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3 03:56: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性侵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害小学生的生命,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安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问题;对策

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突发、留守女童性侵犯、交通事故、溺亡事件等严重危及甚至侵吞小学生的生命,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问题行为出现频率高等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安全。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及心理问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十分缺乏。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现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阐述,由外在知识的传输逐渐内化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观念。

1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现状

1)学校是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是农村地区小学生身心安全的关键。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加之家长接受知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其方法和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而且大多数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和工作,所以学校成为安全教育意识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墙面、板报和学生手册上都宣传了大量的安全知识,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防护实践,也安排了一些安全相关的课程。教师也会在课前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将安全意识穿插到课堂知识讲授中,为学生创造一种高度重视安全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学校所提供的身心安全知识是十分丰富的,但安全知识教育的涉及面不够广,在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且缺乏形象生动感,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而言,是不易于接受并理解的。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而言,由于其经济和观念相对落后性,在知识的宣传上不能与时俱进,知识宣传的途径也常常因为经费而受限,这就造成了安全教育意识在农村地区小学中难以深刻地进入小学生的思想中,致使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2)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本应该是与学校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安全教育意识,尤其是在心理安全方面极为缺乏。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对其安全责任应大于学校,但由于农村中大部分家长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外出务工,使得隔代教育在极大程度上替代了亲子教育,如此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安全责任的实现。在隔代教育中,孩子的教育责任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承担,其明显特点是老辈知识体系落后,所掌握的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限,获得的安全信息有限,不能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和现实中的安全隐患。且由于老辈的身体和精力原因,其在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上的能力较弱,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以致孩子的安全教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落实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和学校的教育观点相悖的情况,也导致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出现分歧,安全教育难以深入人心。3)本研究中,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可以分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方面来探讨。现实社会中,就目前而言,一些农村小学中,会有社会机构派出人员和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小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其教育行动在各种报道和实践中来看,也加强了部分地区的安全教育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地区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而言,获得这样安全教育的机会是相对较少的,由此使得农村地区小学的安全教育意识在宣传中始终会有盲点,由此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虚拟社会主要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众对新媒体的普遍接触和接受,媒体通过网络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互联网平台中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及形象的视频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不良的信息、不雅的视频也通过这个大众平台进入小学生的视线,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其造成小学生暴力、性格扭曲的可能性是相对较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容易被误导、诱骗,这样的成长环境十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也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师资力量有限,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都较为落后,场地不足,无法为农村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目前对农村小学老师进行的培训多偏向于学科体系知识的培训,在绩效考评上也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排名,使得校方和老师都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安全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诸如校方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力,宣传效力不足等原因。2)从家庭方面而言,首先,农村家庭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农村家庭对孩子的管理比较松散,对小学生没有按时放学回家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去向也不了解,缺乏对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其次,为了生计,一些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使一些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这部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祖辈又未能及时察觉,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另外,家长未能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小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也是造成其安全问题的一大原因。3)从社会方面而言,社会平台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往往家长和学校也不易察觉,不能够及时帮助孩子。

3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对策

1)学校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主体:课程和教材、教师、校园环境。首先,从课程和教材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适当增设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并将安全课程融入语文、自然科学的学科中,让安全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其次,教师应将知识讲授法、操作法、讨论法、探索法、趣味练习法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传授的形式。如创设一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成为主体,亲自参与,让他们从自己亲身做过的小事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理念,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应有所改变,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整体排名。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应加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形成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应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形成强烈的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可以利用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墙面设计。在全校重视安全的氛围感染下,更利于安全知识的传播。2)家庭层面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脱给学校,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从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并实施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安全的教育。首先,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保护,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而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要明白语言暴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其次,家长也应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辩证积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心理课,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加强家园合作。要重视孩子的日常去向,对于孩子危险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应经常利用电话、视频等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在安全教育上与祖辈进行沟通,也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3)社会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多种媒介途径、安全教育社会机构和一些志愿者。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等对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施加影响,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应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大众传媒应有意识地面向小学生,为其提供适宜和优秀资源。同时,大众传媒在机构和平台的管理上也应该筛选健康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避免一些安全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曾秀虹 张莉萍 邬雨珂 黄玉瑶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安全教育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关系着千万个家庭,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而且还是关系师生安全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因各种因素,小学安全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安全教育的正确认识

当前,还有个别小学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以农村地区小学表现尤为突出,未能深刻意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确保学生在学校中的安全即可,还有个别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式化严重,安全教育缺乏实质性内容,并且缺乏一整套应急预案,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安全教育内容单调、枯燥

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它所提供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就目前绝大部分小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来看,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枯燥等问题,在内容上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至于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来看,仍以说教方式为主,并且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安全教育活动,绝大部分的安全教育主要融合在教学中,采取说教方式,未能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材施教。

