论够用的范畴”。这些东西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成为他们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素质。素质是人的能力的基本层面。

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它是对某种工作操作能力和技巧的综合,实际是能力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某方面能力的具体化。技能包括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而且两者要协调。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把财经高职类教育模式确立为“实训—理论—实践—实训”模式。第一个“实训”,是让同学们认知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具体分类,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今后工作岗位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理论”教学是在对工作岗位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进行对应的理论讲解,是对工作内容的理论化。“实践”是在模拟或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对岗位有更直接的了解,对理论加深体会。第二个“实训”是在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理论的整体认识。这样就避开了学生的认知弱点,遵循了“认识—实践—认识”的一般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的熟练程度远低于对做会计凭证的熟练程度,理论知识一问三不知的学生,做简单的分录基本还是会的。

2.2理论教育方面

理论教育改革严重滞后,而且有被忽略的现象。对要不要理论教育,要什么样的理论教育,如何进行理论教育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很不清晰。强调动手能力,忽视理论学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犯我们常犯的错误。淡化理论教育的结果是敷衍理论教育,不深入研究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是学历较高,具有科学素养的专门人才。在大学生里虽然有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但在大的概念上一般是不加区别的。这里实际上就隐含了大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如果以60分为标准的话,大专生应该是60分以上,大学本科生是70分以上。那么我们对高职生理论教育的学术标准就是大学理论教育的60分。这个标准应该包括基本的理论概念、基本理论框架、基本理论原理。而且要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三方面要求: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理解财税制度的能力、掌握学科规律的能力。具有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应该有自学能力了,可以拓展新的知识,一生都可以延续下去。任何一项财税制度都是理论和实践的产物,理解它们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人的一生可能有若干次职业变动,掌握一门学科,应该对学科有规律性认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一门新学科应该容易得多。这三点要求对高职生非常重要,因为对大多数高职生来说,高职教育是他们的终极学历教育。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人才德育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财经人才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高等财经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财经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目前,不少财经类大学生在市场激烈竞争形势推动下,注重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又出现了道德素质下滑的倾向。故需高度重视道德在财经专业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加强财经人才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财经人才;德育;素质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在大学生人数激增,面临就业困难的今天,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对很多专业来说依然比较好。然而,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中我们也不难得知,目前,不少大财经类学生在市场激烈竞争形势推动下,注重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又出现了道德素质下滑的倾向,给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已引起高等财经院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一、道德教育在财经人才培育中的作用

道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科学,其根本指针或着眼点总是指向社会整体的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高度关注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经济参与社会合作与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这种价值指针引领当下中国财经院校财经人才培育中各种矛盾的解决,从而为培育合格的财经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体而言,道德教育在财经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道德行为失当的现象在各职业领域都时有发生。在财经从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种弄虚作假、损公肥私、敷衍塞责以及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等不道德现象,使整个行业的道德风尚受到严重的干扰和侵害。要抑制和转变不良风气,就需要加强财经人才的道德教育,让财经人才明确行业道德要求,规范职业行为,并形成职业良心和荣誉感。通过这样的道德教育,可以促使财经人才大大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减少甚至消除目前财经职业生活中那些消极现象,达到净化社会道德风尚的目的。

2.有利于提高财经人才的理论道德水平。道德具有激励功能,它通过自我评价,激发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避免恶行,坚持不懈的追求善的行为。加强财经人才的道德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发挥道德的激励作用,让财经人才的道德认知从无到有,从有到全。通过道德的激励作用,可以鼓励财经人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促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明辨方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3.有利于树立财经职业道德信念。实际生活中,不少财经人才在从事相关财经职业时往往处于矛盾、困惑和茫然的心理状态。财经人才一般知道应依法办事,要遵守职业道德,但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同时接受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机制的作用,要适应原有和变化了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法定职责,财经人才往往深感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加强道德教育,可以帮助财经人才重塑道德信仰,建立道德信心,弘扬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假恶丑,净化道德环境,催生新的道德准则,维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如何培育财经人才的德育素养

作为人才,首要的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好的人品。人品不好的,就是再有本事,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财经人才,作为众多人才的一种,因为与经济活动联系紧密,故更需要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品德必须是第一位的。高等教育如果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学习和教育,轻视或忽略德育素养修养,必然会扰乱国家经济生活秩序。大量的实践证明,现代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经人才德育素质不高分不开。这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铲除这个“毒瘤”,必须大力加强财经人才的德育教育。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基本内容而构成的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也是引领当代财经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加强财经人才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这个根本指针。

2.强化师德意识。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师师德意识强,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一些财经类大学生不喜欢德育课,疏于品行的修养学习,与一些老师的师德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联。一些专业老师在课余甚至在课堂上鼓吹学生只上专业课,不要听或者少听德育课,完全忘了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本职。强化师德意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主体性、能动性,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考核考评机制,督促教师洁身律己,充分发挥道德楷模作用。

3.坚持以诚信教育重点。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什么阶层的人,遵守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古人云:“言而有信,君子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近年来,一部分财经大学生诚信观念淡漠,诚信行为缺失,其境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和谐的杂音。如大学生考试作弊,骗取成绩;不守承诺,拖欠贷款等。诚信缺失问题虽然出现在少部分学生中,但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学期间失信行为一旦得逞,易形成投机取巧、徇私舞弊思想,产生冒险和侥幸心理,养成漠视规则陋习,为将来可能的经济犯罪埋下祸根,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潜在威胁。因此,增强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是智慧之源、生存之本。财经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既需要教师课堂教育的正面引导,更需要社会实践的洗礼磨炼。教师组织开展诸如财经辩论、谈论、演讲等课堂实践方式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充分辩论、讨论的过程中认识真理。通过这些方式,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辨析的过程中提高独立选择、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去。“好的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对方,而是带领对方去寻找真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考察、参观访问、无偿献血、义务劳动、“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道德责任,提高学生热爱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总之,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实践条件,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炼的机会,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

