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音乐方面论文

时间:2022-05-15 03:37: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音乐方面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方面论文

音乐方面论文: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总是伴随着大量的音乐,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能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能能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激发音乐兴趣,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2.丰富教学手段,巩固兴趣。

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会出现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富有激情,讲授生动、唱奏优美,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浓厚并得以巩固。如有位教师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时,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相联系:“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松花江上》;“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毕业歌》;“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太行山上》等,这样将音乐、历史相互融合,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而且理解了音乐的时代风格,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性。

3.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培养音乐学习情感。

与小学年龄段相比,初中学生对音乐认知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力求达到简单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最大限度地简化技能,注意美感。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创设情境,合理激发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爱上音乐,并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当然,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灵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安排,在正确处理好艺术与技能关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因素,譬如可以结合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对音乐教材适当进行增补和替换。这样,可使学生对地方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

4.音乐教学方式多元化。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音乐教学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演唱教学的多元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对三种唱法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能力。

5.运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区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中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和相关技巧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实质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最好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活动,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在上《雪绒花》一课时,我运用信息技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段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来咪》,用图片引出雪绒花,待学生学会《雪绒花》后,再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这三首优美歌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了作品的意境,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更好地陶冶情操。

音乐方面论文:音乐教育在人的道德情感审美及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摘 要】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审美力及创造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高尚情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作用的最基本的概括。

一、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作用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纯净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而且能使人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培养人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在培养高尚情感方面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中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在情景中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

音乐的形式是美的,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能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引起听者共鸣。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发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然阶段。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音乐教育在发展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

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处处是创作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是人的天赋,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而音乐教育是创造力发展的一大沃土,心动、多思,情感体验。音乐教育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释放心境、畅想空间的思维、迸发灵感。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总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和多方面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去,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音乐方面论文:从四方面着手,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进而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行为!

关键词音乐;心理行为;艺术

托尔斯泰“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更将音乐推到崇高地位:“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

一、情感体验,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前提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我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进而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目前,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时少、内容多,情感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和思考的范围广阔,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的途径

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让他们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通过音乐要素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和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大多是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会在抵触中事倍功半,如果在课上找一点时间,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素养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课外,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相关音乐专题片断。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其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是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教师肩负着培育心灵在使命,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块任由翱翔的一片蓝天!

音乐方面论文:论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开发利用

摘要:传统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让传统音乐通过民间系统的自发式传承与专业院校的灌输式传承,双向并重,双管齐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音乐;教育;发展;开发利用

中国传统音乐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把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课程资源,纳入到我国大、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体系中去。这既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又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教育部2004年12月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全国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与此同时,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15%-20%。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曲艺音乐课程资源。

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国传统音乐资源的策略上,各级学校应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将当地的民间音乐资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聘请传统音乐乐师来学校讲课,传授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技法,通过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来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这一绚丽的宝贵文化遗产。

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包括了民间歌曲资源、戏曲音乐资源、曲艺音乐资源、民间器乐资源、民间舞蹈音乐资源等。它的开发与利用是音乐课程建设的新课题,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弘扬、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一个有效措施,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应将之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社会实践基地,加强民族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意识的培养。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发挥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作用,使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民间音乐的传承分两类:一是民间自发性的世代传承,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二是在学府借助外力的传承。对濒危的民间音乐品种后者尤为必要。以前人们总把音乐院校与传统音乐的传承对立起来,现在这种认识有了极大的改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院校是传统音乐传承的主渠道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又陆续聘请民间艺人进校演出、讲座,恢复了20世纪50年代的优良传统。这让民族音乐文化跳出课本,活生生地走到学生面前,树立了年轻一代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蒙古族原生态艺术长调、马头琴、呼麦、四胡、乌力格尔(说唱艺术)、安代舞等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长调和马头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蒙古族原生态艺术中,最先走进学校的是长调。目前,马头琴、四胡、呼麦等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相继登上了内蒙古各大专院校的讲堂。

有的地区不但把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艺人请进了大学课堂,还把原生态音乐纳入了高校音乐课程体系,进而办起了原生态音乐专业。如,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设立“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马头琴演奏与理论研究”硕士点,在中国首次招收长调和马头琴专业硕士生,呼麦、四胡专业的硕士点建设工作也在筹备当中。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前几年就把南音办成了一个本科专业,使得南音这一古老的音乐艺术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台湾南音社团“汉唐乐府”每年都要到泉州挑选优秀毕业生来充实他们的音乐社团。

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这几年在开发利用传统音乐作为课程资源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与廊坊市文化局一道举办《古乐新声》音乐会,举办廊坊市传统音乐研讨会,相继把廊坊境内的屈家营音乐会、军芦村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的老艺人请到大学讲堂讲授、演奏,让学生亲耳聆听这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感受它的无穷魅力。下一步计划把屈家营音乐会等传统音乐纳入到高师音乐课程体系中来,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

有人可能会担心,走进高校的原生态艺术是否会失去它的原生态?随着时代变迁和各民族生活环境的变化,原生态艺术包括原生态音乐自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我们认为,学院里传授的传统音乐艺术都来自于民间,只要定期到民间去采风,经历了千年传承的原生态音乐艺术的基本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会发展得更好。传统音乐通过民间系统的自发式传承与专业院校的灌输式传承,双向并重,双管齐下,一定会发扬光大。

