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时间:2022-05-08 05:08: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论文

一、对工作经验的限制

目前,为了降低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因招聘大学生而带来的附加培训成本、风险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但由于大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工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就业时碰壁现象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想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制度保护;此外,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就业环节中的重点要素,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保证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公平就业。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决定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首先,学生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保证其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由于经过了高考,大部分学生将大学视为是一个享乐的场所,心态的适度调整是该阶段的一个难题。由于我国大学秉承着严进宽出的理念,多数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对于就业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为此,大学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将就业的客观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其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大学生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合理的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干部也要意识到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把握机会锻炼自己。最后,大学生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如何做到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

(二)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在双向选择体制下,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风险,只有打破传统的被动就业模式,树立灵活的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对就业的预期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就业难度,“高也成、低也就”的就业意愿,能够帮助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此外,大学生还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短期就业率的思想,致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慎重,担心求职人员跳槽从而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行业行为也不够规范,为此对就业机会选择的主动性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简历的设计、投递以及对面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选择就业机会的主动性。要知道,作为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资料,简历的设计一定要简练、别致,此外要把握好投递简历的数量,并根据个人偏好对面试单位进行适当舍取,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公司。

三、小结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几年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呈上升趋势增长。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话题。就业似乎成了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想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要知道,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呈正相关的。此外,想要把握好就业机会,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对大城市的就业预期以及对高薪行业的觊觎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为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就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陈晨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后,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从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大局出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形式急剧变化,当今大学生做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希望的群体,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不容被忽视的。本文着重从公共艺术课程的概念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加强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培养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为支撑的新型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文科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理性以及专业技术的切入点较低等原因导致文科大学生就业面相对理工科大学生较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结合文科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文科大学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各个高校针对专业特点、学科设置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地对文科类大学生加以教育与引导。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文科类毕业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文科类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如何切实有效地去解决。

1、某些文科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缺乏文科生理应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其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和学校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于学校的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很多问题的理解未能从全局、大局考虑而是从利己、狭隘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很多的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肤浅的流行文化抚育下成长,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由于文科生长期受到感性教育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对于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在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常是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缺乏必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教师的言语行为喜欢从细节上去揣摩,很多教师“不以为然”的话语可能对文科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问题上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处理压力的技巧可供参考。要特别关注专业满意度低、家庭成员关系异常、性格抑郁内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成长。

3、对于课程的学习,由于受到外部就业形势的影响往往偏好于与“考证考级”相关科目的学习。有的文科生对于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于中华文化的鉴赏品味低、对于优美的古汉语诗词的学习更是提不起精神认为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些现象的出现令人担忧也促使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专业教育。

4、很多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不高,对于诸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等理工科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由于文科学生的理工科学习基础较弱加上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文理交融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工作其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厚,加上理科生在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很多理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文科类的工作反而更有优势。但很少有文科生具备以后从事理工类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科生“侵占”更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由于文科生很多从事记者、教师、行政机关等工作,所以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文科生对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探寻

文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希望,其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研究的态度去拓宽思路换位思考帮助我们的文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以笔者之见,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1、在理工类高校中文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学校的主流发展方向融合的并不是十分紧密,这也造成文科专业在这类学校的发展空间狭窄,学院间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到这类学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公平这一基本教育原则要求我们要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上的马太效应,要做到专业发展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

结合各高校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要将其他非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融入到特色专业的发展中。要将包括文科专业的建设采用一种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办学思路真正贯彻下去,在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中找到结合点使得学科间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促进学生“T型”综合能力体系的培育,增强文科生综合素质使得其在与特色专业相关的行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扩大就业渠道。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取向和标准上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带有消极的堕落思潮。处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开拓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其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外界支持的依赖性也较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良性循环下去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文情感的渗透。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应该改变昔日的教条式说教和空洞式灌输,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发展、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注入教师新鲜的情感血液。

3、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状况经相关的调查发现是不容乐观的。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当然也有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不在赘述。高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教育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一件大事也是增加文科生就业“砝码”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学体系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体系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调研、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文科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文科生的科研能力使之自发地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有助于文科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融会贯通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是终生受用。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对于文科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要注重建设适合文科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应用性,能够激发文科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所从事的工作零距离对接。各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

