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16 11:28: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景观布局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景观园林建造也进入了高峰。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也经历了由粗糙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观赏性、绿量、功能性因素,强调植物搭配的合理性。所以,在现阶段的园林绿色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务实,创造出适宜的绿色景观。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布局;原则

城市中的园林可以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文化景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城市景观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影响到这个城市绿色文化吸引力的大小。

1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如今环境日益成为居民选择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指标,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植物景观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植物景观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质量和艺术水平。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植物的习性,而且要对它们的功能和观赏效果有充足认识,最终要达到一个既注重植物自身色泽搭配,又注重群落之间和谐的生态系统。植物景观要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发挥出绿色植物景观的最佳作用,让城市更加宜居。

2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2.1生态习性适应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有着不同的设计特点,选择适地性植物做主干景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园林设计风格。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考虑植物在生长方面的需要,例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等因素。现在的城市由于工业化的大举扩张,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同时土地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高楼群集下的园林景观要作特殊考虑,对植物与自然生态的融合有充分地估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挥塑造景观的功能和效果。在种植设计过程中,即要避免单一化和“西化”,也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不宜在大广场中只种植草皮,应适当搭配种植苗木,因此,在设计初始就应该因地制宜。

2.2观赏和功能兼顾的原则

在了解植物本身的自然习性后,对植物在形态、颜色、香味、花期等方面都应有所考虑,最终要使植物景观在功能和视觉上和谐。例如,植物的形态和原生长的地形要契合,山顶上的植物生长趋势大都笔直向上,比较细小呈现宝塔形。在丘陵的树木多是树冠面积较大,呈现横向发展趋势。在植物设计时要在视觉上做好点、线、面三者协调一致,构建完美的图画。另外,在植物的枝、叶、花、果上也要做文章,例如,树干的粗糙程度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效果,树冠的冠幅大小直接影响到1楼居民的采光效果。植物是否是单生、花的颜色和香味、果的形状都会给观赏效果带来影响。最后,还要注重不同植物群落的季相性变化,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绿量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是给予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功能环境。空间内主要的景观是绿色植物,植物的绿量一定要满足改善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环境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光合作用良好的植物,它们可以为城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释放出氧气,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给人以好的心情。绿色植物的绿量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在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且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种植耐污染适应性强的植物,特别是枝繁叶茂的类型要大力推广,如夹竹桃、复羽叶栾树等,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和降低噪音。乔木和灌木也是增加绿量比较适应的植物类型,在后期护理时候尽量地向地面和构筑物开拓,营造乔、灌、草复合立体化景观效果。最终形成上、中、下相适应的绿量植物层次。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对植物多样性给予重点考虑,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形成多品种组合,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创造生态群落稳定的宜居环境。

2.4规划和搭配相适宜的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的观赏空间来源于不同植物的搭配,如果在设计中不注重规划设计,就会造成景观结构比较杂乱。首先,通过不同植物的空间搭配,既要注重统一性,又要强调节奏变化。让人们在观赏时的视觉可以舒缓转移。其次,增加园林的趣味性,要在布局上有着疏密之分、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分。再次,选取特征突出、观赏性较强、时效性较长的植物类型。一个适宜的园林植物规划能够最大限度唤起人的情感,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总结

在园林植物景观布局中要遵循好以上原则,规划建成后,重点工作在于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四季有景、时移景异。另外,维护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品种的类型特征和特性,让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长久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探讨

【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总结了园林景观在建设、设计、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列举了当下园林在设计与保护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设计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在买房置业时,不仅会关注室内的研究设施,同时也开始重视室外环境的质量。这需要园林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聪明才智,将乡村景观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一、当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开始充分认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园林景观建设以及乡村景观的保护方面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更加注重活力与生机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当前,我国乡村景观在建设、设计、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生态环境与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起来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布局与生态优生原则,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二)园林规划理念更加成熟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科学管理与创新发展相关结合,根据建设施工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发展现状等实际状况,初步形成了一套可行性强、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二、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国内乡村景观建设的相关设计人员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规划方法落后、设计理念陈旧等方面,造成一部分城市乡村规划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并且乡村规划缺乏科学性,一些工作态度不够负责的建设人员可能还存在着无视政府规章制度的问题,并且有关部门没有做好制约与监督方面的工作,这些是目前制约我国城市乡村建设质量提高的主要不处因素。

(二)乡村景观建设缺乏技术创新

缺乏创新几乎是我国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乡村景观设计领域来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方法、措施、手段、技术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制约了乡村景观建设中新方法、新工艺的开发。另外,建筑市场上一些先进的建设材料供应不足,间接造成了乡村景观建设的质量无法进一步的提升。城市乡村建设既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的美化,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作难度很大。

(三)生态环境效用与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统一性

由于国内许多施工企业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缺乏相关主以及经验的支持并且思维观念比较落后,只是将乡村景作为一项城市形象工程来进行,严重忽视了乡村景观内在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除了提高的城市部分区域观赏性之外,几乎没有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任何方面的改善。甚至在景观视觉效果上,由于没有充分兼顾到城市的整体格调,乡村景观的设计没有与城市整体风格相一致,造成外观上的突兀与不协调。

三、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的基本措施

(一)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乡村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从整体的发展规划出发,结合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现状,综合运用多种景观设计手法来发掘出深厚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建设并完善了现代化的乡村绿地系统,建设出了一整套环境优美、质量良好、指标先进的生态系统,结合先进的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景观雕塑以及相关的乡村绿化作品,突出了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在乡村系统绿地的建设上,创造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布局方式,比如混合式绿地、楔状绿地、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等,既彰显的风土人情,也改善的的生态环境。

(二)引进先进的乡村景观建设的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我国地乡村景观建设在技术上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提升乡村景观建设水平,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工艺,综合运用多种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引进的施工工艺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与发展,将其他相关学科的思维理念引申进来,综合运用音乐喷泉、仿生学、霓虹灯、电子产品等设施,增加建设与乡村规划的现代气息。

