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08 10:44: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钱硕,1989年生,江苏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生。

一、问题提出

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创业板一直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截至2012年7月24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已达346家。创业板企业具有财务门槛低、科技含量高、增长性强的特点,而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和低财务门槛的特性也决定了其盈利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截至2012年7月18日,33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331家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预计净利润下降的有115家,占比34.74%,预计亏损的有8家,占比2.41%,两者合计占比近四成。8家预计亏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降幅均超过100%,还有4家业绩预减的公司,净利润降幅在100%左右。截至7月18日,创业板的市盈率已跌至32.21,为今年以来的第三低点,这也是创业板上市以来第三低估值水平。

如何帮助投资者理性分析和投资,如何正确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以此为基础公正地评价其成长性成为当前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取能够显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标进行量化,将上述量化指标和企业上市后的净利润变动情况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指标筛选和多次回归分析,确定和企业上市后利润变动情况相关性强的指标,借此来帮助投资者快速的了解新发行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预测指标的确定

预测指标要能够代表公司的治理结构、科技含量、盈利能力等方面情况,在阅读了大量创业板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证监会审批文件及创业板上市企业文件指引后,笔者确定了6项预测指标:研发费用占比、技术研发人员占比、独立董事占比、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

三、提出假设

假设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值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研发费用的投入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投放,也是影响高新企业未来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假设2: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同理于研发费用占比,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也是体现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指标,即假设研发团队实力强的企业,在募投资金注入后会有优异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净利润增长方面。

假设3:独立董事占比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聘用独立董事可以规范公司运营,减少违规关联方交易,提高企业盈利质量,保证企业持续盈利。

假设4: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作为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应目前股东投入资本的使用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资产质量越好,企业利润水平越趋于稳定增长。

假设5: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相关关系。市场份额稳步甚至快速增长,可以一定程度保证企业上市后产品销路稳定、经营业绩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假设6:应收账款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发行前应收账款增幅越大,发行人盈余管理甚至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上述手段不能改变企业实际盈利能力,故上市后净利润下降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四、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

笔者将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两年内的净利润变动比率作为因变量,以代表上市公司上市后的盈利情况。由于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闸,符合上市后连续经营条件的须为2010 年前申报发行的公司,符合上述条件的公司仅有36家。考虑到持续经营年限和样本规模,笔者将限定时间延长至2010年2月前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公司,共有50家。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从金融界及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抽取数据。由于笔者使用Eviews7软件进行模型设立和回归分析,故主要变量均采用英文命名,主要公示如下:

五、回归结果

(一)相关性检验

笔者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经检验,应收账款增长率、技术人员占比、独立董事占比、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四个指标的相关性符号与原假设一致。但是,研发费用、净资产收益率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假设1、假设4不成立。笔者分析,研发费用投入的经济利润推动作用尚未展现,可能是造成研发费用与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另外,企业为了迎合上市企业财务标准的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市后净利润增长率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因变量净利润增长率和研发费用占比及ROE这两个指标相关性绝对值较高,分别为-0.169和-0.152,可推断上市前大量非理性的研发费用投入及盈余管理是造成上市后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多元回归第一次回归结果

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如下:

NET_PROFIT_CHG:净利润增长率,2011年净利润/2010年净利润。

RSRCH_FEE_GROSS_INC: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值,2008年研发费用投入/2008主营业务收入。

TECH_PPL:技术人员占比,截至2008年年底研发人员/截至2008年年底在职员工总数。

INDEPT_DIRECTORS:独立董事占比,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

RETURN_ON_NET_ASST: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2008年净利润/2008年末净资产。

GROSS_INCOME_CHG:营业收入增长率,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 -1。

AR_CHG:应收账款增长率,2008年年末应收账款/2008年年初应收账款。

第一次回归结果并不理想,R^2仅为0.09,F检验值仅为0.644585,说明模型整体解释力不强。从单变量看,p值均落在拒绝域外,最接近临界值的变量为研发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此外,研发费用和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虽然显著性不强,但这一统计结果仍与原假设违背,并不符合常理。为了发现模型缺陷,笔者进行了Durbin-Watson和残差测试。Durbin-Watson测试在样本规模为50,变量数量为6的情况下的临界值分别为=1.34,=1.77。由于DW统计值为1.737753,位于DW高低临界值之间,故无法对残差项的相关性发表意见。下面为残差异方差性检验的结果:

笔者选择使用卡方检验方法,在5%显著性,自由度为6的单位临界值为12.592,由于测试值Obs*R-squared小于临界值,故无法拒绝原始数据不存在异方差性。

经过上述测试,发现模型本身不存在技术性缺陷。为了优化模型效果,笔者决定剔除营业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主要原因为:上述两指标显著性不强,t统计值最低,分别为0.37、-0.65。