5.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所谓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的和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之所以称为社会公德,是因为它是全体公民都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保证每个公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公益、遵守环境道德、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虽然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据某财经院校对近十年300余名毕业生的不完全统计,出现了数起严重盗窃,携带巨款潜逃的刑事案件,其中多是原在校学生骨干和党员。他们信仰淡化,理想空虚,缺少社会责任感;或者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极度缺乏敬业精神,造成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犯罪。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总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培养合格的优质的财经人才,已经成为关系到能否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促进国家和谐和发展的大事。今天高等财经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更要有团队精神,能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财经方面论文:艾宾浩斯教学在高职财经法规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掌握艾宾浩斯记忆方法,对学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非常重要,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科学地记忆知识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将其掌握和应用于学习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

关键词:艾宾浩斯;财经法规课;实践教学;

1、引言

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在1885年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美国1999年世界记忆学大会上公布了一个成果,是“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定量性研究”这个这个研究终于找到抛物线的最高点了,科学家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找到了这个最佳复习时间间隔t和最佳的复习频率。开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记忆核系统(memory nucleon system),它是一种用来带动学习的高度智能化专家系统。从此以后开创了人类记忆的新篇章。

科学家们评价说如果说内燃机的发明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记忆核系统将把人类从学习过程中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场人类脑力的革命,将让大脑突破其生理极限运转,大大超越人类现有的学习速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传统学习方式。

艾宾浩斯记忆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我国艾宾浩斯记忆法仅用于记英文单词的研究,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还很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只不过是记忆”。意思说,知识能否掌握,最终靠记忆,如果没有好的记忆,学了就忘,最后也不能获得知识。希腊剧作家班斯鸠鲁说,“记忆是智慧之母”,意思是说,人有了好的记忆力,就能学量的知识,知识在大脑聚集多了,大脑就会加工、整合,最后创造出智慧,这些智慧的源头是记忆。

2、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中需要对许多法律概念、法律规定、等进行记忆,许多同学感觉有困难,每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通过率只有20%,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有效的记忆,加速知识积累,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证通过率,我们将艾宾浩斯记忆法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艾宾浩斯记忆法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所学知识和记忆效果及时进行复习和自测是艾宾浩斯记忆法的主要方式。

艾宾浩斯记忆法的益处是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是人们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欲知记忆效果,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测验,自测也是一种很好复习的复习,都是对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3、“艾宾浩斯记忆法”理论在财经法规课程的应用

掌握艾宾浩斯记忆方法,对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非常重要,只有将法律知识记牢,才能运用所记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并解决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内容及特点,将几种常见的艾宾浩斯记忆方法灵活地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科学地记忆知识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艾宾浩斯记忆方法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更应将它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将其掌握和应用于学习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

通过对艾宾浩斯记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点的研究,在目前行之有效的会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会计考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改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施用的教学手段,因而达到帮助学生解决经常发生的遗忘现象的目的,这也是教师在传授法规知识点的同时所存在的难处,最终得出一套艾宾浩斯记忆方法在高职会计考证课程中的应用理论体系,将艾宾浩斯记忆方法融入到平时授课的教学手段中去,一靠巧妙灌输,二靠耐心巩固,给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故会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清晰度和记忆的牢固度,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方法对所学习的课程及时复习和经常自测,可以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的大不一样,如果经常运用自我测验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会胸有成竹,临阵不慌,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从而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通过率。

4、小结

在目前行之有效的会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很科学的记忆方法,突出其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有效性等特点。建立这个教学方法包括完成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并在高职会计专业考证课程实践运用指导实际教学工作,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在艾宾浩斯记忆法教学模式中,摆脱传统死记硬背教学理论的弊端。

财经方面论文:中等财经学校 财务会计 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一、当前中等财经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对在等财经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的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已经加大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素质逐年下降,,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

2、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是一个发展变化快的学科,会计制度不断修改和添加,使得某些教师的实践经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些教师常年从事会计的理论教学工作,实践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还有些教师缺少从业经验,刚出校门就走上了讲台。由于他们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课的教学上缺少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而教辅书的枯燥,缺少实例的辅证,也使教师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资料。

3、师资水平跟不上。从目前财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的现象,而大多数中等财经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无法很好地保证中等财经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二、构建财会学校《财务会计》完善的教学体系?

1、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实践性教学改革。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比重(理论4:实践6),更新实践内容,重组实践课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比重,实践单独设课,增开实践选修课程。同时加大实践经费和实践教学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适合中专学生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会计资料库和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1)建立《财务会计》资料库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实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教师通过定期的实践活动收集教学资料;第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己设计教学资料;第三、直接从相关企业取得资料,并且结合理论动手操作,使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刻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3、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使教师首先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学校应积极招聘有经验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增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力。

4、重视校外实习。课堂实践还只是演练,校外实习才是真正的实战。在学习了《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带领学生们到工作岗位上实习很必要。实习单位可以是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酒店、宾馆等服务性行业。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及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此时学生已学完全部财务会计课程,对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办法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而学期末企业也将进入期末汇总阶段,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凭证汇总、试算平衡、编制报表等。学生们参与进来,可以帮助他们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增加学生们的实战机会,学生们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实践水平是否达到了实际工作的要求。?

5、加强实践性教学考评,完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可以从实践纪律、实践技能、实习报告、撰写论文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践成绩,其中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1)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增加会计模拟实习课的份量,加大实账处理的考核力度。(2)探讨建立题库、抽题考核的新办法,实行教考分离,让学生充分全面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偏科和抓重点、押题的现象,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3)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采取层层量化的模式,借鉴高校的学分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学好必修课的同时,自主地选择一些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4)尝试运用计算机进行评价考核,减轻人员评价的工作量。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院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的应用

摘要:法学科学及法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模拟法庭教学是实践性法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从模拟法庭教学对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指出了现行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模拟法庭教学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财经院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机制

一、模拟法庭教学对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财经类院校的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财经法律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运用法理和法律分析与解决经济法律实务中的问题的高级财经法律专门人才。从思想素质来看,具有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维护正义、恪守法律职业道德;从法律知识结构来看,侧重掌握民商法、经济法等与经济有关的法律及法学理论与技能;从综合人文知识结构来看,较多的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从人才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来看,是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模拟法庭教学对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第一,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是听教师在课题上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某一法律领域的原则、原理和具体规则等,学生只担负“听”和“记”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因教学手段落后,往往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而模拟法庭则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场所、一个“真实”的案件,使每一个参与者“身临其境”的置身于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身份中,将平时学到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大大缩短教学和实践地距离。