(三)更加重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乡村”是一种新的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国内许多施工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针对“节约园林”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同时也通常都潜移默化地将“节约”思维融入到设计方案中,比如当前许多园林景观都含有太阳能照明、RED、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污水回收等系统设施。乡村景观的原有特征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内心表露,是普遍情感的再现。 就乡村景观的延续形式而言,要能够在有效摸索当地特有自然元素后,巧妙地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来。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乡村建筑物来点缀空间。设计人员在点缀过程中,看起来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而且能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受。

四、结语

要提高乡村景观设计与规划水平,重点在于建设规划的技术创新,将生态环境效用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对植物的品种以及园林修建的地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杜绝以往园林建设规划中出现的轻管理、重建设的现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立足于长远,遵循艺术性、科学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与基础设施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摘 要]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用了更多相关的科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学科,生态学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学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在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城市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不断的兴盛,这样一来就对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生态学,使得园林建设更符合生态发展的需要。

1、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实际上反映的不仅仅是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度和均匀度等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稳定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的下降,环境资源的丰富程度也相对较为匮乏,所以物种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越强,其就越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景观生态学中比较强调物种之间共存的可能性,所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该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当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就生态的概念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介绍国内研究人员给出的概念,它通常就是指一个物种在某一个生态系统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实际上和生态位是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的,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系统本身的综合功能。

1.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通常又被人们叫做互利共生,它通常就是指两个物种是相互依赖的,它们只有异同生活的时候才能显示出良好的生存状态,二者是相互获利的,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园林中种植一些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强依赖关系的植物,这样就可以充分的保证种群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学当中,生态平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这一过程中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生态系统在极其稳定的状态下,系统内部的结构是协调的,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也基本上没有非常大的悬殊,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非常高的综合效益。在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合理的去规划和布局,要从整体上去控制,同时还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到城市当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当中的生态平衡。

2、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相乡土植物通常就是指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之间的交替以后对一个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生态系统的一个总成。这些植物对环境和气候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同时使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物种管理和维护的整体成本,同时也能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能完成自我养护,物种的消失成为了当前园林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物种的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要求予以高度的重视。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当代人的需要和不同时期的人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受到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不过从当前生态学理论的角度上来说,新的设计形式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场所的自然过程,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将这些有自己特征的因素充分的体现在设计当中,从而更好的保证场所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原有的一些自然特征,这样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可以十分有效的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基于生态学的土壤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3、结语

当前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技术上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生态学理论和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普及,生态学理论对园林设计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将会成为生态发展和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推动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的健康发展。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绿道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营造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道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逐渐发展起来,在绿道建设中需要注意,应以城市的园林规划整体情况为基础进行完善,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探讨了绿道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其营造。

关键词: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营造

绿道的规划是一种多尺度、多目标、多学科的综合性规划,以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天津近年完成了绿道公园示范段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环城绿道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串联市内六区,辐射环城四区的绿色生态长廊。绿道建设将与城市公园、生态河道、社区绿地、郊野公园相互整合,打造出美丽天津的绿色生态系统。

1 绿道概述

绿道特指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道路建设,形成开放的绿色空间纽带,使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居民区等连接成完善的有机整体。绿道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慢行交通:即指包括人行道在内的非机动车道的规划。(2)园林节点:主要包括规划驿站、绿道广场、城市公园以及绿道的进出口。(3)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生态维护设施、市政设施、安全设施以及商业设施在内的诸类服务设施。(4)绿廊植物:主要是绿道内及周边的园林景观植物,利用植物题材自身的形态巧妙地加以布置。

2 绿道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2.1 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在土地紧缺和高强度开发的影响下,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通过绿道连接破碎严重的生态斑块,对环境的修复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绿道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这样的模式对生态系统的健康更为有利,进而促进了整个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完善。

2.2 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

①在绿道两旁因地制宜地栽植园林植物,包括花草树木、草坪、攀援植物等,达到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的目的。②通过绿道对城市各重点区域间道路的连接,规范道路的作用,让人们出行选择方式更加多样,形成城市绿色慢行系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③把城市的特色融入到绿道建设中,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地方特色,串联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2.3 有助于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通过建设城市的绿道,绿化美化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双剑合璧,使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们或骑行或慢跑穿梭在林间小路,在广场上进行健身休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3 绿道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营造

3.1 整合串联原有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

城市原有的园林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因此,要以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基础规划绿道,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进行更新与设计。在规划生态绿道,首先要考虑原有景观节点的发展需求,进行有机串联,使各个景观节点的生态效益、休闲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

3.2 完善绿道建设管理体系

结合国内外国绿道营造的经验,不断更新完善独具本市特色的绿道管理制度,同时在城乡规划体系中纳入生态绿道规划这一内容,其规划的层次主要为:“社区――城市――区域”。除此之外,绿道规划还要结合附近居民与建设的需要,从点到面进而扩展到整个城市,最后发展为整个区域的有机连接,实现“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全方位建设体系的逐步确立。

3.3 整合城市资源

绿道系统概况来说是一个功能各异,有侧重点且又互相影响的整体。在建设绿道时,首先就要深度整合城市资源,加强与城市的互动交流。通过分析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土地、交通等,叠加各个权重因子,使绿道融入园林之中,扩大绿道的综合效益。

3.4 以人性化服务为主要理念

在绿道规划中要纳入人性化服务这一内容。在进行规划时,结合每个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增加符合地区要求的生活功能。

3.5 加强绿道设施的完善

在绿道设计建设中,注重绿道设施的完善。充分结合当地的特点,规划设计出道路服务设施及园林景观服务的设施,同时还要规划包括信息系统、休息设施、照明设施、急救设施在内的一系列配套设施。因为生态绿道的主要作用,即为人们提供娱乐、散步、观光、骑行,所以,在绿道设计时,对交通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以保障人员通行的安全,尤其是地道、天桥等特殊路段,必须要加设一些安全保障设施。

4 结语

绿道建设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尊重原有园林生态系统,适当规划人的活动与其之间的关系,整合园林生态系统保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建设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的花园城市。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示范课堂是全面展现教师内功的舞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对示范课堂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中要运用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倡“互动合作”,融洽师生课堂关系;坚持反思,感悟教师教学人生;担当责任,奉献育人爱生精神。通过总结,期望予高职教师以借鉴,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示范课堂 教学策略 反思