(四)学校、家庭缺乏合作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对小学生影响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环境,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很大学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而学校也未跟家长进行合作,未能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以至于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二、加强小学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

小学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切实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范畴,将安全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教育观,要正确认识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还应该加强学生安全技能培训,并且要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全面,而且还应该有重点,争取达到点面结合和以点带面的目的。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安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防心理失常、防人身伤害、防违法犯罪以及防财产受损等方面;第二,要结合安全教育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例如:在对伴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开展安全教育时,内容主要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主,引导并帮助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又如:针对乐于冒险、喜欢运动的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时,重点应该放于防运动损伤和安全防护工作等。

(三)创新安全教育的形式

对学生而言,培养其安全意识不能仅仅停滞在对其行为进行管理,而是应该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教育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性,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例如:小学可以将安全教育计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范畴内,组织新生集体学习小学生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参观展览,开展辩论会和安全知识问题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常识”手册,保证小学生人手一本;定期在学校内组织学生参与有奖竞答或者安全知识演讲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树立安全意识。另外,在安全教育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可以采取案例讲解、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组织学生亲身实践等等。例如:学校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时,便可以邀请消防工作人员在学校中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消防演练等等。通过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将安全教育和案例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四)重视家园合作

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必然少不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唯有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最终才能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教育内容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跟家长的合作,要定期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争取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和家庭资源,构建全面的安全教育体系,努力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至新的水平,增强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综上所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中,抓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此才能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虽然当前小学安全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笔者坚信只要找到问题的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便一定能够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邓湘林 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金恒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课堂安全教育渗透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是一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学科,它强调学生亲历社会实践,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灵性整合案例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能力?本文从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综合实践;安全能力;灵性整合;有效提高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该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1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安全教育,有效增强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给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着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中的信息呈现出鱼目混珠、难辨真假的特点,这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还不具备很强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他们极易收到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及虚假信息的影响、诱惑与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观念意识,最终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的话还会走向犯罪道路。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尽可能避免网络不良与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作用。比如,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中奖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辨别真伪,但在网页上收到奖金、奖品等的诱惑,他们很容易就信以为真,从而依照提示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像姓名、学校、家庭地址、家庭收入、父母工作单位等告知有预谋的犯罪分子,从而增加了小学生的人身及家庭财产风险。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不安全的信息,如钓鱼网站,有些网站会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隐藏”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但学生点击链接时,电脑就中毒了,如果电脑上有网银行等信息就会被骗子利用了。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借助案例教学法告知学生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中奖等信息,注意辨别钓鱼网站,并学会运用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保护自己的电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增加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2结合研究性学习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安全地研究新事物、探究新奥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充分的预设,尽可能多地预想出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情况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将这些预防措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比如,在研究花卉的嫁接方法时,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剪断植物茎与枝条时该怎样安全使用剪刀、刀片、手锯、接芽刀、枝接刀等,以有效预防学生在使用以上几种工具的过程中误伤了自己。在学生进行实际嫁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嫁接植物”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嫁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科学存放、使用、传递剪刀与刀片等,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地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积累使用经验,有效为后面的嫁接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安全地参与实践,提升安全意识。

3结合社区实践活动渗透安全教育,有效拓展安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教学空间更为广阔、复杂,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更为深入,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终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制定恰当的安全教育方案,使得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与方法,从而尽可能排除课程教学中出现危险状况的因素,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为安全的学习环境。如,每年的重阳节,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的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们清扫地面、擦玻璃、晒被褥、梳头等。现在不少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中基本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在劳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因此,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擦玻璃时要注意的安全,如需要站在桌子、凳子上进行劳动时,不仅应确保桌子或凳子足够结实,而且还应确保它们都稳稳地放在平地上,并且在桌子或凳子上不应运动幅度过大。只有这样,学生在擦玻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实践活动已经超出了校园的范围,有些学生可能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即便是对活动社区比较了解的学生也不应该脱离组织、擅自行动,否则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也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现场安全指导,有可能引发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范围内活动,以免意外发生。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全是确保教学目标高质量、顺利实践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刻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依据综合实践教学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渗透,从而确保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顺利、高效实施。

作者:张广亮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临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述评

[摘要]