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建议

1.充分挖掘民间音乐、戏曲、曲艺音乐资源

民间音乐资源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和艺术遗产,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当代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戏曲、曲艺是音乐资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与戏曲、曲艺是相分离的,戏曲、曲艺这一资源在音乐教育领域里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目前,我国戏曲和曲艺的一些品种和表演形式面临危机,如果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一文化遗产就会被人们遗忘、消失。为了能使我国的戏曲、曲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们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戏曲、曲艺音乐资源时,思想意识要转变,要充分重视戏曲、曲艺资源的开发,把地方剧种纳入音乐教育体系,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弘扬我国的民族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

2.建立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

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是学校音乐课程的基石,是音乐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目前,各地学校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大音乐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有效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音乐的功能上开发。建立的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广泛的社会效应,为音乐课程教学服务。二是从基地的地域上开发。既要建好校内民族民间音乐实践教学基地,又要开发校外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校内、校外音乐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基地有机结合,形成校内校外连锁互动、资源互补。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对现有音乐课程的充实与改革,只有从学校教育入手,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调整现有音乐课程,把必要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适应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的需求,使音乐课程更符合我国现有各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最有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具有民族性,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文化走向世界。

音乐方面论文:试论琵琶演奏时音乐表现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名优秀的琵琶演奏员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娴熟的技巧、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等。这些基本条件都服务于音乐表现,这是演奏者从事演奏艺术的最终目的。

一、追求优美的音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追求优美的音色是音乐表现的最基本的要求。琵琶演奏艺术的核心内容是音乐情感表现,而乐曲的演奏音色变化则是音乐情感表现的重要手段。琵琶演奏艺术是演奏者通过演奏音响的变化和情感表现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创作过程。琵琶在音色上,曾有“尖”“堂”“松”“脆”“爆”5种音色效果的名称。“尖”是指在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是指低音区的发音特别洪亮;“松”是指在按弹发音时反应很灵敏,弹弦后的余音强而长;“脆”是指发音很清脆;“爆”是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①笔者在指导学生演奏琵琶时,经常会听到频率不对的杂音、弹奏不当造成的噪音,使得弹出来的声音缺乏和谐之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怎样才能奏出优美的声音呢?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触弦部位的准确

音色的变化源自触弦位置的不同。触弦位置的差异,引发琴弦振动频率的不同,表现出来的音色也就自然不一样。这是因为指甲触弦的部位不同、指甲触弦的深度不一造成的。在复手上方5厘米至8厘米处的弦身上弹弦时,音色较清脆而饱满,这是通常弹奏的部位,乐谱上不记符号;在第十一品位附近的弦身上弹弦时,音色较柔和,在乐谱的曲调左上方注写“上”字;在第二十三品位附近的弦身上弹弦时,音色较清柔,在乐谱的曲调左上方注写“中”字;在靠近复手一两公分处的弦身上弹弦时,音色较坚实,如靠在复手上弹弦时,音色较尖细,音量也较弱,在乐谱的曲调左上方注写“下”字。指甲尖端在与弦身接触时的深度,称作“入弦度”。入弦度一般宜控制在指甲长度的三分之一以内。入弦度越深,音量就越大,噪音也越大;反之,入弦度越浅,音量越小,噪音也越小。

(二)注意触弦时用力与放松的配合

演奏琵琶时所谓的紧张与放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紧张与放松,是要训练提高肌肉的紧张速度和放松速度,这样才能做出生动而有力的演奏,才能做好松弛而灵活的动作,也才能做到较为持久的演奏。弹弦时要注意力度的强弱、动作的松紧,双手各部位有机地配合,各负其责。这个过程的规律应该是放松―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循环往复至演奏完毕为止。紧张是有节奏、收放自如的用力,而非怯场的紧张;放松是可控性地放松,而非无力地、心不在焉的放松。只有放松与紧张循环地作用,用力与节奏协调地运行,琵琶之音色才能清晰、饱满和具有穿透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注意发挥各音区的功能

琵琶的4条弦音色有各自的特点,子弦的音色较明亮、清脆,中弦的音色较柔和、优美,老弦的音色较粗亢、紧张,缠弦的音色较低沉、粗厚。音色在把位的情况是,相把位的音色较浓柔、优美,第一把位的音色较明亮、松快,第二把位的音色较响亮、怡美,第三把位的音色较清脆、紧张,第四、五把位的音色较尖锐、紧张。各音区声音功能明确,演奏中如弹奏不当,就会产生各音区声音功能紊乱、杂音频现的现象。演奏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注意发挥和控制各音区的功能及特点。演奏者一是要注意长期训练,保持手指的灵活性;二是注意手指的用力点在指尖上;三是发挥左右手的功能,重视左手的独立性,除了右手弹要求质量高外,左手按的音一样要清晰和定位。

