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1 03:04: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幼儿养成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加强幼儿养成教育论文

一、以经典为范,激发强烈的民族意识

“书声琅琅,书香校园”经典诗文不仅记录了无数历史先贤的智慧,更记载了他们悲天悯人,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因此,以经典为范,让幼儿在诵读中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幼小的心中根植民族的希望之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集力量。为了强化幼儿的诵读意识,教师将经典诗文融入活动之中,如开展“诗文接龙”“比比谁最棒”等活动,让孩子从小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让孩子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让孩子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此外,每学期幼儿园还以“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诵读活动。这些经典文化都是智慧与思想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让幼儿从小浸润在中华经典诗文的最深邃,最富有内涵的感染之中,以先贤为师,与经典同行,发扬民族精神,从小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二、以熏陶为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娇惯与溺爱中,不懂得体谅与感恩父母,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在家对父母乱发脾气,针对于这一现象,实施经典诵读,以熏陶为桥梁,让幼儿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述经典诗文中的故事,如讲述“二十四孝子”“孟母三迁”“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耳濡目染,感受古代先贤感恩父母,恪守孝道的高大形象,树立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同时,为了让孩子将学到的道理应用于实际,教师开展家庭回访制,定期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更多的幼儿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诵读中培养了感恩意识,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在一次幼儿园“亲子交流会”上,平时调皮捣乱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妈妈,妈妈感动的落下了眼泪。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听话了,不再无理取闹,还主动帮家长收拾碗筷。可见,经典诵读是一架桥梁,通过诵读的潜移默化,孩子懂得了礼仪与做人的原则,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四、以传承为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儿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未来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幼儿养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经典,意在传承,以传承为魂,让这些凝聚着美德的精华得到继承和传播,在传承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为长大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幼儿园在诵读的基础上打造“书香校园”,在楼梯拐角、报栏等醒目的位置张贴经典语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同时,还给了幼儿一个开放自由的诵读空间,孩子们在课间、上学、放学都可以诵读几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经典诗文的感染下逐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育人,德育为先”良好的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利用经典诵读,传承文明精髓,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德行兼备、品学兼优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幼儿教育的责任,更是使命。

作者:刘红梅 单位:南通市崇川区三之三七星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论文

一、运用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三、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礼仪教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从而使幼儿产生爱礼仪的情感。

作者:梁鑫磊 单位:连云区高公岛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思考

摘要:

教育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生的基础,源于幼儿时期的良好教育,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校园的脸面,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下面结合本园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1环境创设助推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环境不仅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更是萌发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应本着“以孩子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公共环境设计上,力求新颖、主题鲜明。在室内走廊、门厅、室外校园的设计上,用幼儿平时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照片进行装饰,用“请讲普通话”,“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一些日常礼仪内容语言作提示,这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墙面上展示出来,用幼儿最熟悉的画面、最常用的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让孩子们在看看、讲讲、想想、做做中学习知识、明辨是非,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环境的建设中,各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班级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等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上幼儿易于接受的文明习惯画面。如寝室门口的小猫咪提醒“我们在睡觉,请不要大声说话!”;饮水吧处的“排好队伍,不争不抢”;衣帽橱处的“请叠整齐”等等。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构成了充满礼貌的环境,在孩子们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师表形象引领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幼儿园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师德专题学习班,重点学习先进师德楷模事迹。制订《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培养和推树师德典型,激发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榜样激励教师关爱幼儿、教书育人、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使教职工充分认识师德的重要性,增强自身责任感,做到“安教”、“乐教”、“善教”,在园内形成“团结进取,精诚服务,积极奉献”的良好园风,努力形成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塑造良好师德师表形象,为幼儿们树立文明礼仪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主动像小朋友问好,说再见,和家长、同事交流时,时刻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榜样的引导下,孩子们一定会天天在进步,见客之礼,待客之道,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

3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为使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四结合”,抓好“四方面”。注重“四结合”,既要求教师要做到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幼儿丰富多彩的活动紧密结合;与文明班级评比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晨间接待。设“晨间礼仪岗”,每日安排礼仪小标兵与老师一起在门口迎送家长和小朋友。(2)抓好区角活动,培养幼儿间的合作、谦让、协商的能力。(3)抓好重大活动教育。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4)抓好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除了充分发挥“文明礼仪之星”的榜样作用,还让他们尝试着去督促、提醒并检查其他幼儿是否按要求遵守各项活动规则。如在喝水环节提醒并检查幼儿是否有序排队、是否坐在固定的位置喝足量的水。同时每个新学期开始,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以升旗仪式、文明礼仪课为主阵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员育人。每周一的国旗下讲演,内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感恩社会”教育为主线。平常的礼仪课中以《礼仪教育》教材上的内容为主。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礼仪行为要求》,内容包括:起床、入园前准备、入园晨检接待、区角活动、早操、升旗、午餐、午点、教学活动、盥洗、喝水、课间活动、户外活动、午睡、离园、回家等等,教师根据一日生活环节礼仪行为要求内容,每周评出文明礼仪小标兵进行张榜公示,并颁发奖状进行奖励,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言行。同时幼儿园做好检查教师对文明礼仪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先进班级评选之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之间、班级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也使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百花齐放的效果。

4家园共育强化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4.1加强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对孩子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应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周一更新,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家教成功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方面。在园内宣传橱窗里张贴“家长文明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学习并要求遵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向校外延伸,幼儿园应积极构建家园教育平台,通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专门召开礼仪教育家长会、发放文明礼仪教育问卷、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让为人父母者重温文明礼仪知识,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另外,幼儿园还要重视校外德育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行动,用行动内化知识,促成质的飞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孩子具有善良、正直、诚信、宽容、谦逊、合作等品质,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

