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4 09:57: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生活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探究

摘要: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旨在陶冶幼儿的心灵,培养幼儿欣赏美和绘画的能力,帮助幼儿提升创造能力。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从生活出发,总结幼儿生活经验,把幼儿的生活与美术联系起来,对于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和自主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生活化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相关理论支持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他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深刻批判了传统教育思想。在杜威的理论中认为教育不仅是为人类完美生活做准备的一种手段,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学校应该成为幼儿进行美好生活的小型社会,成为幼儿快乐生活的场所,而不是牢笼和枷锁。教育的过程即生活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得幼儿在这种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生活经验,在不断流动、变化、重组经验的过程中,丰富幼儿思想,开阔幼儿眼界。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面向生活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的著名教育家,他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他强调幼儿最终是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回归生活的,在这之前幼儿需要掌握高深的知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和计划。这就需要学校注重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参与学校教育期间,教给幼儿社会生存经验和生活经验,面对社会现实,帮助幼儿形成真实的价值观,勇敢的直面生活。这就表明幼儿美术教育需要面向生活,把更多的真实世界展现给幼儿,版主他们形成真实的生活经验。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立足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认为生活中的教育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教育着我们自身,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承受着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决定着教育,教育需要通过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在陶行知的思想中,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幼儿美术教育只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才能发挥其作用。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意义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作为一种学习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培养。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教师利用一切取之不尽的事物呈现给幼儿,可以丰富美术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欲望和兴趣。利用好奇心驱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比如,可以带领幼儿去拣鹅卵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石头上涂上各种颜料,把一块小小的石头变成一只小猫咪或者一个苹果。如此简单的生活素材应用对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可以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

(二)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学科特点的利用,美术学科教育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活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幼儿美术教育应在保持美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的基础上,与幼儿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实施面向生活的美术教育。教师恰当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发言叙述,不仅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增长,对于未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具有深刻意义。

(三)磨炼意志、完善人格

生活经验博大精深,汲取优秀的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幼儿未来形成完美的人格。源远流长的生活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长期积淀,是生活教育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中的精华。一方面,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过程中能够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精神,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幼儿在面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能够培养幼儿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形成人文精神,健全人格。

三、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应注意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的联系,把美术学习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美术学生活化需要立足于现实,在进行美术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绘画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取幼儿认知能力范围内的生活事物进行教学。一方面,利用太阳、月亮、花草这样熟悉的生活事物,可以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对这些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天气下的太阳和月亮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花草也有不同,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水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也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

(二)注重实践活动,提升绘画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领会大自然的魅力,观赏波光粼粼的湖面,将生活中的事物引领到美术教学中,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充分的空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让幼儿在家里带较完好的鸡蛋壳到学校做不倒翁,并在蛋壳上画画,这样简单的生活元素却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乐趣。还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的妈妈在家经常利用的工具,并凭借记忆力把它画出来,然后在班里讨论这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幼儿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我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千奇百怪,妈妈的太阳帽也可能是宇宙飞船,妈妈手中的扫把也变成了哈利波特的坐骑。这样幼儿在开发想象力的同时,生活经验也得到了提升。

(三)拓展教学平台,促进多元发展

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要求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美术课堂,而是应该拓展幼儿美术学习的平台,在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教师适当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观察花草的变化,感受自然的魅力,并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校园里收集各类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并将其创作成小房子、小路、各种小动物,并用颜料涂上颜色。在收集制作过程中,幼儿的美术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还能够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对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引导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亲近生活,了解社会,为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都有推动作用。

作者:黄晓媚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锦绣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生活化课题探索

【摘要】幼儿期的孩子,一方面,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另一方面,明显具有这一阶段特有的年龄和行为征象。这使得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征,又应兼顾其认知经验。鉴于此,生活与游戏融合的方式,最契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本文提出这一课题的探索思路,希望藉此实现幼儿教育的突破,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品质,并引领他们在模拟社会实践中,一天天地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融合游戏

朱永新教授提出“朴素教育观”,认为教育原本是生命的自然形态,而人们往往将它复杂化,结果适得其反。幼教《指南》也提示我们: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才能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看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对幼儿来说,最合适不过。我园尝试“生活游戏融合”的思路,立足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生活游戏融合,激发幼儿兴趣

“全人时代”的教育背景,要求我们从幼儿时期开始,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发展。这也是家庭、社会和幼儿成长的需求。不过,囿于幼儿的年龄状况和认知水平,我们不可能像其他阶段教育一样,立足于抽象原理和知识层面进行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分析的老师,尊重孩子已有的生活认知,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方式,将生活化、游戏化融会贯通,能让孩子在不断互动中发展成长。事实证明,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以幼儿科学活动“认识光了解光”为例,考虑到《指南》解读中指出的:“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足以看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因此,我将生活和游戏合二为一,进行“寻找光朋友”科学活动的预设和组织。我引导幼儿从生活现象入手,体验生活中蕴含的光的知识。再结合课堂游戏“寻找光朋友”,将抽象的科学原理立体化。孩子们找到阳光、灯光、水盆中的光点、小镜子折射的光、手电筒光柱等,用“找啊找啊找朋友”的游戏,进行光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思考。这种教育活动和内容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实现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目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可与接纳。

二、生活游戏融合,培养幼儿品质

生活与游戏融合,在孩子品质的培养上,也颇有潜移默化之功效。不少一线老师深有体会:对幼儿而言,感恩、宽容等品质教育,仅用传统的方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许还适得其反。生活与游戏融合的方式,反而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确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作品《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中,提到针对幼儿进行教育,要让孩子多玩玩游戏,多感受生活。可见,生活与游戏融合的方式,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方面,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不少教育大师提倡的“南风效应”,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教育如同凛冽的北风时,过于简单严肃的方式,只会让生性自由活泼的幼儿反感;反之,教育如同温暖的南风,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开展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施教课程,反而更能触动幼儿的内心。合理的游戏,会成为幼儿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途径,也是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的最好机会。我园将德育内容游戏化,利用传统的节假日,吸引幼儿参加手工制作等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友情、亲情和师生情,逐渐地培养懂得感恩和回报的美好品质。

三、生活游戏融合,引领幼儿实践

生活与游戏融合的教育方式,还能够锻炼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人,生来便是社会的构成细胞,实质上,从孩子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便已经在观察和倾听中接受家庭和社会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帮助幼儿继续探究生活,充实知识和能力,不断走向社会的过程。幼儿园的游戏和生活,毫无疑问,都应当是孩子探寻社会生活的出发点。每一个幼儿,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作为教育的起点,学前教育可以将教育生活化,以游戏的形式,丰富教育的内涵,传递教育的温情。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探究式社会实践,在我园“幼儿教育生活化”课题研究中,收效特别明显。幼儿选择警察、教师、厨师、医生等喜欢的职业角色,以虚拟的游戏场景,体验缩小的成人世界。在小医生、小警察、小老师、小厨师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体会到服务于人的快乐,明白劳动的价值和相应的职业规则。或许,这会是她们适应社会的第一步;或许,孩子们心中懵懂的职业梦想种子,未来会落地、生根和发芽。