总而言之,准确的弹弦部位、正确的力度、各音区音色功能的和谐统一是琵琶美妙音乐表现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琵琶学习之重点。因此琵琶演奏者必须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强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技术代表了艺术中物质的一个方面。技巧是工具,它为艺术表现服务。熟能生巧,巧中有妙。只有达到了妙的程度,才进入了自由王国的领域,具备了艺术表现的条件,也只有达到这个层次,才能产生艺术。就艺术而言,技术的发展是为了使艺术上升到一个更高阶段,技术在艺术提升的反作用下不断创新,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名优秀的琵琶演奏者应该重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一名演奏者技术上过不了关,精神上就会有压力,演奏时就放不开,心有余而力不足,自然就不会有好的音乐表现。如果演奏者技术不错,但缺乏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其演奏作品也就呆板无趣,失去音乐的感染力,演奏因失去艺术性而失败。笔者认为技术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是:没有技术的音乐,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技术没有了丰富的音乐内涵,也就失去了光彩,没有了灵魂。因此,在演奏中,要注意因技术不佳而造成演奏的失败,还要防止随心所欲、玩弄技巧不注重音乐美的演奏。

三、理解和掌握作品结构

成功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散发出感情。音乐作品里的旋律通过音符的流动同样可以表达感情,这是旋律最擅长的功能。旋律是横向的,音符一个接着一个,而结构是附加在这个音符线上的。因此演奏者为了准确地诠释作品,必须熟悉、研究作品的整体结构。分析乐句的走向、段与段的连接等。音乐的结构或模式可以是严谨的,也可以是自由的。作品采用严谨的曲式并不说明作曲家缺乏想象力或独创性,中国的古诗词讲究起、承、转、合,这是对主旨艺术性的延展深化,是思想情感的表现。民族音乐也讲究起、承、转、合。例如琵琶曲《阳春白雪》共有7段,分为四个部分,“起”部是全曲的“合头”,标题为“独占鳌头”;“承”部有两个段落――“风摆荷花”“一轮明月”;“转”部有3段――“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合”部是“东皋鹤鸣”。分析和研究作品的结构对演奏者出色地完成音乐作品非常重要。

琵琶有许多的代表曲目,每首乐曲的结构都不一样,表达的情感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乐句走向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及演奏者的再创作都在处理乐句走向中得到体现。乐句走向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无论如何处理,乐句的走向处理都要顺应时代的特征,符合逻辑的发展,服从作品的原质,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演奏者不断地去学习,去追求,去提炼。

四、把握好作品的风格

音乐作品的风格,由其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及题材、体裁等诸因素决定,作品的风格的差异又决定了演奏风格的不同,正因如此,对自己不熟悉的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对一名优秀琵琶演奏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琵琶作品风格多样,且不断发展,风格的各异决定了不同的演奏方法。比如在演奏《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时,虽然两首乐曲都属古典乐曲风格,但《春江花月夜》属于大型琵琶古典文曲的代表作,优美宁静的旋律展示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就像一幅笔画细腻、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演奏时要求注意音色的纯净、细腻的表情和高度的控制能力。《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它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相争的宏大战争场面,着力体现古代将士粗犷豪迈的精神风貌。②

又如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音乐,虽然它们在旋律上有共同的特点即优美、细腻,极富情趣,但在风格上有极大的不同。江南丝竹音乐流行于江浙地区,其音乐犹如那里的山水,清澈、秀丽。其风格委婉、含蓄,格调清新、流畅。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其风格较江南丝竹音乐明快、飘逸、委婉之中更具喜气与质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上例子,只是说明作品的风格决定演奏的风格,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演奏方法。作品风格掌握不准,就不可能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

综上所述,琵琶演奏时音乐表现上需注意追求优美的音色,强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理解和掌握作品结构,把握好作品的风格。这是一个琵琶演奏者应注意的最基本的方面。同时,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只有高超的技术是不够的。如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优秀的演奏是演奏员艺术素质、文学素质、思想素质等相加后整体素质的体现。因此要做一个杰出的演奏家,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音乐方面论文:文化部六方面助推网络音乐发展

本报讯 随着我国网民和移动通信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我国网络音乐行业在整体市场调整中,也获得了平稳发展。根据文化部日前的《2011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音乐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52家,同比增长28.7%,网络音乐总体市场规模已达27.8亿元,同比增长20.8%,市场信心明显提升。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政府的监督引导下,中国网络音乐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市场正沿着行业自律加强、版权合作逐步规范、原创内容增加、多种技术进一步融合探索等方向发展。而网络音乐的健康发展,也将对国内音乐产业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不过,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目前仍受困于盗版和侵权两大顽疾。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核心商业模式未能突破和以流量换广告的媒体模式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针对目前的形势,文化部2012年将从6个方面开展助推网络音乐的工作:一是按照部门职责,管理和服务并重,面向行业开展网络音乐政策评估,健全内容审查和备案机制,改进和完善网络音乐市场管理政策;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引入技术手段进行日常监管;三是鼓励创新,重点保护和扶持原创和民族音乐作品;四是加强对网络音乐行业发展联盟指导,促进行业对话平台和机制建设;五是开展网络音乐行业标准化制定工作;六是继续加大力度整治非法网络音乐网站,维护网络音乐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依法经营的网络音乐单位和国产原创网络音乐产品提供健康、有序、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萧遥)

音乐方面论文: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的作用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师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尽一己微薄之力?本文将在阐述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一、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结晶。[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探讨和保护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公约、条例、宣言以及建议案。其中,2003年9月29日一10月17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2届世界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强调从地方、国家、国际不同级别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各地的传统音乐则属于保护、研究的一部分。

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从小处看,能够记录、保存与保护地方音乐,促进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大处看,能够延续历史、增加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1。学者田青认为,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而地域化、个性化是传统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2]

二、高校音乐教师如何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

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平台,应该把挖掘、研究、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当成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高校音乐教师,同样应该成为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的参与者。

如何发挥音乐教师的作用,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传承与保护呢?

