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美术论文

时间:2022-05-18 10:42: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初中美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美术论文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摘要】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启美 启智 启德 启信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

、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探索

摘 要:要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摘要】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启美、启智、启德、启信这四个着力点,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启美 启智 启德 启信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论文: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论文关键词:生活 想象 创造力

论文摘 要:美术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脱离生活,技法陈旧,没有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笔者经由多年的美术教学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离开生活这个宽阔的海洋,那他们的艺术之源便会干涸。元代画家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中生,意态忽忽,人不测为何,乐而忘返。”唐代画家王默“扁舟泛海,”以尽览“海中之水”为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早年当过工人、水手、淘金者,广泛的游历人生……[1]这些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们以丰富的人生告诉酷爱艺术的年轻一代应该学习自然,走进生活。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体验及素质教育下的课改精神,得出如下体验: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学问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生活对创作的作用。大诗人歌德主张依靠体验,认为现实比天才更富于天才。鲁迅先生也说:“作者写出作品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2]诚然,每个中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是培养创作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它能诱导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让一个人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

平时上课只要有可能,我都尽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我们学校地处郊区,田园风光优美。我利用这天然的地理优势,走进生活,走向田野,走近农民,农忙季节,我组织学生一起走进麦田,做一回“拾穗者”,体会德国画家珂勒惠支在油画《拾穗者》中所体现的对农民的深切关心和无限爱戴之情,然后根据体验创作一副画,同学们在经过一次汗水的洗礼后,更加明白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美在晶莹的汗水中,美在幸福的笑容里,于是他们情不自禁的拿起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丰收图”,回去以后经过精心整理,画面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一份思考与内涵。其中的一位同学描绘的是“希望的田野”,画面上同学们弯腰拾穗,金黄的麦穗映着同学们火红的笑脸,画面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寓意深刻,名字也起得绝。

同学们都说,感觉胸中有太多的东西要表达,生活实在是太美了。还有一位同学描绘了几位农民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他们的脸上是陶醉的笑容,他们的眼里流淌着幸福,画面以大片的麦田为背景,没有任何点缀的东西,表面上看显得“意犹未尽”,其实不然,这位同学独具匠心,画面让人浮想联翩,寓意深刻,连笔者都叹为观止,试想,如果不能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2]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俄国画家苏里科夫偶尔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停驻在白色的雪地上,后来竟成了创作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意象。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想象的产物,古印度的千手湿婆婆是想象的参物;中国的美女蛇白娘娘也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神仙鬼怪,花鸟虫鱼都任艺术家驰骋想象。具象反映,意象变异,抽象显现,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2]作为中学生,要想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没有想象力的画如同一朵没有水分的玫瑰,一条不流动的河流,一轮不发光的月亮,缺少生命之源,只有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画面才如同注入新鲜的血液,魅力四射,韵味无穷。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这是一个风靡全球的煽情的电影,曾经赚取了多少人的泪水,失去母爱的孩子是痛苦的,但是,作为整天拥有幸福和母爱的中学生,是否真正体验到母亲的爱呢?我用真情的心声,声情并茂地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女同学们都眼睛红红的,男同学也不吱声,我趁热打铁,放了一段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放完音乐,我问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爱,”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的画笔赞美母爱,好不好?”可以想象,同学们几乎没有让我多费口舌,没有多长时间,一幅幅生动的“母爱图”便展现在我的眼前。如若在平时,大部分同学便只会单调,枯燥地画上一个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写上“我的妈妈”,便算是完事。而现在你看,那个坐在病床前,目送着儿子去上学的妈妈,则更叫人肃然起敬。在灯下陪女儿读书的妈妈,多么辛苦啊,你看女儿感动得都热泪盈眶了,更有甚者,把眼光放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描绘动物界中一幅幅生动的“亲情母爱图”使人感觉到人间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望着这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完全发自内心的“母爱图”,你无法怀疑同学们的真情与想象力的丰富。正象一位诗人所说:“想象是思维的精彩,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在美的创造中通过想象把情感、理性、感知联结起来,在创造性的想象中各种心理因素象交响乐一样组织在一起。感知的激发、情感的鼓励、理性的启导,都融化在想象中。