四、结论

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确需要生活与游戏结合。我们既可以借助生活,获得生动的教育素材,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巧妙地引导,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质教育。当教育内涵得以拓展后,不但惠及孩子的当前学习和成长,还能够锻炼初步的实践能力,增加孩子的亲社会性。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化的游戏,也可能会被他们所淡忘;孩子不总是孩子,他们会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坚持生活与游戏融合的课题方向,陪他们走在发展的路上。

作者:潘丽萍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析

【摘要】生活教育方法最早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生活教育的方法在我国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生活式教育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将课本知识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够用生活中的经历来促进学习,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一点在幼儿阶段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教师只重视对幼儿的基础知识教学,不重视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忽略了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改革 实践 教育模式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也逐渐的在完善,如果将我国的教育体系比作成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幼儿教育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得好,大厦的地基才能打的牢,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才能更加的顺利。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要想在教育中渗透生活内容,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师要能打破传统,回归生活,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在“教”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不但能够让幼儿更加轻松,还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除此之外,设定科学的生活主题、完善活动场所、做到因材施教等,也是生活教育当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教师要把幼儿园变成除了家以外对幼儿最重要的场所,让幼儿感受到园内的温暖和关怀,通过自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来学习知识,进而逐步走向大自然,或者开展主题教育,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

一、优化教学内容,坚持生活主题

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也隐藏着应试教育的影子,教师经常教授幼儿一些小学的基础知识,使幼儿们能够迅速适应小学教育并能取得好成绩,并将幼儿的成绩作为招生的噱头,引得许多家长都慕名而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这种在幼儿教学阶段教授小学基础知识的行为会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教育应该教育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常识,使孩子们能够很快地适应生活,适应家以外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坚持生活的主题。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解小动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不具危险性,没有传染病源的小动物来给幼儿们看,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让幼儿们看书上的图片,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和孩子们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活主题,使幼儿们能够用所学知识去知道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孩子们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扩展教学场所,逐渐面向生活

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的教学场所往往选在教室和操场上,这严重阻碍了幼儿生活教学的发展,幼儿教学应该在保障孩子们安全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接触生活中的事物,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能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且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探索欲和求知欲,为孩子们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和孩子们做互动“春来了”这一主题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个距离较近,人比较少的公园组织孩子们去踏青,使孩子们能够近距离的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孩子们经过观察得来的知识比在书本上看到的生硬地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但是教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踏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是一些幼儿园不敢将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实践所顾虑的最大地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被实施,并且发生效果,相信通过这种接触自然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生活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学习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带学的教育模式,将幼儿当作知识的接受者,忽视幼儿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教师本位主义,这是极其错误的,根据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面向幼儿,积极倾听来自幼儿们的声音,尊重幼儿们的特性和选择,坚持阳光教学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共用,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在对幼儿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设备,对于在生活中不易见到的课本上的东西,比如说极光,教师可以在电脑上找到极光的视频让幼儿们进行观看,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们的差异性,鼓励幼儿们培养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并积极的创造条件去培养幼儿们的兴趣和爱好,坚持人文主义教学方式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坚持优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场所、学习教学方法等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教育。并且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使自己能够适应生活教育的需求,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胡英娜 单位:中共长春市委机关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结合分析

摘要:生活教育的核心是要求教育生活化,从幼儿感兴趣的周围生活入手,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幼儿科学教育扎根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如何把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并真正指导科学教育,值得幼儿教师不断进行尝试和研究。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其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特别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战斗在幼教第一线的教师指明了幼儿教育的方向。陶行知提出了普及中国的幼稚教育这一发展目标,为当时幼稚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教育内容上,他强调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引导,生活与教育是一体的,社会即是最好的学校,学校应该以社会生活为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现代国民精神的人。他尤其注重教育的创造性,提出“创造的教育”,希望尊重孩子的创造力,以科学和试验解放中国人的大脑和手脚;主张以行优先、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以“教学做合一”为践行理路,突出强调了“教学做”于教师为一体,“教学做”于学生为一体,“教学做”于人生为一体,对人自身的价值、对人的社会性要求、对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都表达了较高期待,符合陶行知对现代国民精神的定位,对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极大启迪。因此,切实贯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将生活教育与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会使科学活动更加科学、有趣和可操作。

一、抓住幼儿兴趣,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生活化

新《纲要》中提出“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首先,它指出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要生活化。孩子总是对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的生活周围事物感到无比好奇。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已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学会观察孩子,并且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而不能无视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视野,盲目地以教师为主,选择教师感兴趣的科学教学内容。如果带班时,忽然一个孩子兴奋地喊道“下雪了,下雪了”,这时所有孩子都伸长了脑袋睁大了眼睛,脸上闪着喜悦的光芒。一个小朋友大声问老师:“老师你知道雪是从哪儿来的吗?”你会怎么做呢?是随便敷衍几句让孩子不要走神继续正在组织的活动吗?在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很容易被身边新奇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这时候,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老师应该随机应变,既然孩子们喜欢,何不带他们认识雪呢?孩子们对下雪感兴趣,有探索周围自然现象的愿望,教师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绝不能把孩子们困在教室中,甚至抹杀他们探究周围生活的愿望。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选择他们喜爱的科学活动内容,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二、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孩子是一个个能动的主体,本身就具有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特别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他们对周围事物很好奇,总想看看摸摸、敲敲打打,甚至拼拼拆拆。在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主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去探索的效果比教师的说教式和灌输式要强许多,这是因为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科学探索奠定了基础,孩子的原有生活经验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新《纲要》中提出:“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主题活动无疑是体现课程内容整合的一种幼儿园活动形式。我在选择科学主题活动内容时,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取材。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吃饼干,南南不小心把杯子里的水泼到了桌子上,她着急地喊:“老师快拿抹布来擦。”我擦完后问大家:“除了用抹布,还可以用什么来擦?”“可以用纸。”“还可以用吸管吸。”孩子们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我并没有立即对孩子们的回答作出评价,而是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第二天,我准备许多材料,有棉布、海绵、手纸,还有针筒、吸管,甚至有积木、磁铁、玻璃球……我还准备了一大盆水和几个空盆,接下来,我请孩子们用这些材料给水搬家。孩子们非常开心,试了所有材料,最后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布、纸吸水性比较大,玻璃、塑料几乎不吸水。我趁热打铁问:“那吸管和针筒是玻璃和塑料制作的,为什么它们吸水呢?”孩子们说不清楚了,我请他们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查阅了书籍,上网下载图片,并将得出的结论和资料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不布置了活动室,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新《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兴趣所在,增加孩子探究的生活内容,这是促进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关键。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学习空间