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概念、制度建设、开展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建议措施等方面。已有研究表现出视角多元、内容集中的特点,但也存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统一,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统一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研究内容的全面化。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人数增加,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与探索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见解,丰富了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当前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相关研究。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概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到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本文对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1];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的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2]。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的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4]。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一)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国内还没有统一界定。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学业安排、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5]。蔡之青等人从安全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领会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安全问题上建立起“是”与“非”、“可”与“否”的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构建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个维度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理性支配自身行为,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6]。刘畅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7]。尽管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等是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二)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孙盼想在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有:学校缺少安全教育的专门负责人;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学校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估检查机制[8]。曹海永则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不安全,不具有超前预见性和现实可行性;二是制度执行只要结果,使安全教育陷入了“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三是制度检查走过场,致使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成了“偶然中的必然”[9]。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王霞提出以下五种制度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强化政府及各级领导责任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的制度;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安全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络的制度[10]。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这一环节,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无法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王玉政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和以活动、实践为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同时,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有校长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进行的讲话上[11]。易丹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门式和渗透式两种。就专门式而言,一般表现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三门课程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分钟以内。就渗透式而言,学校一般会在安全事故多发期间、过节放假前或开学后以及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口头的安全教育。此外还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的科目是体育课和语文课。同时也会利用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小黑板及信息栏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方法渗透,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这几种方法利用得不好,对学生也没有产生影响[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构成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则相对薄弱,网络安全、性安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则根本没有涉及[13]。还有研究表明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的安全教育,在平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安排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具体、确定的课时安排[14]。方式与途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方式不正确或者途径不科学,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进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编写了相关的教材、读本,也创建了专门网站并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周定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校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二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造成“5+2=0”的结果(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负面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就是零);三是安全教育没有突出安全特色,如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少;四是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15]。王玉政则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缺乏以及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随意,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证[16]等问题。欧文姬也认为目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安排无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特点,难以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安全教育过度,“关起门”办学、“封闭式”管理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17]等弊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学生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安全教育也属于学校及教师,并且学校承担对学生安全的无限责任[18]。这让“安全教育”变为“安全负责”,给学校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疏忽,这不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手机、网络,学生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而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中已经很常见。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对中小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应对这个新环境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所以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19]。以上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涉及到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易丹从整体上对如何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观;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三是丰富和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四是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注重实践操练;五是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缩小地区差异,创建校本课程;六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20]。李开勇和冯维则认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此外,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1]。牧兰还提出要使学校安全教育常规化、方式灵活多样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合力的对策[22]。也有学者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杜德栎从师资问题切入,提出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23]。高敬霞、许志青提出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素质。因为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资源共享[24]。张伯邑提出应该将电脑游戏应用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因为电脑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沉浸式的环境,学生能在自己的操作和及时的反馈帮助下练习,有效地接受安全教育[25]。以上这些研究范围广、内容宽、视角多,是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参照。当然,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就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三、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纵观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有的学者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切入,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学者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角度着手,就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出了新的对策。多元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是研究内容集中。十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做的研究角度多元,但是内容则相对集中。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集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指向的是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与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有关。这对我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统一。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权威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研究中出现“名同实异”的现象。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此外,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学者们在研究时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第二,缺乏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现状的调查,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探讨上。但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它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些内容甚至还未曾涉足。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对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概念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范围差距大,不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是经验、说理之谈,是学者的个人分析,且内容相近、观点相似,主观性较强。实证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其他研究主体几乎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就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言,其缺少很强的针对性。第四,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都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其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然而,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性安全教育也是缺失的,这导致很多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或推行的不够理想。我们认为性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完整。其次,现有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集中表现在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研究上。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层次上的强调,并没有有效说明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使所提对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五,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主体多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交警或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的寥寥无几。就研究成果发表情况来看,发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的成果也很少,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成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展望

第一,廓清基本概念。研究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会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复杂化,也易于造成理论表述和研究主题的模糊不清,影响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首先要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含义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相关研究能够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今后研究者要突破当前以文本分析、经验说理为主的方法,多做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要克服过去单调化、简单化的倾向,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整体的抽象分析层面,更要走进教育现场,深入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情境中了解其复杂性与真实性。这样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其研究质量才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才会增强。第三,研究主体多元化。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等研究者的参与,使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现实性和实践性更高,是此项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参与可以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因此,今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只有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才能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第四,研究内容全面化。今后要拓宽研究范围,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纳入到此项研究中来,推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更全面地发展。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目前几乎未涉足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充实。这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关注,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等等 薛瑞英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研讨

摘要:

留守儿童是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其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研究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具体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当校园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其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追求个体的自我实现。近年来,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从食物中毒到毒跑道事件;从轿车闯进小学校园横冲直撞到吸毒男持刀闯校园;从小学生溺水到校车事故;以及校园的踩踏事件,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校园安全事故。面对着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延边朝鲜族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因素,留守儿童成为了朝鲜族小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守儿童多属于隔代教育,安全意识相对于普通小学生群体更弱一些,因此对于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安全教育缺少专门的师资队伍

目前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主要由班主任承担,有时会请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安全教育课,但是很少有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均较少的接受过专门的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对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也有班主任反应,安全教育的兼任会增加其教学工作的任务量,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学校也会不定期的聘请消防安全等部门的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报告,但是由于专业人员讲解能力薄弱以及对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不足,导致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难以理解。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