一、引言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教师,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舞台。示范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对现行教学课堂起“示范”作用的课堂,是教师“舞”跳得最好的课堂,是全面展现教师深厚教学功底的课堂,是具有风向标作用的课堂,是对教师“心境、师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大考查的课堂。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实践课时居多的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校示范课堂评比、多重考查脱颖而出,被评为示范课堂。

二、示范课堂教学策略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示范课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有“说、学、逗”的本领,将前瞻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完美融合,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形成良好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评比过程中的反思、研究与实践,总结出示范课堂教学策略。

1.运用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示范课堂,教师单有讲授技巧远远不够,还需具备“说、学、逗”的本领。说,指吟语园林立意有关的诗词、解字意、解词意、园林设计中的短笑话、趣闻逸事;注重培养学生方案汇报能力和提高学生沟通交际能力,课堂中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激励、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学”,指学习园林人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具体表现为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事迹提炼成案例,丰富教学内容。“逗”,指的是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法,将在园林项目中故事编成小品穿插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在“逗乐”中学习,渐渐地对课程的学习有了“乐学”的心态,学习兴趣得以养成。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喜欢感受真实场景、实践真实案例和聆听真实故事的学习特点,采用“从真实案例中来,到真实案例中去”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说、学、逗”的能力,结合大量的真实项目、案例,创设情境,分享故事进行教学、进行训练。有时,为了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将教学内容通过说故事、做案例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之后,学生经过吸收、分析和整理编成新的故事,使学生的作品能联系实际,符合实际,从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使课堂更具趣味性,而且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实现了师生互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得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参与。

3.提倡“合作”,融洽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合作的关系,师生合作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1],师生合作能促进师生的情感发展,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师生的信任感,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即教师的角色就是当好甲方,起着制约作用,同时教师不能闲着,不能形式上巡视、督查,而要走下去,适当进行交流、提示与点拨,对学困生给予方法上的引导和思想上的开导,端正他们的自学态度,树立自学的信心,并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学生的角色是当好设计师,为甲方服务,学生做得好就给予加分。这种合作是模拟真实的设计流程进行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体会到真实的甲乙方,同时加强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主动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要强调合作精神,通过实践寻找问题,在教学中解决问题[3]。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4.坚持反思,感悟教学人生。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的重要性。作为示范课堂,教师要一直坚持反思,反思每堂课、每个学期的课,同时对课堂中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进行不断总结与感悟。

5.担当责任,奉献爱生精神。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种放眼未来,勇于献身的职业;是一种辛勤耕耘,乐在其中的职业;是一种精心雕刻,不断创新的职业;是一种为人师表,催人上进的职业[4],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的是专业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作为教师,特别是示范课堂的教师,我们要有师爱与责任,给予关爱、指导、鼓励、赞美、帮助、欣赏和支持,认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只有我们心中有这样的信念和责任感,才能担起培养祖国人才的重任。

三、结语

“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展现教师个人特色、教学底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通过示范课堂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教学相长,形成新学风,让学生切实学到扎实的专业本领。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首先阐述了生态学体系与园林设计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可供园林规划设计借鉴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最后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

随着技术变革和人口膨胀,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的秩序也被破坏,生态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生态”一词随处可见,然而违背生态原则、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却仍时有发生,有的破坏甚至是打着“生态”的旗号。这种现象在园林界也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生态设计应该成为园林设计的核心。

1 生态学体系与园林设计的关系

大到风景区的规划,小到植物景观的营造,都涉及生态学的相关内容,生态园林也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综合国内外生态园林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建设生态园林的本质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协同自然设计规划和营建园林,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园林在生物多样性保育、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有机融合园林以传统观赏价值为主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生态学体系来看,园林的生态性应该满足3个不同层面的标准:(1)对宏观尺度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2)对于中观尺度而言,它的环境建构符合生态原则,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3)对于微观尺度而言,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2 可供园林规划设计借鉴的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2.1 自然优先

自然与园林规划密不可分,如果为了园林规划设计而破坏自然,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要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

2.2 整体优化

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具有生物结构的整体,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且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生态规划秉承整体第一的原则,只有整体达到最佳状态,才是真正的最佳状态。

2.3 生态关系协调性

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物与生物、人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间相协调,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3.1 园林规划设计将更具整体把握性

引入景观生态学使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更具整体把握性,持续性更强。在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城市环境逐渐恶化,工业化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美化环境,相关部门提出了美化城市,兴建公园、风景大道、广场等,这就逐渐打破了城市的原有节奏,破坏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和社会网络,不注重天然的有机存在,而是机械的添加、破坏,只顾眼前利益,使自然与生态工程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也得不到保障,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城市规划中的这项失误需要正确的理论来引导,走出误区,需要从人类整体生态学的理论出发。景观生态学注重生物系统的整体性、有机性,是一种可持续的规划。与传统相比,它更注重保护自然和整体把握性以及自然协调性,这些无疑都是景观生态学所具有的优势,景观生态学的整体把握性将解决一系列难题。

3.2 园林规划设计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引入景观生态学有助于园林规划设计更趋于理性化、科学化,传统的规划只注重外表美化,却忽视了内在需求,它们之所以会被忽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体系,以往的景观评价标准旨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强调人对风景的作用。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无法从生态角度评价景观,强调视觉意义上的重要性,缺乏理性标准,景观最重要的是其内部的生态效应,现在景观生态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景观要素的演化过程。因此,引入景观生态学提供了新的评判景观方法,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化的标准,当前的景观建设中,自然科学的含量较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是环境的破坏,引入景观生态学后,景观规划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基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实践研究

[摘 要]本文借鉴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的要求,本文认为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要件。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风格应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

[关键词]园林规划;林业;景观设计

一、引言

根据园林设计相关理论,园林设计中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近年来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第一,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第二,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第三,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构建研究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还是园林、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工业企业和机构的规划设计和校园环境;或像世博园等大型园林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实践研究

