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艺术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02 05:45: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艺术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设计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

内容摘要 :文章从艺术设计专业一部分学生上课出勤率较低的现象着眼,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自身是否需要反省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重点从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态度的改进以及学校方面必要的监督措施四方面,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态度 监督措施 积极性

随着各大院校的扩大招生范围,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其中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愿到教室上课,这也是当前学校较为棘手的现象之一。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是否也该反省自己,是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第一,课程教学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准备。第二,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做到所授课程的主题明确、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的结构安排合理、内容充实并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结合本学科新成果、行业新动态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具体实践,对学生可以产生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其次,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需要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所学的内容,而且明白此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每个班级都会有水平不同的学生,针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欠缺的知识多用心指导并帮助其尽快地达到教学要求的水平;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多引导其向更高、更深的专业层次学习,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堂辅导,教师不能只通过讲解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布置相应具体的课程作业 ,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在教室中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因此,课堂辅导不仅是发现学生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途径之一。第三,交流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而应由点及面地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互动。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程度,并可通过适当的举例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第四,举办作业展览。如果教师在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之后,能组织学生的作业办一些相应的展览,也将会起到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第五,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很清晰地解剖分析整个案例的设计过程及设计成果,并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示范,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六,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师应考虑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方言的学生,标准的普通话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而且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再次,教学态度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第一,要看教师对待学生的教学态度的好与不好,教师对待学生的责任心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责任心的强和弱以及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好和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一个责任心强的教师不仅能严于律己,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而且自己的良好思想品德也能感染影响学生,从而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反之,如果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经常迟到早退,这样的教师即使拥有再好的学术知识也必然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第二,在对待学生的教学态度中,教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关心爱护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如果能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将会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有好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予以鼓励和表扬。但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方法需要有所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而选择相应的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教室公开表扬和鼓励同在较小范围的表扬和鼓励相比,针对不同的学生,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这样的表扬和鼓励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批改和讲评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也应本着认真、公正的态度。不能因为种种主观原因而徇私舞弊,不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最后,监督措施的重要性。

当然,要做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仅仅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学校的一些相应的、必要的监督措施。第一,教学管理办公室的严格考勤。迟到、早退、旷课直接与成绩挂钩,轻者重修此门课程,重者则开除学籍。专业教师也应告知学生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起好带头作用。第二,相应的评价调查表。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师对教学情况的分析调查表和学生对教学情况的评价调查表等来反映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清楚自身的作用不仅在于为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在自身专业知识的领域中勤恳耕耘,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为学生起好指导作用,而且也必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并提高道德思想水平,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态度的改进,以及优良的学风和高尚的师德去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

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社会经济是基础,艺术设计教育要发展并为社会经济服务,就必须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浅谈了市场经济驱动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关键词】市场经济 发展 艺术设计 教育模式

在我国,1997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经济在长期压抑之后飞速发展。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剧增,造成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人员紧缺,顺应这种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在市场经济中,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培养出具备不断更新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艺术教育模式呢?

一、明确艺术设计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相关技术知识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说:“……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也指出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优秀的设计是成功企业的标志。”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又要求艺术设计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设计就是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要求的变化,大众审美趣味的转移等,促使设计必须时时以新的姿态不断演变。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又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经济活动逐渐转向信息生产、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等形式,这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应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结合本校本地区特点,系统规划、组织、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艺术理论、专业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中的类型选择和比重设置。当代艺术设计是科学与艺术、营销与市场、时尚与地域文化高度结合的设计;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纲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但要体现应用性,更应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总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课程设置的安排应该是将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彼此的潜能,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手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的转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工作室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室模式就是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实行导师负责制。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并注重课题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际上它也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创造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

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让学生贴近专业、企业、市场、社会。当然,在建设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时,我们应与当地和周边地区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毕业生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为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点。在此之前,要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为理论教学的应用提供现实参照;二是通过调研,搭建互动平台,增进彼此友谊,培养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感情,为友好合作奠定基础;三是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明确校企双方的需求,通过合作办学,实现双赢,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就可以利用假期到实践基地参与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实践经验。由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使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得以真正实现。

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可以运用兴趣法将学习变成愉快的创作体验过程;营造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运用讨论法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学术气氛浓烈的研究场所;建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相长,重视历届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总结等等。

四、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将学生成功推入市场。

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学习成绩,还要重视考察各地、体验生活、课程交流以及参与项目、合作课题等一系列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重要方法。各教研室应围绕着“怎么准备实

习”、“怎么安全实习”、“怎么顺利毕业”三个问题展开实习动员,处理好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稳得下”。还要求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做到“三练”——练应变能力、练综合素质、练知识运用;做到“三找”——找问题、找差距、找方法;做到“二带”——带着任务去、带着收获回。动员会普遍呈现“教师热情高、学生收获大、现场气氛好、整体效果佳”的好效果。对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还应该研究讨论出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比如:

第一,书记、主任带头寻找困难专业的就业渠道,找突破口,广泛联系,发动教职工找渠道,派出人员到各地挖掘资源,传递信息,落实具体的就业办法。

第二,系上再次修改有关就业的奖励措施,重点是要奖励做出突出业绩,做了实际工作的老师,不再吃大锅饭,不搞照顾政策。

五、结 语

根据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为了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产学研结合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与资源条件,扬长避短,走体现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应勇于创新,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机制,并为提高高等教育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认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是一种生产力。它像其它生产力一样,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人才就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把科学理性思维纳入到艺术设计思维之中。只有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意设计。只有这样,我国的设计教育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摘要: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但现在高校在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研究,探讨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可实施的一些改革方案。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校在设计课程体系安排上却变化微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是大部分的课程教学都停留在简单的老套的理论上,忽视实践中的运用,学生毕业后不经过实践锻炼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必须成为重点,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课程的结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从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从最初的简单的三大构成发展到今天的平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专业方向,可见其发展快速,发展越来越全面。体现出它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综合性强、处处与实践挂钩的专业。在日常教学中理论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它的可行性,艺术设计观念必须物化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潮流专业,其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带来实际效益,同时改变人们的审美标准,改善生活质量。为社会培养敏锐的实用型和创意型设计人才。因此,在安排设计课程时不能只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安排与理论相符合的实践课程,理论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才能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在教学中,单一的理论学习,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只有加入大量的真实课题设计,学生才能体会到平时的理论学习并不是空谈,是和真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才能更投入、更积极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如涉及到客户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学生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考察,和相关的市场调研,结合客户的要求做出满意的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大众的心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实际的创作能力和解决具体方案的水平。理论联系实践,理论离不开实践,特别是艺术设计这门与时俱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能否为社会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关键。

