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09:34: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畜牧兽医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的提出是我国素质教育前瞻性改革的创举,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向社会化和实用化发展的强有力保证。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畜牧兽医学专业也是畜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和进步。畜牧兽医专业的种种教学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引进此专业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会带来许多科技优势,以及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畜牧业,兽医学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或者用图片和简易模型道具等来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性,如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青贮饲料加工过程、鸡的人工授精等知识点,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无法做到教学生动,更难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掌握专业技术要点。这一弊端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凸显出来,许多学生在工作初期无法很快投入到工作第一线,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甚至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质量产生质疑。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微观性、传染性,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具有高风险性等,这些特殊的实践教学难点难以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场、复杂的工艺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视频,实时互动地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二、图文并茂,增加教学直观性

畜牧兽医课程不同于文化基础课,它要使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课本内容僵化,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致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使呆板的课本知识生动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家兔的品种和习性”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阅不同品种的家兔图片资料,把能说明问题有代表性的图片粘贴下来,组成一系列不同品种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体貌特征,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品种家兔的体貌差异,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就容易的多。在讲解家兔的习性时,可播放一段教学短片,展示家兔的几个生活习性,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从难到易的转变。

二、信息广泛,拓宽专业知识面

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整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合实际,增强探索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把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新出现科技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畜牧兽医行业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比如近年来通过致病病毒和细菌的更新换代,不断出现新型微生物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导致各种家畜的传染病频发。从2003年牛羊猪的口蹄疫到2005年的鸡鸭禽流感,从2006年的猪蓝耳病到目前牛布氏杆菌病,无不使畜牧业一次次遭受重创。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我们不是十分清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和研究动态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想像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四、言简意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多媒体技术还应用于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某些技能知识需要靠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做演示实验才能完成,这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了演示试验的规范性,而一些专业音像资料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使学生获取技能知识。再有,学生提高技能需要一个从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过渡,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一旦接触实践就表现的很茫然。目前比较规范和标准的音像资料大量存在,教师可根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知识有选择地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完善的认知,学生再进行操作时就避免了盲目性。比如在讲“鸡传染性喉支气管炎”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疫苗点眼技能,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疫苗点眼技术操作规程,对学生强调技能要领,再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掌握这部分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专业教师应深入教学一线,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动态,了解新的科技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传播新知识新内容,培养出更多的畜牧科技人才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

摘要: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相结合,主要目的是为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以保证畜牧生产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获得最佳效益,迅速建立起以专业化、社会化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关系的论述。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推广;畜牧兽医

1 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

1.1 以服务为宗旨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要以为农民服务、为商品生产服务为己任,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处处为发展畜牧商品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民提供方便。所以,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一是因为农民是农业经济行动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成败优劣,只有从多方面搞好畜牧兽医科技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感到处处方便,需要什么就及时提供什么,才能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1.2 以技术为核心

技术服务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以技术为核心,就是把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要求必须有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科技推广队伍,解决农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引导畜牧生产积极健康发展。

1.3 以经营求活力

以经营求活力,就是通过经营服务增强畜牧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以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巩固和发展技术队伍,在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中,农民增收,单位获利,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更能促进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1.4 以推广和经营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求实效

在以技术为核心的前提下,正确处理经营与推广畜牧兽医技术的关系,统一组织协调推广和经营服务活动,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发挥良好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发展畜牧事业。

2 经营服务的基本原则

2.1 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

立足推广,促进推广,既是畜牧兽医科技部门搞经营、办实体的出发点,又是最终落脚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1 在人员使用上,应坚持技术骨干搞推广,非技术骨干搞经营 为了防止以经营影响推广、以经营代替推广问题的出现,首先要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保证技术推广有足够的实力,对于畜牧技术推广的骨干人员来说,除了搞好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外,可直接参加与技术项目直接有关的经营活动,如畜牧良种培育、养殖结构、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中准确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抓住问题中心,及时处理,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2.1.2 经营收入主要用于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经营办实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经营成果又可为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带来积极的活力,因此,经营收入大部分应用于发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事业,否则便失去了推广机构办实体的实际意义,还可能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过来又会影响推广事业的发展。

2.1.3 首先搞好直接为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的经营项目 这是坚持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例如,在向农户推广蛋用鸡的养殖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品种、健康情况、产蛋量、营养水平、适应性等因素,下一步便是养殖技术的推广,包括各个时期的饲养标准、消毒处理、预防接种、疾病防治等,最终,农民通过购买相关的商品、技术咨询而获得经济利益,技术推广实体也在这一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中创收。

2.2 遵纪守法,确保经营服务的健康发展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也象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必须在一定的政策、法令范围内进行,坚持守法经营,确保经营服务向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准的方向健康发展。