第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诉讼程序与技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讲授法学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对具体的案件事实缜密分析与辩论之后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样的事实材料,法官、双方当事人及律师对其会有不同的解释。学生作为一方的律师,从当事人处接过案件的事实材料之后,首先要对之进行筛选,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诉讼或答辩意见的材料,把程序法与证据法和实体法相结合,通过归纳和分析,形成向法院陈述的事实和法律意见。诉讼程序应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在我国却普遍存在。模拟法庭教学显然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体会新的庭审制度给当事人所设置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积累、知识能力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接受与理解教学内容必然存在着差异。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全体学生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而模拟法庭教学,注重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制造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等。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模拟法庭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

二、国外模拟法庭教学借鉴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在国外法学院被普遍使用,现简述下:早在14世纪的英国,律师学院的学生在夏季和冬季法庭休庭期间,除听讲诵师讲课外,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参与模拟法庭,研讨审判主管委员和讲诵师为他们编制的案例。当前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综合性大学进行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为期三年。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法学院进行的实务教育,为期32周。

美国的法学院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今,美国法学院的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着“模拟法庭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成为优秀的律师。

德国学生在经过至少为期3年的法学教育之后,要参加第一次国家统一考试。教师注重模拟法庭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后要参加为期二年的职业研修的预备期,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司法与行政的实际任务和工作方法,深化与补充原有知识,培养独立工作、独立判断和责任意识”。然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后才可以获得“候补文职官员”的资格,申请法官、检察官、高级公务员或律师。可见,德国法律教育周期长、考试严格,并且非常重视法律实践。

三、财经院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所选案例典型性不够

由于选取财经类法律案例典型性不够、不精,情节平淡无奇,事实清楚,毫无法律争议地案例,很难调动学生作为参与者地兴趣,更难以留下自由发挥地空间。导致模拟法庭操作先天不足,参加者仅针对所争议的问题发表辩论意见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可进行的内容,整个活动显得单调乏味。

(二)教学目的单一

模拟法庭教学由诉讼法专业教师自行组织,受教学目的、授课时间、人员设备等限制,教师只关注审判程序“走”得如何,诉讼理论掌握得如何,而并不注重学生如何组织,怎样适用实体法,如何全面总结,因而整个活动虽然能达到熟悉掌握诉讼程序的目的,但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而学生也因此孤立地看待模拟法庭教学,重程序轻实体、重专业轻素质培养的思想普遍存在。

(三)过分注重庭审程序

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只注重庭审环节而不注重庭前准备和庭后总结环节。教师对模拟法庭的庭前准备不加以指导或指导很少,对庭后的总结形式单一,范围狭窄,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开庭审理这一环节上。而在司法实务中,法庭审理阶段仅仅是案件审理的一个环节,大量的庭前准备工作、具体的庭审技巧对司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庭后的总结对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借鉴司法实际,模拟法庭教学也应注重庭前准备和庭后总结,用多种形式完成教学环节,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导致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在模拟法庭的实际运行中,法学专业教师主导地位体现不够,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有的教师平时工作太忙,对模拟法庭的工作完全放开不管,到开庭时匆匆去讲几句空话、套话;二是有的教师本身法律实践很少,平时上课纸上谈兵的多,指导起模拟法庭来很吃力;三是有的教师只对自己所教课程了解比较深入,综合素质不高或者对其他相关的课程则了解不多,无法适应模拟法庭综合性的特点。

四、财经院校法学专业模拟法庭教学的措施

(一)精选典型的财经类法律案例

这是成功开展模拟法庭的前提和关键,选取到典型的财经类法律案例就等于为模拟法庭教学奠定了良好地基础。典型案例是指案情比较复杂,通过举办模拟法庭,能够解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法律规定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案例。教师应从有关报刊讨论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登载的案例等方面进行收集、筛选和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删知识点,设置争点,这是模拟法庭开展的前提条件。

(二)合理分派角色,讨论案例

作为案例主要提供者的教师,一般只需要提供案例情况、双方证据即可,而不应将所有案卷材料,尤其是法律文书资料交给学生,以避免模仿照抄、重复案例情况的出现。学生拿到材料后,可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究有关案情的基本情况,了解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至于如何分析案情、把握事实、适用法律、应主要在分组后,由各组学生自行把握。根据案情可以将学生分为审判组、控诉组(原告组)、被告和辩护组(被告组)、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可以单独分组,也可以插入分组。在角色分派时,要特别注意审判长角色的选任,因为这是法庭开庭程序的主持者,对整个模拟法庭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要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心理素质稳定、有较强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学生担任。

(三)精心准备诉讼文书

在正式开庭之前,把预先编印好的《法庭审判程序》(模拟法庭操作规程)、《如何组织法庭调查》、《证据的使用问题》等有关材料分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应被要求精心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如起诉书、公诉词、证据目录和说明、辩护词、词等,有些文书应按法定程序(如起诉书、辩护状等)传递给对方。一般应要求学生准备多种方案,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发挥。判决书本应在开庭评议后作出,但考虑到审判组是与其他组保持紧凑性和完整性,可由审判组预先写好草稿。

(四)充分准备,正式开庭

开庭前可公告,把模拟法庭的开庭时间、地点、案由以公告的方式在校园内公布,欢迎学院领导及广大师生参加旁听并予以指导。后勤保障工作要求深入细致,一切应及早准备,反复检查,如服装、道具等要提前准备好。从开庭公告、进行开庭准备到作出判决均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开庭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实体公正的基石是程序公正,这是一基本信念。

(五)及时点评,全面总结

点评是模拟法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庭审结束后,要到本次庭审活动进行点评,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由模拟法庭各组派代表与其他同学就庭审中的问题发表看法,并开展交流;二是指导教师作全面的小结,教师作为整个模拟法庭的指挥者和这种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要从肯定教学成果,解决教学难点;三是也可以创造条件,邀请法官来旁听,之后,对庭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庭审表现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相比而言,法官点评更具有说服力。在点评时,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法律知识的理解运用、庭审材料、文字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

应当为模拟法庭的开设配备专门的教师,使他们有专门的时间用于模拟法庭教学的指导工作。从事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的教师必须有较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该能力随着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同步发展提高,可以采取的方法,除教师从事兼职律师职业外,可与有关司法机关达成协议,让教师能有机会到这些部门去工作一段时间,获得最直接、较充分的实践经验,以利于提高其指导水平。