(三)多元回归第二次回归结果

第二次回归结果仍不理想,R^2降至0.07,说明模型解释力度进一步削弱。同时,从模型质量角度看,两个反应模型信息评价标准的指标AIC、SBIC均有所上升,根据信息评价标准理论,上述指标越小,模型效果越好。由于AIC指标具有缺陷,故单从SBIC指标看,尽管解释变量数量有所下降,但SBIC指标反而上升,从-0.649694升至0.765140,根据信息评价标准,进一步说明模型质量不高。此外,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和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假设相违背。

为了提高模型质量,笔者尝试剔除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

(四)多元回归第三次回归结果

在提出了研发费用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后,模型效果仍不理想,R^2仅为0.014,且自变量的t值均落在拒绝域中,分别为0.31、0.78。

六、结论

(一)回归模型

回归结果显示假设2、3、5、6成立,但显著性不强,假设1、4不成立。此外,六项预测指标和净利润增长率相关性不强。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几下几点:

(1)样本规模

由于符合上市后持续经营两年这一条件的创业板公司较少,造成数据样本规模不足,使得统计值与真实值相差较远。根据大数定律,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估计值会逐渐趋向于真实值,故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较少的先天缺陷限制了模型回归效果。

(2)前提假设

第一次回归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与净利润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假设不符。据笔者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为:(1)研发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可能不会在短期即两年内得到反映,大量的研发投入在资本化之前会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且不同行业专利技术认定考核时间存在差异,故研发费用投入和净资产收益率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故不适宜线性模型。(2)净资产收益率已经消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适宜于横向比较,而净利润增长率没有消除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和纵向指标相关的可能性更大。

(二)建设性意见

结合创业板公司现状,笔者认为,截至当前阶段,筛选预测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盈利能力的指标尚不具可行性,这也和证监会推行注册制审核制度遭遇阻力的现状相符。加强券商的尽职调查力度,提升保荐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意识,增加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力度仍是预防创业板上市公司包装上市、保证上市后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放松规制对水务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对水务行业进行了在民营化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呈现政企高度合一、投资主体单一、无偿供水等特征。为了测定改革之后的绩效,本文通过定性的研究引入虚拟变量对18家上市公司绩效进行测度,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放松规制、市场化、虚拟变量

一、问题提出

自来水产业作为一自然垄断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一般特征化特征,即规模经济、成本次可加性和网络性等,但在研究自来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地区的分割,自来水产业呈现局部网络性,可以采用标尺竞争等方法,引入竞争机制,从而为我们采取放松规制的实践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的理论依据。而就我国目前自来水产业状况来说,许多水务公司已经上市,放松规制下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但目前自来水产业总体效率的提高是否是由放松规制的带来的,或者说放松规制是否确实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关于这方面实证性研究作为本文的一个切入点被提出来,希望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18家上市水务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引入虚拟变量进行计量分析。

第一,数据采集。本文分别采集2006和2010年18家上市公司的可用数据组成一类截面数据样本。我们都知道截面数据应是同一时间点上的,这里却采用了两个时间点数据的叠加作为一样本,主要是为后文中我们对放松规制绩效的考核而引入虚拟变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故本文用了类截面数据的说法。其中,补充说明一点是本文原想采用18家上市水务公司未上市前和上市后2010年的数据,只因为数据查找方面的问题,18家上市前数据难以查找,所以本文采用了18家上市水务公司最早可用的数据即2006年数据作为代替。由于数据的不完备,所以在说明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到底是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进行测度方面在数据结果可可信度上会存在一定偏差。

第二,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础,将变量实际代表的意义进行修改从而得到本文说需要的方程。具体如下:∏=其中∏代表企业利润,L代表劳动投入,K代表资本投入。两边取对数则有,ln(∏)=αln(L)+βln(K),引入D,D代表虚拟变量,若D=1则代表放松规制,D=0则为未放松规制,模型方程变为:ln(∏)=αln(L)+ βln(K)+D

第三,数据的计量分析。

在做计量分析时,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我们不妨令y=∏

首先,我们把自变量和因变量做为一组打开,可以观察到,资本K变动幅度最大,劳动L和营业利润Y变动幅度也较大,虚拟变量D由于取之特殊呈现,通过观察,容易看出各变量不存在明显的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其次,我们对数据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一所示,各检验指标的prob值都为零,说明模型方程不存在单位根。

