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5 08:59: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医药企业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医药企业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探讨

摘要: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绩效的主要贡献者,本文围绕医药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薪酬模式,从产品、社会责任及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分析管理者绩效的成因及激励,最后,对中国企业实施管理者绩效-薪酬激励的对策和思路进行初探。

关键词:医药企业 管理者 绩效—薪酬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绩效的主要贡献者,薪酬是激励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如何保证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成果与企业组织及企业所有者的目标相一致,是管理者激励与约束问题的核心。

医药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对产品(即药品)的质量,即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更严格的要求。2)企业目标包括企业本身经济价值的实现,还包括社会价值的实现,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3)经营管理及市场活动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外部因素影响,比如政府规制、社会舆论监督,医院、药店等终端产业的制约或遏制。

因此,相比其他行业或企业,医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任务就具有其相对的特殊性,表现在:1)管理者在关注产品方面,既要重视产品的市场表现,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内容既要包括市场表现的正面效用,又不能忽视因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管理者的任务既要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为股东实现每股收益最大化,又要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因此管理者的薪酬结构必须体现对社会贡献的项目。3)管理者的精力既要投入在企业内部的协调与运作上,又要处理好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因此医药企业的战略不仅要停留在企业内部有效性的提升,又要保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进行有利的调整。

1 管理者绩效

斯旺森(1999)把绩效定义为行为结果。吉尔伯特(gillbert,1978)认为,在组织背景下,绩效是一种有价值的成就。个人认为,绩效就是有价值的行动产出。管理者绩效有别于企业绩效,企业绩效是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管理者绩效是管理者个人的绩效,是管理者个人有价值的努力。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知结合管理者个人特质作出决策,过程中还受产品、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生态圈等的影响。本文仅就影响医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这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1.1 管理者绩效与产品质量

由于市场营销目标和财务盈利目标对企业管理者的导向作用,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导致管理者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进行很多产生短期效益的决策,比如占据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售额。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众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生产同类型药品的企业过多,导致行业竞争混乱。企业可以把严格的质量管理转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形成产品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过多的药品质量问题会严重削弱企业和产品形象,所以企业必须对药品质量严格管理。因此,从产品质量的角度看管理者绩效,严格的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做也是必须做的工作。

1.2 管理者绩效与社会责任

carrol(1979)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总和”。国内学者卢代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徐光华、周小虎(2008)从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维度分析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式[2],贺小刚和徐爽(2007)从策略性绩效的角度分析企业绩效的成因,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如何实现其战略目标而不是简单的财务目标。所谓战略目标就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3]。”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关注财务指标外,还要关注非财务指标。管理者社会责任管理的努力可以体现为管理者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非财务项目,也可以体现为长期战略项目或者公众形象建设。

1.3 管理者绩效与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管理是管理者应对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的有效手段。同时利益相关者对管理者的绩效有着明显的影响,bourgeois和eisenhardt(1987,1988) 发现,决策速度在高度变化的环境中对公司绩效是至关重要的。judge和miller(1991)的研究发现,决策制定的速度仅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与绩效有关。出于这样环境中的企业将从拥有更强有力和更具决策性的经理人员身上获益,而不是利用各方相互妥协来达成协议的决策制定方式。而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保持高度的联系更有利于管理者收集有利信息、制定决策,提高管理者制定决策的速度和质量。医药企业管理者面对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政府、医院、供货商、竞争企业、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等。目前的网络组织理论已成为管理研究的前沿,组织网络是由跨边界合作形成的新型组织,企业间的分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网络,相互结合能产生一种协同效应[4]。从长期战略角度看,利益相关者管理提高企业绩效及管理者绩效。

2 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

将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相联系是西方企业管理体现激励制约机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一定努力会产生一定的绩效水平,并且这种努力所带来的收入或报酬对个体是有吸引力的,激励力由主观努力程度和主观信任组成,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战略绩效标准与管理人员的报酬是明确地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是,期望的战略绩效与报酬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与管理者劳动强度或经营本领以外,其他因素也影响了战略绩效,管理人员薪酬方案覆盖了一批管理人员而不论其业绩是否来源于个人努力。比如搭便车行为。管理者黄金降落伞问题的存在尽管解决了企业整合过程中的人事安排问题,但对于管理者绩效和薪酬问题的处理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刘斌等(2003)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ceo薪酬具有单方面的激励效果,而没有预期的制约效果。增加ceo薪酬对提高企业的规模和股东财富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建议,在明确管理者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医药企业的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