1、保存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地方传统音乐的保护,首要的是原样记录与保存。高文厚、施聂姐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要“保存”而是要“延续”》一文中建议:第一要详细地记录实地收集到的资料并将之小心保存;第二要出版实地录音和录像;第三要帮助文化政策制定者更加理解和尊敬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具体地建议他们,该如何去支持某些地方传统――或让其自行发展。2

2、传承地方传统音乐

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只有传承,才能保证地方音乐的延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民间自发性传承,即呼吁当地年轻人主动学习与运用;二,借助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和国家相关部门等外力的支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三,将其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或校园活动中,[3]让学生看看与泥土距离最近的那些地方的音乐是怎样表演和沿袭她的生命的。当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日益失落,甚至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时,将乡土味极浓的民间音乐引到校园里来,这是别有一番意义的。[4]

3、发展地方传统音乐

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建立博物馆、文化旅游点来开发当地资源,地方特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去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就是发展。[5]该如何使其保持自然状态的发展,是高校音乐教师和地方音乐工作者以及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

由此看来,高校音乐教师在传承与保护地方传统音乐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系主任R・加非亚斯教授曾倡议的:“所有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都应该具有文化人类学观念――放眼世界,立足地方。”而地方高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应该支持和鼓励音乐教师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地方传统音乐,并据其研究成果调整课程体系,协助音乐教师做好传承工作;同时,提请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重视地方传统音乐的研究、传承与保护工作,加强多方的通力合作。

音乐方面论文:关于在音乐教学评价中策略方面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标准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评价;策略

如何全面合理的评价学生的音乐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改革与尝试,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

一、音乐的评价形式

音乐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将学生的日常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力图更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1.日常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即时性评语的尝试,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回应,作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

2.音乐考试评价。

教师评分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上平时表现及个性特长,以等级制进行评价: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在考试过程上,教师应采取激励性的评价,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智力、活力去衡量,从是否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来评价。

3.特长评价

特长评价。初期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作曲、表述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告诉学生到期末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多元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艺的展示,也促进学生平时的努力,争取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使不同爱好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自主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学生的吹、拉、弹、唱等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评价的语言

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的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情绪。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是表面化的,无法打动人心的。而将评价具体化之后,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

三、音乐的评价角色

新课改提出,师生间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作为教师要有合作者的意识,尊重、接受、理解学生。教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成为意见的倾听者、善意的提醒者、资料的提供者或整理者和学生的帮助者。在音乐考试评价过程中,我注意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引导他们学会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交出表现权

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我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而是启发学生“可以怎样”,要求自己只做一名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运用唱歌、舞蹈、乐器等各种形式进行乐曲的体验、创作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案,教给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把表现权真正交到他们手上。

2.让出考试权

传统的音乐考试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分数”,枯燥的考试内容让学生索然无味,也让部分学生头疼不已,更有甚者到考试那天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音乐学科是有它的特性的,并不是每个学生演唱、吹奏、乐理、音乐常识样样精通,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专其中一项,唱得很好,未必识谱;吹得很好,未必能唱全五个音。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老师说考什么就考什么”转变为“歌唱、表演、才艺”等多种形式,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大了,可表现的空间大了,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持续能力的发展。

3.授给评价权

在音乐考试中,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不急于点评和评分,而是采取“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再教师点评”的形式,引导他们学会评价,授给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拥有了评价的权利和能力,往往会更加注重对他人表现的关注,也对考试过程给予更大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实践证明,这种重视了过程的评价,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受学生的欢迎。

《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现代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这种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趋向价值,关注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增加了他们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了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打破狭隘的封闭的评价形式,拓宽了学习音乐的渠道,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双基”,既以学生需要为本,也为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有效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果。这些尝试,无不体现了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较之于传统的应试考试,更科学,也更合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音乐方面论文:全国七所音乐学院院报古筝方面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探索》《黄钟》《乐府新声》《交响》《星海音乐学院院报》全国七所音乐院校校刊自创刊起至2003年有关古筝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对这些文章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古筝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古筝;《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探索》;《黄钟》;《乐府新声》;《交响》;《艺苑》;《星海音乐学院院报》

全国七所音乐院校的校刊创刊起至2003年中共发表了古筝方面的文章79篇,按其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古筝传统流派风格及演奏技法16篇