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1、创新思维与实践课题的融合

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鲜明个性,每个人的审美、创意、艺术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有着强烈的、习惯的自我审美标准,在面对具体的实践课题时,很少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大部分是在表现强烈的自我审美,导致很多作品太过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不能充分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有时客户、使用者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也没有高的审美水平,凭着自己习惯的审美要求对设计师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师的创作,大部分的设计师从最初的个性鲜明,创意无限,成为只为满足客户要求但毫无创意的模式化创作。如何平衡学生创意和具体实践课题之间的关系成了实践教学的难点。

不同的年级实践课题安排是不一样的,在低年级实践课题安排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课题安排范围很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发挥,这样学生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到了高年级,多安排一些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实践课题,如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减排、节能等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的一些主题,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开始,平日里一些我们天天在使用的设计产品,如价格便宜的矿泉水瓶子、垃圾箱、课桌等等,没有人去关注这些设计是否合理、节能、使用方便,因为它普通的没有人去看它的设计而只是简单的使用它,但敏感的设计师就会发现它的设计缺陷,如矿泉水大瓶的太多喝不完就仍了,造成了浪费,小瓶的量太少,不能满足普遍的饮水量,垃圾箱不能很好的收纳垃圾,通常垃圾外漏,清洁工清理垃圾也不方便等等这些我们日常每天都接触的事物却没人去设计,通过这些事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认清设计是什么,怎样去设计,如何关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

艺术设计论文: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意象和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涉及园林、建筑等多个领域。在设计中增添传统元素,彰显人文内涵成为当前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的艺术意象,能够呈现出更具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以满足人们内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意象融入到环艺设计当中,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二是突破了现代城市建筑的缺陷,通过营造简约的艺术意境给人们更多惬意的感觉。三是传统艺术意象的运用更加强调情感诉求,且基于对人们内心的解放,满足人们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下情绪释放的需求。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更多的是设计师的情感表白,而人们在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当中与其传统的意境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具体应用

艺术意象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个性化特点,如果单纯从直观角度审视,其能够借助一些媒介,将情感或者生活理念传达出来,形成良好的艺术意象效果。具体来说,对于艺术意象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象元素

艺术意象的应用是建立在多个符号组合基础之上,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当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方式和方法将“意”更加全面的诠释出来,如图案与材质的组合,最终在立体空间内体现出美好的意境等。而“象”主要是透过“意”而渗透出来,二者相结合才是艺术美感的传达形式。在追求设计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手工等途径体现自然境界。如北京香山饭店,在具体设计中,引入我国园林概念,不仅能够提升饭店的趣味性,还能增添其民族特色。空间优化配置能够更具目的性的实现对环境的衬托,促使饭店在实现餐饮等功能的过程中,带给人们更多视觉、心灵上的体验,增强人们对该饭店的印象,最终将其打造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点,充分发挥其附加值。对于其他设计来说,可以将园林建筑与民居融合到一起,减少二者之间的过渡带,进而达成整体的艺术效应,产生良好的互相衬托的效果。

(二)寓意元素

就文学领域而言,作家在创作中,会通过各种描述手段给读者展现意象境界,而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学概念与建筑学领域整合到一起,那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于“意”与“象”的追求与实践将会更好地展现现代空间领域的中国化特色。具体来说,意是建筑中的艺术内涵,象是通过在前者的基础上体现其内涵,二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苏州园林中的“个园”的设计,由于部分设计师喜欢竹子,大量使用竹子布置园林。竹子在我国古典文化当中始终是君子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因此通过竹子的使用能够呈现出最佳艺术效果。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整体一致性,所谓整体就是意与象二者不可分割,其不能够将世界再现,且难以简单地体现传统文化的基层。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意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形,将其中的意更好地传达出来,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神韵”。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单纯的模仿难以实现,更多的是需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整合,将现代设计理念应用到传统事物之上,赋予其更强的表现力,促使它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民族特色完全的展现出来。如湖北电视台的台标“火凤凰”,具有深远的寓意。古代湖北为楚地,在时间推移中积累了深厚的楚文化,同时火凤凰的形象能够展现湖北历史文化内涵。楚人崇火、拜日等,湖北电视台将凤凰为形、用烈火板的桔红色搭配,创造了台标。不仅应用了传统造型的表现形式,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将湖北的特色的展现的淋漓尽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环艺设计的审美角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味模仿和效仿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师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象,促使创造的环境能够给予人们更多幸福的体验,赋予环境更强的生命力。

三、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日渐多元、个性发展,环艺风格要兼顾时代与民族双重风格,只有这样,环境艺术才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在现代环艺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意象,将其与环艺设计整合到一起,找到二者最佳契合点,突出设计主旨,真正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从而在此过程中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艺术设计论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秉承20世纪初欧美体系,又参考前苏联学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一直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不小的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仍未改变。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育体系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实施开放式教学体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现在选课表上。开放式体现的教学规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要求。它必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开放式管理的机制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实验。

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核心。课程确定以后,课程本身的标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养目标和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也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选择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范围。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的绝大多数课程呈现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跃式的。过去,我们一般都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现在所谓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已经失去了意义,课程由学生自己来选,培养的计划也就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开放式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量化,它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学时数、学分数、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及作业要求和考试方式等。通过一些数字来明确课程教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去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模糊性、随意性和无效性;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有关部门对教学进行检查和督促的依据。