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它充分肯定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食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我们在科学活动中要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丰富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从地区特点入手,因为本园地处郊区,周围农田较多,老师就带孩子们来到田野,记录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植物种类的繁多,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花和果实,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土质、阳光和温度条件,不同的水分情况……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动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求植物的热情,关爱和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我们还定期带孩子参观周围的社区资源,茶场、洗涤剂场、奶牛场等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通过与周围环境、动植物、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人与环境及动植物、社区之间的依存关系,更加热爱自然、社会和生命。生活理念包含许多教育真谛,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把握生活、重视生活,真正把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促进孩子富有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

四、教师加强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陶行知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一整套科学教育实施的理论与方法,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用而鲜活的经验与方法。陶行知让科学走下圣殿,开创科学教育的新领域,把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起始阶段,并进行了长期的教育探索和实践。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应从小开始,从幼儿期开始,有了“科学的小孩子”,自然产生“科学的中国”。不论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还是从幼儿个体成长的历程看,幼儿科学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陶行知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独到的见解,其中包括科学兴趣和科学应用力与创造力培养、科学知识经验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熏陶等较全面的培养目标;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从儿童身边就近取材,课程内容应全面,应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是让幼儿手脑并用,运用多种感官,玩科学的把戏和做科学的小实验。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并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特别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加速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表现在:对幼儿科学教育意义的重新认识;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和方法重新审视;对幼儿科学教育师资素质的重新考察。他除了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外,还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儿师资,为当时幼儿师资培养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因此,教师队伍应加强学习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将生活教育与科学教育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切实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作者:神艳茹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的作用

一、生活教育内涵

(1)社会即学校。

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即社会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认可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即学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社会就是学校。让幼儿们多和社会及大自然去亲近。第二,学校要为社会进行服务。我们可以让环境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又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同时也是教育法。它的内容是:学的方法决定了做的方法,做的方法又决定了教的方法。做始终是学和教的中心。”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点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生活是主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状况,让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发展,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育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成长。

(2)环境创设更为生活化。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中,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中可以提供任何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陶行知认为课堂要放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图片、视频、教学挂图等已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忽略了幼儿的直观和实地的感受。但实际上幼儿一定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经验,对环境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直接经验。基于这些,教师就应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和社会及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最丰富而直接的经验。

(3)教育方法采用“做中学”。

陶行知也认为:“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让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才能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经验。”因此,我们就要为幼儿再现多样的生活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他们在和环境材料及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中的应用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变革。笔者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变革,要实现以下几点:

(1)变革教学内容。

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让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就要采用大量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在幼儿园中我们会设立相应的生活领域活动区角,例如菜地等,让幼儿能在其中感受到自我操作与生活教学结合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现场教学中,也体现在向社会及家庭的延伸中,让幼儿能在课堂和社会的双向中进行互动,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延伸,让幼儿在课内课外进行双向渗透。

(2)变革教学环境。

关于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要把之前幼儿园中单调的教学环境变革为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各教学领域具备的教学环境。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广泛吸取各种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创建思路,多看、多想、多做,在日常的教学空余时间努力进行环境创建,环境布置;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融入环境布置中,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处处体现出幼儿学习生活的缩影,促使教学环境向丰富化、生活化方向变革。

(3)变革学习方式。

我们不仅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去积极操作探索,还要贴近社会生活,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锻炼同伴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合作的乐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教师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懂得同伴合作,还要采用适度的竞赛法,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构画者,他用独特的生活教学理论为我们教育教学进行了有力的佐证。但教育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者:罗潇琦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生活化研究途径

一、增添课程自然气息,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幼儿生活的大自然、大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在大自然中收集丰富的自然材料,进行园内环境创设,让幼儿园环境更具自然气息。同时,大自然也是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奇妙的自然现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活教材。将课堂搬向园外,以大自然为素材,引入课程内容,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幼儿真切感受大自然,认识和适应大自然,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主题活动“秋的喜悦”中,让幼儿观察农田忙碌的收割景象,市场里丰富的蔬菜、水果,感受丰收的快乐;组织幼儿到附近果园参观,听果农介绍果树的种植培养过程,与果农一起收果子,体验劳动的艰辛;运用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丰收的景象,表达幼儿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体验劳动的快乐。另外,我们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种植各种蔬菜,从播种、施肥、除草、收获整个过程都让幼儿参与,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融于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中班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三、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浓郁课程乡土气息

美丽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材料,泥巴、石头、玉米、苇竿、棕叶,还有民间艺人的草编、竹编,小吃、民俗节日等都可以适时地成为幼儿园课程资源。我们收集丰富的乡土材料,开设有趣的区域活动。如泥工区,孩子们自由创作逼真的泥塑形象;绘画区,可以进行年画创作,也可以为石头变“脸”;制作区,可以进行草编、竹编、纸编,也可以利用芦苇秆、玉米棒等自由创作……。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使幼儿园课程凸显特色,更具乡土气息。例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结合本地每年一次的“梨花节”,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赶赴这春的宴会,满山的梨花带来春的气息,感受春天里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同时渗透“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教育。在了解本地文化特产“绵竹年画”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够从过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年画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风俗习惯;在“年画节”时,欣赏惟妙惟肖的年画人物表演,各种各样的年画制品;请民间艺人现场作画,了解年画的绘制过程;幼儿进行年画创作...…活动中增添幼儿对年画的兴趣,对家乡的热爱。

四、注重家园结合,发挥家长的角色价值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家长、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而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则是从家庭中得来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家长作为课程实践的参与者之一,明确家长作为教育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例如,美丽的春天里,家长带领幼儿去看梨花节,去田野放风筝,进行种植活动等,自然地将学习内容融于生活实践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幼儿能真实地谈到对自己家的认识,积极投入到区域活动“我的家”的布置中,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制作家具投放到区域里,更增添了“家”的温馨。“妇女节”、“母亲节”里,邀请妈妈与幼儿同庆节日,幼儿自制礼物送妈妈;“六一节”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袋鼠妈妈救宝宝”、“大丰收”、“穿衣服”等活动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实现家长的角色价值,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让课程内容人性化。综上所述,生活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关注幼儿,关注生活,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与内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体现。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生活化研究