2.3 立足服务,讲求信誉

这是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开展综合经营服务的前提,开展经营举办经济实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兽医事业,服务农民。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必须方便于民,有利于民,所以,首先要做到坚持微利经营,这与“商人”有着本质的差别。其次,严禁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畜牧业生产有规律的周期性,出售的商品必须有严肃的科学性,质量关一定要把握好。第三,端正服务态度,在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还很低,向农民传输科技知识和养殖技术,必须有耐心,不厌其烦,直到他们能理解,应用于生产。

3 经营服务的业务范围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虽属经济活动范围,但与纯粹的“做生意”有着本质的区别,技术和服务对象决定

了它的特殊性,经营服务的业务范围也有其特殊性。

3.1 产前提供信息和物资服务

多数地区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门市担当此任,在那里,养殖户聚集,特别当各类养殖逐渐形成规模化、系统化趋势,信息和物资服务便成了畜牧兽医科技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农户的技术及技能推广窗口,既卖药,又开方,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2 产中提供技术服务

产中技术服务就是根据农民的生产项目,及时向农民提供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实用技术,服务方式包括各种规模不等的技术培训、印发资料宣传、现场实用技术及技能指导等。

3.3 产后提供贮运、加工和销售服务

尽管这一过程带有一定的政府行为,但作为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也可从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做好这项服务,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及稳定畜牧兽医科技事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浅谈新形势下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

摘要:当前加快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对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动物疾病防控能力,促进地方畜牧业更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实行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

1 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肩负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以及畜牧兽医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指导农民科学饲养畜禽,开展畜牧业系列化服务等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的事业单位,是发展畜牧兽医事业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乡镇畜牧兽医站是畜牧业工作最基层的队伍,为地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畜牧兽医站原来的双重管理体制、服务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原来的防治收费方式已经难以维系,导致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人员庞杂、服务手段落后,严重困扰着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和发展。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2 改革的可行性

乡镇畜牧兽医站处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是发展畜牧业和推动农村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和基础。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与机关改革有所不同,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去改革,改的要对发展有利,改的要对工作有利,改的要对防控有利,改的要对工作有利,改的要对防控动物重大疫病有利,改的要对社会安全稳定有利。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不是为了减少设站和人员,而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提高防控灭病的控制能力和兽医素质,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3 改革的主要内容

3.1精简人员,加强管理

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包袱重、人员多、素质不高的现状。对现有畜牧兽医人员实行资格认可、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凭证从业。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动物防检人员实行以岗定员、持证上岗,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动物防疫及产地检疫人员的配备,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以800个左右农户配备1名为宜,防检人员精简以后实行聘用制;乡镇站行政管理人员、专职市场检疫员、技术推广(品改)人员的配备,根据乡镇规模及业务量大小确定。人员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动物诊疗服务是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治疗放开、强化监督”的要求,动物诊疗服务市场实行资格认可、准入许可和从业年审制度。对从事动物诊疗服务的兽医人员,要给予平等、宽松的服务环境和竞争条件,可采取凭证进入、治疗放开、从严管理、加强监督的管理办法,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兽医诊疗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的管理与提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服务行为,明确权利和义务,逐步理顺动物诊疗服务市场秩序。

3.2严明纪律,搞活经营

认真搞好现有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清理和催收未到位的防疫费以及个人和单位借款,以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改革之机变相平调、占用和瓜分原有资产。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推行站账局管、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方式。在财务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对站办经济实体实行产权转让、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盘活资产,搞活经营。同时,要鼓励支持基层畜牧兽医站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开发、市场交易等,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能力。

3.3强化防疫,规范收费

为确保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不受影响,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县乡政府应将所需强制免疫的畜禽防疫经费足额纳入县乡财政预算。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精心组织,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确保免疫效果。进一步加大基层畜牧兽医站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新的防疫收费形式。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公开、公正、自愿委托和价值相符的原则,可直接与村组或农户签订防疫承包合同,按合同据实收取畜禽防疫费。

3.4明确职能,强化责任

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稳定和加强公益性服务事业,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动物防疫、检疫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以县为基础,防检一条边”的管理方式,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动物防检队伍,承担动物防检等公益性服务职能,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以确保加大畜禽防疫检疫力度,建立安全畜禽产品制度,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疫病的诊疗、阉割、兽药与器械经营及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属经营性服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放开搞活,逐步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服务周到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从事动物防疫和检疫人员,不得进行动物诊疗(阉割)活动;从事动物诊疗(阉割)人员,不得进行防疫和检疫活动。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转变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摘要: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声益。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而实践教学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具体的重要教学方式,以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矛盾提出了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观念,教学形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一些转变想法。

关键词:中专学校;就业导向;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与就业密不可分,就业乃民生之本,它关系到中专学校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声益,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训;因此,以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校的主干专业,也应树立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一批既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专业与就业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然而当前实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予以一定的转变。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据调查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与大专生理论知识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时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也非常欠缺。大部分畜牧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生、大专生、还是中专生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实现需要的畜牧兽医人才。