财经方面论文:浅析中职学校财经专业教学媒体种类和特点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学媒体 多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 媒体特点 媒体选择

论文摘要:以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并分别讨论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煤体的特点。多媒体具备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形象生动,帮助理解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容量与节奏难于把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时硬件和教师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等缺点。所以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的时候应充介考虑课程特点,教学对象等,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所有媒体。财经专业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按其发展层次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是由教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以及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组成;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以及多种媒体的组合系统—多媒体系统。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1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

传统教学媒体的优点在于:

1.1方便灵活。学生使用这类媒体学习时,可自定学习步调,自由选择,并可在材料上做出标记、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同时课程材料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学。现在许多教科书都在每页的边缘留出较大的空白,供学生记录学习要点和心得,就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

1.2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媒体以语言的形式显示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3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师生间有感情交流,有利于情感因素的运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对信息传递的容量和强度具有比较强的调控作用,从而使信息传递能够稳定的进行。学生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

传统教学媒体的缺点在于:

a.信息传递量较小。借助于黑板和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板书,擦黑板等都会占用课堂时间,造成知识容量缩小。

b.直观性和形象性比较差。

c.新颖性和趣味性比较差。

这些都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信息,传递效率更低,表现力更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更加具备以下优点:

2.1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财经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降低了财经知识的认知难度。如在进行会计基本平衡公式的教学中,可用autherwaer软件制作交互按钮,当学生用鼠标点击画面中的天平时,会出现两个金额相同的硅码,让学生动手将两个祛码放在天平上,放人后,天平保持平衡。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恒等式的意义,直观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2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比如财经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流程问题,一直是一个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可利用flash软件将整个业务流程制作成动画,演示给学生看,使得原本讲述起来显得杂乱无章的知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如同他们亲身感受一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它的缺点在于:

a.容量与节奏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很多。但是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很短,节奏很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也使教师难于把握教学进度。用电脑显示屏幕替代黑板,只有屏幕,没有板书,或者是只有几个序号和内容提纲,看似知识量很大,实则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满足于获得老师的课件,而放弃了做课堂笔记,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复习。

b.多媒体形式生动,使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尤其使用flash加人动画效果的课件更是如此。

c.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对信息传递没有调控作用,信息传递缺乏稳定性,并且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它的优点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d.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还不得不大量使用着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教课书,实物模型等。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如掌握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等的教师,其课件有一部分能够自己完成,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spoint演示稿.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使用auther-ware和flash制作课件。这就往往使课件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教学媒体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的教育中,所有教学计划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优化教学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完善,已经使其成为财经专业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教学媒体。现在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认为:只有现代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系统是教学媒体,而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好像已不再是教学媒体了,或是认为传统教学媒体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应该被淘汰。但事实是,教学媒体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媒体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学媒体的选用有优劣之分,其优劣应看它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而不是只孤立地看选用了哪种教学媒体。没有一种媒体适合于所有的教学目标,也没有一种媒体适合于所有学生的学习类型和特点。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税法教学中,有关报税流程的内容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而在进行公式推导、计算讲解时,粉笔、黑板和语言则更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

论文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改革

论文摘要: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本文对应用性大学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与支柱产业。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关键在人才。所以,培养和争夺一流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学校、机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各大公司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首要的。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这种社会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挑战尤其明显。因为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结果,都无法适应社会现状与发展的需求。怎样向社会输送合格、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的。所以,只有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育出复合型人才。

一、贴近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财经院校学科应整合原有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解决原有课程中理论脱离实际、条块分割的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而言,只具备财经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必须有相当的管理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财经院校为满足市场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培养第一线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电子商务与网络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改革方式是:

1.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除学习公共课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统计学基础、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项目管理、数据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强化公共课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的直接支持,将公共课同相关专业课程具体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使学生在公共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学而知其用,消除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促进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巩固、运用、深化理论知识,并为上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提供多种实践。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增加实验报告章节。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必须是1∶1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必须写出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系统设计方案。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开展产学合作,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必然造成就业的多元化,过去那种专业对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计划分配制度一去不复还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强。要达到这个目的,综合培养是关键。实验报告、项目报告是训练学生从事商务运作、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延伸,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则是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应面向社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在优化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应是“应用型”人才。

二、强化品牌意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学习的内容应尽量和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这就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课时,着重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为例,我把《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让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步完成,这门课结束时,学生也基本完成题目。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和培养多学历、高层次、大批量人才的桥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等,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问题的求解思路与方法,能写出《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等需求报告,会对不同品牌的adsl进行调试与安装,并写出adsl安装的实验报告等。对学生大二、大三、大四上五个学期实验报告、需求报告等的写作和项目报告内容阐述的训练,可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毕业后也能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实验过程的多样性,并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网络实验中,教师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组成网络实验小组,选理解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组长带组员(同学)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实验的任务(①网络环境组建;②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的安装;③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配置;④smtp 邮件服务器、ftp 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telnet 远程管理配置等等)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员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直到问题解决。实验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析。学生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事物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并归纳方法能力。

4.开展产学合作,创“应用型”品牌。

可采用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如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时,我与电视台、图书馆、电脑公司联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编制《贵州电视台职称管理系统》、《电脑商品信息系统》、《贵州省图书馆督导系统》,给电脑公司的客户安装adsl。我还带学生到贵阳南明乾坤泰丰汽车修厂、乌当野鸭中学、贵州电视台、贵州省图书馆观摩和参与网络的组建与调试。

5.考试方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方式,把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采用期末笔试形式,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综合题的分析,教师判分。实践考核学生课题实验完成情况,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用ppt进行答辩,由学生代表、学习委员、班长、教师五人小组判分。综合分:理论考试占50%,实践考试占30%,平时作业、考勤占20%。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财经院校教育的新路子,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活型人才。

财经方面论文: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实习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类专业实训教材开发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实训教材开发机制主要包括实训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机制,校企联合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配套机制,实训教材开发与“双师”培养联动机制,实训教材开发资助机制等。建立健全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既是实训教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教师教材开发能力和实训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教材;开发机制;研究与探索