三、在美术创作中发挥个性的特点

美术创作是一定情景创设下的个体制作过程。在美的创造中切忌“似曾相识”,雷同是创作的大忌,一件没有个性的作品像一杯无味的白开水,没有品味,因此,在美术创作中要发挥个性的特点。在美的事物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以及各种心理素质都具有个性的特点。美术创造活动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在美的领域,人们都喜爱独创。唐代的吴道子和李思训都是画嘉陵江山的,但是风格各异,前者自由,奔放,后者严谨,富丽。李苦禅在论画鹰时说:“林良鹰的古穆,八大鹰的孤郁,华岩鹰的机巧,齐白石鹰的憨厚,此所谓‘画如其人’是也。”[1]这些都说明美的创造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在美的创造中保持个性的特色是很重要的,作为中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要尝试保持自己的良好的独特的个性,创作风格,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我为校园添风采”这一综合探索课中,我要求学生为作为我们身份标志之一的“校服”做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审美品味,个性特点。创造出满意的作品。我在辅导他们时,旨在强调个性的发挥,款式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特点,色彩尽量明快、亮丽、单纯一点,同时鼓励他们上网查资料,吸取别人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个性,同学们在我的启发下,有所领悟,纷纷行动起来,作品的效果虽然有点稚气,但还是收获了惊喜。同学们的个性特点精彩地呈现出来了。班上有一位前卫、调皮的男生,他的作品很有个性,打破了传统的校服的死板的模式,使校服时装化,同时又不乏青春男孩的朝气、活泼,非常独特,一些文静、内向的女生设计的作品较端庄、大方,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大大地称赞了一番,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更强了。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锻炼驾驭表现形式的能力

要创造美,必须熟悉和掌握形式的规律,培养对形式美的敏感。一个美的鉴赏者不一定能成为美的创造者,但是一个杰出的美的创造者却必定是美的鉴赏者。要驾驭美的表现形式就要研究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法则来源于美的创造的实践,是人类在长期的创造美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

因此,中学生的美术创作是与实践过程密不可分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及创作训练时,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锻炼他们驾驭表现形式的能力,从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如在剪贴画教学中,注意结合色彩,标图,变形的基础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装饰美的风格的体现,同时尽量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刘丽同学的《渔舟唱晚》,起初采用的是纸贴版画,感觉画面显得太平,没有意境,我引导她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可以营造意想不到的气氛,经过一番设计,构思,一副别具特色的韵味无穷的画面展现在面前,破旧的帆布搭成的船,用丝线织成的渔网,更有那象征渔家形象的竹筒为画龙点睛之笔。这幅画突破了传统的剪贴画模式,有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美,学生大开眼界,创作激情陡增,都积极地寻找其他材料去表现自己的作品。“创作”已变成了一项既美丽又辛苦的劳动实践过程了。

实践证明,对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法的改革,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课改精神的真实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都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美好的生活吧!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探索

摘 要:要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人与生活”美术教学进行探索,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充实,体现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5、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应该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小进步小成就,大进步大成就,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要通过学生谈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把握学生的愿望和索求,结合自评、互评(学生、师生),使评价活动从创新实践上升为创新思考,使学生获得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独特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课外拓展性的闲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形成基本的设计素养,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主题的深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本人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科研意识越来越强。以生活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追求人文生活倾向的设计教学理念,学生获得了进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的和谐,发现了生命的灿烂。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唤醒师生潜能,张扬本真个性,共同创造奇迹!

初中美术论文:浅议审美教育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应然之道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 欣赏课 审美素质 审美能力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将美术欣赏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在欣赏课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都停留在以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目的的状态上,且多数美术教师也不太清楚大纲上的精神要求,容易对教材形成片面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而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中外美术名作。即使上课,也只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地介绍,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等,很少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评论,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在整节课中,教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教师讲得平淡无味,学生听了也反应淡淡。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教育目的,也偏离了审美素质教育的宗旨。

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而得以实现审美素质教育。在初中美术课中,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以外,教材的欣赏课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这就向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课内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有限,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美术欣赏课中,就必须以审美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激发心灵的感受,寓无形于有形之中

美和审美是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就是要感受美,换言之,就是要发现美,感觉到美,进而调动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即“美感”。“美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指审美情感。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但联系也同样明显。可以看出,有关审美能力的问题更为根本,因为解决了它,有关审美情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不管用哪种观点来看待美感,也不管用哪种理论来解释美感,审美能力起作用的效果都伴随着情感反映。因此,要用心去感受美,以激起心灵的浪花。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审美情感。美术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并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范画、投影、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处在浓厚和强烈的求知欲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画展,博物馆等,无形中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利用课件展示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宽广的画面、磅礴的气势、流畅的笔墨、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祖国的万里江山,表现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主题。那绵延壮阔的群山、冉冉升起的红日、高大苍劲的绿树,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思。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能够使学生透过画面,悟出作者的立意,受到美的教育,并陶冶热爱祖国的情操,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2.处理形神关系,培养审美感受。作为美术教师,还要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重视美的形式和美的外表,仅仅重视美术技艺的传授,仅仅重视美的图形、美的色彩、美的景物的欣赏,而不注意去挖掘其中更深一层的内涵,忽视了从创造美的主体心灵中寻找美的源泉,不主动去激发学生心灵的感受,那么,我们的审美教育就会是失败的。