作者:张先强 单位:宁阳县罡城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古希腊伟大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阐释了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第十八条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更应该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更是深感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可是当今不少孩子,他们生活在四二一特殊结构的家庭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渐渐养成为以自我为中心、依赖、骄横、霸道、不礼貌等不良习惯。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今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思考和实践的焦点问题,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界定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多方面配合,并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家长、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幼儿园的老师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从教以来,在长期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力图以不同途径、不同方法,知行合一地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营造氛围,以情爱动人,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语言习惯。

教育孩子学会礼貌用语是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接待孩子入园及离园时,都以微笑服务的方式,亲切、主动与孩子、家长问好、说再见。在这种宽松愉悦、温馨文明的氛围感染中,再内向、再不善打招呼的孩子也会深受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学会主动、礼貌地与老师、同伴问好、道别。拥抱,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我班陈佳妮小朋友入园都半个学期了,还不肯开口和老师、同伴问好,每天入园总是用她那会说话的大眼睛看着值班老师。刚开始,我只是主动地和她打招呼:“佳妮小朋友,早上好!”好几天,任凭我和她妈妈怎么鼓励,她就是不回应,这种现象在幼儿园还是比较少见的。于是,我特别留意了她每天早上入园后的表现。通过几天观察,我发现佳妮小朋友每天从入园到融入活动,都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情绪缓解过程。针对佳妮小朋友的性格特点,我改变以往的常规做法。每次我值班,看到佳妮妈妈的摩托车一停下,我就微笑地去迎接她、拥抱她,让她感受到妈妈般的肌肤之亲和亲切之情,缓解她紧张的心理情绪之后再向她问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佳妮小朋友开口了,一阶段后,她竟能微笑着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了。

爱,需要用心传递。我班张源斌小朋友是一个客家人,刚入园时,也是从不开口向老师问好,不和小朋友交流。家访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只会说客家话,虽能听得懂我们说的话,但不能和我们进行对话。了解根源之后,每天入园,我总是主动先向他问好,并拉着他的手,请他看着我说话的口型,教他跟我学说:老师,早上好。“在园一日”活动环节,我特别关注他,鼓励四周的同伴主动和他交往;我还不时找机会与其说话,通过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与老师头碰头说话、指着老师的鼻子说话等语言游戏,引导他慢慢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老师好、老师再见等礼貌用语。

二、创设情境,量体裁衣,加强幼儿良好品德的行为养成。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这要求我们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班级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针对幼儿的不良表现,创设相应的活动进行教育。班上有一部分孩子自私、霸道、不懂得谦让。我先借助故事《孔融让梨》、儿歌《小熊过桥》、歌表演《分果果》等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深受感染、启发,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协调合作的精神;接着,我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播放妈妈、老师为小朋友服务的情景录像,再现各岗位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场景。通过观看、交流、讲述,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尊重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行。我还不失时机地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游戏《小兔乖乖》、《三只小猪盖房子》、《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让幼儿在故事角色表演中,学会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养成勤快、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创设区域活动:“爱心医院”、“菜市场”、“小商店”等,引导幼儿在角色交往中学习礼貌用语、学会关心帮助别人、主动为他人服务,逐渐让他们有条理地归类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

三、一日常规,合理有序,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积累和渗透的培养过程。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密切相连,幼儿教师应注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幼儿在园一日作息制度,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班级常规要求细则,使我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都能得到有的放矢的实施。现附幼儿园大班班级常规要求细则表如下。

四、家校合一,家园共育,以正能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家园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温馨环境、家长的民主态度及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家庭有效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共创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每学期我都会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教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引领家长配合学校做到以下要求:1.请家长铭记: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身为父母,应以正面的形象、良好的榜样呈现给孩子,应成为孩子正面示范的一面镜子。2.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爱则有度,教则有法,不溺爱,不迁就,不包办;适时放手,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健康向上的孩子。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工程,只有在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教育、坚持不懈、反复强化中,才能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美好的人生奠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会不惜遗余力地致力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幼儿的成长道路铺上第一块“金砖”。

作者:林艺红 单位:云霄县云陵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健康、生活、饮食、学习及道德品质方面的养成。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由此可见,幼年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人一生的成长将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幼儿阶段作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幼儿园就是幼儿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对幼儿开展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科学合理地对幼儿开展养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探讨有效的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便成为当下幼儿教育教学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该如何有效实施幼儿的养成教育呢?我在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总结了几点方法,现分享如下:

一、健康养成———及时引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尚处于认知的启蒙阶段,对于健康卫生的意识较差,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东西掉地下了,也会拿起来放在嘴里继续吃,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中,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行为,一旦发现不好的卫生习惯,要及时制止,并予以正确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在吃饭之前没有洗手习惯,饭菜掉在了桌子上又会继续挑起来吃,还有的幼儿中午午睡的时候不睡觉,还要大声说话,影响其他幼儿,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引起的。我就做起了孩子们身边的观察员和监督员,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行为,一旦发现了不健康的行为,我会立即制止,比如当有的小朋友饭前没洗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不洗手就吃饭,手里的细菌也会被我们吃到肚子里,就会拉肚子。通过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及时的提醒和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生活养成———自主管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有些小朋友喜欢动不动就跑来问我“老师,我的本子不见了”、“老师,我的衣服不知道放哪里了”等,这些都说明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由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对于身边的东西经常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要用的时候不知道到哪里拿。因此,在幼儿的养成教育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整理、自主管理的好习惯。例如:我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这块,选择的是让幼儿自主管理的方式,比如在每次离园的时候,我都会让幼儿首先整理自己的服装,检查衣服是否穿戴整齐。通过这种长期的行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已经不需要我的提醒,每当离园的时候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东西检查整理一遍。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晨谈、餐后的一些空闲时间告诉孩子们学会自己整理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因此,有义务也有责任保管好班级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从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幼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渐渐培养起生活自理能力。