朝鲜族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为狭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多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为主,而涉及到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少。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有不少违法份子会通过网络进行诈骗和犯罪,小学生由于认知等特点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应引起学校的重视。虽然朝鲜族小学有关性侵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很少发生,但是学校安全教育应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安全方面的内容也应适当普及。

(三)安全教育缺乏家校合作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工作,单靠学校理论上的传授与讲解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相辅助,通过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小学生对安全意识有着更好的提升。然而,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会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家长会由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而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榜样学习,例如家长的闯红灯行会让小学生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那么重要。可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三、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较为片面

朝鲜族小学虽已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在进行安全教育之前缺少对小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现有储备量以及需求的调查,事后也缺少必要的评价手段、总结、反思与改进措施。对于安全教育的开展也通常是本着“上行下效”的理念进行实施,较少的考虑到本校的具体因素,结合本校特点开展有关于校本特色的安全教育。这就使得,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难以对方方面面的安全隐患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

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对于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也缺少相应的应急系统。在教师及家长安全教育的培训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理论知识的指导,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改善朝鲜族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师职位,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对学校安全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在设置专职的安全教育教师一职时,还应定期的组织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培训,动员广大专职教师、班主任及其他科目教师积极参与,并对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应尽量全面,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的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符合本校校情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网络安全和性教育等也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只有不断地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三)校园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定期为家长组织相关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安全教育的指导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安全知识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导和教育可以得到强化,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安全、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辉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中小学生用电安全教育浅论

摘要:

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中小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例,从校园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两个方面谈了对中小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可供基层中小学校在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教育方面借鉴。

关键词:

安全教育;校园用电;家庭用电

学校是公共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健康身心的地方。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所以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教育者要做好的是防患于未然。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校园用电安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生校园用电的安全教育

镜头一:某班学生在自习课上,乘老师不在之际,私自利用班里的多媒体播放影片。由于操作不当,拉扯电源插板,引起电源插板打火冒烟。班里的学生惊慌失措,纷纷涌出教室,所幸没有引发严重后果。镜头二:某生在寝室内违规使用“热得快”烧开水,由于疏忽,忘记了时间,“热得快”将暖水瓶烧坏,所幸被宿舍管理员及时发现,没有造成火灾。以上两个事例,是发生在基层学校的真事,虽然都没有引起严重的后果,但反映出基层中小学校园内确实存在安全用电隐患,类似的实例在中小学校园恐怕还会有许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校园安全用电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漏洞,另一方面折射出对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做得不够好,导致学生用电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据调查,学生在用电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主要有以下情况:(1)用手或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2)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拭电器;(3)插拔电源插头时用力拉拽电线,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4)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中、教室里、宿舍里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因此,学校管理者及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以便有效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严禁在灯具、电扇、空调、摄像头、投影仪等电器上悬挂覆盖装饰品等易燃物,不得私自搬移所有电器的使用位置、不得私自改变室内电器用途及所有电器线路。教室内所有电源插座严禁为手机、电池等充电,严禁使用电热器具。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必须由本班电教员专人负责,不得用于做游戏或私自观看影片。多媒体设备、灯具、电扇、空调、饮水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以免长时间开机过热引起火灾。严禁在寝室自行安装使用灯泡、灯具,以及各种热水器(如“热得快”)、取暖用具(如电热毯)和做饭用具(如电饭锅)等。严禁私自改动室内线路,绝对不能在宿舍中私拉乱接电线。严禁在灯具上悬挂任何装饰物、易燃物及其他物品,要做到及时关灯,以免灯具和线路发热引起火灾。楼道应急灯插座严禁用于其他用途,以免发生意外时应急灯不能正常使用。室内各电器设施若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宿舍办,严禁自行处置,注意保持用电设备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严禁堆放易燃物品。