最近的关于管理者薪酬模式,倾向于为管理者的贡献付酬的形式,也就是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的建立,这种模式的实施,要求坚持一系列原则,比如:1)明确绩效标准、对绩效水平进行测量。2)把薪酬和绩效联系起来。3)明确报酬分配的对象和原则。4)劳资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5)不违背相关法律的责任和义务[5]。关于管理者薪酬和绩效挂钩的研究已经得到有效的支持,学术界和理论界也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证支持,但是从产品质量、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角度重新审视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仍值得探讨。周三多、陈传明(2000)在其《管理学》教材中评价指出,“强化理论忽视了诸如目标、期望、需要等个体要素,而仅仅注重当人们采取某行动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强化并不是员工工作积极性存在差异的唯一解释”[6]。有效的管理者薪酬管理可以根据管理者特质进行适合的薪酬激励,即仅通过对管理者行为的管理很难达到企业期望的管理者行动,这方面可以通过满足管理者需要的方式弥补。另外,根据许多管理学者的普遍看法,在薪酬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对管理者道德的培养能够帮助提高管理者绩效。

3 中国医药企业中实施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

在中国医药企业实施管理者“绩效-薪酬”模式具有可行性:

(1)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薪酬手段仍然是国内企业管理者激励的主要手段。中国医药企业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者的需求层次较西方国家偏低,国内经理人市场并不完善,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公司所有制形式不同的企业间的薪酬差距都很明显,薪酬一方面体现了管理者身价的差别,一方面又成为企业在不成熟市场中垄断优秀经理人的有效手段。同时,医药行业相比其他行业企业管理者薪酬偏中,社会责任和产品质量要求又过高,这种收入-责任比明显偏低于其他行业的特征,表现在医药行业管理者薪酬激励明显不足,因而薪酬激励在目前国内企业中仍然是有激励优势的。

(2)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要求:基于绩效的付酬方式体现公平性和竞争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医药企业侧重产品和市场两端,而这两端职能部门是相对容易进行定量化的绩效评价的,企业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制度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比如服务行业就更偏向于无形产出,这些无形产出的绩效评价相对较难。刘、周方召(2008)指出,“经理人的报酬不仅具有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均衡,即能够实现能力高的管理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否则,企业就不能吸引有能力的管理者留在本企业工作。”

(3)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导向的企业管理要求整合各种企业资源,而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激励可以有效保证战略的实施。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理人的有效激励来源于有效的薪酬管理,刘、周方召(2008)认为,企业绩效对管理者能力的敏感程度越高,企业就越愿意支付较高的报酬寻找能力高的管理者。而企业绩效则反映了企业战略的实施成果,即企业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将高管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在了一起。黄志忠、冯燕金、郗群(2008)通过对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可获得数据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样本,调查研究了前3名高管2002至2006年的薪酬及结构,发现,从薪酬增长速度看,设置了激励机制的公司高管薪酬的增长幅度总体上并不比未设置激励机制的公司高,反而低了,这从侧面反映了激励程度过低的状况。因此,希望通过高管薪酬的激励方式实现企业战略则需提高高管的报酬。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医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教学内容面向企业需求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因此要想培养毕业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即选择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管理层面的知识来镜像折射作为员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以及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筛选、整合内容,对于不适合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原理性内容可以去掉,针对中小型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期战略发展、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采用模块化,需求化。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贴紧企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

二、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防止单一教学手段的疲劳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讨论的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也采用案例法的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在这个模块我们就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管理的专家来作报告。通过专家的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实例的介绍,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生产管理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作为生产员工,如何来配合管理者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医药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模块,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家报告法均不适合,因此该模块应用实际医药企业供应管理软件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亲自模拟企业供应单,通过软件来模拟供应操作,这种实践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加强了业务操作能力。由于本校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品类相关的供应、销售和管理岗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中加入这种实际模拟软件,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岗前培训,这样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总之,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故事引导教学法、医药企业中常用的博源医药企业管理进销存软件训练和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专题报告等多种模式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考核方式适应教学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目标狭隘,形式单一且存在命题陈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思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属于学霸类型,期末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平时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较弱,相反的,有的同学期末不会突击复习,理论考试不是很高,但是其在平时的课程汇报和小组讨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和思维都优于学霸类型的学生,因此如果用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体现不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对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用案例法来学习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对案例汇报结果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而采用专家报告形式学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时,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此时的考核应该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报告中发言的情况来决定个人成绩等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不同的教学手段需要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公正公平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加强面临毕业的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是我系医药企业管理教学团队的方向标。以上就是我们对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我们将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具有准上岗的职业能力,也能够使学生还没毕业就具备未来工作需要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实践能力。

作者:柴翠元 王谦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医药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论文