幼儿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我们的教育应是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教于生活之中。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知道:“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地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把幼儿的生活和教育联系起来,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中,启迪智慧的火花。我们每时每刻都置身于生活中,在生活的过程中成长,从中积累经验,增长见闻,孩子更是通过生活认识和感知世界。孩子在生活中的状态是随意、愉悦的,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状态,让孩子在无意间学习我们想要孩子获得的经验和技能,而不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小班初期,我们进行了一个主题教学叫《金色的秋天》,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是在生活活动中完成的。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活动一—《香喷喷的果子》:让幼儿和父母去采购水果,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带几种水果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共享;幼儿和同伴一起比较水果的外形、触摸果皮、闻闻果香,品尝果子的味道,说说吃各种水果的不同感觉,满足孩子“贪吃”的天性。孩子在吃和玩的过程中,既认识了枯、广柑、抽、苹果、梨、柿子等水果,又真正感受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含义,丰收是什么呢?孩子们说:“噢!就是那么多好吃的果子长好了,可以吃了!”。

活动二—《美丽的叶子》:和孩子一起去捡落叶;选一个有风的下午,看秋叶飞舞,模仿树叶扒落的样子,让孩子们随音乐歌唱舞蹈:“飘啊,飘呀,秋叶儿,随着秋风飘,秋叶红呀秋叶黄,秋叶真美丽,我要问你职呀飘啊飘到哪儿去?……”让孩子给树叶找妈妈,了解树叶的不同;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拓印各种颜色的树叶画,用来装饰环境;既满足孩子“贪玩”的天性,又能把语言、艺术、科学融合在一起,使各学科的目标在生活活动中得到有机地整合。

活动三—“看月亮,吃月饼”,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感受亲惰,爱自己的家,依恋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过了中秋节后,告诉老师说:“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妈妈买的月饼真甜。”情感的培养足需要体验的,只有让孩子有亲身的经历,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感受,才能培养起美好的情感。活动四—《秋天里的小动物》:观察秋天里昆虫、鸟类的变化。通过观察,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环保意识。活动五—《秋天里的花》:带孩子去公园赏菊,观察菊花的颜色、形态,感受菊花的美,还知道:“把这么美的花摘下来多可惜呀!”通过赏菊—爱菊—画菊,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美,用艺术表现美。

总之,这个主题都是和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没有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材料提供。孩子对秋天里人的活动,秋天里节日的风俗,秋天里动、植物的变化,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对秋季的特征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生活中感受美,并学习用艺术来表现生活中的美,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各领域教育在活动中有机的联系、整合,这实在是一举多得。富教于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能使孩子和教师都从中受益。这个活动之所以让孩子感兴趣,是因为多变的事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化的氛围,因而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各种知识、技能得到了潜移默化。教师无需费尽心思去准备各种材料,无需纹尽脑汁地去思考教育策略,更无需使用各种方法去灌输知识,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生活对于教师的价值在于它使教师从过去的教育模式里解放出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多角度地去审视教育活动,从而探索更有利于儿童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何以让幼儿乐于参与?是因为生活化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方式。因为在生活活动中,孩子们没有压力,兴趣、需要表露无遗,而又不乏探究的好奇。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注重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亲身经历,注重孩子经验的积累,满足了《纲要》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生活对于孩子、对于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借生活提供的教育环境、机会,使生活活动为教育所用,真正成为教育的强大支持系统。因此如何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

一、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事物、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融于其中,拓展孩子的经验与视野。孩子最喜欢过节,有吃、有玩、还有父母送的礼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设计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主题,如“快乐的六一”、“三八”节时的“我爱妈妈”、“吃月饼、看月亮”、“团团圆圆过大年”等,通过孩子亲身感受,讲述过节的趣事,发展语言;了解节日来历及过节的风俗,增强社会性;装饰环境或制作札物,表演歌舞,从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不露痕迹地在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这些只是幼儿感兴趣的众多事件和事物的点滴而已,如果我们能将贴进幼儿生活而又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和事物充分利用,该是生活赋与教育的多大一笔财富啊!

二、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在孩子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和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他们的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和经历后,才能一点一滴形成、积累起对事物完整的印象,拓展视野,这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孩子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的重要,缺一不可,孩子是不会位的,因为这个道理太过抽象,但我们通过种植、观察、对比、记录,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对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生活环节,使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在一日活动中得到实践和强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跌到了爬起来”,对大孩子来说轻而易举,对小班孩子则不易,教孩子自己站起来,擦干眼泪,学习做个坚强勇敢的人,对教师来说,不近人情却实属用心良苦;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挑食、浪费的现象严重,在午餐和吃点心时,让孩子知道食物来得辛苦,来得艰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漂亮”;给孩子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自主的活动、交往,既有助于语言发展,也有助于社会性的培养。

总之,幼儿的生活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情感,培养了品质,从中获得无数的经验,成长了,进步了!要使生活活动真正为教育所用,我们还必须注重其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认真观察孩子的反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只要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教育机会,使生活成为幼儿教育用之不尽的资源。我想幼儿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快乐的、自主的、平等的、安全的;各尽所能按自己的兴趣、特点发展;教师应该是慈爱的、包容的,给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感受成功的喜悦。摒弃过去那种小学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我们面对的毕竟只是年幼的孩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过于高深的知识,会给孩子造成不安,影响身心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就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氛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寓教于生活中,还可以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在生活中整合。语言领域的目标不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吗?在生活中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交流;科学领域的知识也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健康领域更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在生活中,孩子们一起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从中增长审美能力,学习社会规则;生活,实在是教育最为丰富的资源!当然,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层出不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应该是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幼儿教育生活化可能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一种教育!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生活化分析

一、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事件、事物、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融于其中,拓展孩子的经验与视野。孩子最喜欢过节,有吃、有玩、还有父母送的礼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机会,于是我们设计了许多有关节日的主题,如“快乐的六一”、“三/、”节时的“我爱妈妈”、“吃月饼、看月亮”、“团团圆圆过大年”等,通过孩子亲身感受,讲述过节的趣事,发展语言;了解节日来历及过节的风俗,增强社会性;装饰环境或制作札物,表演歌舞,从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不露痕迹地在生活活动中让孩子们得到锻炼。这些只是幼儿感兴趣的众多事件和事物的点滴而已,如果我们能将贴进幼儿生活而又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件和事物充分利用,该是生活赋与教育的多大一笔财富啊!

