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0:05: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 成本控制的原则
1.1.1 成本控制的涵义
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指导、调节、限制和监督:本着增产节约、杜绝铺张浪费、讲究经济效益的精神,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原来所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如果发生偏差或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实现规定的成本目标。
1.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①成本最低化原则。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②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二是全过程的成本控制。③动态控制原则。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来不及纠正。所以,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动态控制。④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⑤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成本控制中,有“责”就必须有“权”,否则就完不成分担的责任,起不到控制作用;有“责”还必须有“利”,否则就缺乏推动履行责任的动力。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好。⑥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就是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发生在控制标准以内的可控成本,不必逐项过问,而是集中精力控制可控成本中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例外”差异。
1.2 施工企业成本构成及分类
1.2.1 施工成本的构成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间接费。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属直接费;间接费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项目经理部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支出,具体包括:工作人员薪金、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等。
1.2.2 施工成本的分类
①实际成本:反映施工费用的实际支出,确定施工最终的盈亏,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施工项目上的实际费用。②计划成本:按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消耗定额、作业效率进行工料分析,以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方案和管理措施为依据,根据施工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预算费用。③预算成本:是决定施工企业盈亏的前提条件。它是项目成本分析、决策、报价、落实责任、安排资金的依据,是由施工量定额标准来计算出施工成本。
2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2.1 成本控制思想与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部门或财务人员的责任,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事实上,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2.2 缺乏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控制也不例外。现在施工企业都被要求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实行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并将责权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但是却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涉及到了成本控制活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如何去对成本施加影响。于是,成本控制缺乏制度约束,缺乏具体责任,成本目标无从落实。
2.3 成本全过程控制不力
项目部门仍沿用经验工程的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及制订目标成本,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忽略了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及工期的要求,给事后控制造成极大的隐患。
3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对策分析
3.1 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就要从成本控制的优越性方面来引导和深入,将一切影响成本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工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群体的敬业精神,树立企业是我家,人人都有责的大局观念。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3.2 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经验。责任成本中心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按照不同的成本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并且要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3.3 强化全过程控制
3.3.1 材料费的控制
用量控制:①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加强现场管理;②严格控制进料,对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为避免给以后埋下质量隐患,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③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价格控制: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匹次;②买价控制,以降低成本,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
3.3.2 人工费的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于不好控制人工用量的部位,尽量采用包干的方式控制;②为使施工工序更加合理,减少窝工和重复用工,应加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比选工作;③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分解控制,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
3.3.3 机械费的控制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作好备件的储备,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减少 修理等候时间;②租用设备考虑季节性天气的实际情况,减少停置时间,降低设备的租金或折旧费率;③优化施工工序,避免交叉作业对设备影响利用率。
3.3.4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场地清理费等。这些费用具有较大的弹性,就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对这些费用的控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3.5 正确处理工期和成本的关系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3.3.6 加强施工变更索赔工作,强化索赔意识
变更索赔也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业主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应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原则;紧盯现场,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业主签证工程量及价款。
3.3.7 重视竣工结算工作
实物工作量完成,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摘要】本文从价值链角度、施工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和员工心理因素方面探讨了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力图从新的角度研究成本控制新途径。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新角度。
面对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谁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谁能保持企业良好运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效益,谁就能走在众多企业的前面,占尽优势。利润的产生和增长,说到底就是增收和节支、增强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成本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施工企业成本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漏洞,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系统的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收节支、提高利润的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剖析。
1。成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对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及的是存在于理念即意识层面问题。只有认识到了,才能有可能做到。当今,在很多企业中领导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观念落后,员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只懂分工不懂协作、没有团队精神,领导与员工在成本管理的诸多问题上都难以达到共识。
1。1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大多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观念僵化,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施工企业价值链如表1。
表1施工项目价值链。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局限于施工生产过程,对于上游和下游的成本控制关注较少。
1。2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中大多数员工仍然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部门或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自己毫无瓜葛。
而管理者的经营思想仍然停留在“重揽轻干”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上,员工与管理者的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就此错位。有些项目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局面是每个部门和人员只关注自己的工作责任,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成本责任。如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责任是认真贯彻工程技术规范,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保证施工生产的进度就算完成工作了,但是忽视了自己的成本责任,比如没有考虑到和劳资部门的进行协调,随意增加劳务队伍,可能导致最后工程人工成本的大幅度超支。材料员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保证按照质量要求采购原材料,不出现断料影响生产就算完成了,但是采购过程中没有精打细算,采购材料只考虑采购质量问题,忽视了采购成本的降低,导致材料采购成本超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大家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完成工作责任很到位,没有意识到自己承担的成本责任,必然会使成本增大。另外一个情况是虽然意识到了自己应承担的成本责任,由于技术、材料、设备、劳资人员没有接触过会计,对成本的概念一无所知,也会造成成本的超支。由此可见,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这种意识不清除,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控制。
1。3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实行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部的管理体制,项目部是成本控制的主体,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经理的权利过大,许多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有的企业建立了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要求项目经理零利润承包,结余归项目经理支配。这也导致一些项目部只重视成本的控制问题,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感情投资,一些人才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人才流失。刚招聘来的大学生刚毕业没几年就要跳槽辞职,打乱企业的施工计划和节奏,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招聘成本。因此对项目经理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制约当前国有施工企业机制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改变“盈利的项目经理就是英雄:亏损的项目经理就是狗熊”的片面看法,引入全方位考核指标体系,将质量、安全、进度、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纳入项目经理的考核体系,真正建立起合理的项目经理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为降低成本创造一个好的竞争环境。
2。忽视了外部社会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许多施工地点周边治安环境状况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黑恶势力,这给企业正常施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例如,在项目部所在地,地痞无赖已经有自己的产业,囊括了建筑、运输、批发零售等诸多领域。为从项目上获取利益,就会提出项目部临建、库房等工程必须由他负责,否则没人敢来承揽该工程;且提出必须安排几个当地无业青年工作,否则项目领导出门就会有危险了;项目部所需物资必须首先考虑由他指定的商铺供应等等。由于其垄断当地各行业,抬高价格,使得企业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其承建工程的粗制滥造,大都达不到规定要求,经常性返工返修,导致成本流失。
除此之外,安抚当地居民也极其重要。如果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则工程大体便会顺风顺水,否则,项目部就要准备好每天接待为数众多的当地告扰民、索赔的群众。
3。成本控制的全员性亟待改善。成本控制不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情,成本的节约与控制需要自上而下,全体员工的参 与。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材料部门、设备部门、劳资部门。项目部的所有人员分别隶属于这几个部门,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就牵涉到这些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直接影响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过程就需要每个部门、每个人员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去。目前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项目施工工作中基本没有做到。许多项目部的目标成本由财务部制定,而财务部门的制定依据较多的是依赖历史经验,没有详细的测定过程,这样制定的控制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具体的控制方法和过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来完成,但各部门的职能人员对这种缺乏可执行性的控制方案肯定存在抵触情绪,这必然降低了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另外,由财务部门制定的目标成本更多的是从价值角度考虑,这样在最后的成本报表中显示一个总成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无从了解成本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发生的。因此真正做好成本控制就需要所有施工人员、工程建筑人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通力配合,项目成本的高低需要大家关心,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及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收到预期效果的。仅仅依靠财务部门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控制目标的编制和过程控制是无法做好企业成本工作的。
二、从新角度研究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1。管理层转变成本管理意识。管理者应该改变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控制的理念,详细分析影响工程价值的施工价值链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对施工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工程设计阶段,注意和勘察设计单位的沟通,根据自己的施工能力和技术力量,以及本企业的成本状况,对设计理念加入自己的思想。重视和供应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和供应单位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同时对下游环节的验收、索赔、维修过程的战略成本作出规划,从整体价值链上进行广义的施工成本控制。这是通过价值链控制成本的真谛所在。