一、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品牌是产品的代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唯一策略。而要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品牌,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企业要走出困境进行自救的重要途径就是全力开发核心产品,全力研发核心技术。将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摆在实施经济战略的重要位置,以新经济逐渐替代传统经济。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通过选派具备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等方式,掌握新的经济理论知识和产品研发专业知识,有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协作、挂靠、配套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协作,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入企业生产,进而打造出企业的拳头产品。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成本上升而效益降低导致的资金困难是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是支持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国家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逐渐建立并完善由政府参与的医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完善并落实各相关机构的服务职能,积极创新并改善信贷服务体质机制,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利用税收杠杆,尽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落实对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通过设立高新技术创新风险基金等方式,鼓励科技单位、企业内部对产品研发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解决医药企业经济运行困难这一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国民医疗服务水平。企业自主创新固然重要,但仅凭行业的单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孤军奋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才能使行业发展形成技术、专利、生产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互补,才能畅通企业经济运行的渠道,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民营医药企业管理过程出现的若干不公平现象及实例分析

摘 要: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也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随着国家药品市场的整顿,医药行业大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民营医药生产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该文列出了民营医药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不公平现象,并且运用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意在希望企业管理者们能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营医药企业 管理 不公平 实例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并且也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市场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达12 802亿元,较2013年增长13.3%。这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必要需求的资金。医药制造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5 537.1亿元,同比增长9.1%;2016年1月和2月数据来看,医药行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 718.6亿元,同比增长8%。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来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医药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些企业甚至会破产倒闭,这是因为不公平现象暴露出了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才受到压制等严重问题。该文是写国内医药生产企业的,但着重针对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民营医药生产企业出现的若干不公平现象进行如下分析。

1 浅析医药行业现在所处的严峻市场环境

在医改大环境下,随着国家药品市场的整顿,以及新版GMP等相关措施的出台,药品市场也告别了以往高增长的阶段,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目前,全国各地都处在药品招标阶段,招标意味着新一轮的药品降价,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又将要缩小了。国家食药监督总局对已经取得新版药品GMP证书的企业全面采用“飞行检查”模式进行有效期内跟踪检查,促进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转。对未取得新版药品GMP认证的证书的企业,令其停止药品生产,违者按无证生产药品查处。在“史上最严GMP”和“史上最严飞检”的双剑合璧下,不达标的药品生产企业绝对不能侥幸过关,躲过严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3日,今年上半年已有50家药品生产企业被收回51张GMP证书。

2016年将在全国医改试点区域全部推行两票制(个别地方甚至推行一票制),并欲逐步推向全国。两票制的推行和营改增的实施,医药行业总成本将大幅增加。国家各项政策频出,意味着医药行业大整合的时代悄然降临,这对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场生死抉择!目前中国有6 000多家制药企业,基本的趋势预测大约是淘汰1/3,剩下的2/3,或独善其身保留下来,或接受兼并、重组等得以生存。在成本提高、售价降低以及国家政策频出的多面夹击下,制药企业要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就必须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就有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外部环境如此严峻,内部管理还如此混乱,必然会妨碍药企的发展,甚至会加速它的灭亡。

2 民营医药生产企业出现的若干不公平现象及实例分析

2.1 公司缺少人情味

如果上司缺乏人情味,那么下属就会认为整个公司也是这样子的。例如:一家民营药企一位新来时间不长的业务员出车祸了,在医院里孤独地躺了很多天。他的经理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也没向公司汇报此事,其他同事也没去看他。这位业务员出院后都没写辞职报告就走了。这位经理后来还说他对这个业务员也不错,怎么就不辞而别了!

顶头上司缺少仁爱之心,没有一颗爱护下属的责任之心,只关注下属业绩高低。上司在语言和行动上的冷漠伤了下属的心,下属认为自己在公司属于无足轻重的人,没人在乎自己的存在,更没人关心自己的死活,公司缺少人情味,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了,所以愤而辞职。企业经营的是服务,经营的是人心。女人重感觉,男人重感情,企业服务的对象不光是客户,还包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2.2 信息是独享而不是共享

信息是共享还是独享,决定了员工还有没有热情忠诚地为公司服务。例如:经理去公司总部开会,回到北京营销大区与业务员们开会传达公司会议精神。这时,一位业务员向经理要求看下会议资料,这位经理直接回答说会议资料是公司给他的,只有他自己能看,这位业务员不能看。同事们都在场,当时这位业务员的脸就僵了!这位经理认为自己这样说,一是让大家觉得他是领导,对他尊敬些;二是让大家觉得他懂得很多,高下属们一头,过过当官的瘾,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让大家佩服他。越是这样,这位经理越是草包。这位经理的电脑里还有去公司总部开会时别的大区业绩突出的业务员的成功案例分享,但他始终不肯拿出来让大家参考学习,很怕大家学会了,挣钱了。这位经理本身也没本事把公司政策等清楚正确地传达给大家,更可气的是还经常曲解公司的一些事情,误导大家。在这位经理的带领下,整个大区气氛乌烟瘴气,他的颐指气使把大家整得疲软得很!