对于各个传统流派的论述主要从右手的特色技法,和左手的揉、按、滑作韵来论述。不同的流派有着其不同的右手技法,如山东筝派的小关节摇、河南筝派的大关节摇。但是传统流派风格韵味的所在是集中体现在左手的揉、按、滑技法上,潮州、浙江、客家三家南方筝派音乐细腻、委婉,揉弦、花音相对较缓慢、柔和。河南、山东北方筝派音乐豪放,左手多为颤音,上滑音速度快。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是潮州筝派,不仅仅从演奏技法、总体风格上叙述,更具体的从它的乐曲加花、变奏手法、调行变化、乐谱、演奏形式等来叙述。其次是山东筝派代表人物赵玉斋先生及杨娜妮对山东筝派的研究成果也比较详细。

二、关于古筝某一演奏技法概述11篇

对于某一技法得论述中,发展最快得是摇指技术。古筝作为弹拨乐器,其发音是以点状的音为基础的。而遥指则是由密集、连贯的点状音组成的线条状的音,用来表现悠长的、歌唱性的旋律,是古筝这一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在近现代筝曲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技法。在搜集的文章中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给摇指进行了分类:

1.按照弹奏摇指的手指来分,可以分为: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等,双摇、三摇、四摇;

2.按照弹奏摇指时用力的主要部位来分,可以分为:臂摇、小手臂摇、腕摇、小或大关节摇(大关节快速托劈);

3.还可以分为:扎桩摇和悬摇;

4.从左右手分,可以分为右手摇指、左手摇指:

5.还有摇指与其他指法的结合:扫摇、弹摇;

其中左手摇指是借鉴右手摇指在最近十年出现的新指法,它使得线性的旋律也可以出现在了左手声部。弹摇是拇指摇弦其他食指、中指、四指同时弹奏其他音,这种指法和双摇、三摇、四摇一样能使得一个手上的拇指在弹奏一条线性旋律的同时其他手指奏出第二甚至第三个声部来,如果加上另一只手的弹奏就可以同时出现三个甚至四个声部,极大地丰富了古筝声部的表现力。

出摇指之外就是对于左手颤音的论述,“吟”的颤弦速度和幅度都慢,稍快一点的“揉弦”,然后是“小颤”“大颤”。

三、关于古筝历史、技法发展13篇

从最早记载古筝的文献推算古筝最早的产生年代,并从古筝的流传、演奏技法的发展来叙述古筝的发展情况。目前具史料记载古筝最早是由秦国逐渐向中原地及东南沿海流传的,并在这些地区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目前所见的河南、山东、浙江、潮州、客家等流派,闽南筝也自成一派,陕西筝在近30年中发展迅速,也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建国以来,借鉴西方音乐传作手法,诞生了一大批以个人创作为主的新曲目,从原来注重左手作韵的传统筝曲,发展到了注重双手弹奏的近代创作曲目,之后又涌现出大量的打破常规五声音阶排列的现代筝曲.并且技巧难度大大增加,古筝的表现手法得到了更大空间的开发,表现力在不断地丰富。

四、关于筝曲的分析12篇

乐曲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演奏中更准确地把握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作曲者的原本创作意图。目前所见的文章中,对以下乐曲做了分析:传统筝曲《寒鸦戏水》《平沙落雁》《诸宫调・粉红莲》《渔舟唱晚》;传作筝曲《剑令》,王建民乐曲成因分析。

五、关于古筝演奏中音色、用力等问题的探讨9篇

音色是音乐的审美要素之一,演奏中的音色取决于多方面,就古筝来说使用的义甲的长短、宽窄和厚薄,还有演奏者触弦角度,触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等等。在所搜集的论文中从指法和力度上对音色的变化做过论述,对于其他因素还没有见到有研究成果。

演奏从生理上来说是身体有机协调的运动过程,对于古筝演奏过程中生理运动的合理性,目前的研究成果中有从外在的演奏姿势来谈,有从演奏技术的紧张与放松来谈,也有从某个部位的具体运用来如,王中山的《论古筝演奏中手心的运用》。

还有对于古筝指法符号的讨论。由于古筝在长期的流传中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几大派别并且在乐曲的记录上不是使用的详细的乐谱,在新创作的乐曲中出现的新指法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在很多指法符号上,各地出现了一些差异。有时候会出现同一个演奏技法又不同的符号表示,或者是相同的符号在不同的乐曲中会表示不同的意思。

还有为数不多的两篇论文对从不同的方面来讨论古筝的审美问题。

六、关于古筝定弦等理论的探讨8篇

古筝由于其形制上的特点使得它在的音准在经过演奏之后会有一些改变,这就使得我们要经常检查古筝的音准,那么在调音的时候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律制来校音呢?是十二平均律、纯律还是五度相生律?这些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表明使用泛音来调整古筝的音准是比较可行得方法。

还有在现代筝曲中,人们在演奏技法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古筝调性上的突破即在同一首乐曲当中尽可能的突破单一的调性,因此在演奏一首乐曲的时候怎样转调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