最后,我们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样本进行回归,结果见表,在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才c4即虚拟变量t统计值和prob值都通过检验,其它值的t值,R值、DW值也通过检验,我们知道我们够造的模型是对变化率的考察,而此时c4为0.67表明放松规制在2006年和2010年对企业利润造成差别可以说十分明显。

三、从放松规制引入竞争视角浅谈应对措施

1、标尺竞争。让全国各地展开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供水企业的绩效,当地政府择优录取,政府与企业签订阶段性合同,贯彻效率高质量好的企业进行下一期的经营的理念,提高当地水务企业绩效。

2、直接引入竞争。依据各个生产环节规模经济属性的不同,进行环节切割。可以有市场调节的,都承包给民营企业去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则有国家承担,像管网输送环节,同时可实行双重定价,并定期进行评估,保证企业有效运营。

四、结论

在运用2006年和2010年数据样本计量分析中,计量结果表明这两年规制政策的定性分析效果十分明显,说明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后放松规制对企业盈利有显著影响不容忽视。在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些放松规制方法的同时也为本文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我们将对放松规制对企业盈利造成影响的路径进行量化研究及通过数据收集对其力度做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及业务范围,认为以资金集约管理和综合金融业务为两大主线的发展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实现财务公司盈利能力的途径及保障。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盈利能力; 中间业务

近30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财务公司作为一个混业式的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和大企业资金司库与商业信用管理的金融功能组织,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领域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3以上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美国通用电器每年4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它的财务公司,利润总额仅次于花旗银行集团。我国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资金蓄水池”,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等多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何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的金融机构功能,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我国财务公司能做到的并不多。业内较好的海尔集团财务公司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1.79%和18.95%,有的财务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26%和0.12%,笔者所在财务公司2010年总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47%和6.37%,行业内收益差别明显,财务公司在集团内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义和业务范围(略)可知,这些为了发展企业集团而设立的财务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其发挥的就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与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业性

财务公司是为大集团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所以财务公司是依托集团公司而发展的,它的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该集团公司所在产业经营兴衰的影响。

(二)金融性

财务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为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提供特殊的商品——货币资金的金融服务。因而,它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和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进行金融活动,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好资金,创造更好的效益。

(三)企业性

一方面表现为财务公司是集团公司出资兴办的,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它的经营业务必须是为集团公司各成员的业务经营及发展提供服务,其经营发展目标与企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表现为财务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的一切权力,它开展一切业务必须是盈利的。

财务公司作为一类特殊金融机构,具有主办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三位一体的特殊职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特征。因此,以资金集约管理和综合金融业务为两大主线的发展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拓宽财务公司盈利能力的途径

(一)在与商业银行合作中,积极寻求主动权

财务公司从筹建开始就离不开与银行的合作,很多情况下,与商业银行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财务公司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竞争观、收益观,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积极争取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避免银行坐地起价,充分发挥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优势,利用财务公司存款业务可增加商业银行存款规模,根据国家货币政策及存款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效益,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情况下要求商业银行对财务公司采用灵活的存款利率,最终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建立统一对外支付平台,减少资金体外循环

搭建财务公司代扣代缴税款操作平台,清理成员单位缴税专户,对成员单位的专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与税务局、成员单位形成委托关系,由财务公司一头对外。集中保证金业务,通过银行将所有保证金集中管理,由财务公司集中统一办理。可实现资金零在途,进一步缩减资金体外循环的规模,实现资金运作效益的最大化。

(三)充分发挥财务公司投资银行的职能

由于财务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财务公司不仅是资金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金融平台。依托财务公司,可以把公司金融和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甚至以融促产。可以尝试把财务公司沉淀的资金用来投资理财,发展公司金融,以钱生钱,不仅可利用财务公司来平衡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而且通过对其运作,投资金融,还可以赢得利润继续推动产业的发展。2011年12月28日,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官网上出现了一则披露过去一年投资收益的信息:“全年投资收益达到 6 000万元以上,其中申购新股方正证券获得投资收益2 050万元,突破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业务以来单笔收益最高纪录,收益率高达50%。”

(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赋予了财务公司发展中间业务较大的空间,在稳定发展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中间业务,这不仅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也符合财务公司的长远利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收益稳定、风险小、成本低、见效快的金融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强化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优化财务公司的资产结构,对于提升财务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既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又被视为集团“内部银行”的财务公司,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具有许多天然优势,国航财务公司2005年担任了国航股份企业债券的第一分销商和第一财务顾问,配合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承销企业债2.6亿元,2006年后,还积极参与了国航A股上市、集团并购及其他重大资产运作等,这些中间业务不仅为财务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收入来源,而且为国航主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积极参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