二、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在孩子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和学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在他们的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和经历后,才能一点一滴形成、积累起对事物完整的印象,拓展视野,这是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孩子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的重要,缺一不可,孩子是不会位的,因为这个道理太过抽象,但我们通过种植、观察、对比、记录,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对孩子的一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生活环节,使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在一日活动中得到实践和强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跌到了爬起来”,对大孩子来说轻而易举,对小班孩子则不易,教孩子自己站起来,擦干眼泪,学习做个坚强勇敢的人,对教师来说,不近人情却实属用心良苦;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挑食、浪费的现象严重,在午餐和吃点心时,让孩子知道食物来得辛苦,来得艰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漂亮”;给孩子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自主的活动、交往,既有助于语言发展,也有助于社会性的培养。

总之,幼儿的生活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积累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情感,培养了品质,从中获得无数的经验,成长了,进步了!要使生活活动真正为教育所用,我们还必须注重其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认真观察孩子的反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只要我们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我们便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教育机会,使生活成为幼儿教育用之不尽的资源。我想幼儿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快乐的、自主的、平等的、安全的;各尽所能按自己的兴趣、特点发展;教师应该是慈爱的、包容的,给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感受成功的喜悦。摒弃过去那种小学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我们面对的毕竟只是年幼的孩子,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过于高深的知识,会给孩子造成不安,影响身心发展。而生活化的教育,就能为我们提供必要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氛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寓教于生活中,还可以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在生活中整合。语言领域的目标不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吗?在生活中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交流;科学领域的知识也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健康领域更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来实现其目标的;在生活中,孩子们一起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从中增长审美能力,学习社会规则;生活,实在是教育最为丰富的资源!当然,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层出不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应该是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幼儿教育生活化可能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一种教育!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作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可见,抓住幼儿教育的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结合家园共育的理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关键期;养成;良好习惯

一、明确活动规则,创设机会引导

习惯的养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一日生活活动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内容,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信息。1.巧抓典型,建立规则。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如游戏为生、饮食卫生、睡眠卫生等)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如今单一的言语说教已经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只有巧抓典型,找准时机使幼儿明辨是非,建立必要的规则。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将不对的几种典型例子融合在故事中表演,比如讲到一个宝宝将玩具放在嘴巴里时,教师用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让其知道这种行为是错的,会造成不良后果。这样在教师创造的轻松气氛中,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愿意在集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既培养了是非判断能力,又是对幼儿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前奏和铺垫。2.榜样示人,有效激趣。“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想想我们自主性游戏结束时的场景,时常是怒气冲冲地叫孩子们收拾,可是在最后游戏讲评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区角没有整理的很好,特别是小吃店。孩子们对于老师下达的命令,虽然行动了,但内心却不太乐意。于是,这一天,在孩子们游戏结束时,我走到小吃店拿起乱七八糟的点心,开始往一个个的篮子里分。佳佳看到我这么做,立马说:“我也来。”很快,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我们的点心店也收拾整理的干干净净。言传身教,教师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许多时候,无需言语表达太多,行动更能带动幼儿,并让他们乐在其中,兴致勃勃。只是这就要求教师先学会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命令或者指责孩子,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好榜样,久而久之,就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利用环境育人,自觉养成习惯

1.创设班级墙面环境,培养行为习惯。在洗手间的地上贴了出入的小脚印,引导幼儿靠右走,这样孩子们不会拥挤导致摔跤;在洗手池上,我贴了“六步洗手法”的卡通洗手法;在活动室及区域活动地区的墙面上,我把“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耍”等等内容巧妙的融入其中;在表扬栏的情面上设置了好习惯这一栏,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奖励大苹果,以强化幼儿的进步,让幼儿天天能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互评,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适宜的入睡氛围,培养午睡习惯。首先在指导午睡活动中本着“以静为主,动静交替”的原则。饭后可以组织幼儿听好习惯故事,既能让幼儿知道午睡时不抠鼻子、不咬手指等,又能培养幼儿爱好文学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可以播放一些安静的轻音乐,既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又可以保持情绪的安定,为午睡做好准备。其次也可组织幼儿散步,在教室内进行走蒙氏线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消化。另外幼儿入睡前可以事先把窗帘拉上,布置一些午睡室温馨的环境,创造适宜的入睡环境以及午睡温度,通过以上类似的这些办法,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游戏情境体验,体现良好习惯

1.开展主题教育,体现好习惯。幼儿的习惯养成光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习惯养成的情境机会,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实践,在实践中充分的体验,获得认知,最终形成自觉。为帮助幼儿学习在游戏中如何遵守规则的道理,我们首先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式主题活动,如“我爱干净”、“玩具找家”等。活动中,通过游戏、情景表演、角色模仿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角色的情感,并产生共鸣,从而将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引导幼儿和故事里的多种小动物打招呼,孩子是非常喜爱动物的,这样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都知道了问好的礼貌用语。2.通过游戏,体现教学做合一。其次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我提供了一些小衣服小裤子,引导幼儿给娃娃穿衣服、扭纽扣、叠衣服等等,这样既能在游戏中逐渐掌握穿衣要领,又能让孩子在做中学,乐在其中。其次在区域中给孩子准备了小鞋子,孩子可以系鞋带的同时分清鞋子的左右,还提供了小袜子引导幼儿卷起来,学习简单的自我整理,这些无一不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此两种都于儿童有害。”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是决不可取的,但也不能期望习惯一日养成。应尊重幼儿的特点,正视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循循善诱。总之,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多一些宽容和鼓励。毕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养成的,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为孩子终身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颂英 单位: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不少幼儿音乐教师采用生活化教育模式,将幼儿的实际生活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将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以此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进行着重分析与探讨,同时提出部分有效教育途径,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

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生活化教学已是迫切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途径,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与音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幼儿生活,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局限与教材,极少考虑到幼儿的爱好兴趣与学习需求,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度也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相分离的,联系不够密切,影响其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幼儿生活,目前,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将幼儿当做学习与接受音乐知识的储存器,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方式机械生硬,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与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协调。再次,生活环节难以挖掘音乐教育元素,幼儿园音乐教育实现生活化,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音乐元素,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活动中。但是,一些教师则极易忽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并难以挖掘其教育价值,从而影响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应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将自然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能够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灵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诸如风声、雨声、蛙鸣、流水和鸟叫等,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声像,不仅悦耳动听,还是幼儿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音乐审美情趣,与课堂学习唱歌相比,无疑更具优势。同时,教师也可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产生的感想,是一种以声音形式的艺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比较感敏锐,比如,风吹树叶声、水龙头淌水声、电话铃声等,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频率各不相同,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2.幼儿音乐教学形式生活化。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教师可借助游戏、情境和绘画等方式实现,特别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具有假定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善乏味、僵硬的课堂形式,促使幼儿回归本性,保护他们学习音乐的渴望。幼儿音乐教师可采用谜语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并锻炼开发其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谜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可有效触动幼儿的好奇心,并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感悟生活中雨水的音乐知识时,可采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培养其音、意、形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3.幼儿音乐教学过程生活化。音乐指的并不是纯粹的声音,而是声音和语言、舞蹈和动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身体、双手和嘴巴等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让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体验与感知,真正体会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其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内容改编为音乐,比如,《扫地歌》:小笤帚,单手拿,大笤帚,双手抓,扫了星星扫月亮,乐坏小草和小花,屋子扫得净,才是好娃娃。由于歌词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学习起来容易掌握,还能够让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得以解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还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途径,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张晶伟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对现在推广素质教育具有理论性指导,尤其对幼儿教育的生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生活理论的深刻理解,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具有权威的一名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中心思想对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有很重要一部分是幼儿教育,他的理论根据当代学前幼儿教育情况,结合幼儿教育特点,提出一系列很有效的全面幼儿教育体系和理论。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深刻理解和学习陶行知的生活理论,把这些理论和当代幼儿教育结合起来,让祖国花朵健康成长。