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但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唯一的标准。有了这些思考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因此,教师不能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不能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中,而应从美学中对艺术的不同观念入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观念在艺术史上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思路和界限。比如,在出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大艺术家齐白石的作品《虾》时,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而出示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美术家之一毕加索的油画作品《格尔尼卡》时,他们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时,教师就应告诉学生,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美的追求。由此,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在欣赏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神情和动态,或色彩鲜艳的《鸳鸯戏水》、《出水芙蓉》、《桃花飞燕》等中国画时,更懂得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北京故宫》与《巴黎罗浮宫》时,就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油画在色彩、材料、工具以及各自的特点等表现手法的根本区别,使他们开阔视野,使美术欣赏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启发和教育。

三、学会欣赏和鉴赏,是理解美的重要途径

不管是由美引起了人的美感,还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发现、创造了美,美都能使人愉悦,使人沉醉。就像做了一场好梦,梦醒了之后,意犹未尽;也像品了一口美酒,口留残香,回味无穷。这种对美的细细品味,就是欣赏。艺术鉴赏就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起兴动情,用发自心灵深处的冲动,并根据一定的感受、理解与评判,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品的得失与成败,从而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艺术修养。中学美术教育,更要注重艺术接受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和研究,使学生形成新的自我与个性,孕育和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在鉴赏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才能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艺术鉴赏能力对艺术创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创造又是在评价过去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存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心利用,是否善于运用。为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将之作为鉴赏对象。这样,当学生看得多了,就有了比较,就有了鉴别和欣赏。

但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都会有一种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并将之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就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当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就要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把作品的内容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将画家的思想精神升华为民族精神。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各个画种的图片资料,并比较在画家笔下的各种表现手法及情形,学会用审美的目光去分析,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创造是美的源泉,是升华美的原动力

创造是美的源泉:美,要体现生命运动的本质。其次,审美,就是要去发现美,感受美。可以说,美就是心灵创造的产物。因此,创新是美学永恒的主题。

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欲望,但却不一定具备创新能力。审美教育的目的和职责之一,就是把人的创新力诱导出来,将体内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创新品质不是外部植入的东西,而是个体经过外界诱导而生成,是不断成长和变动的。教育所要做和能做的是:为创新品质的培养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诱导和激发、培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欲,使之转化为创新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他是学生知识、技艺的传授者,是学生思维方向的诱导者,更是人格形象的塑造者。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所以说,研究个性、挖掘个性、张扬个性是教师挖掘创造才能的重要途径。

艺术创作是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清晰,逐渐发生、形成的过程。这一孕育过程有长有短,是作者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艺术素养、个人性格之综合沉淀、升华的结晶。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灌输创造的理念,注意让学生从“有形”中揭示出“无形”,培养学生从具体中概括出抽象的能力。创造既是这一过程的结晶,也是结晶过程的催化剂;既是产品,也是生产的原动力。创造是美,美源于创造。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更是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任务,另一方面,它在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主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负的教育责任。

初中美术论文:探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论文关键词:初中美术 现代教学技术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人的思想、意志、喜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绘画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现代教学技术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诠释美术的意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构建完美的审美心理现代教学技术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现试从初中美术这个侧面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教学实效的优势。所谓“美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育。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它对美育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更令人瞩目。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兴趣以新奇独特的形式唤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静为动的方法把兴趣激活,让其由萌动到活跃。而电教手段其具有形声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它符合儿童心理的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

传统的绘画教学,“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易于在消极被动的情绪下,目睹枯燥无味的简单重复,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酿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式的新颖,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音乐、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释疑克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学科中要体现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由于学生阅历浅等原因,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表现一些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往往很难感受到,有些学科内容蕴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中,教师用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无法表达,学生就更加难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学内涵。如果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形、声、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现和创设美的环境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