二、开放式的课程选择与专业的确定

在专业课的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任选的。也许有人会担心,虽然整个学习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学生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是不是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就不分专业了呢?其实不是。上文中我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那么就专业界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口号是“先选课程,后定专业”。也就是说在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出毕业申请时,系部可根据学生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所学的课程的性质或类别确定他的专业归属。可能出现的情形无非是以下三种:一是所学课程集中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课程群中;二是所学的课程虽然广泛,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或专业倾向;三是所学课程繁杂,学科或专业特征不明确。从开放式教学体系来讲,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都应该准许毕业。但后一种情况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还值得商榷。

三、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支撑

1.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行工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由设计师、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另外,改变仅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由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指导,面向社会的实际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公共课、理论课,提倡开卷考试,充分利用课题设计、计算机绘图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来评定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级考证,获奖或取得证书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培养特长,这也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规律。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以上几方面是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笔者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寻找更加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徒手表达教学方法的探索

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就一年级基础课的回顾,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这几年学生生源素质为研究基础,经过这几年探索出一些适合与本专业学生提高基础素养的教学办法,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于设计基础课中的徒手表达的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训练的题材和学时的安排两方面入手,使没有受过学前专业素质训练的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循序渐进;徒手表达;论文下载

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艺术设计专业还比较年轻,在这期间为社会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备。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全体教师在教学上的不泄努力,以及在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上所作出的贡献。从办学环境来讲,我们不具备任何优势,交通不便利,城市经济类型属于能源型城市,艺术设计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新专业。这些原因致使我们的生源素质较其他兄弟院校尤其是老牌的艺术设计院校的生源相比较,素质相差甚远。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立足于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努力研究,试图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力求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新路。

1、徒手表达在设计课中的地位;徒手表达在整个设计课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方案初期阶段,用速写草图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构思,将头脑思维片段的捕捉下来形成准确、形象的图形和符号。有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甚至就源于设计师的最初手稿。因此图解与思考是设计师基本素养之一,二者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同时也是设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徒手表达能从多个角度出发,空间、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展示设计意图与构思。许多设计师都是优秀的画家,而许多画家也曾参与到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怀勒(charles de wailly,1730-1798)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建筑画家,他和皮瑞(joseph peyre,1730-1785)一起设计了巴黎歌剧院。他们在庄严的建筑外表内,设计了绚丽辉煌的室内空间,这个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怀勒所画的剖面图中,它不仅表现了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而且还画了在观众厅、舞台和街道上的人物形象。这幅画是一个新突破,即建筑画可以表现一个从外到内的空间序列。

2、 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效果:徒手表达或者称为设计速写这门课程,据了解在在大多数院校设计基础课程中只占有很少的学时,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们也曾面临由于学时的有限,因此课堂上不可能将全部的徒手表达知识一一的讲解。基本上是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刚入学的阶段讲完理论,然后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课下自己来学习,每周交2篇a4幅面的速写作业,这样下来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临模时选择的题材多种多样,难易不等,有的临摹过于简单,有的却过于复杂;有的同学临摹的工作量不够,一张纸上只是寥寥几笔几个形态。还有的在交作业之前突击完成,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曾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临摹优秀的速写教材,现在有一些学校仍在应用这种方法,但在一年级采用这种方法还是不妥,首先是每一章节临摹的图量或多或少,难易不等,在理论方面学生也理解不了。

3、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总结,还是觉得应该从作业的环节着手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以下教学方法;首先将临摹的题材收集整理归类,主要来源于几本好的参考书如《建筑环境配景表现技法》等,将这些临摹的素材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有平面到立面再到立体的顺序归类,在归类的过程中,筛选出简单、常用容易掌握的配景。各类参考书中有很多复杂的难以掌握图例不适合于初学,如果不加以要求,在安排作业时,临摹的内容过于多样,在工作量和评分上难以统一。其次,在临摹的数量上,按照所给出的临摹稿上的数量来完成,这样可以保证每人每周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4、有针对性的训练

上述几点看上去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我们课下做更多一些的工作,如将临摹的题材收集整理归类,做成临摹稿。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1)各种形式的徒手线条练习(两周),(2)树木、植物平面的表达方法(两周)(3)各种立面树木的表达方法(4)人物、车辆的画法(两周)(5)各种材质的画法(两周)(6)室内轴测图、透视图、鸟瞰图的表达方法(两周)(7)综合环境表现及方案草图练习(六周),每周4篇a4幅面规定内容的速写练习作业,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争取在一年级使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类型的徒手表现图的表达方法,为设计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专业训练,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而不是泛泛的美术速写练习,是掌握设计语言与能力的捷径。

5、 结束语

徒手表达教学这个环节中,理论指导是一方面,更的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每次的练习内容和课上的监督指导。在作业的评判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内容,重点辅导资质较差的学生,培养兴趣是关键。通过速写的练习,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信心。

艺术设计论文:对艺术设计专业徒手表达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通过对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就一年级基础课的回顾,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这几年学生生源素质为研究基础,经过这几年探索出一些适合与本专业学生提高基础素养的教学办法,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于设计基础课中的徒手表达的研究,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训练的题材和学时的安排两方面入手,使没有受过学前专业素质训练的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循序渐进;徒手表达;论文下载

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艺术设计专业还比较年轻,在这期间为社会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备。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全体教师在教学上的不泄努力,以及在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上所作出的贡献。从办学环境来讲,我们不具备任何优势,交通不便利,城市经济类型属于能源型城市,艺术设计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新专业。这些原因致使我们的生源素质较其他兄弟院校尤其是老牌的艺术设计院校的生源相比较,素质相差甚远。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立足于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的条件,努力研究,试图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课程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力求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新路。徒手表达在设计课中的地位;徒手表达在整个设计课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方案初期阶段,用速写草图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构思,将头脑思维片段的捕捉下来形成准确、形象的图形和符号。有些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甚至就源于设计师的最初手稿。因此图解与思考是设计师基本素养之一,二者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同时也是设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徒手表达能从多个角度出发,空间、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展示设计意图与构思。许多设计师都是优秀的画家,而许多画家也曾参与到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怀勒(Charles de Wailly,1730-1798)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建筑画家,他和皮瑞(Joseph Peyre,1730-1785)一起设计了巴黎歌剧院。他们在庄严的建筑外表内,设计了绚丽辉煌的室内空间,这个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怀勒所画的剖面图中,它不仅表现了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而且还画了在观众厅、舞台和街道上的人物形象。这幅画是一个新突破,即建筑画可以表现一个从外到内的空间序列。