二、中小学生家庭用电的安全教育

镜头三:小米10岁,读小学四年级。因为她的父母做生意比较忙,所以周末她便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后她自己洗了头发,想到妈妈平时用电吹风吹头发,便想亲自试验一下。刚吹了几下,隔壁的小伙伴过来喊她去看新买的玩具,小米由于好奇就急忙跟着跑了出去,随手把电吹风扔到桌子上。看了玩具之后,两个小伙伴便开心地玩了起来,越玩越起劲,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出去发现很多人都匆匆往她家方向跑去。那滚滚浓烟让她意识到她家失火了,她吓得哭了起来。在邻居们的帮助下,火最终被扑灭。最后当他们在研究失火的起因时,发现就是那个没有关闭电源的电吹风惹的祸。这是因没有正确使用电器而引起事故发生的案例,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电吹风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电吹风正在使用时,人中途走开,结果长时间通电,导致电吹风外壳的温度过高而引燃可燃物;二是在使用电吹风时遇上停电,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去处理其他事情或外出,恢复通电以后电吹风的电热丝长时间加热,温度升高,引起火灾。除了电吹风之外,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也会因短路或通电时间太长等原因而引发火灾。学生在使用这些电器时,家长一定要多提醒他们,注意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作为具有安全教育的职责和义务的教育工作者,其不仅要教给中小学生在学院内的用电安全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在校园以外的用电安全防范意识。以下介绍一些常用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电吹风:避免在潮湿的、弥漫水蒸气的浴室中使用,这样容易引起漏电而导致触电事故。若正在使用时,临时有事走开,要将电源关掉。(2)电熨斗:不要长时间停放在衣物上熨烫,暂不使用时应将其竖立搁置在一边,或平放于专用金属架上,人离去时应立即关闭电源,以防引发火灾。(3)电暖炉:不要在特别靠近电暖炉的地方较长时间烘烤衣物,也不要将电暖炉靠近家具、报纸杂志堆放处,以免引燃周围易燃物品,导致火灾。(4)电饭煲:使用时内胆尤其是内胆的外层要擦干净,不要沾满水便放入底座使用。底座不能用水冲洗,以防止底座内电路组件损坏,造成漏电或短路事故。(5)电热毯:使用时要平整地铺放在棉垫上,上层覆盖一条被单即可,不可铺在棉垫下面,也不要长时间加温,以免使被盖温度过高引起燃烧。临睡时要关闭电源,收起不用时应轻叠轻放,不宜折叠得过小,放置时上面不可压重物。(6)微波炉:不要在未放任何食物时空转,否则易引起组件损坏;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食物加热,否则会损坏组件,最好使用微波炉特制容器加热食物。最后还要着重提醒,学生在家使用家用电器最好还是要在家长的指导或监管下进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校园用电安全教育是关系着构建和谐校园的大事,刻不容缓。

作者:李建法 单位:叶 县昆阳中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生命安全教育渗透

一、小学生命教育概述

1.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生命教育贯穿一个人发展的始终,它主要强调生命的主体性,通过各类形式的活动来强化生命的重要性。从教育角度而言,生命教育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引导其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在遇到挫折时,敢于面对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2.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开展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尊重。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时,必须热爱和关怀学生,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和自身需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第二,遵循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并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生命安全威胁,不断提升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贯穿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最后,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由于每个小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全体学生,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生命安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尽量开展形式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以照顾全体,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案例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案例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实事,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努力求生、与命运抗衡的一幕,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选取视频的时候,必须考虑小学生的特点,不宜出现血淋淋的一面,主要突出正面内容,即地震中的人们如何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与生命抗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一段视频的播放作为整堂课的引入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自然地引入到《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告诉学生们生命的价值,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贯穿生命安全教育,引领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然后体会文章的主旨;可以采取个别提问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生命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然后语文教师整合学生的答案,提出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进行对比式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两篇关于生命安全的文章,对比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同时达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

3.习作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来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多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完有关生命安全的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生命安全的话题,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定,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发散思维。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例来描述自己对生命的见解和感受。小学生视野范围比较狭小,教师可以先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做示范。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升华对生命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引入案例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还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强化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语文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适当引用,并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突出生命安全教育,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领悟到生命的价值。

作者:霍俊东 邹红静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新源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意义与内容

【关键词】

班主任;安全工作;意识;常识;机制

安全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当中的第一工作,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措施,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一、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已然成为判定是否是一个现代人以及一个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开展安全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小学生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其学习和生活又要有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而小学生安全教育恰恰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2.当代社会管理需要安全教育。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重视健康是珍爱生命的前提。但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管理面临的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在校内出现踩踏、器材坠落伤以及往返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假期溺水触电等意外非安全事故等时有发生。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维护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

3.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因年龄所限,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对待日常事物时,往往对事物好奇心较重且好动结果往往导致身体被损伤;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而致物品损坏或遗失;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生活经验不多,进而做出诸如随意下水游泳或者玩耍电路等危险举动等等。此外,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使其犯罪。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

1.要求学生严格做到遵规守纪。

班主任必须将安全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周会课、少先队队会、放学站队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防范教育,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要求学生熟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结合本班,本校,当地社会环境的实际,举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教给学生必备的安全防范常识。

要长期不间断地开展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演练,严格要求和时常提醒学生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不参加有危险和社会危害的活动。

3.建立家校共同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一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详细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住址、成员构成、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其他特殊情况等。二是学生有异常情况,如有学生缺课,应尽早查清原因和学生下落,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要求学生有病有事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写出请假条,有家长签字。三是伤害报告教育。在校内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要采取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受到救治,及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在校外学生受到伤害,班主任知道后,要立即和家长学校取得联系,使学生尽快得到救治。教育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的任何时间,一旦受到伤害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要让学生熟记班主任电话号码。

4.做好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和防范。

作为小学班主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应该当好“大管家”,班主任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调查了解班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以防为主,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应经常和任课教师联系沟通,共同作好班级安全工作;及时记录班级的安全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要长期性、多样性地开展好各级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开展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主题教育活动,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作者:何彩霞 单位:金塔县南关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安全教育论文