七、关于古筝教学4篇

古筝教学早些时候更多的采用中国“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看的乐谱是只记录乐曲骨干音和节奏的基本谱,乐谱只是一个参照,学习者在最初就演奏简单的基本谱,之后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习各种各样的加花、变奏手法,艺术造诣越深,其加花、变奏手法就越丰富多彩。因此在早期教授传统乐曲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即使是现在使用的详细谱“简谱”也不能从谱面上反映出各个筝派的风格来,老师的“口传心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潮州活五调的就使不熟悉潮州音乐的学习者在风格把握上无从下手。在谱面上反应不出“五”字的具体音高,究竟活到什么程度,还有很多具体的揉弦、按音都是谱面子无能为力的。这都是传统乐曲教学中遇到的大家正在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古筝教学在教材上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从基础的到高级的,从传统的到现代创作的,我们应该把这些曲目系统地、有序地整理出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八、关于流派传人的介绍6篇

传人是一个流派的旗帜,他们引导着一个流派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流派风格的最好体现。建国后各个流派涌现出了其各自的领军式人物,河南的曹东扶、山东的赵玉斋、客家的罗九香、潮州的林毛根、浙江的王之、闽南筝的陈茂锦,在此之后各个流派在全国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出现了更多优秀的演奏者,他们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使得古筝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也有很多优秀的流派传人没有得到很好的介绍,没有为人们所广泛的认知。在李萌老师出版的《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就是搜集了古筝各大流派不同传人演奏的乐谱,想以此来使人们在古筝学习中不仅仅是掌握一个传人的传谱,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关注更多传人的传谱。“因为一个流派是整体的、多面的、流动的,同时也是变化着的,如果把它固定化、单调化,就会使它失去生命力。”所以,关于各流派更多传人的研究也是有待我们去发掘的。

音乐方面论文:中医联合音乐疗法对降压、抗焦虑方面的影响研究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音乐疗法对临床所有需要降压和抗焦虑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除常规护理外加以中医联合音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HAMA总分、精神性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降低血压、抗焦虑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疗法;音乐疗法;降压;抗焦虑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选择在我院内科住院出现血压持续升高和焦虑的患者70例。入选标准①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总分>14分;③有独立行为能力;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因精神或躯体功能障碍不能完成调查者;对胶布过敏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3例。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内科住院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和一般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灸、音乐治疗,取穴:神门、心穴、肝穴、三焦、肾穴、耳廓常规消毒用GY-I型音乐探测仪寻找敏感点,然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0.5cm胶布贴在选定的音乐上,操作者以拇指和示指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对压,手法由轻到重,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或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每次每穴按压约20s,3~4次/d,3d更换1次,两耳交替使用。音乐疗法是在各种治疗的同时播放病人自己喜欢的抒情曲,时间为一天两个小时。对照组仅接受内科住院患者常规降压治疗和一般护理。干预时间14~28d。

1.2.2评价指标

降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如收缩压高则同时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虽

1.2.3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入组后24h内和患者出院当天各评定1次,由指定的两名经过培训的研究者进行,一名负责询问,另一名负责观察,分别独立完成量表评分;由于患者受教育程度高低不齐,研究者对患者不理解的地方做详细的解释,量表检查无漏填后由医院档案室封存。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HAMA总分、因子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血压下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中医联合音乐疗法不仅能抗焦虑,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尤其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音乐方面论文: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更新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人们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想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开拓幼儿广泛的知识面。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关键途径,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断开发自身的智力因素,使幼儿可以更健康的成长。本文针对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表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目前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启蒙教育,这就需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好的启蒙教育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使孩子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不具有成熟的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去学习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兴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对音乐的感知而形成的。要想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必须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这样教师的音乐教学也就不会显得枯燥乏味,既增加了老师的教学信心,也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要想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模式来引导幼儿学习音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教育是非常灵活的,不需要受教材的拘束,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身心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这就使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智力有限又非常好动,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老师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在选取音乐内容时应该选用有表现力有活力的音乐,这样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多设置一些音乐情境,通过情境教学使幼儿了解音乐中的感情。也可以组织幼儿通过音乐情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音乐中的感情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中的情境。把抽象的音乐情境通过动作表现出来,有助于调动幼儿对音乐情境教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更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还应该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被动教学转换为幼儿主动学习,释放幼儿的真实感情,把课堂交给幼儿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不应该只是把传授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感受,应该针对幼儿的自身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推进了幼儿的智力开发。

二、幼儿情感的释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要想理解音乐就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理解,去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让幼儿释放自己的情感来感知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达音乐中的情感,使幼儿明白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虽然幼儿的智力有限,但是幼儿的情感是丰富的,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对音乐中的情感进行感知理解,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长期下去幼儿就会理解音乐中的情感,通过对节奏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运用到音乐中去,用自己的真实感情去诠释音乐的美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师和幼儿的感情交流。教师应该多关心幼儿,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堂喜欢上老师,幼儿一旦对音乐感兴趣,那对音乐的学习也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可以放松心情,消除幼儿的害怕心理。教师和幼儿说话应该尽量轻柔,防止由于大声说话而吓着幼儿。幼儿需要长辈的呵护,老师应该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幼儿有反常的地方应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这样就能加深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老师也应该根据音乐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和幼儿一起互动,带动幼儿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去,也给老师和幼儿创造了感情交流的机会。在角色扮演时也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音乐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期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音乐课堂的单一乏味,应该采用独特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经常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节奏的掌握。