2、 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效果:徒手表达或者称为设计速写这门课程,据了解在在大多数院校设计基础课程中只占有很少的学时,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们也曾面临由于学时的有限,因此课堂上不可能将全部的徒手表达知识一一的讲解。基本上是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刚入学的阶段讲完理论,然后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课下自己来学习,每周交2篇A4幅面的速写作业,这样下来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临模时选择的题材多种多样,难易不等,有的临摹过于简单,有的却过于复杂;有的同学临摹的工作量不够,一张纸上只是寥寥几笔几个形态。还有的在交作业之前突击完成,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曾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临摹优秀的速写教材,现在有一些学校仍在应用这种方法,但在一年级采用这种方法还是不妥,首先是每一章节临摹的图量或多或少,难易不等,在理论方面学生也理解不了。

3、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总结,还是觉得应该从作业的环节着手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以下教学方法;首先将临摹的题材收集整理归类,主要来源于几本好的参考书如《建筑环境配景表现技法》等,将这些临摹的素材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有平面到立面再到立体的顺序归类,在归类的过程中,筛选出简单、常用容易掌握的配景。各类参考书中有很多复杂的难以掌握图例不适合于初学,如果不加以要求,在安排作业时,临摹的内容过于多样,在工作量和评分上难以统一。其次,在临摹的数量上,按照所给出的临摹稿上的数量来完成,这样可以保证每人每周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4、有针对性的训练

上述几点看上去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我们课下做更多一些的工作,如将临摹的题材收集整理归类,做成临摹稿。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1)各种形式的徒手线条练习(两周),(2)树木、植物平面的表达方法(两周)(3)各种立面树木的表达方法(4)人物、车辆的画法(两周)(5)各种材质的画法(两周)(6)室内轴测图、透视图、鸟瞰图的表达方法(两周)(7)综合环境表现及方案草图练习(六周),每周4篇A4幅面规定内容的速写练习作业,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争取在一年级使学生完全掌握各种类型的徒手表现图的表达方法,为设计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专业训练,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而不是泛泛的美术速写练习,是掌握设计语言与能力的捷径。

5、 结束语

徒手表达教学这个环节中,理论指导是一方面,更的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每次的练习内容和课上的监督指导。在作业的评判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内容,重点辅导资质较差的学生,培养兴趣是关键。通过速写的练习,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信心。

艺术设计论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诸如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新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阻碍了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较早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校有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这些学校位于经济发达城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设计类工作室开展得较好。然而,一些地方性高校面临诸多问题。

1.盲目照搬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模式

发达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实行校企联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装修资金、项目,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高校有大量可操作的项目,企业可以节约房租与人工成本。校方可以借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师的业务水平,节约了工作室建设资金。但一些地方性高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盲目照搬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模式,容易缺乏生存的土壤,校企联合办学很难坚持下去。

2.忽略了地方性高校的生源现状

一些地方性高校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作业质量不高、上课不投入。地方性高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常会采取加强教学检查和日常考勤等相对严格的措施,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给师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甚至因为管理过于严格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状态下,教学质量是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即使教师让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从根本上看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无法实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要求。

3.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仍沿用原有的教学大纲,没有为实践教学配置符合市场和时展需要的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经费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乱象丛生。

二、地方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构建

1.学校为法人,自建企业模式工作室

由于所处地域经济条件所限,地方性高校若采用校企联合的工作室模式,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项目和利润,企业是不会无偿投入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学校可以自为法人,出资筹建类似企业运营模式的工作室,利用自身的资源以获得优质的项目,如学校自建项目、教师项目、课题项目、学生自有项目、大赛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这些项目不但可以为学校赢利,打造品牌实践基地,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2.健全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

工作室要想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就需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地方性高校要想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首先,要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完整的工作室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以整合资源为目标。其次,要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内容、任务、设备管理、工作室管理、资源优化等方面修改并完善管理制度。再次,要加强工作室学生递进培养的研究。工作室由于受到学生年级的限制,往往学生刚能熟练地开展项目设计,却已到了毕业的时候。最后,要建立与工作室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应该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专业能力可以从方案洽谈、设计创意、施工管理三个方面量化标准,职业素养则以团队协作能力、考勤、工作态度为主制订考核标准。

3.合理分配利润

工作室教学模式要与市场接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经济收入不但可以用于工作室软硬件建设,还可以用来提高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制订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地方性高校可制订较为轻松的经费管理模式,院系是经费主管单位。工作室在完成院系所制订的基本教学任务与创收任务外,可以享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支配权,从而形成鼓励和鞭策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减轻地方性高校的资金压力,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艺术设计论文:通识教学对艺术设计的适用性

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

(一)到了20世纪80年代,“generaleducation”在我国港、台地区得到广泛关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认为“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己,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才次之。”[5]P99-102当时的清华大学,第一年不分科系,所有学生一律实施通识教育,第二年起进人专业领域,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通识课程,规定各系学生第一年必修国文和英文各6学分,选修自然科学1门(物理、化学、生物)8学分及社会科学1门(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现代文化)6~8学分。另有体育每周2小时,每年2学分,大学四年,每年均修。通识教育首先强调“人是第一重要的”;其次追求人的理性与智慧,强调对算术、修辞等这些“共同学科”的研修。1909年,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谈到通识教育主要是作为专业化前期的知识准备。通识教育则更多地是作为大学教育或课程结构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Education)。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侧重在社会功用方面的。一般而言,现在所谓通识教育,就是大学教育本科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实施的一种集中的综合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与形式上倾向于向模式化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应。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专业教育之外的人文科学教育(文、史、哲知识)和艺术教育。关于通识教育概念的界定问题,至今为止仍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借助于国内学者李曼丽采用马克斯?韦伯(MaxWeber)的“理想类型”(IdealType)法研究通识教育的概念,她认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6]关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早在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得到了全面地体现。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辨别一般性价值的能力。报告认为通识教育的课程应该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三大领域。通识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教育,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培养健全完整的公民。