2。合理控制外部环境成本。
2。1社会环境成本控制。依靠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维护施工秩序。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与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做良好沟通,了解当地的治安状况,请求他们的通力协助,对施工周边的社会治安环境给予保障。另外,在选择项目部位置时,可以适当考虑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机构距离较近的地方,以保证在出现地痞无赖等黑恶势力到项目部上滋扰是非时,公安民警可以第一时间赶到,予以制止。在打斗或者其他负面事件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尽快处理,尽量不影响施工进度。
2。2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无论是公路、铁路、桥梁、隧道,都是在为民服务,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状况和感受是项目应该做的。施工能否得到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对于工程的正常进展至关重要。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予以尊重,免生不必要的是非;其次,对于占地、占林、占道的情况,要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足额补偿和租赁费用,不欺瞒、拖延;再次,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做些惠民工程,如修路、打井等,既方便施工又可以顺应民意;最后,做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工作,当出现纠纷时,应礼待群众,告知通过政府调解等正常途径解决,减少不必要争端影响施工进程,增加成本。
2。3树立正确思想,搞好内部团结,不向黑恶势力低头。如果当地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影响施工进程、项目部和施工队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在请求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予以保护的情况下,项目部还可以向正规保安服务公司雇佣一定数量的保安,加强项目部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同时,要谨防他们拉关系、套近乎,对项目工程进行承揽,由无到有、由少及多的慢慢渗透,以致工程质量没有保证,返工返修增加成本。在遇到寻衅滋事的黑恶势力时,公司内部,经理、员工和施工队要紧密团结,同心协力,在保护国家和个****利、人身财产安全不受非法侵犯的同时,给对方以震慑,不向黑恶势力妥协,保证正常施工秩序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流失。
3。正确认识质量、安全、工期、形象的有形成本支出与切实收益的双面性。质量、安全、工期与成本支出是存在矛盾性的。有些工程业主催的很紧,要求尽快完工,企业应该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加快进度。但是不要违背施工生产的规律。要在竞争中生存,施工企业应该有效的对“三大目标”进行控制,即合理地处理好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质量不一定要求最高,要在满足用户需求,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应该注意,安全控制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生命。什么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安全性来进行成本控制。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某一个项目因为快速、高质量,又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出现了亏损,从长期来说,这也是企业的品牌,能够为后续的工程承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质量与安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
4。注重对施工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关注员工心理成本。根据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要对本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以及物料统一实施动态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工要依照各项工程进度的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加大企业内部人员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满足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对相关人员的需要,而且能够使企业内部的职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得到一定的锻炼与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逐渐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隔阂,从而使整个施工企业形成最大的合力,不仅能够为工程项目的早日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够减少企业人员的配备数量,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情绪影响人的行为,施工企业产品的不动性决定了人员必须流动。
露天作业也使得工作任务非常艰苦,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的员工,心理、生理压力要比其他行业高,不可避免的出现职业倦怠。此时工作效率会大幅度降低,间接提高了工程成本。进行项目成本控制,一定要考虑员工的心理成本,管理层要尽量改善企业服务员工的水平,提高服务成本,注重对员工心里诉求的引导,减轻员工的心理成本,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高效率的进行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要从企业整体效益出发全面分析,内外齐抓、共管。在完善责任成本管理体制,以人为本、强化素质、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成本控制必须要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实施动态管理,重视成本控制的全员性,注重对施工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引入现代成本管理思想,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模式也都是十分必要的,外部环境成本控制要给予更多关注。虽然本文对于许多成本控制方法和新的成本理念未作全面叙述,对于很多问题的见解还不够深入,但是,如果企业能到踏实认真的做好这些,积极进取、勇于开拓,那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一定能够占据优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已经改变了过去依附其他产业生存的特点,逐渐成为影响或改变其他行业命运的战略棋子。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纷纷将目光转向“第三利润源泉”的控制,以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显得至关重要。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为公司的内部成本控制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由于物流成本贯穿了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帮助企业提前捕捉管理漏洞,有助于企业及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尽可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正常运营。
(二)电子商务和物流成本的基本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所进行的各类商务贸易活动,包括货物交易、服务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买卖双方可以不谋面,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运动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如果按物流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装卸与搬运成本以及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按物流活动范围不同,可分为供应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的不同,可分为正向物流成本和逆向物流成本。
二、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物流范围包括产品从供应地到企业的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以及从企业到消费地的物流,将哪个范围列入物流成本核算以及将会计科目中的哪些科目列入成本核算对象对物流成本的影响特别大。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科目、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和范围在物流成本进行核算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之间无法相互比较,甚至同一电商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物流成本也不具可比性,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二)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低,退货成本高
电子商务企业是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与消费者进行商务活动的,消费者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产品的款式、功能以及价格等特性,通过比较各企业的产品综合性能做出消费选择。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差,通过美化工具美化产品或者在介绍产品性能时夸大其功能,这些都会误导消费者,最后导致消费者不能满意所购买的产品,选择退货。有些则是货物在挑选整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消费者所收到的货物不是自己选的款式或大小,也会导致退货。在退货过程中,增加了挑选整理费、仓储费、运输费以及人员工资等费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总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
(三)工作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运输系统不合理,产品在配送运输过程中没有走高效益之路,浪费了很多能源资源,运输成本大大的提高。有些是由于运输线路和运输节点没选好,在节点上停滞的时间长,导致移动储存成本高;有些是运输工具没选好,导致效率低,运输时间过长;有些是由于货运人或者经纪人没选好,导致运输过程复杂,运输时间长,成本高。
(四)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委托成本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都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的经营,把物流服务部分外包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第四方物流公司,这样物流成本就是委托成本。企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顾客,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由于供应链管理有缺陷,导致委托成本居高不下,大大减少了外包优势。许多电子商务企业与外包公司没有形成良好的战略联盟,各自都只注重自身的发展,没有考虑到利益的平衡,导致委托成本高。另外,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外包公司时,没有综合评估外包公司的实力,由于供应商或者消费者的分布比较散、范围比较广,导致外包公司的经营成本高,进而影响物流委托成本。
三、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电子商务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物流成本核算标准,这样才能让物流成本在不同时期具有可比性。为了行业中各个企业可以相互比较,应该尽早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以便物流成本能够更好的监督和控制。这都让成本信息更具真实性,就不会再出现物流成本的低估或者高估,也更有利于相关利益者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完善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降低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产品的退回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用,因此,降低退货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为了降低退货成本,我们应该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即完善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在产品流出企业之前确保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也不要弄虚作假,要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真实信息。另外,企业一定要宣传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人员,以提高顾客对企业的认同感,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这样就有利于降低退货率,节约物流成本。
(三)注重效率化,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最大项的物流成本,占企业物流成本的40%—50%左右,要想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就应该紧紧围绕运输成本这个核心环节。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应注重效率化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排程,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同时,将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减少不必要的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另外,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让物流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高度共 享,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四)整合供应链管理,降低委托成本
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日趋激励,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强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供应链的强弱决定着竞争力的强弱。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制定筛选机制,选出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经销商和物流企业,与这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出一条超强的产业链,促进物流一体化运作。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有机整合,能够提高供应链集成度,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不断降低成本,对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反映了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指标。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成本控制环节众多,一般有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本文着重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对建筑施工企业>文秘站:
一、实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企业在组织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费用及人工、管理费用,所有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生产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实施成本控制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和社会的积累的源泉。在预算造价已定的条件下,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改善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实行利税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组成企业的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等各种基金。这些基金除了发展企业生产外,还改善了生产条件和职工福利。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降低工程成本对节约投资增加企业积累提高职工收益都有利,因此必须重视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
二、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四部分组成。就目前来讲,施工企业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由施工技术措施费和施工组织措施费组成。措施费对不同施工企业、不同工程项目,其发生的范围和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间接成本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规费是施工企业按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企业管理费是指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费用。
三、事前控制——目标成本的管理