(一)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艺术性

景观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创造一个实用的功能为目的的。在层出不穷的“纯艺术”,出现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他种类的艺术,从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的创造,创造艺术、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光效应等一系列的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转向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极大的启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二)园林规划设计体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以民族文化遗产的背景为基础的。对于山水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文化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上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们也接受了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创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快速形成,随着中国艺术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特点。

景观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在本世纪的最后半个世纪,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先锋的作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都发挥着先锋作用。因此,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必须把握相对稳定、不变的景观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思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园林设计应体现意境、人性与生态融合

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园林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关键所在。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摘要:本文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园林规划设计》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应注重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学;理念;执教能力;途径

2015年4月24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人才保障》重要讲话,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提升理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团队精神等方面,切实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1 当前教学工作中应注重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专业课《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应紧跟时展。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团队精神不强;专业带头人影响力弱;没有形成紧跟学科前沿的氛围;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只懂传授书本知识,不会实际操作能力的传授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2 解决的途径

2.1 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转变的程度决定发展的进程。更新观念,是教师真正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条件。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理念在先,学习为径。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应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可以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建议提倡编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扎根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目的的指导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全面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2.2 更新教学方法

新形势新要求,今后需极力改变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模式,应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现代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其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以生为本”,让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

2.3培养教学团队精神

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密切相连,优质学校的建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的能量。教师是实施优质教育的生力军,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学生生存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颁布若干关于授予优秀课程教学团队称号的决定,以优促教,以优教促成优生;通过教研室活动、优质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积极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以老带新,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广泛搭建平台,运用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2.4提高专业带头人影响力

花较长时间培养扩大专业带头人的影响力,关键在于要“请进来”和“走出去”,要把外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专业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还要走出去积极参与行业搭建的各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并尽量多在学科的主流报刊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大学校和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2.5形成紧跟学科前沿的氛围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难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高职教育的根本是人才培养,培养出适应区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更高目标,以提高应用型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科技发展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型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实效,努力实现高水平科研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2.6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现罕见大动作,用连续三期的篇幅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有专家测算,从2014年至2020年的六年间,京、津、冀三地间的交通投资,预计将会达到1.5万亿元左右。目前形成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城建、现代服务、新兴农业等六大专业群,基本涵盖了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又一大契机。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模式,“走出去”迫在眉睫,我们应及时开辟渠道、出台相关政策。有政策才能规范,有规范工作才好顺利开展。建议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鼓励特色专业先行试点,鼓励有能力的教师担任厂长、校长,既可以弥补实训场地的不足,也可以让我们的专业更好的回馈社会、服务社会,因为很多教师有这个能力!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共赢,真正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用人的零对接。完美的就业与社会服务能力势必促成我们良好的社会声誉,良好的社会声誉势必带来源源不断的学生,源源不断的学生才是一个学校存在的根本。

2.7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磅出击,打造一支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一,建立培训机制。这需要学院开辟有针对性的培养渠道,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同时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新毕业大学生教师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企业锻炼再上岗;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引进行业专家。还可以依托国培、省培等相关高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及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等教师进修网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学校师资的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培训工作逐渐形成长效机制;第二,出台导师制等相关政策,通过以老带新、教学能手竞赛等形式,切实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第三,制定可行的激励措施。如对已经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津贴。第四,提高实践教学课时费比例。严格要求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利用“好”现有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多渠道重磅出击,成功打造一支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柳金英,硕士,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园艺。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 要: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与园林教学的相互关系。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从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调整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可行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能,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园林规划设计;现状;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及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出众的实践技能[1]。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校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之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助力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着人力、资金等浪费问题,但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应地提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能力。

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对经济发展具有“依赖性”和“伴随性”。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正常,园林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需求更是紧缺。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很难培养适应当代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各地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次组织园林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为此,笔者在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下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意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推进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

1 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

1.1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完善教学实践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显著特点是标准化,其次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革新,摒弃陈旧的教学知识内容。特别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通过大赛,利于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更接近实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2-3]。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要以讲授、演示、指导等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教师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补充适合现代高职教学的主流知识。在完善知识的同时,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互动探讨法等教学方法,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整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1.2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

目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影响教学成效。职业技能大赛以任务和荣誉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大赛也为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证书,为学生就业增加了砝码;其次是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接近实战,为学生亲自动手提供机会;再者,通过大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3 职业技能大赛利于提升教师专业业务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技能大赛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师知识衔接,在大赛中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和技能短板不足,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知识的深度、精度和广度,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大赛更多体现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企业等合作,这种环境利于教师对竞赛项目各环节进行研究、思索,捕捉教学完善的信息,并带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技能大赛也有助于校企间的合作。

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特点

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景观设计、绿化施工与管理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该专业的重要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集艺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跨学科性强、实用性强及综合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决定学生职业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实施措施。通过该课程学习,承上启下《园林工程预算》、《园林树木学》、《工程测量》、《花卉学》、《CAD制图》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植物与美学相关性的能力,并能把构思和内容正确表达并绘制。目前,该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无法满足企业对园林设计一线人才要求的问题。

2.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2.1 目标定位模糊,知识更新缓慢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视,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求艺术与美的结合。教材从书写到出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导致知识更新赶不上需求,以致难于满足当前规划设计要求。此外,授课过于理论化,难免造成理论表观于实践显得空洞,缺乏张力和感染力,虽然多媒体教学丰富了理论课程,平面化的图片也难以把握设计的关键知识点,也不利于人才目标定位的实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要么定位过高要么定位过低,园林专业就业去向很多,要把握方向,找准人才目标培养,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行业很多,涵盖城市设计、园林绿化、建筑工程、公路铁路等,需要根据定位目标,有侧重点地讲解知识。理论服务实践,实践升华理论,没有从真实环境中体会的实践课空洞而理想化,缺乏实用性,而与社会脱节。