(二)通识教育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通识教育对完善艺术设计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美国高校将“专与博”的关系通常定位为“专业教育”(或“专才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和“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关系,其课程设置主要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去构架,而且他们有愈来愈重视“通识教育”的趋势。“通识教育”犹如奠基,专业教育好似建楼;“通识教育”让人有灵魂、有眼光,专业教育使人有能力、会动手。“通识教育”课程在美国又称文理教育课程,类似于我国的公共基础课。从通识课程的学分要求看,一般是占总学分的1/4到1/2之间。如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通识学分要求为8,占总学分的22%;斯坦福大学本科生通识学分要求为60,占总学分的47%。一般而言,美国不少大学新生入校后前两年都在文理学院(CollegeofArtsandSciences一个直接隶属于学校的公共教学部门)接受通识教育,在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然后再回到各系接受专业教育。其结果是使学生具有比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通识教育有其不同于一般课程的特色内涵。采用李曼丽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方式,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也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理解:其一,通识教育课程的性质是有着育人的目的的明确指向性、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其二,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是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是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具有基础性、通识性和广博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三,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来看,呈现出知识的领域综合性、系统性和人文经验的体验性特征,使课程成为学校环境及多种教育活动发挥教育作用的媒体,增强整个教育环境的可控性及影响的一致性;[7]其四,把握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特点:“通”。很久以来,人的文化过程被“专业化知识”所主宰,植根于自然的灵性不断被人为的知识分割所消解,难以触摸到整体关联的真实世界的脉络。事实上,表面看来极为不同的 事物之间皆存在意义关联,它们有着依自相似法则构造的结构与秩序,这是世界之所以为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关键所在。

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如果艺术类高校还在固步自封,一味的只强调专业艺术技能,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将会严重阻碍未来各领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化与职业岗位的频繁变换对人的基础素质的新的需要,也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阿而温?托夫勒曾说过:“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能读写的人,而是不能学习、不学习和不能重新学习的人。”[9]P91其次,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在艺术设计高校中迫切开始通识教育实践。人的创新性、创造性的培养对通识教育课程为其提供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储备提出了新要求,对通识教育课程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提出了新要求,并对通识教育课程为其奠定的良好的品格提出了新要求。大学通识教育应该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和激发,并通过加强隐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社会的高尚情操,从而为大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提供强大的动力。再次,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利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能满足艺术设计学生对于“有趣知识”的渴求,这种需要构成了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发”性理论之一。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间的整合不是百科全书式的,而是要能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大学课堂里冷冷清清的局面,还可以带来“头脑风暴”,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除此之外,在具体的专业课、文化课中,如果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渗透各类学科“常识”,也将会使通识教育理论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通过通识教育,必然可以解决艺术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平衡问题。最后,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统一。

现代大学的重要作用就是“文化传承”,一定程度上,[,!]赋予相关“显性”与“隐性”教育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色彩、造型、实用、品质、审美等方面达到较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从培养目标来看,大学的终极指向是“全人格”的人,这是人文精神对人的存在的内在诉求。诚如中国古代“四书”之一的《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大学的最高目标或终极目标就是“至善”。因为“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因此,它给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是大学进步的条件。”[10]P169通识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与民主,追求真理与正义,尊重他人生命与权利,关爱他人,善于沟通和理解的公民。“通识教育”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打开了一个新思考方式,“以何种方式在艺术设计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又一个新课题。在这里,笔者有几点设想,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艺术院校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根据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相对于各个学科教师汇集的综合类院校而言,确实会有教师人员不足的实际困难,艺术院校如何克服师资与资金的现实困难,找到解决方式更是应该值得重视的。另外,在艺术设计类院校中的“专业课”与“文化课”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显得尤其可行,但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综合类学科知识相杂糅的能力也是难题。面对现实困境的挑战与应为之努力的决心本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相信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者必然会重视通识教育培养艺术设计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艺术设计论文: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人类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内容上都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多。尤其在目前的中国,随着国门开放的那一刻起,设计的需求就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中逐渐扩大,相关行业的从业也在不断增多,但真正的精品设计却实在贫乏。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而思考如何走我国艺术设计的创新之路,而不应再继续迷失下去了。而笔者认为在目前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有用的元素将其融入我们的作品中,这是目前提升我国艺术设计层次的一条便捷之路。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在近200多年以来在文化艺术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以至于与整个时代有很大的差距。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方面的需求却是空前的。在我们设计发展的初期只能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而中国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在各个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人,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需要新的创新和突破,这不仅仅是民族自尊心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不是落后和过时,它像流水一样,是民族自身演变的过程。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同样她的传统文化也是最复杂和深厚的。地域的广博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悠久的历史又促成了其文化的兼容性。这些纷繁、复杂、厚重的传统文化才是我国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目前很多文艺工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反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造成中国目前现状(主要指对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不满意)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儒家”思想,认为正是其造就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羊”的精神。这一观点在去年最流行的小说《狼图腾》中得到了较完整的阐述和论证。我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5000年的封建文化曾使中国在300多年前就站在世界之巅(中国在乾隆年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整个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但又恰恰是这种最/,!/为完善统治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农耕文化”被“狼文化”取代,“野蛮人”打败“文明人”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定理,而应该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在全世界的人类历史上都是这样: “希腊人”赶走“爱琴海人”(特洛伊被希腊人摧毁);“罗马人”取代“希腊人”,“英国人”打败了“西班牙人”,而最终“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又拱手让给“山姆大叔”,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但是谁又能说希腊文明应该抛弃呢?“罗马神话”恰恰是全面抄袭了“希腊神话”,就象“宙斯”和“朱庇特”的关系。就是现在谁会认为英国人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逊于美利坚国。“胜则为王败则寇”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而艺术上却恰恰相反。如果将成吉思汗与赵佶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进行比较,宋徽宗虽是亡国之君但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是一代天骄骑着“汗血宝马”都追不上的。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就象殖民地文化的最大好处是当地人的外语(入侵民族的语言)基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样,中国长期的腐化和奢靡的封建社会生活习气恰恰成了滋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床。可以概括的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涉及面十分广博,艺术设计工作者应从中吸取相应的文化元素将之融汇贯通加以利用,其实“古为今用”在当今中国艺术设计领域里比“洋为中用”还管用。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直接应用---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慎重的选取相应的图案或符号,发挥其原有的图形信息。但这种直接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用环境和材质。这种使用实际上最为简单和实用,初学者往往愿意使用但一定要注意在组合上不能是简单的堆砌,而要注意其融合。否则直接罗列和附着会给人一种突兀或牵强附会之感。这方面的成功作品中以大连金石滩的“万福鼎”最为典型。该鼎高5.6米(代表中华56个民族),宽4.8米(代表四面八方),其四面由8888个小福字组成。寓意深远的数字构成与应运而生的吉祥个数,囊括了其能够祈福呈祥的所有含义。