三、饮食养成———环境熏陶,养成文明用餐行为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尚小,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因此,幼儿“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既会主动自觉地按时吃饭,更具有文明用餐的行为呢?我认为环境的熏陶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健康的成长环境,营造文明用餐的氛围,使幼儿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会在教室的墙壁上、过道上、幼儿用餐的餐桌上,以及幼儿洗手的洗手池的墙壁上贴上“文明用餐”、“不浪费粮食”、“我是按时吃饭的好宝宝”等标语和图案,营造文明用餐的氛围,提升幼儿自觉文明用餐的意识。同时,我会在幼儿用餐的时候,设立图案有趣的屏风,并为其播放较舒缓的音乐,提高幼儿用餐兴趣。除此之外,我会先介绍菜单“红红的胡萝卜”、“香香的红烧肉”,以此吸引幼儿进餐,养成幼儿文明用餐的行为。

四、学习养成———榜样激励,养成良好学习风气

教学实践表明,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特别喜欢模仿身边的人、事、物,因此,身边的同伴、老师的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应当把握住幼儿阶段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然后积极表扬,把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放大,无形中就给其他的幼儿树立了榜样,这样,其余的幼儿都会把他当成模仿的对象,纷纷效仿。例如:班级里有一个幼儿在学习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她是个小女生,上课专心,积极动脑举手回答。于是,我便让她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用鼓励的方法,给这个孩子送了一顶自己做的小博士帽,并告诉其他幼儿,这个幼儿由于爱学习,喜欢动脑筋,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所以得到了博士帽,如果你们也和她一样,那么老师会有更大的博士帽给你们。于是,孩子们纷纷开始效仿,班里一下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品德养成———奖励促进,培养良好思想品质

幼儿阶段的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表现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身边同学的肯定和表扬。表扬和奖励的方式,能够让具有良好行为的幼儿得到强化,而不至于受外界影响而“变质”,这一点对于幼儿思想品质的养成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通过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方式,激励幼儿每一个思想道德的闪光点,以此丰富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有一个幼儿跑着跑着忽然摔倒了,这时,另一个幼儿主动跑了过去把他扶起来。我觉得很惊讶,也很感动,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你做得非常棒!你今天主动把摔倒的小朋友扶了起来,老师非常高兴!以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要像今天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哦。”通过这种激励方式,既表扬了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强化了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提升了思想品质。总之,幼儿阶段的养成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重视对幼儿的养成教育,根据幼儿认知实际,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文明用餐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风气及优异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馨婉 单位: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关心同伴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合作化的社会,人们必须学会共处。而共处的基础是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当今绝大部分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及祖辈百般呵护,对孩子全方位进行“细致”的照顾,剥夺了幼儿对他人或同伴关注和帮助的机会,造成许多幼儿只知道接受关爱,不懂得回报,有些幼儿甚至拒绝同伴的帮助,喜欢独来独往。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其与人共处的良好习惯,关乎着一个人良好行为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

(一)托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欢同伴,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同伴的喜欢;礼貌对待同伴,主动邀请同伴,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同伴共同快乐的游戏、活动。

(二)小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介绍同伴的姓名、性别、特点,与同伴交往;用较为简单的话语或行为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帮助;帮助同伴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主动与同伴共同游戏、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

(三)中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主动表现对同伴的喜爱、乐意与同伴相处;谦让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珍惜同伴的劳动果实,不随便打架、骂人,不给同伴起外号,尊重同伴;在同伴帮助、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关心同伴,并表达对同伴的感谢。(四)大班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喜爱同伴,重视、爱护同伴,用适宜的话语和行为表现对同伴的关爱;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各种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积极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并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使同伴开心、快乐;关爱同伴,分享同伴的快乐和痛苦,从同伴的角度出发,体验同伴的心情;在同伴遇到伤心事情时,积极主动的用关爱的话语和行为安慰同伴。

二、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幼儿园课堂教育的主阵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1.通过创设情景,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一个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幼儿年龄小,往往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为了给幼儿树立正确的形象,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如,第一步,情境假设:“小朋友摔倒了”、“小朋友把书掉了”;第二步,行为引导:“看见小朋友摔到了,你可以怎么做?”、“他的书掉在了地上,我们帮帮他吧?”;第三步,树立正确行为标准“:你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做的真好!”、“你帮小平捡起来掉在地上的画册,真是个好孩子!”通过以上训练,建立良好行为,激发幼儿喜爱同伴、礼貌对待同伴、为同伴做事、关爱同伴、与同伴分享等良好行为品质。2.通过榜样示范和强化激励,巩固正确的行为成果,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幼儿中树立关心同伴的榜样,对于为同伴做好事,体贴关心同伴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许,使孩子懂得关心同伴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激发幼儿争做关心同伴的小标兵。我们对幼儿关心同伴的各种良好表现进行实景拍摄并在全园幼儿中进行播放,照片和美术作品,张贴宣传,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幼儿逐步养成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3.通过积极情绪的激励作用,让幼儿在快乐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情绪对于人的行为有重要的中介作用。我们利用情绪的激励作用,唤醒幼儿的良性体验,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快乐中得到巩固。为了使幼儿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训练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我们长期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训练活动。在游戏中训练,在音乐、体育活动中训练,有了帮同伴拿道具、整理用具、主动邀请同伴参加游戏、相互谦让、团结、分享同伴的快乐、爱护同伴、友好相处等好的行为出现,及时给予奖励,让幼儿到体验关心同伴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关心同伴,为同伴做事。关心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了巩固。4.通过日常教育,不断巩固幼儿良好行为成果,养成牢固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无法分离。为了帮助幼儿把课堂教学、情景教育中的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随机教育。在午睡起床时,发现帮助同伴扣扣子的好事,我们及时表扬并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使孩子树立“关心同伴是美德、是好孩子的表现”。我们充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育契机(散步、观察、谈话、户外活动等),使关心同伴的品德教育和实际行动渗透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延伸到课外。