2.2.2 教学模式传统,互动教学不足 “填塞式”教学方法依然占据我国高职教育的讲台。缺乏互动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种缺乏互动融入的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实践教学跟不上知识的步伐,不仅遏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2.3 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机制尚缺 《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一般采取理论试卷考试或者是设计一幅图的形式作为考核,理论试卷考试重在理论,易于形成应付考试,学生不能对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而设计图纸的交付缺乏能动机制,不利于提升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力,这也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相符。如何综合评价《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尚缺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

3 职业技能大赛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 完善理论知识,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行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难于通用。各高职院校通过到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亲密交流,查找《园林规划设计》教材不足,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产实际,突破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模式的束缚,有侧重地订购课程教材,并完善课程理论不足。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利于高职教师了解当前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并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改进传统图片式的多媒体教学,引入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以新颖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准[4]。此外,讲解行业的成功案例,将案例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模式多样,还包括实战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可以改进传统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学习的氛围,提升了教学成效[5]。

3.2 项目化教学,任务化驱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在实践,核心是理论在实践上的灵活运用。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任务驱动教学的一种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危机感和成功欲,能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滁州职业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一项项任务引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把课程分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了解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作品由企业去评判,具体项目涵盖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及公园规划设计、居民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绿地规划设计及屋顶花园规划设计五项[6-8]。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模块化,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形式,以专业竞赛、校内小组赛、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团队意识。

3.3 多渠道考核,改以考代评

改革以考代评的考核方式,强化高职院校技能型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设计能力。传统的作品设计考核易导致作品抄袭和雷同发生。各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园林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聘请大学教授、企业专家对体系进行论证,避免考核体系的片面性[9-10]。笔者通过这些年教学,总结了一套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考评等特点,一是理论成绩25%,二是课堂提问、作业10%,三是技能竞赛15%,四是小组项目作品25%,五是与企业间项目化教学作品25%。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点之一。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及园林专业的特点,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阐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详细叙述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来源、发展、优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用该模式的必要性等。另外,以课程任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为例,说明了现阶段“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 园林规划设计 校园绿地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能无缝对接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教育和行业需求相联系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企业岗位实际所需技能,满足人才市场需要,才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师教学需要不断促进的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受体,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学生停课完成作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传统模式在现代高职教育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Studio)”源于西方艺术的“作坊”,原本是艺术家们工作的基本场所。“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1919年首次引入该模式,创造了工作室教学和形式教学,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的结合,这一应用对世界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园林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模拟现实企业工作方式,教师、学生组建工作团队,共同实施完成“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工作室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和学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合作的同等地位上,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淡化了教室概念,将教学场所扩大化延伸到图书馆、网络乃至生活环境中,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单个任务为周期,主动探索、分析和归纳完成任务所需的东西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既成结论和事实。同时,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既定印象,以指导、合作的形式更好的融入学生群体中,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教学过程转变为探讨、交流和对话的过程,这种方式更加符合新一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主体地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用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教学基本思想。另外,基于实际情况的项目完成,加强了教学过程和社会市场的联系,拉近了学生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之间、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距离,更加符合现代高职学院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宗旨。

我校园林工程专业,大多数专业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加上在校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但自尊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在该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程中,也不利于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积极性差的现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通过完成实际任务为目标,提高学习成就感,对学生心理起到激励作用,加强学生教师间的沟通联系,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该模式使学生能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今后在社会企业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基础。该学科综合性强、注重实践,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强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采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将实际设计项目运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有自主意识的去掌握和运用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按照项目类别,大体可以分为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等8个教学项目。本文以单位附属绿地中的校园绿地设计为例,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做出详细说明。

(一)教学目标

学生在开始学习规划设计时,对园林景观的空间想象力有限,如何将现实环境用图纸的方式准确表达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最大难点之一。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一般讲授完园林绿地构成要素设计之后,把校园绿地设计作为完整设计的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校园绿地特点,熟练掌握大专院校校园绿地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掌握完整总规图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及设计技巧,注重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的培养。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设计图纸种类要齐全,图例、文字标注符合制图规范。设计说明书要能体现设计意图,起到补充说明图纸的作用。

(二)任务

1.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园林中,校园绿地往往以学生的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常分为幼儿园绿地、中小学校园绿地、大专院校校园绿地。其中,大专院校的绿地面积最大,服务对象年龄较大,景观需求更高。采用合适的园林手段进行布局,可以将整个校园形成一个园林系统,发挥校园绿地改善小气候、美化校园环境的功能。

在校园绿地设计中按照其功能不同进行分区设计,常分为校前区、行政办公区、教学实验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每个区各有功能重点,但在道路的串联下又形成有机的整体。应根据各区景观要求和景观特点,创造出完整且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

结合校园绿地特点,要达到最终的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要求:(1)校园绿地规划服从于校园的总规划;(2)在规划过程中,各经济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应定额要求;(3)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条件,结合当地历史人文景观,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景观;(4)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丰富校园生态景观;(5)校园绿地的布局服从于校园的总体规划。

2.设计步骤。(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然后由老师结合教材阐述校园设计要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园组织参观,使学生对不同学校绿地的景观布局,景观要素,以及文化传达的方式有感官上的了解。(2)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进行校园绿地的改造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或5人进行调查、记载。对学校现有绿地的布局形式、植物种类、周边环境、景点设置等现状进行评价分析。(3)分组讨论,整理现场勘查资料,分组和老师讨论校园绿地的修改方案。(4)基于学校整体的景观,设置游览路线、划分功能区、布置景点。(5)完成初稿草图,和教师讨论初稿方案。(6)分组讨论修改初稿,确定方案。(7)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相关平面、立面、剖面图纸。(8)根据各组实际情况,绘制若干效果图。(9)书写设计说明书。(10)提交成果。(11)讨论总结。

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全过程,在各组设计过程中不断提示、修改图纸,并结合各组实际情况提示设计方向,开拓设计思路。

3.实训材料及工具。测量仪器、绘图工具、现有的图纸及文字资料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1)设计图纸一套:a.总图:分析图――区位分析图、现状图、景观结构分析图、空间分析图、视线分析图;设计图――功能分区图、平面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道路交通设计图、鸟瞰图、局部平立剖、效果图。b.意向图。