在企业年金管理中,财务公司可积极争取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的资格,直接参与年金管理,为集团的企业年金提供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服务;也可以参股已获得管理资格的机构或担任年金理事会的顾问,间接参与年金管理,分享年金市场快速发展的潜在成果,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自身投资业务发展。南航财务公司作为南航企业年金管理的财务顾问,为集团企业年金提供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服务,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在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机制中,盈利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盈利指标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盈利能力 评价指标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问题,学者们往往是基于各种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评论的,而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直接研究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章并不多见。师萍(1997)运用层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对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盈利能力。蒋麟凤(200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大,偿债能力次之。这些研究都是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但都没有直接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具体分析与评价,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设计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数学家 T. L. 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对象的性质、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按照要素间相互关联程度将要素组合为不同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在每一层次按照一定准则,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标度定量化,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相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计算要素的权重,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目标层次的总排序。

(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选择

盈利能力分析体系包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分析和收益质量分析,具体由一系列反映企业盈利指标构成。

三、构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

(一)构建层次结构图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A)、子目标层(B)、具体指标层(C) 构成(见表1)。

(二)建立判断矩阵

请财务管理专家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评定标度来描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

(三)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以确定判断矩阵各因素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其次,计算CI的值,CI = (λmax - n ) / ( n - 1) , CR = CI /R I(如果CR

由以上结果可得企业综合盈利能力评价模型:

Y=0.1254X1+0.3543X2+0.0654X3+0.1351X4+0.0303X5+0.0536X6+0.014X7+0.0152X8+0.08X9+0.0427X10+0.084X11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

四、案例分析

通过计算中国石油公司2007-2011年的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盈利能力做出评析。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见表5。

从上例可以看出,中国石油公司在2007-2011年这5年中,2007年盈利能力最强,2011年盈利能力最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最明显的因素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毛利率,从表中数据可知,企业的营业净利率和营业毛利率逐年递减,净资产收益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成本费用利润率也逐年递减,说明该企业的成本费用逐年上升,而利润却逐年减少。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企业管理层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现状,扩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五、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文章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了彻底剖析,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各盈利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的设置,以此来衡量与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但不足之处在于现有层次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专家的主观评价,这将导致结果不完全可信。因此对于现有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探究

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论述了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分析了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其它因素。

关键词:企业盈利能力 分析 内容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获取利润是投资者办企业的初衷,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也是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经营管理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投资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其股利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盈利能力提 高还可以使股票价格上涨,使股东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债权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是偿还企业债务的最终来源,只要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即使负债率偏高,也能保证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管理者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利润 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标准,此外,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还可以揭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釆取措施加以改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企业利润是国家税收收入的直接来源,企业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因此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实际上,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也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各种利润率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包括以销售业务为基础计算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以企业占有或消耗的资源为基础计算的资产报酬率指标,以投资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而本文所阐述的盈利能力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销售业务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属于综合性指标,主要从投资角度反映企业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相关,因此,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主要是计算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是对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三是对成本费用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盈利状况和盈利水平,如果非正常因素对利润影响过大,应该予以剔除。非正常因素包括非正常收益和损失、即将停业的分部或分厂、会计准则或税法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是综合性的财务指标, 它受企业营销能力、收现能力、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回避风险的能力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十分重要。

(一)营销能力

营业收入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扩大经营规 模、增加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的基本保证。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要关注企业的 营销策略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评价企业的销售情况。

(二)收现能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信用己成为企业之间购销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信用大量 存在的情况下,收现能力便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时,企业大量的营 业收入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赊销量越大,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入之间的差异就越大,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只是账面数字。一旦企业催收货款不利或赊账单位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发 生坏账损失,减少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成本费用控制能力

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在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最有效途径。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盈利的空间越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资产规模是否适度、资产使用效率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加强资产 管理,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资本结构及其风险

资本结构主要指负债与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和稳定,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负债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适度举债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而且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但是如果负债利率过高,会直接减少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增加企业的偿债压力,加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当负债利率高于资产报酬率时,还会减少股东的投资回报。

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其它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因此,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时,应关注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分析其对利润的影响。 影响企业利润的会计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存货计价方法。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 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用。一般来说,如果物价 比较稳定,各种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相差不多。但是在物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釆用先进 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比较低,当期利润则比较髙,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结果与先 进先出法接近,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则差异较大。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医药企业的市场绩效、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 医药行业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及人类对于医疗技术和药品疗效的无止境需求使得其成为15类国际产业之一。文章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发展现状、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讨论其制约因素。