1.陶行知生活理论的深刻理解

1.1对“生活即教育”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即教育”为核心的。他提出教育就是顺应生活的变化、生活在时刻变化,所以生活无时无刻不需要教育。他在生活理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以后人总结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广大教育者对这条理论进行了深刻理解。第一点理解,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教育,幼儿生活也不例外,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生活同时有教育的功效,所以说生活本身是教育,尤其是心智不健全的幼儿时期。第二点理解,生活决定教育内容,所受教育相对于进行的生活,生活在变化,教育也跟着变化,这跟幼儿成长息息相关。第三点理解,教育脱离不了生活,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根据生活进行教育,了解实际情况,满足发展需要,幼儿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不能脱离生活。第四点理解,教育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生活。

1.2对“社会即学校”的理解

随着“生活即教育”理论发展得出的结论,“社会即学校”是在“生活即教育”领域提出的。我们对“社会即学校”有两点理解。第一点理解,把社会看做学校,社会是大众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把这个环境当做教育环境,打破学校仅是教育场所的旧观念,让学生融入大自然,接触社会,把学校和社会结合起来,把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幼儿教育很难实现这一点,但是可以创造社会环境。第二点理解,学校要想着服务社会。积极影响社会,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资源是广阔的、丰富的,用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幼儿教育很需要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是积极向上的影响。

1.3对“教学做合一”的理解

“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保证。我们的理解是:教学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做要指导学。根据社会做事,做什么事就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就教什么。尤其是幼儿教育,根据社会需求,让学生做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对幼儿发展方向和前景是很重要的。

2.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2.1幼儿教育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看来,社会生活是教育的根本,教育要根据生活进行,教育素材要选用社会生活。但是当今幼儿教育中存在死板的说教,而且现象很普遍,很多幼儿教育者和幼儿教育机构把学生的教育和生活分开,只是单纯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生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幼儿教育是离不开幼儿实际生活的,由于幼儿教育很多内容都是幼儿的现实生活,再加上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儿健康生活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凡是与幼儿生活有关联的,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都要出现在幼儿教育中,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增加幼儿经验、拓宽幼儿视野。要想将幼儿教育和生活相结合,第一,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要融入幼儿生活教育中,家庭经验和学校及社会经验都要融入幼儿教育中。例如,某些概念学习中,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幼儿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进行教学,这些生活事物和经验是幼儿最初的认识,是幼儿发展的基础,要多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可以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生活兴趣。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很重,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而且幼儿有很大兴趣解决的问题,都应该融入幼儿教学环节和内容。激发幼儿求知欲,让幼儿积极了解生活,学习生活经验。具体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幼儿创造生活中的场景,如学习“季节的交替”时,让学生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代表季节,自由发挥,真正理解季节交替。

2.2幼儿教育环境生活化

幼儿教育不能死板地待在课堂上,要加强幼儿与社会的接触,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把实际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社会上。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适当接触社会,具有丰富的社会自然经验,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形式。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需要研究农事,教室就在旷野里;需要研究工业,教室便在工厂里;需要研究商业,教室便在市场;需要研究社会问题,教室便在十字街头”。幼儿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心理发展水平很低,不能对事物和世界有客观认识,所以幼儿必须接触课堂外面的世界才能很好地发展心智和素质。如今幼儿教学大多在封闭的教室和幼儿园中进行,仅依靠课本教学,多媒体盛行后,幼儿教育只是依赖多媒体图片和录像进行教学,很少进行实物教学。很少带幼儿出校门,幼儿很少能见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得不到实际的感官体验。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太过于关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忽略幼儿只有在真实环境中成长才能得到实际生活经验,才有了解欲望和兴趣。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大自然成为幼儿的学习场地,利用大自然的多彩多样,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如在保证学生安全条件下,多安排学生进行春游等活动;第二,让幼儿接触社会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社区环境,让幼儿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获得经验。如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社区组织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活动中,捡垃圾,节约用水等。

2.3幼儿教育环节实践化

陶行知先生对幼儿的教育特别注重本身体验与实践,注重“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的观念,只有亲力亲为才能获得实践经验,才能进一步理解知识,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幼儿期是特殊时期,有特殊思维水平和特定的认知特点,导致幼儿教学必须依靠实际活动,具体有游戏、生活、探索和交往等,需要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实际生活情景,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幼儿会把环境和材料相联系,与同学互动。第二,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幼儿积极参与互动,亲自探索。多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图形教学环节上,让幼儿拿小剪刀剪出生活中遇见的形状。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图形。

3.结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有很大帮助,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者应该仔细学习,深刻认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把幼儿教育生活化,把幼儿教育环境生活化,把幼儿教育方式生活化、实践化,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作者:殷若怡 单位: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大班的运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不只是嘴上说说,在后来的生涯中,确实做到了“行、知、行”。他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即生活与教育不可分。但在当下社会,如果能把这个理念更完善,相信会更好。“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美满、身体康健的情况下,他的理念是非常有益的。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复杂,社会压力巨大,有人提出“难道家境贫困、家庭不幸福,就要接受这种低气压的教育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时候,定是认为将生活中的正能量传达到每次教育中。教育需要通过生活,更需要生活中的正能量。教育来源于生活。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里,我会提取一些对我有用的来促进我的教学成长。有一次,幼儿在课间讨论暑假的旅游,于是我临时组织幼儿一起聊一聊“我的旅游地”,平时进行语言活动时,积极举手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但是这一次,想上来发言的幼儿特别多。有的说去过上海、北京,有的还去过日本、韩国等。这个活动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他们在谈论自己的时候,语言表达是完整的,甚至用了许多不曾用到的词语。有一个幼儿说“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家”。听到这个答案,我觉得很欣慰,幼儿用他的生活经验告诉了我们他眼里的世界。“生活即教育”仅仅五个字,却有三层不同的含义,能够学到里面的一层,那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大丰收了。