扩展使用---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其实这是一种转化。这需要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和很高的艺术修养。例如中国书法的精髓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汉字书法的构成不外乎章法、线条和结构,同样好的景观作品不外乎追求自然、和谐和超凡脱俗,其布局的合理与正确是最重要的,这一点设计者可以吸取书法中布局的特点,但其各部分组成和功能模块的架构也是相当的重要,好的作品“随形就势”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的斧琢痕迹是优秀设计师的追求。让人们在隐藏的技巧中看出艺术的智慧来,这才是最为出色的作品。

将传统文化中所传达的民族特征、理念与现代设计结合为可视的形态呈现出来,即抽象的继承。这种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易经、风水”(有人说是迷信)的理论。建筑风水学的核心就是天地人合一,即人与自然融合,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并指导人们的建筑选址乃至营建,其人与自然环境间和谐思想,这也是现代生态建筑学或“环境友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城市中的90%以上的建筑(高楼大厦)实际上都是过渡产品,公寓楼(水泥楼房)本身的出现就是欧洲国家为解决部分贫困民的居住问题而造出的产品,楼房的弊端在发达国家已经产生,因此英、法等国都已经采取相应行动,恢复庭院式居住方式。目前大部分中国设计者仅将目光注意在建筑新材料在其作品中的应用,简单的变形和多变的色彩就被认为是优秀设计,真是可笑。笔者认为中国设计者在这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这与当前中国的整体国情有很大关系。什么时候建筑方面的最高奖由“鲁班奖”变成了“创意奖”,那么中国在建筑方面的设计可能才会真正得到体现。目前最好的相关作品只能推荐大家看看潘石屹自己的别墅(时尚杂志中有介绍),真正的好作品是和谐与自然,大气却不失精致,通透却不空落。其所有的布置和装饰都是隐合中国的易经之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广泛,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特有的元素也是多元化的。现代的艺术设计种类也很多,涉及到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将传统文化元素在所有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一一列举出来,以上的论述仅仅是一小部分。但我们应该知道当一个设计师丧失了其民族特性时,她不可能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凸现她的本土性和个性化特色才能继续发展。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很好的融入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中国的设计者如果能很好的运用其相应的元素,并给予一定的创新应用,则可以在其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新的突破,使中国的设计者能够在国际设计领域中占领一席之地。

艺术设计论文:艺术设计对审美营销模式的影响

“审美营销”的基本出发点是艺术的设计要对产品、服务和营销传播以及营销的环境创造出审美,它要能够揭示出美在营销中的重要地位,整合审美营销的系统,创建艺术设计对营销产生影响的模型以及企业的审美营销的模型,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艺术设计能够推动审美促销,艺术设计在审美营销模式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营销的概念和提出的背景

“审美”的定义最早是经鲍姆加通提出来的,他曾经用“aesthetica”来命名他所创立的这一新学科,但之后在英文中,通常使用“aesthetic”来命名他所发现的学科,目前,我们通常将它译为“美学”,而“审美”则是它的另外一种翻译方式。但是,“审美”和“美学”之间有着显着的差异,“美学”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门学问,而“审美”就不同了,它注重的是对美的事物的参观、考察和识别的这一过程,同时更是人们源自于完整的而又圆满的经验才体现出来的一种身心愉悦的、和谐静谧的、自由自在的心理活动以及生存状态。而“审美营销”正是基于上述的“审美”而创建出来的一种适用于现在这一代人的营销模式,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出不一样的、突出的美来供人们欣赏。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两名外国人提出,将组织或者品牌赋予美学的特殊意义,能够激发大多数消费者产生某些审美的体验,还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概率。对于“营销美学”这个名词,人们很容易理解成“美学”的一个分支,而实际上,创造者所强调的是美学在组织和品牌中所发挥的巨大的识别价值,也就是身份的象征。在提出“营销美学”的基础之上,他们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首先提出了“体验营销”的说法。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谈及“营销美学”,但研究的不是很透彻,最近这些年来,国内外对于“审美营销”的探索越来越清晰,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的审美营销越来越受重视。

二、审美营销的内涵以及关键所在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是由企业、市场以及客户三个重要要素组成的。而从美的源流的角度来讲,审美营销的内容便是由创造美、传播美和审视美这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的。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就是企业要不断地创造美丽的产品以及服务,再通过进入市场将所创造的美丽传播出去,向用户展示企业所创造的美丽,以便用户可以被美丽的产品、服务、营销传播以及营销的环境而感染,从而达到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本品牌的忠诚,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行为。审美营销的模式可以轻易地被企业应用到生活中,而这一应用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基于艺术设计,只有艺术设计符合用户的口味,艺术设计能够让大众满意,才能达到审美营销的效果。