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常规教育手段富于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相对集中,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的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激发学生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为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生从“知识型”转变为“智慧型”,从偏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减少常见的知识、技能、讲解、演示篇幅,加大关键要害处的讲授力度。提高知识的传播密度,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在工艺与设计教学中,图案的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却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说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如二方连续纹样设计,我按以下步骤,构思制作了四个课件:首先安排一组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行时,学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地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出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基本纹样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上下两上方面重复排列,形成的带状的连续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中的当场演示的话,会费力不讨好。这样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电脑美术设计,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在新课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品质,实现全面提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初中美术论文:做好初中美术作业

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作业对知识进行掌握、温习、运用,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与革新的教学理念是不同的,作业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美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美术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反思传统作业形式的情况下,对美术作业形式进行新的思考,有利于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美术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对美术的技能、技法的表现和运用。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作业的操作,或教师通过对步骤和方法的演示,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步骤,随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作业操作。这种作业形式多是临摹其他作品或参照事物进行写生,其形式单一,注重专业训练。轻视学科间的整合,师生多是注重所画或制作作品以及事物的结构、形体、比例、透视、色彩等效果;请示学生自主性的广义上的创意、分析、思考与探究。其专业性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教育性不足,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极大的不同。再者,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注重分数评价,很少以批语的形式指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是展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业,指出他们的优点,其他大多数学生难以发现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就难以改正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追求优秀作业的完成效果,轻视学生作业完成的普遍性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另外,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教材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少,基本上都是技能、技法上的写生训练。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作业的完成基本都是在课堂。改革后的美术教材,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使美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要求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传统教材中的作业形式,对现在美术教学中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新的思考:

(一)讲解示范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自主完成。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在吸收传统学生作业形式优点的同时,转化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相结合,但要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技能、技法在作业中的运用,使之自主探究完成作业的创意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探究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分析问题,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技能练习与创意体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创意思考和过程体验。学生作业中不可缺少技能技法的运用,但是生硬的临摹与写生中,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意中的体验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作业的创意印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创意。比如:画一个实物苹果的作业形式和给学生留一幅《苹果》作业的形式,在绘画结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学生对苹果的形体、结构、色彩可能画得淋漓尽致,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上与后者相比回截然不同,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由苹果联想到果园,联想到耕耘、收获,联想到人生等,画的内容丰富了。之后再进行作业的分析与评述。

(三)单一形式与学科整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美术作业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也会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作业内容,分析作业方法,评价作业形式,讲述身边故事,描绘课间趣事,设计自然花卉,观察地方景观等,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多方面加强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分数评价与批语评价想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一般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作业形式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是应采取分数和批语双项结合的形式

在分数评出等级的同时,用教师的批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饿优点与不足,指出加以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提出希望加以鼓励,促进学生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认可,从而,也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达到美育目的。

(五)课堂作业与课下作业想结合,注重学生作业在时间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掌握了技能、技法,体验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性的完成作业的操作,但教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指导学生运用于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绘制,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应用等,使学生的作业能独立运用于校园生活之中,并逐步拓展到校外的社会生活。

多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浅显的分析美术作业的新思考,美术作业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趣味性、直接性和广泛性的引导,加强作业的丰富性、应用性和艺术性,使美术作业真正来源于生活,体验于课堂,回归于生活

初中美术论文: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

【摘要】素描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于培养学生表现、审美、创造、观察等多方面能力,更是学习美术的基础要领。但目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过于单一沉闷,教师占据课堂主要比例,完全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以致于学生美术素描底蕴不够深厚,进而影响素描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则从建立整体意识、创新教学途径以及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等分析提高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策略,望给予美术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有效性;策略

素描是美术造型艺术课程的基础,作为绘画入门课程在于帮助学生练习基本功。和色彩教学不同,素描即朴素和单纯的画作,借助单色的线条表现物体造型。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普遍认为素描是单纯造型训练途径,忽略其潜在的艺术功能,以致于没有足够重视素描。因而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素描技巧,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建立整体意识,开展循序渐进教学