2.3 人才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仍然没被解决的问题。企业在招聘时经常感叹招不到人才,而在职人员经常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在真正发生事情时感叹优秀人才少,而在平常职场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却比比皆是。职场中,人才不缺,伯乐也不缺,真正缺少的是伯乐的胸襟。伯乐的胸襟宽广才能使得人才被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干的工作是擅长的本事;合适的人被用在合适的位置,这才是人才。

人才的标准只有两个:一是能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二是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两个标准合二为一的是卓越的人才,通常情况下卓越人才为企业一把手,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给他尊重、给他空间、让他分享自己的成果。

民营医药企业做不太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既想让人才发挥才能为企业效力,又不愿兑现诺言给人才应得权利,想到该给人才应得的物质奖励时,万般舍不得;既想让马跑,又不让马吃饱,患得患失是企业在使用人才时的真实写照;既喜欢人才有能力,又嫉妒人才能力过强;既要表现对人才广开大门的博大胸怀,现实中又对人才保持了一定距离。总之,“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人才机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民营医药企业做不太大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既希望企业发展强大起来,好有面子,可又在碰到实际利益时总是利益在先,企业发展在后。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紧紧纠缠在一起,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4 老板的综合素质问题

老板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而老板的为人处世、思想观念、胸襟眼界、气场、影响力等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成就大小。老板是商场上指点江山的领袖,是企业奋斗的风向标,是员工们的精神领袖。一个卓越的老板,能够指引一个企业从黑暗奔向光明,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如今,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出炉,在国家“一带一路”等鼓励政策下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民营医药企业数量少,所占份额不多。这主要跟民营医药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老板本人独断专行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民营医药企业仍然是老板“一言堂”或家族式管理模式,所有事情都得老板或其家族做决定;老板本人带头不遵守企业制度,买官卖官之风猖獗,老板的个人资产中有一部分是中高管理层送礼得来的;老板生活作风上不检点;老板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喜欢把员工看做奴才;老板的封建思想严重,喜欢算命等等。企业家是老板们光鲜的一面,腐败堕落是老板们阴暗的另一面。

在医药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医药企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它们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考验,那么如何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是企业老板和管理层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上行下效,是每一个企业的通病。要改革,只需改革老板一个人好了,众人的眼睛都盯着老板的言行呢!作风正派的或无道德底线的老板会影响高管层,高管层又影响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又影响基层员工们,良好的风气或者不正之风会层层传递。

医药媒体赛柏蓝刊登了一位匿名用户作者写的一小篇文章:这位作者以前所在的公司属于中药生产企业,中药就是病人去医院和药店抓的草药。作者在听到老板各种瞠目结舌的神逻辑后,默默地收集了公司的违法证据,然后把公司举报了。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了突击检查,随后吊销了这家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公司完了!然后作者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制药企业。这位匿名作者并未说明自己是为了伸张正义还是受了不公平待遇而气愤不过而举报的。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是公司生产线上的内部员工。公司完了,也别怪这位作者举报了,要怪只怪老板太无视法律了,也太无视药品质量了。

再一例子:广东卫尔康医药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19日作出了“关于解散公司的公告”。这家公司是广东英德市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药公司,公告中提到的公司倒闭的原因有:经济持续下行,成本上涨,业务量不断减少等。公司倒闭后欠下大批药企货款。从公告推测,这是因为卫尔康公司在外有压力下,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缺乏力挽狂澜的优秀人才。

2.5 医药生产企业责任心的缺乏

2014年12月25日央视记者曝光:“山东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浓度超自然水体不止一倍。南京自来水甚至检出阿莫西林。全国主要河流黄浦江、长江入海口、珠江都检出抗生素!中国抗生素用量在世界排首位。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四大抗生素厂之一。每个大企业都受到当地地方保护。早些年,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废水、废气、废渣超标排放问题,当地媒体几乎每一两年都要曝光一次。直到哈药总厂的违规排放问题被央视曝光,哈药的环保问题才被重视,才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山东鲁抗和哈药总厂两个企业自身管理上的漏洞,引起了公众危机,这充分说明了企业自身责任心的缺乏,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对此事的漠视,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也不到位。

药品是为每一位活着的人生产的,不单是为追逐利润而生产的。医药企业在生产药品赚取过度的利润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人类的健康,这是每一个医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表现企业社会责任心不光是天灾人祸后捐款这么一件事情。