一、精心备课拓宽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有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三课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生活,按照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如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踩踏安全等。以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又如:今年夏天各地溺水事件此起彼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出了一道问答题:“下午放学,小军带着小明到附近的水塘边捉鱼,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是你,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呢?”有的学生答案单一:会溺水死亡,要和大人一起去。而有的学生就具备了发散思维,想到了多种可能:会掉到水塘里,会迷路,会被受伤,会被下暴。还想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劝他们别去,如果执意要去就报告老师;和家长一同去时还要带上救生衣、游泳圈等;家长不能去就建议小军他们改做打球等活动,远离水塘边。我采用对比讲解法,最后还补充了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原则。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结语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蕴含安全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让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安全与学生同行,让幸福与学生相伴;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如花般绽放,让孩子金色的童年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作者:王华容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地震减灾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1地震减灾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现状。

在某校五、六年级个别的随机访谈中,仅有1%的家长曾经告诉过孩子地震来了怎么办?基于以上调查证明该校学生中,目前家庭教育在地震防灾减灾教育方面是一片空白,学生普遍反映父母重视的基本上是和升学有关系的知识上的教育;而且社会上从事此教育的社会公益机构又很少,如果学校不进行此项教育,学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2)学校现状。

某小学学生人数众多,人均相对面积很小,不利于灾难来临时的疏散。但学校目前只有一两节安全教育课,远远不够。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其中,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发现,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学生对灾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PPT的成果汇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疏散演习中的镇静、对一个问题持续的研究是对学生性格及专注的培养;面对灾难临危不乱,不仅能自我安慰,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这就是最好的健康人格训练……最终我们希望的学生是有着完善人格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会各种技能的考试机器。

2地震防灾教育总目标

让社会由热心的关注转变为学生切实的行动;让专家将专业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科普;让学生由简单的了解地震知识转变为系统的学习;让教师将枯燥的地震知识讲解转变为生动的活动;学校由零散的教学转变为广泛的参与。

3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地震来了我不怕;地震来了我能逃生;地震中我能做什么。

4地震减灾教育的作用

(1)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地震、及减灾领域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一些知识及方法,增强自救自护能力,这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万一灾害来临时能自救,避免更大的伤害。

(2)强调综合性、探究性,注意各知识领域的有机整合。

在教育框架结构上避免了知识领域相互分离的“拼盘式”设计。把地震知识(时间)、地震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空间)作为培训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坐标,使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成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勾画地震影响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勾画地震的危害,进而使学生了解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并努力把地震造成的灾害减少到最轻。

(3)强化灾难来临时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震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早期心理辅导。在平时训练时,以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创伤后危机障碍的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故事、严重事件应激访谈、心理剧、心理游戏、电影等多种形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干预。

(4)重视学生“非正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不同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独特的教育给养,知识具有情境性,有意义的学习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的。在这种知识观和学习观下,选择以地震为主题,以消防、安全的博物馆为载体,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在课堂中设置任务,模拟情境,从而达到真实性学习的目的;二是提供课堂以外的情境,将不同情境中的学习体验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家庭、社区、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在不同的层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作者:姚峰 单位: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学校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论文

一、完善学校安全意识与知识教育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应尽快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增加对一些较为少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安全规范只是内容,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多设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造相应的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过家长会等联动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在前文分析中了解到,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效果良好,更容易实现,并且学生家长更愿意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但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差异、时间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由学校主动练习,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材料、沟通教育方法、交流教育心得等。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改善家庭安全教育的成效,消除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从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而且两方合作过程中,教育方式、方法、成果的交流能让双方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策略,同时对学生本身的认知有更全面的认识,规避“自己认为已经说明过,学生、孩子并未真正注意”等同类问题。

作者:李景卓 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大队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小学预防教育安全教育论文

一、需要做到构建网络,健全制度

1.安全领导小组职责。

对于学校安全来说,重点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通过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安全工作的职责得到强化。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在组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时,就以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各中层正职负责分管一块,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家长等则具体做好落实,配合具体抓的机制。这样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社区,就会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领导管理网络,从而使学校安全工作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抓,事事有担责,彻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以及盲区。

2.健全制度,落实防范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不是学雷锋,或者活动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就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常态来负责,不仅列入大事记,而且还要求领导周周提,周周检查;要求教师天天讲,天天看。政教处更是细化学校安全,并且形成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制度,从各方面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测。比如学校斜对面所处十字路口以及周边吃糖,更是重点检查对象,不仅树立显著标志,还安排人专门落实。每年年终考核,学校更是安全作为第一条件,坚决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与教师经济济利益相挂钩,从而让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对于安全始终紧绷一根弦。结合学校实际,至目前为止,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出台了《课堂师生安全条例》《上、放学校门口安全条例》《学生暑期游泳安全规范》,等等、一方面让学校安全始终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能学校安全始终处于被监控之中,从而做到防患于末然,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需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季候性预防教育。