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就是通过多种使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个性特征。奥尔夫教学法把音乐的生命力与音乐技巧有效结合,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技巧,又使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生命力,使幼儿的情感可以很好地释放。奥尔夫教学法创造了很多教学新思想,通过音乐游戏、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也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由于幼儿模仿力比较强,所以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应该加强自身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引导幼儿正确地学习音乐,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奥尔夫多种多样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强与老师的感情交流。最重要的是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开发。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音乐方面论文:多方面再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在分析音乐与舞蹈同一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两者在多个方面的关系,为音乐与舞蹈的有效结合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 同一性 关系 结合

从古至今,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音乐与舞蹈一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着。音乐是舞蹈的精神内涵,而舞蹈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地迸发出艺术的魅力,展现音乐与舞蹈的独特风采。因此,本文在分析音乐与舞蹈同一性的基础上,阐述两者在多个方面的关系,为音乐与舞蹈的充分有效结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音乐与舞蹈的同一性

(一)节奏是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共同点

音乐与舞蹈最根本的联系就在于节奏。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体动作都能够被看作是舞蹈,只有经过美化,并加以节奏化的动作才能够被看作是真正的艺术。同样地,节奏在音乐表现中也非常重要,是其音乐表现的基础与前提。

(二)音乐与舞蹈都是情感的表现

情感不仅是音乐与舞蹈的灵魂,其还是整个艺术表现的关键与基础。没有情感的音乐与舞蹈是没有生命力量的,其也不存在具有感染力量的艺术魅力。音乐对于情感的表现是直接的,并且与其他的艺术种类相比,音乐更善于抒发感情与情绪。而舞蹈对于情感的表现则是强烈的,其通过人体动作来充分地表现个人的情绪与情感。

二、音乐与舞蹈多方面的关系解析

(一)历史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都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早期的音乐与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其两者的后期发展中,两者逐渐分离,并开始了各自地独立发展。同时,在其两者的各自发展中,音乐与舞蹈这两者独特的艺术特点也逐渐形成了。尽管,音乐发展为听觉艺术,而舞蹈则成为视觉艺术,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从未真正地断裂。

(二)结构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艺术结构是音乐与舞蹈艺术表现魅力的基础与关键。舞蹈的艺术结构常常来源于音乐的艺术结构,因为,音乐艺术结构能够为舞蹈艺术结构提供有效、完整的设计基底。同时,舞蹈的艺术结构对于音乐艺术结构的变化与调整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节奏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节奏是音乐与舞蹈的基础,是两者均不可缺失的基本艺术要素,同时,节奏在音乐与舞蹈中还发挥着一定的衔接作用。舞蹈是音乐节奏的具体化、艺术化的表现,其能够通过对变化节奏以及舞蹈角色来进行情感的宣泄以及事物的表现,从而将音乐具象化。

总的来说,音乐对于舞蹈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同时,舞蹈又能够将音乐精神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最佳的艺术搭档。

(四)旋律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旋律是音乐艺术形象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从舞蹈方面来说,舞蹈动作的贯穿、感情情绪的组织等都要依靠旋律来引导。如果将音乐与舞蹈两者之间的旋律结合起来,舞蹈就成为了音乐艺术中感情情绪的具体、形象化的表现。

(五)抒情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共同的美学特征,就是两者的抒情性,其仅仅是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而已。如果能够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够迸发出更具魅力的艺术表现,使两者的情感艺术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仅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欣赏音乐,听众的想象则格外自由,而如果让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那么,观众的想象则更为具体、形象。舞蹈艺术更加利用观众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从而将音乐的艺术内涵表现的更为鲜活。同样地,在音乐艺术的烘托下,舞蹈也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

(六)思维逻辑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都是非语言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利用带有比喻性质、象征意义、抒情化、虚拟化等的方式来共同演绎艺术的情感世界。交响编舞法、舞蹈交响化等就是利用交响曲创造的方式与经验来进行舞蹈的编排,其通过交响乐的思维逻辑来创造舞蹈,并在突出舞蹈独特规律的基础上,寻求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从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角度来说,舞蹈交响化对于舞蹈表现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科学层面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现代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在于音乐与舞蹈有着共同的科学依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平面上的艺术,并且其从某些角度来看,也是时间上的视觉艺术。

音乐与舞蹈的表现都需要有一个表达过程。音乐艺术的内容与情绪表达是依靠音乐的连续性,而舞蹈对内容与情感的表达是依靠人体动作的连续性。以舞蹈艺术的表达为例,单单一个孤立的舞蹈动作只能够构成一幅画面,因为它是静止的,几乎没有任何情感的表达。而一旦舞蹈艺术利用节奏、姿势动作等组织起来,对整体的情感进行连续的表达,且不受停止的进行所约束,舞蹈的艺术表现就形成了。音乐也是如此,节奏与节拍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连续性地情感表现,就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三、结语

对于现代舞蹈艺术来说,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更利于艺术魅力的迸发。而为了为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提供有效地理论基础,我们要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音乐与舞蹈自古以来,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尽管在后期发展中,其分离,并独立发展,但两者之间仍紧密相连。现今,我们在分析音乐与舞蹈同一性的基础上,探究音乐与舞蹈在多个方面上的关系,以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将音乐与舞蹈进行有机融合,促进音乐与舞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音乐方面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哪些方面