[关键词] 市场绩效;盈利能力;制约因素

医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一直以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速度发展。处于全球行业背景下的中国医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医药行业在近几年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从整个行业运行的数据来看,2006年1~5月,医药行业在销售同比增长19.6%的情况下,利润仅增长6.9%。1~9月,医药行业总体销售收入为3374.64亿元,同比增长18.36%,实现利润总额是257.38亿元,同比增长10.44%,利润增速却远远低于收入增速(图1)。我国医药行业要赶超世界领先企业,还会面临更多难题。

本文仅从市场绩效及企业盈利能力方面,以江苏省康缘药业为例,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深入讨论。

1 市场绩效的含义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利润、品种、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效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市场绩效本身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评价;第二,研究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是通过厂商的行为来影响市场绩效。但是如何计量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市场绩效的衡量

目前,被普遍用来估量产业绩效的方法有三种,即收益率、价格-成本加成和托宾的Q 。

2.1 收益率

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收益率是以每美元投资所赚得的利润为基础,其中收益或者利润是指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收益率的正确计算比较难,有时候还必须做出使最终结果发生偏差的折衷。

资产收益率是综合反映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资产收益率(ROA)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如一年)内创造的收益(利润)与运用的资产的比值,衡量了公司运用资产创造收益的效率。ROA=净收益/总资产=净收益/销售额×销售额/总资产

由此,销售利润是衡量企业的主要业绩杠杆。

2.2 价格-成本加成

为了避免收益率的计算,经济学家使用勒纳指数(价格-成本加成),即(P-MC)/P来衡量厂商业绩。价格-成本加成是将价格P和边际成本MC的差额作为P的分子而得到的。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很难获得MC的数据,而且容易产生偏差。

2.3 托宾的Q

托宾的Q,是指一家厂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厂商资产的重置资本的比率,如果Q高,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成本,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这样企业就可以发行权益,并取得相对于其为购买这些厂房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的较高价格,从而投资支出就将上升,因为企业只需发行少量权益即可购买大量投资品。另一方面,如果Q较低,企业就不愿意购买投资品,因为相对于资本成本而言企业的市场价值较低。如果企业在Q低时想获取资本,它可以便宜地购买另一家企业,从而获得的是已有资本,因此投资支出将较低。

这一业绩衡量方法既没有收益率也没有价格-成本加成用得多。使用托宾Q的优点是避免了估计收益率或边际成本的困难。厂商市场价值通常是加总厂商已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和债券)的价值,而获得厂商重置资本的估计会比较困难。

2.4 技术进步贡献率

衡量市场绩效时,还有学者经常采用技术进步指标。技术进步主要是指较快地创造出新产品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在经济生产中,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及其组合方式的改善。技术进步具体表现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增加产品质量和品种等。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研究与开发的总支出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话,1975年美国的比例为3∶19∶78。

3 医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康缘药业为例)

根据康缘药业1999年~2006年会计报表资料计算如下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根据资料分析,康缘公司总资产报酬率2001年出现较高水平11.7%,但之后一直在5%~8%范围内,基本水平不高,而且大都低于行业先进水平13%(据统计资料,2006年国家中型医药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13.49%,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总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同时每占用百元资产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减少,说明总资产盈利能力下降,需进一步分析总资产活力能力下降的具体原因,比如分析销售利润率的变化。

从销售利润率来看,医药行业资料显示,一些世界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达22%之多,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康缘药业在销售利润率方面,2004年出现最高点,但之后两年大幅下滑,与国际医药行业相比,差距较大。

4 制约因素

通过康缘药业总资产报酬率及销售利润率在近几年的变化,从整个医药行业角度分析影响行业效益下降的几个因素:

4.1 政策层面

4.1.1 药品降价行为持续进行自1997年以来,药品降价一直是在医药企业头上的一把剑。2006年,发改委两次降低了部分药品的价格,包括抗感染药物以及抗肿瘤中成药。而且,发改委声称凡是医保目录中的药品价格都将调整。对于民族药及其他特殊类药物约200种,也进行一定的价格调整。2007 年,是“十一五” 计划的第二年,我国中医药产业正处于转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正是中药材市场走向发展和逐步辉煌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好机遇,医药行业仍面临较大盈利增长压力。

4.1.2 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医药购销领域一直存在商业贿赂的问题。国家主席在2006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讲话中,将反商业贿赂作为2006年六大要务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医药价值链的医院环节,医药代表不敢进医院,许多新药推广受到限制,对于处方药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关于该项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国信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分析说,从去年药品终端市场反应来看,这轮行业整顿的影响非常显著,打击商业贿赂使医院用药规模由2005年21%的增速下降至2006年的6%,明显呈下降趋势。图表1中,2006年医药行业销售与收入曲线中,也能反映医药行业2006年行业效益下降趋势。