2.6 不公平现象颇多的药企被举报问题分析

广大医药人士都记得2013年的医药大地震年。2013年9月11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档题为《旅游背后的交易》的节目,让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顿时成为了舆论焦点,并迅速在医药圈中传开。在医药反腐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正大天晴被曝“顶风作案”,打着学术会议的幌子组织医生旅游以求增加销售收入。事件曝光后,正大天晴为了自保,在声明中表示道歉,并称这是个别销售人员的个别行为,相关人员已被停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是公司行为。个别行为可没能力组织团队去泰国清迈、贵州游、台北五日游、九寨沟五日游。

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正大天晴药业可算是开了国内药企变相商业贿赂的先例,而震惊中国的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行贿事件是2013年7月爆发的行贿受贿事件,葛兰素史克开创了全球著名医药外企在中国的药品行业行贿受贿的巨大丑闻的先河。这两家药企也就是曝光后动作收敛了些,受了些处罚,半年后基本没什么影响了,药品该销售还销售。按正常情况下,有如此污点的药企在国家药品招标中应存在不良记录,但是没有,这应该是算是一种国家处罚上的一种不公平现象。

中国的民营企业没有做到像华为这样的。华为是中国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并且没有上市捞钱,早已成为全球通信产业巨头。笔者用的手机就是华为生产的。人们都说,如果中国没有阿里巴巴,那么电子商务上还有腾讯和京东等;但是中国没有了华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代替。华为老板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把98.6%的股权分配给了员工,所以华为可以做到不上市,不融资就取得令国人骄傲、世界瞩目的成就。原因是华为融的是人心,是每一个员工的心,这才是未来企业的真正出路,是国内企业学习的榜样!整个中国的医药企业大部分以模仿药为主,甚至以能生产外企的首仿药为荣,研发环节薄弱,而华为的做法令国内医药界汗颜!华为有1万名博士,几十名俄罗斯数学家。2014年研发费400亿元,2015年,华为研发经费大约500亿元。以投入研发经费计算:华为最近10年研发经费已经达到了1 900亿元。华为也不是一下做到这么大的,也是一步一步,一年一年积累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为我们民营医药企业树立了典范,所以静下心来做研发才是硬道理,才是常胜之道。

2016年7月18日晨,葛兰素史克(GSK)向中国媒体宣布,其希瑞适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有望在2017年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中国大陆女性患者的福音,同时也是中国医药企业的悲哀!中国医药企业研发药品的创新能力不足是所有医药人士无法言说的痛,国内医药人士对全球医药企业生产的独家专利品种既爱又恨,尤其是当外企的专利品种在中国药品市场取得傲人的业绩时。广大的患者对外企救命药非常期盼,而同时又对外企专利药高昂的的价格望而却步,这是因为中国药品市场没有此类救命药。中国病患者面临的尴尬又可悲的一件事是对外企专利药既不想吃但又离不了。这才是中国医药企业老板们应当深思的一件事情。

3 结语

面对不公平现象,并不是你面对了,任何事情都能改变;但是,如果你不肯面对,那么什么也改变不了。做自己,不要为任何人而改变,只要你觉得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沿着正确的方向勇敢地走下去。正义可能会迟到,但它不会缺席。

列出以上这些不公平现象,一方面是希望企业管理者们有一天看到这些文字,不要以为这些不公平现象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置之不理;请站在下属的角度去思考,尽量摆正心态,正视这些现象,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毕竟绝大部分管理者都是从下属做起的,而且企业是一个大团体,团队的凝聚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发现问题而去解决问题的企业才是真正成功的企业。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外资医药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摘 要: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传统的框架和模式,对分支机构的控制不到位,尤其是手段上的匮乏,使得卫生资源之综合优势利用难见成效。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借鉴外资医药企业的管理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医药企业;外资医药企业;管理;启示;研究

据调查实现,某款药品在国外的销售平平,但其2012年在国内的销售额却超过十亿元,在全球总销量中占到将近四成。当国内各大药企正在围绕着折扣、打折等促销方式打拼时,外资药业已经通过“有效”的营销技巧绑定了就诊医生,让其为该产品作代言和布道者,将产品巧妙地嫁接到诊疗指南之中,从而成为治疗的“答案”。从本质上来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医疗监管体系的滞后与不规范,但同时外资医药企业管理策略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一、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国内医药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体系建设难见成效,缺乏实质性的改进与创新。实践中,虽然国家及相关部门严厉要求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但很多医药企业只是搞形式主义,因此很难从根本上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第二,质量成本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在当前的质量管理基础上,国内医药企业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质量成本。而要做好这一点,关键是要对质量预防成本加强重视,以有效减少后期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或者因退货而造成的赔偿成本开支;第三,外资医药出口企业问题。当前国内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美元的不断贬值、出口退税率在不断的降低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企的高利润收益。第四,人才匮乏。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在于人才之间的竞争。但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医药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普遍偏低,既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又缺少管理人才与产品研发人才。在以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立足国内实际情况,大胆借鉴外资医药企业的管理经验,势在必行。