4、加强文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真、善、美各个方面的追求起到精神上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精神面貌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人文教育要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做事的创新源泉,要做到知、情、意并重。高校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人文知识的传播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整体性地考虑和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条件。作为人文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公关能力等。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做事。

5、我国的文科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待文科生综合素质提高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以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系统地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文科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当然育人的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也呼吁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的文科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文科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应有的角色。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论《影视音乐欣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摘要]《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对增强大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优势等方面对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目的 教学优势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何为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地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等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侵占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了。这些优秀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优秀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作曲家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美好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等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优秀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一)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的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宏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 内涵唤起观众深入地进行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的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而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极具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浆》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说教,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的情感自觉的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得到统一。许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作为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二)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递送媒介,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进行《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中,通过网络提供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首先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音乐或影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其次,学生可在网上与同学、教师相互探讨,着手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想法,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增添有利的新资源。这样,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并使之具有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自信,从而使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

影视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影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中外影视音乐,积累更多的音乐、文学、历史等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关于发挥影视育人功能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摘要]影视剧和影视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当代大学生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影视 大学生 教育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对大学生来说,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面对新形势,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利用发挥影视和网络传媒的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电影节。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影视片本身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而对影视创作人员的关注很少,尤其是将优秀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其实,让优秀影视明星、影视作品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优秀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的正确认识,更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影视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有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是主要影视观众,在校与毕业的大学生又是其中主要部分,网上免费下载成为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观影方式,60.05%的大学生选择上网观看影视节目,96.8%的被调查者承认有喜欢的明星。优秀的影视明星和影视剧应该说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而事实上,仅有8.5%的被调查者重在喜欢明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90%的大学生认为喜欢的理由是明星的才艺,可见。大学生对影视明星的认识缺乏深度。长此以往,是达不到教育作用的。若能够让影视明星与大学生面对面地互动,促进大学生对影视明星和影视剧的正确认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产生深远影响,毕竟优秀影视剧是优秀影视明星辛勤劳动的成果。

二、当代大学生更易陷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之中,造成不良后果

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生命本身,特别是属于“80后”的一代人,被认为是“速食一代”、“e时代”的群体,是非观念淡薄。价值观念不清,生命观模糊。易受压力影响,产生心理问题。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还有数据显示,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或偏移,大学生自杀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全国大学生自杀案件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为130起。2006年的华南农业大学曾发生一周内就有4名学生自杀。2007年5月就有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跳楼自杀:200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大四学生在英语考试结束后跳楼自杀;2009年2月14日、15日连续两日,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出现两起学生跳楼死亡事件。除此,还有很多未经媒体披露的大学生问题事件。众多事件说明,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校学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屡屡受到重创时,由于抗挫折能力不高,极易丧失自信,从而选择轻生作为解脱的方式。

大学生抵御不良影响的意志力还较弱。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面对金钱、美女、权力、名声等等太多的诱惑,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惟利是图: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因素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近年,多次出现大学生对同学、恋人。甚至老师进行行凶的事件,校园内发生行骗、小偷小摸的事件就经常发生了。

顺应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发挥影视育人功能,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自2002年举办了影视博览节以来,顺应时展和创新的思路,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走出去”、“引进来”和“名人效应”三大运行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和表演才能的平台。这种打破常规的校园活动,不仅营造了健康向上、宽松活跃的校园文化,而且使同学们变被动为主动,化疏远为亲密,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湖北省大学生电影节授予活动组织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学校红旗分团委称号。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取得荣誉都与影视活动分不开。

三、挖掘影视剧和明星的闪光点,使其成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影视是创造感人的瞬间,影视是展现激情的艺术,优秀的影视作品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优秀的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使人受到教育,引人思考,给人智慧,催人奋进。可以从精神上给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使人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洗礼。影视作品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美丽人生》通过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来教育人们,它那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吸引人心和打动人心,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九九八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九九九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一九九九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奖接踵而至。通过优秀影视作品和明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性主义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场景的设计。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如电视剧《暖春》,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影视明星及剧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大学生不能只看到明星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无论哪种性质的工作要想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高考不如意、学业遇阻,并沉溺于自惭形秽之中,其实大可不必。影视巨星巩俐、姜文和著名导演李安、贾樟柯等均高考多次,其中贾樟柯先后考了四次。最后还是以旁听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因此,大学生要正视挫折,锻炼自己的耐挫力,乐观面对人生,只要自己敢于拼搏,依旧可以前程似锦。