4.2 企业层面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开发以仿制、引进为主。我国医药企业大都仍然是生产仿制药,技术创新药物投入与产出所占比例很少。以康缘公司为例,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盈利率最低,主要利润范围集中在传统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研发创新上。研发投入对于医药产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研发投入成本的主体方面是创新药物开发的投入,创新品牌药品对产业和市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据IMS health数据,2005年全球重量级药物数量已达到94个,2005年前十大品牌药的销售收入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的1/10。其中,阿托伐他汀的销售收入高达129亿美元。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还处于粗放式规模扩张阶段,医药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投入的增长和资本投入的增加,特别是资本投入在产业增长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数据分析显示,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3 成本方面

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使得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康缘公司为例2006年主营业务成本持续处于上升趋势(表2)。

同时运营费用上升,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所带来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但整体医药工业的毛利水平已从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0%,持续处于下降趋势。

4.4 市场竞争秩序方面

由于近几年跨国医药公司的进入,国内众多医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这就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的局面。不仅对于医药企业本身无利可图,而且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九忌。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浅谈施工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分析

我国加入WTO之后要求企业的行为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见的一些分析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需要,但存在一些不足。要真正做到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有必要对原有关分析指标进行改进,同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关指标综合权衡。本文从应用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企业财务评价的角度,针对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存在的一些缺陷,浅谈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改进

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自的计量属性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所计算的指标的可靠性。如: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性资产(现时价值)、非货币性资产(历史成本)、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历史成本)、长期借款(截止本期的本利和)、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历史成本)等等;

2.未对资产和负债的内容进行分析:(1)应收款项中是否有债务人死亡、破产等造成的无法收回的坏账;(2)存货中是否有实际成本核算不实,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未按规定进行摊销的情况;(3)是否存在不可能取得收入的“未完工程”;(4)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中是否存在前期应摊未摊的费用。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文认为通过改进相关指标,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综合权衡,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改进以下指标:

1.在计算流动比率时,分子可考虑扣除根本不具有变现能力的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项目,分母可考虑扣除不需企业未来以现金偿还的预收账款;

2.在计算速动比率时,分子可考虑改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分母依然扣除预收账款,即公式为: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预收账款)。由于该比率在计算时除了扣除存货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了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3.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除了参照上述调整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外,分母――资产总额还要考虑扣除长期待摊费用等。

在改进相关指标的同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来进一步验证企业偿债能力。如构建两种指标:

1.短期债务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2.现金债务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

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最终要靠现金流量来偿还,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佐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使评价结果更稳健。

二、常见盈利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改进

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习惯于把会计利润作为主要依据,事实上会计利润是有其局限性的:

1.它的大小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1)在合法范围内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周转材料摊销方法等;(2)人为调剂利润的需要,如:潜亏不及时处理等。

2.会计利润大,却无相应的现金流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单位实现利润不少,但职工工资无法兑现、短期借款无法偿还,企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在施工企业造成会计利润大于现金净流量的主要原因有:(1)已确认为工程结算收入,但未实际收到款项的应收工程款;(2)购置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尤其是前者显得更为突出,这使得企业的应收款项数额巨大,大量资金沉淀在甲方。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产值利润率等),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从而给出评价的,但是这些指标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与不足。

在施工企业,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显得十分必要。可考虑增加:

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工程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现金流入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值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4.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总之,通过相关指标的改进并结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关指标等的综合权衡,可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以上仅是本人针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常用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肤浅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将日趋科学、合理和完善。综合运用,全面分析,更好地为投资者、决策者所用,这才是财务信息提供者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巧用利润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 要】 通过对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同样有助于关注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良好运行。

【关键词】 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最终还是不能持续企业支出。F这类企业当然难以维持下去。如果亏损累计数据超过所有者权益时即为资不抵债,导致破产,这类企业已无健康可言。

二、利润表构成分析

利润表构成是指利润表中各项目要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过分析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利润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盈利能力的大小。具体分析方法是:首先将利润表数据填入表内,其次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100%,再计算出其他各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后识别利润形成是否正常、各项目比例是否适当、盈利主要来自何方,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利润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收支结构、业务结构、主要项目结构。通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利润的质量,进而为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提供依据。

(一)收支结构分析

收支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额及比例。利润与收入(或成本)的比值越高,利润质量就越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第二个层次是总收入和总支出各自的内部构成。显然,正常的企业应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而其他业务收入上升可能预示企业新的经营方向;营业外收入为偶然的、不稳定的收入;靠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各种减值准备计提过低、预提费用过低而获得的利润,是暂时的、低质量的利润。