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这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因所学教材大都是2003年左右出版的,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却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变注重“考证”为注重市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使教育者成为适应于生产、服务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虽然中等专业学校按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当今社会,有些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2.变强调“形式”为加强实训环节。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遗憾的是,当今的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对实训问题解决得不理想,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一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而现在的顶岗实习是专业不对口),这样对学校来说,在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训课有了保证,而学生通过在企业里的见习、实习,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进而走向了社会。二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当前大多中等专业学校已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基地,但要使示范基地的设备仪器、实训动物更完全,以使实训基地的场景更接近实际,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实际操作、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三是在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训以外,学校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负责几天的动物饲养、接生、育仔等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才艺比赛等活动。四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实训的要点,部位讲解清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3.变关注“专才”为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当今的科技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如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最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责任感、诚信度等等。专业技能是针对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工作中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在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求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才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为学宗旨。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多媒体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的提出是我国素质教育前瞻性改革的创举,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向社会化和实用化发展的强有力保证。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畜牧兽医学专业也是畜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和进步。畜牧兽医专业的种种教学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引进此专业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会带来许多科技优势,以及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一、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或者用图片和简易模型道具等来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性,如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青贮饲料加工过程、鸡的人工授精等知识点,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无法做到教学生动,更难以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掌握专业技术要点。这一弊端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凸显出来,许多学生在工作初期无法很快投入到工作第一线,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甚至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质量产生质疑。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微生物学研究具有微观性、传染性,临床兽医学研究方向具有高风险性等,这些特殊的实践教学难点难以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场、复杂的工艺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视频,实时互动地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二、图文并茂,增加教学直观性

畜牧兽医课程不同于文化基础课,它要使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课本内容僵化,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致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使呆板的课本知识生动起来。例如我们在讲“家兔的品种和习性”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阅不同品种的家兔图片资料,把能说明问题有代表性的图片粘贴下来,组成一系列不同品种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体貌特征,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得出不同品种家兔的体貌差异,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就容易的多。在讲解家兔的习性时,可播放一段教学短片,展示家兔的几个生活习性,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从难到易的转变。

二、信息广泛,拓宽专业知识面

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合实际,增强探索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把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新出现科技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畜牧兽医行业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比如近年来通过致病病毒和细菌的更新换代,不断出现新型微生物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导致各种家畜的传染病频发。从2003年牛羊猪的口蹄疫到2005年的鸡鸭禽流感,从2006年的猪蓝耳病到目前牛布氏杆菌病,无不使畜牧业一次次遭受重创。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我们不是十分清楚,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和研究动态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想像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四、言简意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多媒体技术还应用于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某些技能知识需要靠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做演示实验才能完成,这就从某种意义上说强调了演示试验的规范性,而一些专业音像资料可以代替教师完成,使学生获取技能知识。再有,学生提高技能需要一个从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过渡,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一旦接触实践就表现的很茫然。目前比较规范和标准的音像资料大量存在,教师可根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知识有选择地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完善的认知,学生再进行操作时就避免了盲目性。比如在讲“鸡传染性喉支气管炎”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疫苗点眼技能,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疫苗点眼技术操作规程,对学生强调技能要领,再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掌握这部分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专业教师应深入教学一线,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动态,了解新的科技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传播新知识新内容,培养出更多的畜牧科技人才。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生产一线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需强调实践教学。因此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农林畜牧院校教学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畜牧兽医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实践

1、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1是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与其它类型学校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对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找准的定位,与其它教育相比,要突出自已的优势。要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农林畜牧院校教学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是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人才规格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在我区,原来许多小型的鸡场、猪场、牛场,现也发展成了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种鸡场、千头种猪场与千头奶牛场。在这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就业缺口。但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象以前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简单局限于“会做”就行,现大型养殖场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参与及有效组织、管理一线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畜牧兽医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的服务成了我们农业职业教师的历史使命。构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按行业岗位能力去强化实践技能操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顺应行业、企业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需要。

2、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2.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根据我区畜牧业主要以猪、禽、牛三大块为主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养牛生产实习、养猪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猪、鸡、牛)方向技术强化班、试验研究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2.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超过40%,甚至在达到50%左右。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要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总评中,或单列作一门课程,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需条件,以确保实践教学不只是流于形式。

3、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3.1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而实训大纲则是开展技能训练的依据。

3.1.1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岗位能力应用为主线,以技能为单元。基础课强调应用性,专业课突出实用性,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进行融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与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3.1.2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要解决畜牧兽医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开设哪些专业课,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应开设哪些实验项目,应达到什么效果,学时数是多少,对必需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进行考核等等。在教学计划的的制订中,要构建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里所指的“双师型”教师,不单是有“双师”的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专业技能操作等方面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请进来”就是通过吸收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教授等方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学教师队伍。