充满幻想、眼高手低、浮躁、急功近利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影视明星敬业的工作态度,可以启发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更多一些踏实与刻苦,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困难的形势下。体操明星李小双在武汉科技学院与大学生面对面时,其“不要小看一个月800元、1000元的工资,它将成为你未来的机会,同时也是你创造的过程”的观点使现场学生深受启发。国际巨星成龙从跑龙套到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偶像,有评论说他成名的根源就是敬业拼命:艺坛常青树刘德华的勤奋在香港乃至华语娱乐圈都是有口皆碑的,成了“香港精神”的一个象征。周杰伦尽管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靠勤奋。成为当今人气天王。“天道酬勤”,是大学生必须谨记在心的。同时,这些优秀明星也是忠诚的爱国者,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的行为深受国人敬佩,其爱国言行对大学生也有深刻影响。

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在影视博览节期间曾请来影片《太行山上》的国家一级导演沈东、《一地花香》剧组及感动中国人物刘芳艳与同学面对面交流、举办明星叶蓓歌友会。通过影视剧创作人员和明星亲自讲述创作的艰难过程,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最为生动的品德教育、敬业精神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电信学院自动化062班学生万森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校把这种励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迷见面会形式展开很受欢迎,大家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能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学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受鼓舞。”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偏重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使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教育,使其拥有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任重道远。我们可以通过鉴赏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明星面对面,使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感受各种各样的情感,并从中获取多种多样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理性认知,去弊兴利,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斗争,在开拓疆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祖国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民族音乐是人类音乐艺术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尤其是一些具有浓郁民问文化的歌曲,其曲调有高度的概括力,歌词朴实真挚,容易在聆听的瞬间就被感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体裁多样,品种繁纷,而且由于民族信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活环境、人民性格等不同,使得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特色,呈现出个性化的、不可替代的风格特点。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包括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等几大类别。如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新疆民歌,高亢奔放、悠长辽阔的内蒙民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悠扬动听的江南丝竹,浓郁西部风情的秦腔等。

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有机的组成部分,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音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事实上,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仍然处在边缘地位。就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大多数学校的相关教学对少数民族音乐重视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声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将民族声乐理论、教学法、文化内涵等作为重要的传承内容向学生逐一讲授。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制定与之相应的民族音乐教学大纲,加强统一的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并逐渐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美学、乐种学、结构学、表演学等分支学科领域已构成自己固有的体系,要在根本上改变依托在异文化教育模式之上的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就要高度重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成果在高师各专业、各学科中向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的转化,从而根本上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单语化”、“外语化”为主的倾向。

三、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世纪是更加注重人才质量和素质的世纪,培养学生成为有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开设民族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开拓音乐视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一方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陶冶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在教学中让大学生了解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完整的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所做的卓著成就。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传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在了解、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其蕴藏在里面的坚强、进取的游牧民族精神。比如蒙古族的民族史诗《格萨尔》、《江格尔》,侗族的《大歌》,苗族的《盘古开天》等很多音乐都记录了少数民族从原始狩猎时期到草原游牧日寸期的生活,从政治、军事、宗教信仰到民风民俗、生活现状中所反映出的民族精神可以很好地激励大学生勇于开拓、勇于进取,锻炼刚毅顽强的性格。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音乐在培养大学生审美体验的同时,可以引发出各种丰富的情感。少数民族的民俗音乐活动十分;_士观,如回族的花儿会、蒙族的敖包会、壮族的歌墟、侗族的坐妹、苗族的“四月八”等等。高校如果能够引导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各种盛大节日、庆典,在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增强审美体验。另外,大学生正处于建构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的重要时期,音乐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符号体系,帮助他们在其中体验、探索和塑造自我身份。比如蒙古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用悠长舒缓的节奏,宽阔的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和牧场之间,让人充分感受蒙古族对天地、宇宙的感悟,培养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如何有效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