(二)业务结构分析

利润的业务结构就是各种性质的业务所形成的利润占利润额的比重。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构成,营业利润又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对于生产经营企业,应以营业利润为主,主营业务利润下降可能预示着危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上升可能预示新的利润点的出现,高额的营业外净收入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是造假。

(三)主要项目结构分析

利润的主要项目是指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各种商品、产品或服务项目。通过主要项目结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水平变化的原因。主要项目分散则难以发现主要项目的企业是否陷入了困境。分析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产品或服务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市场竞争力,可以反映企业的利润质量。

三、巧用利润表分析盈力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一方面,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要分析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用到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获利率等。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以及盈利模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的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不能仅以历史资料和销售情况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其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关。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等,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另外,还要关注税收政策、非物质性因素、利润结构及资本结构对盈力能力的影响

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困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发行公司债券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要: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文章针对公司债券在企业盈利能力中的影响,通过对样本企业在2006年~2009年四年间公司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能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发行公司债券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越然要求,但由于公司债券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债券 企业盈利能力 债券市场

一、引言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与股票融资、银行贷款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制约,长期落后于其他融资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007年,总理在“两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2007年9月24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行我国第一只公司债――07长电债,随后,华能国际、大唐发电、万科等上市公司也紧随其后。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企业已经累计发行各种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近4万亿。债券作为一项重要融资来源已给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不少上市公司也选择了利用债券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在目前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研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后的市场反应,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二、样本数据分析

笔者选取41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企业2006年~2009年的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等四项内容,通过分析这四项内容在四年间的走势得出相应的结论。41家企业2006年~2009年所发行债券的额度、年末资产、融资成本利润率及企业净利润分别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样本企业在2006年共发行债券348.36亿元人民币,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出台后,样本企业所发行的债券额度大幅度增加,在2007年共发行债券814.0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共发行债券1902.4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的债券发行额度已经突破2357.17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6.7倍。

样本企业的年末资产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年末总资产为245.93百亿元人民币,2007年年末总资产为3(18 2百亿元人民币,2008年年束总资产为395 29百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的年末总资产已经达到491.08百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2倍。

样本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是企业税后净利润与融资成本的比值,是衡量企业融资效益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融资成本利润率=净利润/融资总成束×100%

样本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在企业大规模发行债券前的2006年和2007年只有41.79%和28.93%,这说明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其盈利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从2008年企业开始大规模发行债券开始,到2009年末,样本企业的融资成本利润率已经由2008年的123.56%增长至617.89%。这说明企业通过大量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筹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相应提高。

样本企业的净利润值在四年阃处于波动状态,在2006年企业净利润为10.66百亿元人民币,2007年企业净利润为13 75百亿元人民币,2008年企业净利润为11.72百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样本企业净利润达到15.36百亿元人民币,是2006年的1.5倍。

由以上对样本企业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发行债券量的不断增长,企业所能得到的发展资金亦不断增长,这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企业年末资产和企业融资成本利润率的增长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从企业的净利润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发行债券量的不断增长,其净利润在2007年和2009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在2008年却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在2008年逐步呈现,使得企业在总资产及融资成本利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出现下滑。

三、公司债券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发行公司债券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分散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及其拥有独特的价格信号功能

1.降低融资成本。企业直接向投资者出售债券时,避开了银行的中介,从而减少了中间费用的支出,一般来说,公司债券市场中介组织的费用相对较低于银行信贷市场。同时,公司债券融资比银行贷款具有规模成本优势,也就是说,企业筹资规模越大,债券的筹资成本越低,大企业及筹资规模大的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能够以比银行利率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特别是对那些大型的、有声望的、盈利的、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来说,其规模效应更为明显。

2.提高资奉市场的运行效率。资本市场中保证市场具有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和高度的流动性。显然,仅有股票的资本市场必定是低效率和功能萎缩的市场。因为它很难满足投融资双方时不同金融工具的要求,使他们不能通过持有股票、债券比例结构的调配来更好地适应投资者和融资者在资产负债方面的安排,从而缺乏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企业债券市场对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发展企业债券融资,可以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靠,同时还可以增加银行的投资渠道。能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增加银行的流通性。所以,发展企业债券对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3.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股票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往往使人们不敢投资。但投资者可以通过高风险的股票和低风险的公司债券、国债的组合,降低资产风险,同时保持较高收益,这既可以提高人们的投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企业融资的渠道。故当不存在债券市场时,利率结构不是市场化的,很难发展有效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因此,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就没有相应的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当不存在债券市场时。从投资者角度看,他们会面临资产的效益递减效应。投资者只好把钱存在银行,接受一个相对低的回报,或者在股票市场上去承担一个更高的风险。