造型艺术根本原则之一即整体观察,其教学目的在于比较,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能将刻画的实物控制在视线范围内以及是否能在处理局部时充分考虑整体。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和提升学生,然而这种教学并非只集中于整体教学而全面忽视局部处理刻画,因为局部和整体是明显的统一对立的存在,并非单纯的局部和整体。其中局部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处于整体之中,丰富主体在于深入刻画局部,也需要通过局部明确体现整体内容。一般初学素描就要较好地理解整体意识,从表现和观察中重视整体关系,也避免传统素描学习中过于集中于某一点弊端。紧盯某一方面而忽略全局属于不正确观察方法,并不是从全局考虑,单单为了看清需要描绘的地方,从而出现只有细枝末节,而不见整体现状。所以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从细微观察对学生整体意识进行培养,将从局部到整体以及从整体到局部始终观察到素描教学中,提高画作灵动性。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循序渐进教学规律,无论哪一门课程都会从由浅入深开展,因为符合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显著特点在于有着直观形象性,需要学生在进行素描时详细观察实物并对其认真分析,由此才能不断巩固造型技能技巧。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轮廓分明和结构简单物体,从单个物体逐渐增添为2~3个组合,以此增加构图难度,也不断发展学生造型能力。

二、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素描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应在课堂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其获得更多的成长并帮助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很多教师在初次尝试素描教学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具有逆反心理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多和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和知识接受能力不同于成年人,如果教师依旧运用相同教学方式必然会加重学生逆反心理。因而在教学中应重视创立开放性课堂氛围,尊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为学生素描创作提供意见。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风格迥异的素描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并指导学生探究作品中隐藏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素描动机。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收集绘画素材,进而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素描作品。

三、挖掘内在潜能,增强分析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讲解专业知识时应采取各种能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措施,例如设置有趣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认知相对于小学阶段也发生了改变,活泼好动,乐于探究是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教师应借助各种措施对学生内在潜能进行挖掘,促进学生发展。一般学生在素描训练中除了要描摹物体,还需要从艺术手法角度再现实物,学生所刻画的物体是否传神以及是否具有表现力都取决于学生画面组织、层次掌握、线条概括等各方面能力。此外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应不断训练学生对分析结构能力。素描艺术结构涵盖艺术效果呈现状态和自然物象内部构造两大主体,相关画家也明确指出,素描即观察形体,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杯形态为锥体或柱体等几何形体构成,那么这些几何形体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空间关系和动态关系,所以运用几何形态对形态内部构造进行揭示能让学生对物体形象也更准确的把握。

四、结语

总之,素描是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虽然素描教学从表面看较为几年单,但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如何表现透视、明暗变化以及型体结构等知识,因而看似沉闷的素描教学其中隐藏着巨大的趣味。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意识,善于创新教学途径以及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增强学生对形象分析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兴趣,提高美术素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吴建明 单位: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

摘要:美术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生活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纵观当下初中美术教学实践,虽然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与学生生活相脱离,内容太单调,模式太单一的问题,因而中学美术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克服功利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充实课堂生活,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推动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美术来源于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所以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当下美术教学的方向,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要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初中美术给了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力的平台,具有操作性和可塑性,美术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当下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世界美术教育的主流是在开阔的文化情景下进行美术教学,不能单一、静止地教学,而要在一个动态的、联系的环境之中进行教学。据调查,一些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解,觉得要想学好美术就必须有一定的天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像,缺乏学习美术的动力和信心,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美术教育与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功利化

很多教师为了教学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将一些基本内容教授给学生,省时省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栽培。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肩负起美术学科所承担的美育、德育责任,认真研究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美、发现美,甚至创造美。

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建立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所谓联系,可以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种感觉。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后,学生学习美术就会更有动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教育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学到的美术知识来认识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忽视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

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教师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做一个开放型的社区教师,而当下的美术教学正缺乏了这点,教学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将美术学习生活化,教师的教学目光也只停留在课本上,没有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社会文化资源,多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1.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要想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认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建立美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会,让学生自然融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情景的构建,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状况出发,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教学情景的创建不能脱离课程内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流畅并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中,让学生完成一种植物的绘画,教师不要只给学生一个模板或者让学生临摹书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连续观察后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创作的最佳时期来完成作品。在作品鉴赏评价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展示,讲述自己绘画的过程,并相互评价,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2.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的安排要根据课时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具体规划,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进步。所以,教师要为每一节课安排一个主题,将美术教学与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安排一节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绘画课程,引导学生回忆印象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及具体表现,鼓励学生把平常不好意思和母亲说的爱与感动用画笔描绘出来,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要做相应指导,并要求学生把完成的画作送给母亲。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技能,也体会到了美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更促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

3.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仅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授来理解美和欣赏美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简单的实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但一些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内容,教师就很难展示实物了。所以,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创作主题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赛龙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端午节的一些活动,如包粽子、挂艾叶、赛龙舟等。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可能没有亲身经历,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民俗走进课堂,让美术教育生活化。总之,美术课程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更在于对学生审美、情操、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和一线教师要充分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并将美术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的使用价值,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综合人才做出贡献。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