目标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成本和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实行成本归口管理等内容。对各项生产活动进行具体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错误的措施,使各项具体的和全部的生产耗费控制在原来规定范围内;确保规定的目标成本。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加强业绩考核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经验。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的,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按照不同的成本要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通过成本指标,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责任成本中心的作用。
确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预测
施工预算是成本目标。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工料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之后,制定现场的目标成本。施工预算成本总额应控制在责任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并留有余地。并应确定目标利润,施工预算与投标预算进行对比,其差额实际就是计划施工盈利。为了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也可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同时还要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分包费用,避免效益流失,项目预算员要协助项目经理审核和控制分包单位的预算,避免“低进高出”,保证项目获得预期效益。
四、事中控制——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是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内容。
加强业内管理
工程项目开工时,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认真仔细看透图纸,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造价等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也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径,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满足施工的同时又具经济性;合理调度周转材料,精心布置场布图;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进度,又能确保工程质量。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项目部位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抓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到人。按合同约定按时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款报表。对于工程变更,应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甲方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工程停工应及时进行工期签证。由于开发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及损失,应及时
办理书面签证手续。加强内业管理是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使用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储存量,以加速资金周转。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并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周转材料,如:钢管、扣件、方木等应包死基数、实行限额领料。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这也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机械设备,如:塔吊、吊车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自备小型机具,也要合理使用,减少机具闲置。对于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分包成本及人工成本的控制
分包成本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分包单位的选定可进行招标方式,对分包项目结算,严格按分包合同执行;各专业分项工程都需经过各责任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结算。对于包清工,工程项目应选择实力强、技术精、工人素质高的队伍。其中低值易耗材料、零星材料等采取一次包死的办法。无论是专业分包还是包清工,合同的签订都应详细、严谨、奖罚严明。同时,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开展技术比武,加强劳动纪律,改善劳动组织,把施工人员的劳动成果与经济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劳动者操作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向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要效益
“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施工企业要想从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得利润,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成本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呈几何级上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管理者要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达不到质量要求将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影响企业的信誉,但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信誉度,出现“质量过剩”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安全是职工的生命,项目的生产,首先要加强防患意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保证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伤亡事故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工期管理也是合同管理的环节之一,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重要课题,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技术措施,必然增加工期成本,但由于延误工期而导致违约,必然被索赔。一般来说,工期短,成本小,但当工期缩短到一定限度时,再要缩短工期,所采取措施的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时,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五、事后控制——及时竣工结算、加强成本核算
技术资料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及时竣工决算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的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
六、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制定不严谨、测算不精确。在测算项目的目标成本时往往由造价员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参照定额消耗量及市场信息指导价计算其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而工程量基本上参照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量,而未在测算目标成本时重新核算施工图中的数量,未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单价的组价。这样制定的目标成本往往是不精确的,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
2、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施工项目目标责任制度。由项目经理代表企业对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标得以实现,但现行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只要求项目管理班子完成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和工期进度,没有结合成本费用支出的高低来进行效益考核。
3、施工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经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施工技术人员非常重视技术管理,但却忽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控制。要求全员积极参与,在建立健全一个完善成本管理机构和成本控制专职人员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4、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但是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同时,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索赔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这样索赔问题搁置下来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带来障碍,并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七、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1、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按项目管理任务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并对各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强约束的同时也实行激励。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同时,编制出各施工段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标计划,根据确定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施工作业班组,由管理人员定期对下达的目标成本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成本费用的偏差,分析偏差的程度和性质,确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归属,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考核有节约的给予奖励,超出的进行处罚,使制定的目标成本计划得以实现。
2、加强施工过程中对人、材、机等费用的控制,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1)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的消耗。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劳动定额,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积极性,达到节约人工消耗、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通过加强采购、运输、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降低材料消耗。从材料的采购、运输、使用以及竣工后回收等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采购环节应
分析材料价格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材料采购时间,避免因材料价格上涨而造成材料成本的增加;在运输环节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应方式和运输工具,合理设计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图,避免产生二次搬运;在使用环节主要是管理好领料、用料及核算工作,根据工程进度严格按照企业定额的材料消耗定额测算材料用量,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材料费用支出。3)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其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机械使用费和维护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做好设备管理主要有:设备选择、合理使用和检查维护、修理保养等。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要求,一方面要考虑使用的施工机械是否经济,即以机械施工使用费的高低为标准,另一方面也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合理组合。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
4)加强施工管理,节约施工管理费。施工项目的成本除人工、材料、机械等所构成的直接成本外,还有间接费中施工管理费支出。管理费发生费用的高低都将会对预期的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管理费支出的控制,可以通过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通过科学组织施工,优化施工方案、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节约管理费用的支出。
3、加强合同管理,提高索赔意识。
1)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于是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对可能发生有歧义的、招标文件中不合理的以及专用条款中的每一条款都要透彻分析理解,避免以后在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财务人员、造价人员一起对合同经济性、合法性及主要条款进行评审,对招标文件不合理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应该据理力争,提出合理并有利于施工企业的约定。
2)强化索赔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业主发包方的原因造成工程延期和费用增加的情形时常出现,其发生的情况往往表现为: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施工条件,如未及时交付设计图纸、施工现场、通水、通电;发包人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发包人提供的材料或设备未能及时到位;发包人另行分割发包的工程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进度款;材料上涨、政策变化调整;发包人指令工程暂停或变更方案等因素造成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所以,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熟练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及时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特别要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施工企业遇上述索赔事件时,要及时办理签证手续,同时做好现场原始资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索赔报告及提供证据资料。通过对发生的索赔事件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保障施工项目的施工工期及降低费用支出,确保目标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使企业具有发展的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成本控制是各类生产制造企业适应性节约成本投入,提升行业竞争力、持续发展力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是企业丰富经济管理及业务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笔者基于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从控制要点入手,展开了如何寻找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强化成本核算控制的科学实践策略探讨,对切实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经营业绩、生产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令其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 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创设了有力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争相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压低产品价格,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意图争取更多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在同等质量的产品中,哪一类产品价格更低,性价比更高,则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买单,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定价模式科学开展成本控制则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任务。传统的生产企业产品定价模式主要为生产成本加上利润等于产品价格,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各方因素的全面调节,产品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移为买方市场,因此产品定价模式也有所转变,发展成为利润等于价格减去生产成本,虽然从计数的角度来讲,以上两种定价模式较相同,然而其实际却有着本质不同的意义。传统定价模式主要通过在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润从而确定产品最终价格,然而当前,产品价格却完全由市场决定,倘若制造成本较产品价格低,则生产企业便有利润可赚,相反企业将被市场的残酷竞争所淘汰。