3.3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需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基地这个演练平台。为此,学院积极打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配套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如我们有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方面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同时还有牛生产、猪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实战演练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我校畜牧兽医实训室还获得了区优质实训基地的称号。其次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与区内外多家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奶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校内外优质的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实践技能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培养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

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后,只有把实践教学体系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必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考核必需要严格执行,不准走过场、流于形式。二是教学过程中必需认真贯彻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技撑,实践教学就会显行很空洞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后劲就会不足,今后的发展就没有空间。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办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份量,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在1:1以上,通过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为我区乃至区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畜牧兽医高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就业的岗位遍及区内外许多大型养殖场。如奶牛养殖方面,区内有名的几个大型奶牛养殖场中,场里的技术骨干80%以上都是我校毕业生,他们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技术主管、甚至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好评。目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有关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研究

摘要:作者针对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乡镇兽医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乡镇兽医队伍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乡镇 畜牧兽医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乡镇地方偏远、人才匮乏等原因,导致我国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并不完善,也并不稳定,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兽医队伍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体制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乡镇兽医队伍人员过少,必须要解决,而且迫在眉睫。

1、乡镇兽医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水平落后

现在的乡镇兽医大多数都是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不高,大都是不是自学成才就是子承父业,而且基本上都是凭借传统的经验行医,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整体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而对于养殖户遇到的新问题,这些乡镇兽医们仅凭借他们的有限经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随着畜禽养殖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养殖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养殖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逐步提高了科技含量。现代动物疫情日益复杂化,对兽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种背景下,乡镇兽医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危险,逐渐被淘汰。

1.2经济收入水平下降

乡镇兽医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农村传统散养户牲畜存栏量的减少而受到了影响。首先,随着乡镇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传统的靠养殖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再加之近些年物资的价格一路飙升,靠养殖的话根本挣不了多少钱,从而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放弃了养殖业: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中的广泛应用,农民种田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传统的牲畜耕种模式逐渐被机械化模式所替代,这样一来,农民生活中所需的牲畜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少,因此,这也是牲畜减少的一个原因:再次,乡镇实行禁牧政策,导致放牧牲畜的地方有限,如果全都靠在家进行饲养的话,就会加大饲料、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这样饲养的牲畜还不爱上膘,因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导致农民饲养牲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没有牲畜,无论兽医的技术有多高,都没有施展的机会,也就导致经济收入水平明显下降。

1.3不良竞争

乡镇兽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畜牧兽医经营性服务的市场化运作的挤压,而由于地域和交通的限制,乡镇兽医要扩展服务领域也是有一定的难度。而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兽医为了拉拢生意就会想出各种优惠措施,例如,上门服务、竞相压低药价、赊欠药费等,这样导致乡村兽医一年下来确实很忙,欠条一大堆,甚至有些账根本要不回来,成为坏账。另外,还有一些人为了减少成本,将目标锁定在价格便宜的假药、次药上,造成兽医行业的混乱局面和不良竞争出现。

1.4无经济保障

目前乡镇兽医没有纳入财政供养体系,是自收自支性质,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有保障,绝大部分乡镇兽医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将来的养老问题成了他们目前较为担心的事情。

2、加强乡镇兽医队伍的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类面临了又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资源地不断短缺和环境地不断恶化,而且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加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前提下,畜牧业的发展变得尤为困难,亟需新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因此,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2.1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工作环境的好坏是决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弱的有效凭证,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谐氛围的营造取决于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否协调,如果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家”的感觉,就会有归属感,做起事情来也会事半功倍,对于投身畜牧兽医队伍的决心也会大大增加,更加有利于携手并进,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

2.2加大人才培养

工作人员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兽医队伍的服务水平,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技能、高服务的畜牧兽医队伍,是乡镇保证畜牧兽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到什么时候都是第一生产力,乡镇兽医队伍自然也是离不开人才的参加的,因此,将强化人才作为增加畜牧兽医队伍的基本政策是完全可行的,优化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的对兽医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不断积极探索乡镇内有名的兽医专家、能人异士,为畜牧兽医队伍的加大不断的提供可能性,逐步提升畜牧兽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3建立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

(1)持证行医。根据本人申请由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经过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然后按照程序办理乡镇兽医《动物诊疗许可证》,对动物诊疗的类型和活动范围进行核定,然后把相关的工作制度制定出来。(2)协会管理,加强培训。以县为单位建立兽医协会,各乡镇成立分会,入会成员必须保证是吸收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乡镇兽医,兽医协会的管理依据行业自律的方式来进行。县兽医协会要定期派一部分的人对乡村兽医们进行业务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对新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能力。(3)公布联系方式。对于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乡镇兽医的联系方式向公众公布,由于农村很难做到每家都会上网,因此,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让群众的信息畅通,这些工作主要由诊疗活动范围内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来完成。(4)履行防疫义务。动物防疫义务主要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抑制和疫情报告等,乡镇兽医必须依法履行这些义务,在治疗动物疾病用药时必须开处方。(5)实施诚信监督。在每个乡镇兽医中建立“诚信监督卡”,这主要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来进行,监督记载乡镇兽医在开展诊疗活动中的工作实绩和工作态度,将此作为考核职业道德以及重新办证审核的重要依据。