摘要:色彩是美术的基本元素,也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石。在美术课堂上的色彩学习中,学生提高了对色彩的敏锐度和理解能力,为美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理论;实践

一、色彩教学的意义

作为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之一的色彩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力和基本的运用能力。此外,眼球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锐度,所以色彩对大脑视神经有明显刺激作用,因而,色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大脑视神经的发育。因此,将色彩教育作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基础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的。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色彩教学,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色彩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如何开展色彩教学

1.色彩感受———色彩教学的基础

初中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感受色彩是每个人的天性,也是我们色彩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将在色彩感受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自身对色彩的区分能力和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从而达到色彩教学的第一阶段目标。色彩是有情绪的,我们常用红色表示喜悦,用蓝色表示忧郁,但这只是色彩的简单区分。在色彩感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环境与色彩的配合,以生活场景为基础,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不同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与此同时,光线变化引起的色彩变化带给学生的不同感受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色彩表达情感的变化都能作为色彩教学中的亮点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用色彩理论教学培养色彩运用

在色彩感受的基础上,美术色彩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色彩理论学习学会色彩的合理搭配,达到合理运用色彩的目的。在初中生的理解范围内,初中色彩教学应该从摒弃针对单一颜色的教学,以色彩三原色为基础,让学生在原色混合中进行间色和复色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了解颜色的不同调配带来的颜色变化,感受颜色渐进变化,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绘画时能更好地掌握色彩的变化和表现力打下基础,实现学生色彩运用能力培养的目的。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比例的原色进行调配,用调配出来的层次渐进的颜色进行绘画。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不同颜色带来的情感是不同的,进而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悟。

3.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方法

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遵循其规律。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能力,必须受到重视。美术独特的与其他科目不同的训练方法能让学生对色彩训练有着高涨热情。学习活动可以包括了解事物色彩的表现手法和掌握色彩的运用规律,从室内静物开始,层层推进,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保持学生对美术色彩教学的积极性。色彩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有色彩调配、绘画、还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绘画名家的作品,让学生就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色彩的搭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讨论中加强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画作的赏析能力。另外,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变化、培养对色彩的敏锐度,增加课堂趣味性。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美术色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色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仅要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获得对色彩变化的正确理解,还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色彩搭配带来的颜色变化,在对原色的混合搭配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绘画过程中多次进行色彩搭配和选择,能够让学生在了解颜色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美术色彩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对色彩搭配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增强美术感受能力的同时促进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而加强美术色彩运用能力,实现培养学生的在美术方面的鉴赏、运用能力的目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小结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教育,以色彩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向,围绕学生在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色彩能力运用的提高,色彩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加强开展教学活动。针对初中生在教学中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美术教学方式开展美术色彩教学,在巩固学生色彩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色彩实践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色彩赏析、运用能力和绘画鉴赏能力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于洪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徐各庄中学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这也是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创作施展才华,突出自身的个性特点,让初中美术课堂上增加别样的氛围,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体验美术课堂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实践

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学会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特点。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学生个性的影响较为密切,对于美术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不同的见解,对学生个性的发挥在美术课程中是最容易体现的。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美术课堂中,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民主创新的意识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对于课堂气氛的烘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费一番心思,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初中时期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并不能充分的理解,有效的艺术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法则、艺术个性及艺术灵感的发挥,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真实的感受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1开放思维,尊重个性

个性化教学在我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初中美术学科中,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美术构图并不难,难的是在构图中要反映一个人的思维以及审美能力,这是对一个学生美术作品最好的评价,也是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开放性思维是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教学观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独立构思与评价,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核心。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应重点开发的,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作品中尽情的展现。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自身想象来创作出一幅“我未来家的样子”的美术作品。这个作品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最后的作品让老师大跌眼镜,学生未来的家被安置到了几千米以下的海底,各种海底生物围绕着“家”跳跃、旋转,让这个“家”充满幻想;有的“家”在汽车里,汽车中各种家居摆设,温馨浪漫,这个“家”可以随时移动,可以带着家人去任何地方,与大自然为伴,随时欣赏世界各地的美景。还有的“家”在太空中,另一个星球的世界充满着爱与温暖,那里的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小鸟清脆的叫声让这个“家”和谐静谧,等等,不同地方的家有不同的样子,这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放大到不能预知的地步,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充分的展现了独特的个性魅力。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大胆幻想,鼓励他们自主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用心去感受,为美术作品的艺术创作增加光彩。对于初中时期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和家长应多用鼓励的眼光去看待,要打破惯例,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从而影响学生的发挥。我们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能够发现某些值得发扬的东西,或者具备某些艺术大师的特点,此时我们应当精心培养,正确地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埋没了学生具有创新的心。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要给他发挥想象的空间和自由,不要限制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展翅翱翔,描绘出自己的新天地。