二、社会即学校

杜威有“学校即社会”理论,而陶行知先生在延伸“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时候,继续阐述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这里无非阐述的是“学校”“社会”两个词语,顺序决定了他们的中心思想。相比两者之间,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支撑的事实更加广泛,也更符合“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确,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这样的学校人人都是教师、学生。“社会学校”这个概念,似乎与幼儿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一理论,促成“教书先生”的社会教育呢?认真解读这个概念后,教师会发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场所特别多。或许是幼儿园隔壁的小区,或许是校门口的小超市,或许是小区边的菜市场。课堂来源于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我特意根据幼儿园课程主题,设计了一些社会实践小活动。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后安排大班的幼儿到学校门口的小超市进行了一次“买东西’的活动。活动进行中,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像课堂中一样,提很多问题,并严谨地作答。整个活动气氛很融洽,幼儿很开心。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他们决定要买些什么,请他们把价格安排好。这一次,幼儿不仅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且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超市这个“社会学校”,教给幼儿的不是那些理论,不是死板的知识。这一堂课,是对之前所学的反馈,更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幼儿不仅成长了,更让教师被看似不经意的教学方法所深深震撼。在当时,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有一部分的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普及教育。

三、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内容丰富而深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做”,即实践。翻看陶行知先生的一些资料,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情况下,他所主张的教学都离不开实践。他认为,“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我笼统地认为,教是“老师”的任务,学是“学生”的任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做”。知识来源于实践。仔细品味一下“教学做合一”这五个字,教、学、做,三者是要结合起来使用的。教师常常忽略了一些长挂耳边的叮咛,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就像妈妈说的“路上小心”,每个儿女都懂,但是并不走心。理论一直在,认真实践才是真。幼儿园的课程并没有高大精深的思想,更没有繁冗复杂的知识点,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生活要领。仅仅是教幼儿系鞋带,教师都要认真去学习什么方式最简单,教的时候要注意幼儿会出现什么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用最复杂的前期准备教会幼儿最简单的方法。简简单单几句话,我认真地阅读,发现原来蕴含了如此多的知识。即使是陶行知先生的名字“行、知”,两个字藏进了多少对教育的付出。之后他又创造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不管是针对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道德的典范。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教育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教育界开花结果,还幼儿一个民主、轻松、快乐的童年。

作者:钱宇君 单位:昆山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安全教育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应用

摘要:近些年来,关于幼儿安全事故的新闻层出不穷,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幼儿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幼儿来讲,安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家长的配合,还需要幼儿园采取积极的渗透措施,毕竟幼儿园是幼儿在孩童时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基于此,文章先对安全教育在幼儿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安全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便能够为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提供较为适合的安全教育方法。

关键词:安全教育;幼儿园;生活渗透

一、安全教育在幼儿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园来讲,它是孩子们快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12年9月,教育部了最新指导幼儿教育文件《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在这个文件中,针对幼儿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目标中,其明确的提出了幼儿需要“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此表明了安全意识在培养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1]。同时,从幼儿园的职能分析,安全是教育的基本,只有给予幼儿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们的教育工作才有开展的机会,才能在幼儿园中开心、健康的成长。而从幼儿的特征分析,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是比较淡薄的,因此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与此同时,在幼儿认识理解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逐渐增强的过程中,他们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对一些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但是受自身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的缺失,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因此很难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预判,这就导致了幼儿们无法对突发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由这些问题考虑,加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而迫切。

二、安全教育在幼儿工作中有效渗透策略分析

(一)在一日常规教育中渗透幼儿安全教育。常规教育是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出发的,对于尚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的意识和生活习惯还没有固定,还有很多能够教育和培养的空间,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空窗期,对孩子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安全教育,并抓住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常规环节随机的进行强化。一日常规安全教育,其重点在于生活细节的改变,而这些细节正是孩子、家长,以及很多教师所忽略的内容,但却是导致孩子出现事故的首要问题。

(二)在一日活动环境下渗透幼儿安全教育。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进行中,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每天早上孩子进幼儿进园之前,教师或阿姨需要提前到达幼儿园,对校园或教室认真的检查,排除隐患,做好卫生清洁工作,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幼儿时期的孩子都喜欢追逐打闹,在这个环节中非常容易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内需避免有尖角地方的存在,卫生间的地砖最好是防滑的,室内的电源插座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阳台或窗户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等。因很多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符号,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安全标志进行识别,告诉孩子们这些标示的含义,并让孩子理解它们,然后在各个安全隐患处贴上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3]。通过这些安全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心中形成一些安全常识,还能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进行,其不仅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出发,还需要有针对性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为了让幼儿们能够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接受到比较全面、系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幼儿园可在整个各科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安全教育活动进行设计。例如,在提高孩子们抵御外来侵害的教育中,因幼儿园会定期的开展消防演练、地震演练等活动,那么在教学绘本的设计上,以消防为例,先让孩子们与教学中充当消防员,然后以社会的角度参观消防队,进而认识消防的目的,提高孩子们对火危险性的认知[4]。其次,还可以开展主题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在二月份设计一个关于幼儿《过马路》的主题,让孩子对走路、乘车中所会出现的各种危险性问题进行了解,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在三月份或四月份,设计一个关于《我爱卫生》的主题,让孩子们对生活卫生没做到位会引起细菌侵袭,导致手足口病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孩子们的卫生安全教育;在六月份,或者即将放暑假的时候,设计一个关于《暑假安全》的主题,针对孩子们在暑假可能出现的一个人在家、游泳、玩火等问题安全措施进行探讨,提高孩子们的警惕意识和不玩水、不玩火的意识。最后,加强幼儿针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意识。近些年来,突发事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并主要体现在一些自然灾害中。安全教育中,教师需要针对自然灾害的一些表现形式和危险性进行说明,例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在了解上,可通过新闻、报刊、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实现,进而再根据突发性时间的内容做相应的应急演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些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应对措施,通过组织这些安全活动来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施中,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同时,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进行中,除了要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外,幼儿园和教师本身还需要针对园内的情况,以及幼儿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安全教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孩子身边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都去除,最大程度的防止幼儿身边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温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作者:刘佳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回归的幼儿美术教育途径

【摘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需要以幼儿的自身生活实践为基础,同时幼儿美术教育教育也是幼儿实践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拓展与升华。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通过自然环境为踏板,以体验式饮食活动、节日庆祝、自主美术等主题活动为中心,优秀艺术作品为主的点状发展的开发过程,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动态整合。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回归;主题活动

一、回归生活的美术学习必要性

在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即是生活”。幼儿作为一个年龄小,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匮乏的个体,他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体验、积累、构建知识和经验体系。回归生活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尝试兴趣,激发幼儿不断以满怀的热情去探索。所以在幼儿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不断的带领幼儿进行各个方面的体验,以积累美术教育的经验,让直接经验直接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同时也要通过多媒体等突进拓展他们的间接经验,让美术教育在直接和间接经验和常识中不断升华。在儿童的视野中,一切都是美好的,真、善、美都是都充斥在幼儿的脑海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美术学习来关注幼儿的精神世界,让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憧憬在幼儿的世界中得到再次的显露。这个时段的美术学习不注重技巧的培养,而注重他们精神世界的显露,鼓励幼儿通过美术将自由、纯真、活泼得以展现。所以美术应该在追寻幼儿精神世界,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体现心灵感受。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整合