现阶段财经类各专业的实训教材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有效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而且存在与专业课程设置、“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不配套,仿真程度不高,实用性不强等众多问题。综观其根本,主要是各高职院校在实训教材开发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材开发机制,没有制定相对规范的教材开发执行标准,校企合作不够全面深入等原因所致。本文仅就建立健全实训教材开发机制问题作一简要的研究与探索。

一、实训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机制

教材开发属于课程建设范畴,一个专业只有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适合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之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能够满足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实训教材。因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不同,实训教材的内容构成和要求也不一样。如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税务专业(企业税务方向),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置了“税法实务”、“纳税会计与纳税申报实务”、“企业税务电子化”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对应开设了“纳税会计与纳税申报实训”等实训课程。而会计专业则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了“出纳实务”、“会计核算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税收实务”、“内部审计实务”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对应开设了“会计核算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内部审计实训”、“企业税务实训”等实训课程。据此开发的实训教材,其宗旨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其依据也与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相同,所开发的实训教材更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更能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训教材开发不仅与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有真接的关系,也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现阶段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二是“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前者是各高职院校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后者是各高职院校正在探索试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分别编写与开发的。由于开发主体、思路、要求可能不同,其教材的内容体系、编写方法大部分不相对应,不太符合实训教学的需要。而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合二为一的,理论教材同时也是实训教材,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同步的问题。所以,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材开发是完全不同的。鉴于“理实一体”是未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财经类各专业的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理应按照理实一体的模式进行编写与开发。

二、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实训教材机制,

开发财经类专业实用性强、仿真程度高、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教材,需要应用到大量的典型业务案例、发票、银行结算凭证、许可证照等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原始素材,以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方法或操作技巧等。所有这些,对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或者说不能高质量地完成。而实训教材的开发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则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要创品牌、建名校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对此更不得掉以轻心。所以,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起紧密型的校企联合开发机制,吸收一批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水平的企事业单位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企业岗位培训专家共同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使实训教材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相一致,教材的仿真性、实用性得到保证。

校企联合开发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开发人员选定机制、教材开发方案制定与完善机制、教材开发工作交流机制、教材应用验证机制等。其中,企业一方主要开发人员的选定要考虑到开发人员的行业、岗位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指导经历以及教材编写能力:校方主要开发人员的选定要考虑到开发人员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与教材开发能力。实训教材开发初步方案确定之后,要组织企业对应岗位的一线人员、行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教材开发过程中企业一方的开发人员与校方开发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教材开发初步完成后可利用基地企业的优势,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学院专业课程教学中试用,多听岗位培训教师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定稿、出版应用。

三、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配套机制

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素材资源主要有典型经济业务、作为典型经济业务的物质载体——发货票、涉税票证、交易合同、经济法律文书、许可证照、交易媒介、电子章印等等。这些原始素材因涉及到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收集难度大,且大部分原始素材中所记载的文字和数据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有些原始素材因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或管理上的要求而受到使用单位的严格控制,很难轻易取得,以至于许多高职院校及实训教材的作者为了应付实训教学需要,不得不纸上谈兵,开发一些类似于练习册的有名无实的实训教材。笔者认为。实训教材开发不能就教材开发而开发,而应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同步进行,并以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形成教材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建立了教学素材资源库,有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再根据这些原始素材结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适度的设计与组合,就可编写、开发出仿真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务性教材和学生实务操作用资料。

要建立和完善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实训教材开发计划或方案时,要将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预先进行建设。这既利于本教材的开发,也有益于相关实训教材的开发。二是要确定多种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径,发动广大师生尤其是历届毕业生的优势共同收集。必要时,学院还应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三是与基地单位进行合作,取得基地单位的大力支持,或与基地单位共同开发实训教学素材资源库。四是要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制作、利用、管理、耦合和对外开放等网络平台,并以此为窗口向全社会开放,以便于充分发挥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利用效能。

四、实训教材开发与“双师”培养联动机制

实训教材开发虽然依赖于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的合作,但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者和施用者仍然是学院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及其实务操作水平如何,对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编写方法的设计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实训教材开发完成之后,还需要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加以应用。所 以学院专业教师对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典型经济业务及其操作方法、典型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发货票、交易合同、银行结算凭证等原始素材的填制与应用技巧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就谈不上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设计,即使使用兄弟院校或他人已开发的实训教材,也难以在教学中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训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经验,而且实训教材开发对作者的要求比一般教材要高得多。另外,现阶段各高职院校正在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理实一体”教材、岗位综合实训教材的开发任务相当繁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建立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吸收广大青年教师参与实训教材开发,结合实训教材开发促进青年教师带任务下企业实践锻炼,在丰富青年教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务操作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实训教材的编写开发能力和实训教材的应用能力,壮大实训教材开发队伍,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五、实训教材开发专项基金资助机制

开发一部仿真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训教材需要投入的费用相对于开发理论教材要大得多。例如教材的开发与撰写人员到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实地调查,收集体现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内容的实务案例以及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或票据需要经费;对参与实训教材开发的企业行家及技术人员也需要给予适当的补贴;部分专业或课程因学生人数少、教材用量少,需要支付教材出版费用等,所有这些费用由撰写与开发人员自己承担不现实。如果学院没有经费支持,既使专业教师和企业行家愿意自主开发,积极性也不可能高涨。更不可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开发出能够满足职业技能培养需要的实训教材。当然,为了节约资金和人力等,可以等待其他高职院校开发、出版同类实训教材后再购买使用,但这样做不利于高职院校创名校、创品牌,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职院校应建立实训教材开发专项基金资助机制。划专款用于专业课程实训教材的开发。

总之,实训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职院校既要考虑到当前实训教学的现实需要,也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长期需要。

财经方面论文:管窥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使用与质量监控

1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的使用

1.1以资源共享为前提

首先,开展实践教学应共享案例库资源实践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具有一定情境并呈现真实性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理论的实践性从教与学的成本角度来说,不能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所有的理论知识,作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桥梁的案例教学可以代替实践教学部分功能来完成理论的升华其次,开发精品课程也应共享已有的案例库资源当前,从事远程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电大正在组织教学团队全面开发精品课程,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精品课程开发时,缺乏对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有限的人力财力基础上,没有形成资源的有效共享优化配置建设精品课程时,虽然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个性化开发,但是不能忽略对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同类课程的共性,财经类课程的共性是:培养对象主要在企业,课程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运营各个环节,因此应考虑将已有的案例库资源应用到财经类精品课程建设中去