(二)利用幼儿的认同心理,调动教师积极性,编写园本教材,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教师榜样团体,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一个幼儿会对权威代表的教师有强烈的认同感。实践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求培养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教师,用爱的行为关心每一名幼儿,遵守习惯的各项指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同时为了体现教师的关心、爱心,我们号召教师利用幼儿教师能歌善舞、能画会演的特点,改编、创编以关心同伴为主、形式不同的诗歌、儿歌、歌曲等园本教材,通过在班级里幼儿相互之间演唱歌曲、表演诗歌的方法,与幼儿共情,不断强化幼儿行为,巩固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分类指导、家园联手,共育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幼儿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培养,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大力协助、配合。为此,我们利用家教园地、随机交谈、家园之窗、家长讲座、电话随访等多种途径来来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帮助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并加强自身修养,来真正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根据不同家庭类型,我们采取分类指导,如举办“爷爷奶奶经验交流会”、“高级知识分子家长家教辩论会”、“专家育儿讲座”、“幼儿心理咨询”等活动,及时掌握和解决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提高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认识,纠正家教在培养行为习惯中出现的误区。用典型人和典型事例进行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得益彰的目的。

三、成效与思考

通过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幼儿在以下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将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行为的综合评定后发现,幼儿的行为变化具体体现在:一是幼儿“尊重同伴”的行为。能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38%,不合格率从原来的75%降低到31%;大多数幼儿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下不再破坏他人劳动成果,如刚搭好的积木;大多数幼儿能够做到不嘲笑同伴的缺点、不骂人。二是“礼貌对待同伴”的行为。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主动邀请同伴的幼儿,优秀率从原来的6%提高到42%,不合格率从72%降低到30%;大部分幼儿可以做到在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是主动与小朋友打招呼,会经常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三是“为同伴做事”的行为。

帮助同伴系鞋带等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集体手机玩具等事、帮助同伴解决困难的幼儿,优秀率从之前的5%提高到35%,不合格率从70%下降到37%;幼儿在做值日生、帮同伴系鞋带和穿脱衣服等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在帮助同伴解决困难、使同伴开心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四是“喜爱同伴”的行为。知道同伴的姓名和特点、用言语表达喜欢的幼儿,优秀率从11%提高到37%,不合格率从64%降低到39%;幼儿能够在班集体生活中用言语和行为表达对同伴的关心和喜欢,如,小班的小朋友会对同伴说“我叫××,你呢?”;中班的小朋友会对同伴说“咱们俩一起玩”。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面对社会家庭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对于性格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关心同伴行为习惯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锐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命运。”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洛克形象地比喻过:“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幼儿阶段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近年来,我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常规的一日活动形成过程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一日活动不是用来管教、限制幼儿的,而是用来帮助幼儿很好地生活在集体中,一日活动中隐含着自由,自由里渗透着常规。湖南省华容县南山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开园时,教师要提前用到2~3天的时间,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制订出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一日活动方案。幼儿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从而促使一种优秀的习惯养成。

二、持之以恒、反复巩固

养成教育要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强化。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园为了让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早晚的问好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学放学站排进出幼儿园的训练、培养幼儿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矫正一个坏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难。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上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决不收兵。当然,教师在训练中更要注重“趣味”二字,增强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这样,幼儿便能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加以巩固,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榜样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密切交织在一起,其交互作用影响着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学习。人的行为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有赖于选择什么样的榜样。幼儿的心灵单纯如水,其行为极易于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受周围幼儿的影响,当同学之间出现了好的榜样,教师应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该幼儿。同样,当某一幼儿犯了错误,教师应对这一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批评。这种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时刻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善于发现幼儿中间的榜样,及时对幼儿给予正面或负面的反馈,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机会。在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榜样,教师言行的点点滴滴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示范,严格要求自己,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四、注重家园共育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为此,我园认真抓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知道幼儿园内养成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让家长理解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家庭对幼儿园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养成教育抓得好不好,影响幼儿的一生。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源头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反复训练来促进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为幼儿的人生注入巨大的财富。

作者:李斯 单位:湖南省华容县南山中心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养成教育分析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必须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如“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等。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智力的开发是首要的,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在幼儿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设计环境,在培养好习惯、巩固好习惯以及好习惯的互相衔接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们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例如,“认识各种蔬菜”。以前有的孩子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不吃。通过这样一次活动,使他们懂得每种蔬菜都有营养,尤其是洋葱、芹菜对身体有好处。现在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而且桌面干净。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习惯。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讲究科学和循序渐进

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就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三、重视教育的落实

本学期在刷牙和洗手养成教育上重点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利用儿歌促进幼儿洗手好习惯的形成。儿歌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形式,将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与儿歌联系起来,促使好习惯形成。如《洗手歌》。我们打印出“六部洗手法”,并制成照片到家园联系网上,请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正确洗手。在孩子们洗手时提醒幼儿按六部法洗手。利用洗手和开饭前的时间,带领幼儿背诵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师及时把孩子们的洗手情况用统计表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还把评选洗手小明星的帖子到家园联系网上,请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正确洗手,并争当每次的洗手小明星。

(二)培养幼儿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利用楼道墙壁给孩子们设置了一个“刷牙小明星”的评比栏,将废旧的牙膏盒进行装饰做出一个个可爱的小牙刷,如果孩子在家早晚都刷牙了,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就可以自己拿一个小牙刷插到自己的学号上,老师会每天进行记录,每两周评出“护牙小卫士”,向孩子们和家长公布,同时奖励孩子们漂亮的贴画,激发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每天都督促自己努力。