2.4对畜牧兽医队伍进行分流

所谓的将畜牧兽医队伍分流是指将那些通过考核,评定为优秀兽医员工的身份划分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隶属于事业单位,将其他没有经过考核的员工作为服务性人员参加服务性工作,明确其在兽医队伍中的职责和义务,提高兽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3、结论

乡镇兽医是我国农村养殖业最基层的技术力量,但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乡镇兽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中等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与发展

畜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科技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缺乏,农民的素质还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发展畜牧兽医职业教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畜牧兽医职业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畜牧兽医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脱节,管理体制落后,办学模式僵化,产品(毕业学生)不适合市场需求,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也落后于世界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职业教育正在走向新的崛起,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但种种原因导致发展中仍存在着问题,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依然面临就业难、升学难、生源减少的困境。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解决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学生基础差等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行的,必须配备较完善的实验室。为此,学校需要配备标本室、解剖室、疫病诊断室等专业实验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学校需组建实习基地或校企结合,为教师队伍实践锻炼和学生专业实训、就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了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并培养了 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办学困难问题的核心是师资队伍薄弱及实训基地建设不足,故搞好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狠抓教学质量成为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办学困境的主要出路。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关于畜牧兽医课程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全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的号召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形势下,我将自己对本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今后就业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统一,加快课程内涵建设,以往那种“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显然已不适用于现在职业教育。我们的原则是对准岗位设课程,然后分析每个岗位需要哪些课程作为支撑,以此来确定课程的设置。在教学安排上遵照就业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原则。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二、具体措施的实施

(一)深入生产一线,围绕专业建设,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调研工作。

1.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专业调研目的是了解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课程的设置能否满足专业职业岗位的需要,这些不是学校单方面说了就能算的事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岗位要求。

2.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如发现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应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对《动物微生物》中关于免疫章节的内容可适当进行删减。在《家畜传染病》课程中应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讲解力度,对目前常发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炭疽病、布病、结核病等疫病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马的传染病可以不讲,对目前不发的病如牛瘟、牛肺疫等疾病可以不讲或略讲,对牛场常用的“四病”普查程序及方法进行规范讲解与实地操作。

(二)从内涵建设出发,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职业素质形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重心所在。所以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中,不仅技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知识和态度的选择与安排也常为技能的要求所左右[2]。高职的理论知识方面,应依据应职岗位需要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三者比例,在态度方面,应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培养。

1.依照养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根据畜牧企事业单位、养殖场和动物医院职业岗位工作和职业能力需求,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准确定位。

2.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人才规格要求,以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流程主要岗位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如畜禽饲养、品种繁育技术技能与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并与职业工种考核一体化结合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以生产性实践教学为主体,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实践体系中各项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主要专业理论教学镶嵌于实践教学主线上,并充分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双重熏陶学生。将优秀的校园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结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把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贯穿于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全过程。

3.课程的教学运行。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所对应的畜禽饲养、畜禽繁殖、执业兽医职业技术岗位能力需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第一学年学生主要在校内各个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场工读见习,以专业单项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利用校内资源完成相应必需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入校外畜牧兽医实习企业,围绕畜禽饲养、疫病防治、执业兽医职业技术等岗位协岗锻炼。注重学生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实现二个轮回的岗位循环。理论与实践教学交融在一起,按照工作过程技术环节和生产任务要求,通过以师带徒、现场指导、企业培训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完成相应技术模块理论的学习。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定岗并进行顶岗实习。

(三)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总体要求理论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3]。理论知识要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按照多元整合型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课程内容的多元整合中“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中各个成分的多重、多种综合,选择有价值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并举,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明确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课程地位性质任务,注重课程内容衔接,架构综合化、阶段化、柔性化、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采用项目课程开发方法实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2?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工作方法,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又称为“填鸭式”教学法,往往是“教师一支粉笔讲到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进行集中授课,但有严重的缺点,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有效得到检验。为此,我提倡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如:(1)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2)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如在讲《动物普通病》时,教师可给定一个病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开写处方、用药治疗,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研讨。(3)采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牛场、羊场、动物医院等地方,充分利用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物给学生进行讲解,直观可信。(4)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学、挂图讲解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的几点研究

摘 要: 在中专校畜牧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校外实训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强化专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培养综合性实用人才的有效举措。实训教学成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社工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强化。

关键词: 中等专业学校 畜牧专业 校外实训

在中专校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应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为中心,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予以强化巩固和有效掌握,如果缺少校外实训的有效培养,学生就很难实现全面发展。在当前各学校校内实训规模与条件存在不足的前提下,开展校外实训工作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多年从事畜牧专业校外实训工作,积累了充足的经验,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创新教学理念,统筹安排校外实训活动