2选择个性化的创作方法

过去初中美术的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技巧,常常是灌输教育,忽略了学生在创作方面的培养,背离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美术的灵魂是表达一个人的对于生活或周边事物的一种感受和想法,它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然而传统的教学却忽略了这一点,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让学生用各自的手法去创作,根据不同的作品制定不同的评判标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

2.1表现材料的多样性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如蛋壳、树叶、花草,等等。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材料,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对于创作出优秀且富有特色的作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2.2表现技法的自由性

学生对创作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非常新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大胆真实的想法来绘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将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

2.3语言表现上的差异性特征

设计者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而在美术的个性化教学中,学生对色彩的掌握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学生喜欢冷色调,所以这部分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冷色调占的比重较大,有的学生喜欢暖色调,不同性格的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展现出各不相同的状态。

2.4表现效果的创造性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以成人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是不负责任的,面对孩子标新立异的想法,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充分的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去进行独立创作,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绘画出一幅幅具有视觉艺术的作品。

3合理评价,发展个性

合理正确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是个性化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绘画内容的基本定性是自我存在的主体性”。因此,我们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用自己的思想在绘画,只有具有灵魂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针对创作作品新颖性、艺术性来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当初中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以像不像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在画中能够感受到学生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

4结语

在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对我国素质教育遵循的———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基准的这一原则是非常符合的,要求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学要不断总结前人经验,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初中美术的个性化教学。

作者:罗蓉 单位:郴州市五中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校领导的相关安排之下,我担任六年级及初一、初二八个班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并且学校的各种宣传活动、初中书法班及学校中国画兴趣班准备工作都由我来负责,并包办了家长会期间的学生美术作品展。而且,在县教育局与检察院举办的“检察文化进校园活动”书画作品比赛中,我率领我校学生参加活动,成绩斐然,全部作品获奖,其中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

关键词:初中美术;问题;对策分析

一、初中美术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进行初一、初二的美术教学时,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不重视问题的探讨研究,不做学生的思维启发工作。2.教学较为马虎,不重视总结和概括,多以加大学生的文本阅读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3.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但是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慢慢积累绘画与创作能力。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一学期来,认真参加本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上好美术课。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4.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5.技能技法课部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认真做好本职教学工作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堂及教学实际,力求让我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视野开阔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认真传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注意发掘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2.教学科研方面,虽然本学期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学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准备一些美术教学中的特色点,为我们的万豪英文中学的美术教学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三、结论

初中美术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注意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对于爱好的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要进行统计,要针对每个人的喜好进行授课,争创一个美丽和谐的初中美术课堂。

作者:王明仁 单位: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进行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的部分,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诶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基于这一方面分析,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对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积极的改进对策对于整体上促进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美术教育教学的进行作为现今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教学阶段重要的讲授课程之一,其被重点的突出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及为综合素质提高等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面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从其现状分析中发现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针对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评价方式不科学、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过程比较欠缺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帮助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科学、系统的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方式的评价环节的建立。现今在初中美术课堂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依靠教学过程的最终实现时间段的纸质方式的考试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肯定或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口头、文字表达式评价环节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给予了学生侥幸的逃脱心理,而且造成了美术教育教学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挖掘和讲授。具体而言,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口头的、文字表达式的评价,而只是仅仅的依靠最终的考试评价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成效的衡量,那么将会给学生造成“平时不需要表现好,只要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达标即可”的心态,这对于日常美术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学习态度。而学生每每在及进行美术课程学习或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都应鼓励学生积极的通过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其的认知情感或认知意义,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到美术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2.美术学习模仿性严重,缺乏对趣味性和创新性。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则是现今美术教育教学带有大量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意识的影响,造成现今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单一模仿和仿真训练,而大量的忽视学生在美术鉴赏基础上的美术创作、美术交流,而且美术教学作为艺术类知识学习的课程项目之一,其应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环境和课本美术教学内容等创新结合在一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现今初中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美术课时比较少,而教师又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则纷纷采取赶鸭子式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美术教学课程一问题的出现现今是美术教育教学额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而且这一现象现今大量存在于初中教育教学中,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的实现对于现今通过美术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3.美术教育看、想、感与创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比较欠缺。现今初中教学教学课程的进行正在逐渐的向着多媒体教学和讲台面对面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利用,面对这一教育教学方式的存在,同样的美术教育教学也应积极的采纳此种教学方式。但是,现今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知识量的冲突,从而造成了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看、想、感与创等不能够实现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导致现今教学过程中要么注重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而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美术创作的进行,要么造成现今部分教师过度的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的学习,对于美术教育教学的科学进行是非常不利的。