四、充分利用一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不断巩固好习惯的形成

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三个阶段:确立目标阶段———培养阶段———形成阶段。达到形成好习惯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不断巩固,巩固就需要反复不断地练习,将好习惯的养成渗透在一日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如在记录幼儿刷牙习惯时,我发现最近孩子们插牙刷的比例在下降,难道孩子们刷牙习惯的养成出现了问题?经过询问,发现孩子们也刷牙,就是早晨来园时忘记插牙刷了。于是,我们及时组织孩子们观看记录表和“刷牙小明星”评比栏。让孩子们找出差距,及时奖励做得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我们的提醒下,情况明显好转。

五、注意各种习惯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影响

我们确立的好习惯目标并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不能培养了这个好习惯却丢掉那个好习惯,应让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促进另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要注意习惯间的内在联系和培养习惯的整体性。

如现在天冷了,孩子们容易肚皮着凉肚子疼,我们教会孩子们掖秋衣,提裤子:起床时先用袜子把秋裤套上再穿外衣等能力。孩子的一切习惯都值得我们去反复强调,在反复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做的这些活动,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家长在家也应积极去鼓励、监督,帮助他们巩固这些好习惯。每年的各项体检总会查出有一些患龋齿、视力不太好孩子,我们就觉得跟不好好刷牙、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只要我们要求到位,他们都做得很好。只要我们放手让他们去做,我们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相信我们今天的付出会得到明日丰厚的回报。

作者:周惠芬 单位:石家庄市众美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小班幼儿的家庭养成教育论文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1)家庭的经济收入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看,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相对稳定,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个别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收入不固定,占总数的15%。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幼儿的家庭还有家里老人们的资助。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孩子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见表1。(2)家长的学历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家长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总体水平较高。这也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这是一所位于屯溪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家长多为在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3)家长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差别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客观指标之一。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会对幼儿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幼儿的心理发展等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职业为机关干部及企事业人员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个比例大致与表2家长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除去10%的留守儿童的家长,90%的家长都在屯溪区范围内工作,并且大部分孩子是和父母共同居住,因此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养成教育的。调查结果见表3。2.家庭的教育观念本次关于家庭养成教育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方面;2.生活自理方面;3.学习习惯方面;4.品德行为方面;5.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在本次调查之前对家庭养成教育不甚了解,在完成调查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家庭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约有45.5%的家长对目前自己家庭的养成教育表示满意。在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环节的调查中,90.9%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85.6%的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只有27.3%的家长能够坚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方面,87.3%的家长选择说教、打骂、以及榜样,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使用激励和做游戏、讲故事等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结合问卷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来分析其它四大方面的养成教育情况。(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访谈得知,在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比较好,特别是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由于职业特点,这些家长能给幼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在那些家长平时不太注意自身卫生习惯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较差。调查结果见表5。由此可见,在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家长的示范行为,直接影响幼儿行为。(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结构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在目前的幼儿家庭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幼体弱,缺少生活经验和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由于是隔代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存在“孩子还小一切慢慢来”的心理,更愿意包办代替,放松了对必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形成这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调查结果见表6。(3)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存在较大关系。在家长学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更强调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学历较低,常常忽视这一点,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4)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做到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但只有少数幼儿会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能够做到父母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来看,如果家长平时在家能够言传身教,那么在这些家庭中的幼儿都有良好的品德行为表现。调查结果见表7。

二、结论和建议

幼儿养成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家庭的养成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方面存在差异。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但遗憾的是,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的教育。这不仅导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习惯依靠父母和长辈,而且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也趋于淡化,孩子更多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适应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小班幼儿年龄一般是3-4岁,他们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既带有婴儿的“痕迹”又带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爱模仿、情绪化和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等方面,因此,家长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1.树立良好的榜样模仿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动作来进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平时的一些坏习惯、说的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在无意中被幼儿效仿,而一些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运用科学的养成教育方式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即使家长给幼儿讲道理,幼儿也不愿意听,这时只能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比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温柔的声调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再对立或者暂时转移注意,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所以,对小班幼儿的教育应使用耐心说服和引导的方式。幼儿心理发展的泛灵论特征,在小班幼儿尤其突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拟人化情境,利用各类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情景、小故事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表扬法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家长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出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仅有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是不够的,这时家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扬手段来肯定幼儿,比如利用奖励小红花,奖励糖果等物质奖励方法,或采取榜样激励法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幼儿。3.教育方法保持一致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4]比如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间的矛盾,结果削弱了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幼儿“两面派”的性格。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只有家庭中各成员间不同的教育观点统一在正确的科学的基础上,保持教育过程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养成教育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小班孩子的习惯养成基本上还没自觉的意识,需要通过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好习惯的“养”不难,但要“养成”就需要持之以恒,多次强化。因此,家长可以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单靠一个方面。除了家庭教育,还需通过家园合作。[5]家长们在家园合作中则应建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与幼儿园沟通交流,共同搭建起幼儿成长的阶梯。小班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只要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并能够与幼儿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一定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柯俊单位:安徽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一、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尤其是对教师言行较为信服。因此,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并以幼儿同伴为榜样,通过鼓励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首先,要以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和熏陶幼儿。如在教学中教师的书本掉到了地上,此时教师可说:“小朋友们,老师的书掉到地上了,我可不想让书宝宝变得脏兮兮的,我要把它捡起来擦干净。”接着教师捡起书本擦干净。然后以问题“小朋友们,如果你的书或其他东西掉到地上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东西掉了要捡起来并擦干净”的道理。如此,通过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让幼儿有学习的榜样,促进其行为习惯养成。其次,要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如在“安安全全滑滑梯”的活动中,幼儿发生了碰撞现象,一个幼儿马上向另一个幼儿道歉了,此时教师及时对该幼儿进行表扬,并号召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此时,幼儿受到教师的鼓励,获得了满足感,其他幼儿以其为榜样,起到了相互激励和督促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行动训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行动训练即要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全面兼顾,突出重点。首先,要注重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如针对有的幼儿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教师可亲自示范并以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干净,吃饭没病”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如午睡、争抢玩具等,教师也可在幼儿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引导,以正确的做法示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就可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什么该做,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做,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行为习惯的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注重以游戏方式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搬小凳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儿童口吻引导幼儿轻拿轻放,如“小凳子乖乖,轻轻抱起,慢慢放下,我带你回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边说边拿,参与兴趣较高,轻拿轻放的习惯得到培养。同时,要注重以对比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打针吃药我不怕”的教学中,有的幼儿害怕吃药打针,此时教师可让较勇敢的幼儿先示范,然后鼓励其他幼儿,让幼儿在榜样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勇气。