1.2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任何教学手段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案例库中选择契合教学目标的案例供学生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背离了这一根本,案例教学将失出真正意义我们要实现能够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业内外环境这一教学目标时,就须在案例库中选择战略管理类案例中具有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相关信息的中、小型案例来供学生学习,但要实现能够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并选择企业发展战略这一教学目标时,就应选择那种有行业背景介绍、市场竞争状况等相关信息的大、中型案例来供学生学习讨论,如何错位选择,就可能增加学习时间成本或达不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案例库中的个案,单凭案例所属于某一知识大类就选其用于教学,所选案例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导致教学目标难实现,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应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来检测案例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案例库中选择一个与教学用案例相类似的另一个案例来检测案例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1.3以教学模式为驱动

早在29年我们就构建了自主协作、虚实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自主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协作是指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虚实结合是指依托案例教学平台和系统办学来组织教学,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组织与监控这种模式解决了满足成人学生自主协作学习需求与远程教育组织教学需求两个问题成人学生相对于全日制学生更具有独立性且已有工作经验,自主学习的需求更强烈,条件更成熟;另外成人学生由于集中学习机会少易产生学习孤独,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协作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在使用案例库时,应以模式为驱动,考虑学生的自主协作性与组织教学的虚拟性如果单纯从案例库中抽取某个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而淡化自主协作学习等因素,就会违背成人学习者需求的特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使用案例库时,应综合考虑模式的驱动作用来全面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

1.4以教学平台为载体

案例教学涉及到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等多个参与对象,且需完成教学、学习与管理监控等多项功能,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以平台为载体来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平台是推广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教学所必需的载体,它将复杂的案例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各类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平台,所有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都应在平台中进行另外,案例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将远程教育与案例教学能有机契合案例教学平台将案例教学模式具体化,学生与教师只需通过操作平台,就能自觉地遵循案例教学模式,有效使用案例库

2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使用的质量监控

2.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

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从预习一直到撰写案例报告的整个标准化学习流程中的学习行为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监控,监控学生是否按流程学习,每个流程环节是否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作保障,是否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这些都可以采用技术手段通过软件采集监控信息,并归类统计,对学习效果进行客观测评对案例报告的质量测评可以通过指导教师评阅来确定测评结果我们在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将案例学成绩以1分制记录,由个案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得到,其中个案学习成绩按学习流程分解为六个部分构成,考核结果分阶段分环节向学生反馈,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成绩不理想可重新申请考核,达到了考核是教学辅导手段的目的,打破一考定结果的格局

2.2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监控

虽然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平台投人使用,但是不能忽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以控制等特点,就必须加强案例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理顺各级教学岗位的工作职责,省一级责任教师的职责是对常规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辅导与评定,对施教者的案例教学质量进行裁定等,市、州一级教UDCATIONJ公6师的主要职责是具体组织并指导学生学习案例,完成案例学习任务,并评价学习效果我们在设计案例教学平台时,应充分考虑如何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上面设置教学过程观测点,通过各个观测点采集教师教学行为相关信息,对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组织、评价学生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3对案例库的质量监控

在使用案例库时,要对案例库中个案质量进行监控,按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教学需要和教学管理需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希望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看到较多的资源展现形式、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资源内容、具有持续激励学习行为的学习手段,以此为标准来检测案例库中个案的质量,能保障个案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基于远程教育分级管理办学模式,基层分校专业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选课人数相对分散等实际情况,基层分校迫切需要上级学校提供部分专业和课程教学的支持服务,作为省校,应更多地考虑向分校提供实用的教学内容、方便的教学手段、统一的教学模式等支持服务,以此为评价标准对个案进行评价,能保障个案适应教师教学需要;再者,在案例库的使用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是任何一所学校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特别是远程教育分级办学,教学管理与教务工作相对复杂,更加需要理顺教学管理内容与流程

3结束语

建设好的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需要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案例库的使用需要质量监控来了解使用效果,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进行改进与完善,以便更好地优化案例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案例库建设一使用-监控循环,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保障案例教学的全面推广。

作者:段庆华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财经方面论文:财经类顶岗实习研讨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下,新加坡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代表实施了“双轨制”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每学期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做企业项目,另一部分完成课程教学,学期结束后再将两部分学生进行对调。“双轨制”同样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配合企业的需求,全年不间断地安排教学企业项目,促进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这两种成功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是在本国实际国情以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中探索出来的,国家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行业、企业也在国家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例如,德国“双元制”直接有国家法律支持;新加坡“双轨制”项目教学中就有国防部的项目等。而目前在国内,由于国情的限制,在政策层面尚未形成这种高效的职业教育机制,政府或是行业的参与程度也不高。特别是对于财经类专业而言,大都还是依靠学校甚至是院系“孤军奋战”来解决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的问题。

目前国内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采用的是传统的顶岗实习模式,虽然不同学校具体的时间安排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校采用“2+1”,有的学校则采用“2.5+0.5”,但总的来说都是前几个学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在最后一两个学期才安排学生离校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顶岗实习模式面临四个主要问题:1.企业与学校供需时间不一致学校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在执行的过程中一般不会轻易调整。学生何时顶岗实习,完全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而企业则需要考虑业务及自身发展的经济状况来确定需求,每年的用人需求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学生错过了很多顶岗实习的机会,第二种则是顶岗实习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计划安排。2.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较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是分散进行的,即学生在第五或第六学期自行寻找实习企业,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学生由于之前并没有实习经历,因而在短时间内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接受企业,再加上各类高校大都开设有财经类专业,因此学生实习、就业竞争压力大,很多高职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对口率逐年下降。其结果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顶岗实习存在随意性,有些实习岗位甚至与所学专业可能完全不相关,根本无法达到顶岗实习预期的效果。3.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财经类行业,有一些优质的就业岗位录取比例可以高达500:1。在这个背景下,第六学期实际上就是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与实习企业处在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旦出现更好的就业机会,学生就可能会更换实习单位。这段时期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就转变为了“就业实习”,学生可能会随意、频繁地更换实习单位,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顶岗实习的稳定性。4.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困难由于顶岗实习企业是学生自行联系的,而接受实习的企业很可能不清楚顶岗实习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不一定会为学生指派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安排则更是缺乏系统性、计划性,甚至很多企业只安排学生“打杂”,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实习内容,最终导致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无从考核。