二、外资医药企业管理对国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基于以上对国内医药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技术提高了决策的实效性、准确性,同时决策权力下放以及分权管理现代也屡见不鲜。在纵横交错的市场信息渠道中,医药企业高层与中层、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建立健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扁平化组织结构而言,它实际上是要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的出现,对职能机构进行精简和压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紧缩型的横向组织管理体系,从而使组织管理工作更灵活、更高效。比如,一家外资医药企业(西门子医药器械有限公司)自成立至今,对非制药制造分厂、科室部门以及后勤部门均采取放权、承包以及出售管理模式,并且将其从公司主体中分离出去,这对于简化内部管理关系非常有利。该外资公司坚持节约、高效、合理和安全之原则,对公司的员工进行定岗、定责,及时精简富余人员;因公司高层与公司的基层人员之间加强了信息沟通和交流,仅一年的时间,其成本开支就降低了15.6%,成本节约6.2亿元,而且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在提高。

2.借鉴外资医药企业行销术

近年来,逐渐增加的学术会议开支已成为外资企业的主要费用支出项目,这个国内药品市场造成的最直观影响就是外资药企生产的药价偏高。据调查显示,外资药企大约七成销售费用放在了学术推广上,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推销方式,其营销行为也最见成效。比如,小张是某外资企业的医药销售代表,为鼓励其工作,公司每月给小张一定数额的销售费用(并非工资),主要用于与客户吃饭,维护科室关系、帮医生预订茶座、买车票和机票等。虽然外资药企严厉禁止该种行为出现,但很多小张这样的医药代表也甘愿冒此风险去“行贿”。

专业化学术推广分为一个核心三个关键点:一个核心是“专业的产品知识提炼”;三个关键点分别是“专业的营销队伍”、“专业的沟通工具”和“专业的推广表现”。专业化学术推广在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学到以前国内企业没有学到的、真正的专业化学术推广的精髓,现在随着国家管控日益严格,国内企业应该学习其精髓。国内医药企业对于跨国药企的学术推广术并非一无所知,不过其高额费用让不少企业知难而退。 如辉瑞2012年年报显示,其销售费用高达113.34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19%,很多国内企业无力承担;专注医药行业的曼哈顿资本管理投资公司总裁王进说:“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都在做仿制药,对产品没有专利权,更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资料,因此在国内药企举办的学术会议上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创造自己的品牌、专利,增加学术推广。在中国,外资医药企业推崇专业化的学术营销、注重营销的安全性和专业性,这值得国内医药企业学习,而且,外资医药企业非常注重公共关系建设,这是外资医药企业高层的日常工作。外资医药企业由于在营销管理、品牌建设、专业化学术推广和薪酬绩效等方面建立了庞大的专业化药品营销体系,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如鱼得水,一般的人事变动是不可能撼动这个体系的,这就是体系的力量。

3.积极加强国产药品的研发

药品的研发,关系着企业赢利状况。医药企业在药品研发过程中会投入非常多的费用,而新药又是医企获利的关键。因此,外资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药,特别是重磅炸弹式的新药研发,来谋取高额的利润;新药研发是一项非常耗资、耗时的复杂工程项目,西方在欧美国家,一种新药的成功开发成本大约在5至8亿美元之间。实践中,外资大型药企的普遍做法是从销售收入中 拿出大约15%用于研发新药,以确保研发足额投入。然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内药企在研发新药方面,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据报道显示,国内药企新药研发投资大约为其销售收入的1%至5%,个别的大型药企保持在5%左右。国内药企的该种做法与外资药企相比显然非常的低。若考虑国内药企销售规模,则在新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值更少,远远低于外资医药企业的正常水平。因此,在学习外资药企管理策略时,应当主要加强国产药品的研发,既是对企业自身发展前途的一种考虑,也是对百姓用药的恩惠。中国医药市场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医药市场在跨国药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外资企业注重在管理上下工夫,国内企业注重在人事上下工夫,也就是说,外资企业琢磨管理,国内企业琢磨人。外资企业本土化是发展趋势,本土化的人才、本土化的策略,等等。在过去几十年里和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中,外资企业学会了很多国内企业不规范的策略手段,这导致近几年很多外资企业出现了销售带金的问题。