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预防重点,学校则把这一切都考虑在前,针对季节性变化重点做到预防性教育。比如春季,通过校讯通平台、告家长书、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预防传染病教育;而到了夏季,则积极组织家长、社区义工、主题班会、急救演习,等等各种形式,一来告知学生怎样预防溺水,二来重点巡查周边社区存在的池塘等安全隐患,做到杜绝一切可能;而到了秋季,则重点对学校安全、周边路道,瓜果农田等方面进行巡视,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冬季气候干燥,学校又重点做好防火以及逃生演练等。这是针对季节重点预防,对于节日学校同样也在积极做好预防,比如杜绝燃烧麦秸以及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等等。让安全教育与学生生活,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去年春节,学校提倡不点燃烟花,结果那一年学校周边就很少听到鞭炮声,收到周边社区一致好评。

2.心理性预防教育。

固然,学生安全有很多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更多是学生心理出了问题,乃至做出自残等极端恶性事件。而中小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因而更需要学校做好引导。恰恰相反的是,这一方面很多学校却被忽视。笔者所在学校则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发泄室,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辅导教师,同时针对特殊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早辅导,把潜在危险扼杀掉,从而从源头上做到预防,从心理上加强监控,从过程上做到跟踪,特殊学生特殊对待,确保所有安全隐患消灭。

3.环境预防教育。

很多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疏忽,或者姑息造成的。比如有的学校周边有无证摊点存在,学校就立刻给予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就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坚决制止。这是一手硬,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教育,教育他们不吃三无食品,等等,这有利于杜绝食品方面的安全事故发生。当然,更多校园事故往往是出乎意外,因而这就需要教师捧着一颗心来,在日常教学中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重点是养成“眼尖、手勤”等良好习惯,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这样就能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从而最终消除隐患。对于图书室、实验室乃至药品保管室等安全管理,更要做到对事对人,注意防火防盗;而对于学校水电,更是坚持月查制度,做到外无接头,用水安全,等等。而学校保安,更是24小时值班,日常巡逻,电子监控更是全方面覆盖,做到无死角。这样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立体式的监控,着重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是学校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需要做到内外结合,寓教于乐

1.社会性安全教育。

相对而言,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比较单纯,同时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往往对于社会各种诱惑无法抵制,因而在自我的保护意识比较差。但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社会见习的场所。因而学校需要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日常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种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常识,让他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就比较重视,平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人身以及意外保险,这样即便万一出了意外,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毕竟这是提高抵抗能力的最佳时机。只要学校在各方面做好周密安排,就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得以成长。当然,参加社会活动不是随意,一来学校坚持严格报批制度,二来学校从安全做起,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求便利省事,只求安全稳妥。这样学校通过各种社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以及各种演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一些急救常识,从而给学生更多层次的保护。

2.突发性安全教育。

很多事情,并不是有了各种预防,就能杜绝,很多时候往往都有意外发生,虽然作为学校不情愿看到,但很多时候却避免不了。而这,最需要的是预案,突发事件预案。比如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而不能惊慌失措。对此学校一是做到安全教育周周提,就是把安全教育根植于课堂。为此学校专门开了法制教育与健康教育课时,并且要求任何教师不得抢课,不得挪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知识,提高保护的能力。二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理结构,积极利用主题班会以及手抄报、演讲比赛等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让安全教育变得丰富多彩,更便于学生接受。三是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学校需要经常宣传安全工作的意义以及具体防范措施,将青少年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都通过卡通、故事等形式制作成宣传品发给学生,发给家长,从而让安全工作做到扎扎实实。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每年3月最后一周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周。在这一周内,学校必须完成四个一,即看一集节安全教育电影,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上一节安全教育主题课,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学校也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措施与方法,从而确保了学校无任何重大事故发生,有效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惊醒,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为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周边社区和谐发展作出了学校应有的努力。安全无小事。根据当前实际,作为学校需要依靠社区群众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把预防工作做到实处,为社区居民,为全校师生极力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生活环境。当然,各种预案可能有尽,但是各种意外却有可能想象不到。,因而学校更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采取种种措施,并且从学生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作者:戴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1.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安全教育缺失与家长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多数在高中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教师、乡镇公务员、以及少量的企事业单位。受教育程度低,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则比较欠缺。

2.投入不足

我国整体教育经费的投入,在2012年才刚刚达到GDP的4%。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经费在总量上投入不足,对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经费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通知,却没有以足够的资金来与这些安全工作配套,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则成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安全工作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模式框架