二、初中美术教育中改进现状的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创新美术教育的评价机制。面对现今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教师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实现。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创新美术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美术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作品鉴赏等过程中适当的贯穿教师口头性的评价以及积极的给予学生文字表达和自身思想感情的表达,促进学生内与美术作品认知、情感的抒发,教师并积极的给予评价,以此通过间断性的评价方式的确立促进学生正确的学习美术的态度的形成。2.打破固有模式,创新美术教学进行的模式。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在熟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合理的进行划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实现将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其次,在合理的划分教学时间的基础上,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并且鼓励学生将自身感受通过创新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利用多样化化的教学方式,如户外写生和户内展览等美术活动的举办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提高么书教学进行的趣味性和创新性。3.强化现实感知与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美术教育教学作为一个集感知、思想、创新等于一体化的过程,现今为了能够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要在美术教学基本特点实现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学生在现实感知基础上,将其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正确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教师能够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动画、声音、图像等一体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够在生动灵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其美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小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期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进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能够从转变观念、创新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强化学生现实感基础上主管能动性发挥与创新性的结合,以此不断的促进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初中美术论文:初中美术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摘要:赏识教育就是通过赞美和激励的行为让初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增长自信,并提升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论证赏识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赏识教育

初中美术教育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各自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美术艺术行为或许在成人眼里是荒谬的,但对于初中学生的美术世界来说是合理的,所以赏识教育就是保护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不同个体的存在。赏识教育不仅只是赞美和鼓励,它更多是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一种认可,是对学生自信的培养。

一、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敏感的状态,他们的自信心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打击,由于自信是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心态,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要带有一定的任性和坚定,缺少自信对学习美术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此时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赏识教育对于自信心的重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判断一个学生能否学好美术的重要条件,然而影响一个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学习的成果,这是一种循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每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希望得到的是表扬、赞赏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此时赏识教育便是保护他们心中学习动力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赏识教育是心灵教育的一种,通过激励,使初中生内心深处对自己学习成果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通过教师的赞美和鼓励这些行为一步一步建立的。当美术教师表扬学生的成果时,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美术,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学习效率。

二、初中美术教育中赏识教育的方式

(一)赏识学生,打破教材

在传统的观念里,教材是绝对正确的,是绝对不容怀疑的。一般来说,初中美术教师对于教材的合理性也不敢质疑,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但初中学生思维大胆,往往敢于质疑教材的内容。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就遇到过下列这一种情况:一次上美术课的途中,在一个关于绘画颜色对比度的问题上,由于教材上一个字的印刷错误,当时我并没有注意,滔滔不绝地进行着授课,其实如果按照错误的教材上的方式进行绘画,其效果是很糟糕的,当时一位女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打断了我的授课,我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主动地在课堂上承认错误,并及时表扬了那位女学生。自此以后,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挑战意识和超前意识在学生的作品里有着显著的提高,很多饶有趣味的作品被创造了出来。

(二)赏识学生优点,展示不同个性

初中学生处于好胜心很强的年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有包容性,以鼓励为主,不能磨平他们的个性。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不同对待,做到因材施教,考虑问题时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作品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绘画技巧、绘画特点,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不足的同时,形成相对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赏识学生创意,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的美术作品与自身的理念不符合的时候,不能全盘否定它的价值,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理解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机会,要鼓励他们勇敢地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思考方向,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

(四)赏识落后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门学科都有着成绩不同的学生。美术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现每一幅作品的美,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这是因为初中生处于一个竞争的大环境下,不管是多么差劲的学生,都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锐气,如何调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是一个课题。对于所谓的差生,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一视同仁,不抛弃他们,对于他们的作品,每一个闪光点都应该好好地赞扬,这才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好胜心的方式。

三、结语

在21世纪,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展开赏识教育,将学生放在美术课堂的主体位置上,认同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由于美术是发现美的一门学科,所以美术教师也应当是发现美的教师,我们要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同的美。

作者:胡长斌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梅港初级中学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