因此在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成本的有效控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规范作用,只有企业真正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才有可能令产品价格有所降低,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令其占领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二、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国各类制造企业的生产进程及发展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其成本控制中体现了内容僵化、控制人员结构单一、控制模式不合理、控制手段落后等不良弊端。在控制内容层面,我国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成本控制范围仅仅局限于对生产消耗活动的管理,并没有深入涉及或者很少渗透企业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及售后质量服务等企业实践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中,因而往往会造成成本失控管理,成本总体水平始终居高不下的不良局面。同时大多数制造生产企业其担负成本控制职能的人员存在构成单一的现象,仅局限于包含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即财务及其所属部门下级的核算人员,而未能全面包含相关技术生产部门及经营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现有成本控制模式主要以产品计划价格为基础,仅包含对财务成本的核算考量,并以事后核算为主要依据,展开简单的成本分析,因而缺乏超前意识的事前成本预算及科学的决策管理,同时不能有效进行事中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绩效监督,对事后的分析与考核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科学支持。再者,现有成本控制手段体现了滞后管理,无法跟上现代化企业生产发展速度的不良局面。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内容多样、控制对象较复杂,加之领导层、管理层的不重视、工作人员的服务效能不强,令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效率低下的手工操作层面,不能紧密结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特征科学开发功能完备的成本控制软件,对深入成本控制研究的支持、执行及投入力度不高,因而进一步导致了生产制造企业在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功能较分散,不能实现有机的集成与高效统一的发展。
三、企业成本控制要点
(一)细化分析,将成本份额比例高的内容作为主控对象
在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我们应将主体控制目标放在所占成本份额比例较高的材料因素与人工因素层面,只有牢固将成本占有率过高的这些部分进行重点监控、才能令企业成本控制计划不被不良因素所颠覆,成本控制目标的完善实现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二)从创新层面入手,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是生产企业的创造之本、动力之源,成功的技术创新与最合理的工艺应用能切实降低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材料用量或令其在不断的寻找新材料、发掘具有价格优势、性价比较高材料替代传统生产材料中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同时工艺技术创新还可有效提升生产材料的利用率、成品率及一级品率;通过工作流程的适应性变更与管理方式的完善创新还可令企业核心劳动生产率及设备高效利用率切实提升。再者从营销管理层面来讲,营销方式的创新可有效提升生产制企业的产品销量,令其单位产品的营销成本得以显着下降,由此不难看出丰富生产制造企业全过程管理的创新是降低运营成本最行之有效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另外在实践管理中,生产制造企业应通过自主的探索与总结研究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成本控制关键要素,从这一关键点出发展开高效的成本控制,把力量用到实处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控制效果。
(三)加强可控费用管理,科学构建激励约束机制
可控费用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效能对象,只有在生产制造企业的全过程经营管理中从那些可通过人为协调完善控制的因素入手,才是成本控制科学发展之道。因此在控制实践中我们应主力从材料用量、费用控制入手、强化物料消耗计量、材料进价调控、办公经费、运输费、差旅费与资金占用费管理,才能充分展现成本控制的效用价值。再者我们还应在企业内部科学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并完善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用科学的奖惩机制调控员工整体的成本控制主动性与积极性,令成本节约与员工切身利益完善结合,并在科学的奖惩条例中变被动的企业成本控制为全员积极、热情、规范、主动的科学成本控制。
四、有效的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一)完善提升生产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
不同的制造企业,其生产产品的种类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科学依据产品的不同属性特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效率考核指标,采用每小时的产品生产率及工人生产力进行衡量比对。在企业每天的生产中我们都要对此生产效率指标进行考核、 统计与对比,从而合理分析及查明生产过程中各类影响效率的主体因素、抑制生产运作环节的瓶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力改善。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效率,我们必须从以下科学方式入手。首先应合理强化企业管理层、各类工作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政治素养与实践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我们应完善加大技改投入,令各类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并提升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人员管理层面我们应适应性压缩非生产人员比例,令进厂从事重要生产操作的工作人员在精选管理中发挥重要服务职能。同时管理层应通过合理的调配劳动力促进各生产环节的优势突出与兼顾平衡的发展,在健全劳动管理体制的科学辅助下,提升劳动生产出勤率、工时科学利用率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工作效率。
(二)合理降低材料消耗、平衡分配,强化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品优质品率增强与材料损耗率合理降低是生产制造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科学途径,我们可将这些指标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令员工达标率与其切身利益、奖金额度直接挂钩,从而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开展科学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同时在生产实践及管理进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企业历史消耗数据的完善积累,将其作为基础标准,分清责任归属,规范员工生产及材料消耗行为并实施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良性沟通。在分配环节企业管理层应发挥综合调控职能,令成本节约所得的企业内部利润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对成本节约体现良好控制效果的部门、班组及个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履行奖金兑现制度,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控制中,我们应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令质量监督、检验与管理机制更加健全,从而令企业在持续、高效、快速、优质的实践中切实生产出令用户真正满意的产品。
五、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
成本费用计入范围的明确可令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高效、清晰,因此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科学正确的对可以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能计入产品的成本进行明确界限划分。依据企业运营管理中发生较多项目费用的现状我们应本着谁受益、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消耗的材料、人工及其他费用都应一并计入生产成本范畴。对于不能计入的费用,例如用于支付各类滞纳金费用、赔款、捐赠及赞助款项等则应划入企业营业外支出款项中,而支付的股利则应纳入利润分配范畴;相关各类管理、财务费用也不应错误的计入生产成本中,而应将其纳入期间费用范畴。在企业成本控制层面,每一位会计人员都应依据企业当月产生的实际成本进行合理分析,找出引发企业亏损的真正原因、亏损节点位于何处,或盈利的原因怎样,在什么地方盈利,通过与基层技术人员、相关生产调度与主管人员的及时沟通查明原因,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计人员应在实际成本控制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的相关实际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信息化时代,倘若没有数字的标准良好比对,制造企业的节俭运营与成本控制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成本控制计划的规范实施下我们应促进企业各部门出据完善的数字清单,其中包含各类可控与不可控费用,并在每季度或每月由财务部门汇总后上报至管理层,将各项异常或超支运营情况进行特殊标识,并在每月总结会中要求相关部门对超支部分做出解释。生产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因此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完善树立创新精神,切实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令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并真正激发成本控制效益。目前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缺乏完善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企业生产规模不合理、不经济,在生产建设层面盲目投资过高,对产品能耗不加以强化控制,任其自由发展,这些不合理因素均来自于企业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开展策略性成本管理所造成。为了切实降低该类因素对成本控制的深远不良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成本管理的策略性控制,将其纳入企业决策管理的必经环节。基于生产制造企业中各类制造程序、物流及作业程序选择具有可优化组合的属性,我们应对制造程序中的附加值高低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例如对采用各类高新技术、工艺、材料对低价值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技巧、结构及装饰层面的改造附加值进行衡量,并通过价值链管理对企业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完善的控制与管理。
六、结语
在我国各大生产制造企业的实践运营中均在成本控制环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问题,其中突出体现在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面的失控、生产环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企业员工不能安心工作,计量环节不准确,成本核算精细度不高等。针对这些不良现状,生产制造企业要想强化成本控制就必须明确着手点,完善细化各层面建设与管理,有针对性的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走科学成本控制之路,完善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政策塑造员工主动探究及科学奉献精神,才能真正令企业成本控制高效、有序,令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投标成本和施工成本两大体系。一般而言,投标成本产生于投标阶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容易掌控。而施工成本包含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费用,这里面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对此进行管理。其成本控制管理的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系统的完善、施工前期设计的科学性、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材料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的可控性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一)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系统的完善
企业要想做好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打造一个良好的成本控制的平台,这就是建立并完善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系统。良好的成本管理系统有利于施工过程各个阶段成本的节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成本具有可收缩性,无论是施工的准备阶段还是施工进行时还是施工的后期保障,都有效地减少成本浪费。除此之外,施工成本控制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完善了企业的管理系统,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协调,便于施工项目顺利地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缩短了施工周期,潜在地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施工前期设计的科学性
建筑施工的前期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施工设计成本合理科学,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度地减少企业施工的成本,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施工成本的高低。
(三)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施工队伍负责工程的建筑和施工,施工成本的多少与施工队伍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专业性特点较强,具有专业水平的施工队伍在很大程度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四)材料费用的控制
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材料成本费用,总体来说其比重要占到60%,有时甚至高达70%多,所以在成本管理中要重视对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减少经济损失。导致材料成本高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采购、保管和使用。在采购方面,企业一般任用比较信赖的人去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但最近常有媒体报道许多原料采购的人员故意抬高虚报原材料的价格以取得回扣。在其采购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无计划采购,往往导致材料囤积,浪费现象比比皆是。除此之外,采购人员有时对材料的掌握了解不足,受黑户欺骗,买入了不合格的产品,直接带来了较大的成本损失,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的漏洞难以弥补。在保管方面,材料因外界因素的干扰发生变质等现象,但是没有人对其进行修复和管理,大批材料变为废墟,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导致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使用上,某些施工人员由于素质低下,在使用的时候故意浪费材料,缺乏节约意识和成本观念,积少成多,长期以来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消极的影响。
(五)机械费用的可控性
任何建筑项目必须借助机械的力量来完工,在一项工程中,如果机械的保护不到位,单是在机械成本方面就得付出高昂的代价。机械的保管费用、维修费用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企业一定要在机械方面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进行成本控制。
(六)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成本因素之外,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对施工成本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建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果在施工中发生了人员伤亡事件,那么企业的经济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工程项目也会罚款甚至停工。工程质量问题――如果因为施工质量不合格重新返工,这将增加工程的周期性,相应地成本也会增加;如果因为施工质量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伤亡,施工企业将面对巨大的经济损耗和信誉危机,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工程完工后期――在竣工时期,因为疏忽特别容易导致为不该支持的费用负责;如果施工单位欠账,则会增加差旅费用,增加成本。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施工成本管理系统
作为一个企业要根据施工建筑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施工项目的每个负责人要遵守成本控制的具体规则,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明确其成本控制的对象、范围,在建立的基础上要根据特殊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适应工程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工程进行和工作管理,促进施工管理体系化,增强其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制作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