外资医药企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为国内药企提供了借鉴,因此国内药企应当大胆地借鉴外资医药企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医药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其“变成”专属型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国内药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医药企业管理。国内外药店药学服务探讨

摘 要:药学服务已成为当今零售药店的核心服务和竞争利器。药学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大众用药安全以及药店的竞争能力。通过比较国内外药学服务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现存的问题,为我国零售药店顺利开展药学服务提供思路。

关键词: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国内外

1 服务内容的比较

1.1 国内倡导开展丰富多样的药学服务

目前我国药店开展的药学服务,主要包括药师用药咨询、普通体检项目、中药加工服务、一些随访或回访等等。郭海英认为,普通健康体检、免费健康咨询等一些健康服务行为并非“超范围经营”,并提倡药店应端正自身的服务行为,结合国家的规范政策,提高店员专业知识,严格做到服务热心、环境贴心等,才是药店服务的根本。何香莲倡导药店应深入开展优良药学服务(如建立药历、用药回访、报告不良反应等)。

1.2 国外的药学服务功能更为特别

国外的药店药学拓展服务主要包括疫苗接种、戒烟服务、紧急避孕服务等。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现已允许由药师直接负责免疫接种工作。西班牙社会药房调查研究了在65岁以上的老人的群体中,对于流感疫苗接种的教育与流感疫苗接种率是否相关,结果得出从药师那里获取流感疫苗接种方面的知识信息越多的人,其接种率越高。此研究表明加强开展免疫接种相关信息的宣传有利于社区药店药房的疫苗接种服务工作。PURCELL等以美国爱荷华州的两个社会药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药师对3A(Ask,Advise,Assess)计划的执行情况,从吸烟者对3A的顺从性以及药师对执行3A的反馈来衡量这个项目是否可行。结果发现两家药房都能顺利完成实验的3A计划。这表明在社会药房中由戒烟经验丰富的药师对吸烟者进行戒烟服务是可行的。另外,还有些药店甚至提供紧急避孕服务。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在已开展了这项服务的美国圣弗兰西斯科,76位药剂师知识渊博,大部分知道第一次给药的时间,知道恶心这一副作用(99%),知道对比于激素避孕药的效力(92%),知道紧急避孕不能避免性传染(99%),知道与药物流产的区别(100%),知道紧急避孕不会提高天生缺陷的危险(100%)。这有利于药师及时开出紧急避孕药,以增加紧急避孕效率。

2 法规政策的差异

2.1 国内目前与药学服务的相关法规缺失

我国目前与药店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药品管理法》、《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执业药师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张永敬介绍了《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的产出背景、主要内容与GSP的关系,分析了GPP推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我国零售药店推行GPP是发展必然趋势,但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倪永兵等认为现阶段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的主要问题有: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零售药店的准入条件与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条件不相匹配,零售药店监管现状与开展药学服务不相匹配。改善这些问题应从完善法律、提高准入标准以及加强监控方面入手。杨舒杰,陈晶,王淑玲对我国药店执业药师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来完善我国的执业药师的管理。由此可见,完善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2.2 国外相关的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目前,如英国、美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规范药师管理,对其职责、权利、义务、继续教育、甚至处罚等均有严格规范,并立法以保障。如制定了《药师法》、《药房法》。在澳大利亚,药学服务也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国家医药政策进行管理和调控,如维州在1876年的一个药品法案规定了处方须与配药分离,旨在保证大众的用药安全,1882年维州药学会成立,进一步加强管理药学服务。另外,法国还规定了药店的所有者必须是药师,药师须参与到药品的生产流通及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且为了保证药店的技术独立性,一家公司只能开设一家药店,这进一步强调了药师的个人责任。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APHA)于1995年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以保证药师能够顺利开展药学服务,并在药学杂志上设立了药学服务继续教育专栏,将一些有药学服务经验的药师请来撰文,又利用年会加强药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3 现存的问题

3.1 我国药店药学服务的现存问题

国内药学服务的障碍主要是群众的医疗保健意识不够、药师队伍参差不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师绘敏结合医药零售药店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完善药事法律法规、加强群众的医学素养、药学服务专业化、加强执业药师管理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这几方面也提出了适合治理和整顿医药零售药店的可行的对策,能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钱晶认为连锁企业如果不能做到店长和驻店药师的二合一,那么就必须重视驻店药师和店长的组合——店长+驻店药师必须成对出现,驻店药师必须在运营中有发言权,这样才能使得药师在门店运营中的运用最大化。万照广就药店“药师不在岗”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药师不在岗是由于药师总量缺乏,经济利益驱使,部分药师不能很好地进行用药指导,监管不到位等;希望通过药师资格认定和职业指导改革、完善法律、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来抑制药师不在岗现象。