1.设立安全教育课程

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安全教育进课堂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每学期至少要有10课时的安全教育课,平均每两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虽然安全教育在课时数量上较少,但在质量上不能“缩水”,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像教授其他课程一样,按照备课、讲课、答疑,甚至考试等程序和方式来做好教学安排。

2.开发安全教育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读本很多,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社会生活安全、网络安全、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以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这类教材读本的特点是内容全面,但没有突出特色,对于特殊地域的学校不是特别具有针对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可以整合出一套更具针对性,更加适用于本地区的安全教育常识教材,作为对上面所说的通用教材的补充。

3.组建安全教育团队

在农村小学,没有专门负责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师岗位,也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经费,要组建安全教育团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能够组建一支质量较高、成本低廉的安全教育团队呢?笔者考虑可以由校长牵头,返聘离退休教师中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经验、有热情、愿意发挥余热的班主任教师来承担这项工作。

4.探索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可以进行案例法、模拟实践法、竞赛法等多种尝试。其中案例法主要是邀请灾害亲历者或者救援者进行实际案例的讲述,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对灾害有一个比较真切和深入的了解。模拟实践法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防灾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逃生的本领。

5.尝试对家长的延伸安全教育

张娜等在《曲阜市农村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中,对“知识来源”的调查排序为教师(74.5%)、家长(70.4%)、书本(32.9%)、电视(15.5%)、同学(8.2%),家长成为几乎与学校同等重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尝试采取两方面的措施:第一,建议学校对家长进行延伸教育,让家长掌握各类安全知识,树立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第二,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学校安全教育网络群,结合学校、社会的安全工作重点,定期向家长推送安全教育信息,争取使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能够与学校同步。

作者:杨学田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影响校园安全的多方因素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大事,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而影响校园安全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职责落实不彻底

安全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杂,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对工作职责的落实不彻底,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农村小学仍然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仍然不够甚至会有疏忽。农村小学对于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到位,没有设计安全便捷的教学楼逃生路线,也没有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以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传递足够的安全内容,学生的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差。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

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中,安全教育是少之又少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学生受到家长或者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全意识也会减弱。同时,农村小学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则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与父母相比,祖父母的照顾较为溺爱,当孩子进行危险游戏或者有不安全行为时,常常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欠缺

校园的安全教育不是靠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社会的关注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上,而忽视对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的发展。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经常会选择学校这种人员密集,并且抵抗力较弱的场所进行破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重在落实。学校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做好对于校园内部设施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组,制定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设计最方便快捷的逃生路线,安排定期的逃生演习和校园安全讲座等活动,使得校园安全教育系统化、制度化,真正地把安全教育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保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力

学校的安全教育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配合。家长或者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为孩子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除学习成绩外还应当关系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安排家长会或者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可以有效地接收学校所传达的安全教育宗旨,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

(三)提高社会对于校园安全的支持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义务。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支持。首先在经济上,政府应当给予学校充分的经费支持,使得学校有财力维护校园设施,及时更换老旧的器材。此外,相关部门应当投入足够的人员保障校园的安全,杜绝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者:刘艳霞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高坎镇中心小学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教育

一、闽西山区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调查分析

1、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性问题

据调查统计,闽西山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完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只有1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有30.3%,高达54.1%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13.1%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性要求,20.5%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符合安全性的要求,66.4%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规范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主动让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中仍十分普遍。调查统计,73.5%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曾主动让过课。高达83.6%的中小学校甚至出现了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此次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高达90.5%的中小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闽西山区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调查

据调查统计,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2个学期中,闽西8县(市)的16所中小学中有23.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过轻微的运动损伤(如肌肉轻度拉伤);9.3%的中小学生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拉伤,需治疗等);5.7%的中小学生发生过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需住院等)。上述数据显示,闽西8县(市)的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而课余体育活动中受伤人数更多,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校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4、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

据调查统计,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属正常现象的体育教师占68.7%;23.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7.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提高风险意识,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5.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不负责任;9.4%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须承担一些责任;5.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高达56.1%的体育教师表示,运动损伤事故发生后,校领导态度漠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6.3%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只有17.6%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二、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应对措施

1、遵循教学规律,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亲自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些避免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与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应掌握基本的意外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如常见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处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将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小学校应加快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更新,为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采购体育用品时,尽量购买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其次,各级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部门,并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暂时停止使用,确保体育课上师生的人身安全。

4、提高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与家长的运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现实情况表明,大多数家长虽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加强体育教育安全的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应急损伤事故处理方式。同时,使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损伤不仅仅只发生在校内,也可存在于学校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5、了解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创建健康档案

各级中小学校应做好入校新生的体检工作,为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创建相应的健康档案。每学年进行一次严格的体格测试,方便学校掌握在校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对于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健康状况欠佳的学生,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为其安排适合的体育教育内容,避免体育课上或课余体育活动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学校应当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反馈给学生家长。

作者:何正义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