1、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

中国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风俗文化、审美情趣,构成了各自的音乐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声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将民族声乐理论、教学法、文化内涵等作为重要的传承内容向学生逐一讲授。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采取理论和实践整合化的教学模式,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一定的民族音乐演唱、演奏能力。我国声乐艺术与汉语的音韵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民族特色的行腔、韵味为擅长,以“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情兼备”等特点,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总体特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表演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准则。如民歌中音腔和方言的一体化及民族唱法的文化等。用苏州方言演唱《太湖美》,要比用普通话唱《太湖美》的韵味足得多。用昆山语言演唱昆曲,用北京方言唱《大碗茶》等,都自有其独到的韵味。

2、发挥艺术院校的带头作用

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利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人才及生态优势,在这些艺术院校集中开设相关的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培养相应的教育人才,然后帮带全国高等艺术、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人才。在这方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带了个好头,该校是全国第一所完全系统地把少数民族的器乐、声乐形式作为专业院校的一个专业来办的高等艺术院校。另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利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的人才优势,面向全国指令性地开办短期师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可以分为高等院校、中小学的相关教师等。

3、完善课程设置

我们要在师范院校多开设相关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如少数民族音乐历史与作品赏析:少数民族音乐采风等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离不开田野工作,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要进入活的民族文化之中去,去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奥秘。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师生们走出校门,深入到田野工作中主动接受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结合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高校也可以尝试把当地的歌者、乐师们请进大学的课堂,把他们的艺术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发挥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作用,培养出更多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部)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高校推广足球机器人比赛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摘 要:足球机器人比赛不仅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其对抗性和趣味性也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研究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的良好平台。文章阐述了在高校进行足球机器人比赛活动对学生科研能力、团队精神、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活动实践,对校园足球机器人比赛的开展和组织,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足球机器人比赛 综合素质 科研实践能力

一、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界已经形成一个共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必须加大工程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中科院顾秉林院士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缺少重要的实践训练环节。这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中专业和专业课程的划分越来越细,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分布在多门课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课堂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往往在叙述形式上偏向理论,工程实践背景不是很明显,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与工程实践中的实例相互印证。这些都使得学生往往学过的课程很快就遗忘了,大学四年毕业时感到没有真正掌握有用的专业知识。

为培养面向未来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必须想办法克服目前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能力等未来人才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高校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场所,也是教学和科研的主阵地。把科研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科研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素质教育中,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最为切实可行,也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在我们从事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相关研究中发现,作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平台,足球机器人比赛不仅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而且因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对抗性,也为很多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足球机器人比赛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既是提高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也能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有助于构建校园良好风气。

二、足球机器人比赛简介

简单的说,足球机器人比赛就是在一个指定大小的场地内,由多个机器人组成相互合作球队,按照接近于人类足球比赛的规则,与另一队智能机器人进行对抗性比赛,其中机器人具有像人一样的感知环境,和向环境学习的能力。机器人足球比赛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人工智能研究的载体,其研究包括智能控制、机器感知、机器情感、专家系统、人工生命、神经元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足球比赛主要包括两大赛事,一是由韩国科学院金钟涣教授于1995年发起成立的国际机器人足球联合会(FIRA)举办的微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MIROSOT);一是日本于1997年发起的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一经提出,便得到各国科研学术机构的重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机器人竞技运动。2008年两大国际赛事分别在中国的青岛和苏州举行,吸引来自世界各国数千人参加,赛事规模和水平都创造了历史之最。

但是,仅仅把机器人足球赛局限在研究的对象上是不够的。正如金钟涣教授所说: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如何让我们的青年朋友积极地参与我们的科研活动,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设立足球机器人比赛的初衷不仅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与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相一致。

三、大学生开展足球机器人比赛活动的意义

作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开展足球机器人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独立研究的能力、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开展足球机器人比赛的活动可以起到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大学课堂专业教学信息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是对工程应用的抽象,其表现形式也往往难以理解,比如自控原理中的频域描述方式、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等。学生缺乏实践认知,无法将这些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对应起来。