1.自然环境为踏板的开发。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自然中发现的美,通过植物成长记录本,集体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幼儿通过郁郁葱葱的森林、秀丽的山峰、曲径通幽的公园、七色的彩虹等自然景观来体验自然环境的美。幼儿还可以用植物的叶子、种子、瓜果蔬菜、贝壳等自然材料进行美术课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材料的特征,利用他们的特征进行美术创作,进而更加体验自然的美。幼儿也可以采用生活中的用品来开展创作,用废旧物品例如报纸、包装盒、旧瓶子等进行美术创作。

2.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为中心进行美术教育开发。随着整合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在美术教育中也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美术资源开发。让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主题花墙、家校互动等都可以提现艺术的美,让学生感受美。例如可以针对奥运为主题,教师可以让健康、快乐、幸福等理念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可以设计运动服、徽标、吉祥物等。在自行车比赛为中心活动的主题中么可以设计一些公园、道路、街景等形象。通过这样的主题式的活动,让幼儿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3.以优秀作品点状发展。如果在创作中遇到了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家长帮助来记录幼儿的经典时刻,这也方式也是艺术化的生命感受。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可以收集比较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赏析,这个赏析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进行,让幼儿感受不同媒介、不同方式、不同手法、不效果下表现同一种情感的方式,让美的方式在幼儿内心中不断的内化和升华,促进幼儿萌发最初的美的情趣。

三、生活回归的幼儿美术教育途径

1.自主美术区域的建设。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在幼儿看来美术也是一种游戏。在开发自主美术区域时,我们首先必须倡导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给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让幼儿自己手机游戏材料、设计美术分区、配置游戏角色等,让幼儿通过自己想象来拓展游戏情节和情景。其次我们也要考虑到年龄因素,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游戏和体验机会。再次在美术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游戏环境的选择,积极创设和完善幼儿自主创作,让幼儿在丰富的选择中进行不断拼接,让美术作品得以不断的创作。

2.开放式饮食活动。著名教育学着陈鹤琴的看来幼儿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都是可以用来进行美术体验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不论是在餐具还是饮食环境还是花式拼盘中都是美的元素的体现。幼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饮食来开展美术教育,让幼儿在饮食活动中真切和生动的体验生活中的美。具体说来在美术教育中,可以在众多的饮食活动中筛选出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素材,将饮食活动从食物、器皿、饮食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细化分类:有水果、蔬菜、荤菜、点心、饮料、糖果等食物;有盘子、杯子、碗、筷、刀叉等餐具;还有西点屋、咖啡房、饭馆、酒店等环境。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遵循体验与创作并重、技能与表达结合的原则,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自主性的发挥,积极鼓励幼儿创作出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

3.节日活动渗透。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幼儿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节日环境、节日饰品、节日主题都是我们美术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中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在每次的节日之前都可以安排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美术教育。例如在节日装饰中,可以利用幼儿的手工绘画,手工作品来进行,让幼儿自主创设节日环境,还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节日环境的创设,当然这个过程中缺少不了美术教师的指导。在节后的自主绘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体验、谈话等形式来充实幼儿想象空间,然后再进行自主的创作。

作者:潘超 单位:崇仁师范学校

幼儿生活教育论文: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运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幼儿的生活也离不开生活教育。”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教育相联系,把生活教育和数学活动相融合起来,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改善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让幼儿的数学教育不再是单调和乏味的,而是真实地操作起来,从而激励幼儿快乐地学习与探索。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数学;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实践以及渗透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他明确表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之间微妙的关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学当作圆规的脚,为其服务,圆规画多大的圆就要看圆规以多少为半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不一样的个性差异。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数学操作活动的正常开展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而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不陌生的,也便于他们进行操作学习,生活化的操作材料能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操作的需求。我班幼儿数学操作能力较为薄弱,每次开展数学活动都让我很“无奈”,都需要我手把手去引导,这样不仅拖慢了进度,而且幼儿了解不透彻。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我了解了“教学做合一”这一概念,我将其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先在早上进行桌面游戏时添加数学方面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处处渗透数学,在课上运用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努力,我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二、“生活即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认真组织幼儿及时参与,多积极引导幼儿操作,多帮助幼儿渗透和更好地融合,让幼儿能够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像是隐形了一样的那些不被幼儿所发现和探索的素材,而我们教师就要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操作活动中来,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生活素材教学环境下的幼儿来说,他们都或多或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发现的能力,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措施。平时,我们也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发掘数学中明显的操作环境。我们班的益智区通过在区域环境中创设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手套、袜子和鞋子等,让幼儿学习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配对分类以及按照同样款式的东西归类,帮助他们掌握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开展“愉快的生活”这一主题时,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玩具,有手动的、电动的、软质的、硬质的等,让幼儿学习将玩具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摆放分类。我们通过这些生活中普通材料的设置,让幼儿能够体会到原来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如玩具、餐具等也能用来玩,用来作为学习的材料。让幼儿能够积极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社会即学校”,教学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他充分强调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致力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他认为:生活是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才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生活教育。为了让幼儿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我们每天都会请幼儿来统计出勤人数。幼儿通过数数和计算,了解到今天来园的小朋友有多少,迟到的有多少,没有来的又是多少等。其实我们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联系生活和实际,就可以发现并且利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进行数学教育,这样幼儿就能轻松自然地学习、吸收到许多数学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生活中的数学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乐趣。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思想。就像我们的幼儿园一样,幼儿园是小朋友的中心,也是教师的中心。他还明确指出了“学习”就是生活实践,我们要让幼儿去生活中充分实践、验证,手脑并用。

1.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在我们班益智区活动“给小动物喂食物”中,我们通过创设一个餐馆的情景,上面贴上鞋盒做成的动物嘴巴,把嘴巴开口做成幼儿的手能自由出入的大小,这样幼儿就能自由地给小动物“喂食物”了。这样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认识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也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

幼儿园里大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靠我们教师的解答,小朋友是很难理解的,他们还需要实践与探索。比如,请幼儿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比较大,如果幼儿只靠眼睛是判断不出来的,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比才能知道,而幼儿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准确,他们也能自己信服。还有一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需要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体会和理解。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到处有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我们只需要把数学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中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让幼儿自己操作,融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获取一些生活经验,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幼儿通过选取不同的材料,引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作者:杨颐梅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