三、艺术设计对审美营销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艺术设计是为满足大众对美的需求、对文化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门技术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众多原本纯粹的领域开始与经济挂钩。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设计的经济化,恰恰相反的是,通过将艺术设计引入营销环节中,不仅为产品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艺术的大众化推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所谓的艺术设计,是科学和美学、工艺和艺术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兴的复杂学科,它不仅具有创造设计方面的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方面的美。这其中包含了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企业设计、形象设计等诸多方面。所有艺术设计的种类都是为了审美营销服务,这和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艺术设计对营销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艺术设计可以利用本身潜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组成营销模式的每一个元素造成直接的影响。比如,艺术设计可以直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营销产品、手段、环境和知名品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形象等。第二,艺术设计有提升营销力的能力。营销力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最主要手段,它包含了价值、销售和后期发展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营销的竞争力上。第三,艺术设计能够创造出富含美学意境的营销文化,进而为企业创造出品牌化的文化标志,其本质是艺术设计为人类创造文化活动,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创造,又包含精神文化的创造。艺术设计通过上述方法创造了种种“美”,而这些“美”恰恰对审美营销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语传统营销模式注重对产品价格和实用性的宣传,然而在当下社会,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正在上升。我们通过对“营销美学”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审美营销”的概念以及定义,发现了艺术设计对营销模式以及企业的审美营销模式的模型。我们更应该结合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重要方法,更进一步增加美学和营销之间的研究,获取更多的审美营销成果,加快市场营销的发展进程。

艺术设计论文:浅论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 生态设计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郑东新区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群交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

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着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艺术设计论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论文关键词]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郑东新区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群交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 ,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着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艺术设计论文: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实用性

一、确定教学信息传达的表达方式

对不同的科目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同时确立CAI的基本形式和表现风格。艺术设计教学CAI主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演示型以直接呈现视觉图象为主的教学软件。如海报招贴作品欣赏、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展示、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作品分析课及CI设计案例分析大多采用这类形式。2.说明型以文字与图象相结合的教学软件,阐述某种理论观念或与图象相应的背景说明资料,技法理论、史论课程均可采用。如中国画、工艺美术史、中外美术简史、设计概论等。3.演练型是教、学互动的教学软件,一般采用设计有相应的技术性的问答模式,学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或手触式屏幕与教师交流。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脑平面设计、电脑立体设计、网页设计等,可用于讲述、演练或测试一整套知识系统。4.模拟型是对某种虚拟空间、视觉场景或物体内在结构进行演示的教学软件,在作品技术分析、作品构成分析、透视及平面、立体构成等课目中有良好的效果。如构成设计、计算机视频技术、室内设计、环艺设计、三维影视动画等。5.混合型将上述几种类型综合运用,以多种手段表达教学效果。如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室内效果图制作、多媒体电脑技术等。

二、运用课件制作软件编制教学素材

做好课件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对图象资料(画册、幻灯片、录像带、照片)及文字等原始的教学素材按前后出场顺序进行序列编排,同时对将要采用的图像资料进行扫描、修补、调整、保存,并将影像等资料文件格式进行转换,以便CAI可执行。

三、设计交互界面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CAI的教学程序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讲解演示中应利用多媒体的图象、动画、语言、音响等综合交互的特点,使图象的内在意义得到更全面的展示,这样就能克服以往设计教学中黑板演示的缺憾和展示原作困难等不利因素。同时,计算机模拟空间还可以对三维深度及多维空间物体的内在结构,如点、线、面、色彩等形式元素的组织进行直观的剖析,也可以对图像的局部进行随意放大。练习式的人机操作中还可以把问题的解答与图像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利用动画、电影等手段使设计理论概念等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运用相关软件进入CAI的制作,在课件的制作中,除了教师对多媒体的各种软件要有相应的操作知识外,还应当按设计专业各科目的主题要求进行课件形式美的创意,力求在风格、版式及图像、语音效果上有较好的表现。对软件的首页版面,要讲究艺术性和实际操作的便易性,屏幕提示应简单明了。对图像资料一般要采用较高的分辨率;作品赏析应能够进行局部的观察或单独出现放大的画面局部;背景音乐也应选择与教学主题相一致的内容,避免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相互矛盾。如果是人机交互方式的教学软件,还应设计出下拉式、弹出式菜单或按钮。最后,进行系统整合,完成软件制作,执行和检查实际的操作性能,刻录成光盘或以不同的形式储存好。

五、通过教学实践试用分析并修正完善

对CAI教学软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验:(1)软件使用的方便性:具备输入简单、屏幕提示明确、控制灵活、安装及启动方便和联机帮助的功能。(2)软件质量的水准性: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具备足够的清晰度,色彩还原较好,屏幕布局合理、文图版式具有形式美感。(3)软件的可靠性:各类功能按钮具备可操作性,具有整体的容错能力以及软件适用环境的宽松、兼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这些环节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标准层出不穷,这为设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的完善,使虚拟现实(VR)开始在网络上推广应用。多媒体信息已不在是一种外在的信息呈现方式,而直接转化为人的空间体验。虚拟教室使受众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了人机交互,这种新媒体的设计对设计教育者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大量新的传达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更是对传统设计教育观念的全新挑战。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设计类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面世,为艺术设计教学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艺术设计论文: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民间工艺美术植根于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民俗信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还是建筑装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抑或是生活器用和戏曲中的民间工艺美术,都无一不是特定地域人们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山海雄奇,孤悬而有不可难拔”的台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自古以来以海上名山文化着称于世。[1]台州民间工艺美术更是有着独特的江南之气和山海之魄。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大家越来越提及的今天,民间工艺美术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文属性”和民间工艺美术的众多特质具有广泛的紧密联系。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深入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特质,会为艺术设计创作带来丰富的营养。

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间工艺美术相结合,可以形成课程内容的特色性、科学性和学生设计创作的广泛性、人文性,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特点、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设计语言、拓展表现方式、提高设计作品内涵。此外,广泛了解吸收本地民间工艺美术的优秀资源,对于构建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也有重要意义。