(一)目标定位准确。中等专业学校畜牧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农村基层一线相关岗位,如规模养殖场、兽医门诊、动物饲料销售企业,等等。在校外实训工作安排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方面特点进行针对性考虑,将校外实训的培养内容设定在动物防疫、动物疾病防治和兽医药销售等领域的实践技能方面,在选择校外实训单位与对象时便于紧密联系。

(二)时间安排合理。在畜牧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时间分布上,以三年制为例,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校外实训活动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可在第五学期设置4周左右的实训时间,结合学生的专业与技能状况进行能力巩固性训练,在第六学期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进入到单位进行岗位实习,提前熟悉工作,进入状态。此外,在前四学期的时间里,教师还可以采取分散方式安排学生就近实训。

(三)实现资源互补。在前四学期的实训中,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穿插进行,与周围的农技中心、养殖场和销售企业联系,季节性忙碌的时候,分批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单位弥补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训机会。

二、充分开展准备,全面落实各项前期工作

(一)合理选择实训时间地点。为了保证实训成效,在实训的时间与地点选择方面要仔细考虑,在前四学期的实训时间安排上,应当以春秋季节为主,因为在这两个季节,相对属于繁忙的时段,实训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受实训单位欢迎,增加帮手,地点应当以学校附近为主,侧重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第五学期的综合性实训中,时间应当以实训单位方便为宜,地点尽量距离学校近一点,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训则结合学生的就业期望直接工作,时间、地点为次要因素。

(二)精心编写实训指导材料。在实训时间与地点确定之后,教师还要与实训单位进行研究,共同制定实训的教学目标、措施,以及实施计划,保证整个实训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提高实训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实训单位实际情况,编写简练的实训指导材料,为学生实训活动提供必要帮助。

(三)全程跟踪对接实训单位。为了保证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及时与实训单位对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协调处理突发状况,确保整个实训活动能够如期有效开展。

三、强化综合保障,确保实训活动有效进行

(一)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有效载体,采取多元化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为职业教育拓展广泛的生存空间,提高学生综合培养能力,同时能够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打造人才输出的绿色通道奠定基础。学校可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可以建立校企技术指导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在畜牧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有偿服务或者技术入股的方式,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良好平台;其次,学校可以借助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实训基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岗前实训考察,既让学生有了全面的实训岗位,又为下一步就业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还可以与周边的和专业相关单位建立良好互助关系,在业务繁忙时间段提供短时间实训,互助共赢。

(二)注重校外实训培训动员。学生在对待校外实训的态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是带着学习技术、锻炼能力的目标开展校外实训的,也有的学生是带着散心、放松的心态参加校外实训活动的。对于学生的不同心态,教师应当开展有效的培训动员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让学生明白,校外实训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必需环节,能够将大家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之中,增强自身能力。因此,参加校外实训活动既是教学的安排,又是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教育学生珍惜学校为大家创造的来之不易的机会,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认真学习实践,提高学习成效,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注重校外实训管理考核。每一位带队老师都要向学生再三阐明组织性与纪律性问题,要求学生既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实训工作规章制度,又要严格遵守实训单位的规章制度,不仅要认真做好实训,而且要为实训单位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考勤管理、生活管理、业务评估,为学生的实训综合考核搜集素材,为实训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总结点评,促进专题科研成果形成

(一)强化学生实训成效点评。在学生开展校外实训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训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成效点评活动,让学生及时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实训单位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训活动进行综合点评,提升实训成效。

(二)强化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面对实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教师应当选准突破口,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活动,站在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等不同的角度开展分析研究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创新思维,寻求突破的途径。

(三)强化科研论文研究撰写。在充分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搜集素材,做好记录与整理,筛选实训中的良好经验,分析存在不足,分别开展分析与研究,通过科研论文的形式来展示成果,为校外实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在畜牧专业校外实训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科学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设计

【摘要】以畜牧兽医专业为试点,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共赢”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原则,以“三围绕”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工作,以“五提高”为目标,实现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效果,形成生产、教学并举,服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产学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畜牧兽医 产学结合 实践教学

1.设计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块教学大纲。

1.1 市场调研。为了设计好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方案,共走访了哈尔滨周边36个养殖企业,问卷调查了27名校友和145名毕业生。调查的结果表明,若使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科学而又符合实际,必须遵循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四赢”的原则。只要这“四赢”关系能和谐共存,就能将产学结合实践教学长期友好地开展下去。

1.2 设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产学合作内容。根据畜牧业岗位群分布、教育对象、学生就业趋向,本着以能力为教学中心,态度、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宗旨。在院企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反复研讨下,确定了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块教学大纲。这套教学文件体现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五俱全”的实践教学风格。展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场所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与教学时间、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顶岗实训与学生就业“五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形成了生产、教学、科研并举,服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