3.2 国外药店药学服务的现存问题

随着药店的药学服务大力开展以来,消费者从以往关注药品的价格,也开始逐渐注重药学服务的质量。由于药学服务是药店里的一种无形商品,药师的各人服务水平差

异在所难免。OLIVEIRA等在巴西库里奇巴市调查研究了该地28家社会药房和74名药师,结果发现药学服务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药师在岗时间,以及药房老板认为进行药学服务会影响其日常工作,也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UEMA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在阿根廷影响药学服务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时间。Alte D等通过对德国MecklenburgVorpommern的146家社会药房进行药师用药咨询服务水平的评价研究,他们选择6名药学专业的学生假扮成患者到药房进行咨询。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药房(占83%)能够及时给予“患者”用药咨询,但是这些并未达到他们期望的专业化目标,且仅有30%的药师告知“患者”药物间可能会产生的相互作用。说明了药师的服务水平与药店药学服务的实施效果直接相关,应注重药师自身素养的培训及专业知识的提高。

医药企业管理论文: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先进工具,创造性开展医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在医药企业中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先进工具,创造性开展医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加强医药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稳定员工队伍,活跃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医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新情况、新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对于增强医药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稳定员工队伍,活跃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广泛接触或使用到了“学习型组织” 、“团队建设” 、“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 、“职业素养” 、“目标管理” 、“文化建设” 、“流程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先进工具,笔者就几种方法谈一些工作体会。

一、应用“学习型组织”工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课题,并向全党发出号召。对于新形势下的基层一线党组织来说,如可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来引领团队创新、增强团队活力,有着重大意义。

真正要建立好学习型党组织,而且真正有所收获,第一个就是要坚持高度自觉。学习的问题,我们说需要灌输,但是如果没有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这个学习就没有意义。第二要坚持。我们都在进学习,随时都在学习,始终坚持学习。第三,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组织他们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把这几个问题掌握好了,我们的学习就会有收获。

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不同文化水平和担任不同的具体党内工作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不同的思考。但是总体上来讲,作为一个党员,在学习的问题上,既是社会历史赋予我们的一种使命,也是党员自身的一种责任。发挥好每个党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当中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我们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来审视我们自己学了什么东西,学得怎么样,有一些什么效果,还有哪些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就会认识到我们的差距,我们的努力方向,作为共产党员,没有这种认识,没有这种行动,甚至没有这种成果,严格来说,可能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党员,至少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就没有起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起的作用。

二、应用“精细化管理”

当前,许多企业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我们积极探讨和尝试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途径

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精细的管理孕育出尽善尽美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真谛,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先进的、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根据精细化管理理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细致深入地开展。精细化管理理念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内涵和文化特色,为企业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和保证

企业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培植、施行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同时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不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既要有理论的灌输,又要有形象的感染;既要有政策的疏导,又要有榜样的示范;既要有知识的启迪,又要有物质的激励,这样才能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有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政治思想环境。

(三)精细化管理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除应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外,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除干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外,还应主动关心和过问本企业的其他业务工作;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同时,企业应尽快构建新的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以务实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新管理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象的特征,不断更新工作内容,创新方法,力求工作上具有独创性、灵活性。

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之中,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职责。过去我们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希望总是寄托在增加政工机构和政工人员上,即使实现了,也还是“少数人”向“多数人”做工作,捉襟见肘的现象还是不可避免。而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倡导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减人增效。为此,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全方位管理职责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之中的重中之重。

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经济效益。过去,有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表面轰轰烈烈、实际作用不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所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脱钩,与企业实际情况脱钩。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只求形式、不讲实效”的问题。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与生产经营互相渗透、紧密结合。

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科技优势,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投入和科技含量。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包含丰富的技术元素,需要充分的物质投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一样,需要成本投入,要有活动经费。经费的提取、技术的投入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有效投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甚至“命令式”教育已不能适应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要求,需要增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从技术上作出有效突破。

三、应用“职业素养建设”工具,加强党员的“职业素养”建设

我国医药行业历来非常重视医药道德修养,同仁堂的“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胡庆余堂的“是乃仁术”“真不二价”这些都是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的典范。

齐二药、欣弗事件,这些企业没有实行GMP标准吗,他们的设备落后吗?问题并不出在硬件,关键是作为医药企业职业道德的缺失。医药企业职业道德的建设,首先要搞好党员的“职业素养”建设。

党员的“职业素养”建设,必须加强党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党员认识到自身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健康,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造福大众,让党员的“职业素养”产生全面示范作用,让员工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以做一名制药人而荣,从而在岗位工作中增加更多责任感。

作者简介:颜朝辉 (1968-),女,湖南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思想政治工作。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