(二)与就业挂钩的“银领学院”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的订单培养,实际上代表了与就业挂钩的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在第四学期末,通过金融企业与学校的联合考核、筛选,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银领学院”,并在“银领学院”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顶岗实习模式非常值得学习,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问题:1.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由于最后要和就业挂钩,因此“银领学院”并不能满足该校所有学生的顶岗实习需求,只有部分优秀毕业生被企业选中后才有资格进入“银领学院”,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而言,“银领学院”可望不可及。2.学校具备行业背景优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因此具有非常雄厚的行业背景,而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而言,并不具备这样的行业背景,因此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可复制性、可移植性。鉴于此,要在现有的环境与条件下,从本源上解决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创新现有的顶岗实习模式,使顶岗实习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设计

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连接学校与合作企业的重要纽带。因此,对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设计应以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设计为核心,以配套课程的设计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两个重要抓手,从“本源”上解决顶岗实习的问题,而校企合作则应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一)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设计1.设计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各院校财经类专业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设置一个类似“顶岗实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管理机构,该“学院”是一个虚拟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学院”应由财经类专业与其合作紧密的企业共同建立(例如,会计专业可以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共同建立;金融专业则可与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共同建立),“学院”可设立类似“董事会”的管理层,由合作企业与财经类专业的负责人组成。“学院”应对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的组织、考核及管理,主要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学生集体进行顶岗实习、设计并调整相关课程内容及教学计划、聘请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后勤、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向学校其他部门提交顶岗实习相关材料等,并尽可能将全部工作制度化。2.设置顶岗实习管理岗位“学院”可以在“董事会”下设院长、副院长,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事务管理。院长、副院长人选可由校企共同商定,同时从学校及合作企业中聘请“学院”的指导教师,被聘任的指导教师在“学院”任职的同时,还要承担顶岗实习期间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例如,在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中,可以拿出一部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主要税种的申报、汇算清缴等模块),在学生顶岗实习时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完成;在金融专业则可从客户经理、客户沟通、金融服务营销等专业课程中,选出一部分模块由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岗位完成教学。3.设计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在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计了顶岗实习配套课程之后,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实际上就转为对配套课程的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变成了保证配套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配套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配套课程教学的过程;学生经过考核、评价获得配套课程学分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顶岗实习学分的过程。

(二)顶岗实习配套课程设计1.制定合理且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曾明确指出“要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鉴于此,财经类专业可以在参考“学院”董事会的建议后,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原则上可借鉴新加坡的“双轨制”模式,以行政班为单位,在第四、第五学期安排集中顶岗实习,并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按照“工学交替”的模式,轮流安排各班学生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总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应低于16周。如合作企业因经营情况要求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学院”应提前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并调整相关班级的课程安排。例如,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各类会计中介机构可以在每年的1—6月份可以提供大量的报税实习岗位。对金融专业而言,各大银行在每年年初或年终时,会因为业务量的增加而提供一些顶岗实习岗位。“学院”可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顶岗实习,其他时间则安排更多的理论课程。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保证了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以及顶岗实习的质量。以会计专业两个行政班级的顶岗实习安排为例。2.设计嵌入到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专业课程由于“学院”董事会成员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因此实习配套课程的设置应与实习企业的经营过程紧密结合,并由“学院”董事会决定开设哪些课程。每个专业开设的顶岗实习配套课程不应少于2门,每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应为6至8周。例如,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配套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可以在税法、审计、会计等相关课程中选取一部分内容;而金融专业则可在客户理财、金融礼仪、金融营销等课程中选取一部分内容,甚至可以考虑新开设其他的相关实践课程。

(三)顶岗实习师资队伍建设1.校内专职指导教师“学院”院长、副院长负责聘请顶岗实习校内专职指导教师,除完成“学院”董事会布置的具体事务外,还需要在顶岗实习企业完成配套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并全程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因此,校内专职指导教师既是顶岗实习及配套课程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主体。2.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由“学院”董事会聘任企业从业人员担任,提交学校人事处备案,并颁发学校校外兼职教师聘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师傅”,对学生日常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在顶岗实习及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上,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课时。此外,校外兼职教师还应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并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顶岗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与企业共同的设计与安排下,学校可以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教学效果,企业在用人需求上可以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还进行了人才的储备),学生在高质量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并可强化对口专业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三赢”。

作者:罗威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方面论文:理财经理胜任力探究

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1.被试。在访谈过程中,绩效优秀的理财经理21位,绩效一般的理财经理22位,合计43位。在本研究中,绩效是否优秀由理财经理的直接上级评价。共有31位理财经理填写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另外610名理财经理回答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问卷》。

2.工具设计。我们为关键事件访谈设计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关键事件访谈提纲》。该访谈提纲按照经典的行为事件访谈的形式来设计,主要内容为访谈对象的“个人信息、主要工作职责、成功和失败”三部分内容。在《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的生成过程中,参考了麦克里兰德编制的通用软实力词典,黄勋敬等(2007)在《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研究》中所提的行长胜任力(软实力)模型,以及“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中的人格分类、MBTI人格维度,并请教了有关专家,最后形成的核检表问卷共包括36个胜任素质。《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词典》的编写经过了查阅和总结资料、个人独立编写、小组讨论和修改三个过程。在最终形成的软实力词典中,每个软实力都包含了软实力的定义、六个等级、等级定义以及在每一个等级的行为表现。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的依据。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者依照构建的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编制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问卷》。

3.行为事件访谈。我们设计开发了针对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的结构化关键事例访谈方法,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搜集理财经理工作行为和能力素质要求。访谈要求访谈对象回忆在工作情境中他们感到特别成功及失败的几个关键事件。每位访谈对象的时间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并且在征得其同意后,对所有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都进行了录音。