1.3 确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

1.3.1 筛选课堂搬到企业的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与产学研实践教学相关的11个专业模块(每个专业模块又分一级单元、二级单元和三级单元若干个)。我们从中筛选出实践性强、技术难度大、凸显本专业特点的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3个教学模块作为产学研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这3大模块的教学场所搬到企业中去。

1.3.2 筛选教师与企业的科研项目。高职学院与企业有产学结合合作关系,学院必须筛选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老师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

1.3.3 确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的领导专家组成的董事会,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大事宜,共同审议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规模、专业建设、招生与就业等重大办学决策问题,并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训场地、办学经费和设备保障。学院与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实训基地协议、就业基地协议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还可以签订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技术指标承包的奖罚条款。

2.遵循“四赢”原则,推动产学研实践教学工作。在“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下,我们拟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在产、学、研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达到“四赢”:

2.1 企业赢。企业利用高素质的学生作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劳动者,不仅可以节省部分劳动力支出,还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思想素质,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来,可提供部分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企业高级管理者走进学校从事部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将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带入学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2 学院赢。利用企业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院可节省教育开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院办学的知名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科研水平和课改水平;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使校企的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就业的一种渠道。

2.3 学生赢。学生技能提高,减少了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后熟期”,同时也相对地减少了家庭经济负担,预计学生半年实践教学可以节省经济支出约3000元/人(补助费200元/月•人;伙食费300元/月•人)。

2.4 教师赢。教师可提高实践能力,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在提高了在业界中的影响的同时,还可增加个人的收入。

3.以“三围绕”为中心开展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3.1 围绕生产程序,开展产学研教学活动。遵循企业生产计划,按企业的生产程序和学校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按企业的生产时间安排师生从事生产活动并适当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按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按企业的考核要求规范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劳动操作规程。

3.2 围绕教学内容,互聘实践指导教师。学校需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也需要聘请学院的实践教师作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改造、培训学员和服务咨询等工作。

3.3 围绕生产技术环节,采用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3.3.1 实践教学“五步”程序法。实践教学“五步”程序法为:教师演示――学生模拟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实践――技能考核或比赛等五步教学过程。

3.3.2 理论教学“五步”程序法。在企业中进行理论教学是对已实践的技能进行知识和原理上的认识过程。采取的理论教学“五步”程序法:学生实践总结法――教师提问法――学生讨论法――教师点评法――知识评估法。

3.3.3 减少生产损耗的“五种”技能训练法。为了减少实训过程中的生产损耗,采取观察判断法、口令训练法、模拟模仿法,让学生遵守在减少生产损耗的情况下强化技能训练,达到实践教学的原则。

3.3.4 强化理论知识的“四种”记忆方法。在企业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理论讲座与实践训练之后,还要利用卡片强化记忆法、知识归纳提炼法、问题双方辩论法、师生授课换位法和课后成绩评估法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以“五提高”为目标,实现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效果。

4.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在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学习与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2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4.2.1 提高了教师灵活地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的能力,使有限实践时间得到充分地利用。

4.2.2 增强了实践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利用企业、学校及企业的技术服务对象的各种资源来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

4.2.3 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理念。提高了教师企业文化意识,提升了教师解决生产技术与难题的能力。

4.3 提高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对探索与研究新的教学模式起到推动作用;对传授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起到促进作用;对研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起到引导作用;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起到培训作用。

4.4 提高校企资源共享的水平。人力资源共享,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共享,专业资料共享,科研条件共享,使校企资源得到发挥与挖掘。

4.5 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效益。双方在合作与宣传的过程中提高了知名度;企业通过学校的参与可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员工的全员素质;学校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可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校成为企业首选毕业生的人才库,企业成为培养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场所。

5.形成生产、教学、科研并举,服务、培训、就业一体化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依据技术服务、在岗培训和学生就业的实践尝试,可以探讨如下教学模式:

5.1 形成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模式。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模块的课堂教学搬到企业现场进行,形成先实践后理论,技能融合知识的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教学模式。

5.2 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共同经营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企业与学院代表签订技术指标承包协议书和生产效益承包协议书,教师带领学生以某一个畜舍的单元进行技术指标或生产效益承包。通过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共同经营来实现“四赢”效果。

5.3 互利互聘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服务企业客户、培训企业员工,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等方式成为企业的顾问。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通过为学生进行理论授课、技能训练、科研指导,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等方式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从而增加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推动教学改革进程。

5.4 学生实训与就业一体化模式。通过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企业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与表现优良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学生也可以考查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领导人的胸怀和魄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技术实力作为自己就业选择的依据。如果符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与被选择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开发的思考

[摘要] 笔者通过对本区域内畜牧行业企业认真调研,与同行、同事深入教学研讨,借鉴兄弟院校教材开发经验,结合自己的高职教学经验,认为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开发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①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材开发的前提;②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依据;③生产过程分析是教材开发的关键。