施工前期的工程设计要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成本预算做到精细和科学,方便为后期施工开展进行良好的指引,为工程成本的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秘站:](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定施工目标,根据施工地和施工目标来选择施工队伍。对于高复杂化的施工工程,要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准,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程,保证施工质量,本着以质取胜的原则,实现质量监理管理责任制。另外还要根据编制的施工设计合理安排人员,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为整个工程减缩不必要的成本劳损。2、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从个人到团体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政策,加强安全宣传工作,平时进行安全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熟悉最方便的安全路径,在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他人的安全。
(四)加大对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
1、采购方面:企业要对材料进行统一的购买和管理,实行统一招标购买,防治个人私自买卖。在采购的时候企业首先要制定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依据具体的施工项目来构思的,这样就避免了企业无计划地混乱采购。除此之外,企业要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的出现,绝不宽待,严加惩处。其次,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要让了解施工所需原料的人去采购,让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和掌握材料相关知识的人一起去购买,在采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所需的材料数量来购买就不会发生浪费的现象了。2、使用方面:在使用方面主要的问题就是建筑施工人员对材料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派遣相关施工负责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浪费材料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另外,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建筑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3、保管方面:在保管方面,建筑企业要对材料的保管进行管理,根据成本控制系统中的具体规则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制度的实施。另外,施工机械设备要根据施工目标合理配置,加强机械的日常维修,做好登记工作。
(五)做好竣工的结算工作
在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企业要对相关费用进行核实,看看有没有发生偏差和错误,以便及时地改正,为下次施工项目的成本节约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成本控制的原则及施工企业的成本构成
1.1 成本控制的原则
1.1.1 成本控制的涵义
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指导、调节、限制和监督:本着增产节约、杜绝铺张浪费、讲究经济效益的精神,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原来所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如果发生偏差或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实现规定的成本目标。
1.1.2 成本控制的原则
①成本最低化原则。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②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二是全过程的成本控制。③动态控制原则。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来不及纠正。所以,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动态控制。④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⑤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成本控制中,有“责”就必须有“权”,否则就完不成分担的责任,起不到控制作用;有“责”还必须有“利”,否则就缺乏推动履行责任的动力。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好。⑥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就是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发生在控制标准以内的可控成本,不必逐项过问,而是集中精力控制可控成本中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例外”差异。
1.2 施工企业成本构成及分类
1.2.1 施工成本的构成
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间接费。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属直接费;间接费包括企业内部的各项目经理部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支出,具体包括:工作人员薪金、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等。
1.2.2 施工成本的分类
①实际成本:反映施工费用的实际支出,确定施工最终的盈亏,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施工项目上的实际费用。②计划成本:按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消耗定额、作业效率进行工料分析,以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方案和管理措施为依据,根据施工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预算费用。③预算成本:是决定施工企业盈亏的前提条件。它是项目成本分析、决策、报价、落实责任、安排资金的依据,是由施工量定额标准来计算出施工成本。
2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2.1 成本控制思想与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部门或财务人员的责任,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事实上,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2.2 缺乏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控制也不例外。现在施工企业都被要求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实行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并将责权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但是却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涉及到了成本控制活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如何去对成本施加影响。于是,成本控制缺乏制度约束,缺乏具体责任,成本目标无从落实。
2.3 成本全过程控制不力
项目部门仍沿用经验工程的成本降低率编制成本计划及制订目标成本,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制订和实施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忽略了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及工期的要求,给事后控制造成极大的隐患。
3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对策分析
3.1 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加大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就要从成本控制的优越性方面来引导和深入,将一切影响成本的因素纳入强化管理范畴,只有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工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群体的敬业精神,树立企业是我家,人人都有责的大局观念。切实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才能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
3.2 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经验。责任成本中心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按照不同的成本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并且要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3.3 强化全过程控制
3.3.1 材料费的控制
用量控制:①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加强现场管理;②严格控制进料,对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为避免给以后埋下质量隐患,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③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价格控制: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匹次;②买价控制,以降低成本,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
3.3.2 人工费的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于不好控制人工用量的部位,尽量采用包干的方式控制;②为使施工工序更加合理,减少窝工和重复用工,应加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比选工作;③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分解控制,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
3.3.3 机械费的控制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作好备件的 储备,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减少修理等候时间;②租用设备考虑季节性天气的实际情况,减少停置时间,降低设备的租金或折旧费率;③优化施工工序,避免交叉作业对设备影响利用率。
3.3.4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场地清理费等。这些费用具有较大的弹性,就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对这些费用的控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3.3.5 正确处理工期和成本的关系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3.3.6 加强施工变更索赔工作,强化索赔意识
变更索赔也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项目部要与监理方、设计院和业主充分协调,认真研究合同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应坚持“先批准,后变更;先变更,后施工”的原则;紧盯现场,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业主签证工程量及价款。
3.3.7 重视竣工结算工作
实物工作量完成,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同时要对工程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一方面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弄清未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当前,无论从宏观经济环境还是从市场微观层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已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在此背景下,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价值工程的分析工具,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则成了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法宝。
一、供应链管理与房地产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把上下游企业(组织)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管理方法。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中不难发现,出于对成本的考量,无疑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实质。
(二)房地产供应链成本。广大房地产企业实务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项目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项目开发成本包括六大项: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用。房地产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在供应链思想下,房地产企业上述所有成本费用在由上下游所组成的业务链条中则以供应链成本的形态存在,并可以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加以管理和控制。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和形态取决于具体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的具体结构。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征用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做征地方案可行性论证时,仅仅从静态上基于对各项成本及预计商品房售价来测算整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缺乏对项目后续各环节实际运作的全面考量。比如该公司早在一年前就缴纳了M市一块土地的转让金,但由于土地手续迟迟办理不到位,导致项目计划严重拖延,仅占用的土地转让金资金利息一年就400多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该项目的整体成本。
(二)设计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设计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及经济意识的欠缺,产品设计缺陷及后续设计变更较多,造成后期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等。
2、设计手段较落后,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缺乏有效结合,导致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三)政府报建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该环节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项政府报建手续进展缓慢,从而严重延误后续各环节,尤其是导致项目预售时间推迟,这样一方面大额土地款占用资金,另一方面预售款回笼时间推后又变相地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四)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
1、在进行设计招标时过分依赖绝对低价选择中标单位,结果日后经常导致索赔、变更及质量问题。
2、没有确定一批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导致在施工及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控制力不强。
3、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较盲目,比如变更程序及决策机制不完善。
(五)销售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的销售由本公司成立的营销团队来进行,该环节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
1、销售与工程施工节奏不一致,导致存货过大,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成本。
2、各项销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较随意,销售礼品等管理较混乱。
(六)物业管理环节。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物业管理由其下属物业公司来管理,该环节常常由于前期物业质量存在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业主索赔、拖欠物业费,物业与开发商扯皮现象以及其他后续成本的追加,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损坏。
三、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一)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供应链成本划分为上游成本、房地产公司内部成本和下游成本。具体结构见图1: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结构模型。(图1)结合X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组织结构,其供应链中的上游成本包括土地征用费和拆迁补偿费,政府综合报建费用、规划设计费等;开发商内部成本包括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下游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前期物业管理费、保修期内维修费用等。