4.胜任特征编码。按照常规的软实力研究步骤,先对资料进行编码,并统计访谈文本的字数、各个软实力的等级分数等,最后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首先,录音和问卷转换为文本材料。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关键事件收集后,我们对关键能力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先将访谈录音和访谈问卷整理成访谈报告,然后对转录文本进行编号,最终产生提取概念化的软实力的原始数据,总共43份,约9万4千字。其次,基于文本进行软实力编码。编码是在访谈文本中相应的行为事件后面写上软实力的名称以及等级。由于文本数据内容非常广泛,初次编码时,两个编码人员按照统一的编码词典对照认可的软实力,先进行尝试性分类并予以编码。对那些访谈文本中出现的独特特征,进行补充编码,并进一步补充到编码词典中。初次编码后再次阅读文本,对每个归类编码进行核查,寻找支持某一归类编码的所有现存证据,对其编码的正确性进行确认或修正。

5.数据结果。统计的基本指标为文本的字数、各个软实力在不同等级上出现的次数、在各等级的分数、平均等级分数和最高等级分数。等级是指某一软实力在该软实力最小可觉差量表中的大小值,它表示某个行为表现的强度或复杂程度。比如,根据《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编码词典》,某一被试在“团队协作”分量表上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在等级1上出现2次,在等级2上出现1次,在等级3上出现3次,在等级5上出现4次,那么这一软实力发生的总频次就是2+1+3+4=10次;平均等级分数为3.3,即总分数/总频次;最高等级分数为5。然后对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三个指标进行验证,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每一软实力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1)访谈长度(字数)分析。对访谈字数的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即进入检验的两个样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如表1所示,绩效优秀组访谈平均长度为2281.3字,绩效一般组访谈平均长度为2074.0字。在访谈长度上,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差异不显著。表2显示了软实力发生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与访谈长度之间的相关。其中有5项软实力的频次总分与访谈文本的长度(字数)显著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其中的4项在0.01水平上相关;采用平均等级分数这一指标有4个软实力与访谈长度相关;而采用最高等级则只有一个软实力与访谈长度相关。这说明,相对而言,最高等级分数指标比较稳定,较少受访谈长度影响。在Hay公司的经典研究中,提出采用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最高等级分数三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等级分数最优。但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了消除访谈长度的影响,我们采用最高等级分数作为准确反映出被试某一软实力水平的指标。(2)信度分析。两个编码者按照《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编码词典》,对相同文本进行编码的一致性程度是影响软实力评价法的重要因素,是编码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归类一致性方法来考察文本编码者之间编码结果的一致性,以确立软实力评价法的信度指标。归类一致性是指评分者之间对相同访谈文本资料的编码归类中相同个数占总个数的百分比。它的计算公式是参照《动机编码手册》来的(董奇,1990)。(3)差异检验。以最高等级分数为指标,分别统计两个编码者对同一文本材料中某一软实力分数的最高分,然后比较绩效优秀组和绩效一般组被试在每个软实力上的最高等级分数,检验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3。表3的结果显示,优秀组和普通组的最高等级分数在团队协作、信息搜集、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以及关系建立等10个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4)软实力核检表结果分析。我们对《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核检表》进行统计,其频次统计结果如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频率超过50%的前13个胜任素质包括了通过“差异检验”的全部10个软实力词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行为事件访谈、访谈材料编码以及数据处理等过程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体系

(一)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

根据BEI访谈结果分析形成了初步的软实力模型,见图1。结合资深专家访谈资料和实际应用情况,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软实力胜任标准)包括10项特质,分别是团队协作、信息搜集、公关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以及关系建立。上述胜任特征反映了理财经理这一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也即理财经理所需的软实力胜任标准。1.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理财经理以客户为中心,把为客户服务当成自己的责任,能够及时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要。银行间的竞争取胜最终要靠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来保证,而理财经理是向客户展示银行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理财经理的服务意识关乎银行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赢得市场和客户,关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2.沟通能力。理财经理的沟通能力具体地可解释为倾听和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恰当反馈的能力。作为理财经理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无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并建立良好关系,那么必然无法胜任理财经理岗位。因此,从事理财经理工作必须具备沟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理财经理应具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适的沟通方式,与内外部客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并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3.关系建立。关系建立是指理财经理能够与有助于完成工作的相关人员建立或维持友善良好的关系。利用多种渠道不断了解客户信息,预测客户需求,保持客户关系,建立业务联系。不断收集客户所在行业信息,以备沟通中使用。通过实地走访加深客户的感受,趁热打铁,及时建立业务关系。能够建立客户信息档案。4.信息搜集。信息搜集指理财经理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搜集信息,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选择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信息,据此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5.公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理财经理能够协调和处理好与客户、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来拓展业务或者为工作提供方便。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与市场主体即股东、客户、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6.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财经理,必须有对组织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够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有责任的理财经理能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诚实可靠,常为团队的成功付出额外的努力。7.积极主动。理财经理主动采取行动迎接眼前的挑战或提前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在面对挑战、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理财经理主动采取行动能够促使其更好地把握机遇,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目标,促使银行不断发展。8.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理财经理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密切团结,从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团队协作意识是凝聚整个组织的核心力量,一位理财经理具有这种意识,才能积极主动配合同事和上下级的工作,同心协力,使组织中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并产生高绩效。9.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指理财经理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能够有效识别、衡量和防范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业务常见风险。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理财经理在工作中能有效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将有助于防范风险、避免损失,从而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风险意识软实力特征的核心要素是:理财经理具备有效识别不同形式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并能采取恰当措施规避风险。10.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指理财经理掌握银行业务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关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灵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为银行创造收益。这个特征主要衡量和评价理财经理对金融业务和银行基本业务掌握的熟练程度。

(二)《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词典》的构建

在构建“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完善形成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词典》。每一个软实力词条包括软实力名称、定义、核心问题、重要性、等级水平、行为表现、正/反向案例及管理名言。尤其针对各个软实力,分别从正、反两面提出一至两个案例。这些案例是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在行为事件访谈过程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或观点,既是对词典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也是该行为描述和实际应用的真实对接。该词典将帮助银行更客观地、更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激励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进而推动银行核心能力的建设和组织变革。文后附有“服务意识”软实力的案例示例。

(三)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的验证

在模型建立之后,我们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银行中高层管理者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同。同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上述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因子分析所得的10个因子及其包含的内容,与之前构建的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中包含的胜任特征全部吻合。不同的是,构建理财经理软实力模型采用的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方法和技术,资料是通过个案访谈获取;而因子分析所用资料,是通过编制问卷在大范围理财经理群体中测试获取的。这种交叉验证充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作者:黄勋敬程秋虎赵曙明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