三、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但经过周末或假期,到园后习惯又变了。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将已经形成的习惯破坏了。由此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要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模式,首先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除了每日家长接送幼儿的沟通,教师还可借助校讯通、飞信、班级博客等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另外,要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这可通过家长会、家访、非正式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总之,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要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全面渗透,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杨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研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一、关注日常生活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往往也体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面。所以,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幼儿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学起。比如过马路时,让幼儿们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并环顾左右,确定安全之后才前行。在路边拾到钱包、手机等物品要想办法归还物主,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在公园踏青时,要爱护植物和动物,不随意摘花、攀摘树枝等,学会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在游乐园等公共场所,要主动排队买票、不插队;要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又比如吃饭时,教师要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要洗手,这样才能保证清洁用餐;吃饭是,不能与同伴打打闹闹,避免被食物噎住;并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需要再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输和引导的。因此,教师要将习惯养成贯穿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讲解、在游戏时示范、在课余里引导、在故事案例中教导,让幼儿们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视环境氛围熏陶

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对他们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意识地为幼儿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一方面,从幼儿园的环境入手进行营造。比如在校园中张贴文明用语的标识,在宣传栏张贴礼貌宣传语、展示典型事迹,在教室里张贴良好行为习惯提示等等。让幼儿们置身于一个健康、开放、阳光等气氛浓厚的大环境里,让幼儿们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幼儿们在“身临其境”地感知、学习和养成。例如“献爱心”这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这次“4.20”雅安大地震,营造出一个浓重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观看本次地震的报道,尤其是观看有关地震后受伤或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看一看社会帮助灾区人民的情景,让幼儿们通过直观的视觉去感知。然后,教师再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全社会都在帮助他们,这是不是献爱心呢?我们可不可帮助这些受灾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们呢?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们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边在思想中形成了互帮互助、献爱心的良好品德。

三、有意识的练习巩固

由于受年龄限制,幼儿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其习惯的养成也还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的长期过程,需要在具体事件中去练习巩固。所以,教师们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灌输、熏陶,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们在具体事件中去实施、去强化。比如在平时教导孩子们要懂文明有礼貌。那么在具体事件中,教师再有意识地强化引导。如当孩子向同伴借玩具时,要询问对方的意愿,要说“谢谢”,使用别人物品时要爱惜、珍惜;同伴要学会相互帮助,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同伴,并说“不客气”。在玩游戏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同伴分享,这样游戏才会更加有趣、好玩,幼儿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具体事情中再次灌输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意识,让幼儿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习惯养成,真正内化成自我的优秀品质。总之,幼儿园教育中贯穿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教师们既要以身作则,又要细心引导,从生活细节做起、从学习习惯抓起、从言谈举止做起,循序渐进、点滴灌输、逐渐熏陶,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作者:龚燕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裕春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小议幼儿养成教育的培育

一、关注日常生活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往往也体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面。所以,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幼儿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学起。比如过马路时,让幼儿们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并环顾左右,确定安全之后才前行。在路边拾到钱包、手机等物品要想办法归还物主,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在公园踏青时,要爱护植物和动物,不随意摘花、攀摘树枝等,学会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在游乐园等公共场所,要主动排队买票、不插队;要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又比如吃饭时,教师要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要洗手,这样才能保证清洁用餐;吃饭是,不能与同伴打打闹闹,避免被食物噎住;并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需要再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输和引导的。因此,教师要将习惯养成贯穿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讲解、在游戏时示范、在课余里引导、在故事案例中教导,让幼儿们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重视环境氛围熏陶

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对他们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意识地为幼儿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一方面,从幼儿园的环境入手进行营造。比如在校园中张贴文明用语的标识,在宣传栏张贴礼貌宣传语、展示典型事迹,在教室里张贴良好行为习惯提示等等。让幼儿们置身于一个健康、开放、阳光等气氛浓厚的大环境里,让幼儿们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幼儿们在“身临其境”地感知、学习和养成。例如“献爱心”这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这次“4.20”雅安大地震,营造出一个浓重的学习气氛。

让孩子们观看本次地震的报道,尤其是观看有关地震后受伤或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看一看社会帮助灾区人民的情景,让幼儿们通过直观的视觉去感知。然后,教师再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全社会都在帮助他们,这是不是献爱心呢?我们可不可帮助这些受灾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们呢?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们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边在思想中形成了互帮互助、献爱心的良好品德。

三、有意识的练习巩固

由于受年龄限制,幼儿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其习惯的养成也还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的长期过程,需要在具体事件中去练习巩固。所以,教师们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灌输、熏陶,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们在具体事件中去实施、去强化。比如在平时教导孩子们要懂文明有礼貌。那么在具体事件中,教师再有意识地强化引导。如当孩子向同伴借玩具时,要询问对方的意愿,要说“谢谢”,使用别人物品时要爱惜、珍惜;同伴要学会相互帮助,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同伴,并说“不客气”。在玩游戏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同伴分享,这样游戏才会更加有趣、好玩,幼儿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具体事情中再次灌输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意识,让幼儿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习惯养成,真正内化成自我的优秀品质。