足球机器人系统相对来说规模小,涉及的专业领域密集,而且足球机器人系统或其子系统在所涉及的领域都非常典型,比如机器人车体电机控制是一种典型的二阶系统控制,运动控制是典型的非完整系统控制,决策系统是典型的合作多智能体决策等等。因此,足球机器人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学习实例,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第二,足球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现代高等教育中的能力教育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关键能力。其中方法能力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创新性地研究解决方法,和实施的能力。

足球机器人系统具有鲜明的实践背景,其设计受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比如电路中耦合干扰、无线通讯中的电磁干扰,机器人运动机构打滑、仿真比赛的通讯时延等。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范围,或者是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足球机器人比赛这一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从课题分析到系统实现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三,足球机器人系统的设计过程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过程。

足球机器人系统涵盖的领域很广,涉及电子、人工智能、软件编程等多个方面,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而且,足球机器人系统各组成部分联系紧密,几乎不可能孤立地完成某部分的开发。这意味着同一研究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设计合理的分工层次、研究进度、协调机制等。这对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开展足球机器人比赛也对科研教学人员的素质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兴趣小组形式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可能在水平上无法达到从事足球机器人研究课题的老师或研究生的水平,但是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提出的创新性方案和方法却能为科研所借鉴。而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延续他们关于机器人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延续性无疑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的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后续人才。

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足球机器人系统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无疑会与指导老师或任课老师讨论。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对提高高校电子信息相关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推广足球机器人比赛的实践摸索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我们在过去几年对校园足球机器人比赛活动做了大量的尝试。

最初的尝试是在二级学院一级的范围内进行足球机器人比赛,吸引学院内数十位本科同学参加。比赛由实验室提供场地和设备,并完成比赛的组织工作。比赛过程顺利,参赛学生感到收获很多。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由实验室进行赛事组织,一方面人手不足,场地受限,另一方面,采用实体机器人比赛,机器人的损耗比较大。此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在之后的比赛中,我们将赛事组织和技术支持分开,由学生会负责比赛的组织、宣传和协调,由课题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两方面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验室的技术优势。而且采用仿真比赛为主,实体机器人为辅的比赛方式,突出足球机器人比赛中智能决策的较量,也降低了培训的强度和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以更快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改进后的足球机器人比赛扩展到全校范围,吸引数百名学生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之后,我们学院适时推出了各种智能机器人相关的活动,比如机器人仿真救援比赛、飞思卡尔自主小车比赛等等。并且依托多个实验室建立了机器人交流网站,在校园里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智能机器人交流机制和活动氛围,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中的智能机器人文化。

五、关于开展足球机器人比赛的思考

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发现足球机器人比赛涵盖的形式很丰富,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基本状况挑选不同的项目构成校园足球机器人比赛活动,而且在活动的组织上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

首先,在活动的组织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比赛的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等各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或学院学生会及学生团体的力量,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在比赛形式上,应该循序渐进,将仿真比赛和实物比赛结合起来,以仿真比赛为切入点,适时开展实体机器人比赛,并扩展到其他的比赛项目。

足球机器人比赛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校园大规模推广的足球机器人比赛中追求高技术含量是不现实的。由于足球机器人比赛中最关键的是机器人智能协作行为的开发,而且足球机器人比赛的仿真平台在拟真度和易用性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选择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平台是很不做的选择,其可观赏性几乎可以达到实体机器人比赛的水平。此外实体足球机器人的比赛,以及其他机器人比赛,如机器人仿真救援等,可以作为仿真比赛的补充。鼓励一部分水平比较好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实体足球机器人系统的开发。

第三,在学生的组织形式上,为便于形成长期的机制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参与比赛的学生应该以兴趣小组为主体。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开发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成果比较好的小组可以延续下来,形成比较固定的兴趣小组,建立长期的兴趣小组研究机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第四,作为兴趣活动的重要补充,校园足球机器人比赛互动应该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互动,鼓励与机器人设计相关的课堂教学的老师了解足球机器人比赛,使学生能在兴趣的层次上更进一步,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

六、结论

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研、实践、社会等等,以应对未来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高校在科研和实践方面的资源,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专业水平、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在校园推广足球机器人比赛项目。我们认为,由于足球机器人比赛固有的高科技平台性质,以及涵盖广泛的专业领域,只要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它完全可以成为目前很多高校推广的一项集科研和大学生素质培养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陈鑫,1977年6月出生,现为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析