(2)设计说明书一份:项目概况――区位分析、周边环境分析、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分析;设计说明:设计理念、设计目标、设计依据、设计思路。

(三)任务总结

在各组提交设计成果后,由教师批改评价,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希望能在下次设计中避免。收集国内外优秀的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结合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讲评。

三、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传统教学造成的死板、枯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发挥老师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在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最大化的吸收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因此,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改革模式。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的探讨

摘 要:分析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开创绿色、优美、环保的城市环境,激发园林工程核心价值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

1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不难看出,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景观设计,却没能重视其生态效应。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由于欠缺园林设计规划工作经验,通常仅仅将规划看做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附属,无法细致周密地考量生态效益,更不重视园林工程在调节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人居质量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无法很好地结合本土自然条件与土质状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片面追逐绿化规划大而广的形式,提升其视觉冲击,把握整体对称,却疏于对园林环境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导致一些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工程看上去外观优美,具备了良好的观赏性以及浓厚的艺术韵味,然而植物种类却较少,通常均为单一外观优美的品种,没能把握园林植物群落搭配的科学原则。另外,一些城市居民住区或是公共绿地仅仅栽种少量树木,虽也可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却较易引发出生态布局的不协调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出脆弱的一面。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区域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的热情高涨,却没有将日常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这令较多区域投入园林保养维护的费用有限,日常养护管理设备通常较为陈旧。应用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导致较多栽种植物成活水平不高,即便最终成活也生长缓慢。一般是应付上级单位检查或是举办大型活动之时,才突击做养护处理,使得园林绿化效果大打折扣。

生态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在于物种多样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可确保整体生态群落的可靠稳定。为推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向着协调平稳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考量配置多样化的树种。然而,当前一些城市区域在规划园林阶段中却呈现出了认识误区问题。即过高要求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甚至在同一园林区域栽种百余种树木,而部分城市则片面追求栽种名贵植物,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园林相关单位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没有树立科学认识,包含较多误解现象。事实上,该做法仅仅是单纯地提升了树种的类别,却没能细化考量该类树种现实生长状况,较难构成可靠优质的植物生态环境,更对稳固园林生态系统结构极为不利,较难为现代城市的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2.1 促进城市建设同园林规划的协同发展

不同城市区域现实的自然条件具备较大差别,因此,应依照各地区环境、温度、土壤状况、地理位置,规划设计出契合本土特征的园林工程建设方案,具体设计方案应凸显该城市区域文化历史特点。新城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因此,可应用大面积规划种植方式。老城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可进行地块升级改造,就住区居民现实需要合理规划设计,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休闲活动场所。另外,应通过精心设计,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出多重风格。园林项目中科学配置树种,尽可能选择体现高强适应性的种类。

2.2 开创优秀生态环境,激发园林工程生态效应

自然界之中无论何种生态系统均具备了新陈代谢以及能量循环的能力,最理想的生态系统即自然生态。因此,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阶段中,尽最大可能将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成为与区域生态无限靠近的环境,植物栽种应合理选择一些具备可全面抵御本土之中常见病虫害现象的品种,而后再依照具体状况合理引进外来植物进行有效补充。该过程中促进灌木、草木种植的合理融合。例如,可选择常绿或是彩叶植物,创建四季静态构图,同四季的更替变化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确保不同季节均能看见绿色植物,进而营造出一种完善优美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

3 结语

总之,伴随大众日益重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园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之逐步变成大众日常生活阶段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国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没能构成成熟的生态系统与工程结构。再加上园林设计规划属于一类任务复杂的系统项目,工作难度较大,牵涉植物、林业、生态环境学科、建筑、城市规划设计、艺术美学等领域。为此,开展城市建设园林规划任务中,应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全面做好城市环境设计、规划评估、美化与装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进而真正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探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后期景观园林施工的关系

摘 要:就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后期景观园林施工的关系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后期施工;关系

1 景观园林规划施工的具体步骤

1.1 前期园林规划的勘探设计工作

任何一起工程建设都不是在想象和幻想下进行的,特别是景观园林建设,每一处风景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而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却是人为修建。但不论是先天形成还是后期建造,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结合实际的地理环境而构建出来,因此,要想建筑风格符合当前实际,就应实地考察该处的景观园林。

1.2 加强景观园林的独特性设计

一般的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主要包括4大步骤:景观园林施工图纸设计、整体效果设计、初步规划施工方案设计以及总工程预算设计。对于专业的建筑工程师来说,他们在进行最初的景观园林施工图纸设计时,会将施工过程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材料的类型和数量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地统计,然后根据投资者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确定施工图纸。

1.3 进行规范的招标

景观园林的工程招标,与其它招标目的是相同的,都为了选择出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施工团队的高信用与高效率三者兼备的承包工程建筑公司。然而在招标工程中不乏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选择了不论规格、水平还是质量都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建筑团队。因此,对于这些方面的工作人员该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感,严格把关投标选择过程,严厉批评打击不合法、不规范的投标行为,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个投标队伍,给予他们相同的竞争机会。而在整个招标过程中,标底是投标结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投资者需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上层负责人对申报材料要进行细致地审查。

2 后期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2.1 景观园林的土方工程

将自然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通过修饰的手段使其有机结合,将其改造成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风格的新景观就是当今景观园林工程的由来。景观园林工程由种植工程、土方工程、建筑工程所构成,而其中的土方工程是工程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提供有力的施工依据,就需要利用高标图把重要地形地貌标注于设计图纸中。

2.2 植被造景

不论是古风版的传统景观园林,还是如今将自然与科技相结合的现代景观园林,植被造景都是突出其主题的重要方式,也是景观园林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构建元素。植被的合理性搭配对景观园林的整体效果与质量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景观园林的独特性,主要是通过植被不同的形态特征和气味来展现,致力于用最质朴的本体将自然四季之美表现地淋漓尽致,因此,这类工程的主体对象就是植被,为了展示出与众不同,设计师要熟练掌握各类植被的生活习性,而日常景观园林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植被的生长状况,积极做好护理工作。