总之,幼儿园教育中贯穿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教师们既要以身作则,又要细心引导,从生活细节做起、从学习习惯抓起、从言谈举止做起,循序渐进、点滴灌输、逐渐熏陶,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作者:龚燕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裕春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班级管理中“个别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言行举止,从而使得幼儿受益终身;如果不及时改正或者及早发现,则将受害终身。所以在班级管理公作中我们都将视此时重中之重。此外在幼儿班级管理中不光是对幼儿的管理还有对事物的管理,我们不能忽略其实的任何一个,因为这都可能对幼儿造成影响!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使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1用心去观察“事件”中的每一位幼儿

幼儿虽说年纪小,但是他们却很敏感,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将用最饱满最有爱的一面去面对孩子,班级里的幼儿比较多性格各不相同,虽说幼儿年纪小,但是时常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例如:班级中的A幼儿,抢B幼儿的玩具,但是因为孩子多,所以老师在没有其他孩子报告的情况很难得之。所以B幼儿因为A幼儿抢了玩具就放声大哭。这时教师才意识到走过去安慰“被欺负的B幼儿”批评“欺负人的A幼儿”而这样的情况很多,通常其他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但是如果没有则会像B幼儿一样出现哭的现象,带给孩子一些负面的情绪。同样都是家中独子,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及行为截然相反。教师对两位孩子扣上的帽子也完全不同,其实两位孩子的都有问题,只是教师只眼前孩子的表现所遮掩了,A幼儿他存在了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教师能及时的观察到,而且能帮助制止;但是在B幼儿身上的问题呢?大部分教师总是会欠缺那些“被欺负的孩子”问题考虑,其实很简单B幼儿为什么自己不主动去寻求教师帮助,而是用哭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能这也是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抢玩具事件中可以看出两位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不足,用心去看每个事件中的对象,不要忽略任何一方,这样才能发现一些存在在幼儿身上又不易发现的问题,才能及早的治止,才能帮助幼儿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用沟通和了解,做到对每个孩子都明了于心

班级中有很多孩子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都迥然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接近幼儿、善于用沟通了解幼儿,用了解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做到教授给他们一些日常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融入孩子,融入他们的心,像C女生在做游戏的时候经常只和D女生玩,有时教师请她自由选择游戏和玩具的时候C女生都是跟着D女生,她也不爱说话,性格较为内向。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不应只是站在旁边观察,而是要去主动邀请她一起玩,将她与几名开朗的幼儿带离群体一起到草地上寻找特定的某样东西,让她能够学会自主的观察和寻找。显然教师这样的方法是奏效的她能够主动离开他人去寻找东西,并知道主动回来告诉教师,虽然这个过程中她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在行为上知道她感兴趣,她愿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如此,也在课间的时候与她一起交流,她今天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喜欢看到的哪一样?为什么?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提问,从她的嘴里能知道,她观察的非常的仔细能说出这样东西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就时常邀请她一起在游戏的时候去看童话剧的表演,然后和她交流今天这个故事什么什么样的内容?谁演的比较好?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下,孩子的行为语言都能放开许多,所以慢慢的在活动邀请她发言的次数多了起来,在童话剧场舞台中她的身影也多了。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及时采取方法去帮助他们,带他们走出他们那个小世界,感受来自大家的爱!

3充分利用资源激励幼儿,感染幼儿

通常每个班级都会有很多“小红花”“大苹果”“五角星”等贴纸,来激励幼儿。但是往往教师在给予幼儿奖励时都会给孩子贴一个。有的孩子讲了一个故事非常不错,额头上奖励一个;有的孩子吃饭吃的快,额头上奖励一个;有的孩子今天做操不错,额头上奖励一个……这样的纷发贴纸是否针对对孩子起到了激励和鼓励呢?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奖励孩子。所以我就采取了比较明显的激励方式,直接将奖励这样的专栏放到了班级中最显眼的地方,开创了一个“我进步了”板块。以每个星期为限到星期五的时候总结点数谁的五角星得的最多,进步的最多。可以换取一个大红花,记录在教师为他们每人准备的“红花大比拼”的本子上,让幼儿更直观的去了解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进步,需要加强自己的什么方面,从而激励孩子进行自我的习惯改正。同样在班级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别的相适应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比如在中大班幼儿建立值日生制度,让幼儿在做教师帮手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当然不是每个位幼儿都能当值日生也是要通过“争当”的方式进行选取的,让每位幼儿说一说如果自己当了值日生后会怎么做?和自己的进步等地方,让其他幼儿一起商量选举出每组一名的值日生。这样也让帮助幼儿锻炼了正视自我的优缺点,也帮助幼儿提高一定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更通过积累有了较深的班集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自豪感和集体精神。当然在选举的时候有的孩子因为个性的问题及不自信他们会不参与竞选,这是我们教师也不能疏忽这些幼儿,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争取机会得到锻炼。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形式方法又在千变万化,内容细节也深入到每个角落,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得孩子教师都能踏上新的台阶阶。当然身为教师的我们更要重视的不仅仅是日常的课堂活动,更要注重孩子的心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需要园丁细心到每一处都要用心浇灌。

作者:周洁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富士康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探讨