摘 要 本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针对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本人进行自我反思时能够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面对自己。并且帮助学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指导和教育,真正有效地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

1 学生综合测评目的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指标,本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针对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分为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专业学习知识技能及科创能力、文体及卫生、公益活动及实践四个方面,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在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给出一定的分数,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

它真实记录了大学生一学年的表现,转变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

对于学院管理方面,在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状态,按阶段和类别将学生进行划分和整理,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在学生自我认识方面和成长阶段不足,帮助学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指导和教育,通过这真实的信息能够更加密切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可以更加有计划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并可以根据学生本人的发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处理措施,真正意义上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同学。

2 学生综合测评数据分析

本次土木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涵盖了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共869人,其中大三473人,大四396人,时间为2014-2015学年。学生综合测评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分布在60-70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为209人,大四学生分布在71-80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为186人,比较来看,大四学生对于自我综合测评方面的打分高于大三学生,而纵观其他阶段分数阶段,可以发现大四学生的测评分数普遍高于大三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同学在前一年参加的竞赛较多,奖项较多,因此分数较高。并且大四学生有部分学生已经保研及考研,有大部分学生已经签好了就业单位,对于毕业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评分方面占据优势。

由图1可以看出,大三年级60-70分数比例最高为44.19%,之后随着分数的提高,比例逐渐降低;大四年级71-80分数比例最高为46.97%,之后随着分数的提高,比例逐渐降低。大三和大四年级总体达标(高于60分)比率分别为94.72%和98.24%。

从大三和大四年级的测评分数分布图,对比图2的学生综合奖学金获奖比率来看,大三的特等、一等和二等奖学金比率之和为14.34%,约等于大三测评80分以上的比率之和14.38%;而大四的特等、一等和二等奖学金比率之和为18.26%,略小于大四测评80分以上的比率之和20.46%。这说明综合测评的结果与学生综合奖学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证明了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较高。

3 学生综合测评的类别分析

3.1 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

进一步分析学生综合测评的分数,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类别中,学生的得分普遍不高,大部分集中在10-14分阶段,大三和大四的比率分别是55.81%和60.47%。这说明大多数同学都能坚持基本的政治理论学习,但在获得集体荣誉方面成绩不突出,在追求上进积极入党方面,同学的得分不高。总的来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集体荣誉感有待加强和提高。

3.2 专业知识及科创能力

从图4来看,学生的专业学习知识技能与科创能力这项得分不高,有78.22%的大三学生和74.49%的大四学生得分为10分以下,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获得了20分以上,获得10-14分的学生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5.43%和16.41%。可以看出,学生的竞赛水平和科创能力一般,在和专利发明方面,多数同学没有得分,也说明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术成果整理、论文l表方面需要专业指导。部分同学可以意识到拓宽知识能力和就业力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驾照或者参加专业培训及认证。

3.3 文体及卫生

从图5可以看出,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率相差不大,从分布上来看,获得的人数最多的分数段是1-4分,大三和大四分别为78.44%和78.54%。这项不得分的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4.16%和14.65%。由于土木学院是工科院系,学生的文体素质不高,在文体竞赛中获奖的同学较少,尤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同学是少之又少,可见在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应当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文体素质。

3.4 公益活动及实践

从图6可以看出,在公益活动和实践类别中,学生的得分率不高,从分布上来看,获得的人数最多的分数段是1-4分,大三和大四分别为52.22%和57.32%。这项不得分的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32.56%和32.58%,这部分同学没有在学校及学院的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中任职,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创新实践活动方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论与启示

总的来看,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较好,总体达标(高于60分)比率分别为94.72%和98.24%。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1)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

(2)在科技竞赛方面,学生的竞赛水平与科创能力一般,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术成果整理、方面需要专业指导。

(3)由于专业学科特点,学生参加文体竞赛获奖的人数少,学生的文体素质较差,有待提高。

(4)学生在各项公益活动和实践中参与度不高,不得分的人数比率最高。

针对以上的问题,学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在课堂内外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2)创造丰富的学生课外生活环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拓学生的课余爱好,提高学生文体素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鼓励学生参加对其成长有利的社团和公益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成才,先成人”,提高学生做人的德行和做事的能力。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