(二)X房地产开发公司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针对上述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从前期土地取得,到物业销售及物业管理各环节的供应链成本体系,从而达到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为业主提供综合性价比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1、土地征用环节成本控制。经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土地成本占项目开发成本比例约为15%左右,可见土地征用环节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土地通常走的是“招拍挂”形式,地价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环节的土地控制重点应放在控制土地闲置资金占用成本上面,具体要考虑:
(1)在做土地征用可行性方案论证时,系统论证从土地取得到最终物业实现销售整个供应链的时间,减少土地款占用的资金利息成本。
(2)运用价值工程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降低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
(3)规避土地闲置费的缴纳。
2、设计环节成本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6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25%~35%。而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一般仅为5%~12%,这表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安工程费控制的关键。加强设计阶成本控制要做到如下几点:
(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经济意识。
(2)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方案竞赛,可以对同一个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应用价值工程最优方案。
(3)引入目标成本理论,推行限额设计。也就是在保证工程实体功能的前提下按分解的目标成本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变更,保证项目成本及分解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被突破。
(4)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推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在保证项目市场定位和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5)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或避免施工时的变更造成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窝工、返工和工期延误。在此特别说明的是,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6)推行产品标准化,以此减少开发新产品的研发等投入成本。
3、政府报建环节成本控制。该环节的成本控制要点是加紧办理项目“五证”,及早进入项目预售回笼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4、融资活动成本控制。不同的融资渠道,其利率水平差异较大,分析X房地产开发公司现有的几种不同的融资渠道,利率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银行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第三方公司拆借、集团公司内部拆借款、股权合作等。这样,公司在安排融资方案时,就可以优先考虑利率水平较低的融资模式。另外,在此基础上,还要权衡不同融资模式的风险水平高低,对成本和风险加以平衡,设计公司最佳融资结构。
5、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环节成本控制
(1)招标阶段坚持“合理低价”原则。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做好资格预审,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参与投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方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意竞争。同设计阶段一样,让后期物业管理部门介入招标阶段同样可以防范后期物业管理阶段相当一部分质量成本的发生。
(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建立工程变更的相关流程和制度,工程设计和合同签订阶段要尽可能考虑周全,防止人为疏漏造成的后期变更,做到事前预防。在发生工程变更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从对总投资的影响、使用功能和经济美观等多角度确定变更的必要性。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查,减少现场签证的盲目性。现场签证是施工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是甲、乙双方认可的工程实际变更记录,是办理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保证洽商签证的严肃性,必须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制度。
(4)推行三级收料及限额领料。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地使用材料,从而减少浪费损失。
(5)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一个项目往往有上百种材料,所以合理安排材料进出场的时间特别重要。首先,应根据定额和施工进度编制材料计划,并确定好材料的进出场时间;其次,应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
6、销售环节成本控制
(1)引入资金成本概念,合理设计各项销售方案,在销售价格及销售回款上做一平衡,寻求综合成本最低方案。
(2)严控各项销售费用,做好各种促销礼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合理选取广告宣传媒介,提高广告宣传的投放效果,使各项销售费用产生实效。
7、物业管理环节成本控制
(1)物业管理前置到设计阶段及招标环节,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及关键物资的招标等活动。由于物业管理是直接面向业主的末端环节,对业主在物业实际使用中反馈的各类产品缺陷最具发言权,此项安排可以减少由于设计缺陷、“绝对低价”招标等而导致的后期质量成本的发生。
(2)做好备品备件的采购、保管、领用管理,提高实物使用率,减少物料浪费。
(3)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增加业主满意度,从而提高收费率,降低物业运营成本。
本文从理论方法上构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其优势表现在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入到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能将整个供应链条的策划、设计、顾问服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销售及物业管理活动联系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以赢得竞争优势。
一.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认识不到位 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的卷烟物流成本控制更多关注于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成本控制,评价的标准仅仅是各项物流成本指标是否降低,甚少关注对产生成本变化的因素分析以及这些因素带来的后果分析,只注重“前台”的表现,忽略“后台”的决定性因
素,就数据论数据,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对指标的数据分析层面上,缺乏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概念和认识。
(二)成本核算体系不完整
现有的卷烟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企业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下建立的二级核算,分为仓储成本、分拣成本、配送成本和管理成本四大类,各大类下又分成若干个子目。由于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核算体系的边界不明,在物流成本的归集上很容易与企业其他成本混为一谈,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水平。同时,目前纳入核算体系的物流成本都是显性成本,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隐形成本往往被忽视掉,如企业因卷烟存储活动产生的资金成本等。实际上,隐形物流成本是长期存在的,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非常明显,应该纳入卷烟物流成本控制范畴。
(三)成本控制的内容不全面
当前卷烟物流成本所覆盖的活动主要包括采购、装卸、储存、分拣、配送等项内容,物流活动的定义缺乏全面性和延伸性。从现实角度看,物流的基础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同样对成本影响巨大,与卷烟物流成本形成同增关联关系,进而会间歇性影响到企业整个物流成本,控制卷烟物流成本应该前推至物流基础建设,从前期的物流基础建设预可研中综合考虑对后期物流成本的影响。
(四)成本控制的方式不完善
目前行业的卷烟物流成本控制主要采取预算控制。由于行业体制的特殊性,预算编制更多的是建立在计划管理基础上,以此产生的物流成本预算最大的特点是计划的控制性,绝非在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最佳控制成本,以此作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依据,往往造成企业缺乏物流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成本控制的效果差强人意。
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影响卷烟物流成本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现有的物流硬件体系,包括物流中心基础建设、分拣配送设备等;二是现有的物流管理水平。
二、 发挥物流基础建设在成本控制中的前期保障作用
物流基础建设是开展物流活动的前提,产生的投入具有不可逆转性,建设结果对能否发挥物流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和提供优质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物流中心建设的选址要体现实用性、全局性原则。
物流中心选址要考虑配送时效性、成本合理性、管理便捷性、规模效应性等因素,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可选择数学模型如覆盖模型和P一中值模型等进行定量分析,测算选定的地址所覆盖的区域是否满足需求且整体配送费用最低,实现投入产出效果最优目标。要结合当地城建规划和所辖市场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使物流中心基础建设在满足城建规划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整个物流系统运行中的中枢作用。
(二)物流中心建设规模要体现适度性和效益型原则。
要根据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等因素,分析各种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尽可能用最小的建设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回报,避免出现因建设规模过大,脱离企业实际需要,运行产出效率较低,企业后续成本过高的现象,违背企业建设卷烟物流中心的初衷。
三 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卷烟物流成本
(一)发挥信息系统的载体作用
企业采用射频技术、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I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系统实现卷烟仓储管理数字化,配送线路智能化、物流信息集成化,提高送货车辆配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采用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对物流各种决策活动如采购销售计划、顾客分析、成本定额标准化等进行汇总和预测分析,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
(二)优化业务流程,适时提升物流成本控制能力
1.合理调整订货策略和库存额度,降低物流库存成本
企业要科学安排卷烟的订货采购计划,勤进快销,提高卷烟备货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要运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核定合理的订货周期和安全库存量,避免出现因订货周期过长造成卷烟断货,降低对客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或因采购存储过大、结构失衡造成卷烟积压,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合理设计卷烟配送区域和配送路线。
要结合当地道路交通和市场需求情况,对影响物流成本的配送距离、环节、工具、时间等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合理的配送 区域。配送模式可采取分级配送,对工作时间内送达的区域作为一级配送区域,区域外的建立卷烟中转站实行二级配送,确保在不降低客户服务水平情况下,实现卷烟配送成本最低的目标。要加强卷烟配送线路的优化,全面分析客户分布情况,对配送线路进行闭环设计,尽可能减少直配线路,减少送货线路迂回,降低送货车辆的空载率,提高车辆使用效
率。
(三)全面推行卷烟物流成本单独核算工作
单独建立卷烟物流成本核算中心,将物流成本核算从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体制下剥离出来,真实的反映物流成本现状。通过制定完善的卷烟物流成本核算 体系,明确各个科目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使得物流成本的核算更加准确、更加精细。
(四)加强卷烟物流成本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通过对物流成本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类,合理确定卷烟物流成本的定额标准和计算口径,建立符合烟草商业自身需要的卷烟物流成本标准化体系,发挥标准成本在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管理、业绩考核评价中的作用,实现企业对卷烟物流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烟草商业企业的卷烟物流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企业要以行业卷烟物流评价工作和贯标、对标工作为要求,加强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量化物流成本管理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过程监控、数据测量、绩效分析、考核量化”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不断增强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卷烟物流成本控制工作再上新水平。
引言 在市场经济时代,当某一高档消费品的市场日趋完善成熟的时候,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的竞争。商品住宅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基本的元素如房型、环境、外形等都已被市场理性选择,在如今房地产市场十分规范的情况下,价格战将是一种趋势,这时成本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房地产企业赢利的空间大小,必将成为市场竞争中更
为现实的手段和方法。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意义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量过大,其中除宏观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也有其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的原因。根据经济规律,商品房如果售价下调则有助于楼市跑量。开发商之所以长年不能下调售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不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缘故。 从宏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减少国民经济损失有着一定的意义。
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走出了暴利的时代。早年由于土地及资本市场化运作不规范以及房地产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式经营管理状态。随着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房地产业的规范,特别是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与整顿,对经营性用地取消了有不正当竞争及暗箱操作之嫌的协议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范的要求进行,即必须以挂牌、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逐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发展道路。国家加强了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资本市场各种违规行为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抑制房地产过度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认识到以极高的财务杠杆进行高风险、粗放式的开发已成往事,必须踏踏实实地合理利用资金,加强成本控制,练好内功。
随着调控政策的频频出台,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或有相当融资能力境外资金的涌入(如和记黄浦、新鸿基、恒基等)以及国内的一些集团型企业在全国的扩张(如万科、万达、世贸等),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日趋激烈,在未来售价不明确或只能预估售价的情况下,只有具备良好成本控制体系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土地市场竞争中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才有敢于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及开发权,而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合理制定销售策略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2.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的措施
成本控制总体上应注意的问题有:
2.1 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目标。