[关键词] 课程体系项目化教材教学情境

近1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扩大了数倍,而且在教学平台建设、专业设置改革、课程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与成果。教材是课程建设中一个微观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但却反映了课程建设深层次的矛盾,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材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满足不了基于生产过程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的要求。基于生产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教材能有效克服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的现象,更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符合服务于区域畜牧业经济的专业培养方向。笔者通过对本区域内畜牧行业企业认真调研,与同事、同行深入教学研讨,借鉴兄弟院校教材开发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高职教学经验,认为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开发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①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材开发的前提;②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依据;③生产过程分析是教材开发的关键。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教材开发的前提

1.根据本行业调研构建课程体系

笔者通过对本地区畜牧业的工作领域及其工作岗位调研与分析,明确了各个工作领域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主要有六个方面:家禽生产技能、禽病防治技能、牛生产技能、牛病防治技能、猪生产技能、猪病防治技能。综合六大技能,构成了工作岗位两大专业核心能力:动物生产能力、动物疫病防治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和后续课程开设的要求,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4门专业平台课程,3门专业核心课程和3门专业支撑课程(见表1)

2.依据课程体系配套教学资源

按照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配套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拟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开发、授课计划和教案的撰写等。其中与重构的课程体系配套的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开发是配套教学资源的重点与难点工作内容之一。

传统的高职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缺乏;②教材编写的依据不充分;③教材内容不能很好体现本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特点,更新慢,不能及时反映畜牧业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材料;④教材缺乏对职业氛围构建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的依据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课程要素,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课程评价。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课程评价与考核等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一般由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通过对课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参照课程教学目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等,遵循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因此,在开发教材时,要根据课程标确定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深度与广度。

三、生产过程分析是教材开发的关键

1.依据工作岗位确定教材项目

深入规模化、标准化畜牧行业企业调查,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各个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所必须的专业技能。通过对各个企业岗位设置分析,确定畜牧行业企业所必须的生产岗位设置,将这些岗位整合成教材体系的教学项目。例如,笔者通过对本区域内养禽行业企业调查,通过这些企业生产岗位设置情况分析,确定了养禽行业必须的岗位设置,并整合成教学项目见表2。

2.将工作任务整合成学习任务

参照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就是将工作任务整合成学习任务。由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必须经过整合过程,在进行任务整合时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必须明确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2)必须结合国家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标准;(3)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等职业教育规律,(4)注意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3.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

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一般认为完整的工作过程由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等6个步骤完成。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将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情境设计成任务分析、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操作、检查评定和复习考核等6个步骤。为了便于在教学中进入设计的教学情境,在编写教材时,根据设计的教学情境设置每个学习任务的栏目。笔者认为教材中的每个学习任务应设计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制定计划、实施操作、检查评定和复习考核6个栏目比较适宜。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辉南县畜牧兽医局着力打造现代牧业经济

2010年是实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的第二年,也是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上新台阶的关键年。年初以来,辉南县畜牧兽医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肉鸡、生猪、肉牛等重点产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推进牧业标准化规模经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切实完成了全县畜牧业三年攻坚战“两年大见效”的预期目标。

2010年,全县家禽可发展2750万只,同比增长3.7%,完成全年任务2700万只的102%;生猪可发展35.5万头,同比增长6.6%,完成全年任务35万头的101%;肉牛可发展34.8万头,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任务34.5万头的101%。肉类产量可达7.9万吨,禽蛋产量可达1.31万吨,同比可分别增长5%、7 %。畜禽养殖业产值可达10.5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可达2010元。

在规模养殖方面,辉南县畜牧兽医局不断加强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服务工作,改善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项目建设方面,吉林国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动物疫苗项目目前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一期工程处于收尾,预计年底可接受验收;吉林康大兔业有限公司实验动物厂项目已经完成了12栋兔舍钢结构建设,已投入使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吉林卓越公司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拓宽产品市场。研发了小康牌畜禽系列饲料、卓越牌鸡肉分割产品和卓别林系列鸡肉精深加工产品品牌,产品已经销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并顺利进入了香港地区和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

在防疫、检疫、监督方面,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动物疫情发生,屠宰检疫率达100%,处理各类违法案件36起。

在畜牧、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畜禽繁殖改良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已经对200名畜禽繁殖员的阳光工程培训, 全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播种优质专用饲草0.82万亩,加工调制秸秆饲料15.3万吨。对7家饲料生产企业、57家饲料经销点、115家规模养殖户进行专项检查,查扣过期饲料120公斤,全部进行了销毁。共监管兽药经营户80户,责令整改15户。

2011全县牧业发展将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策性支持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良种化繁育体系建设,强化动物卫生安全,做强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速扩能升级,建设畜牧业大县,推进全县牧业经济再上新的台阶。生猪发展到38.2万头,肉牛发展到37万头,家禽发展到2800万只。肉类产量达到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44万吨。全县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2.8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200元。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