2.3 硬质景观

景观园林工程中硬质景观的运用非常普遍,如林间小道、广场、石梯等。科技的进步与审美需求的提高,使得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景观园林建筑中,据市场景观园林建筑材料的调查报告所示,天然鹅卵石等的石材运用需求量最大,很多景观园林之中都会使用硬质石材进行道路铺设,此举无疑提高了园林设计的档次及美观水平。然由于施工设计者片面追求景观园林的美观,忽略其鹅卵石之间的砂浆厚度,在经过日晒雨淋的洗礼后,鹅卵石小道的边缘部分经常出现鹅卵石脱落,砂浆伴着雨水冲走的情况。鉴于这样的情况,园林施工需要格外注意道路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伸缩缝深浅程度的合理铺设。

2.4 景观的照明设计

照明景观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照明灯,如树影灯、室外场地照明灯、泳池灯等,最难的一点就是在夜晚里展现出特殊的景观园林照明效果,并且与周围自然景色合理搭配。所以,施工人员在操作时,要根据周围景观合理安排灯光的色温及色调调配,综合考虑灯光照明效果。另外,让夜晚与白天的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效果体验。

2.5 景观插曲

景观插曲的作用主要是让景观园林建设增添别样风趣,如观赏鱼塘、指示路标等都属于观赏的插曲,在自然景观里添加浮雕、石拱桥,体现古风感,与现代化建筑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性设计。注意细节性把握,像路牌与路线图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者对园林景观整体构造有所了解,所以,辅助性景观插曲设置地点的选择不可忽视,让它们能与周围环境的存在毫无违和感,进而增加现代化美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后期景观园林施工的关系密不可分,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细节抓起,完善其缺陷,改善其不足,促进我国景观园林建筑行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

摘要: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其充分体现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要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在遵照美的规律同时,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紧密结合植物的质地、色彩及形态等多种因素,在园林规划的整体构图之中营造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季相色彩

四季气候的不同变化,影响树木花草发生的开花、落花与结实、果熟等变化,构成植物的季相。植物的种类不同,其季相也就不同。从叶色看,常绿树枝多叶茂、色泽较浓;落叶树色泽较淡,花色鲜艳而活泼。配置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构图。在深浅的配置上需要采用对比与衬托手法,以增加视野的深度感。同时,调配各种单色植物,或混合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富于色彩变化的同时可使整体处于统一的绿色基调之中,令人赏心悦目。草坪的色彩与质地十分独特,一般用作园林的底色,草坪的碧绿显得鲜艳而富有生气。从花色看,树木种类不同,花色及花期也就不同。为确保开花时的花木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不出现偏荣偏枯现象。

2质地方面

植物质地的自然外貌由树皮、茎、叶及芽决定。人越亲近植物,给人的质感就越细致。所以,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其观赏视距及质地,利用不同植物,其质地相同,进行配置时给人以单纯感。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体现即其选择与配置,配置树种必须考虑上述多个方面,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对形态、色彩及姿态美观的树种进行选择;丛植依据绿地要求对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应考虑到树木的大小、高矮及色彩,注意疏密相同,确保灵活自然,尽可能体现出一种艺术美感的效果。与此同时,依据树木耐阴程度、生长速度等因素对树木的株行距进行合理确定,树木的枝叶之间不可交叉和挤压,为树木冠幅的生长留足空间。在园林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均必须确保科学与合理,同时遵照美的规律及技术准则,改善园林环境更加优美和优雅。

3配置植物的注意事项

3.1结合观时和观花植物

观赏花木中,存在着时色多变,且极其漂亮的一类植物,如槭树类秋季变红,银杏变黄,均十分漂亮,与观花植物相组合有利于观赏期的延长。观赏树可以作为园林主景,放在比较显要的位置上。而常绿树种具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浅绿绯色的梧桐、淡绿色的柳树、暗绿色的云杉及常绿色的香樟等,对色度对比较大的植物进行选择,所搭配的效果更佳。

3.2层次配置

分层进行色彩搭配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拼花艺术。叶色、花色及高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其层次及色彩也就更加丰富。如高10m的枫树、高5m的松柏、高3m的红叶李由高到低分层次排列,构成红、绿等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多层树丛。选择花期不同的植物进行分层配置,园林的观赏期会有所延长。

3.3草本花卉的运用

樱花树下搭配万寿菊,木绣球前种植美人蕉,能够起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其树冠形状、花型、色泽及寿命等,确保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协调。同时,每个组合内植物构成比例的设置应当合理,并对植物种植结构与游览路线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每个组合的搭配还要考虑草坪、地表及地面等多个组合间的关系。

3.4突出季节性

植物的配置应避免单调或雷同,应确保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充分突出春季的繁花似锦、冬季的银装素裹、秋季的叶色多变、夏季的绿树成荫,使观赏之人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变化。按季节的不同变化,进行植物的选择,可以考虑早春开花的迎春、丁香等;初夏开花的紫薇、木槿等;晚春开花的玫瑰棣棠等;冬季翠绿的龙柏;油松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山里红等。整体的配置效果应保证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以“夏季浓苍翠不萧条、春意早临花争艳”为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配置林木时,常绿树种比例一般应为1/3~1/4,枝叶少的树木产生的效果远远不如枝叶茂密的树木,多样种植物效果好于纯林木种植,阔叶树效果好于针叶树。此外,也可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园林设计与配置,如种植果树或药用植物等,为游人创造一个花草繁茂、林木葱葱的园林环境,令游人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4结语

园林景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公园及风景区的建设发展非常可观。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下景观设计的发展逐渐充实和完善着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对于园林产生的情感并没有古人那么丰富。但现代人的生活仍然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应当善于洞察人的情感,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体现哲理与文化的审美,从而使游人在美的体验中产生更多共鸣。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以人为本是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体现的设计原则,既要将所在地的人文特色融入其中,同时又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根据小区特色规划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居住、娱乐活动的小区环境。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设计思路;城市住宅小区;特点;原则