成本目标不是孤立的,它只有与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效率、工作量要求、资源消耗等相结合综合考虑才能有价值。不能一味强调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其他目标的实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必须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控制同步进行。
2.2 成本控制要全面。
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房地产开发实施过程,包括整个房地产开发建设及销售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在成本控制中,要对房地产项目结构内的所有子项目或单项工程的费用实施控制,防止只重视主体工程项目成本,而忽视其他项目的成本控制;要对具体的房地产项目费用组成实施控制,防止只控制建筑安装成本,而忽视设备和器具费用的控制;对费用发生的时间进行控制,以满足资金使用计划的要求。
3.设计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从国内外实践和数据来看,影响开发成本的是约占开发项目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设计前期阶段,由此我认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在设计。
3.1 开发商要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在各个设计阶段的审查中严格把关。
设计阶段应该遵循的途径是开发商的构思——研讨——咨询——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适应市场或者可以说是创造市场。
3.2 抓好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以满足创作需求。
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需求在变化。如何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并创造新的需求,是房地产产品设计的要求和出发点。在设计过程中研究,掌握并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以满足市场需要,创造新的需要和创造新的市场,唯其如此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
3.3 严格控制设计中装饰性设计。
一些没有必要的异形结构、装饰性柱和梁及外架等,其费用往往很高,施工难度也大,对工期也造成影响,应进行严格控制,对确有必要的也应有一个投入与效益的分析和预测。
3.4 优选设计单位。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设计力量不仅体现在建筑学结构力学及各专业设计的水平,还要有相关法律法 规知识,更要有设计经验甚至是现场施工经验。设计委托是需要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不能单纯考虑设计费用多寡或其他原因而选择设计单位,这样容易出现为了节约设计费用而增加整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因小失大。并在与设计单位合作中,加强沟通过限额设计等方法达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效果。 4.招标采购是成本控制的重点
这里的招标采购是指完成项目开发意图,从开发商外部来获取货物或服务所需的过程,包括开发项目建安工程、材料设备、各类中介服务(如勘察、设计、销售等)及咨询等业务的发包或委托。多数都不是由开发商直接去控制成本,因此做好招标采购工作,把握住这个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1 要抓好招标工作。
充分把握住招标采购的标的物的特点,做好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在招标过程中要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把各专业部门的技术力量综合起来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及投标文件的评审工作从而达到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寻求到尽可能优质的供方的效果。
4.2 组织好合同签定。
合同是责任双方责任义务及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合同签定好坏直接决定开发项目的质量、进度与成本。合同条款应尽量全面和细致,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容易发生争议或出现问题的事项在须在合同中做出规定,明确定性定量的解决方法,不能模糊用词,合同条款必须只有一种解释,以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扯皮,影响工程进度,这将直接或间接的增加成本。
5.实施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
在完成了项目设计、采购之后,成本控制那就是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目标成本的实现问题,主要是一个跟踪分析、动态管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制订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按规范的成本结构树层层分解;再通过将预算计划落实到部门与行动上,把目标变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把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订改进措施。
6.结束语
总之,房地产开发成本是决定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房地产的价格又是影响社会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的波动既关系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反映一个地区的竞争能力。同时房地产价格也是国家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体现。因此,做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也就是控制房地产的价格,也就是对国家经济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施工企业
一、引言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搞好成本控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或者是成本控制的体系不够完善,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浪费,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这必将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减少企业的内部积累,也会降低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三、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绝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和其他人员无关。如果成本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就会使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而项目小组呢,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工程项目由于将成本控制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属于自己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3)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6)缺少索赔的意识,致使施工企业每年在官司上赔了很多钱。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论-文-网 LunWenNet-Com]
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我们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①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②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就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避免蛀虫借此项目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3.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①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②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③业主和工程师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④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⑤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⑥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五、结语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所比拼的就是质量加价格,而成本又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些建议,希望施工企业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成本是所有公司非常关心的因素,利润=收入-成本。当然,就算有利润也不一定能赚钱,因为还有各种各样的税。笔者发现,关于如何计算电商运营成本的知识,网络上基本找不到,而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计算方法仍然很粗糙。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电商成本的构成,然后介绍控制营销方面的经验,并提出关于成本控制的两条建议供读者借鉴。
成本构成
电商成本主要分成以下四个方面:平台固定成本、运营成本、货品成本和人员成本。
平台固定成本指的是电商运营的基建成本,例如保证金、技术服务年费、实时划扣技术服务费等。
运营成本是指属于电商运营的扩展建设成本,它分为硬运营成本和软运营成本。
所谓的硬运营成本指的是电商运营中所需要的一次性或稳定固定额度的硬件或后端软件的成本。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软件或打印机、扫码枪等硬件购置成本。
所谓的软运营成本指的是电商运营所需要做的推广投入。现今主流的推广模式有四种:CPC (按点击效果付费)、CPM(按展现付费)、CPT(单位时长付费)、CPS(按效果付费)。
货品成本属于电商运营的核心元素成本,主要包含货品净成本、库存积压成本、仓库管理成本、货品残损成本等。
人员成本属于电商运营的支撑元素成本,主要包含员工成本、场地成本、管理成本、办公设备成本等。
成本核算的意义不只是让企业知道自身要花多少钱,还能让企业知道怎么合理地增加投入而产生更好的运营效果。平台成本一般很难由商家控制,但货品成本、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可以按照相应公式推算出来。
营销成本控制及案例
电商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重要一块是如何控制营销推广费用。对于如何用较少的运营推广费用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笔者认为,第一要爱惜品牌,第二要接地气。
有多爱自己的品牌,电商企业的成本就能节省多少。一般大集团内部是跨部门合作的,电商渠道属于电商部、传统渠道属于督导部、广告属于策划部。大多数企业对于P4P(P2P技术的升级版)和CPM(每千人成本)广告需求很强烈,P4P与他们相关的关键词必须摆在“前三位”,不管单次的CPC(每次点击付费广告)是多少;CPM广告要求每天必须要有,不管是首页焦点还是一屏通栏。
长此以往,企业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硬亏损。每个月200万元左右的广告费甚至不能换来200万元的销售额。虽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是确实是很多大集团的问题:员工们其实没有很爱他们的品牌,只是为了完成自己部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
第二是要“接地气”。举个例子,很多小企业抱怨小品牌在天猫运营,运营成本、人工成本日趋上升,品牌商的毛利越来越低,赚不到钱。目前很多品牌所做的模式都不能顺应成本日趋提升的大环境,因此生存情况不如预期。
笔者认为,企业可以考虑做渠道的创新和新媒体下的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整体调性,然后反过来做平台类推广,同等投入下会产生出更多的回报。
例如,如天猫这样受用户信任的大平台营销成本高,那么企业的宣传可以在其他渠道做,其他渠道的营销成本不一定高,但其他渠道用户没有信任度,就算获得曝光,最后也不一定成交。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做到控制成本。很多企业已经在用微博、微信、SNS的推广,最终引导客户到天猫这种平台上成交,这种小尝试比较容易获得利润并控制成本,这都是接地气的做法。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标准组织(ISO)已于90年代颁布了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公布一些环境成本的信息报告,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企业的行为已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然而,我国目前还未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学术界对此的理论探索尚未成熟。本文试就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作些探讨。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从经济与环境的联系来看,二者具有不可分割且直接相互影响的关系。传统的经济模式与现代经济——环境大系统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作为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在提供给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然而,地球的环境存在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的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如果人类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现实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存在,主要表现在地球资源退化、空气和水污染、矿产森林资源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效应发生、公害问题不断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具体表现为:
1、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我国也于1995年制定了2000年中国环境保护的目标,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由此可见,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
2、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有些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我国的筹资机制也开始注重环境形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
3、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1)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2)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3)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作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及分类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指出了环境成本的形成来自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正是要达到减轻或消除这种影响。
从环境成本的定义来看,环境成本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可从企业经营的三个阶段来分析环境成本的形成:(1)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由于某些资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已被当局限量或禁止使用,使企业在利用该原材料时付出的追加成本。(2)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消耗材料、能源,向大气和水环境排放废弃物,应承担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如治理污染的设备投资,环境污染的防治费用,各类环境管理费、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3)销售流通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
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对环境成本可分类如下:(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大的材料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成本。(2)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环保设备的购置、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3)企业对销售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废品、包装等所发生的成本。(4)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如环保产品的设计,对生产工艺、材料采购路线和工厂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5)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全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域环境活动的赞助、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等支出。(6)其他环保支出。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生产活动造成对土壤污染、自然破坏的修复成本及支付的公害诉讼赔偿金、罚金等。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
合,并从以下几方面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中长期环境目标,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尽量回避、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特别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罚款成本。