1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创作中思考“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了许多尝试。正如设计师王敏所说:“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环境下,很多民族为保存自己的本土文化而努力,设计师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设计师是文化沟通的使者之一。他的价值就体现于正确理解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互动关系。”[2]当代艺术设计在学承西方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几十年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艺术设计新的突破口的呼声越来越高。居于浙东沿海的台州民间工艺美术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当代艺术设计借鉴和吸取养份。如民间雕刻方面就有翻簧竹刻、漆金木雕、泥塑、干漆夹苎造像、三门石窗、仙居木雕、贝雕等;民间抽纱刺绣与编织方面有台州绣衣、雕平绣台布和竹、麻、草编等民用生活器具。这些都取材于本地易取的竹、木、草、泥、砖等,为艺术设计创作带来了广阔的视野。概括来讲,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及对教学的启示表现在三个方面:思维方式的影响、造型特征的延拓、色彩表述的借鉴。

1.1 思维方式的影响

1.1.1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材料和工艺的拓展意识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纵观现代视觉艺术,无论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还是杜尚、博依斯的观念艺术,乃至后现代主义皆在材料和工艺的探索上有所创新,当代艺术对于材料的拓展应用尤为重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对于材料的深刻探究和充分利用体现出强烈的设计意识。虽然在现代生活语境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其特有的价值。例如在台州民间甚至今天还在被人们使用的竹编小型储米仓,高80厘米左右,上口30厘米圆口状,下底边长50厘米四方形,有圆形盖,竹皮人字形编,骨架结构处用5厘米宽竹片作为支撑,在仓体相对两边有用2毫米宽的竹丝编的“米”字,且竹丝皮向里,瓤朝外,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效果。在现代设计中,这种材料穿插的技巧和思维方式可被充分利用和发展,如竹编和现代纤维材料的结合,或可尝试以钢丝网作为骨架,用竹丝形成编织或“刺绣”式的效果,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形成材料的应用拓展。在设计教学中,这种材料和工艺的拓展训练可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1.1.2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的“隐喻”方式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在满足使用的功能外,还强调主观精神的体现。例如三门石窗的创作中常用的几何纹、铜钱纹、八宝纹、动物纹、文字纹、花草纹、一根滕纹等皆运用象征、隐喻、谐音等方法使人进行联想。“它不是直白的表述,而是借它物或通过符号表达某种情感和含义。”[3]“隐喻”强调主观精神的描写与表现,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其中,并且更多的是将民间故事及人物运用比喻、象征等方法进行美好寓意的表达,使人们充满了联想和想象的意趣。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虽在其所依托的文化、体现手法和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对于“意象”的善用却是相同的。“隐喻”方式是表达“意象”的理想手段之一。

1.2 造型特征的延拓

造型是台州民间工艺美术视觉表现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兼容、变化、发展,台州独特的佛道文化、山海文化、古城文化、武学文化和南宗道学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硬气、英气和灵气的造型特征,体现出的相互兼容、博采众长的造型内涵,是我国民族艺术精神及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人对于视觉不能触及的现象会凭借主观经验加以推断,对宇宙万物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所表现的真实是一种主观性的真实,带有浓厚的意念成份,追求情感的真而舍弃形象的真。”[4]深入挖掘台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特点是丰富现代设计语言的良好途径。造型特征的延拓不是造型的简单移植和拼凑,而是对传统造型的文化背景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并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造型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达到“取其形,以赋其意”的效果,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1.3 色彩表述的借鉴

民间有“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对于色彩应用的表述,反映出民间工艺美术高纯度、强对比、色彩鲜艳的特征。这种对于色彩的“圆满”的喜好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也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台州民间工艺美术的色彩也不例外,例如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台州临海黄沙洋地区的黄沙狮子,这种台州民间舞狮活动是人们祈求吉祥、消灾降福的重要形式。在黄沙狮子的色彩运用中多采用金色、大红、中黄、翠绿等强烈对比的色彩,光鲜照人、明丽绚烂。在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对比运用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为色彩皆源于自然,正因如此,色彩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如红色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物是火、鲜血、太阳等,因此红色就有了象征激情、活力、吉祥等情感特征;绿色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物是树木草原等,因此绿色就有了象征生命、希望、活力等情感特征。正是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强烈对比的色彩表露的淋漓尽致。现代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应着重关注色彩的情感特性,使色彩不仅仅在强对比下形成装饰和美化的效果,还应通过色彩表达设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这是设计走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方法。

2 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整体框架下,探索更加优良的现代设计教学模式和体系是近年来设计教育领域集体探求的热点。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发展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发现本土文化丰厚的营养可供现代设计来汲取,尤其作为地方高校,在专业教学领域建立自己的特色,有着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目前,学生正处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和相互深刻影响的时代,“我们是谁”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中普遍难以寻找到理想的答案。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al·P)就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 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作为地方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多是省内及本地区,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使他们普遍需要找寻一种熟悉的文化养份来激发他们的文化价值认同。而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在世代传承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营养,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份子,它在文化上的共性也可使学生以点窥面,从本地延伸到全国,了解台州及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特征。这正是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2.2 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地拓展设计思维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对于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拓展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理解,就地取材、合理加工利用是其重要的特点。在工艺和材料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设计过程中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对于工艺和材料进行再设计和合理利用的观念。在设计教学中通过对身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关注和解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于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意识拓展设计语言。同时,民间工艺美术较多采用象征、隐喻式的表现方式,传达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这种设计语言的应用方式是丰富学生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借鉴,使设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见,进行台州乃至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对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可起到重要作用。

2.3 有利于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语言的应用能力

设计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的理解。台州民间工艺美术是台州人们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与理解的精华所在,其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通过对传统造型的解读,理清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新造型。

2.4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传承意识

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因其特有的时代文化背景和生产方式,近年来逐步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九零后的学生更是在西方文化的沉浸中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纳入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其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学习本地民间工艺美术,了解其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在教学中对于本地民间工艺美术系统化的调查、挖掘和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其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积蓄资源和力量。

3 结语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魅力。将其融入地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中国设计的本土化探索做好积极的准备。在教学中挖掘本地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思维方式和造型特征,使其成为学生创作的基础源泉。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