1 现代化特点和需求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的体现

1.1 规模大且设备齐全

由数栋层次较多的楼体组成的建筑群构成了现代化的城市住宅小区,小区内以居民居住的住宅楼为主,辅助的还有用于满足居民生活、休闲和娱乐需要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其中包括了社区医院、运动健身场所及市场等。

1.2 合理协调布局、综合统一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环境即市容问题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当前房地产事业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要求,为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协调且统一,建设小区时一定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以建设环境怡人、资源配制合理的现代化小区。

1.3 提供强且广的综合光照

光照已成为当今人们选择居住环境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通过利用玻璃增加阳台和窗户的透光,选用明亮的装修色彩来增强综合光照,使得室内乃至阴面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2 对城市住宅小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考虑的基本原则

2.1 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渗透其中

为居民营造良好的住宿、娱乐及休闲场所和环境是建设住宅小区的目的。因此,在对住宅小区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应尽可能做到综合规划,满足各文化层次、各年龄阶段形色各异的需求。小区的景观规划要营造舒适怡人的环境为主,可采用更加丰富的表达形式,使得居民的心情放松,亲近自然。空间布局方面也要开合结合,为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方便。

2.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建设时将所在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合理地利用起来,既能使小区的环境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又能减少资金投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2.3 提倡创新

与其他规划设计相同,小区园林的规划也应十分注重创新,只有设计新颖、独具特色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新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含义的劳动,对设计者有很高的要求,拥有丰富的知识是基础,还需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本着和谐自然的建构思路,将主题的风格和特色凸现出来。

3 用于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

3.1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定位精准

定位是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项目定位准确,之后的设计才能力求完美。人是城市住宅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所以人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扮演者最主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感受。在规划设计前深入服务对象中,深入全面地调查了解其行为特征和需求,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要求十分必要。以此为基础再加入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使得规划设计成果得到居民的认可。

3.2 植物在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配置与规划

就当前情况来看,专用绿地、宅旁绿地、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共同组成了我国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园林绿化的基础工作就是依据住宅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及管理情况种植各类绿色植物。基础的植物类型是在设计前期以小区的综合情况而确定的,确定之后再考虑美观、节能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园林的设计要想做到切实的因地制宜,就需深入挖掘各个不同场地的内涵,并充分考虑小区的人文特色及交通需求,只有这样,设计的园林景观才能凸显小区特色。

3.3 借助现代绿化技术,增加住宅小区绿化

如今我国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有着相应的规定,由于利益的驱使开发商更不会增加绿化。基于此,要想扩大现代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绿化面积,积极借助现代绿化技术是一个行之有效办法。这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绿化技术,并积极应用于小区绿化建设,提高小区绿化面积,建设节能型的住宅小区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总之,我国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受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要充分体现现代化的居住特点和要求,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切实地融入其中,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将住宅小区与城市空间做好自然协调的规划,创造出居住环境更加自然和谐及生态和谐的家园。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刍议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相关对策

摘要:阐述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结合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加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生态为核心,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相结合,充分地融入到当地的风俗中等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对策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塑造城市地方特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景观,其设计灵感的源泉大都来源于自然,而自然的景观,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季节的变换、草木的荣枯、河流的盈涸……往往使得自然景观最美的一刻稍纵即逝。古典园林对此基本上只能是“顺其自然”而已。现代景观设计则可利用众多的技术手段将之“定格”下来,以令“好景常在”。下面将阐述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及设计对策。

1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

1.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景观园林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园林的内涵和形式往往由当前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来决定;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极大地提高物质文明和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通过如火如荼的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改善城市原有面貌,为城市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总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步伐,而和谐生态的环境又促使经济和文化走向更加繁荣。

1.2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加剧,空气污染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成为城市景观园林建设最迫切的任务。城市景观园林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一方面,通过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降低噪音等目的,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园林合理布局、精美建筑、有序运转、完善管理等,使置身于绿茵遍地、和谐生态环境城市中的人们,身体更加健康、精力充沛、创造力旺盛。由此可见,城市景观园林建设对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1.3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其创造元素往往取材于当地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人文建筑、特色景观等,这些元素通过提炼升华,以铺装、雕塑、假山、水景、园林建筑、小品等景观布局手法和形式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容易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共鸣,增强居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时从侧面也向外展示了城市特色文化,以城市名片形式对外传播,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基础。

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2.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研究不深

在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这一新兴学科专业尚处研究、教育、实践的萌芽初期。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松解,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3者在分争天下,现阶段还难以做到重组统一。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强项;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园林专业最为擅长;游憩娱乐学这一专业在中国名义上没有,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快速产生一个旅游游憩分支专业。不管是哪种,均涉及到研究怎样的环境为人们所接受,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

2.2观念目标陈旧僵化

当前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虽然引进、吸收、消化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个性鲜明、耐人回味的创新性作品很少,很多都在照搬模仿,其根本是忘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所在。

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观。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场地意识淡薄更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3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针对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实际,要在实践中做到不断创新,就必须借助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首先依据以人为本的游憩规划设计为要素,研究制定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和评价体系;其次要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的活动项目空间,时间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元素组的构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规划建议

3.1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大城市景观空间的主体,任何的空间环境设计都应是围绕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体现出对人们的关怀,根据人们的区别划分,来分析人们的各种行为心理特点,以此来满足其各自需要的不同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以及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也应适应性地做出变化。

3.2以生态为核心,加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相互关联。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3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园林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地考虑园林规划设计。而园林规划设计也要配合城市的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一致,促进城市的发展。例如我国自2015年起在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有16个城市进入试点范围,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融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4园林规划设计应与环境艺术相结合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园林规划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园林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相结合成为将来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园林规划与环境艺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并且通过与艺术相结合,能够提升人们审美,增强对人们情操的陶冶。

3.5园林规划要充分融入当地风俗

一个优质的园林规划要充分地体现当地的特色与风俗风貌,人们通过园林规划就能体会出当地的风俗人情。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体现地域特色,尤其是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更加注重融入地方特色。

4结语

正如大地艺术一样,现代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而使其呈现出口益复杂的多元风格。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园林与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激情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暖和的参照。更高更新的技术,让景观艺术的表现深度,更加彻底和不受局限。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