3、控制环境治理成本。这是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处理得当,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反之则会提高处理成本。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变废为宝”。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寻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从生产的工业废水中提取制成“液肥”,把制污路线改成生态路线,在集团内形成了增值和生态循环。即将小麦加工成味精、面粉;生产的废料和麦麸等加工成优质肥料和饲料;把饲料和小麦等的秸秆用于养牛;开发牛肉、牛奶产品,把牛皮加工成皮革制品。这种“变废为宝”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值得借鉴。
(2)“以废治废”,即利用不同企业产生污染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由市环保局牵线搭桥,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3)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浙江绍兴纺织印染带来的污染相当严重,倡议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排污处理工程,1998年底全县排污网建成,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企业也只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原来的排污费少得多。这种集中排污治理方法对于小企业密集的区域较为适合。
4、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创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性支出(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已发生的支出和将来发生的支出,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2)增加针对环境因子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能源的使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环境质量,为使企业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采用一定方式建立能源成本控制系统很有必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意味着企业将会再产生一定的清理成本,但废弃物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对废弃物处理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是否可分解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可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污染治理涉及较多支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可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味照搬别人的模式,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所以有针对性,了解企业的需求很重要。成本控制和核算需要建立在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需要的基础上,引用系统成型的成本理念,切实可行去规范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以此思想为引导,本文将分别从为什么这样去做,需要构建什么基础平台,如何去具体操作,如何去辅助完成四个方面分开去论述。
一、成本控制及核算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举两个真实的例子:笔者曾就职于一家企业,其中有个产品系列,由于技术部按照正常产品制作BOM清单,按照标准成本进行报价,误认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但随着财务核算的深入和细化,发现情况完全相反,该系列产品盈利状况较差,随后业务部按新加价的价格重新给客户报价,客户还是接受,保证了公司该系列产品的盈利水平。另外一个例子:有个订单,经过财务核算出来毛利率很低,后追溯其原因,发现订的合同是供应商那边提供(包含包装及人工的)。而后面实际发生是由企业自身购买包装物及包装的,因为各个部门沟通的不及时,而给供应商那边的采购价格没有变化,经过财务核算,发现了问题,后要求采购与供应商联系,及时解决了问题。这两个例子说明成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企业管理层需要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而我们财务人员产品成本控制和核算就是这双眼睛,为公司在开源节流的各个方面做好本职工作。论述其作用,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能反映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产品的实际赢利情况能否满足预期的情况,以利于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②、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③、根据数据的趋势分析,预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为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这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现的地方。
二、如何构建好基础平台
基础很重要,ERP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供销链管理,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实现科学管理,所以实行ERP能有效的加强企业管理,也为核算控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ERP对公司管理和实力(包括人才,资金等等)都是有很大的要求,而且成功率很低,不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在没有ERP的条件下我们如何去操作。①、统一管理。现在好多企业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统计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缺乏有效的认证,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把各个部门的数据通过EXCEL等工具串联起来,做到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环环相扣,这是主框架。②、不兼容岗位必须独立。仓库与车间分工明确。物料进出都要通过仓库,车间不能直接对外接触。这样可以明确责任,预防相互推诿的现象。③、账实相符,要及时进行盘点工作。主要是定时盘点和不定时盘点,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又能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与完整。④、数据具有追溯性。好多时候我们发现问题追究原因的时候,发现很难追溯,这肯定是前期工作没做好,而数据的追溯性是让数据说话的前提。这是设置表格数据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⑤、外协加工。外协加工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采用,也构成了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协管理变得尤其重要。针对外协这部分主要涉及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完工入库、损耗的计算以及外协加工费的结算等方面。这里面的手续完善,内控管理合理也是关键因素。综上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搭建好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平台的搭建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及核算
核算是为如实的反映成本情况,希望用准确的核算定额去指导成本控制,最大的发挥成本的功效,达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而实际工作中核算与控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核算中植入控制理念,在控制中反馈核算内容,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遵循此理念对成本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
首先,做这项工作可以从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表开始。根据公司产品系列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三个方面的金额以及所占的比例。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产品结构的变化趋势,找出影响成本变动的主次要因素。这能让我们对产品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是制定成本定额的依据。另一方面,这是后期检查成本定额与实际是否一致的一种方式。成本定额制定的时候总会因为考虑不周,会存在问题,而通过与前期数据比较和现期的数据比较,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数据的偶然性因素,真实的反映产品成本状况。
其次,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三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材料成本
这部分可分为量、价以及外协加工费三部分。
量,即BOM。BOM的英文全称为Bill of Material,中文翻译为物料清单,BOM是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条件,有了BOM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步的核算,重点在控制方面。①原材料的投入产出分析。这个工作能得出各个产品的真实损耗率水平,为技术改造和生产改进提供及时有效的切入点,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②计算产品工艺改善带来成本节约的数据,以数字来量化损耗改善水平。配合绩效考核,激发各个环节降低损耗的积极性。
价,即材料价格。要制作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品成本变动表,及时反映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水平,为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这里原材料价格可以分为两种:①原料。这种材料的市场敏感程度较强的,市场上一般都有一个参考价格。成本的工作可以根据公司的采购成本与市场价格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分析其价格的合理性,预测可能出现的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②订购件(如外购半成品等)。不同的供应商,由于其加工成本以及接单时目标利润的不同,供应价格可能会相差较大,所以积极扩展新的供应商也能降低成本。这方面成本工作可以通过数据反映每年增加供应商的百分比、订购件去除因为原料价格下降等客观因素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值,用数字来反映因为采购部门努力带来成本节约的效果。
外协加工费,要分析外协单位新增
的百分比,外协价格的变化趋势以及审核外协加工费的合理性。成本工作可以对加工产品BOM、加工物料领用、加工产品入库以及加工产品核销等各个环节参与监督和管理。对时间长的委托加工物资及时通知采购部门进行核对,及时与外协单位对账,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 (二)人工成本
计时,主要根据生产成本结构表计算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去计算,这部分不详细论述。
计件,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是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而现在计件工资是现今很多企业在计算车间人员工资时采用的重要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下人工成本的计算可以为各道工序的定额之和,这是计件人工成本的主体部分。而在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诸如返修活不多计时、加班补贴、定额没定以前采用计时等因素以及为车间员工提供的其他福利等。这些如果单独计件相加是没有包含的,这笔费用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计算人工定额里可以按照这部分人工成本占纯计件人工成本的百分比来计算,在计算人工成本考虑进去。
计件定额的控制。成本工作的目标既能如实的反映实际的人工成本,还要反映计件定额的合理性。反映的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艺改革后,生产效率大幅增加,原先计件定额是否合理;②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强度下,不同工种的计件定额偏差是否合理;③杂工等异常人工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内控失控现象。成本工作也可以对薪资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的重要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制造费用
为了简化核算程序,提高核算效率,成本既能反映实际情况,又不能太复杂,具有可操作性。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很重要。在下面介绍中,主要针对组装型生产以及精加工生产两种模式进行分析。
组装型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制造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是较小的。为了简化核算程序,在产品习性区别不大的前提下,可以按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进行计算。这个比例的计算可以按照先期计算的生产成本结构表作为参考。也可以按照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以及按照原材料的数量或者成本等几种方法。具体选择方法的时候主要看其合理性,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为主。
精加工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大,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法非常关键,直接影响成本的准确性。其主要的制造费用包含设备折旧、水电等能源、一线管理人员工资、机物料消耗、公共费用的摊销等几个主要构成要素。设备折旧可以按照机器工时进行分配,一线管理人员工资可以按照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进行分配,可以分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以费用分摊合理为依据。其次对于有特殊消耗的产品,要单独对待,真实的反映其成本。
下面从几个重要的制造费用指标进行分析:
1、设备折旧
重点可以从处置闲置的固定资产、改造现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合理采购适合的固定资产三个方面。成本的工作主要以部门为单位计算这三方面①反映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品产出的情况;②固定资产闲置的产生及处置情况;③车间设备改造对生产的改善情况。
2、水电等能源
这个方面控制点主要在杜绝浪费。能源方面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与产量有直接关系,所以控制的重点在固定成本。正确区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反映能源变动与产量的关系,反映车间的控制。要经常去车间了解车间真实情况,了解车间存在浪费的地方及现象,为节约能源提供真实有效的问题点。
3、管理人工
管理人员是了组织管理生产而成立的,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是生产高效的关键。在实际中,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团队过于庞大,大大减少了利润空间。成本的工作通过这方面的数值的分析,反映车间管理人员方面的竞争力水平,公司的配置水平与同行业的比较,以数据反映生产部门对车间管理人员配置的改善程度,是否能提高管理效率。
4、机物料消耗
机物料消耗是制造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产品特性区别分类各种机物料消耗占比情况,机物料消耗与产量的变动关系,分析机物料消耗的合理性。
5、公共费用
公共费用就像大锅饭,在核算和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结算单的方式,合理分摊到每个责任中心,做到成本细化。通过差异性分析对各个部门费用的异常波动情况和合理性进行判断。
(四)如何去辅助成本控制及核算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缺乏激发潜力的诱因,如何提高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成本控制及核算就可以是这个诱因的一部分,需要配合其他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这里主要涉及到预算以及内控与绩效两个方面的介绍。
成本控制和核算与成本预算的相结合。成本控制和核算更趋向于事中和事后进行,而预算做到前瞻性,能进行事前控制。具体从产品报价和生产预算两个预算方面解释。①产品报价。实际上从订单报价开始,就应该是起点了。成本核算是成本报价结果的反映,成本控制是对成本报价实施过程的监督,有健全的成本控制就有一个好的核算结果。所以用核算结果反馈报价,用报价去指导生产经营,在事先和事中控制成本,保证有个好的事后结果。②生产预算。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完善的预算能把可能出现的资金、材料供应、人员组织、生产能力、物流等问题事先规避好,使生产在可控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降低经营风险,节约经营成本。
内控与绩效的采用,保证执行力。内控与绩效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数据本身执行力不强,与内控和绩效相结合后,数据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内控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为成本控制和核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控制与核算,为内控提供问题点,更好的进行内控工作,两者密不可分。绩效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但实际中,由于绩效指标存在不合理以及缺乏关键的数据,使得绩效工作很难实施。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工作就能提供这方面客观数据以及关键数据,而反过来,绩效又能提高公司各个部门提高降低成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