在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树立音乐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一、音乐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音乐也不例外,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应该是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域艺术特有的魅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歌唱、律动、欣赏、表演、歌舞、情景表演、创作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我曾经在我的音乐课上对学生讲过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歌手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从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多元文化但是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所以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样能扩大视野,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我在教学中不时的补充一些优美的教材之外的歌曲、器乐曲,这些曲子不仅优美,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没有什么难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有所涉及)。

三、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随着音乐手舞之、足蹈之,应为这就是创造,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感情呀!我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边唱边做,只要你认为能够表现音乐就行。

四、音乐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的体现在教科书中,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五、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音乐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种教育。但要知道学生在音乐的基础和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千万不要因为某些学生不能完成任务而耿耿于怀,要知道他已经在认真的学了,不要象语文、数学那样给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音乐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音乐家。

音乐方面论文: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探微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下需要的人才是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音乐教育,能充分挖掘青少年的身心潜能、能有效开发智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使青少年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育人作用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音乐对人心灵的滋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还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对于艺术、对于音乐都是非常的热爱。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音乐对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重要。当前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智力开发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文字、数字和音符。”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完成,音乐教育能开发右脑,提高人的聪慧程度。音乐特有的直觉功能是在右脑中完成的,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音乐对发展智力的巨大作用也显而易见。因此,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多方面能力与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或者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欣赏这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合唱队、乐队、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器乐演奏,这样可以使学生手、脑、眼、耳协调应用,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同时,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慧,增强他们在音乐歌唱、表演、演奏方面的技能,同时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创造潜力也得到激发。

二、音乐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当年多少仁人志士的抗日热情;一首《妈妈的吻》唱出了人们心底对于母亲的那份热爱;一首《父亲》又让多少人们感受到父亲那份深沉而强烈的爱;一支《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们奉献爱心,让人们体会到了大爱无疆、大道无垠;一曲《从头再来》不知鼓舞了多少民众坚强面对灾难的信心;一首《阳光路上》唱出了多少人们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雄心与壮志。这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深入人们心灵的最深处,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德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用社会公德教育学生,品德教育渗透在音乐教育中,效果极佳。我国的学校音乐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文化馆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的分析、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最好能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内容的渗透。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见缝插针紧密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特点、生活实际,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除在了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外,还应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课外生活空间,使德育、美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层面。

三、音乐教育中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习音乐是一件愉快的事,学生参与其中能有良好的精神体验。无论是学习歌唱、演奏、还是排练、演出、比赛,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调动全身各种器官参与,这无疑让学生的身心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锻炼发展。经常练习歌唱的人,其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发和提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不但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时还可以医治人们的疾病。音乐可以治疗疾病这一新兴的的领域,正逐渐的被世界医学界所认可。众所周知,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减少压力,从而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人说,美好愉悦的心情,甚至比一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四、音乐教育能促进青少年劳动技能的提高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特别是器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认识、练习、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演奏技能。在器乐演奏过程中,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耐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坚忍不拔的意志。音乐课外活动中的乐器小制作,也是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劳作过程中得以锻炼,提高劳动技能素质。音乐与体育完美的结合,诸如舞蹈、体操等等活动,在美化形体、增强气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和整体协调能力。

总之,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音乐教育的主旨是经过长期的音乐熏陶,使青少年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变化,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音乐教学,促进青少年智力的开发、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促进青少年劳动技能的提高,使之成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方面论文:多方面入手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1.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音乐教学的过程。比如,在郊游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环境心情把音乐教学融入进去,还可以根据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各种节日等去适应音乐教学的过程,最终使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师生思维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这样就与所学音乐作品紧密连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音乐教育在审美功能中应掌握情感性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活动。教学情境在音乐教学中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的作用,能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还会产生感化人的审美效应。让人产生自信和力量,得到一种情感的升华,充满对人生目标的追求。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2.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

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流行音乐进入校园也是必然的趋势。中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非常强的接受能力,对于像流行音乐这样简单易懂的音乐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信息的飞速发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独特见解,不同的音乐带给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也不乏一些盲目“追星族”的出现,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面对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我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而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流行音乐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只看到流行音乐消极的一面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应看到流行音乐中积极的一面所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以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他们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鉴赏能力,不能区分出它的优劣,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必须转换,要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引路人。

3.用流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

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依托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欣赏音乐还属于一种感性的外在欣赏。在中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流行音乐的丰富素材与音乐形象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情感空间,比如可米小子的《青春纪念册》、汪峰的《飞得更高》、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这些歌曲可使学生倍感亲切,能够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可以释放他们的情绪。学生可以不识谱就能把音唱得很准,他们通过模仿、练习来把握音乐的整体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供了丰富、形象的素材。

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的积极元素,更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让音乐课堂不再是单一的授课模式,而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必须结合教材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流行音乐,甚至会造成学生逆反的学习心理。流行音乐的恰当引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为音乐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正确认识。

4.淡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和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得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还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少不了外界的评价。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还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地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