摘要:文明礼仪是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素质,还可以协调社会关系。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尊礼守礼的习惯自古相传,然而近年来,随着国人一件件不文明行为事件的曝光,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强烈质疑,因此本文从基础教育入手,探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及作用,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幼儿园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上公交车不排队、过马路不遵守红绿灯、用后的纸巾随手扔在地上、极少使用礼貌用语……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许多家长、教师都将孩子的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掌握上,生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对于孩子来说,文明礼仪教育与知识教育同样重要,而幼儿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初期,许多习惯的养成会对其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到幼儿养成教育体系中来,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的态度,以及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的品质。而根据这一要求,幼儿园贯彻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3-6岁的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正向的礼仪引导可以让他们交到更多的朋友,并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认可,增强自信,进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二、有利于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可以使幼儿对班级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形成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其配合教师实现班级有序管理的意识;三、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孩子的素质体现出来,而优质、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可以让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素质的变化,从而提高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可度;四、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幼儿作为国家人才结构的基础,其道德素质影响着国家未来的道德情况,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我国道德建设奠定基础。

2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从加强幼儿全方位文明礼仪教育的角度看,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四个部分。其中基本礼仪包括站、走、坐、敲门、递接物品等基本动作;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请等礼貌用语;洗手、洗脸、饭后漱口、刷牙、衣服的叠放等个人礼仪;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接电话等基本人际交往。家庭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即称呼长辈必须用尊称,听从教导,回家和离家时打招呼,有长辈陪伴身边时应请长辈先行,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行为习惯,即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爱惜物品,物归原位等;客人来访时礼仪,即请客人进门、入座,对客人彬彬有礼、收到礼物要致谢等;作客礼仪,即准时守信,不乱摸乱动等。幼儿园礼仪主要有入园、离园要主动和老师、同学、家长问好,道再见;盥洗时要谦让不推挤,盥洗后要物归原处;在活动中要做到认真倾听,发言之前要举手;在户外活动中要排队上下楼梯,遵守游戏规则,遵守教师的听口令,游戏时要相互谦让;进餐时要做到餐前洗手、不挑食、不说话、不浪费粮食、不发出吃东西的声音、饭后漱口;午睡时要将衣物叠好放在置顶位置,保持安静,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

3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3.1故事启迪法: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故事引导,让幼儿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自觉的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例如“尊敬师长”的礼仪知识主题活动中,分别准备了“程门立雪”、“曾子避席”、“张亮拜师”等古代经典的尊师重道的小故事,然后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展示出来,而幼儿通过有趣的动画形象和生动的动画语言充分理解了每个故事的经过,并在榜样的引导下对于尊敬师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3.2情境表演法: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提炼,为幼儿创设情境,并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演练中,获得并强化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为了引导幼儿过马路,教师创设了一个交通情境,而小朋友们利用道具来分别扮演行人、车辆、红绿灯等,然后通过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造成的交通混乱,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3游戏童谣法:幼儿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不擅长记住一些复杂琐碎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写童谣,将文明礼仪的规则编入其中,并让孩子们在传唱中牢记规范,例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规则,编写了“环境之歌”,其内容为“爱清洁,讲卫生,环境保护靠大家。废弃物,不乱扔,处处整洁真是佳。爱花草,爱动物,公共设施要爱护。环境美,习惯好,环保能手人人夸。”而正是这朗朗上口的歌谣,引导幼儿逐渐树立了环保意识。

3.4标准示范法:根据礼仪训练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师可利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为其树立行为榜样,例如在家庭礼仪示范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幼儿的站姿、坐姿、走路姿势以及与长辈之间递接物品的姿势进行了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操作,而教师从旁指导并纠正。

4结论

总之,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幼儿工作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然后明确文明礼仪的内容以及幼儿的心理认知状况,最后创新教学理念,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完成让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的教学目标。

作者:龙代琼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

伴随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孩子的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孩子文明习惯的培养。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却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讲文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品德,能够懂得体贴身边的人,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这都是良好的文明习惯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求助,教师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而是观察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或许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注意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观察,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帮助孩子进行积极改正,比如说,孩子不懂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不会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吃之前,先想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还有,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诚实品格的培养,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孩子犯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孩子作出批评,可以对孩子诚实的品格作出表扬,这就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良好榜样,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多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说,随地吐痰、破坏花草、说脏话等很多不文明现象,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很多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大人的行为,而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师,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很多过分的行为,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要促进孩子之间进行合作,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宽严相济,强化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孩子做的,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拒绝,或者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如果教师采用威胁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则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怨恨,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师要明白一手萝卜、一手棒槌的道理,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威严,以便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形象,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严,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但也需要进行一定好处的引导,比如说,一顿好吃的,带他玩喜欢的游戏等很多方法,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又能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营造适宜环境,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很深刻和长远的,尤其是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幼儿来说,环境对其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因此,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可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活动室是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主要场所,为此,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好习惯的图片,让孩子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都能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感染。在图片和相关内容的收集上,可以让家长和幼儿自身都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和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从网上或图书馆等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然后让孩子自己装饰到活动室当中。在室外环境的创造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餐厅、游乐设施等地方,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受到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楼梯口可以贴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提醒幼儿在楼道上不吵闹不拥挤;在草地上可以插上一块画着小猴子的木板,提醒孩子不要踩踏草坪,要爱护花草树木。此外,可以在楼道上张贴一些有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如威廉•詹姆士的“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等。

五、发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帮助养成习惯

儿歌是幼儿都很喜欢的一种学习和娱乐方式。儿歌具有生动、朗朗上口等特点,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将一些好行为、好习惯编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定期让幼儿进行朗读或背诵。例如,为了让幼儿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就可以编一首《好宝宝》的儿歌:“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个头。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六、关注情感教育,鼓励良好行为习惯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性格、价值观等都尚未完善,因此他们对很多深刻的道理都不能有效理解,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能一味讲道理,而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获得感情上的体验。例如,在教育幼儿要懂得分享时,可以让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分享给爸爸妈妈,并观察此时爸爸妈妈的反应。在家长的反应中,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从而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行为,在日后的生活中就会不自觉重复这种行为。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要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习惯,以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作则,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以便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作者:王芳 单位:昆山市千灯镇少卿幼儿园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