4.价格信号功能。企业债券定价中包含了比银行贷款更为复杂的重要内容,从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企业债券拥有的独特价格信号功能能够更好地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使资金以最合理的成本流向所需企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企业债券融资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它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展。发行企业债券有力于资金的集聚,满足企业的不可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改善或提高了全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促进风险的分担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将资金流向边际增长最高的地方。但同时,由于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着诸如总体发行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度未形成成熟的债券定价机制等问题,故我国的企业债券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方面还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样本数据中企业净利润不能与企业债券额度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结论

笔者针对企业债券在企业盈利能力中的影响,通过对样本企业在2006年~2009年四年间业债券发行额度、年末资产、企业净利润及融资成本利润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债券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资金,进而促进了企业资本的增长,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了企业净利润的增加。同时,企业债券也降低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这些同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2.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着诸如总体发行规模小、产品种类单一及未形成成熟的债券定价机制等问题,使得其对于企业净利润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企业债券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但是没有起到决定走势的根本性的作用。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运营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运转效率越高,企业运营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的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它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如果仅以历史资料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

[摘要]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相关信息,正确做出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文章主要从现金流量表中衡量盈利能力的五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出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盈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情况。作为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补充,现金流量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现金变动情况的信息,还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重在分析利用,以便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得到关于企业偿债能力、利润质量、盈利能力、投资价值等许多有用的信息。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本文仅从现金流量表几个主要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来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高低,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时应当首先注意到以下前提:首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现金流量表准则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类,在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分析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当是重点,原因是经营活动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和重点。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是为经营活动服务的,而且作为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经营活动应当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其次,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对未来的预测比对历史的分析更重要。尽管现金流量表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动态信息,但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毕竟只是历史信息,这只能代表企业的过去。而“买股票就是买未来”,运用外推和经验挖掘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比对企业历史财务状况的描述重要得多。

运用现金流量表具体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主要从以下五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一、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这一比率主要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即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从一个会计期间来分析,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这个比率应该小于1。但是考虑到企业是处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之中的,本期的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会递延到下期才能收回现金,而本期收到的现金则包括一部分前期的应收账款。如果企业的销售业务没有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应收、应付账款都能够按期支付,存货规模也与上期持平,那么,这个指标应该大于1,因为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中包括了必须要由销售收入来弥补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具体数值根据企业使用的不同的折旧方法而有差异。为了避免因为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出来的折旧额不同而产生的不可比性,报表使用者可以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额,以此来计算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

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应该接近或等于1。如果这个调整后的比率明显低于1,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较差(如含有大量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但是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因为只有在需要更新固定资产时出现了现金短缺,这一问题才会成为突出矛盾。如果这一指标连续若干期大大小于1,并且逐期递减,说明企业的净利润缺乏足够的现金保证,其质量很不理想。而且当这个指标小于1时,企业可能会通过增加债务筹资来满足资金的需要,但这样做势必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和筹资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二、经营活动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额

这个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企业现金净流量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越强,财务基础越牢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这一比率越低,说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越弱,财务基础越不牢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取得现金,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仍然要有赖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三、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每一元销售收入中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考虑到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因,这个比率应该比销售利润率(即:净利润/销售收入)高一些。这个比率高,说明每一元销售收入创造的现金流量多,利润质量比较好;如果这一比率比较低,且连续下降,说明销售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销售收入中含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资产现金回报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平均余额

这个指标是对资产利用效率的一种评价,它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说明了资产的周转速度。从理论上来讲,在各期销售收入基本相当、应收账款均衡周转的情况下,这个指标应该大致与总资产周转率(即: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相等。如果实际计算出的这个指标低于总资产周转率,说明销售收入中有较大比重被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所占用(如含有大量应收账款,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五、现金股利支付保证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

这个指标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企业实际发放的现金股利的比率,说明企业实际用来发放现金股利的资金中,有多少是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这一比率越小,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弱。不过,这个比率较高时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股票在当期就可以获取很多的现金股利,因为,股利的发放与企业管理者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用这些现金流量在当期发放大量的现金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以期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指标对于企业当期的财务分析来说效用就不是很大。但企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非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从长远发展来说,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获得了更高的投资效益,最后最得益的也还是投资者,企业不在当期给投资者发放现金股利,而是用其进行再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就必然会在以后给投资者发放大量的现金股利,正所谓“舍小钱得大钱”。

以上是根据现金流量表,利用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的简要分析。为全面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及其他信息,报表使用者还可将现金流量表与其他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将本企业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或本企业历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出更多、更重要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以便为自己的财务决策、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